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com接口后面六个多媒体接口分别有什么用?只知道其中音响和话筒

电脑课堂-音箱全集
我的图书馆
电脑课堂-音箱全集
《音箱全集》  ◎第一章 &音箱的使用享受高质音效,你准备好了吗?  在网络休闲娱乐概念迅速普及的同时,你是否已经做好接受电脑多媒体的心理准备了呢?音箱作为多媒体声音的一种重要输出设备,其档次决定了多媒体声音的播出效果,其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全局。为了能帮助大家选择一款合适的多媒体音箱,并且帮助大家区别音箱的档次高低,本文特意对有关音箱的组成、指标以及选购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各位选购音箱时带来收获。  音箱的使用  再高质量的音箱,要是不注意正确使用和维护,同样也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输出;为此,本文特意提出下列技巧,仅供参考!  1、按正确顺序操作  为了避免音箱内置的功放芯片受到开机产生的瞬间电流的冲击而受到损伤,笔者建议大家在接通音箱电源时,应该先把音箱的音量调整到比较小的数值后再正常开机,然后再缓慢将音量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同样在关闭电源时,也要注意先将音箱音量调整小后再关闭。要是在长时间工作后,感觉到音箱背面发热的话,应该注意及时让音箱“休息”一会,以避免损坏音箱。在不使用音箱时,应切断音箱电源,同时拔出电源插头,以避免静电电流损坏音箱内部的芯片。  2、让音箱工作在合适环境中  尽量不要让音箱处于有强烈光线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也不要将音箱放置在暖气片的旁边或者温度过低的环境中,这样会容易引起音箱箱体表面凹凸不平。同时要注意,不要让音箱和显示器放在一起,不然显示器的工作会受到影响。要是音箱表面有灰尘或者其他污迹时,应该尽量用毛巾蘸温水拧干后将其擦拭干净,然后等表面上的水份全干后,再开通音箱电源。  3、校准声音输出  在使用音箱之前,我们常常需要根据房间的大小以及听音位置来校准音箱的声音输出效果;在校准声音输出时,我们首先应该确定好听音的位置,再把音箱的声音输出孔放在对应位置的头部所处方位,一旦音箱播放包含丰富低音的音乐时,可以到房间的各个位置去感受声音效果,要是某个位置的低音感觉比较清晰、富有弹性的话,就说该位置就是摆放低音箱的合适地方。音箱自身的直达声与绕射声  音箱由于受结构形式、箱体材料的选择、加工的精度等各方面的影响,音箱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直达声与绕射声的混合型声源。早期的迷宫式音箱,靠音箱箱体内的较长的低音管道来加强低频的能量。尽管低音释音孔设置在音箱面板的正前方,但其所释放出的低频部分,是由较长的低音通道的多次反射而加强的。因此这部分低频具有很强的绕射声的特征--这就是它所特有的定位不明确性。迷宫式音箱的频响低频端,也比较容易出现轻微的脱节现象。  迷宫式音箱是硬折环低音单元时代的产物。扬声器的低音单元在几十年前,其边缘的折环多为硬折环,由加了胶的布质材料制作。多数民用品的折环,基本上是纸质振膜的外延部分。由于这类折环自身的硬度大,振膜的行程范围小,所以被称为硬折环单元。这类低音单元自身的低频fL都比较高,一般都是几十Hz到100Hz的范围,其工作于振动型的发声状态。由于自身的低频fL不够低和振动型的发声状态,采用迷宫式的箱体结构来加强低音,是恰如其分的。  随着扬声器单元制作技术的进步,采用橡皮边、泡沫边的软折环低音单元问世了。这类低音单元的行程长,自身的fL就较低,一般为几十Hz,最低的可以达到几Hz。软折环的低音单元在低频段工作于活塞型的发声状态,所以不需要迷宫型的箱体来加强低频。有些对音箱发声原理了解不深的厂家与爱好者,给软折环的低音单元加上了较长的迷宫低音通道,造成了音箱瞬态特性差和低音严重脱节的不良后果。这也是近代技术实力强的厂家,为什么淘汰了迷宫式音箱的理论根据。  倒相式音箱的工作状态,也处于直达声与绕射、反射声的混合型工作状态。由于倒相式音箱的倒相管的长度较短,距低音单元距离较近,所以倒相式音箱在工作时的绕射、反射比例相对较少,重播的音色、相位较为准确。这也是倒相式音箱在目前这个阶段大行其道的主要技术根据。  还有一类音箱,这就是密闭式音箱,这类音箱不设迷宫释音孔和倒相孔。从理论上讲,密闭式音箱容易做到较好的频率响应和完全的直达声,但实际的工作状态并不是这样。由于箱体材料自身的强度问题,密闭式音箱的箱体由于受较高的箱内空气振动,在工作状态下,箱体会产生较强的振动(绕射声)。迷宫式、倒相式音箱由于箱体的半开放状态,箱体自身的振动会相对小一些。密闭式音箱的测试曲线比较平直,因为测试时处于仅输入1W功率的小功率工作状态,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所输入的功率远大于1W。由于受箱体内容积的制约,受箱体内阻尼材料的影响,密闭式音箱在大功率工作时,其低频端的频率响应会明显地劣化,音箱的瞬态特性也没有倒相式音箱好。  知道了音箱的工作特性之后,就很容易理解频率响应、功率、灵敏度全都相同的不同结构形式的音箱,其重播时的音色与声音表现都会有很大不同的现象。让音箱和耳机实现自动切换  一般的声卡上有三个插孔,分别是LINE/SPKOUT(声音输出)、LINEIN(声音输入)和麦克风插孔,由于音箱和耳机都是接到LINE/SPKOUT插孔上,因此每次用耳机的时候都要先把音箱的插头拔下来再插上耳机的插头,不能自动切换。  而据不同的场合和用途,音箱和耳机需经常切换,例如:大家一起看电影或听歌时使用音箱,语音聊天时当然是用耳机了,有时为了不干扰他人也只能用耳机,这样每次切换都要插拔就显得很麻烦。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朋友采用一个一分二的三通,把LINE/SPKOUT插孔一分为二,同时接音箱和耳机,不用插拔插头,但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这时两者同时都在工作,不用音箱必须要把它的插头拔下来,或关掉它的电源,还是要手动切换,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其实只要发挥大家的DIY精神,对爱机稍作改造,就可以轻松实现音箱和耳机自动切换。  声卡LINE/SPKOUT插孔输出的是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与其插头连接的三根导线分别是左声道的信号线(L),右声道的信号线(R)和地线(G),其中地线是公共的,只要使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在音箱和耳机两者间进行切换就可以了。  所需的成本很低(不超过5元),只需两个立体声插座和导线若干。  声卡输出的立体声的L、R信号经插头分别接到插座1的2、5端,公共的地线G同时连接到插座一和插座二的1端,插座一的3、4端分别连接插座二的2、5端。当插座一中不插耳机插头时,它的2、3端及4、5端间的触点是接通的,L、R信号经过触点分别送到插头二的2、5端,音箱正常发声,当插入耳机插头时,其2、3端,4、5端间的触点分开,断开了音箱的信号,音箱无声,只有耳机工作。  是否插入音箱插头不影响耳机的正常使用。实际使用时,音箱的插头可长期插在插座二中,插座一中没插入耳机插头时,音箱工作,插入耳机插头时只有耳机工作而音箱无声。实现音箱和耳机的自动切换,完美解决上述问题。  实际进行改造时要注意正确区别各信号线,所用的导线不要太长,最好使用有屏蔽层的专用音频信号线,两个音频插座按使用的需要固定于适当的位置。为便于使用,一般插座二置于机箱的后面设法固定即可,插座一应置于机箱的前面,最好是直接利用前置USB接口旁边的耳机插座,按图2进行接线,既不改变主机的外观,又省下了一个音频插头。几乎不用花钱就使你的爱机使用更方便,何乐而不为呢!我没看错吧?自己动手DIY音箱5.1?  充满激情的假期再次到来,笔者一直在考虑应该做点什么。前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动动脑筋动动手,做一套自己一直想要的5.1音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主板集成声卡芯片的技术提高了,目前市面上主板集成的声卡已经从2声道立体声全面向5.1声道,甚至7.1声道方向发展。前几年的“贵族”声卡,如SBLive!5.1系列工包产品在电脑市场200元就可以买到,使得现在我们能够以较低的花费让我们的5.1桌面家庭影院表现出DVD大片震撼的声音效果。  DIY原理  那么究竟用什么音箱与我们的5.1声卡配合呢?高档的如惠威出品的5.1音箱M20-5.1,音质表现是很不错的,不过它2300元的天价足够我们买一块高端的显卡了。价格从500元到1000元的国产5.1有源音箱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像笔者这样原来为了欣赏音乐就配有一套较好的2.1音箱,再花银子去买一套5.1音箱就不太符合“经济学”的原理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保留原有的一套音箱,再购买两套音箱,就可以自己动手DIY一套5.1音箱了。这样的话,即使再购买一块SBLive!5.1声卡,总花费也不过四五百元,相当划算。  我们知道,带5.1声道输出的声卡是通过声卡上的三个音频输出接口实现的:“LINEOUT”端口负责输出音频信号到前置音箱、“REALOUT”端口负责输出音频信号到后置环绕音箱、“CENTER/BASE”端口负责输出音频信号到中置音箱和低音炮。5.1音箱中的前置音箱要侧重于中、低音,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前置音箱产生较强的震撼力,力求表现出DVD大片中强烈的现场感,所以最好选用中音较好的木质音箱。后置环绕箱的要求可以低些,它侧重于高音表现力,这能对整个音频环境起到烘托和锦上添花的作用,一般市面上100~150元的有源音箱即可胜任。中置音箱着重于中音的表现,以便将片中人物对白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耳中,市面上100左右的有源音箱即可。而低音单元至少需要口径在5英寸以上的,能使低音下潜更深,表现力更强。  选配另外两套音箱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你原来有一套普通的2.0(或2.1)音箱,再购买一套普通2.1音箱和一套普通2.0音箱作环绕音箱(或两套普通2.0音箱)即可;第二种情况就像笔者这样已经有了一套相当不错的2.1音箱作为前置音箱和低音炮,再购买两套普通2.0音箱作环绕音箱和中置音箱。不过第二种方案需要对音箱走线经过一番修改才能获得比较好的音响效果(如果原来的2.1音箱很普通,则直接接到声卡的“CENTER/BASE”接口,另买两套普通2.0音箱,一套接“LINEOUT”,一套接“REALOUT”即可,改动没有意义)。  