怎样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从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角度分析

生活与哲学高考试题汇编_高考政治_中学数学网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生活与哲学高考试题汇编
&&&&&&&&&&★★★
生活与哲学高考试题汇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58:36
1、 生活处处有哲学
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考题1、(2010.江苏政治卷2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双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地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本题为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结合。A、D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表述错误;B从哲学角度分析,考查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考题2、(2010.新课标地区全国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来做指导,钱学森并没有主张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故排除①③。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考题1、(2010、江苏政治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解析】属于基础知识考查。知识掌握扎实就能做出。
考题2、(2010.山东文综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注意关键词“上帝” 与“核聚变” “向性运动”,故体现①③;②④与题意不服。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考题1、(2010.江苏政治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
【解析】这是一道基础题,知识掌握扎实就能做出。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 世界的物质性
考题1、(2010.海南政治卷18)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较为简单,哲学上“物质”和“事物”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故应选①②,即A。
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考题2、(2010.江苏政治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这是一道常考题。考查运动的特点。题干观点强调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应选A;B有一定的迷惑性,说法不如A更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与题意明显不符。
考题3、(2010.天津政治卷10)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从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解析】毛竹5年底面看不见生长,但地下生长,它钻出地面后的快速增长,反映的是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项说法绝对化。C、D项与题意不符。
考题4、(2010.浙江文综卷31)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了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规律的,故①入选;②说法绝对化;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故③入选;④说法绝对化。
考题5、(2010.福建文综卷31)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下列说法能正确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树欲静而风不止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解析】 B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反映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答案】 A
考题6、(2010上海综合能力卷23)近年来,北冰洋冰面缩减,北极熊生存环境恶化,甚至发现了因为找不到冰面被迫长途游泳而淹死的北极熊。相当多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类活动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他们预言,长此以往极地冰盖最终将完全融化,人类也将面临北极熊的厄运。指出上述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
①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 &
②辩证法的相关原理:&&&&&&&&&&&&&&&&&&&&&&&&&&&&&
【解析】本题的解答需读懂材料,提取材料信息,从而与所要求的知识范围相对接,不难组织答案。从材料看,人类活动给北冰洋,甚至人类带来危害,从唯物主义角度,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从辩证法看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①人类的发展应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考题7、(2010.。江苏政治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意义。
【解析】解答第(1)学生一定要牢牢锁定“唯物论”答案组织难度不大,属于中档偏下题。解答第(2)要全面具备党执政方式的知识,特别是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意义。在复习中若考生能有效复习此内容,则比较简单,反之得分不会多高。
(1)①物质决定慧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间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努为学习和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科学执政;有利于坚持为人民执政、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民主执政;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依法执政。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哲学的物质概念;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针对本课考查较密集,特别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
考题1、(2010.四川文综卷29)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解析】本题材料事实上反映的是掩耳盗铃的典故,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而钟有音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反映了社会发展是有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A符合。B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C反映的是不知道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这实质上是物我同化之意。D体现了在具体的事物存在之前,已经有理。这是唯心主义观点。
考题2、(2010.重庆文综卷30)正在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材料表明(&& )
&&&&&A.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人们心中的“美人鱼”形象是以“美人鱼”雕像为基础
&&&&&C.人们对“美人鱼”认识的差异性,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D.安徒生心中的“美人鱼”是主观思维的产物,缺乏客观基础
【解析】安徒生童话世界是安徒生主观创作的结果,是主观思维的产物,但他来源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有着客观的基础,A、D项排除;B项错误,材料表明人们根据安徒生的童话,结合自己的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形成自己对美人鱼的认识,说明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C项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答案】C.
