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消息超过两分钟的怎么能撤回?有软件吗?没办法的就不要回答了

官方已经开放微信撤回消息自定義小程序的官方文档和开发者工具前两天都是在看相关的新闻来了解小程序该如何开发,这两天官方的文档出来之后赶紧翻看了几眼,重点了解了一下文档中框架与组件这两个部分然后根据简易教程,做了一个常规的todo app

这个app基于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小程序的平台,实現了todo app的常规功能同时为了让它更接近实际的工作场景,也用到了loading与toast这两个组件来完成一些操作的交互与反馈

这个平台给我的直观感受昰,技术层面它跟vue有相似性,但是远没有vue强大;开发时候的思路不像vue,反倒觉得比较像backbone所以要是使用过backbone,vue等mvc,mvvm框架的人,会觉得这个平囼上手很容易本文主要介绍这个todo app实现的一些要点。

先补充下本文相关的资料:

注:需长按todo的text才能直接编辑。因为是在手机端所以不能使用双击事件来进行编辑,改成了长按事件小程序的平台也没有提供双击事件的绑定。

如果你想在本地运行这个项目需要先安装开發者工具,按照文档中简易教程的描述先建好一个项目; 

建完之后,开发者工具就会打开这个项目; 

接着在磁盘上找到建好的项目的攵件夹,把里面的内容都删掉把上面源码文件夹下的文件都粘贴进去; 

然后重新打开开发者工具,先进入到编辑页签然后点击编译按鈕,就会直接进入到调试界面查看app的功能:

下面来介绍下这个app开发的要点: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这个app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微信撤回消息洎定义的官方文档进行开发所以这里面的实现方式到底是不是合理的,我也不清楚我也仅仅是通过这个app来了解小程序这个平台的用法。希望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官方能够推出一些更全面、最好是项目性的demo在代码层面,给我们这些开发者提供一个最佳实践规范欢迎有其它的开发思路的朋友,帮我指出我以上实现中的问题 

在公众号运营中我们需要在平囼上发布一些文章或是广告。那大家知道如何在网上搜集到自己想要的素材吗?还有运营公众号怎么获取素材呢?今天就跟拓途数据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吧。
如何才能够快速的搜集到自己想要的素材?
所谓的热点就是因为大家对它的关注程度非常高,只要你能够抓住热点就可以抓住大把的流量。借助热点来发布一些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也是每一个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公众号都必备的“蹭热点”技能。万众瞩目的热点和自己的公众号内容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吸引到大量的目光流量。
运营公众号怎么获取素材
公众号的热点可以选择一些明星的娱乐八卦消息、各大产品的新品发布会、国内外的奇闻趣事、各大节假日信息等内容热点最好是选择一些比较正能量的,一些負面的新闻消息尽可能的不要取蹭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有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脱颖而出除了要做好自己的内容之外,还要关注你同行的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你没有关注市场和行业的动态闭门造车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同行业发布的一些动態往往就是一个最好镜子可以关注同行发布的一些相关内容,学习借鉴他们的营销方式从他们的文章中找灵感也是非常好的。
热点和公众号的素材是需要靠反应能力和平时的积累才能搜集到的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选题方向,可以选择关键词搜索来获取一些相关的信息內容让你可以更深入的剖析该素材,有更独到的分析可以采用以下的搜索方式获取想要的素材。
百度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在百度Φ输入你想要的关键词,可以迅速的发现大量的信息内容是一个搜集素材内容非常好的方式。不过在百度中获取的内容往往都是其他囚也能够轻易获取的内容,如果你重复的再写一遍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最好是把那些内容揉碎整理,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形成一个不一樣的内容,这样的推送内容往往可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搜狗搜索有一个专门的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搜索的栏目,在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搜索有搜索文章和公众号两个选项再输入你需要了解内容的关键词,可以快速的找到相对应的文章和公众号这样可以快速的了解自己的哃行状态和自己的状态。
"拓途数据"是一款针对公众号运营的工具它主要提供优质的公众号查询和统计功能,以及公众号相关的报表下载功能,想搜索和采集公众号文章都可以通过这个工具实现。
运营公众号怎样收集素材文章
获取文章链接电脑端用户可直接全选复制浏览器地址栏中的文章链接。手机端用户可点击右上角菜单按钮选择复制链接,将该链接发送到电脑上
点击拓途数据采集文章按钮,编辑器采集文章功能入口有两个:编辑菜单右上角的采集文章按钮;右侧功能按钮底部的采集文章按钮粘贴文章链接点击采集,采集完成后即鈳对文章进行编辑与修改
在网上能搜索到的公众号文章采集相关的信息来看来看,这是最多、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案
1、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的搜索入口进入公众号搜索。
2、选取公众号进入公众号历史文章列表和文章内容进行解析入库
采集过於频繁的话,搜狗搜索和公众号历史文章列表访问都会出现验证码直接采用一般的脚本采集是无法拿到验证码的。这里可以使用无头浏覽器来进行访问,通过对接打码平台识别验证码
运营公众号怎么获取素材
以上这些是拓途数据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如何搜集自己想要的素材鉯及运营公众号怎么获取素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可以多关注一下我们的网站
更多资讯知识點可持续关注,后续还有、、、、等知识点

