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和云蔚基金会会长是姓云的吗

  寻根问祖话“云族”  ○ 伍尚光    云姓从南宋末期元朝初期迁琼入籍文昌,至今已达700余年。其后裔遍布海内外,又以文昌和泰国为主。  一、云姓始祖  1、海南云姓起源于一世祖云海。云海,南宋进士,官至陕西路总管(相当于当今专区的行政长官),宋灭不仕。独子云从龙,于元初调任怀远大将军、广东琼州安抚使。云海则携妻苟氏于公元1280年从陕西迁琼随子,入籍文昌,时年50多岁。
楼主发言:1次 发图:2张 | 更多
  2、二世祖云从龙(也叫肇基),字无心,号维山。生于陕西巩昌府(今甘肃陇西县)。从元初1278年至1296年,历任宣武大将军、湖广邑州安抚使,怀远大将军、广东琼州安抚使,昭勇大将军、海北海南道宣慰使,昭通大将军、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使,昭毅大将军、福建海肃政廉访使,至1292年后授中奉大夫、广东道宣慰使,资善大夫、湖广安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征南大将军。于1294年出征安南归服中原,日授予相职,故史称“出将入相”,战功赫赫,是元初沟通中央皇朝同南疆统辖关系的关键人物。在我国史典籍、地方志书如元史、明志、广东志、琼州志、崖州志、文昌志、顺德志、南海志等均有记载,足见云从龙在元朝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笔者曾到三亚东北边15公里处的“落笔洞”考证,同时翻阅郭沫若点校的《崖州志》,记载云从龙,字无心,陇西人,初为管辖,后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还记载落笔洞为州八景之一,洞左壁刻落笔洞3字,字尺余,旁只有“维山”二字,余模糊难辨,未知何人题。笔者及其来人看清“落笔洞”3个大字左旁刻“至元癸未,右旁刻“维山云从龙”,全字看得清楚,只有“云从龙”3个繁体正楷小字有了退化,但仍可辨认。“至元”是元帝忽必烈的年号,“癸未”为1283年,证实“落笔洞”为云从龙任琼州安抚使或海北海南道宣慰使期间所题,他还为“落笔洞”赋诗一首,诗曰:“地极南溟阔,洞天琳宇奇。好山如绣画,野路自逶迤。不见飞仙蜕,空留谪客诗。清风驾归羽,乘此访安期。”?     3、三世祖云铉。云从龙生锭、铉、钅监 、锴四子。锭、铉祖入籍海南文昌,钅监、、锴祖入籍广东顺德和南海。云铉,字琼孙,为云族迁琼的三代孙,太学生,任万安知军,娶琼少女为妻。文昌云姓全由云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二、远祖探源  云海迁琼后,因皇族相残、官职和云从龙年纪还轻等原因,仅记载来籍地为陕西省巩昌府陇西县之琅琊郡。云海的父亲是谁?远祖族籍又在哪里?一直还是个谜。  改革开放后,海外云氏族人纷纷回大陆参观访问,寻根问祖。内外结合,顺藤摸瓜,查清现状。一方面抓紧对占用和破坏的祖坟、祖馆的收复工作,另一方面抓紧修族谱,还对远祖进行探源。文昌定居香港商界知名人士云大棉先生,多次回大陆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和海南省省长阮崇武的亲切接见,还在北京找到国家副主席乌兰夫(汉名:云泽)进行考究,并被特邀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活动。他对远祖族籍问题一直急于求成,总想弄个水落石出。自1986年,云大棉先生就通过国家民委与内蒙古自治区联系,并会同泰国云氏大宗祠理事长云昌锦先生及其理事会成员携带族谱,前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进行远祖探源。旗党委、政府、政协等部门很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组织考究。依据历史资料分析,认为云海的父亲可能就是拖雷。据此推断,云海同土默特左旗的云氏家族同祖同宗。云大棉先生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后,引起云族后裔的密切关注。之后,内蒙、文昌云氏族人纷纷撰写探源文章进行论证。
