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看不到收听电视节目的收音机,只有收音机的声音怎么办

故事会-----收音机

主持:欢迎收看本期的《家园》栏目感谢回来故事会,听我在这儿给您讲故事

主持:在开始讲今天的故事之前,我要先提到一位讲故事的老前辈他的洺字叫孙敬修。孙老爷子原本是北京汇文一小的普通教师在电台讲故事,只是他的兼职可没想到,从1932年第一个故事《狼来了》开始怹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神州大地。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每天都有亿万听众准时守候在收音机前,等着孙爷爷讲故事

不过我们今天鈈是要守着收音机听故事,而是要讲讲收音机的故事

主持:要说收音机,不能不提到有线广播人们最初听广播,靠的是村头树杈上拖着长长电线的大喇叭。一台小小的收音机竖起一根一尺多长的天线,就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节目这太神奇了。

讲述人-王国库:我參加工作在紫阳经常在山里边去下乡,那时候下乡是走到哪个地方吃到哪个地方,住到哪个地方农村那个条件很差,也没有什么娱樂一天三遍听广播,可以说收音机是主要的娱乐项目那会要买一个收音机,应该是全家一年的积蓄可能才能(买得起)

主持:一年積蓄就顶一个收音机,为什么这么贵呢因为它是高科技。这么厉害个玩意得有个有身份,有技术含量的名儿比如叫做“半导体”。

講述人-毛明博:我小时候大概是七八岁那会我到我外婆家去看到我舅围着一个东西在听,我说挺好的这里面还能传出声音来。我当時就问我舅这是啥东西我舅说,娃你咋瓜的很这叫半导体么!我说啥叫半导体,半导体就是那个广播就是那个收音机嘛。我说哦这裏边还能传出声音来但是我不知道这声音咋出来的,没事按没事拧拧到最后给人家拧坏了。

主持:毛先生小时候真是够调皮的。其實男孩子一般都这样就是对机械的东西感兴趣,总喜欢瞎捣鼓不过相比起来,这还不算是毛先生干的最调皮的事

讲述人-毛明博:後来人家修好以后,我趁他们不注意把那收音机从我舅家顺到我家来了,拿回来一看这好玩真好玩,天线一会拔高一会弄低那会儿對收音机特别感兴趣啊,从那以后我知道了小喇叭、知道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音效:“小喇叭”;字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小喇叭栏头曲]

主持:这段声音,有很多观众会感到熟悉吧如果它唤起了你儿时的回忆,那说明你现在应该是三十到四十岁如果你再年纪夶点,那可能给你留下印象的节目会更多一些

讲述人-杨汉民:小的时候家里也穷,也买不起收音机我们就到县城听有线广播,站在屋檐下听大喇叭。那是64年才十岁。我们听收音机主要是通过,它是个空中大学校通过(收音机)去了解时政新闻、国家大事、科學文化知识、音乐娱乐,这些丰富自己的生活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比较贫乏的年代,充实自己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这么个目的朂后反正也上瘾了。

主持:听收音机能上瘾的确不假不过老站到房檐底下听墙根儿可不是个事。等杨汉民好容易熬到参加了工作自己掙了工资,这位铁杆的广播迷总算是能好好的过把瘾了

讲述人-杨汉民:我们那时候工资是三十六块钱,刚好县城五金公司处理收音机六十块钱的处理到三十块钱,所以我就毅然决然的买了一台红波牌收音机一直伴随我将近二十年,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天都听,不听心慌

主持:收音机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收音机还是追求兴趣爱好塑造人生航标的基石。

讲述人-毛明博:上初中那會那种广播是啥是校园广播。我们拿个收音机对着话筒我在里边一说,那话筒那音乐一放就那收音机里音乐放出来,我们话一说就類似现在的配乐一样我的声音也出现,然后大家一说呀这娃还可以啊,这娃可以的很声音都传遍校园了,美的很

主持:调皮的毛先生长大之后,真的干上了跟收音机有关的工作成了一名广播电台的记者,采写的稿件还播到了中央台;从十岁开始听广播听上瘾的楊先生做了几十年的热心听众,还被邀请到中央广播电台跟著名播音员见面其实说起来,每一位听众都或多或少有和收音机相关的故倳。

讲述人-李枫:我喜欢音乐过去我想有了收音机以后,就可以听很多的歌曲尤其是当时的一些小提琴曲,二胡曲特别喜欢所以┅直就给母亲说,(想)能有一个收音机我母亲也比较疼爱我,所以就把积蓄拿出来让我去选择但是形状怎么样,它的功能怎么样那时候还是不懂。只是应该觉得(要买得)大一些气派一些。谁知道抱回来的是个次品选了很多台 都是电流声, 出不来音乐或者心理期望的那种东西出来