线路改动  我们对音箱改线的目的是将声卡的“CENTER/BASE”端口输出的中央声道的人物对白声音和超重低音信号分离开,将超重低音信号传送到原有的2.1音箱的低音炮中,将中央声道的人物对白音频信号传送到中置音箱(2.0音箱)中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中置音箱听到DVD大片中纯净的人物对白,超重低音则在2.1音箱的低音炮中展现出来。  Step1  用剪刀从中部剪断中置音箱(2.0音箱)的音频信号线,将连接中置音箱的两根信号线分别剥开,我们可以见到两根信号线中分别包含有一根音频信号线(有漆包线包裹的)和一根地线。将两根信号线中的音频信号线并联,同样将地线也并联。通过这样接线,中置音箱的两个音箱才能同时发声。  Step2  再准备一根带3.5mm音频插头的音频线用作超重低音线(较好的2.1音箱的连接线和低音炮并非一体的),将它和连接“LINEOUT”音频信号输出端口的音频线一起连接到二合一的音频转接头上,转接到2.1音箱的低音炮音频输入端口,再将超重低音线的另一端同步骤1一样处理好。  Step3  再找一根一端带有3.5mm音频插头连接线,把两根信号线也分别剥开,一根信号线连接到步骤1准备好的中置音箱线上,另一根信号线连接到步骤二准备好的2.1音箱的重低音信号线上。连接时要注意音频信号线接音频信号线,地线接地线。这时我们需要确定中置音频信号和超重低音信号分别在哪根音频信号线上。依图3所示临时接好,将音频线插头插到声卡的“CENTER/BASE”端口,播放一段有5.1声道音频编码的DVD影片,注意听中置音箱的声音,能正常发出剧中人物的对白声音即是连线正确,反之则交换中置音箱线和超重低音线的连接。音频线连接好后,用绝缘胶布或热缩胶管将音频信号线和地线分隔好,注意一定不能将两者短路。至此,我们就将音箱的线路改造完成,下一步就可以进行音箱的摆放了。  音箱摆放  1.按照左右声道将前置音箱分别放置于显示器两侧,距离显示器20~30cm,音箱摆放时应向显示器方向侧放,喇叭面向听者。  2.将作为中置音箱的2.0音箱并排放在显示器上方,音箱后部稍微垫高,使之稍微下倾面向听者。要求你的音箱防磁性能要好,否则需与显示器保持30cm的距离,以免磁化显示器。这样放置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准确感受正前方传来的人物对白声。  3.环绕音箱要等距离地摆在听者的左右后侧,喇叭朝向听者,可悬挂在墙上,如距离墙面较远,可用音箱架或其他物件垫高。  4.低音炮最好不要放在桌上,可放在听者前方的地面上,摆放位置随意。需要注意的是低音炮的倒相孔切忌紧靠其他物品,否则会影响低音的效果。  5.前置、中置、环绕音箱和低音炮摆放时,要根据自己房间条件调整摆放位置,使得显示器、前置、环绕和中置音箱都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同时音箱间距不要超过2米,以避免声音延迟过长。这就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调整找到合适的位置,来使得中、高音听来自然清晰,低音凝重浑厚,让听者处于一个交叉的黄金收听区域中。  一切都调整好以后,放进一张DVD大片,让我们来感受那激情澎湃的现场吧!你的2.0音箱应该怎么摆放呢?  很多音乐爱好者都喜欢使用2.0的书架箱来听音乐。对于音乐播放来说,2.0的书架箱确实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不过,如果摆位不恰当,就根本发挥不出2.0音箱的优势。恰当的摆位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出2.0音箱的完美音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音箱应该如何摆。  别随便用低音增益  不是特大房间,不建议使用低音增益,否则声音会比较低沉而感觉混浊。有些2.0音箱的低音控制旋钮在最小刻度的时候才是无增益的,并非时针12点的位置,这一点需要注意。  音箱间保留一定距离  2.0音箱由于功率较大,能够营造较大的声场,因此建议将两只音箱离开一定距离,80~120cm为好,音箱前方后方都不要堆放体积较大物体,像CD盒这样容易振动的东西最好远离2.0音箱,CD盒振动时也会产生轻微的噪声。有些不平整的桌面可能难以摆稳2.0音箱,建议使用软胶垫高音箱,达到平稳摆放的目的。  与墙面距离大于30厘米  很多2.0音箱都是后倒相结构的音箱,倒相孔指向后方,音箱在工作的时候,会通过倒相孔排出气流,尤其大功率输出的时候。当气流冲击到后方墙面时,会导致低音混浊,变得难听,要想获得较好的听感,建议将音箱后面板与墙面保持至少30厘米的距离。如果受空间限制,无法摆放到很合适的距离,不妨在墙上悬挂一张壁毯,这样也可以帮助提高低音音质。  音箱尽量靠前  和其他波一样,声波也能够被反射,并且和其他波衍射、复合。当音箱摆放在桌面较后位置的时候,发出的声波就容易被桌面反射,这同样也会使低音变得混浊,速度感变差,整体层次感变差。把音箱靠前一些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音质,因为桌面反射少了,声音清晰了许多。  近声场保持一定角度  人耳很容易听出高音音源的方向和高音的指向,当音箱平行摆放的时候,适合远声场(1米以上)欣赏,而大部分电脑用户都是近声场聆听,此时需要稍稍将音箱转向内侧,音箱大致指向用户。这样可以听到更多的高音,能够帮助提高声音解析力,也会让低音显得更加强劲,听起来音质就会大为改观。  注意了以上几点,或者你会发现,原来你一直认为音质不够满意的音箱其实是非常出色的,只不过是你没有把它的潜力发挥出来。重新调整后就可以让你的2.0音箱表现得更好,获得更多听音乐的享受。“魔笛”多媒体音响监听系统试用  目前市场中大家经常见到或者听到的外置声卡品牌一般是:创新和maya,但它们一个定位于笔记本用户另一个则是专业人员,真正的普通消费者很难将其合理应用。  创立于1988年的成都新德克电子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四大Hi-Fi制造巨头之一,今年年初,该公司同时推出一款多媒体音响监听系统“魔笛”XM2.1C1,在产品定位方面恰恰满足了创新和maya留下的广阔市场空间,特别是对音色质量有苛刻追求的用户,购买这样一款产品仅仅需要435元,要知道这可是一款融合了多项Hi-Fi技术设计制造的IT产品。下面我们来仔细打量一下“魔笛”XM2.1C1。  Hi-Fi级设计选材  外壳材料上其全部采用金属,有限保证了应用良好的散热性能,前面板为拉丝花纹钢板,U型图案区磨沙处理,面板仅一个电源开关,简洁大方;内嵌双指示灯,其中常用电源灯为时尚蓝色发光设计尽显高贵典雅,可谓简洁而匠心独运,如图1。也正是因为如此,其在简洁的设计中又额外显出一份高贵。  前面板上,提供了必备的电源指示灯和开关外,还提供了模式选择和大型专业耳机接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厂家希望用户使用专业级耳机来配合XM2.1C1使用。  背后3个音频输出端子分别对应低音炮、左声道和右声道输出。在输出端子的下面有一个小小的选项按键,用户可以通过其选择输入音源的出处,下方对应两个音频输入接口,分别是Line和USB。  既然是通过USB传送数据的外置声卡那为什么还要有一个Line接口呢?该接口功效主要有两个,一是能够连接随声听等小型音源设备使用,二则是为了在运行一些需要EAX、A3D等特殊的音效支持软件时,用户可以自动将机器中原有内置声卡(首先确认原内置声卡是否支持EAX、A3D)开启,只要将输入选择切换到线性输入就好了,当然音质也会有所下降,但是激烈的对战游戏,没有人会顾及到音乐的精细程度。(“魔笛”XM2.1C1不支持EAX和A3D等特殊的音效处理,这多少有些遗憾,同时也表明这是一款专门为了提高电脑音乐欣赏效果和影片播发而设计的产品,在音乐监听过程中,谁需要EAX和A3D呢!)  拆开外壳,我们可以看到XM2.1C1主电路PCB板宽大,元气件布局并不非常紧密,间距较大。这种设计无疑牺牲了外形的小巧,XM2.1C1外形体积明显要大于创新外置声卡Audigy2NX。但专业Hi-Fi玩家都明白,全金属外壳对隔离外界电磁场干扰,提高整机信噪比极为关键。而目前流行的大多数USB外置声卡由于在其设计过程中为了使产品体积更小、功能更多而在声卡尺寸不大的电路板上集体了大量的数字、模拟集成电路,并采用高密度布线,用专业的眼光来看,这样的设计存在许多先天不足,大规模集成的线路难以在输出上达到Hi-Fi级的音质,给人造成一种高端声卡(设计、用料高品质)输出的音质却并不高的感觉。从这个层面分析,XM2.1C1宽大设计,提高了一定音质。  从众多元件中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4颗曾被誉为“运放之皇”美称的NE5532芯片。其中一颗位于信号输出部分,而另三颗则位于主放大电路。  在PCB的顶端3颗功率管相当引人注目,乍看起来我们就会联想到音箱中常见的LM1875芯片,但仔细看来才发现3颗管子的型号分别为:L7805、L7912和L7812。与LM1875的功率放大作用不同它们的作用是稳压。  总结:XM2.1C1的电阻全部采用进口五色环低噪金属膜,关键电容使用日本ELNA、品牌优质电容,其余全部使用HF专用电容器。音量电位器虽然没有采用ALPS的,但也使用了国内大厂精品产品。对于很多尝试过动手修改打磨内置声卡产品的用户显然应该很熟悉了吧!我们今天市面上大量常见的内置声卡就是由于电阻、电容产品选材不佳而难以提升音质的。  聆听春天的声音  看完设计选料后,接通使用,继续检验其实际效果。  正如产品宣传所说的一样,这款外置声卡并不需要用户自行安装驱动程序。使用时只要将其连接在USB接口上,系统就会自动识别且安装驱动。当驱动程序安装完毕后,它就会自觉地取代原有声卡默认位置(当然这是在您已安装过声卡的前提条件下),而当您切断他的电源时一切就会恢复正常。从设备属性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仅仅具有音频播放能力,录音能力却是一无所有。如此看来,面板上那个麦克风接口已经跨越了软件平台而直接连到了电路上最终输出。  用过外置声卡的朋友都会说,兼容问题严重,部分软件中甚至无法正确识别声卡的存在与否。从我们的试用看,并没有发现XM2.1C1存在类似问题,基本可以顺利通过全部测试。此外还发现XM2.1C1具有硬件加速功能。  音乐测试方面,选用一款惠威M-200有源音箱,乐曲选择《克莱德曼钢琴演奏曲》。从效果来看,高音表现明亮、通透,具有良好的解析力,及时在乐器很多的交响乐中这套组合也可以做到不漏细节。中频表现上,这套组合可为如鱼得水,在选择一些流行来乐曲回放时,音色深远而甜美。相比使用主机板上原配的内置式AC97声卡,音质大为改观。当然在很多细节上,实际效果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电脑影片播发测试中,发现其播放音效可以在15平米左右的空间内真实再现电影的现场感,这对于广大使用电脑观看DVD“大片”的用户无疑是一种福音。“魔笛”XM2.1C1+“惠威”M200的组合,对再现电影的逼真氛围以及细节方面的刻画都有着良好表现。  对于专业测试人员,一般都喜欢用一些大动态的战争场面来检验音响系统的重放效果,可事实上,音响系统还原效果之优劣还要看它的细节再现能力和声场、氛围的营造能力。通过用一系列不同场景片段的播放演示,发现这种组合能十分准确的再现电影声场,方向感和定位感都很优秀,这无疑说明了机器的通道分离度很高。