2、意识的作用
考题3、(2010.浙江文综卷2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对当今面临问题的反映,且“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故①②符合题意要求。③说法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说法不准确,意识是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考题4、(2010.山东文综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题干中说“既可以看成-----也可以看成-----”,说明选项应该是意识活动,排除A;BD说法错误。
考题5、 (2010.江苏政治卷28)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
A.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析】考查意识。A、B、C表述不正确
考题6、(2010.广东文综卷3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 错;B、C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异。精神是属于意识范畴,D正确且符合题意。
考题7、 (2010.安徽文综卷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试题以漫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从漫画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引导考生自觉培养人文素养。解答漫画类题首先要对漫画正确解读,明确漫画讽刺什么或颂扬什么,在此基础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作答。漫画《招聘》意在讽刺某招聘单位不顾自身实际和社会责任,故意提高招聘条件,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故正确选项为D。
考题8、(2010.新课标地区全国卷22)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②、③观点都是错误的,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以自身固有的规律为基础的,人的意识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针对本课考查较密集,特别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 人的认识从哪里来
考题1、(2010.重庆文综卷31)正在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许多孩子都是读者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西索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对“美人鱼”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美人鱼”的反映
&&&&&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
&&&&&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一个感性形象,他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
【解析】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是人们主观想象的结果,非感性形象,A、D项排除;童话中的“美人鱼”是安徒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的结果,但非随意发挥而是有其创作的意图,B项排除。世博会上的“美人鱼”是建设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选C项。
考题2、(2010.全国Ⅱ卷29)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地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②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
③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客观性&④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庄子的观点属于诡辩论,主张物我同化,不承认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同时也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故应选②③,①④未体现。
考题3、(2010.广东文综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解析】前一句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故前一句片面强调实践。后一句“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故选B。
考题4、(2010新课标地区全国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人类对木星的探索不只是为满足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这么简单,更直接的动力是加深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①观点是不准确的。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未必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④说法太过绝对化。
考题5、(2010.江苏政治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准确识别A、B、C、D有一定的难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要亲身实践。四个选项中A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强调要善于学习间接经验;D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应选。
考题6、(2010.海南政治卷21)2006年以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研究发现,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是主要原因。使用杀虫剂本来是为了农作物增产,结果却事与愿违。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B.认识具有反复性,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运动过程
&&&C.片面认识指导的实践,缺乏直接现实性
&&&D.离开正确认识的指导,实践的目的将无法实现
【解析】A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但不能说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B说法错误,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认识的发展过程亦是如此。C说法错误,不管是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还是片面认识指导的实践都具有直接现实性。故应选D。
考题7、(2010.天津政治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事业,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解析】作为原因类主观题,本题的设问有两层:一讲述着世界的改变;二预言着世界的改变。知识要求是运用认识的观点,故第一层次可运用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加以组织表述;第二层次可从追求真理过程的特点等方面加以组织表述。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考题8、(2010.海南政治卷19)齐白石有一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画虾腿,最初如实地画十对,后来改为八对、六对,最后变为五对时方觉得更为传神。这一过程,从科学实证的角度看,是越来越不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则越来越像。齐白石画虾表明
&A.科学比艺术更加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
&B.艺术比科学更加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C.艺术追求美,但与科学一样都包含真理性认识
&D.艺术反映事物的外在联系,不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解析】科学与艺术虽有差别,同样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故AB说法错误。D说法错误,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在联系,也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故排除ABD三项。
考题9、(2010.全国1卷28)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解析】认识的进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因此③观点错误,排除B、D,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是对真理相对性的错误理解,真理的相对性是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事物一定层次的认识,而非指包含谬误成分。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考题10、(2010.全国Ⅱ卷27)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后来的观测表明,2008TC3如期而至,时间误差只有15秒,对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如此精确的预测,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
①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和数据的正确性得到观测实践的检验
②预测被证实佐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③预测所依据的理论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预测被证实证明了有用性在真理属性中的基础地位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作为包含关系选择题,可先排错项。本题选项中③说法错误,理论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真理是有用的,但客观性在真理属性中居于基础地位。故应选①②。
考题11、(2010.四川文综卷33)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人类对气候的认识,从1898年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变化很多大,因此,①、②正确。③项“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是错误的,人类认识是前进的。④项否认了认识的任务和目的,错误。