  三、寻根问祖  海南汉人先祖很重视祖坟、祖祠、祖谱、祖馆的“四祖”建设。云氏族人经多年寻根问祖,得知“四祖”的现状是:    1、祖坟。一世祖云海终世文昌,墓葬紫贝岭。为八卦墓形,全石建成,墓似钯头(古时兵器);一世祖婆苟氏终世后,墓葬海口市荣山乡文昌坡,为轿墓形,全石建成,称“鹧鸪骑鹿”地;二世祖云从龙,卒于京都(今北京)。“出将入相”,卒赠正一品,功在南方,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亲自派北京风水堪与师到广州白云山勘视地理,朝葬白云山后峰梅岭,称“金星盖顶”地,亦称“下马将军”地;二世祖婆雷氏,终世文昌,墓葬文昌头苑青山岭,称“卧虎葬鼻”地;三世祖云铉、祖婆林氏,终世文昌,均墓葬头苑村,称“猛虎出山”地。    2、祖祠。云氏大宗祠建在文昌头苑横山村。为古宫殿建筑,头进正殿立一、二、三、四世祖神位;次进正厅(礼堂)两厢房,设一、二、三、四世祖功德牌位;三进大厅两厢房;四进礼门,大厅上方挂“云氏大宗祠”金字大匾。    3、祖馆。“海口云氏会馆”始建于1925年,座落于海口市义兴街178号,为二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778.8平方米,建筑面积615.76平方米,是方便云氏子弟海口求学免费住宿和海外宗亲回乡省亲临时寄宿之场所。  云族的“四祖”建设,经重修—中断—破坏,直到中国改革开放才把中断接通。经云氏族人的艰苦努力,凭借国家政策保护,采取“两结合两为主”(即内外结合以外为主,上下结合以上为主)的方法,真抓实干,拿出真凭实据,使一世祖婆苟氏、二世祖云从龙的墓地和祖馆从史实上澄清,最终取得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三收复”。
  四、收复遗产     1、收复了一世祖婆墓地。     一世祖婆墓地,在海口市荣山乡,因荣山该坡葬的是文昌祖,故后人叫成“文昌坡”。文昌坡墓地,竟有人以35000元一亩卖给制砖厂挖土制砖。消息传到泰国,泰国云氏大宗祠理事会认为卖墓地,是丧祖害孙的违法行为,立即致函海南、海口两级人民政府,要求政府给予保护和划定墓地界线范围。海口市人民政府于日以市府[号文发出通知,重申泰国“云氏大宗祠理事会”的要求,是符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84]侨政会罪字第099号文     《关于制止和查处盗掘华侨祖墓的违法犯罪活动的联合通知》中关于对“华侨祖墓应予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挖掘、拆毁。非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迁移;盗窃坟墓是违法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应及时制止和查处,对盗挖华侨祖墓的,应严肃处理”的精神的。要求荣山区公所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准挖土破坏墓地。1986年清明节,海内外族裔集中文昌坡进行拜祭时,无不为政府保护华侨祖墓而感慨万分。海口市政府办公室还于日又发出市府办[1987]7号文称:“根据国务院侨办和民政部共同颁发的[84]侨政公字第042号文精神,经第45次市长办公会议讨论,由荣山区公所在其测量图上盖章标明‘云氏祖坟’墓图界线。”墓地破坏是政府发文干预才得到控制的。拿到墓地红线图后,泰国云氏大宗祠理事会发出“重修一世祖婆苟氏太夫人坟墓”的倡议,海内外族人一致响应,立即捐款施工,很快恢复了原貌。     2、收复了二世祖云从龙墓地。     二世祖云从龙,出将入相,回朝赴任时,卒于北京,1296年铁穆耳帝谕葬白云山。墓后山谷赐拨先祖所有,后人叫成“云家山”;墓前几十亩良田为祖坟祭田,后人叫成“云家祖田”。祖墓因年长日久,清道光裔孙云茂琦先生和民国期间裔孙云瀛桥先生曾先后重修两次。至六十年代,《英雄虎胆》故事片还在风景秀丽的“云家山”拍下不少电影镜头。电影正在全国放映,但“文革”期间墓地被占用建造食品厂。在当时中国“武斗、内乱、派性”的特殊历史时期,云族人曾向广东省、广州市和有关部门陈诉不果。至泰国云氏大宗祠第12届理事会于日换届,选举云大珍先生任十三届理事长。理事会决议:把收复祖墓作为重要议事日程。