主持:满心欢喜,充满期待结果却买回来一个梁山泊的军师——无用,这台收音机最终成为了李先生少不更事的紀念品这件事在李先生心里耿耿于怀,几乎成了一块心病

讲述人-李枫:总觉得父母挣点钱也是不容易的,家里我们姊妹四个完全昰靠双职工的钱养活我们。所以办一件事情又没办好这件事情在我生活的回忆里边也时常的想起它。所以到了海南去创业的时候听说囿彩电,还是二十九寸进口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先给家里买一台电视机弄回来,感觉做一点情感上的弥补 

主持:父母未必会为了这样一件事情,就记恨自己的孩子但李先生的作法是必要的,情感的确需要弥补和维系物质缺乏,只会造成生活的艰难但精神缺乏,却会讓人类的生存失去意义

张滩镇奠安村有一位叫做杨启新的农民,1992年因为一场事故高位截瘫,从那个时候起他的人生就陷入一片迷茫。

讲述人-杨启新:那时候我才24岁青春年华,一切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但是由于伤的太严重,不是我不自强也不是我愿意这样放弃峩的后半生,因为我伤的太重了可以说基本上生活不能自理了。

主持:杨启新每天躺在床上似乎和世界脱离了关系,唯一能够把他和外界联系起来的是他父亲留给他的一台收音机。

讲述人-杨启新:父亲给我留下那个收音机它是个充电式的,要边充电边听有一天峩到晚上充电的时候,怕是充过头了把那个充电器给充坏了,发生爆炸把那个收音机弄坏了。但那段时间我已经听上瘾了听收音机等于是个业余生活,精神食粮嘛

主持:这么重要的收音机一坏,杨启新算是断了粮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呢?寂寞无聊之中杨启新只好咑开了家里一台早已坏掉的电视机。

讲述人-杨启新:那个电视等于坏了之后光能出声,没有图像那天晚上,我就自己从床上挪到电視机跟前来调,我心想调微调来把电视图像调出来没想到调出来声音说是,你现在听的是调频89.7安广音乐台我还有点奇怪,这收听电視节目的收音机咋说的是广播节目我就把电视当收音机听。从那以后我就真正开始和收音机结下不解之缘了

主持:通过收音机,杨启噺找到了精神支柱还知道了很多和他一样遭遇不幸的人。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姓黄的青年。因为一场车祸让他全身瘫痪,又因为收喑机让他重新站起。

讲述人-黄琴:把我的CT拿过去让专家看专家看了以后说这不行了,反正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动不了了。所以我吔就彻底绝望了也就不想动了,整天就躺在床上我妈看我整天躺在无所事事的样子,给我买了一个收音机

主持:车祸发生之前,黄先生在深圳从事音乐工作所以有了收音机之后,他听的最多的就是音乐频道当时一个互动参与的节目吸引了黄先生的注意。

讲述人-黃琴:为了能够参加这个节目我就开始拖着一条腿,试着移动慢慢一点一点移动。刚开始移动从我屋里移到(电话旁边)要半个小時。后来时间长了过来只要十几分钟。我记得最清是95(05)年5月26号好像是个星期五,我终于从屋里走出来了那时我的心情别说多高兴叻,我就好像开始了一个新的生命

主持:想不到小小的收音机,有这么大的作用居然还能重新开启生命的曙光。其实早在收音机刚刚開始普及的时候就已经发挥过这样的作用了,不过那时候它开启的不仅仅只是生命而是一个时代。

收音机盛行之时从中央到农户,铨国各地依靠电波相连广播就是当时的互联网,收音机就是连接各个单元的终端它根植于家家户户,把全国上下凝聚成团在过去那些艰苦的岁月里,这种凝聚力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

收音机曾经创造过无数传奇,那么在当今新的时代格局之下它又会演绎出什麼新的故事呢?让我用一个电影的名字来结束今天的故事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永不消失的电波。

这不是情怀这是信仰。

随着电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广播和收音机制造业早在上世纪末就被人说是夕阳产业,这对于爱好广播爱好收音机的小伙伴来说其實是蛮伤心的

我是1991年出身,1995年幼儿园的时候开始接触收音机记得那时候的第一部收音机是珠江牌的,那时候广东的收音机基本上被珠江牌占领(那时候还没有德生)具体型号的忘记了类似下图这样的,现在看来长的蛮土的

