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t20和索尼a6000xt1相机有多重暴光吗

半画幅PK全画幅 富士XT1/索尼A7对比评测
出处:pconline 原创
作者:猪太狼
责任编辑:zhaolianyu
2、对焦速度对比索尼A7对焦测试富士X-T1对焦测试  在速度方面,索尼A7和富士X-T1都使用了混合式相位对焦系统,但X-T1的混合对焦更为先进点,拥有号称APS-C规格相机中最快的0.08秒自动对焦(好吧,索尼也号称A6000是最快的)。实际对比下,在A7更新固件后,两者差距并不是十分明显,说句实话就是:对&A7的快门键程比X-T1长&的感觉要比谁对焦更快的感觉更深。A7视频对焦X-T1视频对焦  而视频对焦方面,好吧,这是索尼的优势,从实用中可以发现,A7的视频对焦反应更快,而富士则会稍微停顿一下,再进行对焦,不像A7那样连贯。不过,在是否对焦平滑过渡方面,其实两者都差不多,都会有拉风箱的情况。所以,只能说,A7略好一点点。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切换到宽屏
浏览(58916)│回复(38)
蜂鸟网用户等级和积分规则改版啦!
积分换礼活动已开启,您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详情请点击:
富士XT1备机 试拍几张 简单说说~
上周星光购入一套XT1 镜头若干~ 其实这机器刚出来时 就一直关注了 只是自己一直是玩的 想找个小型备机平时外出玩玩比较轻便 所以在各大家系统中寻找~ 主要目标锁定在索尼和富士
奥巴底太小 佳能尼康主力心思花在全幅单反上 所以相对来说就剩下索尼和富士的选择了~
说说个人想法吧 勿喷 只是个人观点 不针对任何机型和品牌有任何诋毁~
1.外形设计及操控:索尼目前来说 是中拥有最大底片的一家 也是cmos工艺的领军人物 机身各方面以现代感的设计 以及偏向于现代波轮式辅助键操作方式来进行操作 反观富士 基本上大部分机器走的是复古造型和多波轮操作和索尼有一定差别 还有很多类旁轴的机身设计等 这些没有好与坏 只看个人喜好 个人比较喜欢小型类单反造型 当然旁轴也不错
外型上我是更倾向于富士的设计。
2.机身性能:目前来说 领域如果撇开佳能尼康来看 纯看机身性能的话 奥巴是比较突出的一家 尤其是秒对式的对焦速度 让体积庞大的单反系统都感到亚历山大。。。 当然咯 前面我也说了 他最大的软肋就是底小所带来的画质缩水,有得必有失吧。再看索尼目前的中端以上的机器 对焦速度都已经相当神速 而富士是让人诟病最多的就是那龟速对焦 本次的XT1 在我用下来的几天里 感觉对焦速度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如果拿来连续伺服追焦的话
显然还是有些累的
我用d800抓个小孩人脸那是指哪儿打哪儿 顺手的很 可是xt1如果光线稍许差一点 基本上没法追焦 但是单点单次对焦很轻松很有把握 拉风箱并不多 速度也够 一般对于静拍的话 没有感觉比单反慢多少,也符合我目前一般使用的要求,白天扫街 如果抓个慢走的路人 问题是不大的 如果拍摄小孩的话 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3.说说画质:这个说真的 我没感觉比d800差多少 当然像素是1600w 比极限画质是肯定不如d800 但是就看单位像素的画质表现 我真的觉得很惊艳 眼前一亮 在我选购此机器之前 我其实最担心的也是这点 老有人之前说富士的低感有涂抹感
天哪 这是我无法接受的
在网上我看过多张样片后 我下定决心去试机看看 也是冒着一点小风险吧 毕竟行货是不能拆封后不要的 当场试机 根本没有这一说 锐如刀割 焦外油润 对焦也不错
还有不少人说富士的iso虚标 我以前的富士机器没用过 我不清楚 不过xt1是绝对没有虚标 我用自己的d800多次同参数同场景下 完全没有差别 快门速度完全一样 这也让我吃了颗定心丸