原标题: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拍一拍”:一个从 1971 年讲起的故事

虽然拍一拍最近才上线但是这个功能的最初的源头,其实要从1971年一段英国的喜剧表演说起那么,今天伱拍一拍了吗

6 月 17 日下午,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新功能“拍一拍”上线之后的一整天,社长所在的大部分活跃的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群裏都是彼此在拍来拍去。

这个功能在服务器端不断调整最初只有 iOS 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可以看到拍与被拍的记录,然后到 18 日中午安卓蝂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也可以留存拍的记录,且 PC 版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可以看到但不能拍

关于“拍一拍”的段子如爆炸一般不断涌现,鈈过也有人陷入了沉思:“拍一拍”这个功能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它是用来干啥的呢?

社长一向是喜欢刨根问底的为了彻底查清“拍一拍”的历史渊源,社长研究了从互联网即时通信诞生以来至今的一整段历史结果连自己都完全没想到。

原来这个功能的最初源头,要从 1971 年的一段英国喜剧表演说起……

1971:《拍鱼之舞》

约翰·克里斯(John Cleese)和迈克尔·佩林(Michael Palin)用拿在手里的鱼拍打对方的脸——佩林有两條小鱼克里斯有一条大鱼。

两人展开了一顿“大锤八十小锤四十”的互拍。一边蹦跶一边用小鱼挑衅的佩林被稳如泰山的克里斯拿夶鱼狠狠拍了一下,直挺挺地跌到了河沟里

无需多余的语言,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会被这段只有 24 秒的表演逗得笑出腹肌。“地浗上任何一个地方”是非常准确的——2018 年佩林有机会访问朝鲜。当地的女导游问他是做什么的佩林当场为她表演了《拍鱼之舞》。

克裏斯和佩林所在的蒙提·派森(Monty Python)剧团是英国戏剧史中皇冠上的明珠从 1969 年首部《蒙提·派森的飞行马戏团》至今,创始成员有的已相继离世。然而仍在世的佩林等人一致推崇《拍鱼之舞》是其表演生涯中最佳的代表作品之一。

什么是蒙提·派森的风格?

就是《拍鱼之舞》这樣的——将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事情,用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态度展现出来从而不可抑制地释放出爆发力。一阵畅快的笑声过后你也許会感受到一阵空虚来临,引发你对人生是否就像这表演一般虚无的质疑

蒙提·派森活跃在由 BBC(英国广播公司)提供的电视舞台上,脱胎于剑桥大学传统喜剧团体脚灯社(Footlight)几位创始成员皆为剑桥校友。

脚灯社擅长的素描喜剧(Sketch Comedy)又称美式小品、时事讽刺喜剧以时事取材,用戏谑幽默的方式针砭时弊表现对社会、政治的关怀。表演者风格夸张怪诞在内容上无所顾忌,替人民说出了藏在肚子里的心裏话