云大珍先生曾于1974年10月参加乃毕差拍素先生为团长的泰国报界代表团访华,中国负责接待的是《人民日报》总编辑兼联络部副部长王毅同志,中国报界的盛情款待,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给云大珍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云大珍先生抱着出任理事长和收复祖墓的重托,上门拜访乃毕差拍素先生陈由。乃毕差拍素先生认为:侵犯毁坏贵姓祖宗的陵墓,关系到国民的宗教信仰问题,指出向中国政府提出诉求之前,有必要先找王毅先生给予指导。于是,云大珍先生邀请乃毕差拍素先生一起,于日到北京拜访王毅同志,将情陈述并递交资料。同年3月11日,王毅同志将国务院侨务办解决办法告诉了云大珍先生,并建议他往广州拜访朱森林市长。同月15日云大珍先生急请乃毕差拍素先生一同到达广州,朱森林市长开门见山的表示同意归还“云家山”,待政府解决资金和地皮搬厂后办理。     “云家山”墓地归还后,云大珍理事长立即通知海内外族裔,先拜祭后重建。他带领泰国云氏大宗祠理事会云逢松、云逢钵、云汉、云昌锦、云逢英、云昌运、云大谦、云大橡等22位理事同海内外族裔云集广州白云山,举行祭典仪式,隆重祭礼。随之成立“重建祖墓领导小组”,负责集资;制订“重建祖墓方案”(聘请文物保护专家冯子祥先生参加),上报审批;成立“云家山管理小组”,负责墓地工程施工。分三期修复,初具规模。“云家山”为白云山闹市地段,其目标将建成白云山八大古墓之首,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还须长计划短安排,规划合理,逐步完善。把整个云家山建成陵园,古今结合,以古为主,古色古香;突出古墓,充分体现元代皇族和云族先人的人文景观;族办公助,对外开放,给游人了解和感受元朝皇族和云氏先人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捐款建墓”到“以园养园”,在不违背古人意愿前提下开发“云家山”,发挥经济效益,把陵园开放经营和开发“云家山”经营结合起来。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海南汉人先祖,在封建时代普遍“靠田养墓”。一世祖婆苟氏和二世祖云从龙的祖坟祭田,因葬祖地没有云姓,从那时起,就分别委托给海口市荣山乡祥堂村陈家和广州市沙河区五仙桥村姚家代管。谁种祖田,祭期由谁负责祭品和拜祭人的吃饭已成传统,且一直沿袭下来。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这些祖田均被没收,而代管祖田的陈、姚两家均被划为“二地主”,姚九经受不了挨斗的折磨而上吊自杀。历代祖墓有破坏时,两家人都出面保护,并就近向云族人报告。在云从龙墓地建厂时,姚贵带领全家子孙到墓地,将墓碑扛回家中保存。一世祖婆修墓,陈子贤父子天天到墓地帮助监督施工,并从琼山三江运回新刻墓碑。现在两家人仍然一如既往,为云族人清明扫墓准备祭品,提供方便。     3、收复了“海口云氏会馆”。海口云氏会馆于1950年解放后,被海口市人民政府接管了,现为海口市新华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文革”彻底否定后,落实华侨政策,为解决将近半个世纪的“会馆”问题,前泰国财政部长云逢松博士于日写信向海南省侨务办提出要求。期间,泰国云氏大宗祠历届理事长云逢钵、云昌锦、云昌梁先生分别致函海口市人民政府和多次返琼交涉,香港全国政协委员云大棉先生曾三次写信给阮崇武省长提出要求,还有在海府地区工作的昌材、逢鹤、昌能、昌美、大新等云氏族人的据理力争,终于经有关部门调查落实。海口市人民政府于日发出“关于处理义兴街178号房屋问题的通知”称:“根据琼府办[1989]34号文规定,对解放前华侨捐资购建用于宗族公益事业的集体所有侨房,予以退还。”“决定从 日起,对海口市义兴街178号(原振兴街40号)房屋撤销接管,将其产权退还云氏会馆。”     改革开放后,云氏族人寻根问祖是成功的,云逢钵、云昌锦、云大珍、云大棉等宗长对族裔是有贡献的。云氏族人寻根问祖的成功,成为海南各姓族人的典范。