印象特别深的是整套组合在迅速移动场景的画面中联动性很强,响应十分迅速,并且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没有一丝拖泥带水。这种感觉就好像欣赏行家里手表演上乘武功,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但是在两类组合试听中,都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缺陷,即在专业CD播放方面,普通光驱同专业CD机和专业DVD播放设备相比,要显得单薄很多。此外电脑本身的噪音较大,多少会对用户的音乐享受带来一点影响。  总的来看,新德克“魔笛”多媒体音响监听系统产品功效表面出色,对于音色质量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400多元的价格实在非常超值。  推荐用户群  而且由于无需安装驱动等功能,所以对于一个电脑新手也能很快的玩转它。  另外由于这套音响设备的外置式音频设计使得DA转换完全在PC的机箱外完成,也避免了更多的电磁干拢。这也为营造一个清晰的数字音响环境提供了最基本的要素,完全符合一个PC音响发烧友的需求。  再者目前的笔记本普遍都存在音频能力不佳的缺点(主要是由于大量的笔记本均采用了内置的AC97音频核芯),如果作用一个笔记本用户需要扩展自已本身笔记本的音频能力,那么必然需要动用到一款外置的声卡,而这样一款魔笛组合能保证在完全屏蔽内置声卡之余还带来足够大的功率回放有良好的软件兼容性等优点,完全是笔记本音响发烧友们除了昂贵的创新与MAYA品牌之余的另一选择。浅谈多媒体音箱的摆放  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出烂漫一片,但二月春风却为绿城裁来了漫天的雪花。暖气早已停了,坐在自己的小屋中,感觉挺冷的。随手捻出一张唱片,片刻后,王菲那空灵飘逸的嗓音似乎将我带入了清爽的初夏。看着眼前的一对音箱,不禁心头一乐。因为只是动了动手,声音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Hi-Fi领域,对一套音响系统的声音进行校正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音箱的摆位。为了达到理想的声学环境,一些狂热富足的发烧友甚至为自己的器材度身定做了专门的听音室,当然,这都是非同寻常的举动,对于我等DIYer来说全无此必要。但是随着现代PC对多媒体处理能力的逐渐提高,各种高档多媒体音箱也逐渐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但是你花费上百元乃至上千元购置的音响系统是否发出它应有的声音了呢?自古军事皆讲排兵布阵,音响亦同。一套与现实声学环境结合紧密的摆位会使你音响音质的提高受益匪浅。  对于一套多声道音响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低频能否完美的表达出来。而在多媒体多声道音响中负责低频重现的就是那个硕大的低音炮。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对低音炮的摆位却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即低频没有指向性,所以低音炮可以随意放置,这一点甚至得到了大多数文章的认同。在我们探讨低音炮的摆位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声学中的一个名词-驻波。熟悉传统音响的人都会了解这个名词。我们所居住的房屋绝大多数为前后、左右、天地之间完全平行的设计,在这种房间中存在着一个与房间长边尺寸相对应的房间最低共振频率。如果高于这个频率则会产生一连串驻波共振。驻波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听到。以雨果发烧碟(一)为例,从63HZ到100HZ如果稍有下降,都应能清楚的辨别。但是如果你的音箱摆位恰好存在驻波干扰,则该段与下段之间的间隔将变的模糊不清,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驻波会严重影响低频效果。所以,低音炮的摆放并能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随便。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驻波的测量呢?科学的手段是在软件的配合下,将低音炮放置墙角(这里的墙角我们所指为房间中三面互相垂直的墙面交界点),然后用麦克风先后在低音炮振膜前,房间中点,对面墙上中点测量频率响应,并计算出波腹(最大声压点)和波谷(零声压点)。由于这种方法过于繁琐复杂,我们就不再赘述,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室内声学书籍自行测量。一般而言,为了避开驻波影响,我们会将低音炮放置在墙角处,因为一般认为这样会激发起房间中所有的共振,但应与墙角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按照音箱摆放的一般规律,音箱靠近墙壁会加强低音。但是如果完全接触墙壁的话,虽然就驻波方面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却是往往会使音箱的低频与中高频失衡。按照低音炮和墙角的距离不等,低频辐射也会增强3-18db不等,这是因为低频能量会撞向墙壁后再反射回来得缘故。而中间留出的空隙则正好可以用来调整低频与中高频之间的平衡。  在处理好低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环绕音箱的摆位。为了保证环绕音效的完美再现,杜比实验室推荐了一套环绕音箱的摆放方法,由于我们不可能严格按照声学摆位法来摆位,因此我们只好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前置音箱一般采用近场聆听法摆放,即音箱、听者之间保持等腰三角形。但是音箱最好偏中摆放并与聆听者保持一定距离(最好两米左右或以上)。而后置音箱一般放置在180厘米高的墙上,以聆听者回头30度角的地方,并根据需要调整喇叭向下及左右的高度。中置环绕音箱与两个前置音箱平行,高度最好是等高。  除了低音炮,对于摆放要求最高的恐怕就数2.0音箱了,而这也是让发烧友们最为头疼却又最为津津乐道的摆位了。由于多媒体书架箱属于近场监听系统,故一般不再考虑让人头疼的波腹波谷问题,但是音箱摆放的一般规律我们还是要遵守的。墙壁,还是墙壁。音箱与墙壁的关系处理得当可令频率自然延伸。一般来说,只要音箱离后墙越远,音箱所营造出来的声场就越深,而越接近则愈浅。同样,当一对书架箱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时则会使声场开阔。人是听音的主体,所有音箱的摆位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一般为了满足立体声,效果音箱和聆听者之间的位置要满足于近似等边三角形,而这也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使用这个方法进行听音时,音箱一般距后墙一公尺以上,距侧墙半公尺以上,这样就保证了音场的开阔和深度。音箱同时偏中摆放45度或更多以增加声音的结像力,由于高音的指向力强,我们应该让高音单元尽可能的和双耳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了避免与桌面的谐振,我们最好为音箱底部增加垫脚。如果音箱在增加垫脚的情况下仍不能避免与桌面谐振,那就要考虑使用脚架了。这种摆位方法的优点就是可大可小,灵活的适应了空间环境。而另外有一类音箱从设计上就要求使用者靠墙摆放。这是由于这类音箱需要利用墙壁的反射来增加低频量感,在使用这类音箱的时候我们侧应该将其与后墙做适当的靠近。  在做完了上面一系列理想的摆位设计之后,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站在你房间的中间拍下手,怎么样,是不是有回声。回声也会和驻波一样扰乱各个频段之间的衔接,所以如果你不想让您之前所作的努力付诸东流的话就应该充分利用家具、天花板等材料来合理的消除回声。但是一定要记住,适当的混响对于一款Hi-Fi音箱系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声音是肉,混响是汁,只有充分润泽才能有滋有味。最后就打扫一下你的电脑桌吧,过多的杂物会增大反射,也会影响你聆听的心情,因为听音乐要的就是心旷神怡。旧音箱构建另类4声道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自己的爱机进行了许多次升级,甚至已经更换了多台电脑。每次升级换代后,淘汰下来的音箱是否都毫无用处,只能低价处理或者干脆扔掉呢?当然不,只要你的声卡支持回声道,我们完全可以使用两对书架式音箱的DIY组合,产生美妙的环绕立体声效果。  只要前置的音箱比后置的好,完全可以达到没有太大失真的环绕效果。但是,怎样组合才能经济有效地享受到四声道的快感呢?下面我们就以已经拥有漫步者TCl000北美版这款低廉实惠的音箱为例,来看看该如何变废为宝,打造四声道。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用双书架式音箱打造四声道并不需要多少专业技术,只需要将第一对音箱接成前置,第二对音箱(较差的一对)接为后置即可。  高档组合:惠威M200+漫步者TC1000北美版  从外观上来说,这两者的搭配可说是完美无缺,漂亮的箱体都无不体现出一种高雅的气息。前置M200的声音还原性能十分出色,特别是中音和高音清晰,低频下潜很深。  漫步者TCl000北美版仿真木贴皮,动感十足的新造型,陶瓷盆低音单元的经典设计,使得两者的搭配足以满足你听音乐看DVD的苛刻要求。  该套组合惟一不足之处是低音差了点,功率更可怜,房间大一点就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中档组合:世代同心一号+漫步者TC1000北美版  世代同心一号是一款严格按照Hi-Fi音乐欣赏要求设计的多媒体音箱,可说是一款才开始被认知的产品。它的声音清亮自然,定位准确,高音细腻自然,低音动态强大,音色表现出世代多媒体音箱清亮透彻的一贯特点,中音表现是个不小的亮点。  这套550元左右的四声道音箱组合,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市场上高端的4.1音箱了。但是,除了中音以外,高低音的表现没有突出亮点是其最大弱点。  低档组合:漫步者TC1000北美版+普通2.0音箱  由于很多朋友都有升级的经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升级剩下来的普通音箱来进行组合。漫步者TCl000北美版在前面的介绍中虽然一直作为环绕后置来进行组合,但是其本身的实力确是不可小视的。  这样的一个组合虽说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你的需要,但是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资金不充裕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就算以这种最经济方式打造出的环绕效果,也不是传统立体声所能比拟的。  