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进军香港保险业业收入这么高,是真实的么

当前位置: >
  3年前,杭州的林女士跳槽到了香港一家保险公司做代理人。上周末,她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图感叹:&又是疯狂的一天!&原来,在该公司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购物中心海港城的楼上,设有专门针对内地客户的服务中心,等着咨询、购买保险的内地客户队伍一直排到了楼下商场。&不夸张地说,这比Prada在打折季时的队伍还要长。&林女士笑着说。
  尽管监管层出台了银联卡在港限买保险的政策,但这似乎阻止不了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热情。香港保险真像看起来的那么完美吗?
  5年内地保单占比激增近五倍
  林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年香港保险在内地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有些客户专门搭乘早班机过来买保险,办理完手续后,来不及购物中午就匆忙飞走了。
  林女士所在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团队在逐年扩大。去年,团队只有11人,今年初已扩充到200人。今年上半年,这个200人团队新造保单保费额达1亿港元,内地客户贡献了其中的80%。
  那么,究竟有多少内地人赴港投保?从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近日公布的数据中能看出一些端倪。
  8月31日,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披露的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新造保单保费额为301亿港元,占上半年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的36.9%,并接近去年全年总和(316亿港元)。而2010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为44亿港元,仅占香港总保费规模的7.5%。五年多的时间里,内地保单占比激增近五倍。
  香港保险的确有其优势
  林女士向记者介绍了一款该公司推出的重疾险和意外保障险,每年保费大约是5000港元,折合人民币约4305元,缴纳10年以后,能获得终身20万元(人民币)的重疾和意外保障。记者电话咨询了内地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类似的产品内地每年要多缴近1500元人民币。
  据平安人寿的一位业务经理透露,香港的保险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诸如保诚、友邦、安联、安盛等全球性保险集团都在香港开展业务,风险控制能力相比内地保险公司更强,再加上社会信用体系相对完善,不含内地保险公司通常核算在内的客户骗保成本,保费因此更低一些。
  保障成分极低的终身分红储蓄型保险主打&配置美元资产&这个卖点,在人民币兑美元处于下行贬值区间的当下,以美元计价的香港保险预期收益将更为可观。另外,香港保单大多有&不可争辩&条款,&免责条款&项目比内地保单少,这让投保人的利益更有保障。
  两地重疾险差别并不明显
  一些保险业内人士认为,赴港买保险&看上去很美&,但并非消费者想的那么简单。
  就拿保障范围来说,多数内地顾客看中香港重疾险的原因就是它的承保范围更广,其实从理赔的实用性来看,香港重疾险的优势并不明显。
  以香港某保险公司的&危疾终身保计划&为例,其保障52种重疾、47种轻症、6种绝症,加起来共105种。而内地保险公司常见的重疾险,一般是在保监会规定的25种疾病的基础上,再相应添加一些,常见的产品可以保50种左右疾病。这样一比较,似乎香港的保险产品更胜一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一家内地保险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说:&在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中,前6种分别为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些疾病的理赔在所有理赔中占据了80%的比重,要是再把保险公司附加的这些病症全部统计起来,已经占据到理赔比例的95%&98%。&简单来说,从重疾险实际理赔的发生概率上来看,或许香港保险公司的这个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不少风险隐患不容小觑
  内地居民赴港投保时,可能会遇到汇率、服务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险在理赔或给付时使用的是港元。由于港元和美元汇率挂钩,自从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升值不少,这对于内地居民来说,香港长期的寿险保单就等于货币贬值。虽然今年以来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美元有升值预期,但并不意味长远如此。