  五、人才辈出     1、海南以文昌为云姓主要聚居区。云铉于文昌生5子,除振祖早逝外,4子分居文昌各地:长子继祖,居头苑、横山;次子傅祖,居昌里、湖淡;三子嗣祖,居湖心、翁田;四子成祖,居龙马新村。从元至今子孙繁衍20多代,遍布文昌22个乡镇125个村庄,也有的散居在琼山、琼海、临高等地,达四、五万人口。     2、海外以泰国为云姓主要聚居区。在战乱年代,云姓人随大批劳工向东南亚诸国流迁,主要居住在泰国,也有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现在海外建立的社团有“泰国云氏大宗祠”、“新加坡云氏公会”、“马来西亚云氏公会”、“台湾云氏宗亲会”等。“泰国云氏大宗祠”则是海内外云氏的核心族团。     3、前辈才高后裔强,辉煌伟业遍四海。元朝皇室争权夺位,互相残杀,唯恐更朝换代受株连,文昌后代隐居农耕,勤读经书,不参加科举。至明末,书声忽起,文武科举,“五贡”齐全,为琼族之冠。明清贡元(拨贡、副贡、恩贡、岁贡、优贡)多达40名,如清代进士云茂琦、云茂济、云进元等;在近、现代亦涌现出一批叱咤风云的将领,如民国就有云瀛桥、云振中、云大选等将、校军官50多名;在当代政界,有长征老干部云广英;科技界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专家学者云冠平、云大真等高级知识分子54名,1978—98年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云氏子弟有300多名。海外族人更加重视后代教育,留学欧美等外国取得学位的更多,不少成为高居政界、企业界的要人,如泰国外交部长云茂保先生、外交部次长云茂傺先生、财政部长云逢松先生、曼谷市长云惟霖先生、工商部长云天雄先生等,以及云逢椿、云昌任、云昌锦、云大珍、云逢钵、云大棉、云昌梁等一批大企业家及其后代,新秀层出无穷。     最突出的有泰国云氏“部长家族”:     ——云崇对(),文昌龙马新村人,世代农耕,往泰国谋生。博得泰女娘坎·赞达军的爱慕。婚后在岳父母的鼎力支持下,独资经营冷冻厂,生意兴隆。共生10个子女(其中7男3女)。终世时,三子茂修19岁,七子茂保6岁,九子茂俊2岁,十子茂傺还未满月。子孙都长大成才,成为泰国的风云人物。     三子云茂修()读泰文和中华文化。19岁继承父业,先后创办云瑞和制冰厂、汽车水厂、BMC洋行、制药厂、火锯厂等。在暹加入中国同盟会,担任中国国民党暹罗支部议长。为支持革命,与弟茂伦(同盟会会员)发动林文英父亲林开伦一齐卖掉火锯厂等产业,筹措资金支持孙中山。孙中山曾给云茂修一封亲笔信,高度评价广大爱国华侨为“革命之母”。云茂修先生为创建泰国海南会馆做出巨大的贡献,深受旅泰华人的尊敬。他曾担任国民政府第一届中央侨务委员和评议委员,率领东南亚第一个代表团参加中华民国“双十”国庆,应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特邀访问美国,成为国民政府在东南亚的代表人物。云茂修先生长兄代父,扶教7个弟妹、3个儿子,均受高等教育,成为泰籍华人杰出人物。国民政府赠授“孝友传家”一匾给云茂修先生。该匾现在还挂在泰国云氏大宗祠。     七子云茂保(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获林肯学院奖学金。1921年担任泰国驻巴黎大使。泰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云茂保先生选为第一届外交部长时,年仅36岁。泰总理沙立元帅曾聘任云茂保先生为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顾问团主席。在此前后,曾两度出任内阁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并被封为“枢密院”大臣、“昭拍耶”(即公爵),获泰皇授予拉玛五世“尊宗高皇一级荣誉勋章”。     九子云茂俊(年),留学英国,致力从商,为泰味音公司总经理,是屈指可数的泰国商贾。     十子云茂傺(年),留学英国,学成后在泰国外交部任职,曾任外交部次长,并受封为“銮西提沙炎干”(子爵)。日,云茂傺先生作为泰国政府特使、暹罗访华团团长,率团访问中国。     云茂修生有云逢本、云逢梁、云逢松三子,逢本、逢梁都留学英国,曾分别担任泰国预算局局长和外交部司长等职。     云茂修三子云逢松,留日深造经济学,获博士学位。