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L型下滑 人民日报权威人士文章到底是谁

在人民日报一年三谈中国经济权威人士到底是谁?
来源:综合
作者:大河报
原标题:在人民日报一年三谈中国经济权威人士到底是谁?
  5月9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这是自去年5月以来“权威人士”第三次在人民日报“发声”谈中国经济,且均为头版转二版的高规格。
  第一次是日刊登的《五问中国经济》,第二次是日刊登的《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次就是日刊登的《开局首季问大势》。
  《开局首季问大势》一文提出了五个问题,均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包括经济形势怎么看、宏观调控怎么干、供给侧改革怎么推、预期管理怎么办、经济风险怎么防。权威人士在回答时,还涉及了股市、楼市、物价等多项民众关切的热点问题。
  此次权威人士明确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
  这一说法与习近平在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相呼应:“我国目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我国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因此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针对几次“权威人士”的出现,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号“侠客岛”曾解释:他们出现的基本语境是,这件事很重要,需要由高级别领导人来发表看法,但又不方便挑明了说。说白了是在定调子、给信心、找方向。
  权威人士到底是谁?有媒体分析指出,人民日报中权威人士是国家领导人的几率可能不大,领导人一般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此外,之前解读宏观经济政策的专家学者均进行署名。因此,综合来看,应该是参与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部署,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或国家发改委主任,国家发改委分管宏观政策研究的副主任等这样级别的官员和专家。
  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绝大多数“权威人士”,语言都是人民日报惯常的风格,不会突出个体特征。但这三次出现的“权威人士”,在语言上却有着较强的“个人色彩”。
  特别是这一次文中出现了“树不能长上天”“甘蔗没有两头甜”“保人不保企”“不搞半夜鸡叫”的活泼的语言方式,甚至出现了“我要强调的是”“依我看”等第一人称的说法。
  财经评论员刘戈称,带有人格情绪的表达方式,比公文式表达,更接近于政策决策者的真实意图。综合新京报、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人民日报采访权威人士:我国经济是L型走势】-金投外汇网-金投网
外汇开户预约
请选择交易商
FXBTG.大旗金融
AETOS艾拓思
ICMCapital英国艾森
Junomarkets君诺金融
ThinkForex
Windsor Brokers温莎经纪
BMFN(博美)
请选择开户交易商
您的当前位置:
【人民日报采访权威人士:我国经济是L型走势】
网友评论:0
摘要:金投网5月9日讯—— 【人民日报采访权威人士:我国经济是L型走势】人民日报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
金投网5月9日讯——【人民日报采访权威人士:我国经济是L型走势】人民日报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稳”的基础仍然主要依靠“老办法”,即投资拉动,部分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房地产泡沫、过剩产能、不良贷款、地方债务、股市、汇市、债市、非法集资等风险点增多(人民日报)。
外汇:1.6$
黄金:4.5$
外汇:1.8$
黄金:5.0$
白银:0.07$
外汇:1.8$
黄金:4.8$
原油:0.5$
外汇:1.6$
原油:0.5$
黄金:2.5$
原油:0.5$
外汇:1.8$
黄金:3.5$
白银:3.5$
外汇:1.7$
外汇:1.4$
白银:2.5$
外汇:0.9$
黄金:2.8$
外汇:1.6$
黄金:3.3$
白银:4.5$
原油:0.6$
外汇:0.4$
黄金:1.8$
外汇:1.7$
黄金:4.3$
原油:0.6$
外汇:1.9$
白银:0.05$
外汇:1.8$
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投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国家,流通着不同的货币。例如,在日本是日元,在美国是美元,在英国是英镑,在德国和法国则是欧元,等等。...
100%STP,订单直达国际市场,原始点差,滑点罚十倍
888X交易杠杆,99.85%无滑点。
澳洲知名交易商,进入中国五年,市场规模行业前茅,客户...
平台稳定性好,点差低,有ecn通道
在亚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化思维的经纪商
严格的资金安全监管,极低的交易成本,丰富的交易工具。
炒外汇专题
外汇买卖专题
外汇交易专题
近一个月来,人民币对美元已从...
在被中国消费者抵制了近6个月之...
近日,人民币创两年半最长连涨...
随着债券通的正式落地,人民币...