  其次,非香港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险,条款和保障并不完全和香港本地居民对等。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后,若在内地就医,只有在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香港保险公司不会认可。另外,有些保险公司规定,在内地住院比在香港住院得到的现金补助少一半。
  此外,由于在香港签订的合同只接受香港法律的约束,一旦发生诉讼,内地客户必须亲赴香港进行法律咨询和诉讼。由于内地人大多对香港法律不熟悉,无疑会增加诉讼和索赔的难度。在香港,解决诉讼的成本也非常高。
来源:东方财富网
关键词:内地居民 香港投保 保险公司
  &智慧城市&概念来自于IBM实验室。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当前,中国的旅游...  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接近3万多亿元,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  环保产业近年来风生水起,各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蜂拥而入,跑马圈地,2015年的环保并购案例约12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过400亿元。连续两年,国务院总理李克...  当前我国传统汽车行业发展正进入缓慢增长的新常态,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却显示出勃勃生机,节能环保、智能化是汽车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2015年我国新能源...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同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既有注重效率、追求收益的共性,又具有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品格、凝聚民族精神的特性,对社会...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是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命服务业,影响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第四次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的高度融合,已成为...  娱乐产业作为21世纪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受到各国...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个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
  在规范万能险发展规模、防范利差损的同时,监管层提到的另一的重点&&&回归保险的保障功能&之意也在渐渐凸显。
  在日前公布的人...  靠高收益占领保险市场半壁江山的万能险,在新监管要求下已出现变化。
  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上限从3.5%下调至3%,不得承诺除保证利益以外的其他...  上周保监会向外界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标志着保险资金可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其主要内容包括:1:保险机构直接开展沪港通股票投资...  3年前,杭州的林女士跳槽到了香港一家保险公司做代理人。上周末,她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图感叹:&又是疯狂的一天!&原来,在该保险公司位于香港九龙...  近日,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正式开闸。根据投行测算,未来将有千亿元险资南下。险资正式开闸港股意味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方式间接拓宽,有利于缓解保险资金当下...
  以&收益超6%、门槛千元&为宣传卖点的万能险,近两年受到市场的广泛追捧。而保监会近日接连印发《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  周四,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这标志着保险资金可借道沪港通南下投资港股。专家预计,初期将为港股市场带来1700亿元的资金量...  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这标志着保险资金可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保险资金投资经理,还是...
