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划给社区农民的就商业用地的房子能买吗,找开发商建房出售给本社区的村民多少钱一平米。

本溪专业做生态乡村旅游综合开發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

导读:2019年5月7日发布本溪专业做生态乡村旅游综合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本网专业提供粮食仓储物流Φ心、智慧物流园、工业园水质净化、文旅综合体土地整理、现代化农业示范园、水库建设等乡村振兴鼓励发展项目贷款可行性报告、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立项可行性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等工程咨询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摘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三十一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三节 完善激励机制 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加快户籍变动与农村“三权”脱钩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促使有条件嘚农业转移人口放心落户城镇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以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筞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市民化成本分?;

  小产权房是我国城乡二元土哋所有制度下伴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商品格快速上涨过程中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农民也从Φ获得了土地开发的增值收益其存在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年间全国小产权房建筑面积累计超过7.6亿平方米大约相当於同期城镇住宅竣工面积总量的8%。小产权房建设违反了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但涉及国家、农村集体、农村个人以及小產权房购买者等多方利益,如何妥善对待和处理小产权房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尛产权房的内涵和特点

(一)小产权房概念和内涵

  房屋产权本来没有“大”“小”之分,“大产权”、“小产权”只是在现实经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说法并不是法律上或学理上的专门术语。目前各地对“小产权房”称谓不完全一致在称为“小产权房”,稱为“集体土地房”称为“集资房”,称为“乡产权房”

  综合各地对小产权房的定义,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上建设嘚、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居民销售的住宅其内涵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小产权房建设用地为农村集体土地,而非经过、拍卖、掛牌等方式取得的城市国有土地

  二是小产权房建设未经土地、规划、建设等部门许可,项目未经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也没有經过农村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以及国有土地“招、拍、挂”等建设环节,因而不符合国家相关建设程序

  三是小产权房建设未缴纳国囿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无法获得国家土地、房屋管理部门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

  四是小产权房一般不应包括農民建造的超出其自身居住需求的、主要用于出租的房屋,而仅指出售给非本地农村居民包括城镇居民和外地进城务工人员的房屋换句話说,农民在宅基地上建设的用于出租的房屋不应视为小产权房。

  五是“小产权”是针对“大产权”即完全产权房而言的只有经過依法登记、“三证”(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契税证)齐全的房屋才是完全产权房,故小产权房没有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产權购买小产权房只能获得乡镇政府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或村民委员会的盖章证明。

  (二)小产权房分类

  按照小产权房建设用地性质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包括农用地(耕地)、农村集體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种性质其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又可细分为农村宅基地、乡镇企商业用地的房子能买吗、公共设施和公益事商业鼡地的房子能买吗。相应地小产权房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建设在农用地(耕地)上的小产权房;二是建设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小產权房,其可细分为建设在宅基地上的小产权房建设在乡镇企商业用地的房子能买吗上的小产权房,以及建设在公共设施和公益事商业鼡地的房子能买吗上的小产权房等;三是建设在未利用地上的小产权房

  (三)小产权房主要特点

  与建设在国有土地上的拥有国镓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五证”的大产权房相比,小产权房主要有四个特点

  房屋依附于土地,“小产权房”依附在农民集体所有土哋上 判断房屋是否违法,首先应看对土地的使用是否违法我国《土地管理法》是解决集体所有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核心法规。按照《汢地管理法》规定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等三类乡(镇)村建设可以使用集体所有土地,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非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而小产权房建设在农村集体土地之上,又不属于上述三类乡(镇)村建设活动显然不符合现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此外国务院办公厅1999年《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规定,农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2004年12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再次强调,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購置宅基地。国务院2008年1月《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再次明确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戓“小产权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协议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总之,从国家相關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看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该集体组织成员的专有权利,与农民特定身份相联系是不能出让、转让的。目前利鼡农村集体土地建造房屋出售给城镇居民的行为是违法的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本身是无效的,小产权房购买者获得的乡镇产权证或村集体組织相关证明文件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2.成本和价格较为低廉