任泰国银行副总裁时间较长,1972年出任他侬内阁财政部副部长,1974年起任讪耶内阁、江萨总理和炳总理的财政部长,签名发行泰国货币,还兼任泰国工业资金公司委员会主席、聘任为泰国第四大银行的商业银行总经理,聘任为泰最大的水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八十年代为扭转泰币兑美元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弊端,云逢松先生建议,炳总理同意,由国家银行总裁乃培宣布泰币贬值,得到国民信任。     云逢松先生发挥了金融经济学家在促进泰国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被泰皇授予拉马五世“尊宗高皇一级荣誉勋章”,且被封为“昭拍耶”(公爵),得到泰皇的最高奖赏。     此外,还有为泰国“海南会馆”、“海南云氏大宗祠”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侨领云逢椿、云昌任、云逢钵、云昌锦、云大珍先生等。     ——在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云大棉先生,是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对国家、对社会、对乡族作出很大的贡献。他出生文昌,3岁随表亲张云逸于1939年到延安保育小学接受教育,1948年随家人到香港,在伦敦工科毕业后,回港与友人合办玩具厂,创办英美洋行专营玩具和杂货出口生意,现任英美洋行、达盛实业、云龙(集团)有限公司主席。中国改革开放后,云先生回大陆参观访问,了解国情,助穷为乐。从1983年到1997年,通过九龙东区扶轮社中国慈善基金会先后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残疾人基金会、老人基金会、中国慈善总会、中国希望之友教育基金会、乌兰夫基金会、内蒙古红十字会、内蒙古博物馆等20多个单位捐赠教育、扶贫、救灾等款项110多次,计捐资突破5千万元。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基金会委员、乌兰夫基金会委员,还应聘担任顾问、董事长、名誉会长、名誉校长等多个社会职务。
  六、再创伟业     云氏在海内外成立“泰国云氏大宗祠”、“新加坡云氏公会”、“马来西亚云氏公会”、“台湾云氏宗亲会”、“海南云海公益基金会”等族团组织,团结各国宗亲,保护族人利益,扶助子弟深造,裔强部族,服务社会。     “海南云海公益基金会”,由海内外云氏社团和个人捐款。仅云大珍先生就发动泰国云氏宗 祠捐泰铢100万元,泰国云氏宗祠理事长云昌锦先生捐泰铢50万元,计捐人民币4千元以上的个人达百人,成为海南经济实力较强的氏族基金会。基金会设有章程和管理办法,管理祖坟、祖祠、祖馆、祖谱等工作。特别把广州白云山云从龙公墓和海口云公馆进行建设管理,将从公益消费型向公益实体经营型过渡,发挥祖业的经济效益。基金会将把寻根问祖和远祖探源工作代代传下去,还从经济上支持子弟深造成才,凡考上大学的云氏子弟分3个等级发放奖学金。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支持子弟到高文明、高科技、高福利的国家去攀登科技高峰,促进海内外族人的大团结和后代新秀辈出,从打工型向知识资本型过渡,在跨向21世纪中再创辉煌。
  总则  资格的取得与终止  业务规则  监督管理  附则  
  学知识~
  楼主你肯定姓云是吧?
  谢谢楼主.我可是姓云的.楼主你也是吧?
  读!!!,了解一下
  历史是一面镜子
  我不怎么相信族谱  如果追溯族谱 几乎每个人都是某 达官贵人的后代
  在文昌我真的见到一个姓云的太像蒙古人了 不仅体形,性格,特别是吃肉的样子,太像了
  楼主在网站上下的吧
  6593829
云氏一家亲  云氏宗亲网//  
欢迎加入海南云氏家族,共同探讨海南云氏的历史渊源和迁移历史以及海南云氏的发展。
  偶也是姓云....
  好文!不顶不是人/
  既然楼上的这么说了 那我就顶上去了。
  姓云的不顶还是人吗?哈哈。。。。。。
  拜读  有收获  这是传说中的基因吗
  不是姓云的也顶一下
  代表云氏的乡亲对楼主表示感谢!!
  原来是蒙古鞑靼的后裔,小心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QQ群~~~~团结一致、畅谈人生 集合五湖世海的云氏家族
  还记得是2002年吧,侬还跟哥大“三个水申”一同到长流的苟氏婆祭墓,转眼已经五年过去了,可是侬一直以已为云氏家族成员而自豪!
