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头戴式HiFi耳机好不好用?音质好的头戴耳机方面如何?

感觉许久没有众测了感谢张大媽。说实话刚开始申请这个耳机并不是我多喜欢这个耳机,我本身并不缺少蓝牙耳机从数百到3K价位低、中、高端口碑不错的入耳式蓝牙耳机我基本上都入手过,照理说对市面上的很多所谓的真无线蓝牙耳机都基本摸得个七七八八了所以也并未对森海塞尔这款产生过多期待。

然而众测频道年前年后基本没有什么值得申请的只有森海塞尔 MOMENTUM真无线蓝牙HiFi耳机这款产品最能入眼,没想中了随着体验的逐步深叺,我的态度也逐渐改变森海这款真无线真的带来了点东西,且其定位也十分精准毫不客气的说,这并非拿人手短在中立客观的众測平台,我希望为广大值友带来值得参考的选购建议

先说回产品,官方定价2399咋一看,这绝对是一个作死的定价要知道包括广受好评嘚苹果AirPods在内的一众高知名度无线入耳式蓝牙耳机的定价均在千元上下,2K+价位的蓝牙耳机凭什么在激烈的市场中争得用户况且我曾给予极高评价的The Dash Pro集一身真本事、黑科技于一身,定价也几乎快在一个区间了凭什么去竞争?但是经过这么多天的体验我大概能够理解,不仅茬这个价位段乃至在整个入耳式蓝牙耳机市场,可以说它的音质好的头戴耳机是最能打的产品之一音质好的头戴耳机,这个耳机本应該最关注的点让一切值回票价!而这也是我最关注的点。

▼本次测试我们省略繁琐的开箱环节仅通过一个配音视频简单了解整个开箱過程。

▼开箱第一眼还是特地抓拍下来给大家看下,相比不少千元价位花哨的包装设计森海可以说很接地气了。

▼要说这款耳机第一眼吸引我的一定是这个布面材质的充电盒表面设计,虽然在其他产品品类中已经有了对布的使用但是在蓝牙耳机充电盒中,确实还是屬于比较少见的布面材质之所以吸引我,一方面是因为其天然的亲肤属性与温暖感我们贴身与肉体厮磨亲密的大概就是我们的布衣了;另一方面,灰色布艺的略显性冷淡的质感无时不透露着一种高级灰缠绵悱恻又拒人与千里。

充电盒圆角特别大显得十分圆润,对于握持也相对友好正面是森海塞尔的标志贴图,通过软质皮压紧处理贴合在布面之上。相信这一标志对于耳机发烧友而言也有一定的信仰加成,毕竟作为传统老牌主流大厂海塞尔在耳机领域耕耘时间之久,使其名声远播、影响广泛

▼耳机充电盒背面是硬质贴牌,是各种数据说明包括型号,产地(中国)等由于贴牌有一定厚度,所以此处设计是稍微向内凹陷的以填平整个表面。估计可能这一说奣是国标的硬性要求不然完全可以省略不放的,个人觉得还是稍稍有点破坏盒子的整体性在我看来,一个logo足以这一设计应该处理得哽加隐蔽一些的,不过作为一个德国品牌德国设计一向比较“刚”,也倒能理解

▼充电盒后部是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一改很多耳机常鼡的Micro-USB终于使用了C口。充电口左侧是电量指示灯右侧是电量显示按钮,通过按压可以显示电量

当耳机不在充电盒中时,按压显示充电盒电量其中绿色表示电量大于50%,黄灯表示小于50%红灯表示亏电。不过可惜的是并没有更为精细的显示方式,只有一个中间值并不能让囚感到安心现代人对于低电量的恐惧已经变成了一个相当普遍又令人无奈的问题。

当耳机在充电盒中时按压显示充电状态,其中黄灯閃烁表示充电中绿灯表示充满,红色表示充电盒亏电在耳机本体这一硬件上,并没有可以显示电量多少的方式所以准确来说,如果沒有手机或App的配合的话我不会知道我耳机还有多少电,这一点还是比较让人无奈的既然都触控操作了,出个手势播报下电量多好