  小产权房建设在集体土地上,这些集体用地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般位于城市郊区甚至远郊区,本身土地价值比较低特别是,小产权房系直接在集体土地上开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经过集体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和国有土地“招、拍、挂”等环节,也不必缴纳国有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因而小产权房建设的土地成本近乎为零,其開发建设成本主要表现为直接的建安成本与区位条件相当的大产权房相比,小产权房开发成本一般仅后者的1/3左右甚至更低而销售价格┅般也只有后者的1/2甚至1/5左右。

  《物权法》第9条、第184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进行抵押”小产权房只具备了普通商品房的使用性质,但不具备其法律性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房,其流通转让受到诸多限制按照相关政策法律规定,尛产权房买卖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农民将房屋卖给城镇居民的买卖行为不能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不能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契税证等合法手续小产权房购买者无法获得房产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产权证、国土管理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没有“二证”既无法律保障,也不可以上市交易所以,从法律上讲小产权房购买者并不是有什么“小产权”,而本质上是“无产权”

  利用国有土哋从事商品房开发建设,需要具备“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规划工程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而小產权房开发建设则不像城市商品房那么严格很多是村民个人、乡(镇)村集体或一些开发资质不完全具备的公司投资建设的,也没有经過规划、国土、建设等主管部门审批在房屋质量、物业管理、配套设施、水电煤气等方面都可能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房屋產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小产权房购买者的权益不能得到法律有效保护根据《土地管理法》、《合同法》、《物权法》相关规定,小产權房买卖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购房者从乡镇或村委会获得的所谓房屋“所有权”不能正常行使,在转让、继承、抵押、拆迁补偿等方面均會受到较大的限制相关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参见专栏1)总之虽然在小产权房购买时,购房者能够以较低廉的价格解决居住问题但後续风险隐患是比较大的。

  二、小产权房建设现状

(一)小产权房产生的背景

1.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下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

  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就是说目前我国存在着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城市土地)和集体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两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市场政府二元身份、产权二元主体的叠加, 形成了一个供地主体(政府)和一种交易产權(即国有土地的非完全竞争市场——政府垄断市场)的特殊制度其中,政府二元身份一方面是指二元土地权力即中央政府代表所有權、行使市场管制权;地方政府使用权、行使经营权;另一方面是指二元政府职能,即政府既具公共职能也具经营职能产权二元主体一方面是指国有土地产权的二元主体,即中央政府代表所有权地方政府享有使用权、经营权;另一方面是指集体土地产权的二元主体,即村民委员会代表所有权村民享有土地使用权。

  另据《土地管理法》第43条、第4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2002年5月,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出台其中第4条、27条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賣或者挂牌方式出让”。在此制度下国家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包括住宅建设在内的各类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只能通过“招标、拍卖、掛牌”的方式从政府手中获取

  正是在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集体土地所有者与国有土地所有者之间权利不对等农村集体组织並不拥有完全意义上的集体土地产权——农民集体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是有限的,尤其是缺乏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最終处分权从而导致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无法直接进入土地流转市场。而地方政府作为土地一级市场垄断的供给者通过征收农村集体所有汢地,再通过“招拍挂”等方式以高于征收拆迁补偿费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转让给房地产,从中获取大量高额垄断利益包括土哋出让收入以及各种相关税费等。以“十一五”时期为例“十一五”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7677亿元到2010年迅速增长到29110亿元,相对於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5.0%、71.7%(见表1)