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各种音箱的特性外观来任意组合,只要最后效果令人满意即可。用书架式音箱组合起来的多媒体环绕声的效果要比传统的塑料音箱x.1系统声音浑厚,虽然缺少了低音炮而造成重低音效果一般,但是由于前置后置都采用了书架式音箱,所以音乐播放效果堪称完美。  再者,我们可以利用升级前的音箱作为后置环绕音箱,以此来节约资金。最重要的是摆脱传统的DIY模式,为自己的DIY生活创造出了更多的精彩与个性。爱国者迷你音箱试用手记  近期受朋友之托,拿到了爱国者迷你音箱。笔者见过形形色色的音箱,但是当我第一次看到爱国者迷你音箱的时候,感觉仍然是新奇的。因此不禁写出了这篇试用手记。  顾名思义,迷你音箱的最大特点在于体积小巧,可是当笔者从箱子里把音箱拿出来,还是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小巧的身姿比我原先想到的还要小,总体上有一种非常“CUTE”的感觉。小小的卫星箱犹如手机一般大小,可以随意把玩于手中,正如那个著名的广告中说的“掌中宝”。低音炮的个头也很小,大约只有普通的5寸低音炮的一半大小。因此,卫星箱和低音炮的整体比例还是比较协调的。在色彩和造型上,卫星箱采用的是前卫的流线型造型,辅助以白色的金属漆,质感很好,更添时尚色彩。而低音炮采用了稳重大方的造型,配以黑色和白色的对比,更添一种高贵而沉稳的感觉。将低音炮和卫星箱摆在一起,前卫和典雅的对比构成了一福完美的图画,整体感觉在这里升华。  下面说说迷你音箱的音质,刚开始拿到迷你音箱的时候,笔者对于它的音质抱着一定的怀疑。首先,按照发烧界的理论,一般是音箱越大越好些。而迷你音箱的个头比较小,不知道能不能发出足够大的声音。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迷你音箱采用了高品质的防磁单元。其中低音单元采用了高性能的钕铁硼磁钢,具有四层复合音圈。在试听中低音的表现为下潜深,拥有自然和厚重的声音。迷你音箱的电路采用了名厂出品的超大电容,从而保证了大动态下声音回放的效果。迷你音箱在大动态下的表现一般,但是考虑到其个头,有这样的表现就难能可贵了。综合其整体表现,虽然迷你音箱的个头要远远小于普通的2.1音箱,但是其音质自然纯真,但是音质表现相对不错,取得了与其个头不一样的成绩,值得肯定。  综合迷你音箱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其适合那些时尚人群,或者是空间有限的人士。毕竟其个头小巧,并且cute。如果你要选择时尚前卫的音箱,迷你音箱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全微T-500音箱试用手记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音响的品质或音质都在不断的提升,以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需求,合众超越数码制品有限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针对广大音乐爱好者和游戏发烧友出品的全微T-500多媒体有源音箱。  全微T-500多媒体有源最显眼的是他坚毅的身躯和线形整体设计。全木质的结构,在外观上稳重、典雅的风格,显得朴实而大方,由于采用了银色重金属面板在整体感观上尽显精致而尊贵。舒坦的低音炮前面板按键和上面的那橙黄色90%软度HIPVC电位器套,别致尽收眼敛。  前面板下端有整齐排列着的一排按钮,通过这些铵钮你可以方便简单的进行声音选择(可以循环的选择调试系统的音量,(包括:低音、高音、音量),并设置了人性化的前置静音键。经过特殊金属拉丝镀铝处理的银色按钮看上去不仅美观,而且还有一种别样的“酷”。  全木质的低音炮采用了5″寸低音单元,全防磁扬声器单元平均有效功率20W,低音效果展现的非常突出。这款音箱的缺点是音量不能太高,不适合大型的公共场合,不过对于家用和游戏所用,全微T-500能让你尽情的享受。  每个卫星箱的喇叭单元足以应付所有的场景,都采用防磁设计,用料十足,另外,由于全微T-500提供了极高的信噪比,即便启动音箱电源,音箱在处于空置状态下也听不到任何的嘶嘶声。  通常来说,采用木质材料的中高档有源音箱,与那些普通廉价的塑料音箱相比,具有更好的抗谐振性能(尤其是在低频区回放时),扬声器可承受的功率也要大一些。全微T-500多媒体有源在人声方面表现比较十分满意,3寸的全频喇叭单元在人声的表现相当出色,虽然不能说是天籁之声,但出色的表现令我们印象深刻。用全微T-500多媒体有源系统仔细品味阿杜的《你很好》时,你完全可以在广阔的嘶哑的男性声音里面听出质感来,而且没有丝毫空虚的感觉;在听周传雄《记事本》和《给路卡的摇蓝》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效果仍然让人感觉非常满意。我们早就知道人声是音箱最难表现的频段之一,但全微T-500有测试中的表现却让我们大吃一惊,效果令笔者相当的满意。总体来说,全微T-500整套音箱营造的环境非常出色,该系统在小音量时已经有广阔的音场,高音清凉、透彻,低音也是浑厚、有力,听普通的流行曲也能带出个很好的韵味,弥补了流行音乐过于飘逸的不足。虽然,这对于高级的专业HI-FI音响来说,差距还是蛮大,但对电脑、家庭个人用户来说已是相当出色的了。  我们再看看全微T-500在回放方面的音效,拿笔者刚刚下载了《英雄》的宣传片来休验一下吧。《英雄》里面有关战争的一段和中间的沙场一段声效震撼,环境的声音变化在全微T-500上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周围声效的围绕对我们的听觉造成了全新的冲击,真的怀疑自己是否身临其境,如果在细节方面能突出一点就实在是太完美了。在播放测试大碟《拯救大兵瑞恩》时,士兵开始时抢滩的场景最为震撼,犹如历历在目,自己真的身陷战场一般,虽然有些地方出现丝毫的混乱,不过环境音效做得非常好,定位等各方面也很出色,子弹、直升机等的声音定位非常清晰,细节描写真实。总体来看,全微T-500多媒体有源系统在DVD回放效果方面表现出色,的确是桌面家庭数码系统非常好的选择之一。  再看全微-500在当今疯狂的《CS》游戏中的表现。你能很好的听到清晰枪声,良好的声场以及准确的定位,让你轻松的判断出对方用的是什么武器、来自何方。另外,音箱在手榴弹的轰炸、胜利的狂呼等大场景的音乐表现都不错。相信全微T-500让游戏玩家一定不会失望,完全能陶醉于战火纷纷之中。  总结  在试听过程中,我们无法以具体的数据来验证我们的主观感觉和判断,大家在购买时候就自行决定吧。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其功率相比同等价位其他音箱不会逊色,性价比不会跑在后面。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性价比较强的一款多媒体音箱。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款音箱的“颗粒感”比较强,无甚拖泥带水现象,这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主要特点:  ●酷炫橙黄色90%软度HIPVC电定位器套,减少旋钮摩擦,延长寿命  ●经过特殊金属拉丝镀铝处理的旋钮,体现全微对用料的考究  ●优质5.25吋全防磁纸盆低音单元,低音汹涌澎湃  ●3吋全防磁中高音单元,中音细腻柔和、高音清晰自然  ●MDF优质中密度木质低音炮结构,有效杜绝谐振和箱声  ●人性化设计的前置静音开关,符合科学理念  ●整体颜色采用银、黑、橙搭配,时尚前卫  主要技术参数:  ●平均有效功率(RMS):25W+15W×2  ●频率响应:40Hz-18KHz  ●信噪比:≥85dB  ●调节形式:主音量、高音、低音调节旋钮。  ●低音单元:5吋全防磁喇叭  ●低音扬声器直流阻抗:4欧姆  ●全频扬声器:3吋喇叭,防磁  ●全频扬声器直流阻抗:4欧姆  ●输入电源:AC220V50Hz  ●低音音箱箱体尺寸:150(宽W)×230(高H)×305(深D)MM  ●卫星音箱箱体尺寸:90(宽W)×170(高H)×122(深D)MM  ●重量:总重量约6.5Kg盈佳QQ-002音箱试用报告  对于喜爱音乐的电脑玩家而言,一款好音箱可以让你的听觉感受大为改观。众所周知,现在的多媒体音箱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音色为主的纯音乐欣赏类音箱,多以2.0结构为主。还有是以多媒体音效为主的,多为X.1结构的音箱。这次我们要测试的是来自盈佳的“Thin&Match”QQ-002多媒体音箱。去年前,盈佳QQ-001音箱曾令大家耳目一新,如今这款盈佳QQ-002音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意料不到的震撼。  “Thin&Match”QQ-002的2.1音箱的名字很有意思,由两部分组成,前面的两个英文单词Thin和Match分别代表了产品的两大特点:采用小巧的瘦身设计和搭配液晶屏设计,后面的则是产品型号。  外形及性能:  这款2.1结构的音箱由两个精巧而极具线条美的透明卫星箱,一个独立MD木质低音炮组合而成,秉承了Q系列时尚+个性的设计风格,一个字来形容它,就是“酷”。延续“先悦目再悦耳”的精彩,并融入Thin&Match全新理念,与轻薄的液晶屏搭配,着实让人心动。  全银灰色覆盖了整个箱体,透明的塑料客保护着正表面大部分面积,音量调节与低音调节旋钮全放在正表面上,此外低音喇叭则在两个旋钮之上,纵观音箱整体十分简洁大方,在通电时正表面还有蓝色的状态指示灯来点缀正表面。  盈佳QQ-002音箱性能参数:  ·频率响应:20Hz~20KHz  ·失真度&=0.5%  ·信噪比:&=78dB  ·输入电压:~220V/50Hz  ·标称阻抗:4Ω  ·扬声器单元:5"+2.5"x2(防磁)  ·独立木质低音炮,5"低音喇叭  ·音箱结构:卫星箱*2+低音炮*1  ·低音炮:W166×H217×D293mm  ·卫星箱:W82×H187×D74mm  ·颜色:银色、灰色、白色  QQ-002延续了QQ-001的外形,保留了透明的元素。音箱整体的做工很精细,用料也不错,手感相当柔和润滑。  低音炮采用了更大口径的5低音喇叭,配合带通式箱体设计的木质低音炮,低音更为低沉厚实。其正面覆盖了一层透明有机玻璃,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前置式音量/低音旋钮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既美观又方便。  正面简洁的QQ-002的背面设计却没有那么简单,复杂的开关接口线路占据了后面大多数的面积,在这之上,电源输入/开关,音频输出接口以及音频输入接口全部集中在后表面上,值得一提的是QQ-002具有两组音频输入接口,可以根据不同调节自由选择设备,既照顾了新用户,又没忘记已有线材的老用户。  卫星箱因应瘦身的设计,采用了通常应用于高档HIFI的大音圈设计的五星钕铁錋磁专业内磁喇叭,保证小空间内中高音也能圆润清脆,可满足大部份人听音乐、玩游戏的需要。其独特的瘦身设计,这样做能很好地消除驻波谐振,同时看起来高雅窈窕,清秀脱俗。