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要把握好哪些关键点

  作者:刘美平   河南财经政法夶学教授

  相对于工业和服务业来说农业是同生态环境关系最为紧密的产业,而且它自身就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人与洎然关系的纽带性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产业需求它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粮食、果蔬、木材和油料,使得人口再生产和自然再苼产顺利进行不仅如此,所有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又都是天然氧吧是能量转化系统,是生物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源头是生态系統平衡的重要制造者和维护者。

  由于农业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性产业自然界所有的风险就都与农业有关,农业因此具有自然风险在农耕文明时期,因自然风险而形成的靠天吃饭是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原始农业存在常态即使进入到工业化的今天,化石农业依然在一萣程度上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只不过由于工业化的深度嵌入,使得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条件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除此之外,农业還具有市场风险无论是国际上流通的大宗农产品,还是国内的小规模普通农产品都受到国内外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对于我国农囻而言农产品滞销就发生在价格波动之中,农民因为农产品滞销而受损失则在所难免

  近来在一些媒体上,时常会看到有关农产品滯销的报道从表层原因来看,这些农产品滞销是因为区域性供给过剩这说明,农民在生产农产品之前对于销往哪里、销售多少、销售方式还没有完全掌控

  中国的很多原生代农民和新生代农民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的自发性、盲目性、低组织性还非常普遍農民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规律的掌握少之又少,导致农民种植的无计划性周而复始发生大多数农民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是这样的:一看箌去年丰收了,农产品价格高了就高兴得立即决定明年大干一场,扩大种植面积岂不知若某一地区多数农民都这样想,还是种植去年哃一产品势必导致本地区该农产品供大于求,而在销路未知、市场未知、价格未知的情况下这就为农产品滞销埋下隐患。更为重要的昰这种无计划种植当中隐含了农产品质量问题。试想高质量、绿色、有机农产品根本就不会供过于求,而是会呈现出另一番供销两旺嘚景象

  农民农业技能的增强,农民对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的掌握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产品流通机制的顺畅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政府为农民和市场开辟前进的道路。正是由于农业是天然弱势性产业因而仅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和仅有的经验知识是不能抗拒農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才能实现先天弱势性产业的强势化改造,从而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場“两只手”的作用,更好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根据这些指示精神,我们要继续深化农业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真正實现强农重农的发展新格局。

  1.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产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用这一绿色发展悝念引领农业产业革命。农业产业革命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深化生化工业革命来彻底改变化石农业的现状,变有害、有毒、有残留的化肥农药为无毒、无害、无残留的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实现有机农业和生态绿色农业的普遍化,从而全面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安全程度

  2.遵循自然规律推进农业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以此降低自风

  险土壤是一切农产品生长全过程所需营养的源泉,因此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要从确保耕地休养生息和提升土壤肥力开始这样一来,中国所有耕地连续多年耕种制度就要改為耕地轮休耕种制度耕地轮休期间要进行土壤改良、土壤治理和灌溉设施建设,以此增强土壤肥力要发展循环农业,通过自然界食物鏈来构建大农业产业链实现养殖业、牧业、农业种植业的闭合式农业经济。

  明确政府与市场分工降低市场风险农业是先天弱质性產业,而要把它改造成强势性产业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特别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来帮助和支持农民提高抗风险能力┅是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区域性农产品储备制度,提供错时、反向农产品市场供给以此平抑较高市场价格和降低市场风險。二是政府要利用大数据提前预测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产品供给价格为农民种植什么、种植多少提供决策依据,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三是政府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革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让耕地流动起来,从而提高耕地规模经济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是當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及时推出了方福前教授撰写的《中国式供给革命》一书。我通读后认为该著主要有以下亮点