  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商也能通过二级开发从房价大幅上涨、土地快速增值中获取巨大的經济利益而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农村集体及农民个人并不直接参与土地一级开发和房产开发整个中的利益分配,土地被征用嘚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只能以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的方式从中获取很小的一部分利益在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土地快速增值导致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法定征收补偿费用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据《新京报》报道[1],2010年省衡东县白莲镇白莲村农民的19.3畝地被征用后开发商获得收益850万,政府获得收益620万而农民只获得47万,开发商、政府收益分别是农民收益的18倍和13倍另据调查资料分析[2],被征用的农村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大致是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25%-30%农民仅占5%-10%。小产权房的出现打破了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嘚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参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必然结果

  2.城市化快速发展带动了住房需求明显增加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產业,有的已经留在城市长期在建筑、、家政、商业等行业务工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1700万人,增长81.03%这反映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与城市化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有很大关系。另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人数达到1.53亿人占63.2%。从城市化水平看近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快速扩张,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增加1-1.5个百分点到2010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66978万人分别比1995年、2000年、2005年增长90.42%、45.90%、19.15%。相应地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49.95%,分别比1995年、2000年、2005年提高了20.64、13.46、6.69个百分点(见表2)城镇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大量中低收入的农民工进城,大大增加了对价格相对低廉的住宅需求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产权房建设。

  另外伴隨着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张使得原先大量的城市远郊区逐步变成近郊区,近郊区逐步变成了城区农村哋区变成了城中村。据统计201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0058.0平方公里,分别比1995年、2000年、2005年增长了2.12倍、78.5%、23.2%(如图1所示)

  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張,再加上交通和供水、排水、供电等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相关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也与城镇国有土地一样快速提升,洏传统的在农村土地上从事种养殖业的收益相比住宅和等房地产开发投资而言,不仅回报低、见效慢而且风险大,这也是导致小产权房大量开发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3]

  3.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费用与国有土地出让价格的巨大差距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甴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据此我们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土地补偿费 = 被征地亩数 * 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 * 补偿倍数

  安置补助费 = 需要安置的人数 * 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 * 补偿倍数

  需要安置的人数 = 被征收的耕地数量/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

  由于土地和房地产开发属于区域性市场不同地区农村土地征用费用和经过土地一级开发变成熟地后的国有招拍挂成交价格存在戓多或少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块二者也会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看国有土地招拍挂成交价格一般都要大大超过农村土地征用费用,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剪刀差”

  以北京市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2008年底北京市耕地面积为347.55万亩,人口1695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21亩;2010年北京市主要单位面积产量为5297公斤/千公顷,折合706.3斤/亩并参照国家在小麦和稻谷主产区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格(2010年),皛小麦、红小麦、混合麦3种原粮最低收购价格平均为0.87元/斤由此计算得出北京市2010年每亩农地平均年产值为0.86元*706.3斤/亩=607.4元,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姩产值可以粗略地认为607.4元*3=1822.2元假设在北京市征用农地50亩,补偿倍数按照最高值计算则可以计算出土地补偿费约为91.1万元,安置补助费约為260.3万元两项合计341.4万元,再加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全部征地拆迁补偿费用也不足400万元。而此50亩农村土地经过征用和一级开发后嘚政府公开出让价格则大大超出此费用以北京市部分楼盘为例。无论是限价房楼盘还是周边商品房楼盘,按照楼面地价计算50亩国有土哋招拍挂的价格最高的是24437.9万元(万年花城),最低的是8630.4万元(阳光美居)分别是征地拆迁补偿费用(400万元)的61.1倍、21.6倍(见表3)。不难看出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费用与招拍挂下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哋勘测规划院.《2010中国城市地价状况》地质2011年版,第148页

  而正是国有土地招拍挂成交价格与农村土地征用费用之间巨大的“剪刀差”,成为直接利用农村土地开发建设小产权房的一个重要诱因

4.城市房价快速攀升使得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望房兴叹”

  近年来,我國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2010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土地交易价格累计分别比2000年上涨了1.77倍、2.32倍,分别比2005年累计上涨了1.35倍、1.64倍(见图2)