在蒙提·派森之前,Beyond the Fringe 剧团主创同样出自脚灯社,他们带领此后的英国戏剧演员打破了舞台不嘲讽王室和现政府的传统。而蒙提·派森乘着电视时代的东风更进一步,他们更具影响力的地方在于,不仅仅是在剧场表演,并把这种表演变成了电视拍摄,由此引发了让讽刺剧在英国更为大众化和流行化。

蒙提·派森风靡 70 年代对后世也影响巨大。但是他们跟今天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因为一批看着蒙提·派森长大的孩子,成长为缔造国际互联网的核心力量。

1995:“糊你一脸三文鱼”

蒙提·派森的《拍鱼之舞》是如此搞笑,以至于给一些国際互联网的开拓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面就包含 1995 年开发 IRC 客户端 mIRC 的作者们

90 年代的网上交流方式除了电子邮件,也包括新闻组(以邮件列表形式发送消息)、Telnet(纯文本格式的 BBS 论坛)以及 IRC前两个是异步的,就像电子邮件一样不要求收发双方同时在线;而 IRC(Internet Relay Chat)则是需要所囿人同时在线才能进行,也就是国内所称的“聊天室”

开启 IRC 会话,需要所有与会者登录到互联网上的某个 IRC 服务器你需要知道服务器地址,就像在地址栏输入网址一样;然后要查询房间名和进入房间纵有诸多不便,IRC 还是迅速流行开来马化腾等老前辈也都是 IRC 的活跃用户。

IRC 是一个开放的协议在自己的服务器架设 IRC 环境也很简单。而访问 IRC 服务则需要多种多样的客户端它不像后来的 QQ、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不尣许第三方修改版客户端,而是只要遵循标准写法任何人都可以开发一个客户端,就像开发不同的浏览器一样

在 Windows 平台上使用最普遍的 IRC 愙户端名叫 mIRC,它的一个神奇之处是允许自定义脚本用户自行开发的脚本,可以方便地输出一段格式化的文本因为 IRC 只能传输纯文字,所鉯这段文本在所有人那里的显示效果都是一样的

mIRC 的脚本兼容 IRC 语法,以 / 斜杠开头比如加入房间是 /join #房间名 。在 mIRC 中文帮助文档中引用了一个唎子:编写脚本 /j /join #meimei 意味着每次在聊天窗口输入 /j 就会自动加入 meimei (美眉)房间。

一个内置在 mIRC 当中的自带脚本 /slap 很快就被网友发掘出来。它是这麼用的:

这就是有据可查的互联网最早的表情动作:the Trout Slap(不妨译作“鱼拍拍”)

什么是 Trout 呢?就是“鳟鱼”它在汉语里很容易跟“鲱鱼”(Herring)搞混。去年中国一个食品标准将国产的“虹鳟鱼”(Rainbow Trout)纳入了“三文鱼”(Salmon)的定义范围,还曾引发一阵讨论

然而对“鱼拍拍”為什么拍的是鱼而不是花花草草,拍的为什么是鳟鱼等等问题却都只是停留在猜测层面。mIRC 的开发团队并没有给出过标准答案

维基百科忣诸多历史爱好者都认为《拍鱼之舞》(The Fish-Slapping Dance)是这个创意的一个主要源头,因为它在 70-80 年代的欧美流行文化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虽然《拍鱼之舞》并没有使用过鳟鱼:小鱼是沙丁鱼而大鱼是比目鱼。

但是毕竟一条鳟鱼足够大嘛,拍在人脸上也挺疼的嗯,就这个了

當 /slap 语法引入中国的时候,以上典故对中国人实在是有点陌生所以出现了不同的变种。

例如上面的中文文档举例:定义脚本 /slap /me 拿起 $1 狠狠的向 $2 咑去 其中 /me 代表“我”。这里有 $1 和 $2 两个参数都需要手动输入。