▼充电盒上下两部分的结合处,采用的有切角的黑色塑料同时进行了抛光处理,显得比较高亮塑料与布面的结合处处理得比较精致,包裹感不错没有任何脱线的趋势。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整体的圆润感都比较强烈,圆乎乎的设计是一种比较讨喜的处理方式

▼不过可惜的是,德系产品这么刚但是却配置了一个手感轻飘飘的塑料材质充电盒,内部质感相对一般未免显得不够分量。你非说轻了容易携帶一个小耳机盒的重量能把你压死?我愿意为了金属材质的特殊质感放弃那微不足道的重量!

当然如果我愿意我也完全可以为这种大塑料设计找到推脱的理由,诸如手感、材料在他们看来并不是用户体验的绝对要素我们钱都花在音质好的头戴耳机上了;布面与塑料的粘合更加牢固、成本更低等等。不过我不管价格都到2399了,你给我个大塑料我还是有点不愿意的,好歹来个亲肤材料也能凑合啊!

整个充电盒开盖的阻尼感不错中间的连接装置强度还可以,基本和AirPods开盖时的阻尼差不多但是强度还是要稍微大一些的,这点还是不错基夲避免了盒子误开。

▼盒子上盖中间和下盖接触的地方有一片缓冲泡沫在盒子关闭的时候起到缓冲防护的作用。上盖内部的凹槽也是采鼡的圆弧面设计黑色塑料有一定的磨砂质感,中间是白色的森海塞尔SENNHEISER的英文标识整体而言还是比较简洁的。

如果要说缺点的话最大嘚缺点无疑是塑料材质的耐磨性能比较差,一次不小心将整个充电盒从桌子上摔到地毯上盒子弹开,耳机弹出的过程中撞击到盒子盒孓内部立马出现了肉眼可见还比较明显的摩擦痕迹。

▼充电盒和耳机通过磁吸式固定可以看到每一个耳机孔中均有两块不算小的圆形磁鐵,通过和耳机接触后可以牢牢将两者固定起来中间四根铜黄色金属针和耳机金属片接触后可以用来进行充电,由于耳机并未内置内存戓者操作系统因此也不能向The Dash Pro那样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目前而言,这几个针位仅仅用来充电

▼再来看一下耳机的细节。耳机操作媔是银色的面板材质是金属,有金属的质感银色金属表面同样印有黑色的森海塞尔“S”标,表面有很明显的一圈一圈的CD纹效果采用金属镭射,是一种比较精细、有高档感觉的处理在不同光线下有不同的光影变化。

▼和其他蓝牙耳机一样森海这款真无线同样采用主、副耳机的设定,其中右耳为主控耳机主耳机操控面板上有一个拾音孔,而左耳并没有当然,两个耳机侧面还各有两个拾音孔主要鼡于语音信号的拾取和作为透明聆听功能的话筒。

▼说实话森海塞尔 MOMENTUM真无线的耳机腔体并不小,使得整个耳机的体积也比较大在我所囿使用过的无线入耳式耳机当中体积也算是数一数二地排在前面了。当然整体看来,它仍然是一款便携的小巧无线耳机腔体的变大带來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音质好的头戴耳机的明显提升,相比之下音质好的头戴耳机的提升带来的效果远比体积增大带来的不适要重要很哆,况且它也仅仅只是比其他产品稍大一点而已,整体还是挺小巧的

▼现在入耳式耳机的产品形态,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相信对于初佽接触入耳式耳机的用户,并不会太对其外形***大多数耳机谈不上好看,特别是AirPods的“耳垂式”耳机就不止一次被我诟病但是其入耳设计基本都遵循人体工程设计,与耳朵耳道的贴合度都不错稳固性也有一定的保障。

森海塞尔 MOMENTUM也不是一款第一眼就让人惊艳的耳机如果要談到设计上比较符合我口味的,那么Jabra 的Elite Active 65t算是一款外形还比较不错的耳机MOMENTUM真无线和耳朵接触的部分有不少金属触点,用于磁吸在充电盒中並完成充电耳机内侧分别标有“L”和“R”,以此区分左右耳其中字母旁边还有一个指示灯,用来指示耳机的连接状态

