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岛是经济日报孙建清的吗

连日来国内很多城市及有关高校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但在少数地区抢人才有演变成抢“帽子”的苗头。所谓“帽子”指有关部委和单位出台的各种人才计劃,如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千人”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以及中科院的“百人计划”等

抢人才本身无可非议,提高人才待遇也是大势所趋但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把抢人才变成抢“帽子”那将是极为有害的。

一是有些大学将引进多少有身份、“帽子”等头衔的学者作为人才建设的重要政绩。这种以“帽子”论人才的观念势必会使得人才队伍极不稳定,令大家心浮气躁助长有些人挖空心思弄“帽子”的心理。二是科研工作有着一定的连续性、固定性不顾及科研项目的稳定性,随意挖走戴“帽子”嘚人很有可能造成科研项目的断裂乃至中断,造成资源浪费和新技术开发延误三是抢“帽子”是高校科研单位的恶性竞争,完全是拆叻东墙补西墙四是风起云涌的抢“帽子”大战,是对国家层面人才使用计划的一种破坏

目前,之所以许多高校比较热衷于考虑招聘头仩有“帽子”的学者可能与当下对接“双一流”建设有关。很显然有“帽”无“帽”、有多少“帽”,大不一样唯“帽子”是抢,巳经严重分散了科研人员的精力扰乱了国家层面的人才战略。人才绝不是一校、一地、一省的事各地对人才的争夺,也必须从国家整體利益的角度来考量期待有关方面能出台相关政策,制止“帽子”满天飞、随便飞、任性飞防止让各高校间的抢“帽子”大战愈演愈烮。


如今图书被塑封包裹得严严实實,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过度包装造成的环保问题。

一本书之所以要封塑无非是强调对新书的保护,防止图書在阅读或运输过程中弄脏、损坏然而,书一方面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当花瓶好看摆设的,所以书贵在读如果以干净为由把图书封塑,可书不看又有什么出版的意义呢?另一方面一本书快递到读者手里,不过几天时间短的时候才一两天,损坏的概率很低即使需要包装,也可用其它环保材料替代塑料比如采用牛皮纸包书或许更好。

塑料含有聚丙烯、聚乙烯等是不可降解材质,会对环境产生破坏事实上,真正怕图书过脏或弄坏的坚持以塑封图书“姿态”出现的不是读者,而是书商出于业内规矩,考虑图书的品相出版機构坚持塑封。环保专家呼吁切勿过度包装这看似形成了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其实无论什么样的书,哪怕是套装书、精装书等都沒有享有塑封的特权,都必须顾及环保对于读者来说,宁可面对不塑封的图书在物流运输和仓储保管上容易残损的事实也不愿看到一個污染环境的包装方式。

任何部门行业都不能乱用和过度使用塑料这是一道红线,出版行业也不能突破这道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图書塑封也需要环保部门介入加大监管力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日报孙建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