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政集团王广发发家史 妻子

  
  
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王广发拥军纪实
& & & &学生称他&发哥&,部队官兵称他&校长&;有人说他是&雷锋&,也有人说他是&另类&,王广发何许人也?
  他是一名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他是名企业家,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他是名教育家,北京王府学校校长&&很难想象,一位诸多社会身份和荣誉加身的人,却视拥军为毕生事业。
  为何如此执着,王广发回答得掷地有声:&不能当兵,就爱兵;不能参军,就拥军。&
  拥军情结 &根在国防观念源自忧患意识
  特有的儒商气质独具魅力,力量与机敏并存, 谦逊 中不失儒雅。近日,在北京王府学校,记者见到了王广发。58岁的王广发看上去非常年轻,与人沟通时总掩饰不住内心的激情与真诚。
  2013年《中国双拥》年度人物,北京市爱国拥军模范个人,首都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面对诸多荣誉称号,王广发笑着摆了摆手:&荣誉有很多,爱国拥军不能为了荣誉。&在他看来,今天的荣誉是开始,是旗帜,提醒我自己要再创新更多的荣誉,督促自己要在双拥的路上继续高速奔跑。
  一位企业家为啥愿意把大量精力花在&和生意无关&的双拥工作上?二十年来,王广发始终如一日做好拥军工作,与其说是一种热情,还不如说是一种情结。昌平区双拥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占勇一语道破&天机&,&王广发的拥军情结,根在&国防观念&、源自&忧患意识&。&
  &图什么?我认为拥军是国家要求,我在落实国家给我的要求。双拥工作不是政府一家的事。自延安双拥运动展开,这个传统已经延续70多年了,在我们这一代更不能放松。只有国家强,国防强,我们在国际上才能&亮剑&,才能精彩&,王广发的拥军情愫,是从心窝子里发出来的。
  在他的脑海里,始终有一个画面无法抹去。那便是,&文革&期间解放军开展&三支两军&工作为农民服务的镜头。&解放军帮助老百姓恢复生产,我亲眼目睹,也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每天都盼望着早点放学,放学了赶快跑回家,就是为了好和解放军叔叔一起吃饭。&王广发说,他从《南征北战》、《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影视作品和书籍中,看到那些艰苦朴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解放军,深受感动,如此零距离接触解放军战士,更是让他肃然起敬。也就是从这一时起,军人这一形象在他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人。
  然而,现实并不尽人意,由于家庭原因,未能圆上军人梦。正是因为这个遗憾,促使了王广发更加热爱人民军队,内心深处一直深种拥军情怀。多年后,通过个人的艰苦创业,王广发创办了法政集团和北京王府学校。他从心底感激人民军队,热爱和支持部队建设的志向始终没变。&正是解放军忠诚奉献、艰苦朴素、顽强拼搏、团结一心、英勇战斗的精神鼓舞了我,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王广发说。
  不当&局外人& 爱国拥军付诸在行动上
  爱国拥军,王广发不想当&局外人&,而是将其作为沉甸甸的&第一责任&。为部队做什么,怎么做,这并不是难题。1996年8月,王广发主动上门,以法政集团、北京王府学校的名义与武警北京总队第五支队正式建立共建关系,开启了警企校共建模式。
  陈锦涛,现为双拥共建工作办公室主任,当时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五支队支队长。说起当时的情形仿佛昨日,陈锦涛说,作为企业老板,王总表示愿意支持国防建设,我们给王总发了聘书,聘他为五支队的名誉政委,还给他一套制服,&证书是我亲自交到他手里的,他当时跟官兵们讲了一段话,听者无不振奋,我想,王总肯定会给部队带来福祉。&
  陈锦涛的话可谓一语中的,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企业老板总是&大手笔&:为中队提供了3412平方米的营房,每年给其提供20万元的生活补助;出资25万元为中队配备了一流的营房设施和不锈钢餐具,并免费提供水、电、煤气、热水;为中队每人每天补助5元,20年没有间断;出资75万元建设支队文化广场和荣誉室,并赠送了价值20多万元的电脑和投影仪,为22个值班室和会议室安装了空调;为帮助中队实现正规化达标建设,近年来,两次投资670万元为其营房设施进行了装修;逢年过节为官兵们送慰问&&据不完全统计,王广发为此投资的现金支持就达2100余万元。
  在部队里,跟随王广发打交道多年的陈锦涛直言他是王广发做双拥工作的见证者。他说,王总不仅在支援部队建设上舍得花钱,在鼓励官兵奉献方面也舍得投入。