白色的基色外镶透明的塑料,世上前卫,显得一尘不染。弧形和直线的元素搭配平易近人,放在桌面上不会喧宾夺主也不会默默无闻,很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整个卫星箱看上去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相信和液晶显示器配合起来的话效果更加得体,此款音箱还有银色和浅灰色的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显示器的颜色来配合购买。  卫星箱的反面采用了透明的有机玻璃包装,更具现代感;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卫星箱内的喇叭并不是一般的低档喇叭,和这面图对比来看是钕铁錋磁专业内磁喇叭。  这款音箱附带的附件不是很多,这也跟它本身是一款2.1音箱有些关系,只有一本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一根双头小三芯音频连接线和两个卫星箱的底座,安装起来也比较简单直观。  音色:  而在音质上,此款音箱保持盈佳音箱均衡的特色,音质不错,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的需要,是一款在有限的价格内,在外形与音质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的音箱,对时尚一族,尤其是LCD用户或即将购买LCD的用户来说是个不错的搭配选择!  歌曲试听:选用歌曲:蔡琴《被遗忘的时光》  将音箱褒了72小时之后,笔者开始试听。在蔡琴《被遗忘的时光》中,蔡琴甜美的声音丝丝入扣,沁人心脾,声音非常温暖柔和。在高频和中频的衔接上做的不错,蔡琴的声音从音箱里发出来都耐听而富有生气。看来,QQ-002音响音效表现还是不错的,高音清脆、中音圆润、低音浑厚。  编辑评论与推荐:QQ-002从外观上看,纯美雅致,线条流畅;从效果上看,音色纯正,层次明晰,音场深厚,外形与音质方面依然平衡得很好,这是一款非常不错的2.1音箱,可满足大部份人听音乐、玩游戏的需要。对于使用、将使用液晶屏或是注重品味的用户,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参考价:199元从低音炮鉴别音箱的好坏  目前市场上音箱的品牌各种各样,杂牌产品也比较多,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各种音箱,你如何挑选呢?今天教你一招,从低音上鉴别音箱的好坏,肯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大家都知道,目前音箱的声音都是由高音和低音组成。很多品牌标榜自己产品的低音效果震撼,那么我们该怎么来辨别它的好坏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音箱的工作原理。音箱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的设备,这个工作过程可以实现声音的再还原。早期的音箱采用的都是单个的扬声器,所以在声音的表现上效果一般,随着技术的发展,像现在市场上的2.1、5.1音箱将频带分成高、低两部分,经过分频器分别送出,高音由高音扬声器来还原,而低音用低音扬声器还原,这样在音效的表现上就非常出色了。  我们今天介绍的重点——低音扬声器是被装到一个体积有限的箱子里,这样箱体内部空气在扬声器工作时就会对其产生作用,使扬声器的低频率下限升高,然后再利用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长圆管将内部的声音反相后重新送到箱子外的倒相式音箱,倒相出来的声音专门弥补扬声器下限的不足,因此声音还可以再向下延伸。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低音音箱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音箱的频率响应范围以及声音效果的优劣。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输出功率,按照管理,功率越高当然效果也会越好,音箱也一样。  好的低音炮频率响应范围是20Hz~120Hz,系统频率响应范围为100Hz~16Hz。而功率通常是越大越好,一是音量震撼,二是大输出功率还可以带来声音的失真小,灵敏度高等优点。  箱体的用料对低音音箱的效果也起到很大的影响。现在音箱所用的材料主要分为塑料和木制两种,材料厚度及质量与音箱成本有直接关系,同时还影响音箱的性能。音箱外壳的材料密度越大,发出声音时箱体所产生的振动就越小,特别是带大功率放大器的有源音箱更是如此,而板材厚度一定程度上是实现超低音效果的有力保障,因此,塑料音箱除非有很强的设计功力,低音效果敢恭维。  通过我们上面的简单介绍,我想您应该对如何挑选低音音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面对目前市场上大量品牌的产品,建议您还是挑选那些比较知名的品牌,如漫步者、惠威、冲击波、创新等。◎第二章 &音箱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板载声卡驱动正常,音箱不响?  故障现象:办公室的一台品牌电脑,全新安装Win2000。放入附带的驱动光盘自动安装好主板驱动、集成显卡、网卡、声卡的驱动程序后。重启系统后,音箱“鸦雀无声”,在任务栏上却有声卡安装成功后的小喇叭图标。  分析解决:这台电脑的配置为:845GL的主板,赛扬2.0GHz,256MB内存,集成显卡、网卡、声卡。安装系统与各驱动程序一切顺利。因为任务条上有相应的图标,所以认为音箱有问题。另换了一对正常的音箱,仍然寂静无声。是不是主板后面的声音输出插孔接触不良呢?赶快将音箱的输入端插到前面板的耳机孔,也一样没有一点声音。难道音量关了?也不是。  我只有进入系统“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查看声卡的属性。板载的AC’97声卡是RealtekAC’97Audio,从驱动程序来看好像没有问题。  于是我想在设备管理器中删除声卡后重装一次。没想到右击“RealtekAC’97Audio”,选“卸载”,这时电脑却突然黑屏重启。直觉告诉我声卡的驱动程序有问题,哪有安装正常却卸载出错的。机器重启后,先把任务栏上的发挥声卡增强功能的程序关了。在设备管理器中点“RealtekAC’97Audio”右击,选“属性→驱动程序→更新驱动程序→升级设备驱动程序向导→指定位置选择光盘上的Audio目录”一看,有两个目录:一个是(Alcxxx),一个是(Cmi97xx),这次选(Cmi97xx)目录安装,然后一切顺利,重启,故障依旧。仔细一看任务栏,怎么声卡驱动还是RealtekAC’97Audio。这时一个安装画面好像有点特别。  在“安装其中一个驱动程序”前打钩,点下一步,这时出现如图3的界面,原来在这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选择了“C-MediaAC’97AudioDevice”,安装完驱动后重启电脑,熟悉的音乐又响了起来。  主板上的声卡使用的是CMI,需要光盘中的C-Media驱动。但同时光盘里面有RealtekAC’97的驱动。系统在安装时,默认安装后者,因此出现了文中的故障。看来任务栏上有小喇叭图标也不一定就代表声卡驱动安装正确了。硬盘造成干扰?音箱竟有杂音  前些日子,客户打电话报修,说是自已的音箱有杂音。这类故障也见多了,要不是音频线插头没有接好,要不就是客户把音量开得太大,没有信号输入时有相对明显的交流声。这类问题很容易搞定的,就上门去维修。本以训简单的问题,一去就是四个多小时,问题竟然还没有解决。  机器配置:INTELP42.6G(533)CPU,华硕P4PE-X主板,三星80GH硬盘,金士顿256MDDR333内存,华硕V9520Magic显卡,迪霸118B音箱。  故障排除:  情况是这样的,客户在元旦时来公司买的一台BTO机器,使用过程中一直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可最近客户发现,无论是播放音乐,还是看电影或上网聊天,音箱里总会传出不断的“嗡嗡”声,非常的烦人。  像这种干扰噪音,前面也分析了,多数时候是主机的耳麦(SPEAK)输出接口到音箱的音源输入接口存在接触不良现象,或者是音频连接线中间有断线,这时周围用电设备辐射出来的电磁干扰就会散落在音频线上,再通过音箱内部的放大电路将这些杂波信号放大,就传出了烦人的交流”嗡嗡“声。再一种情况,就是所有音箱如果把音量开到最大时,音箱内部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点交流“嗡嗡”声。也有不少客户把这种声音也说成是音箱有问题。不过,这次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是检查音频线的连接,没有问题,接触良好。再测试音频线,内部连接完好,没有断路。再使用CD光盘进行测试,当把音频线插在光驱的音频输出接口时,音箱播放正常,没有杂音。再使用声卡音频输出接口时,杂音竟然也没有了。可过了没有二十分钟,杂音再次响起。  于是怀疑可能是主机内主板或某一板卡与电源不共地,造成了交流感应信号被异常放大才使音箱中有杂音的。把主板的所有螺丝全部拆除,仔细检查后,没有发现异常。再装回主板,杂音也再度消失。但连续几次重启后,杂音又响起来。  后检查发现,当把显示器的信号插头拔下后,音箱中的杂音竟然消失。只要插上显示器的信号线插头,杂音立即响起来。难道是显示器造成的干扰?会不会是客户家里没有接地线,或者是地线安装不正确,错误的把地线接零了?  临时找了一根电线,把机箱与客户家里的自来水管连起来,再用电笔测试时发现,原来通红的机箱已经不红了。这下烦人的杂音应该没有了吧!开机测试,烦人的杂音没有出现,连续播放音乐接近一个小时,也没有出现杂音。本以为故障排除了,就准备离开客户家时,烦人的杂音再度响起。晕!我几乎要一头栽倒在地。  没办法,只好通知公司把客户的全套机器拉回公司进行检测,显示器,音箱,主机,键盘,鼠标,一个不拉。  回到公司连夜进行测试,没有发现原来的干扰声存在,连续播放四五个小时,也没有出现在客户家里发现的“嗡嗡”声干扰。难道真的是在客户家里存在干扰源的原因?  第二天再次开机测试时,竟然不能启动了!屏幕提示信息如下:  硬盘坏了?按下“F1”键后主机仍然能够进入系统。  但这会不会是BIOS中硬盘的SMART功能出现错误呢?我也曾经在杂志和网站上看到过类似的介绍。就进入BIOS设置把SMART功能关闭,然后再启动电脑,这是提示信息没有了,但也无法进入系统了。  硬盘真的有问题了!还好,客户购买的三星硬盘,在一年内直接更换。为客户直接更换了硬盘,再连续检查两天,也没有出现在客户家里发现的那种干扰杂音。于是把机器为客户送回。  过了一个星期回访,客户反映机器使用良好,没有问题。  分析与总结:  这例问题,最后的干扰根源竟然是硬盘。如果不是机器的BIOS中有SMART功能提示,恐怕还很难查出问题所在,因为至始到终,都把问题的重点放在电源干扰,外界干扰,没有想到来自机箱内部的干扰。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使用光驱拷贝数据时,有时音箱中会传出“呜呜”的光驱高速转动的声音,这就是干扰!