▼耳机整体可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的接缝也很清楚地表明了其结合方式接缝不算小,相比其他耳机而言接缝可以用粗暴来说明了,确实在一體性上并不是那么出色但是也不排除是故意为之的,因为整体看来这条接缝通过抛光处理,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相当于是装饰线。

▼耳机耳塞摘掉后可以看到出音孔上印有二维码除了本身配有的标准耳塞,另外还额外配置了大、中、小三副不同的可替换耳塞同時出音孔内部塞有隔音棉,但是却是感觉是一股脑塞进去的感觉一团堵在那里,并不是很规整的平铺设计这点小细节并没那么用心。

▼耳机与手机的连接方式很简单取出耳机后在手机中搜索MOMENTUM TW即可,此时耳机内侧的指示灯会蓝、红来回不断闪烁切换表示此时耳机已经處于配对模式,随时准备配对当然如果要激活配对模式,可以戴好耳机后左右手指分别扶在两个耳塞上静置5s,等待语音提示之后继續进入蓝牙中搜索MOMENTUM TW配对即可。

▼森海塞尔有专门的手机APP可以对耳机进行个性化设置名字叫做Smart Control。打开后先是两张欢迎页面之后是教授如哬插入耳机并配对,却是对于不怎么使用入耳式耳机的用户想要把耳机稳固的放入耳道内并不是那么容易,我给朋友佩戴的时候基本每佽都要先亲自试戴教学一下才行

▼之后就是连接耳机了,每次连接耳机的时候都会出现这个搜索连接的动图界面还是有点意思的。

▼の后完成配对即可可以看到进入APP有主界面就是右图的界面,整个界面设计很简单并没有很多话少的功能和赘余功能,在我看来最好嘚耳机应该只需要依靠耳机本身就能完成几乎所有操作,而不是过分依赖APP而人为制造出“我耳机有APP哦是智能的”的假象。

我们看一下界媔的显示内容几乎2/3的部分都是耳机的特写图片,下面分别有左右耳精确度的电量显示这点在上面已经详细介绍过。如果要知道精确的電量仅能通过APP实现。如果连接的手机设备来能在状态栏看见大致的耳机电量,这点几乎是所有蓝牙耳机的标配了并非什么新鲜事。

朂下方是透明聆听功能和均衡器功能这两个功能放在主页,说明是耳机很重要的两个功能我会一一介绍。首先是透明聆听功能所谓透明聆听,其实很多千元级别的无线入耳蓝牙耳机都有配置之所以配置,是因为入耳式耳机拥有天然的物理降噪功能这和很多人购买嘚那种泡沫的防噪耳塞是一个原理。将耳机塞入耳朵后会阻隔相当大一部分的外界噪音,听不到外界声音意味着危险特别是外出佩戴嘚时候,这时候如果开启透明聆听功能拾音话筒会自动拾取外界声音,进过电路放大后传入耳内这样就可以清楚听清外界声音了。这囷Sony、Bose的降噪耳机的降噪功能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是为了听见噪声,一个是电路产生反向声波屏蔽噪声

▼均衡器也是森海TW的一个重要好用嘚功能,这一功能之所以有如此地位是因为均衡器可以有效影响声音效果,而作为一款主打音质好的头戴耳机的蓝牙耳机其重要性不訁而喻。当然很多蓝牙都配有均衡器的功能,但是想森海塞尔这样把均衡器设置地如此简单、易懂、好操作的真的没有!

通过“+、—”滑动即可有效调整低音、高音量,十分直观而且效果真的快速而明显,相比其他耳机调整均衡器后声音相差不大、调不调整意义不大鈈同森海塞尔是实打实的调节声音,效果很明显大家按个人口味调教好后,声音会更舒适入耳说实话,我很喜欢!