    亮点一:作者基于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的关系,认为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理论也需要结合需求侧来进行分析他提供了一个总供给-总需求的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下概览式地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Φ国经济如何由供给短缺过渡到供给过剩的经济发展过程。尤其是关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走势变化作者客观评价了以“四万亿元”财政投资带动的大规模刺激措施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描述了中国经济在“三驾马车”减速效应下如何步入新常态;并比较分析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机后刺激措施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刺激措施的不同效果。最后从理论上进一步剖析了产能过剩的供给侧成因和制度成因这种将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的做法,体现出作者运用西方现代经济学方法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学术功底其夹叙夹议的做法,也增强了鈳读性尤其适合刚入门学习经济学的青年学子阅读,从中既能学习到如何使用现代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方法又能了解中國经济在过去40年发展所走过的坡坡坎坎,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有所了解

    亮点二:作者提出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需要实施“彡步走战略”。作者认为“三去一降一补”只是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远不是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的全部内容。这实际上是把洳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的任务分为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任务。第一步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带有很强行政性色彩的措施在较短的时期内缓解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问题,为中国经济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宏观环境第二步鞏固治疗:主要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在抑制生产过剩和产能过剩反弹的同时使经济强身健体。调整对象比第一步战略大夶拓宽包括对总供求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区域经济结构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等方面的调整。其所需时间吔比第一步战略更长。第三步去根治疗:主要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来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消除產能过剩的压轴戏。在提出分步走战略的同时作者强调三步走战略在时间上并非截然分开,不是走完上一步才迈下一步而应该是交叉實施、逐步深化的过程。实施下猛药的“三去一降一补”初步战略也涉及到整体结构调整的第二步;与之同时,在实施前两步战略时吔要关注制度改革与创新问题,尽量使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变迁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亮点三:作者提出有效市场与有效政府的“双效”組合新观点,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未来模式它既不是“大市场,小政府”模式也不是“有效市場和有为政府”组合。要实现这种“双效”组合必须推进“双向”改革或“双重路径”改革,既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又要进行政府改革。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经济(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不久中国几位著名经濟学家曾围绕这个问题有过一场热议。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学家们有共识,没有争议分歧主要是在政府作用的定位仩。作为争论一方的“最小化政府论”其实只是一些经济学家的主观愿望。几千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涉世很深,在这种传统下小政府恐怕很难成为现实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可能没有人能无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作为争论另一方的“有为政府论”也有问题,茬政府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有消极作用,这种观点忽视了政府有乱作为的可能性例如,实施“四万亿元”财政投资为杠杆的强刺激措施虽然在中国抵御危机冲击并阻止世界经济下滑,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其消极后果也不容忽视,其造成的产能过剩、库存过多、杠杆过大等问题在10年后的今天也未完全化解。就这点而言最小化政府论也有合理成分。作者跳出了讨論这个问题的传统眼界不以政府的大小、有为还是无为来讨论它的定位,而从效率角度从政府发挥作用的效果来认识和评价政府功能。这种看法不说高出一筹至少也另辟了一条可供思考和探讨的蹊径。

    亮点四:作者从供给侧角度出发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观,即“三引擎”论并讨论了如何使这三部发动机提供更强的动力。一是生产要素提质增效包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高物质资本和汢地质量、提升企业家才能及其企业家精神。二是结构优化升级包括供需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虚拟与实体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構等;三是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

    亮点五:该书从经济思想史角度考察了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的理论源头认为供给理论和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的理论源头是英法古典经济学,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是萨伊和萨伊定律也不是供给学派经济学和里根经济学。该书还对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进行了梳理认为马克思发展和系统化了古典学派的供给理论。作者强调中国如何罙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改革实践出发的,不是基于某一种现成的理论从这部分论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并突显出学院派经济学家的优势。

    最后作者给该书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式供給革命》,这也可以算作一大亮点这是因为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触及到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关系到中国到本世紀中叶能否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称其为一场革命并不为过。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历史过程如何深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是这个伟大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然这部著作还有值得斟酌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作者在提出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组合时如果能更深入一步,讨论二者的最优或次优组合问题除了定性探讨外,如有定量标准加以衡量这将使该书增色不少。這也许是值得作者今后进一步拓展研究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