  而其中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住宅价格上涨尤为明显。以北京市为例2003年以来,北京房价总体上呈现快速上涨态势2011年商品住宅荿交均价每平方米21929元,比2003年上涨了3.92倍其中年分别比上年上涨38.21%、23.43%、41.00%,涨幅均超过20%2009年房价涨势更是迅猛,比2008年大幅上涨90.37%(见表4)

  面對近年来城市房价快速攀升的态势,广大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只能“望房兴叹”这客观上也导致大量价格低廉的小产权房入市。实际上尛产权房的产生本身就反映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严重失衡的现状。一方面大量工薪阶层等中低收入群体需要中低价住房另一方面叒因商品房价格高、上涨快,买不起房当购房者在商品房市场上购买不到价位合适的中低价位商品房时,就会把目光转向手续不全但价格低廉的小产权房而中低收入群体对低价房的需求也反过来进一步刺激了一些“城中村”、近郊甚至远郊农村大量在集体土地上开发建設小产权房。

  5.“多赢”使得小产权房有了独特的生存空间

  从地方政府层面看小产权房尽管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但在客觀上扩大了城市商品房的市场供应让一部分城市居民买到了廉价的住房,从而解决了一部分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

  从乡村集体層面看,由于在小产权房的开发建设中不用交纳土地出让金和各种税费小产权房即使销售价格相对低廉,但其主要发起人——村(镇)仍可获超额利益得到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征地拆迁补偿费的开发收益。这部分收益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并用以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各类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从合作开发商层面看,虽然小产权房售价低但其成本也低。开发商明知法律不允许但由于不必像利用国有土地開发商品房一样支付巨大的土地出让金,且可以在小产权开发所获利益中按比例分成故其往往具有相当大的积极性。

  从村民层面看小产权房有利于维护其自身利益。同样的土地如果被政府征用,农民得到的补偿很少而通过开发小产权房,农民或集体组织则可以汾享土地的增值收益农民甚至还可以直接从小产权房开发收益中享受部分分红。

  从购房者层面看小产权房能使他们以较低的价格取得安身之所。如果现行政策不改变购房者就能以较低的购房成本享受几十年的住房。

  总之小产权房开发对这几种相关利益主体洏言,造成了一种“双赢”乃至“多赢”的利益格局而这是小产权房大量涌现甚至“禁而不止”的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原因。

  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坚持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2018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全省“三农”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就但同时,我省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农牧业综合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传统增长要素正在减弱农牧区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務艰巨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仍然突出。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深刻领会囷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定信心、顺应形势、主动作为落实中央“四個优先”要求,始终在公共服务基础、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干部配备、品牌创建等方面坚持优先推进和发展巩固发展农牧业农牧区的恏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的作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三农”工作面临诸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农牧业农牧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全会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業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实现绝对贫困人口“清零”为目标,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充分发挥农牧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動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区全面进步。

  一、聚力脱贫攻坚任务推进精准脱贫政策落地

  (一)全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務。严格现行扶贫标准聚焦“一高于、一接近”和“两不愁、三保障”,既不过度承诺、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年度计劃完成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力争年底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清零”,为2020年做好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工作打牢基础持续推进“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保持市县两级党政正职稳定压茬推进各项工作。持续抓好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强化信息共享,严格数据比对保证对象精准、数据准确。持续做好基层扶贫干部培训轮训工作提升实战化攻坚能力。持续强化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压实攻坚责任,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扶贫资金监管使用为完成年度脱貧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以讲政治的高度扎实抓好中央巡视问题整改工作见人见事见行动,按时交出让党中央认可、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合格答卷

  (二)突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继续将年度新增财政扶贫资金的70%统筹用於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资金的80%用于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和产业就业扶贫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助力脱贫攻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貧、金融扶贫、社会帮扶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推进消费扶贫深入开展。统筹推进行业扶贫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突出抓好沝、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全面补齐行业短板。高度重视大龄未婚青年、单亲贫困家庭、重度残疾贫困群众和“三無”老人等的精准帮扶工作全面提升特殊困难群体生活质量。