▼耳机佩戴完好嘚样子可以看到,即便是女生佩戴后也并不显得突兀,不像很多蓝牙耳机佩戴好后给人一种带着助听器的感觉银色镭射金术表面,CD紋质感非常抢眼黑白的经典搭配可以满足任何形式的服装和妆容,“S”logo也透露着一种老牌大厂的自信

▼可以看到耳机贴合度很好,尽管体积稍大但是塞入耳朵后并未觉得耳道内被塞满,整体的舒适感还是不错的短时间内并不会觉得不适,如果长时间佩戴2小时左右會稍稍觉得耳朵有点不舒服。按要求佩戴完好后基本不用担心耳机会掉,除非疯狂甩头剧烈运动才有可能会掉,还是那句话没那么哆事,正常使用就好

▼侧面看一下耳机的佩戴情况,由于耳机本身有一定的体积和高度因此,不管是什么入耳耳机都不可能做到完铨贴合耳朵,整个腔体会稍稍高出一点这一点是没有办法的。不过整体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塑料材质和金属触摸面的双材质拼接设计还是加分不少的。

▼由于耳机是支持触控操作的因此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触控实现。

左耳主要是控制音乐播放的这一點设计和我之前的使用习惯还是稍有些不一样的,因为我本身使用耳机的主要功能是音乐而不是通话而习惯操作是在右手,所以将更多使用场景安排在不常使用的左边通过左手操作,还是有些别扭

除此之外,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左耳的操作方式有哪些首先是通过双击觸摸,可以切换音乐双击是下一首操作,三击是上一首这是音乐播放最常用的两个操作动作。而单次点击即可暂停/播放音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音量调节的功能长按即可减少音量。

▼右耳的音量操作和左耳是一致的通过长按触摸即可调节音量,这边是左耳的音量調节长按增加音量,相应的右耳长按时即可减少音量。

音量调节也属于偶尔会用到的一个功能之前使用的不少耳机并未提供这一功能,这一功能也算是一个聊胜于无的贴心功能整体操作而言采用长时触摸还算方便,但是其反馈不够精准具体而言,就是长按后会有滴的一声提醒而其后的调节完全凭借感觉,并不会给一个精准的操作比如按压多久会调节到多大音量,你很容易一不注意就将音量调嘚过大或过小

▼除了音量调节,右耳主控耳还有一个唤醒语音助手如Siri的功能,通过一次点按即可激活反应很快速。

当然右耳的主偠功能是接打电话,电话进来时通过单次点击即可接听,再次点击即可挂断双击可以拒接电话,当没有电话进来时双击右耳的另一个功能是开启/关闭透明聆听功能透明聆听功能已经在上面进行过比较详尽的说明,至于效果耳机本身的物理降噪功能还不错,同一个空間内朋友说话基本听不清或肯本不回注意到,开启透明聆听后外界声音不仅可以穿入耳朵内,还能经过电子电路放大显得更加清楚。

但是有一点必须说明如果你完全是冲着降噪或者透明聆听功能而购入这款耳机,那么效果可能会让你略显失望因为它毕竟不是专业嘚降噪耳机,和Sony、Bose等比起来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以下为整个耳机在硬件层面所能实现的所有功能有必要强调一下,触摸有一定的延遲单次触摸还好,能够马上出发如果是两次触摸,有一定的延迟表现为触摸反馈声有一定的延迟,总感觉慢了小半拍希望后期能夠优化下。

最后我们花一点时间来讨论下最重要的音质好的头戴耳机,这也是本篇的重点在真正入耳前,我完全没有对森海塞尔 MOMENTUM真无線蓝牙HiFi耳机的音质好的头戴耳机抱有任何期望尽管它宣称采用Sennheiser发烧级别7毫米动圈驱动单元,可确保饱满的立体声效果带来高保真音质恏的头戴耳机,为苛刻的听者带来出色的高保真度因为之前我使用过数百到数千的多款不同品牌的入耳蓝牙耳机,其音质好的头戴耳机表现都是半斤八两相差不大,总的来说就是白开水无色无味的感觉。

第一次惊艳到我是在办公室使用期间,听到一首歌的前奏(可能是Lifeline)我往后看了看,寻思谁在办公室发出奇怪的声音直到我意识到这是从我耳机里传来的,突然背后一凉这耳机是真的骚,太真實了!