  下列为从日《羊城晚报》转载的新闻:
  近千“花乡”村民是成吉思汗后裔   -----------------------------------------------------------  金羊网 14:42:38   顺德陈村镇地毯式文物普查时发现当地有个“蒙古村”   文/本报记者 李维宁 图/本报记者 施用和     想不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会与享“花乡”之誉的顺德陈村镇石洲村委会罗亨村民小组那些每天种花卉的村民有联系———记者从上月开始的陈村镇地毯式文物普查所获得的165条有价值的线索中发现:据闻罗亨村近千村民是蒙古族人、成吉思汗第四个儿子拖雷的后裔。     云氏先祖是显赫人物     日前,记者来到罗亨村。68岁的云昌万说:“除了外来媳妇外,我们村的人都姓云。”云昌万告诉记者,姓云是蒙古人的文化符号,这个姓在中华民族中,人口颇少,他们有谱可查的一世祖云海随祖世居陕西省巩昌府陇西县,为宋代进士,云海的儿子即二世祖云从龙也是宋末进士,曾任元朝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出将入相,做过广东道提刑按察使、广东宣抚使等,任职期间平反了许多冤案错案,百姓称颂,也深得朝廷欣赏,后回朝赴任时,卒于北京,由于“政绩彪炳功在南疆”,被元朝皇帝追封为正一品官,赐葬广州市白云山,墓后山谷后人叫成“云家山”。   云昌万老人回忆道,每年,云氏后裔都要去云家山祭祀二世祖。“今年清明拜山已定好日子,就是下星期六,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海南省文昌等地的云氏后裔将回来与我们一起前去拜山”。     记者在广州采访了广州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副主任、知名文博专家黄淼章先生。据黄淼章介绍,云从龙为蒙古族人应无异议,白云山上的云从龙墓是广东惟一保存的元代皇帝御旨赐葬古墓,现是广州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从一份研究材料上获悉有此一说:云从龙的父亲云海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所生。     为避祸乱到顺德安身     那么,罗亨村的云氏后裔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来到顺德这里呢?   云昌万老人说,可能是明朝初期,因为明朝立国后,他们的先祖子普公为逃追杀,四处避难,于是来到了顺德陈村,“不过,最早的落脚点是在一个叫文海的村庄,清代康熙年间才到罗亨开基。作为蒙古人,先祖们在整个明朝时期都深受歧视,所以做事为人都非常低调谦让,生活习惯都力求汉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云昌万老人分析说,特别是文革期间,族谱、代表性文物等被毁或丢失,要说自己是蒙古族人也没人相信,因此,当时本村年轻人和外界根本不知晓这里有个“蒙古村”。     碑文见证云氏开基史     云昌万老人带记者来到他们的云氏祠堂。祠堂一侧有块嵌在墙内的碑石,“这就是先祖当年来到这条村开基的证据”。记者细看,碑文上清晰写着当年开基情景,落款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记者试图在祠堂里找到与“蒙古”这一词汇相关的东西,但除了碑石以及云氏历代祖先牌位之外,整个祠堂显得有点空荡荡,“基本上没有了”。云昌万老人告诉记者,以前他们还藏有祖宗画像,画像上的祖先披肩散发,很有游牧民族气息,上面还用汉文和蒙古文书写,可惜几经动乱现已无存,“那些牌位是清代康熙年间族人所书,当年村人悄悄收藏在猪舍里面才躲过砸毁厄运”。     村民躬耕田畴种花卉     这几年,不少罗亨村民逐渐了解到自己是蒙古族人这一信息,不过,他们也并没有太多的惊异。罗亨村民小组组长云建强告诉记者,罗亨村目前以花卉种植作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700年前先人纵马驰聘、纵横南北的双手,躬耕田畴、种花卉也毫不逊色。村里约一半人家配置了电脑,上网销售,村里的小汽车也越来越多,“无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都是炎黄子孙”,云昌万老人和村小组长云建强同样表示,村人大多以平常心态看待此事。
  祠堂中保存着历代云氏祖宗牌位
  广州白云山云从龙墓原貌
  同是天涯社区人,顶!
  云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诛之
  听说海南云姓和蒲姓原为蒙古族后裔,因多次向中央申请恢复少数民族身份,曾有专家来海南考察,但因日常生活习惯、服饰等已完全汉化,不了了之。  不知是否真实。
  我李姓本是鲜卑族,千百年中华千百民族已相融为中华民族!同为中国人!何来异心!  流浪的香格里拉说得不好!  千百年各民族交融,流浪的香格里的祖辈也不一定就是汉族!
  我考虑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经济乡亲们赚钱!    其实要是真的,好好挖掘,比如在文昌紫贝岭的云姓始祖云海之母也可作为一文化古迹景点!