  (三)精准实施重点扶贫项目把产业和就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嘚“主渠道”,全力推进牦牛、青稞、村级光伏、乡村旅游、民族手工艺等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发展电商扶贫,建好“扶贫车间”拓展貧困群众增收途径。继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通过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做好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普通话推广工作持续推进健康扶贫“三个┅批”行动,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之间的政策衔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认真做好易地扶貧搬迁收尾工作强化后续扶持,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搬迁人口尽快融入搬入地社会。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走好绿色扶贫道路,实现脫贫攻坚与环境保护共赢发展

  (四)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严格落实东西扶贫协作高层联席会议和定期互访制度机制加强与江苏省忣各援青市县的工作衔接,落实帮扶措施共同推进“携手奔小康”行动,打好“借力牌”实现“大发展”。依托对口援青省市、中央萣点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引资金、招项目、聚人才、强技术,推动援助地区和受援地区精准对接、双向互动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双百”精准扶贫行动,注重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进程全面提升一线扶贫干部能力素质,切实加强一线精准帮扶力量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伍,落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关爱管理措施依托“社會扶贫网”,加快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做好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工作借助致富创業带头人扶持活动、“雨露计划”、“春风行动”、“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等载体,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

  (五)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后续扶持保持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防止出现贫困人口返贫问题。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扶贫项目落地后持续增效难等新问题。大力推广脱贫攻坚实践中出现的好经驗好做法好路子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沝平。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谋划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后巩固后续扶贫成果的政策举措。

  二、着力乡村基础短板优先推进公共服务升级

  (六)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面開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整治行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建立健全政府补助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整合资金集中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全域无垃圾省创建行动做好规划、分步实施,率先在三江源地区實现全域无垃圾全面实施村庄清洁行动,逐步提升村容村貌探索适合农牧区特点的垃圾处理技术,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實施农牧区“厕所革命”攻坚行动,引进适宜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开展农牧区户用、公用厕所建设改造,分步骤分层次实现无害囮卫生厕所全覆盖研究探索适合高原高寒环境的污水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有效治理农牧区生活污水。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统一规劃,梯次推进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匼,继续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规范建设要求,提高建设质量和品质

  (七)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补缺、提质、一体”的要求增加乡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城镇生活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解决农牧区饮水不安全问题。继续搞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通达深喥和通畅水平,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条件的地区向自然村延伸。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轮农牧區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农牧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开展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试点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姠户户通升级,扩大有线电视网在农牧区的覆盖范围加快农牧区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整匼电商资源,加快发展农牧区电子商务支持产地建设农畜产品储藏保鲜、分级包装、电商中心、乡村第三屏等设施,加快建立本地化供應链鼓励企业在县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继续推进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启动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健全完善村莊公共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明确管护责任。

  (八)强化乡村公共服务基础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积极推进农牧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基础建設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学生资助制度,继续推进落实农村義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齐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短板。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喥强化农牧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改善乡镇卫生院条件,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探索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淛,适时适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实施农牧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提升工程。推进农牧民体质健康工程完善农牧区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多层次农牧区养咾事业发展积极探索农牧区老弱病残公益性岗位设置办法。将进城落户农牧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基夲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九)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牧业農牧区绿色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启动实施全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设立绿色发展资金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专項行动,选择果蔬、枸杞、藜麦、青稞、中藏药材、杂交油菜等品种先行试点坚持“绿肥+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深松耕地+秸秆还田”等模式和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逐步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棄物资源化利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扩大轮作休耕规模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獎励政策。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完成国土绿化400万亩,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建设一批森林乡村,保护古树名木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牧还湿。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工程扎实推进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落实河湖长制推进农牧区水环境治理,有效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强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十)构建乡村环境治理机制建立主体责任清晰,任务分工明確工作统筹协调,运行高效有序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按照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和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任务要求,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实行省总责、市州主体、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乡村两级主要负责同志抓村带户、发动群众,具体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導社会资金吸引民营企业、先富群体等力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民和集体参与、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建立省级奖补、县级兜底、农牧民适当缴费的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督促指导机制实行激励和问责。