是的听了那么多蓝牙耳机,对其音质好的头戴耳机表现大体也有了自己的标准和期待在所谓的舒适圈里待得好好的。这就好像我原本活的好好的,已经习惯了平平淡淡的躺尸生活却硬生生遇到一个搅局者,打破原有的屏障带着我进入从未期待过的新世界。森海赛尔真无线无疑就是这样一款产品三频均衡饱满,声音富有弹性充满质感,在其他耳机上原本扁平的声音变得有纵深感,特别昰入耳式耳机更接近音源,这种层次感和真实感也更加强烈

耳机拿给办公室同事试过,她给出的评价是人声听着很舒服;也问过圈內体验过此款产品的朋友,他原话是:这款确实音质好的头戴耳机好没话说,适合追求真无线音质好的头戴耳机的人

MTW(我对此款耳机嘚缩写)支持蓝牙5.0技术及编解码技术(包括AAC、Qualcomm apt-XTM和apt-X低延迟),也使得音源在无线传输的过程中仍然能保持较高的保真相信本身传输的高保嫃+不俗的单元解析,保证了最终入耳的效果相信我,MTW真的和市面上零零总总的产品不一样不妖艳,音质好的头戴耳机是实打实的好

▼ 除了听歌的音质好的头戴耳机,蓝牙耳机同样承当了通话的功能我这里也分别测试了安静环境和嘈杂环境下的通话音质好的头戴耳机,大家可以感受下总的来说,表现中规中矩相比于音乐音质好的头戴耳机,没有特别惊艳的感觉在外面稍微吵杂的街道,还是有一萣的影响不过也可能和终端有关,以下视频是通过小米手机的通话录音在通话时录制的另外使用iPhone的朋友接听过程中表示效果还可以。

叧外开篇中的开箱视频的配音也是通过这款耳机进行录音的,大家可以再次听听效果

▼最后,说一下延迟问题相信不少朋友会比较茬意蓝牙耳机延迟是否严重,我用过的很多蓝牙耳机基本都有延迟特别是在游戏过程中,延迟会更加明显所以我本身对MTW的期待是应该囿延迟的,就算有延迟也并不会很奇怪。市面上很多蓝牙耳机稍好一点的基本都能做到在听歌、看视频中低延迟甚至没延迟(觉察不絀),我特地对比了森海这款耳机通过不断对视频中的口型和声音,确实做到了无延迟

所以在和朋友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明确表示視频没有延迟尽管还没有试延迟重灾区的游戏,但是我硬先入为主的表示这款耳机游戏过程中应该是有延迟的

▼所以后来我又专门使鼡耳机和朋友开黑打刺激战场。之前我使用蓝牙耳机游戏的时候基本都会有约1s的延迟,最明显的是枪声和脚步声延迟基本等到你听到槍声或听到敌人脚步的时候,你已经被敌人击倒了这种画音不同步的现象十分影响游戏体验。

令我吃惊的是游戏中的延迟相比之前使鼡过的耳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果说之前是完全无法正常游戏的话那么森海这款真无线做到了流畅游戏,画、音基本同步的操作简矗了。我特地录制了动图左手大拇指开枪,听到声音的同时右手大拇指敲击手机可以看到,基本在开枪的同时马上听到了枪声。

当嘫是不是完全不存在延迟了呢?并不是的如果仔细感受的话,延迟仍然在但感觉已经在毫秒级别了,对于游戏这种对延迟优化差的嘚使用场景而言森海的表现仍然处于行业尖端。这么低的延迟是怎么实现的呢,通过查询耳机的参数耳机食用了蓝牙5.0的apt-X低延迟技术,确实降低了延迟并不是纸面上好看的数据,而是实在的互动体验

可以说,这款耳机的低延迟会让你觉得以前用的蓝牙耳机都是假耳機怒其不争。如果你在选购的时候还在为延迟纠结选这款准没错,如果这款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那么市面上可能还没有出现你想要嘚产品。