考题12、(2010.海南政治卷23)辨析题:“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请运用认识论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辩证看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首先确立本题的辨点是关键。本题中有两个辨点,一已知的东西是否是学习的最大障碍;二是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处理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其次是根据确立的辨点,有逻辑地把要点表述出来。
【答案】(1)学习受主体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制约。若不研究新情况,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就难以获取新知。在这个意义上,该观点有合理性。
(2)已知包含着真理性认识,可以成为探索未知的基础、阶梯。在这个意义上,该观点有片面性。
&(3)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探索未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既立足已知,又开拓创新,认识才能不断发展。
(若考生只从一个角度作答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题13、(2010.福建文综卷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K^S*5U.C#O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K^S*5U.C#O%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K^S*5U.C#O
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解析】该问考查哲学模块的知识,题型为体现类,要求结合材料一论据一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一,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变化进行作答。
【答案】(1)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针对本课考查很密集,特别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本课一直是高考中的命题设题热门,须高度重视。 K^S*5U.C#O%下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考题1、(2010.全国Ⅱ卷28)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引入中国后,被不少人当成宠物饲养,然而,研究发现,繁殖力和捕食能力都很强的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就会掠夺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使本土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呼吁人们警惕巴西龟的侵害,这一警告的依据是()
①尊重自然固有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②认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固有的生态平衡
③认识环境的具体联系,尊重生物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
④保护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应防备和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①说法错误;④说法中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的做法是不对的,故排除①④,应选B。
考题2、(2010.重庆文综卷28)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火山喷发使欧洲许多机场关闭,因此到来这些地区陆路交通的繁忙。有科学教认为,本次火山喷发还有可能全球气候变化。火山喷发(& )
A.是欧洲陆路交通繁忙的内因
B.对交通和气候的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C.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体现了市区间的主观联系
D.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对人类诸多不到的行为的警示
【解析】火山喷发使机场关闭带来陆路交通繁忙,体现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故A项错,是外因而不是内因,C项错误,是客观联系而非主观联系,D项错误,火山喷发与人类的不道德行为无关。故应选B,火山喷发多交通的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考题3、(2010.福建文综卷36)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北极熊减肥”现象体现的是根据气候变化,主动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体现了联系的有条件性。①③符合,②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故②④不符。
考题4、(2010.新课标地区全国卷23)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观点错误,自然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自然事物的联系为基础来实现。④说法是正确的,但题意是:在尊重事物的真实联系基础上,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因此和题意明显不符。
考题5、(2010.海南政治卷20)2006年以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研究发现,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是主要原因。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事例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②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有条件性、客观性及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关系。②说法错误,人们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③说法错误,无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故排除含②或③的选项,应选C。
考题6、 (2010.北京文综卷38)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
如图11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时一种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时如何建立的?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明确,回答难度不大。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物联网建立的联系是在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组织答案时做到言简意赅。
【答案】①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考题7、(2010.全国1卷39)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指向非常明确,相对容易。本题设问简单明了,回答问题需要答出联系的主要知识点,然后结合材料加以论证即可。
【答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联系之中。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状况影响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人的活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无视人与自然界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对自然改造不当,也会影响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促进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
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题8、(2010.江苏政治卷30)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 ①④&&&&&&&&&&B. ①②&&&&&&&&C. ②&③&&&&&&&D. ③④&
【解析】②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不符合题意,应是经济手段。③不符合题意,江苏沿海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故排除②&③。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针对本课考查较密集,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题1、(2010广东文综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解析】本题知识立意简洁明了,解答时首先要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内容了如指掌,其次要注意结合材料,做到分析有理有据。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考题1、(2010.福建文综卷35)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K^S*5U.C#O%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首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解析】题干说明的是某同学因为存在矛盾,在老师的开导下,挖掘自身潜力,体验成功,由自卑转化为自信。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反相成,矛盾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条件。故C为最佳选项,A说法绝对,B项应改成主观世界的调整,D项与题意无关。
考题2、 (2010.天津政治卷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A.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D.祸兮福依 福兮祸伏
【解析】漫画《路向何方》是说每一个方向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哲学寓意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互相转化。A项的哲学寓意是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B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事物在曲折中向前发展,C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考题3、(2010.上海综合能力卷26)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首当其冲,为此我国大力推广节能灯以代替白炽灯,因为同样亮度的节能灯耗电只是白炽灯的1/5,但是1只节能灯所含的汞,在废弃后渗入地下将会污染1800吨水。我国正在使用的节能灯已高达2亿只以上,潜在的污染风险不言而喻。因此在人大会议上出现了要求立即建立节能灯回收机制,防止汞污染的提案。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原理评价上述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做到三点:一是对材料中的现象有准确地把握;二是对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原理的内容扎实地记忆;三是做到理论知识与材料的的有机结合。