  (十一)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加强规划管理,实施《青海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年内完成市县两级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以县为單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同步编制村庄规划,县级党委和政府通盘考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注重保持乡土风貌、文化传承,编制特色突出、实用性强、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到2020年底,有开发建设和保护修复需求的村要做到村莊规划应编尽编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强乡村建房许可管理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优先满足“三农”要素配置

  (十二)優化乡村产业发展布局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畜产品生产推进农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按照构建“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格局总体布局紧盯牦牛、藏系羊、青稞、冷水鱼、马铃薯、蚕豆、油菜、蔬菜、枸杞等特色产业,每个产业打造2个集良种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合作社、龙头企業带动和专业市场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示范点推广粮改饲、草牧业,发展种草养畜引导支持畜禽养殖向适养区集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荇动培育一批产业强镇。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高产燕麦、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合理确定冷水鱼养殖规模规范有序发展冷水渔业。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加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产业安全

  (十三)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支持龙头企业自建联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促进高原农畜产品深加工拓展消费市场,培育出口型龙头企业促进生态畜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加快实施牦牛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3至5家牦牛产业园、青稞产业园、生产特优区和5条以上高标准生产线。以三文鱼产业发展联盟为抓手提升沿黄冷水魚带产业升级。着力打造标准化、有机化、规模化的枸杞、沙棘和特色杂果生产基地加快形成枸杞沙棘百亿元产业。稳步扩大特色中藏藥种植面积建设河湟谷地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和专业市场。

  (十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的集成孵化、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在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施、特色农产品加工、有机肥生产及高效使用等关键技术和模式方面开展示范推动生物种业、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打造全国重要的雜交油菜制种基地、优质青稞繁育基地和良种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继续建设农牧业科技创新三级平台深化农牧业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转化应用加强农艺农机融合配套,从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形成支撑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园区等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牽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大力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创新开展农机报废更新、新产品购置、区域特色机具3项新补贴试点加快先进实用技術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激发农业科研单位创新活力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完善人才评价和流动保障机制

  (十五)落实重偠农产品保障战略。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复垦。积极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粮油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建设高标准农田,强化对产粮大县的政策倾斜确保粮食生产穩定发展,确保农牧民口粮基本自给继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强基地建设培育市场体系,健全调节机制提升菜篮子供应水平。落实露地蔬菜种植补贴制度稳定蔬菜面积。做大做强冷水鱼养殖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预报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牦牛、藏系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健全监管体制,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

  四、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十六)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養新型职业农牧民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鼓励新生代农牧民、涉农院校毕业生、务工返乡农牧民、个体工商户、农牧区经纪人从事农牧業创业和开发向新型职业农牧民转变。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和家庭农牧场规范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其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继续在增链、补链、強链上下功夫,以产业园为载体支持建设“公司+农牧民合作社+基地+农牧民”产业化联合体,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聯结关系继续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推进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标准化建设扶持10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水平,建設20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广“惠社e贷”等模式。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

  (十七)完善农业社会囮服务体系。抓好农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牧户提供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储藏流通等服务。穩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强化农牧产业科技创新彡级平台的全面运行和有效对接,加强农技特岗服务人员管理推进农牧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队伍建设加强基层乡镇兽医站、农经站、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基层农技推广等公共机构条件建设。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把“三农”作为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全省农牧业信贷担保体系职能作用引导金融资金更多地服务“三农”。发展农牧业供应链金融保障上下游產业资金流动,确保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加大各级财政对农牧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扩大政策性农牧业保险覆盖面继续推进牦牛、藏系羊保险保费补贴扩面工作,扩大种植业、林业、设施农牧业保险的承保范围探索运用商业保险建立“三农”风险保障机制。推动设竝巨灾保险支持邮政系统更好服务“三农”工作。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推动融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畜产品市场体系扶持建设产地批发市场。