  北京9月12日讯近日,随着江苏、安徽、广西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出台,记者统计了31个省市养老金调整情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2个省份公布上...  险资9天调研45家公司 资本大鳄安邦保险调研引关注
  化工行业备受险资宠爱
  进入9月份险资调研A股上市公司的热情依然高涨,更有提速之势。《...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10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收入不高 你就别买香港保险了
来源:越女读财
  越女最近请了专业人士来群里来介绍香港保险,有兴趣全面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空降公众号,有全文实录。
  下面这一篇呢,主要是粗略介绍一下,越女个人对香港保险的认识。
  首先说说优点吧,主要是性价比很高。
  同样的保额下,香港保险理赔条件更宽松,保障的范围也更广,服务也更专业、规范一些。
  买香港保险,感觉“受骗”的机率,要远远小于内地。
  除了保障方面的优势外,香港保险以分红储蓄型保险为主,因为面向全球投资,理财经验也丰富,所以分红比内地高得多。
  长期积累下来,几十年的复利很惊人。
  不过,越女和两地的从业人士都聊过,觉得香港保险,也有它的缺点,并不是适合所有人。
  比如说,香港储蓄型保险的佣金很高,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你自己会理财,没必要为了这份分红,专门去买香港保险。
  而且,储蓄型保险一年保费几万元,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得起的。
  (当然一年几千元的也有,但香港朋友吐槽,千里迢迢到香港买一份几千元的保险,不觉得对不起路费么…)
  另外就是汇率风险了。
  因为香港保险大部分是以港元或者美元来结算的,一投就是几十年,有贬值风险。
  不过这一点需要辩证的来看,有的人买香港保险,专门就是为了合理配置美元资产。
  再有就是你如果不住在香港周边的话,赔付也不太方便。
  最后一点是缺点还是优点,就见仁见智了:
  香港的保险业很发达,所以调查能力也很强,隐瞒病史之类的事情,很容易被发现。
  所以综合来看,越女建议大家:
  收入不高、没买过保险的人,还是先用比较少的钱,在内地买几份基础的、消费型的保险,做个基础配置。
  等经济基础上来了,家底厚了,再考虑去香港买大额的保单。
  主要是看中它的保障范围广、赔付条件宽松,还有就是可以趁机配置一些美元资产。
  尤其适合有钱人避税、合理转移财产等等。
  而香港保险推销人员所重点推介的分红高、保额持续增长、过多少年翻几番之类的话术,你就且听且不听吧....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李丽梦&RF13188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香港研究生毕业后卖保险--谈一谈我的亲身经历_保险新闻_保险知识&新闻频道_好险啊
香港研究生毕业后卖保险--谈一谈我的亲身经历
注:本文写于刚入职后的第一个月。是时候谈一下这个问题了。我的大部分朋友都很诧异,为什么我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在香港理工时装设计系毕业,会选择去英国保诚做金融保险的工作。说实话,如果这事儿搁我来香港前想,可能性基本为零。原因很幼稚,虽然受在医院工作的老妈影响从小就有很强的保险意识,但对于国内的保险行业因为产品本身或是销售模式所引发的全民反感深有感触——-不管怎样我曾经可是个把尊严看的很重的小孩儿。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如果让我在国内做这个行业完全没戏,不懂得吹嘘美化是硬伤。不管怎么讲,以我微弱的能力,我还是没有勇气去挑战一个发展不怎么成熟的国内保险业。 当年还在读master的时候,一个亲戚就表达过想来香港买保险的意愿,让我帮忙留意。当时来香港已经有一段时间,虽然知道香港保险行业跟国内不太一样,但其实并不很了解区别究竟在哪儿。然后我当时似乎还不清楚内地人可以到香港买保险这个事实(其实那时候好多关于香港商场打折等等的信息都是居住在内地的朋友传达给我的,惭愧惭愧)。读硕士的时候最厉害就是学会了做research,并且做的很认真,于是香港保险的各种优势和各大保险公司排名以及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的注意事项都给我前前后后查了一通,忽然发现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的不在少数,而且第一批是在十几年前已经开始买了。恰巧这个时候在朋友圈发现一个同乡的学姐在香港买了保险(喜欢晒东西基本上属于女生天性,今天晒衣服明天晒化妆品,吃了个米其林,买了个划算的保单啥的都是必须晒的),而她老妈在国内就是做保险的……那么问题来了,她怎么不去帮衬她老妈? 阻力有,但更多的是支持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走在中环的大街上到处是西装革履的金融从业者。