老司机们都知道,安全气囊是汽...
好消息,中国香港加入亚投行了...
一夕之间,卡塔尔成为阿拉伯国...
日,土耳其修宪公投...
2017年第一个货币崩溃的国家,...
7x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4-4881
金投网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了解金投网最新动态,掌握第一手金融理财资讯。
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
400-664-4881三谈中国经济两提L型走势 神秘权威人士到底是谁?
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专访《五问中国经济》
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专访稿《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专访《开局首季问大势》
  5月9日,“权威人士”第三度发声谈中国经济。《人民日报》在头版转二版刊登了《开局首季问大势》的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文章。封面新闻记者发现,这是“权威人士”去年5月以来第三次以此规格在《人民日报》上谈中国经济。之前两次分别是:日刊登的《五问中国经济》,日刊登的《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权威人士
  到底说了什么?
  《开局首季问大势》一文,依然是问答结构,分别是:经济形势怎么看?宏观调控怎么干?供给侧改革怎么推?预期管理怎么办?经济风险怎么防?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势。在前一篇文章《七问》中,“权威人士”也曾谈到中国经济走势: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L型增长阶段。
  对于刊发对权威人士的访谈,《人民日报》曾在报道中提到:“紧扣热点难点问题,深度解析经济大势,明方向、增信心、稳预期,有力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
  封面新闻记者发现,此前两篇文章均已由出版单行本。
  《人民日报》海外版所属微信公号“学习小组”撰文称,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是极其特殊的待遇。通常只有在总书记发表讲话、中共召开党代会和中央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重要文件等少数重要情况下,才会出版单行本。此次,汇集出版《人民日报》独家专访权威人士的文章,足见其独一无二的重要性和特殊蕴涵。
  背后的原因,《人民日报》的报道曾给出答案――为帮助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2月14日,在该单行本英文版出版时,新华社发文称,“对海外各界人士深入了解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权威人士
  对L型走势做出哪些判断?
  三篇文章中,《七问》和《开局首季问大势》都提到了外界非常关注的中国经济走势问题。
  在《七问》中“权威人士”表示,“四降一升”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
  在5月9日的《开局首季问大势》一文中,“权威人士”再次对经济的L型走势做出更细致的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权威人士还表示,“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权威人士”解释称,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对此,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
  研究院执行院长认为,这彻底打破了市场对“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的幻想,未来“不会有V型反弹”而是“L型增长”,这对于明确未来预期、去除不必要的争论有重要意义。
  在《五问》刊发后,长期研究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也曾表示,报道五问“权威人士”,对宏观经济做出总体判断,并对未来政策做出指引。“这是一篇回答当前重大经济问题的带纲领性特征的文献。”
  权威人士
  到底是谁?
  从第一篇文章开始,外界就不断猜测“权威人士”是谁?来自《人民日报》旗下的相关微信公号也不断推出文章,就“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的体现做出梳理。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其实“权威人士”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已有很长历史。《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曾指出:中共中央机关报重要版面,由不具名的“权威人士”回应社会重大关切的做法,沿袭自中共历史上的悠久传统。
  据微信公号“侠客岛”统计,截至去年5月,《人民日报》至少有1605篇文章1770次提及“权威人士”。其涉猎范围广泛,从最开始的战争、外交,到房价、文化、工业,有时甚至还有围棋。近年来,“权威人士”则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频率较高。
  此前,“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绝大多数"权威人士",语言都是《人民日报》惯常的风格,不会突出个体特征。”“侠客岛”称,此次“权威人士”则“具有非常强的个人色彩,并且一针见血,落地有声”。
  管清友也认为,“权威人士”的表态带有非常强的个人语言风格,是一种“短、实、新”的文风,即便未必出自“高层手笔”,无疑也代表了最高层的声音和态度,甚至个性与风格。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05/13 13:2505/11 21:1205/11 00:5305/10 20:5305/10 15:0905/10 14:3905/10 10:1505/10 10:12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独家解读:谁是人民日报上的权威人士?