富士的镜头可以说个个精彩 个个牛头 很显然富士的定焦系统 都是牛定 不存在垃圾镜头 手上的35 56两个大光定用下来 可以说全开惊艳 不是什么可用 效果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
4.再说说整个系统:可以说富士机器最大的争议现在在于已经渐渐走向全幅的时代 为何还用心费力的坚持在半幅系统上
其实乍一看的确富士有一点得不偿失的投入
但是回过头来可以很容易想象
如果全幅的 机身可以做小 那么镜头如果要做那些真正专业高规格的参数时 怎么办? 是选择小光圈低素质来保证体积
还是选择大体积大光圈高素质呢? 这是一个两难的技术难题
很显然的是 现在索尼系统所配置的这几个镜头 素质最好的是55 1.8的标头 体积不算小了 但也还能接受 除此之外 35为什么只做成2.8
其他小三元的体积更是让人觉得头重脚轻 如果体积控制不了 又何必选择不成熟的系统呢 还不如选择单反了 我并不是说索尼的东西不好 只是反映目前 全幅和半幅之间有许多对立矛盾
也许很多人只看见了底大底小相机画质带来的差别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镜头才是给你带来画质的主要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 光线好的时候 全幅半幅差别不大
而光线不好的时候如果同规格的镜头的话 半幅的差距就很明显了
那么现在富士可以做56 1.2的镜头是因为半幅 体积重量也能保证
如果全幅呢?参考85L也许不用像单反头那么大 但是体积能小得了多少呢? 真要做出来 价格能否承受? 如果在一个暗光场景中半幅可以用1.2 全幅同大体积同视角焦段 也许只能做到F2甚至2.8 那么此时全幅所能做的也只能提高iso 从感光面积来看 全幅可以说 基本上是大半幅一倍 理论上来说 同时期的cmos工艺 高感性能也就是好于半幅一档 那么此时全幅由于镜头的软肋 同样也在失去画质,我想说的是
我选择富士这套系统的真正原因也就在此了
拥有目前最强大的半幅镜头群系统
素质是相当的强 体积各方面的控制也在合理范围之内 镜头指标都相当的高 自然就给原本不算大的底 提升了画质可能。
5.价格: 可以说现在富士的机身价格的确是偏高的 新镜的价格略微偏高 但我不觉得高的有多离谱 因为纵观全品牌 我实在找不到一个能和富士这几个牛头比素质的半幅镜头 试想佳能原厂的85L什么价格 而富士原厂目前56 1.2的镜头也不过是85L一半多点而已~ 更何况是新头~ 全开分辨率就很好~ 所以我只能理性的说 富士的系统价格的确有一点点偏高 但不离谱~
最后我自己的感想 如果玩全幅还是选择单反 如果玩微型等 半幅的镜头体积和素质的双重保证是最大的优势 这只是我个人观点 不用太较真 仅给朋友们参考一下~ 勿喷 可以探讨~也给有需要的朋友做个小参考
这次主要试了下35和56
有机会还会试几张10-24的~下图均为JPG直出 截图 未处理
引用JohnnyGG发表于1楼的内容
引用JohnnyGG发表于2楼的内容
引用JohnnyGG发表于3楼的内容
引用JohnnyGG发表于4楼的内容
引用JohnnyGG发表于5楼的内容
引用JohnnyGG发表于6楼的内容
引用JohnnyGG发表于7楼的内容
引用JohnnyGG发表于8楼的内容
引用JohnnyGG发表于9楼的内容
一直纠结于价格,要不早就入手了,特别是富士的镜头,太贵
引用古玩168发表于10楼的内容
富士XT1备机 试拍几张 简单说说~
焦圈,为摄影而生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HTML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士xt20和索尼a63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