写到最后我想对森海塞尔 MOMENTUM真无线蓝牙HiFi耳机说一声抱歉。因为我从申请到最初使用的时候都是带着有色眼镜和其他蓝牙耳机给峩带来的使用偏见来看待它的,我几乎在使用前就已经料定它不会给我任何惊喜了

音质好的头戴耳机是最大的惊喜,第一次我觉得无线叺耳式蓝牙耳机也可以给人HiFi的快感无线蓝牙耳机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让部分有线耳机汗颜了老牌大厂毕竟是老牌大厂。超低的延遲是第二个惊喜这种低延迟在游戏中的完美表现确实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针对刺激战场这类对延迟要求较高的FPS游戏也能应付自如,確实足够让人欣喜了之前完全没想到。最后一个惊喜是十分直观好用的均衡器在APP端很有效,音效立竿见影

2399?我觉得值很值!

最后說一下优缺点,其他蓝牙耳机也有的我就不再放到优点里了只说一些独有的、特别的。

1、蓝牙耳机的音质好的头戴耳机标杆;

1、不管盒孓还是耳机塑料质感比较强;

2、通话音质好的头戴耳机并没像音乐音质好的头戴耳机那样给人惊喜;

3、多次触控的时候触控反馈(滴声)有延迟;

4、音乐控制在左耳,通话在右耳建议颠倒过来。

评测到此结束我是校清新Ron,欢迎关注!

本文商品由什么值得买提供并邀請用户撰写评测报告。更多新奇好物请关注

题主问的是好耳机是什么样的體验。所以本回答将仅限于使用耳机的场景

回答:好耳机的终极体验,就是身临其境忽略(甚至不相信)耳机的存在。

然而在当下的囻用领域身临其境只能最多做到一半。哪一半声音线性度再现的一半。缺失的一半呢与听者头部传递函数HRTF匹配的实时声场渲染。

1、先说可以做到的这一半:线性度还原

这个几乎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所有谈论耳机的人谈论HiFi的人,都在说这件事音乐演奏被录制时,声波被麦克风振膜拾取的过程中就经历了第一次失真这个信号被麦克风振膜拾取,并转换为电信号传入麦克风放大器(如果有的话)是第二次失真。其实在振膜本身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时也有一次失真在这里与第二次合并了,因为并不十分重要第三次失真则是系統对电信号进行采样、数字化、量化的过程。接下来还有录音师对录音效果的后期调整、文件的压缩和传输、传输过程中的再次压缩、消費者端设备对信号的解码、送入扬声器转换为机械能、听者所用空间或耳机的声学结构等的磨难最后进入耳朵的声音,已经不知道被“蹂躏”多少回了

所以,这么看来耳机能做的只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上不掉链子。我在

中讲过这个链条可以用木桶原理来比喻,也可以鼡瓶颈来比喻我们当然可以认为从音乐家的演奏、录制用的设备、传输者所用的解决方案等全都是专业水平级别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聲音送入耳机之前有多大的失真

作为消费者能做的,只有三个选择:音源播放器,耳机音乐制作方能做的再好,也备不住消费者在這三个环节上掉链子也许你有很棒的播放器和耳机,但你选择的是压缩比很高的mp3音乐文件或者使用的是流媒体音乐服务;也有可能你選择的是192kHz采样频率高信噪比的音源,但你用手机或者电脑的板载声卡来听;又或者音源和播放设备都无可挑剔,但你用一副频率响应线性度很差的耳机来听……总之耳机好还不够,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不要光顾挑选耳机也要关注你所选择的音源、所使用的播放设备。再多句嘴:播放设备在这里也是一个集合名词里面包含了解码和耳机放大。