23:50:12来源:海外网
字号:大中小
摘要:这种在中共中央机关报重要版面,由不具名的“权威人士”回应社会重大关切的做法,是沿袭自中共历史上一项悠久的传统。
日的人民日报刊文《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我们这个国家,有为国分忧的传统。有人通过干事分忧,有人通过说话分忧,有人通过边干事边说话分忧。最后这种人,很多都是传说中的“权威人士”。这个词今天火了,因为昨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和二版头条,专访了一个叫“权威人士”的人,谈当前经济形势。这两天股票坚挺,皆大欢喜,侠客岛(ID:xiake_island)当然不知道原因是什么,知道也不告诉你,不过权威人士是谁,倒可以聊一聊。这个,我们熟。称谓先稍微普及一下人民日报的历史。这份中国第一大报,正史记录中开始自1948年。但1946年,这份报纸就在邯郸市创刊,报名么,当然是毛泽东亲自题写,虽然不是如今看到的版本。我们的故事要从1946年说起,那也是一个5月,就比今天早一个星期,初夏的延安应当也如今天这样,草木葱翠,掩盖住黄土地些许的苍凉。那是一篇发自延安的新华社稿件,议题并不重要,说的是美国权威人士认为,英国已拒绝将太平洋三个英属岛屿的主权让给美国。不经意间,这开启了一个绵延数十年的传统。从那时起,到昨天止,人民日报上共有1605篇文章提到“权威人士”,这个词共出现了1770次。首尾相接的这两次,跨越了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直到今天。简单说,在这份最高党报上,权威人士不绝如缕,生生不息。引起岛君兴奋的是第二次。在那篇叫《中共权威人士 目前时局》的新华社稿件中,“中共权威人士”发表了一段热情洋溢、态度坚定的评论,大家感受一下:与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现在业已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无论是在军事战线上,或者是在政治战线上,蒋介石政府都打了败仗;都已被它所宣布为敌人的力量所包围,并且想不出逃脱的方法。蒋介石卖国集团及其主人美国帝国主义者,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他们曾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人民的力量。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中国与世界,看成和过去一样,不许改变任何事物的样式,不许任何人违背他们的意志。自日本投降以后,他们决定要把中国恢复到过去的旧秩序。经过政治协商与军事调处等项欺骗办法,赢得时间之后,蒋介石卖国政府就调动了二百万军队,实行了全面的进攻。这文风,让你想起了谁?嗯,没错,岛君心中的答案跟你是一样的。而且这不是猜测,在《毛泽东选集》里,你能找到基本相同的表述。此后他几次作为“权威人士”纵论时局的报道,也同样能在他的文集里找到。相信你今天很少看到这样的报道,一大段完整的吐槽,带有明显的语气和自洽的逻辑,2000字一气呵成,记者做的主要贡献是加上了一个【新华社陕北三十日电】,以及重复“中共权威人士说”。自此以后,这个“权威人士”多次出镜。无论痛骂蒋介石还是美国,风格一如既往,吐槽从来高能。即便未必出自毛泽东本人的手笔,也无疑体现着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意图,甚至个性与风格。演变分析一种现象,离不开时代。如果翻阅从人民日报创刊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权威人士”的话语,会发现斗争的色彩一直比较浓烈。与之相对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权威人士”的形象要温和的多。中央党校的唐爱军做过一个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体系转换。简单来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之前是革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革命思维占主导;之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后,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都发生了变化。这两个话语体系之间的差异,在岛君看来,既有用词的差异,也有词内涵的变迁。既要注意到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不再把“时刻不能忘记阶级斗争”挂在嘴边,也要意识到许多词本身其实早已今非昔比,比如“权威人士”。理解“权威人士”的这种变化,离不开对这个背景的把握。你会发现,以改革开放为界,能被冠以“权威人士”的,之前主要是因身份地位的权威性,之后主要是因技能和知识的权威性。不过一个有趣的对比是,革命话语体系中的权威人士,并不全都是正面的。比如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就对一个“权威人士”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并进行了一番分析:一般相信,这个所谓权威人士,如此熟悉蒋介石匪帮的内情,显然不是别人,而只能是替南京傀儡在后台牵线的“权威人士”,很可能就是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华的第一号代表司徒雷登自己。尽管被骂,但司徒雷登的身份地位也如前分析,的确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后来的呢?随手一搜今年人民日报上出现过的“权威人士”,大都是诸如“人民网将推出9种外文报道,邀请政界、学界、业界等权威人士进行在线访谈”,两相对比,一目了然。在那时光的演变中,“权威人士”逐渐从战争谈到外交,谈到经济、文化、社会,谈到更细致的教育、工业、媒体,谈到更细致的棉花价格、两国贸易额、围棋、房价,大多数时候,读者都能在上下文中找到他们的名字。从神坛,走到了细分的岗位。从墙上的挂相,到了你的身边。继承加上昨天这两次,今年的人民日报上共出现了6次“权威人士”。再往前数,2014年,14次;2013年,11次;2012年,14次;2011年,18次;2010年,16次;2009年,10次;2008年,8次……这么多次加起来,也没有昨天这两次值得解读。