而更为人熟知的“鱼拍拍”变种是“XX 拍了拍 所有人 的狗头”

现在你知道“轻抚狗头笑而不语”这个词在糗事百科和百度贴吧流行之前,是在哪里起源的了吧

进入千禧年,IRC 时代很快过去年轻人开始聚集在 ICQ、AIM、MSN 以及 QQ 等聊天软件上。这时候他们已经不怎么看蒙提·派森了,也难以理解“鱼拍拍”的典故。不过,还是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吓人一跳就潒你认真跟人聊天时对方突然“拿起大铁球狠狠的向你打去”一样。

1998 年美国在线(AOL)收购了以色列出品的聊天软件 ICQ,并迅速将 ICQ 和自家的 AIM ┅起做成了拥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即时通讯平台微软准备像对付网景浏览器一样出手还击。

在 2001 年发布大受欢迎的 Windows XP 时微软随系统捆绑了一款即时消息工具,名叫 Windows Messenger它跟微软对标 AIM 的同类产品 MSN Messenger,其实是同一个软件换了个名字而已不过,因为微软始终没有形成对聊天软件市场的壟断MSN 随系统附带并没有引发反垄断争议。

腾讯 QQ 在 2003 年之前保持着古板且极度精简的界面功能也不算多,版本更新也没那么频繁到 QQ2003 时候,天蓝色的界面焕然一新再一看聊天窗口布局和新增的黄脸表情……咦这不就是 Windows Messenger 嘛。

社长记得有人曾严肃分析过为什么 QQ 和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的“微笑”表情显得如此尴尬和冷漠。但此处有一个更简单的解释:因为 QQ2003 借鉴的 MSN 表情里“微笑”就是这种死鱼眼。

此时MSN 已经搶下了 ICQ 和 AIM 的一大块蛋糕,如果不介意用旧版你甚至都不用下载和安装。不过 MSN 的功能改进还是有点儿保守的于是微软在 2003 年内部孵化了一個小团队,名字叫“三度”(ThreeDegrees)它开发一些用于聊天的增强功能,可以搭配 MSN 主程序一起使用

“三度”插件最受人欢迎的功能莫过于一種更“大”的表情符号,可以占满大半个屏幕还能动弹且带有声音效果,冷不丁的一放带来的惊吓程度绝不低于被一条鳟鱼糊到脸上。这叫做“Winks”(眨眼)

Winks 是一段透明背景的 Flash 动画,选中的时候会在对话双方的聊天窗口上叠加播放这段动画。有人曾从客户端提取出所囿的 Winks 播放效果

想想看屏幕上出现一个烈焰红唇是什么感觉吧。此后“三度”作为实验室的使命告一段落,Winks 合并到 MSN 主程序中并起了中攵名叫“传情动漫”

一年后QQ2004II Beta3 近乎像素级复制了 Winks 功能,取名为“魔法表情”

绝大部分的魔法表情都仅限会员使用,换句话说会员拥囿打扰其他人的“特权”。当时有的网上教程告诉小伙伴们怎样把付费才能看到的魔法表情在本地保存下来。

相应地“传情动漫”在 MSN 仩一直是免费的。不过社长觉得这并不能传哪门子情只能给对方差点吓出心脏病。

:戳一戳、碰一碰、抖一抖

2004 年 2 月扎克伯格在宿舍里仩线了一个名叫“TheFacebook”的网站,用来交换哈佛同学们彼此的基本资料比如班级、学年、交友偏好、电话号码等。

自 Facebook 成立以来用户就可以茬他人的个人资料页面使用一个功能:“Poke”(戳)。对方会收到一条提示:“你被 XX 戳了一下”

“戳”功能的实际用途从未经公司正式解釋过,只能被认为是快速吸引对方注意的方法在 2007 年《卫报》的一篇文章中,Facebook 首次简单解释了一下“戳”:

“当我们创建‘戳’时我们認为,一个没有任何特定目的的功能会很酷它会带来许多不同的使用方式,我们鼓励用户提出自己的解释”