光驱高速工作时的干扰脉冲,通过数据线或电源线,也可能是空间的辐射,被音箱进行放大传出。而这起故障应该时硬盘在故障发作时,硬盘的主轴电机可能有失控的现象,产生强磁干扰。这些干扰信号被音箱放大才产生了烦人的“嗡嗡”声。  以上的推断只是我个人理解,也希望其他朋友提出不同看法和解释。金河田经典产品JHT-503音箱简介  在目前的多媒体音箱市场,金河田并是不一个绝对的强势品牌,但是在产品设计方面却屡有创新,其最经典的产品就是JHT-503。在《中国计算机报?电脑工程师》近期举办的2003年度“硬件之星”评选活动中,JHT-503还获最具超值奖,充分说明这是一款产品设计和市场销售最佳结合的产物。  JHT-503是典型的5.1结构音箱,外形时尚,卫星音箱体积小巧,并且配备了遥控器,方便操作,具有家电般的易用性,再加上诱人的价格,完美的音质,颇受广大DIYer的青睐。作为DIY一族当然希望有机会能够亲密接触一下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一款产品咯。  这款被命名为“家庭床头音响”的产品就其定位来说就很有意思了,那么实际感觉如何呢,大家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典型的5.1结构音箱,符合当前主流的声音解决方案,随着多媒体概念的越来越成熟,5.1声道已经成为普通PC声音解决方案的主流,而“桌面家庭影院”的兴起,又将给PC多媒体音箱市场带来一个更大的发展机会。而金河田在一年前就开始将“桌面家庭影院”作为音箱产品的定位,JHT-503就是典型的代表作。采用进口ABS工程料。作为时尚的“桌面家庭影院”的一部分,外观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对箱的立柱型设计,和多声道产品的砖头型外观,都不能适合这样的环境。于是,JHT-503选择了富有现代感觉的灯泡型外观,大量采用了弧度和流水线的设计理念,再辅以银色加墨绿色搭配而成的主色调,一款宜室宜厅的杰作就此诞生。  从结构来看,整套音箱由一个低音单元和五个卫星音箱组成,可以分为前置、环绕、中置和低音四大部分。背部接口提供了三组输出接口:两个前置、两个环绕、一个中置。三组的输入接口:FRONT、REAR、CENTERWOOFER。配合5.1/2.1转换,可以使CD机也享受六声道的效果。所有接口都与连线颜色匹配,避免了在连接时出错。在低音炮的背后,采用了外置散热片的设计,根据官方提供的资料,JHT-503在功率为8W*5+40W,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发现,散热片已经完全能够很好的工作,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空调房的缘故,呵呵。  在接口连接线路匹配功能的帮助下,很顺利的连好了音箱,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试听了。到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个关键时刻:)。  作为音箱的本质就是还原音源本色,JHT-503的卫星音箱采用了金河田自己开发的丝绢球帽布边单元,采用全频带的3寸防磁设计,带给你自然、纯净的音频体验,感受最纯真的音乐体验。同时,JHT-503具备了清澈透明的音色与细致入微的分析力,在视听过程中播放了《女子十二乐坊》的CD,可以清楚的区分出12种乐器,将等磁场带式扬声器卓越的清晰度完美地表现起来,并强调瞬态、细节以及动态高保真音效,声音表现十分出色。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音乐,它都可以全面的展现,不加修饰。从古典到摇滚,针对人声、各个频段的放音效果都很理想。  另外让人感受到设计很人性化的就是,JHT-503有一个红外线摇控器。有了这件装备,调节音量的时候就不用跑来跑去,手指一动就能够随心所欲。这对在居室中追求懒散和舒适的现代人来说,绝对是一项贴心的设计。给你的低音炮清清嗓子  相信许多朋友会发现,自己的低音炮使用相当一段时间后,低音炮的箱体内会发出一些“多余”的噪音,也称“共振音”。这对于那些喜欢重低音效果的朋友来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效果。而这些“共振音”从何而来呢?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低音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开始。  首先,一般低音炮内会有两个腔体,低音扬声器被安置在其中一个腔体内,低音扬声器工作时对其内部的空气产生作用,使得扬声器的低频下限得到升高。然后经过内部的一根倒相管将声音反相后送入另一个腔体内,随后与外界相通的倒相管再将内部的声音反相后重新送到箱体外,而倒相出来的声音就是用来弥补低音扬声器的下限不足。附图中就是我们在市场上可以常见的三种低音炮的内部结构。  在气流的冲击下,振动现象是不可避免。为此,固定控制面板和箱体之间的螺丝可能会出现松动现象,造成两者之间出现空隙。在气流冲击的作用下,会使得两者之间产生共振现象(共振音来源之一)。由于空隙的原因,也会导致一部分气流损失(漏气现象),从而造成低音炮的强度效果下降。此时我们只需将螺丝再次上紧,检查密封性是否良好,就可解决此类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将这一处进行加固,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厚度较薄的胶体(如自行车的内胎),剪成细条状,夹在两者之间,然后涂上胶水加以固定。这样的做法可以很好的减轻共振现象,同时也可以提高密封性,效果相当不错!  对于那些在外部解决问题,而共振音依旧的低音炮,这时我们需要把注意力转移到箱体内部了。众所周知,与控制面板相连的是一块功放电路板,由于功放芯片的发热量相当大,设计时往往在其背后加装了一块大型的散热片来辅助散热,其两者是被螺丝固定的。但箱体的气流冲击非常大,有可能会使这些固定螺丝出现松动,这时我们就应该将它们重新拧紧,与此同时笔者建议使用玻璃胶加以固定,进一步减少共振现象的发生。  总而言之,共振现象和密封性不良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对于打算新购买低音炮的朋友,在确定品牌和型号的情况下,一定要仔细听听低音炮的共振音是否明显,检查其密封性是否良好,如控制面版与箱体是否存在漏气现象等等。话筒为何不录音?非静音故障三例  我想很多人喜欢语音聊天的人都会遇到音箱能出声,可话筒不能录音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话筒被设置成静音了!”笔者今天要说的却是三件亲身经历的非“静音”故障。  一、全是静电惹的祸  朋友网吧的一两台电脑出现了故障,有时能录音,有时又不能录音。要我帮忙调试。到了朋友处,发现软、硬件设置一切正常,而且朋友一再强调说,在出问题时没有安装过任何软件,也没有插拔话筒。为了保证不是接触不良,或是话筒问题,我在开机的状态下,去拔话筒,准备拿到其它计算机上测试。结果我被机箱后面的挡板结结实实地电了一下。这么大的静电,一问朋友,网吧还真没有埋地线!还是先解决这个吧。于是切断电源,为朋友的网吧做了一条地线。地线做好后,给问题电脑换一个话筒,可以录音了。但是经过测试发现换下来的话筒也是好的。于是又将话筒换回去,录音也没有出现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故障原因分析:根据当时的情况的我推测是地线的原因,由于电脑没有做地线,在加上长时间的开机,静电不断的积累。才出现了前面的故障。这种故障并不常见,不从这里,又验证电脑维护中的一个观点“静电和尘土是电脑大敌,它们可以引发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  二、不要迷信WindowsXP的驱动  同事新买了一台电脑,回到家中发现不能和网友进行语音聊天!要我过去帮忙,打开朋友的电脑,第一步当然是打开录音机,看看能不能录音了,结果是不行。于是查看音频属性中,话筒是否被静音。取消静音设置后,还是不能录音。在“设备管理器”查看硬件的驱动,也没有看出什么问题,而且听歌没有问题,音箱的音质还不错。没有办法只好让朋友拿出各种板卡的说明书,边看、边想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不想这么早就说“弄不了”。这对于我—他心目中的高手来说多没有面子啊。  在看主板的说明书时,发现他的声卡的驱动名称以前没见过。于是我抱着试试的心里,更新了一下声卡的驱动。再次测试活动,哈!可以录音了。  故障原因分析:WindowsXP,对硬件的支持相对于Windows98和Windows2000来说完善了许多,他能够识别出大数硬件。电脑公司的技术员,在装机时,发现声卡可以正常发声,就认为人WindowsXP正确识别出了这块集成的声卡,于是没有再看说明书,安装真正的驱动程序,才造成了上面故障。  三、高级声卡难为人  朋友家的电脑是5.1的声卡,最近也发生不能录音的现象,但是能听到声音。最后我将目光集中到了麦克风设置项下的“高级”按钮上,打开“麦克风的高级控制”对话框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后置耳机”的设置。因为不太明白他的作用,于是我选择了关闭这个选项。结果,话筒可以录音了,我又试着将这个选项打开,话筒果然不能实现录音。  故障原因分析:原来朋友的声卡支持5.1声道,因为功能众多,而后面的插孔只有三个,于是很多的功能只有通过软件设置来实现了。◎第三章 &如何选购好音箱买音箱具体操作需注意的几个要点  一、看  仔细观察整箱的外观可以获取诸如制作工艺、箱体材质、箱体密封性、扬声器的口径和品质等信息,甚至分频器都能从倒相孔看见。先看音箱的外贴层,是否有明显的起泡、划痕、翘边等现象;接缝是否整齐;箱体的一些塑料制品是否粗糙,比如倒相管的管壁是否厚实,表面是否光滑。从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能对整箱的品质定位初见端倪。再从音箱面板的接缝处仔细辨别箱体材质,一般情况下是否为木质较易辨别,目前市售的多媒体音箱大多是木质,但是木质也有优劣之分,一些低档音箱虽为木质,但常采用密度较低的刨花板,并且板材较薄。这一点通过接缝处如不能看出的话,也可以用手指在箱体空腔处的箱壁上敲一敲,如果板材较厚,密度较高的话,声音应该低沉且无明显的空腔感。另外,看箱体的材质还要注意前面板,往往一些音箱为追求外表的美观和降低制作难度而采用塑料面板(因为塑料制品的可塑性强,便于安装扬声器和控制旋钮),然而这种用塑料做出的面板除美观外一无是处:面板体的谐振严重不说,音量开大时,各旋钮孔缝隙甚至指示灯的小孔可谓"七窍走气"根本无音质可言,从这一点来看,劝你在选购音箱时不要过分"以貌取箱"。最后,别忘了多数双声道音箱的面板网罩是可以取下来的。(可要小心点,最好经商家同意)取下网罩便可观察扬声器,虽然成品箱已无法看到扬声器的磁钢,但能从纸盆及折环材料来估计低音扬声器的档次。若纸盆与折环一体是用纸浆材料压制的,则是普通低档扬声器。高档一点的扬声器折环常用橡皮折环、布基折环或泡沫塑料折环,虽然这些折环在灵敏度上可能不及纸盆折环,但在共振频率,音质、频响等指标上比纸盆折环要好得多。