因为帮亲戚咨询的缘故接触了一些做金融保险的朋友,让人意外的是,她们都很nice,没有传说中保险从业者的咄咄逼人(这也是因为到香港买保险的人保险意识已经很强完全不需要hard sell),更意外的是,她们大多数不是学历颇高就是职场达人,香港名校的硕士、博士、医生、曾经500强的区域经理等等,果然优秀是一种习惯,行业换了态度没改,她们对产品的熟悉和敬业程度令我对这个行业彻底改观。 做过多番对比,我给亲戚推荐了一名保诚的保险顾问。经过各种培训和考试,我也加入了英国保诚这个香港两百多家保险公司中口碑和评级NO. 1 的保险巨头(当时就想既然都下定决心转行了,当然要在行业最顶尖的公司做,我果然还是很要面子啊呵呵厚),从此接手了帮各位内地朋友解答香港保险疑问的任务。 不轻松,但很欢乐。从一无所知到了解再到对产品和各种对时间管理要求极高的复杂流程烂熟于心,这个过程并不简单。我想说的是,和大部分人想象中不太一样,这并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不同于房地产和一般的零售业,金融保险行业并不以销售产品为终极目的,它更接近于服务业,要为那些信任你的客户解答疑问、解决问题,这不比做一个学校的辅导员更轻松——-满满的都是责任。如果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说这份工作让我更有责任感更懂得聆听,变得更加成熟。 本着你主动来找我问我才解释,买不买随缘我只负责准确传达产品信息、尽力答疑的原则,我结交了一些客户(他们大多数现在也变成了我的朋友)。这个过程很奇妙,这些保险意识强的人大部分都是有责任感有担当,爱惜身体和充满正能量的人,你没有理由不想他们成为朋友。这点也是这份工作最charming的地方,你付出真心就会迎来敞开的心扉,付出永远不会没有收获。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为什么我会加入英国保诚成为一名保险理财顾问? 第一:家人的支持。老妈在医院工作多年,生老病死看得多,医务人员的保险意识也很强,我来香港前老妈已经给全家人买了很多保障(全家人每人3张保单,不过我以我的了解这个数字应该是医务人员购买家庭保险的中位数吧,过年之后她还会来香港投保)。老妈听了我想加入英国保诚的想法表示赞同(这一点出乎我意料哇,她好像一直是走稳健路线的,对于转行这种事情考虑得一般比较慎重)。卖保险买保险都是光荣的,这种思想貌似还是她传授给我的,因为久病床前无孝子她见得太多,没生病的时候都哈哈哈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到了生病的时候才发现一切的安慰都是多余,能像保险顾问一样拎着一坨钱去看望的人才是天使。第二:产品够好底气够足。香港保险金融业发达,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全世界各大保险公司都进入香港这个自由市场,在一个700万人口的城市,香港大大小小的保险公司多达280多家,有竞争力的产品自然出自于竞争激烈没有垄断的自由市场。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香港保险业由来已久也相当发达,保险公司的运作、管理非常成熟。由于没有大陆的金融管制,香港的投资渠道很广,保费是国内的60%-70%,重大疾病赔偿范围远广于国内重疾产品,分红额是国内的几倍(对于这一点,我在平安做精算师的朋友也是惊为天人赞不绝口)。严核保宽理赔,超低的退保率和理赔纠纷~ 第三:我想成为身边的内地朋友和香港保险产品中的一座桥梁。(说起来好像感觉高来高去的,不过如果我的身边有这么一位每天为我普及各种香港保险知识的人,想必也不是一件坏事吧~)保险不是一件小事,伴随我们一生,必须谨慎不容将就,一个选择可能意味着相差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赔偿额。对内地居民来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像香港那样容易进入,但是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却比中国更低;还有些国家,像香港一样,拥有完善的法治与发达的自由市场,但却需要经过苛刻的签证,以及遥远的空间距离与语言文化距离的阻隔,一般中国人只能望“洋”兴叹。只有香港,除了拥有较健全的法治、金融、自由市场外,也是中国人无需押金、无需资产证明,无需惧怕语言听不懂文化不适应,只需简单地办理一个港澳通行证就可以去购买、享受其各种产品与服务的地方。无数内地父母,通过香港,让自己的孩子喝上了放心的奶粉,也买到了更实惠更全面更具保障与收益的保险。 总而言之,我很高兴能成为英国保诚的一名保险金融顾问,很幸运认识一些因为香港保险而结缘的内地客户,很荣幸能用自己的力量让他们接触和购买到香港最优秀的金融产品。 最近看了韩国“三无”女总理朴槿惠的故事,觉得她的一生都在诠释一句话:人最重要的是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和刻进生命的坚强,这句话也是我和很多英国保诚同事的信条。很开心认识了一群充满正能量的朋友,我也会用自己的力量把正能量传递下去。
阅读原文:
上一篇:下一篇:
保费(亿元)
查看收益 >>
100家网站,49213最新意外险产品
轻松输入,一键查看结果
好险啊有超过100家合作机构
合作航空公司
其它合作机构
Copyright (C)
Haoxiana,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保险业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