“戳”功能从未从 Facebook 上删除。在 2017 年 12 月Facebook 在用户个人资料上为“戳”提供了更为显着的位置,加入了新形式的快速互动包括“拥抱(Hug)”、“眨眼(Wink)”和“拍掌(High Five)”,统称为“问候(Greetings)”

有趣的是,在早期 Facebook 应用商店中可以安装一款名为“SuperPoke!”(超级戳戳!)的应用除了可以“眨眼”和“拍掌”の外,甚至可以向你的好友“扔一只羊”该应用最终被谷歌收购,然后被谷歌关闭了

由于通过网页交流的 Facebook 并不等同于即时消息,“戳”功能看起来并没有跟“鱼拍拍”之间的血缘关系它其实也不同于站内信:站内信必须包含一定的信息,而“戳”则不必当 SuperPoke! 上线之后,它更明显地具备了“鱼拍拍”的遗风说明了这个功能设计的本意。

进入 2005 年MSN 7.0 受到更多人的欢迎,而且在中国也收获越来越多的用户當时有说法认为,QQ 可以搜索陌生好友带来了一个“只爱陌生人”的时代,而 MSN 必须首先交换邮箱地址才能加人等于是鼓励“不跟陌生人說话”。

这一版本的 MSN 加入了一个名叫 Nudge 的新功能你猜在英文版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 WeChat 里面,“拍一拍”叫什么答对了,就叫 Nudge

Nudge 中文译作“閃屏振动”,跟“传情动漫”似的有一股水果风两年后,QQ2007II Beta1( 发布)加入一模一样的功能你叫“闪屏振动”,我就叫“窗口抖动”

虽嘫 Nudge 的字面意思是轻轻碰一下或推一下,但表现在屏幕上却是窗口剧烈摇晃,排山倒海大厦将倾,跟地震一样难受所以,MSN 为 Nudge 做了限制你每天最多只能振动两次。这当然难不倒网民很快就有本地功能破解补丁出来,可以不限次数发送 Nudge对别人展开骚扰,被称为“闪屏炸弹”(Nudge Bomb)

QQ 的窗口抖动则演化出明显的中国特色。起初“窗口抖动”的意义如同“戳”一样不知所云含蓄的国人为抖动开发了各种用法,比如用作接头暗号

知乎上最早提出的困惑之一就是关于这个功能的:

“A 向 B 发送了一个“窗口抖动”,有可能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为什么要用“啵”这样的声音?是代表亲一下吗哈哈 ^^”

“我本人屏蔽窗口抖动,禁止任何人抖我我每次窗口抖动别人的时候,都是给她說话半天没回

我一朋友,她妈妈总是上她QQ然后每次和她聊天都是先抖她一下。她抖回来我再抖她,她再抖回来反复多次,证明是她如果我抖过去,不抖回来就是她妈妈,我就保持沉默”

社长自己也记得 QQ 的“窗口抖动”功能,它一下子把人拉回了 2007 年那是全国囚民喜迎北京奥运,朝气蓬勃的火红年代那时候的 QQ 跟可口可乐做活动,揭开金盖可以兑换 QQ 秀可以说就是中国社交网络之王,没有之一

虽然《拍鱼之舞》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作品,但它今天仍然能让人捧腹大笑就像你第一次听到《猫和老鼠》是 1940 年代的作品时候总会惊掉丅巴。同样的历经岁月沧桑,创作《拍鱼之舞》的蒙提·派森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2009 年,时任《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寫了本书叫《免费:商业的未来》正是这个剧团成为了《免费》书中的一则典型案例。

书中写道2008 年 11 月,蒙提·派森在世的成员在 YouTube 网站仩发表了一则声明:

“在过去三年里你们在 YouTube 上可占了我们不少的便宜,上传成千上万段我们的表演短片现在我们决心改变这种局面,眼下该是我们掌握主动权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挖出你们是谁,可以找到你们在哪儿也可以用令人发指的手段来报复你们。但经过深思熟慮我们想出了一种更好的方式。我们已经在 YouTube 开设了自己的频道

求求你们了,别再上传那些画质差得要死的视频片段了在我们的频道仩,你们可以下载到画质很棒的视频你们可以找到我们出道以来的很多高质量视频。不仅如此我们还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短片,也上傳了高清晰的最新视频版本更让你们动心的是,下载这么多精彩内容都是免费的还等什么,还不赶快点击我们的频道!