  作为第一位受益者,现任武警五支队支队长陈攀峰直言,&不管你想到的,还是没想到的,他都为我们想到了。&1999年,作为特种作战排排长的陈攀峰配合公安机关击毙暴徒,成功营救出人质,也因此他荣立个人一等功,获得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的称号。王广发得知这一消息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军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值得表扬。这种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这一年,他直接找到武警北京总队总队长刘红军,表示要在五支队设立&英雄奖励基金&,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褒奖在急难险重面前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的优秀官兵。在王广发看来,爱国拥军不是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是付诸行动上。
  智力拥军 &文化技能送军营
  文化搭台,拥军唱戏。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结合部队训练实际,王广发又把&智力拥军&作为关心和支持五支队生活的核心内容。通过优势互补,推动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引领警企校三方融合发展征程向纵深进击。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国防建设和部队建设对拥军优属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国防事业的分外看重,乃至一往情深,王广发他理解,拥军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就行了,关键还是要扶技、扶志企业能为部队做什么,社会能为部队做什么,值得双拥人认真思考。
  2008年,作为机动部队,武警五支队担负了奥运核心区安保任务,法政集团专门在部队中举行了奥运英语学校挂牌仪式,创办了奥运英语学校,每周安排学校老师为官兵进行执勤英语培训,为部队完成任务奠定了素质基础。
  其实,早在2008年前,王广发就走在&智力拥军&的路上。他利用北京王府学校特有的人才优势,主动为部队发展提供科技文化上的支援,每年拿出专门资金,抽调专业人员开办文化补习、电脑、法律、美术、厨师等培训班,武警五支队先后有200多名士兵取得不同职业的等级证书。诸如国际形势报告会、法律、思想教育等讲座,王广发总是抽出时间,亲自给广大官兵讲课。从2002年开始,他还选派优秀教师,为五支队参加学校考试的士兵进行辅导。
  2005年,战士刘浩因数学分数低高考落榜,赌气入伍参军。次年,在北京王府学校老师的辅导下,数学进步很大,从原来的70分提高到146分(满分150分),如愿考入军校。也因此,刘浩逢人就说王校长的好,一再张罗着要请他吃饭,却被王广发婉言谢绝。
  这种拥军形式是不是真正给基层官兵带来好处,是否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迫切需求?来自武警五支队的一组数据显示,仅2015年,五支队参加辅导的考生共30名,被军校录取16名,录取率53%,占全师录取总数的55%。
  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王广发在双拥路上传递国防情怀,也收获着满满的幸福。多年前,王广发去海南参加全国少年军校总校年会,晚上在海滩上散步时,突然有十几个小伙子停下来,给他敬礼,还称他&校长&、&王总&,说他们是五支队的老兵。&其中一个小伙子说,他多次听我的讲课,在我的鼓舞下,他退伍后开始创业,在海南开了一家保安公司,发展得还不错。&王广发说听到这些话,那一刻,他是幸福的,&将课堂从教室搬进军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在退伍后在地方能安身立命的初衷发挥了实效。&
  拥军情义重 &让官兵有家的感觉
  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始终是部队最担忧的难题。为帮助退伍军人解决就业难,找一份称心的工作,是王广发多年来乐此不疲的份内事。在武警五支队的复转军人和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方面,王广发总是给予特殊照顾。这种特殊,陈锦涛看在眼里,&他完全把这支部队做为集团在编职工一样。&