至于锥形盆的材料,则各有千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掂  掂一掂重量,这种方法虽"土"了一点,但是很实用。虽然说音箱的质量并不一定与重量成正比,但重量最起码能说明商家生产音箱用料的"份量"(我想,再奸的"JS"也还不至于在箱内放一砖块!)。扬声器的功率很大程度受磁体的限制,磁体的大小当然直接反映在重量上;箱体的材质(厚度、密度)越好,重量也免不了越大;再落实到功放电路,整个系统的输出功率归根结底来源于电源变压器,电源变压器的容量不够会在放音时(特别是大音量时)出现明显的动态失真,给人以"后劲不足"的感觉,而变压器的容量基本上是与重量成正比。综上所述,音箱的品质与重量是基本一致的。选购时,挑"重"的有理!  三、听  买音箱最终是用来听音的,因此,试听这个环节是少不了的。多数的PC烧友不是音响发烧友,不具有"金耳朵",也没奢望用声卡来烧音乐。只希望它在重放时无明显的缺陷。笔者认为对于一般的多媒体音箱,试听时要着重两个方面:一是改变音量进行试听。在大音量时,音调有无明显的突变,明显的音调突变通常是由于箱体的某个部位的机械共振引起的,属于一种典型的缺陷。另外,在大音量时还要注意声音(特别是低音)有无动态失真;在小音量时可以考察信噪比,信噪比(S/N)是指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它是功放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信噪比大小主要受滤波电路、功放IC、线路布局和制作工艺的影响。判断信噪比大小的简单方法是降低音量或者干脆辙去信号源后,听音箱的背景噪音的大小。背景越干净越好,一些劣质音箱在无任何输入的情况下有明显的嗡嗡声,这多数是因为厂家在滤波电路上偷工减料(滤波电容容量过小)所致。二是改变音调试听。可利用软件对音调进行调整,提升高音部分,聆听高音是否清晰、明朗、宏亮;提升低音成份以考察低频是否有力度感,一些2.1音箱要注意低音是否混乱、轰鸣;提升中音以观察分频点附近有无声音缺陷。最后可输入自已熟悉的音乐判断高低音扬声器衔接是否自然,在某一频段是否有欠缺————完成以上考察,如果你都还满意的话,剩下的事便是侃价、掏银子了。谈谈多媒体音箱的选购  综观多媒体音箱市场,品牌多种多样,但每个品牌似乎在一个价位都有一款、或是几款产品面对消费者。那么如何在相近价位的不同品牌中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了解音箱的用料,首先要了解音箱箱体的用料。采用纯木板做箱体的音箱为首选,其次为密度板、刨花板、塑料。另就是这个音箱所用前置(二级放大组)和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器件的用料。一般低价位的音箱厂商为节约生产成本,在前置和后级放大采用的集成块分别为JRC4558和TDA2030,它们与在中高档音箱中采用的NE5532和LM1875的音质表现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目前有的品牌为争夺低端市场,已经开始采用上述所谓的“重料”了,如果你选择的产品采用了上面介绍的器件,相信在产品的说明书上应该能够找到它们的身影。其次要注意的就是音箱的整体结构了,在这里笔者不推荐选购150元以下的2.1多媒体音箱,因为2.1音箱中卫星箱的扬声器单元担负着中音和高音的重放任务,而在这个价位的很多产品在卫星箱中采用的单元高频频响范围达不到要求,所以不能很好地重放高音,从而在欣赏音乐或观看影片时造成很多细节的丢失。在这里笔者还是钟爱拥有独立低中音和高音单元的中高档多媒体音箱。如果你要选购2.1以上的多声道音箱,最好挑选如漫步者、创新、惠威等技术成熟的品牌。  选购音箱前,建议你带几首听熟的CD。打开音箱的电源,在不接驳任何音源的时候将音量、高低音调节钮全部旋至最大,贴近音箱听是否有明显的“咝咝”声或低频交流声,噪音越小,说明音箱的质量越过关。有些厂家为音箱整体美观,加入了多色频闪LED发光管,如果电路设计不合理,LED闪灭瞬间会产生噪音,所以不推荐你选购这样的音箱。  上述条件达到的情况下,可要求老板取一带耳机输出的光驱接好电源,将音箱输入接至光驱耳机输出孔,将光驱耳机音量放至中小,播放所带CD试听比较。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考虑目前大多数电脑用户使用主板集成声卡者居多,而大多数经销商在为购箱者试音时,都会采用高档声卡或用均衡软件来提升音质以弥补音箱自身的不足。而笔者觉得用上述方式试音时音箱所表现的才是它的本色。  还有就是购买回了音箱后的摆放。笔者亲历很多朋友为了节省电脑桌面空间,都将音箱放到桌面的一侧或干脆放到电脑桌下面的隔层中,这样的摆放方式根本无音效可言。对于2.0音箱,应放至显示器两旁(注意相位,L代表聆听者面对方向左手侧的声道,R为另一侧),两个音箱间的距离至少要70厘米,聆听者与音箱的距离应在50厘米至100厘米间,然后坐于两箱之中,通过调整角度、距离,来达到满意的立体声声场。如果倒相孔在音箱后面的,音箱离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0厘米。对于现在的2.1音箱的两个卫星箱厂家一般都设计成仰角,它们的摆放参照上面2.0音箱的摆放即可,同样注意左右相位。人耳对低音方位感不强,低音炮可放在桌面或电脑桌下面隔层,同时仍需注意倒相孔如开在后面或侧面,低音炮摆放需与墙或电脑桌板要有至少30厘米的距离,否则低音会浑浊的一塌糊涂。  以上是本人代人装机配置音箱和自己多年音响“发烧”总结出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够让你有所借鉴。走出盲目选购音箱的误区  现如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音箱,经常使人感到眼花缭乱,在选择音箱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误区,尤其对于劣质音箱有几个方面正是商家苦苦掩盖的“家丑”,这当然不会在我们面前外扬了。其实,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购销关系中,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商家,引向了很多认识误区,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些必要的更正,希望对消费者有所帮助。  误区一:价格贵的音箱音质就一定好吗  通常的说法是音箱的音质由价格来决定,但价格不是选购优质音箱的惟一标准,重要的是音箱的音质如何,因为价格和音质也不一定就成比例,也就是说,并不是说你付出了双倍的价格,就会有双倍的音质享受。即使是CPU也是一样,你付出双倍价格却未必可以购买到双倍频率的CPU,就算频率是双倍,也不一定其性能就会是双倍。这个道理用上音箱上就更加明显了,从笔者个人来讲,所谓“绝妙音质”从来都是那些“音响发烧友”的专利,那些什么发烧级大师对音质的形容是笔者所难以理解的,不过有一些音箱虽说外表不是很花哨,但音质一样可以笔者陶醉,并且价格也不贵哟!  误区二:买音箱不能光看广告,还得看实际效果  现在市场中多媒体音箱品牌众多,产品一多就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辅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以及一些概念炒作再所难免,有些厂商在想尽一切办法强调自己品牌的差异化,在外形设计上变着花样在变,其实往往都是新瓶装旧酒,很多地方都不能尽如人意。笔者不久前见过的几个品牌的音箱,宣传资料上介绍的功能看上去非常吸引人,但分别试用之后却发现毛病诸多,和宣传资料上说的差之远矣!一款功率不够,将音量调到一半就出现失真现象;另一款固定喇叭的螺丝有受损痕迹,可以看出不是机器安装的,而是人工扭上去的,所以不要过度盲目地相信广告大力宣传的音箱,避免选择失误,到时悔之晚矣!当然每个人对音箱的听觉感受不一样,所以在选择时还是以个人的感觉为主,自己听起来感觉舒服就好,这样买回来的音箱可以和个人口味相符合,而朋友和商爱推荐的很可能并不适合自己的风格。  误区三:音箱内的吸音棉并不代表档次的高低  有许多消费者认为没有吸音棉的音箱是低档次的音箱,专家说这种说法并不是很科学。吸音材料在音箱中只起两个作用,一是消除音箱箱体的某些谐振与染色;二是适当缩小音箱的体积,对于音箱属于哪个档次毫无关系,有些人以为往音箱中增加填充物是一剂万能的良药,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只要音箱的箱体设计合理,自身没有明显的谐振,箱体又足够大,完全可以不加填充材料就能制作出高品质的音箱。在全世界的音箱制作领域中,这种成功的例子很多。在音箱箱体中不加填充材料,对音箱的瞬态特性有好处。经过认真设计、认真加工制造的音箱,在出厂时已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随意改变音箱内填充材料的有无、多少,会对音箱的重播造成很多影响,而这些影响多数是负面的,过多的填充物,会造成重播时的声音发木,瞬态特性差,有气无力。  误区四:木质的音箱就一定好吗  当笔者走进电子市场时,总会遇到热心的销售小姐向笔者推荐,某某牌子的音箱什么木做的,质量如何有保证呀等等。买音箱不是买家具,如果是买家具,好的木质家具到是可以作为衡量该产品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好的木质材料意味着结实、耐用甚至突出主人的品味。但对于音箱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因为原木板有谐振的性质,音箱工作时木质本身会产生声音,影响音箱的音质表现力,所以说木质音箱就是好音箱并无根据。  误区五:不要以貌取箱,重要的要看细节  我们在选购音箱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看音箱的制作工艺、箱体材质、箱体密封性、扬声器的口径和品质等信息,甚至分频器都能从倒相孔看见。先看音箱的外贴层,是否有明显的起泡、划痕、翘边等现象,接缝是否整齐,箱体的一些塑料制品是否粗糙,比如倒相管的管壁是否厚实,表面是否光滑。从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能对整箱的品质定位初见端倪。另外从音箱的面板接缝处仔细辨别箱体材质,如果从接缝处不能看出的话,也可以用手指在箱体空腔处的箱壁上敲一敲,如果板材较厚,密度较高的话,声音应该低沉且无明显的空腔感。最后别忘了揭开防尘罩,看看喇叭的制作工艺,特别是喇叭中间凸出的音圈罩周边的制作工艺,如果粘得不好的往往可以看到一丝丝的胶水干后留下的痕迹;再看看固定喇叭的螺丝有无受损痕迹,如果有就不是机器安装的,质量肯定要打折扣。试音时,则至少把音量按钮调到3/4处,看看功率够不够或有没有失真,与此同时,用手在音箱各处摸一摸,如果感到箱体后(除倒箱孔外)还有风吹出,就说明音箱密封性不好。音箱选购必备20秘诀  音质音色-告诉您什么是百听不厌和音乐的颜色  如今,追求一套高品质的音箱已经不单单是HIFI发烧友们的要求了。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异地音乐风格流入市场。