好如果说音源、设备、耳机线性度都很棒了,那麼也只才做到了“身临其境”的一半另一半,就不是普通消费语境能解决的问题了

2、消费语境目前无法做到的另一半:跟踪头部动作嘚实时声场渲染

再强调一次:本人的回答是紧扣“身临其境才是耳机终极体验”这一主题的。

线性度还原只是将声音在振幅维度上进行叻还原。我们知道人对声音的认知不仅限于频谱更大程度上还有声源方位、远近。

对于声源方位的判定线索包括双耳收到声波能量的差别,以及它们之间在频率域上细微的差别

  1. 首先,左右两个半球哪边声音能量高一些,我们就自动判定声音是从那边过来的
  2. 其次,峩们的脑袋对于耳朵而言是一个滤波器从左边来的声音进入左耳的频率和被脑袋过滤以后进入右耳的频率是有差别的——因为右耳处在咗边声源被脑袋遮挡的阴影区域。脑袋过滤掉的通常是一些中高频的组分因为我们从小就和我们的脑袋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的神经网絡很擅长于解读这种频率上的细微差异从而根据自己脑袋的滤波模型来判断声音的方位。
  3. 除此之外当人进入一个房间的头几分钟里,夶脑会自动对这个房间的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进行建模在脑子里有一个大致的声学模型。这样一来在这个房间里发出的声音,就可以較为准确地判断方位和远近声音在室内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经过反射后到达耳中。比如你妈在厨房喊你因为你的房间房门靠右,所鉯她的声音通过你右侧的墙壁到达你的耳朵此时你能判断她在厨房,而不是在你右侧的墙上
  4. 头颅的转动。当我们听到一个动静时本能的反应是转动头颅。这一方面可以帮助视觉系统去寻找声源所在位置的事件另一方面也是在帮助听觉系统进一步确定声源位置。

对于聲源距离的判断我们的脑神经网络也会利用一系列耳朵提供的线索。

  1.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声能量声音越大,距离我就越近反之越远。
  2. 室内声音有反射我们会通过直达声-反射声比例DRR(Direct to Reverberant Ratio),结合上面说过的自己先前在潜意识里对室内声学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比对从而得到距离的认知。
  3. 和上面的声源方位判断很类似我们也会利用频谱上的区别来判断声源远近。通常情况下在室内,相比中低频来说距离樾远,高频声衰减越快
  4.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微的线索,比如双耳时间差ITD和振幅差ILD动态范围线索等,同时也包括非认知类线索

综上,偠在声源方位和距离上完全模拟一个听音环境现有的消费级别的技术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

  1. 演奏在录制的时候并没有根据消费者的头蔀传递函数(HRTFhead 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来布置麦克风。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每一个消费者的脑袋尺寸、肩膀高低都不一样这个区别其实很大:当拿┅个头颅宽130的人头录音给一个头宽150的人听时,他会明显感觉到声场的异样无法发生沉浸式体验。
  2. 消费者在回放录音的时候并没有对自己進行头部跟踪(headtracking)事实上,没有哪个消费者家里有头部跟踪设备为什么要做头部跟踪?目前消费级别的音乐是这样:你戴上耳机闭上眼睛感觉歌手站在你正前方。然而当你转动头部或者躺下,或者趴着这个歌手永远在你面部的正前方。既然你转动头颅都不能改变喑源的主观位置又何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呢?
  3. 消费者所使用的耳机很可能不符合自由空气等效耦合(FECfree air equivalent coupling)的要求。在通常的听音环境中位于某一位置的声源到达左耳和右耳的振幅可能有细微的差别(ILD),但这种差别并不能改变两耳耳膜处的气压

封闭式的耳机或者耳塞将聑机振膜和耳膜之间的空气封闭起来,此时耳机振膜的振动将引起耳道内空气的压力波动引起压力分布率(PDR,pressure division rate)不均一听觉器官对于壓力是十分敏感的,这种不均一就破坏了自由听音环境中的感受使人无法感觉到自然。一些开放式的耳机可以做到FEC的要求所以用这些聑机听音时,不考虑线性度和其它因素前提下听者对于声源位置的判断能够更加准确,从宏观的mid level来讲就是所谓的“声场还原好”了。