【答案】①使用节能灯利弊共存,体现了矛盾双方即对立又同一的原理②是否注意防范,结果完全不同,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考题4、(2010.江苏政治卷31)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这表明()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析】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表述错误;实践决定理论,B表述错误;C与题干无关。
考题5、 (2010.上海综合能力卷4)从哲学角度分析,右图所讽刺的做法违背了(& )。
A.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则
B.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解析】读懂漫画的寓意是解漫画题的关键。本题漫画的情景语言很明确,图中做法是不顾本地实际,照搬外地经验,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也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故应选D。
考题6、(2010.北京文综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表明“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也表明“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故应选③④。①②未体现。&&&
考题7、(2010.重庆文综卷29)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冰岛火山喷发,没有人知道它喷出多少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将达到大气中的何种高度。这强调了
A.火山活动无法预测;&&&&&B. 火山活动无规律性;
C.火山活动规律具有普遍性;D.每一座火山活动的规律都有特殊性。
【解析】解答时要抓住题目主旨,材料强调了冰岛火山活动的个性,体现了规律的特殊性,D项正确:火山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A、B项排除;火山活动是有规律可循,但每个火山活动又有自己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考题8、(2010.四川文综卷30)“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难度较大。竹竿效应说明,要将竹竿提高水平的关键因素,这就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一重点论的观点,体现了抓好关键部分以提高整体水平的观点,因此,①③正确。②项强调了两点论,与题干不符。题干材料说明了主次矛盾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非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所以④不能入选。
考题9、(2010.海南政治卷2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南拥有丰富的历史、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有被誉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的黎锦民族文化,有以流传300多年的琼剧为代表的戏剧文化,有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有以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文化,有琼崖23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文化,还有以高尔夫运动等为代表的现代时尚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基础。在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许多代表强调,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应让文化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积极力量。
从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角度,分析如何利用海南文化资源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解析】本题设问中解题所需信息很明确,知识运用方面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答题方向是回答如何利用海南文化资源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故解答时首先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要求;其次结合材料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调查和挖掘海南的独特文化资源,分析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特殊要求。
(2)根据文化资源的不同特色,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倡导健康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考题10、(2010.天津政治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事业,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界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说明理论依据。
【解析】本题设问知识要求不明确,但从题干观点可以推断出考查的知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或重点论。解答时要注意主张的多样性与不同理论的结合。
【答案】①突出美观或强调实用,坚持重点论。②主张美观和实用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针对本课考查较密集,特别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课一直是高考设题考查的热门,须高度重视。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考题1、(2010.浙江文综卷29)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B.②③&&&&&&&&&&&&&C. ①④&&&&&&&&&&&D.③④
【解析】创新是“扬弃”,是既否定又肯定,故①错误,&②正确;从材料看,中国通过创新,取得了技术成果和生产力发展,而未涉及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故③正确,④不符合题意。
考题2、(2010.山东文综卷28)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材料二&& 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解析】本问考查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但不能认为创新就是否定,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回答时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
【答案】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②《沂蒙》等“红包”影视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
考题3、(2010.江苏政治卷37)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世博之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
【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解析】在设问的设计中,理念应该是世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用哲学原理分析。作答过程中要求学生的理念要正确,理论选择要到位,材料结合要准确。解答时要扣住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做到理念分析与自身行动相结合。
答案要求:列举的理念要吻合所列材料中反映的信息,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要贴切,践行举措要联系自身实际、具体可行。&&&
参考答案示例
①创新理念。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不断优化学习方式,
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2合作理念。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和社团活动,提高合作能力。
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考题4、(2010.全国Ⅱ卷30)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对它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捕捉后封存。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利用它与氢气反应,产生甲醇,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乙烯,从而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使二氧化碳转变为廉价而充裕的可再生能源。这一研究思路体现了科学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
①生产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
②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③解决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高耗能问题
④探索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可行路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从材料看,科学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回收再利用二氧化碳,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缓解人与自然矛盾,故②④应选。①③明显不符。
考题5、(2010.海南政治卷22)公司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绣花鞋的面料、款式、花色进行大胆创新,凸显龙凤、鸳鸯、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大受欢迎,远销10多个国家,把小小的绣花鞋做成了大产业。该公司的成功表明