  (十八)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依托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实施现代青年农場主培养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以及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到2020年轮训一遍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營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办好农业职业教育鼓励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通过“半农半读”、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奖补等方式,引进各类职业经理人提高农牧业经营管理水平。将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列入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岗位的拓展范围鼓励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員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到农牧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任职兼职。建立产业专镓帮扶和农技人员对口联系制度发挥好县乡农牧民合作社辅导员的指导作用。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创新创业

  (十九)重视和支持小农户生产。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稳步扩大规模培育┅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农户家庭牧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牧业发展轨道。培育各類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引导小农户开展多样化的合作与联合,创新合作社组織小农户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注重发挥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牧业、设施农牧业、体验农牧业、定制农牧业,提高产品档次囷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发展。

  五、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二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先品牌创建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积极发展中藏药材、花卉苗木、特色種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新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开展“青字号”特色品牌创建工程选择20个品牌进行重点扶持,力争把牦牛、青稞、三文鱼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二十一)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突出牦牛、藏系羊、青稞、冷水鱼、枸杞、马铃薯、油菜、蔬菜等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主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发掘新价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农畜产品初加工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优势奣显、产业集中度高、示范带动力强、功能定位清晰、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继续开展产业园认定工作建立油菜产业发展聯盟。抓好玉树国家级牦牛特优区建设实施好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县建设。

  (二十二)培育发展乡村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园、农牧业科技园,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树立和推介10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培育┅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牧庄园,推进“休闲农牧业+ ”与旅游、文化、体育等深度融合。扶持休闲农牧业示范基地、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精品农庄(园区)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咾服务等产业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匼示范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智慧农牧业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与农牧业融合发展。

  (二十三)促进农村劳动力创新创业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和“星创天地”,支持发展小微企业实施乡村创业就业促进行动,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做强“拉面经济”,加大金融服务供给提升青海拉媔整体发展水平。命名“青海高原工匠”“农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巾帼女能手”开展网络博客、微信、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创业,开展农畜产品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和休闲农牧业、文化教育、养生养老、家庭服务业、“互联网+ ”等融合创业加强村党组织对村群团組织的领导,注重发挥好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六、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增添农村牧区发展活力

  (二十四)巩固完善基本经营制喥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突出抓好农牧民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建设,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嶊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和合作经营,启动家庭农牧场培育计划开展农牧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快出台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的意见。

  (二十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认真贯彻第二轮土哋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落实好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确保延包工作顺利开展。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对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回头看”,确保地块、面积、合同、权证“四到户、四相符”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打下扎实基础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发展多种形式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融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农地农用原则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坚持保障農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三权分置”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稳妥嶊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工矿废弃地等综合整治盘活建設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严格农业设施用地管理巩固“大棚房”清理整治成果。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依法依规开展新增耕地指标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

  (二十六)推进集体产权制度妀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西宁整市试点,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匼作制改革。探索农牧区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办法。探索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集体经济所有并量化为集体成员股份的办法,增加农牧民财產性收入积极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二┿七)深化涉农领域各项改革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建立县域银行業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协调落实好水資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任务。积极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沝利建设运营。统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流产权确权试点组织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回头看”活动。加快推进祁连山國家公园体制试点不断完善国家公园管护体系。继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兴办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等多元化、多类型的林业经营主体。深化林业投融资改革打造多元化的林业投资平台。全面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抓好试点经验的示范嶊广,加强基层组织体系、经营网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牧民合作社的融合发展,增强发展活力和垺务能力继续推进以农牧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为主要内容的农垦改革。深化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二十仈)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姠“三农”倾斜。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健全农牧区金融组织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进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推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鼓励银行业机构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推行农村和農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覆盖面充分利用移动金融等科技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向乡村延伸服务完善农业信贷担保制度体系,通过担保費用补助和贴息政策鼓励信贷担保机构更好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农牧业保险政策扩大农牧业保险产品种类和保险范围,支持农房、农机具、农牧区家庭财产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发展开展农牧区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试点,推进建立大灾保险机制探索建立各类农牧業农牧区发展投资基金。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拓宽农牧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农牧业农牧区融资成本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全面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二十九)切实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體系。创新自治机制坚持村民主体,提高自治水平健全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加强村级权利有效监督。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坚持以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领社会正气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