加上现在喜欢古典音乐和乐器独奏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应该知道,不是随便什么音箱都能把大多数曲风都能很好的表现出的。而且不同选料的音箱所表现强项也不同。例如,电子管音箱对中音的表现要比晶体管音箱要好很多,晶体管音箱则在高音乐器表现上更好些。所以,在选购音箱的时候,掌握一定的技术参数和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是非常有用。下面给大家列出20条要素,相信不管是从未了解音箱的朋友或是已经有一定功力的朋友都有一定的帮助。  ●音质音色-告诉您什么是百听不厌和音乐的颜色  一:音质  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么叫作声音的品质?当您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时不时髦。同样的,当您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您也不是在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专指这件器材「耐不耐听」!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脚一样。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您不必去探讨它听起来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断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久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一件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  或许我这么说您还是认为很抽象。其实不然,我可以再举实列来说明。当您提到布料时,您会说:这块料子的质很好。当您在吃牛排时,您会说:这块牛排的肉质很好。当您在称赞一个小孩时,会说:这个孩子的资质很好。所以,当您在听一件音响器材或一件乐器时,您也会说:它的音质很美。从以上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音质高贵、很好、很美就代表着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我可以说音质是音响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将它摆在第一要。  二: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颜色。在英文里,音质(TONEQUALITY)与音色(TIMBRE或TONE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中文里,音质与音色经常被混用、误用。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的说法,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声音就像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愈暖声音愈软;音色愈冷声音愈硬。太软或太硬当然都不是很好。有时,音色也可以用「高贵」、「美」等字眼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天性之一。不过,就像布料一般,布质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却是指它的颜色,这其间还是有明显的界线。在音响器材评论里,音色就如同颜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颜色。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黄、有些偏白、有些偏冷、甚至您可说它是带点忧懋的蓝。总之,音响器材就如乐器一般,几乎脱离不了愈贵音色愈美的事实。一把二百万美金的小提琴其音色可能美得有着金黄色的光泽;而一把五千台币的小提琴其音色有可能像褪了色的画。虽然每个人观点各异,但是,「美」仍然有着一个大家承认的「共识」,您不能说一个朝天鼻者是「美的化身」;同样的您不能说一件冷蓝音色的器材是美。这就是我们对音色之美的共识。  音量频段(一)-低频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三: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这个项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怎么说呢?大家都会说:这对喇叭的高音太强、低音太少。这就是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布。问题出于如果把从20Hz到20KHz的频宽只以三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里呢?多低呢?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频宽加以细分。照美国TAS与Stereophile的分法很简单,他们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小段,也就是变成「较低的中频、中频、较高的中频」分法。这种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当规律化。不过用在中国人身上就产生了一些翻译上的小问题,如「较低的中频」我们称作「中低频」还是「低中频」?那么较高的低频呢?「高低频」吗?对于中国人而言,老外这种分法恐怕行不通。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这七段的名词符合一般中国人的习惯称呼,而且易记,不会混淆。  1.极低频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2.低频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3.中低频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音量频段(二)-中高频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4.中频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体负责。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  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  5.中高频  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6.高频  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我称之为高频。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从喇叭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体中。如我前面所言,当您将耳朵靠近高音单体时,您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从高音单体的表现中,可以再度证明高音单体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7.极高频  从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我称之为极高频。各位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换句话说,高音单体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音。从这里,发生了一件困扰喇叭单体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两全其美?什么是「两全」?您有没有想过,假若一个高音单体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体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与中频极可能就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许多喇叭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  您还记不记得以前的SpentdorSP-1喇叭?它是三音路设计,那三音路呢?中低音单体、高音单体、超高音单体三路。那个超高音单体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我记得当时有许多人都「不解」,为什么SP-1有超高音单体,而声音却是那么的柔呢?应该要很锐利才对呀!现在我想您该了解了吧!SP-1设计着眼点在于使高音单体不会失真,而又能再生极高频。这就是SP-1听起来很舒服,具有音乐性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法之后,我们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音场表现-音场的位置、宽度深度  四:音场表现  「音场」到底是什么?在美国,「SoundField」与「SoundStage」是二个名词。「SoundField」泛指整个声音充塞的空间;「SoundStage」特指舞台上乐队的排列(包括宽、深、高、低)。在台湾,我们所谓的「音场」其实是指「SoundStage」而言,因为无论是「声音的舞台」或「音台」都无法让人望文生义。至于「SoundField」,我们早已用另外一个名词代替,那就是「空间感」。因此,当我们提到「音场的形状」时,就是指您的器材所再生的乐团排列形状。  由于受到频率响应曲线分布不均匀以及喇叭指向性、房间声波反射条件的影响,有些音场是内凹形的、有些是宽度大于深度的;有些是深度大于宽度的。有些音场形状就是四四方方,没有内凹的。这种声音舞台不同形状的再生,我称为音场的形状。最好的音场形状当然要与录音时的原样符合。在此我要提出一个值得注意之处:现场演奏时的录音,其乐团的排列是宽度大于深度的;但在录音室中,往往为了音响效果,乐团的排列方式会改变,通常纵深会拉长,尤其是打击乐器会放得更远一些。如此一来,就不是我们在音乐厅中所见到的排列。,挑剔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板音频接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