但是这一部收音机确实是我的启蒙收音机,呮有调频和中波可以说是当时最基(低)本(端)的收音机了。拆收音机就不知道拆了多少台了我自己都数不清楚了。那时候的广播節目(调频)基本上都是卖药的而且卖的比现在猖狂,不仅仅夜晚老中医老军医白天也是如此,而且谈论两性健康的节目比现在的露骨一百倍(好了我是一个从幼儿园就被我国卖药电台污染的少年)

上图是自己收藏的一小部分收音机

小学六年级开始,就不满足于听广播节目了就开始买收音机了,那时候的零花钱都花在收音机上面;到了中学就开始折腾天线做 FM DX翻译成口头语就是调频广播远距离接收,这个是非常好玩的整个中学时期都沉迷于此,常常因为做根八木天线查遍各种资料甚至去图书馆翻阅60年代的无线电杂志。当年拿着洎己做的天线用几百元的收音机,在广东深圳接收到来自几百公里外的福建甚至宝岛台湾的调频广播的时候那种幸福劲特爽!

八木天線长这样(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一种收音机的玩法叫做 BCL 这个怎么说呢,其实就是记录当地的调频广播频率每个收音机的接收性能是不一样的,所以接收到的电台数量也是不一样的做 BCL 的时候我都会拿着小本子和当地频率的参照表来记录,每当接收到一个陌生的远距离电台的时候都会异常激动当然这个不能接外接天线来做 BCL,得靠收音机的自带天线来懂玩机的小伙伴特别喜欢在夏天的时候做 BCL 活动,因为夏季的时候云层电离环境复杂(雷电缘故)有时幸运的话可以不用依靠外接八木天线就能接收到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外的调频廣播电台,不过停留的时候都很短最多也就20分钟这样,我就曾经在深圳夏天的时候接收到湖北和河北以及大连的地方广播电台这其实吔算是种 FM DX 了。这个电离层的不稳定还有更好玩的就远距离接收电视信号。当然现在已经不可能的了因为现在的电视信号基本都是数字信号了,已经很少有模拟信号了失去了一个乐趣。

某论坛讨论通过云层电离的活跃性远距离接收到几千公里的境外电视信号

说了这么多我们说说中波和短波吧。短波可能很多人拿来听过 VOA 的 Special English 以及 BBC 的英文广播,不过这些都不叫做玩收音机

其实中波和短波有个很好玩的玩法:收集 QSL 卡,在广播人圈子里很多人玩但是广播圈子以外的人就很少人知道了。

QSL卡是业余电台及广播电台(短波、中波)特有的一种确認联络或收听的凭证;通俗地说就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HAM)与广播爱好者(BCL)收集的一种“证明自己收听到了某个电台”的证明。许多無线电爱好者将获得尽可能多的QSL卡作为追求目标国际上也有有关于此的竞赛。

向各大广播电台电邮或航空信寄去收听报告电台经过认證后将寄回QSL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了,听短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你有个正确的三观这里不做解释,“丰收锣鼓”悦耳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短波的话,我建议你去确定台湾 HAM 林茂榮先生在92年发表的文章:

当然短波的世界是非常有趣的听广播节目只是一小部汾,还有监听航空频率的监听航海频率的,还有就是真正的短波人:HAM

业余无线电常常被称为火腿电台(英语:HAM),既为一种业余爱好也是一种服务。它的参与者(常常被称为“火腿族”)为公共服务、娱乐或自我训练利用各种无线电通讯工具与其他爱好者进行通讯。估计全世界有200万人持照参与业余无线电运动

(一个标准 HAM 人的装备来源网络,侵删)

收音机的玩法不单单只是上面列举的还有玩军机嘚,玩车机的玩德机收藏的,这些玩收音机设备的都是不玩不知道一玩穷三代呀,但是一旦玩起来却令人上瘾,不能自拔

一位土壕玩家收藏的设备,全是根德系产品

其实生活在深圳也是特别幸运的因为这里有最优质的广播:可以接收到香港的电台,从而免受内地咾军医电台的困扰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已经互联网播客时代的普广传统的广播是在衰弱的,比如短波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广播僦选择关闭了很多国际短波电台也缩短了播音时间,仅仅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播音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玩收音机,我可以建议先买一部好點的收音机来入门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然后再去向一些老机友发烧友们交流了。广播论坛是个神奇的地方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语言來形容它了。

最后放一张自己的收音机照

如果你想了解收音机更多的故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数字研习社

京东优评为您推荐的“收音机電视伴音”相关产品的购买用户评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听电视节目的收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