  作者:流浪的香格里拉
回复日期: 11:00:00
      云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诛之    流浪的香格里拉,你这个人真是神经病!!!!!!!!!!!!!!  而且还病入膏肓了!
  流浪的香格里拉,我日你老母!!!
  流浪的香格里拉,有种放马过来!!
  作者:科技推广
回复日期: 19:17:00
      我李姓本是鲜卑族,千百年中华千百民族已相融为中华民族!同为中国人!何来异心!    流浪的香格里拉说得不好!    千百年各民族交融,流浪的香格里的祖辈也不一定就是汉族!    你别拿李世民来说事,李性并不是什么鲜卑族的,只是无聊文人的一种谣传.即使是,李性的起源颇多,李世民只是其中的一支而已.云性也一样道理.蒙古入主中原杀了多少汉人,你点过没有???我们海南很多先祖就是那时候被迫迁入海南的.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也管不着,但是你来文昌版考证云性先祖是蒙古王族,你自豪什么???元朝是中华民族汉人饱受耻辱的一个王朝,即使到了现代,你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文艺创作中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很少有提及元朝的,这不是偶然现象,因为谁都不想触及,那是一种疼,流着血,即使过了上千年,民族的记忆还是在脑海里闪烁.你好好去看元史吧,我是从来不看的.可能只有你们这些王朝遗老遗少,能从你们已经堙灭在历史长河的一隅,找到一种迟来的慰籍.  
        作者:shilymiao07
回复日期: 20:27:00
      作者:流浪的香格里拉 回复日期: 11:00:00       无知的势利猫,我原谅你,但是你是很可怜的跟屁虫
  鲜卑对汉民族的贡献是很大的;    但是,与鲜卑不同;  蒙满对汉人的杀戮,对汉文化的破坏,永远是汉民族心中的痛。    
  请大家遵守游戏规则,注意言辞,切记切记!
  我?跟屁虫?你懂不懂什么叫跟屁虫?你凭什么来贬低别人?我姓云,我就看着你恶心,你别来现丑了!
  都别争了;  姓云,也未必是的他的子孙;  说不定是抱养来的,说不定是他家的奴仆,跟了主家的姓而已,  700年了,有很多的不定因素...................
  据家谱记载:本人始祖讳名昭,号亨甫公,陕西人氏,自元末明初避战乱流寓广德州。
  云氏子孙顶一个
  追根溯源乃行孝之大事,赞一个!
  龙马云大来报到,希望云家的兄弟姐妹进来聊聊。
  姓云的原来是蒙古侵略者的后代。。。
  请问:在湖北武昌石嘴青菱乡有一云姓家族不知是哪一宗?
  欢迎到访云氏宗亲网
  此事我几年就听云氏的人讲过。文昌云氏人士想认什么人做祖先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跟我无关,我不做更多评价。  仅就所谓的专家的论证方法方式,发表些个人的观点:  1、窝阔台和拖雷兄弟之间的事情,还有待探究呢,史载1232年农历九月,拖雷在北返蒙古草原途中病逝,享年四十岁。就算有其事,史书有载,蒙哥成为了窝阔台养子。后来拖雷的儿子蒙哥继承了汗位,蒙哥侵略四川的时候被打死,忽必烈继承了他的位置。-------这又是怎么回事,要是为争位子,还不斩草除根?还让你的子嗣继承位置?  2、-------由于拖雷妃多子多,上面认定旭烈兀是拖雷的儿子,而云昌懋先生撰文,说拖雷妃生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4子,其他六子可能是另妃所生,其云海就是第5子---------其他六子不知道名字的儿子,就能断定出云海是拖雷的5子?这是什么逻辑?3子就不可能吗?是不是3子的年龄对不上云海和云从龙的年龄?所以就断为5子?推断别人祖先能用“可能”这样的字眼吗?这是什么专家!