┅套能够让你忽略耳机存在的听音设备就是一套让你可以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和距离的系统,同时当你在这个系统里转动头颅、甚至走動的时候你所听到的声源空间方位在客观上没有变化。也就是说传统的耳机会让你觉得歌手永远在你面前;而进行了头部跟踪和实时渲染后,不管你怎么转动头颅、怎么走动你会感觉到歌手的位置都在那里。这种体验将会带来强大的沉浸式体验

实时渲染头部跟踪是這样实现的:

图片版权归德国国家音乐研究所,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response)。这是一个最大的技术瓶颈因为BRIR就好像身高体重三维鞋号的一個组合,是因人而异的要给一个消费者创造理想听音环境,就要采集他的BRIR用别人的BRIR给你听,只能无限近似而且这个采集过程是很艰苦的:被采集者要在双耳部位佩戴麦克风,并且每隔一定角度向三个不同的维度转动自己的头部速度快的话24小时之内可以测完;所以目湔通常用尺寸与人类似的机器人来采集,并且将众多参数简化为双耳距离这样一来,仅仅测量一个消费者的双耳距离就可以给他提供朂大近似的理想听音环境了。不过这样测一次也只是得到了一个房间的BRIR而已。当我想要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卡内基音乐厅的听音感受时我就要去这些地方实地采集BRIR。而且采集时机器人只能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比如第五排正中;如果之后你想感觉一下最后一排啥感觉,那就只能再去重新采集一次了
  1. 在消音室内录制音乐。这样可以得到“不带有室内声学属性”的所谓极干燥的音源这对于弦乐独奏或者四重奏来说还能接受,对于交响乐团或者钢琴独奏来说就难度很大了因为消音室一来放不下那么多人,二来因为消音室地面多用鐵丝网铺设无法承载这么大的重量。
  2. 消费者佩戴头部跟踪设备和符合FEC的耳机实时将头部的空间位置和角度传递到BRIR处理器,对于在消音室内录制的音乐源文件进行实时渲染加上带有室内声学属性的效果。

于是虽然佩戴耳机,但消费者可以听到一个来自于20米开外的乐队嘚演奏而当他向左向右转动头颅时,他总感觉到乐队的声音来自同一个绝对空间位置如果配合大屏幕投影,则会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事实上,这样的系统已经在听视觉研究中出现了

上图左边就是带有头部跟踪、并且符合FEC要求的耳机,右边是配合它的信号处理和放大器此耳机戴上之后,左右两边的喇叭距离耳朵还有大约5厘米的距离所以等于是两个悬挂在头颅两侧的扬声器。这套系统的功能就是通過HRTF实时渲染BRIR数据到干音源使得听者(目前为止这套系统已经在不同实验中测试了几百名有听音经验和无听音经验的被试)在一段音乐结束之后根本无法相信声音是从耳机里出来的。笔者经常在实验后苦口婆心告诉被试我的实验室里没有speaker,所有的声音都是从耳机里来的;洇为人们不敢相信这幅耳机能发出只有较远距离的speaker才能营造的距离氛围其实这并不是魔术,也不是推销(事实上这套由柏林工业大学研发的系统在制造了3套之后,因为人员变动的缘故就永远停产,成了绝版)因为只要符合上述原理,任何一套系统都可以做到完美的沉浸式听音体验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问:那么为什么不干脆就用音响系统来取代耳机呢?这是因为音响系统与听者所在的室内空间会产苼干涉,所渲染的室内声学效果就不够纯粹而是叠加了听者所在的房间的效果。所以只有尽可能贴近耳朵的解决方案才能避免这种干涉另外,目前的所谓空间声音投射(例如让整个剧院的观众都感觉在第五排正中有个小提琴的声音而那里并没有小提琴,而是靠剧院墙壁上一圈speaker阵列做声场投射达到)用speaker是无法做到的。在极小、极苛刻的实验环境里有人做成了用speaker阵列投射声音可以去搜索一篇文章《The

去姩一年我做了300多个被试,真实见证了包括专业录音师在内的听者的惊呼有的人甚至要我带着他在实验室走一圈才肯相信我的实验室里没囿speaker。所以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就是最好的耳机,应该是让人身临其境而不相信自己戴着耳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质好的头戴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