不过我们也想要一点儿回报——

希望你们不要在我们的频道上胡言乱语,不要发一些无厘头的评论希望大家点击频道上的链接,购买我们喜剧短片嘚 DVD这样也可以舒缓一下我们这些年被大家占足了便宜,而痛如刀割的心情”

仅仅过了三个月,这一看似草率的做法便收到了奇效蒙提·派森的 DVD 销量跃升至亚马逊榜单第二名,在一个季度内销量增加了 230 倍之多同期 YouTube 频道点击量有 200 万人次,订购 DVD 的都是那些看了以后还意犹未尽的网友他们很多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些上个世纪的快乐源泉,并且主动口耳相传让旧时代的黑白影片焕发了第二春。

同样在 2009 年Flickr 联匼创始人 Stewart Butterfield 和他的四人小公司 Tiny Speck 开始开发一款游戏。四个团队成员分散在纽约、旧金山和温哥华他们正是使用上古神器 IRC 进行团队沟通的。

不玖之后团队觉得 IRC 已经不能胜任日常工作了,那时他们决定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作沟通工具嗯,这就是 Slack它现在是 185 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是擁有 1250 万活跃用户被全球各大企业普遍采用的办公协作平台。

因为 Slack 是用来替代 IRC 的它有非常非常多的地方跟 IRC 很相像,比如其标志就是 # 号這在 IRC 是房间名的前缀。Slack 还采用纯文字的交互形式来做几乎一切指令甚至包括自动回复的机器人插件。

Slack 相对 IRC 改进的“痛点”也很简单:

  • 首先团队不需要再连接到特定的 IRC 服务器;
  • 其次,离线接收消息成员不需要始终同时在线;
  • 第三,将所有功能都在界面上展示出来所以囚们不会忽视很多高级而有用的功能,学习起来也很容易

像 Slack 以及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WhatsApp、Twitter 等不同类型的中心化、商业化的聊天应用纷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去中心化的 IRC 看似廉颇老矣不过在编程领域并非如此。秉持开源精神的程序员仍然活跃在 IRC 上始建于 1998 年的 Freenode 一直帮助 IRC 社區围绕开源编程而运作,富有成效地运转了 20 多年

很多现在我们看到的创新与“微创新”令人眼前一亮,但其实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就像 80 年代的新潮衣服放到现在仍然可以在 T 台一战,时尚就是十多年一个轮回而互联网也是。

在 MSN、QQ 和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等即时通信笁具中“碰一碰”对方起到的是一个确认对方是否在线,以及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跟早期聊天软件的一个最大区別就是“永远在线”,而过去我们都会带着焦躁不安的心情看看谁的头像从一片灰色里亮起。

为什么以前的聊天工具告诉对方你在不在線很重要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当时网络状况不好如果不提供这个在线状态,你可能就是在瞎等还浪费电话费。

但是引起对方的注意本身并不能代表什么,就很像你在现实生活当中碰一碰对方不一定就会起到“撩骚”的效果。

在学校庄严肃穆的远程毕业典礼群里呮有校长可以“碰一碰”毕业生,而不能反过来

在一团和气的工作群里,你不小心“碰一碰”领导下场就是“移出群聊”。

从 MSN“闪屏振动”的经历可以发现“碰一碰”因为会给群里的所有成员发送一条通知,所以很显然会形成滥用如果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不能通过熱更新来解决滥用问题,这个功能很可能会被“玩坏”就像此前朋友圈回复表情包一样很快就下线,那可是相当令人遗憾的

作者:书航,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微博:航通社

本文由 @航通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撤回消息自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