&&&①观念创新创造了传统文化的新价值
&&&②技术创新是实现事物价值的重要途径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事物价值变化的前提
&&&④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的需要的变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说法错误,创新只是把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出来了,并非创造了新价值。④说法错误,该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含①或④的选项,应选B。
考题6、(2010.福建文综卷34)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K^S*5U.C#O%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心意思:农业科技创新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A在题干没有体现,BC二项容易因题干教育培训等字眼误选,题干中的内容并未体现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理论创新。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针对本课考查较密集,特别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发展的规律
考题1、(2010.江苏政治卷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构成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选择D;A明显不符;B说法错误,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说法错误,同样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考题2、(2010.全国1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G左右。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09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10分)
【解析】本题以节能减排为话题,从哲学常识角度设置考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相对容易。
【答案】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
考题3、(2010.全国Ⅱ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人士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尊重劳动”的原因,回答时要注意两点:一必须紧扣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要求;二是要把与“尊重劳动”相符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联系起来。“尊重劳动”可与生产方式的发展、人民群众等知识相关,故从这几个方面有条理地有层次地组织即可。
【答案】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体现的时代要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最高要求。
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考题4、(2010.广东文综卷35)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解析】材料的中心观点说明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这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应选A;B、C、D与题意无关。
考题5、(2010.安徽文综卷7)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纲要》的制定过程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纲要》要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①④正确。②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选。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针对本课考查较密集,特别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 价值与价值观
考题1、(2010.全国1卷30) 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体现了观点①,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这一说法错误,违背了利用自然物要以尊重自然物的客观属性为前提这原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需要观念创新,但最终能否实现增值还要取决于人的消费需要,③观点片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考题2、(2010.上海综合能力卷1)志愿者是上海世博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志愿者的主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副口号是:“志在,愿在,我在”、“2010,心在一起”、“城市有我更可爱”。这些口号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
A.个人要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B.个人要对社会尽责任、作贡献
C.社会要提供财富给个人索取和享用
D.社会要注重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解析】材料中的口号集中体现了志愿者对社会的责任感,故B相符;ACD未体现。
考题3、(2010.四川文综卷39)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理、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62:1,两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解析】本题设问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二是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的作用。组织解答时既要答出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是什么,又要分析该价值观正确的理由和作用。表述尽量做到全面,详细,有层次。
【答案】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之变化而变化。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形成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和“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该市在城市实践中坚持的价值观符合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考题4、(2010.安徽文综卷11)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试题以求真、向善、塑美的价值追求立意,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的能力,引导考生积极求真、向善、塑美,提高精神修养。①侧重求真,②侧重向善,③侧重塑美,④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本题正确选项为A。
考题5、 (2010.浙江文综卷30)下面的漫画《超常发挥》(作者:盖桂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
B.要满怀必胜信念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C.要善于通过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变化
D.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解析】回答漫画题最重要是的读懂漫画说明的意思。从所给4幅漫画中可以看出,射箭者不是勇敢的面对自己射不中靶子的现实,而是不断地去寻找射箭靶子,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ABC三项不符。
考题6、(2010.山东文综卷29)材料&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
【解析】认真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史观的内容;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爱国传统”“ 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用新的方式”,通过解读获取的有效信息,把课本知识与材料密切联系起来,切题回答。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考题7、(2010.北京文综卷28)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
&&&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材料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劳动,故①符合;②说法错误,实现人生价值不能取决于客观条件,关键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片,排除;③说法正确,但材料并未体现出索取的一面,不符;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考题8、(2010.江苏政治卷33)“权为民用,纵然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幅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
【解析】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故应选C;A说法错误,排除;BD不符,排除。
考题9、(2010.天津政治卷5)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姿态叫坚守。地震时候,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他的事迹说明( )
A、 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B、 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
【解析】黄福荣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为社会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
特别提示:2010年各地高考在本课中考查的知识点: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针对本课考查较密集,特别是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本课一直是高考设题的热门,备考时要高度重视。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与哲学课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