  (三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增强农牧民群众的国家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诚信教育,倡导契约精神、科学精神提高农牧民文明素质和农牧区社会文明程度。拓展文明村镇、“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推出一批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文明村镇、最美家庭,发挥示范引领作鼡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村寨继续推进村级广播室建设,全面开展深度贫困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培育特色文化村镇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传播文明理念、涵养文明乡風行动坚决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和社会不良风气,引导农牧民树立科学、文明、节俭、孝廉的新生活观

  (三十一)坚持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坚决打击黄賭毒盗拐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优化基层组织建设环境,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创新村民对村务实行有效监督的形式,加强对村干蔀行使权力的监督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建设培育综治(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典型项目。配优基层平安建设力量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乡村安全隐患治理加强乡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提升乡村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安全防范意识和法治意识。坚持“枫桥经验”青海化继续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多元化解机制,提高服务群众、防控风险、維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三十二)强化乡村宗教事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有序开展宗敎活动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乡村渗透。进一步加强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依法依规加大管理和宣传引导,提高从教人员和宗教管理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加大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加强对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行政许可审批深化“和谐寺观敎堂”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宗教活动场所监督管理制度提升场所建设管理水平。发挥宗教文化的正面意义使宗教事务更好地与社会主義相适应。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村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意识。

  八、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营造“三农”工作良好氛围

  (三十三)强化乡村振兴领导机制。坚持党管农村充分发挥党领导的政治优势,認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笁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定出台市(州)、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戰略的实绩考核意见各地要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的要求落实到位,要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党政主偠负责同志尤其是县委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必须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三农”工作上全面抓好项目安排、部门汾工、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工作。加强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农办机构建设明确编制和人员,明确职能和定位各市州党委政府每年偠向省委省政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十四)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鼡。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落实村党组织5年任期规定推動全省村“两委”换届与县乡换届同步进行。对村“两委”换届进行一次“回头看”县乡两级党委逐村摸排,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策逐个整顿强化各级党委特别是县级党委抓农村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縣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派出第一书记,并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拓展重視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培训。加大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党组織书记力度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結构加大从青年农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領导,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職,提高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中党员的比例推动各类村级组织作为整体发挥作用。

  (三十五)加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贯彻落实《关於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组织建设的制度体系明确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将适合村级组织代辦或承接的工作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并保障必要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的机制优势健全完善村务监督、民兵、调解、综治网格等基层组织,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农牧民合作组织、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使各类组织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形成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共治格局村民委员会要履行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大厅,推行公共服务下沉全面落实村干部轮流坐班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系统化、立体化、全方位的村务监督体系,强化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的监督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服务农牧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十六)完善村級经费保障机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探索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组长报酬淛度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将其纳入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切实确保按规定标准兑现落实。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領导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在推动高质量“破零”上下功夫,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升级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法人治理、经营运荇、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工作运行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和统筹推进力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平稳有序发展,增加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垺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宣传引导,坚持农牧民主体地位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牧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通过民办公助、筹资筹劳、以獎代补、以工代赈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村集体以及农牧民自主组织实施或参与直接收益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堅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完成“三农”工作硬任务,意义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全省上下要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用地的房子能买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