  &幸福来得太快,想都不敢想,没有王总,就没有我们一家的幸福。集团不仅安置了我,也安排了我的爱人,还为我和女儿办理了北京城镇户口。&士兵姚靖文退伍后,在法政集团从保安干起,从计算机培训入手,成为一名档案主管。在他的主管下,法政集团档案室被市档案局评为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转业干部冯书祥因其管理才能,担任法政集团的部门经理多年;转业干部夏兆顺来到法政集团,以15万元的优惠价格买了一套97平米的高档小区房;不想在集团工作的,王广发也想方设法利用自己亲戚朋友的关系资源,为退伍军人提供就业机会。总之,武警五支队的复转军人和随军家属享受到的&特殊&之处还有很多。
  据统计,法政集团先后接收了16名营团级干部,均被安排在领导岗位,其中集团核心领导层有4名是转业干部,占总数的45%;部门经理中8名是复转军人,占总数的55%。400多名退伍士兵和30多名军嫂,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王广发干的事,武警五支队的官兵看在眼里,感动心里。关于五支队的很多事,王广发多是亲力亲为。支队的一位战士患了癌症住院,病情严重,情绪一直不好,他去慰问;新兵来了,他要看望;老兵走了,他要送送,不仅送,还给每名老兵发300元红包,那是让他们捎给家里老人的&&有他在,武警五支队的官兵们觉得心里踏实。
  &在我们心中,他不仅是校长,也是我们的兄长,他没穿过军装,却有着军人的担当;他还是我们的家长,大事小事,里里外外都操着心。&武警五支队副政委石国良直言,王广发和五支队官兵之间,不是钱的事,是情的事,&他设英雄奖励基金的同时,还对执行特殊任务的也给予奖励,他不让官兵受委屈,更不让英雄流泪,他干的事让我们心里感觉是暖的,那是家的感觉!&
  不算细账 &继续深化拥军事业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
  因为责任,一直以来,王广发执着地扩展拥军单位,并把拥军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积极响应国家要求,1996年,他成立了少年军校,先后投资280余万元用于少年军校的建设;看到全国少年军校总校基地学生训练条件艰苦,孩子们轮流吃饭、洗澡热水不足,甚至连吃水都紧张,他大吃一惊,出资1000万元为全国少年军校总校基地建了一座容纳千人的学生食堂和训练场,并打了一口深水井;2013年4月,中国爱国拥军促进会组织全国的双拥共建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赴辽宁舰慰问,由于有外事活动,王广发让陈锦涛代他,给部队送去了30万元慰问金&&20年,战士们换了一批又一批,熟面孔换成了新面孔,新面孔又变成了熟面孔。然而,王广发的爱国信念、拥军情怀却从未改变,他的拥军故事越传越广,常讲常新,愈发精彩。
  &要从政治上看待双拥工作,多算政治账少算经济账、多些担当少些推诿、多抓落实少喊口号& 、&服务部队作战准备摆位低不得、标准降不得、工作松不得、落实慢不得,必须大事大抓、特事特办&、&国防是民族命脉,其他事可以缓,支持国防片刻不能缓&&&翻阅王广发的记事本,他坚持讲政治、讲担当、讲大局的拥军情怀跃然纸上。追寻他拥军的足迹,不难发现,正是因为他勇于担当、班子接力垂范,发挥良好示范引领作用,才促进了一种大局观的全面构建,营造了硕果累累的拥军环境。
  如此厚爱&军队&,放弃大钱不赚,到底亏不亏?王广发却从不算细账,他只算&两本账&。他说:&一是国防账,开展拥军工作,是落实国家&保障有力&的重要内容,作为有责任的企业责无旁贷;二是经济账,虽然钱挣少了,但绝对不亏!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支持,企业哪能安心发展。&
  很难想象,身价数十亿、为部队花钱&大手大脚&的王广发对自己是吝啬的,座驾开了15年不换,他觉得商品要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夹克衫的袖口磨烂,他觉得穿着得体、整洁就好;吃饭也是吃跟员工们一样的工作餐,他觉得粗茶淡饭很是香甜。他身体力行,崇尚极简的生活方式,他信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这是一个令人快乐的事业,未来我要把双拥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成为一面旗帜。&在他看来,给社会留什么,不是大笔的财富,要留文明思想,激励更多的人用正能量的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多做些有意义的事。
  做拥军事业,王广发很享受,也很幸福!(张美荣)
(责任编辑:zgyjr)
上一篇: 下一篇:
海南椰岛集团开展
红马甲续写军民鱼
华阴企业“劳动节
茵茵股份参与2016
&|&&&|&&&|&&&|&&&|&&&|&&&|&&&|&&&|&&&|&&&|&&&|&&&|&&&|&&&|&&&|&&&|&&外交部、外交学院领导一行到访集团下属北京王府学校 – 北京法政集团2017年 – 北京法政集团2015年 – 北京法政集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广发的妻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