是,这次看上去颇为神秘,的5W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 )——基本不全。何时是近日,何地是“北京电”,何事是点评当前经济大势,何因要看网上分析,何人是“权威人士”。人民日报的头版和二版所有流程的把关者们,显然对5W理论都了然于心,所以大可不必认为这是失误。虽然你很少会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但正因其神秘性,此文却更为动人。我们不能忘记革命战争年代时为何使用“权威人士”。用这个词,事实上可视为一种斗争策略。他们出现的基本语境是,这件事很重要,需要由高级别领导人来发表看法,但又不方便挑明了说。如今呢?这两篇人民日报文章,说白了是在定调子、给信心、找方向。许多网站的解读大致没错,这是在向外界传递中共中央对经济大势的分析与判断。为何这样做?其实文章里说得很清楚,国际上,全球供求格局变化了;国内,进入“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业结构调整“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文章里还说,经济运行中“几家欢乐几家愁”。也许你在媒体上会看到,经济学家、评论员们会用更为尖锐的措辞来形容当前形势,但所有这些说法,指向的其实是一样的紧迫感——到了必须有人站出来说经济形势的时候了,而且必须是高级别领导。同样是定调、鼓动,让人不禁想到4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那次会议的首要议题是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一谈方略,一谈形势,这两次的人民日报头版,完全可以作为互文看待。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的是一种语言风格。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绝大多数“权威人士”,语言都是人民日报惯常的风格,不会突出个体特征。但岛君前面引用的许多“中共权威人士”的话,可不是这个风格,而是具有非常强的个人色彩,并且一针见血,落地有声。这次的两篇文章,却让人看到了一些类似的特质,随便找几句:经济增长说到底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有活干,有钱挣”,人民群众能够对当前增长态势充分理解,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底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一件东西摆近了看,往往会感觉很大,把它放远些看,就会显得很小。这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劲头,有的可能需要两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在一定时期内不要说全面收获,可能早期收获都见不到。但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创新是点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现在势头很好,我们要浓墨重彩做好这篇大文章,激发全社会拥抱“创时代”。当前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仍要引起高度警惕,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毋庸讳言,这是一种“短、实、新”的文风。这种文风,代表了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领导干部文风要求的高标准。而这种在中共中央机关报重要版面,由不具名的“权威人士”回应社会重大关切的做法,是沿袭自中共历史上一项悠久的传统。别问我,他是谁。我只知道,“权威人士”还会被人民日报继续使用,在建设而非革命的话语体系之下,在真正需要的情况下。(文/司徒格子)相关报道:人民日报北京5月24日电(记者龚雯、许志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走势备受国内外关注。对于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趋向、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理性看待、正确认识、保持定力、有效应对?近日,权威人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聚焦重大经济问题,回应社会各界关切。目前增速回落是否合乎预期?权威人士认为,增速回落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当前经济运行在意料之中,仍处合理区间。在增速放缓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要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短、中、长期结合。我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韧性大,制度优越性明显。只要把握好,就出不了大问题。人民群众能够对当前增长态势充分理解,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底气。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景,又要正视眼下的困难。经济运行为何出现走势分化?权威人士表示,这本质上是结构调整正逐步深化。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注重调整结构、需求分析、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的,努力走向产业中高端的,发展势头都不错;反之,压力都比较大。结构调整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只能主动调、主动转。经济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我们要扭住调结构不放松,不必太纠结于一两个百分点的起落,更不能以焦虑心态稳增长,结果事与愿违。【侠客岛文章精选】& &
责编:牛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