[史载记载  据《元史》,拖雷有子十一人:长子蒙哥,次子忽睹都、四子忽必烈、六子旭烈兀、七子阿里不哥、八子拨绰(不者克)、九子末哥、十子岁哥都、十一子雪别台,第三子和第五子失其名。  ]  3、------拖雷曾当监国,蒙哥、忽必烈曾当皇,云海既是拖雷五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云海又是兄弟,这在历史上考证父子、兄弟的关系是不难的。-------------------当过什么官职,就能推断出父子、兄弟关系吗?这样的逻辑,我也无法理解和接受。上面还不能证明云海是不是拖雷的第五子,这里一下子跳到,云海就是拖雷的儿子,这文章写得让人怎么信服?既然说是在历史上可以考证出,就搬出史料。实在没有什么史料,就用考古证据,更能让人信服!!  4、-------其蒙人皇族才能当正职,唯有云从龙蒙人汉化,又是蒙人治汉的皇族人。窝阔台和施雷长辈相杀的恩怨也已谈化,忽必烈重用云从龙也是才尽其用。-----------你上面都铁板钉钉的说云海市拖雷的5子,那云从龙就是忽必烈的亲侄子了,提上窝阔台干嘛?提什么恩怨,云从龙跟他亲叔叔有什么恩怨?  说一下内蒙古云氏的来源,1578年阿拉坦汗在青海仰华寺封格鲁派活佛索南措为大来(三世),后三世大来转世到阿拉坦汗家中,为大来四世,名云丹嘉措,因为崇尚黄教,阿拉坦后代名中始用云字,清朝土默特地区汉化程度加深,云字逐渐固定为姓氏。-------------看清楚了,1578年,是什么时候了?已经是明神宗万历六年了!另外,成吉思汗的子孙,据Y-DNA检测,全世界大概有4000万!因为成吉思汗侵略全世界,他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是这么说的:“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到处追杀你的敌人,侵略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然后听他们妻子儿女的痛哭号叫 ”,事实上,他是做到了,得到了他的快乐了。  最后说一点作为结尾,根据Y-DNA检测,成吉思汗也好,还有历史上的冒顿也好,追溯他们的祖先,也能追到黄帝哪里去。如果个别云氏子孙特别在乎血统,建议还是去做一下Y-DNA检测比较好。如果只是为了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我觉得云海公,从龙公,应该是相当不错的楷模了。
  @科技推广
19:17:00  我李姓本是鲜卑族,千百年中华千百民族已相融为中华民族!同为中国人!何来异心!  流浪的香格里拉说得不好!  千百年各民族交融,流浪的香格里的祖辈也不一定就是汉族!  -----------------------------  看来同学你对李氏的了解还是太少啊!回家好好翻一下谱。外族改姓算是最少的了。李氏源于嬴氏和姚氏,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华夏上古八姓!看资料的时候,要考证真实性,才决定是否接受,不要听别人瞎说什么李世民是鲜卑血统。
  第一页还没看完,提个问题可以吗?86年海口烧粘土砖的土地能有三万五一亩吗?表示怀疑,此处注水  
  46楼很有意思。就是嘛,争什么争?700年前也有送绿帽子的呢!嘿嘿  
  @ysx-26 19:49:00  46楼很有意思。就是嘛,争什么争?700年前也有送绿帽子的呢!嘿嘿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  -----------------------------楼上这位朋友,这样说话不合适,也有些不地道。先贤我们:要挑别人的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实在抱歉哈!我的意思是铁木真强暴的女人有多少个?这样的话他的私生子是应该感到骄傲呢还是感到悲哀呢?没有抵毁云姓的意思。不过云姓族谱有没有避讳世祖的名讳的啊  
  进来报道下!晚安
  @ysx-27 16:42:00  实在抱歉哈!我的意思是铁木真强暴的女人有多少个?  -----------------------------  告诉你一个历史事实,蒙元侵略全世界的时候,被征服国的女人的初夜权,是要给蒙古贵族的,这是他们写进他们的法律里面的,算不上强暴,是合乎他们蒙古人的法律的,但是是违背整个文明世界的礼法的。
  从小到大我都为自己能姓云而骄傲,我的哥姐弟妹也是如此,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多么美多么特别的姓
  史料参考:  苟氏婆是云海公一品太夫人  /ys_zzsq_08.htm
  最近此墓园又被再次征用,经过云氏族人聘请考古专家鉴定,苟氏婆是云海公一品太夫人之墓与蒙古文化有莫大渊源。终于定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免被迁拆之乱。具体请留意近期云氏宗亲网报道。
  先祖云海从龙公足矣
滚你妹的成吉思汗
  我也是姓云 呵呵
上大学还可以拿1000块钱奖学金
  昨晚《中国好声音》蒙古的云杰表现很不错,可惜那英没转过来,气死我了!
  云海公一品太夫人苟氏婆之墓,真的有蒙古墓特色,象蒙古包  
  云漂过
  我们是高贵的人种
  无论如何,要向我们的祖先致敬。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