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存泄漏以及什么是野指针和内存泄露

内存泄漏&指针悬挂&野指针
内存泄漏: 动态申请的内存 没释放
中虽然有内存管理机制,但也存在内存泄漏
悬挂指针(迷途指针)野指针:&(这两个概念很相似)
1、指针变量没有被初始化。任何指针变量刚被创建时不会自动成为NULL指针,它的默认值是随机的,它会乱指一气。
2、指针p被free或者delete之后,没有置为NULL,让人误以为p是个合法的指针。
3、指针操作超越了变量的作用范围。这种情况让人防不胜防。(例如函数返回局部指针)
正确使用指针
&通常避免野指针的办法是正确的使用指针&&&
1.声明一个pointer的时候注意初始化为null :
int* & pInt & =
2.分配完内存以后注意ASSERT:
pInt & = & new &
int[num];&&&
ASSERT(pInt & != &
3. 删除时候注意用对操作符:
int类型的,用delete&&&
对于new & int[]类型的,用delete &
4.删除完毕以后记得给他null地址: &&
delete & [] &
pInt & = &
5.记住,谁分配的 谁回收,不要再一个函数里面分配local &
pointer,送到另外一个函数去delete。
6.返回local & address是非常危险的,如必须这样做,请写注释到程序里面,免得忘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C语言(25)
 用动态存储分配函数动态开辟的空间,在使用完毕后未释放,结果导致一直占据该内存单元,不能被任何程序再次使用,直到程序结束。即所谓内存泄漏。
& &注意:内存泄漏是指堆内存的泄漏。
 简单的说就是申请了一块内存空间,使用完毕后没有释放掉。它的一般表现方式是程序运行时间越长,占用内存越多,最终用尽全部内存,整个系统崩溃。由程序申请的一块内存,且没有任何一个指针指向它,那么这块内存就泄露了。
  “野指针”不是NULL指针,是未初始化或未清零的指针,他指向的内存地址不是程序员想要的。人们一般不会错用NULL指针,因为用if语句很容易判断。但是“野指针”是很危险的,if语句对它不起作用。野指针的成因主要有两种:
  一、指针变量没有被初始化。任何指针变量刚被创建时不会自动成为NULL指针,它的缺省值是随机的,它会乱指一气。所以,指针变量在创建的同时应当被初始化,要么将指针设置为NULL,要么让它指向合法的内存。
  二、指针p被free或者delete之后,没有置为NULL,让人误以为p是个合法的指针。别看free和delete的名字恶狠狠的(尤其是delete),它们只是把指针所指的内存给释放掉,但并没有把指针本身干掉。通常会用语句if (p != NULL)进行防错处理。很遗憾,此时if语句起不到防错作用,因为即便p不是NULL指针,它也不指向合法的内存块。例:
free()释放的是指针指向的内存!注意!释放的是内存,不是指针!这点非常非常重要!指针是一个变量,只有程序结束时才被销毁。释放了内存空间后,原来指向这块空间的指针还是存在!只不过现在指针指向的内容的垃圾,是未定义的,所以说是垃圾。因此,前面我已经说过了,释放内存后把指针指向NULL,防止指针在后面不小心又被解引用了。非常重要啊这一点!
  在使用指针的时候还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返回指向栈内存的指针或引用,因为栈内存在函数结束时会被释放.
& & & 2: &在使用指针进行内存操作前记得要先给指针分配一个动态内存。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4224次
排名:千里之外
原创:61篇
转载:29篇
(1)(26)(29)(6)(3)(1)(5)(6)(15)linux C开发(50)
 用动态存储分配函数动态开辟的空间,在使用完毕后未释放,结果导致一直占据该内存单元。直到程序结束。即所谓内存泄漏。
& &注意:内存泄漏是指堆内存的泄漏。
 简单的说就是申请了一块内存空间,使用完毕后没有释放掉。它的一般表现方式是程序运行时间越长,占用内存越多,最终用尽全部内存,整个系统崩溃。由程序申请的一块内存,且没有任何一个指针指向它,那么这块内存就泄露了。
  “野指针”不是NULL指针,是指向“垃圾”内存的指针。人们一般不会错用NULL指针,因为用if语句很容易判断。但是“野指针”是很危险的,if语句对它不起作用。野指针的成因主要有两种:
  一、指针变量没有被初始化。任何指针变量刚被创建时不会自动成为NULL指针,它的缺省值是随机的,它会乱指一气。所以,指针变量在创建的同时应当被初始化,要么将指针设置为NULL,要么让它指向合法的内存。
  二、指针p被free或者delete之后,没有置为NULL,让人误以为p是个合法的指针。别看free和delete的名字恶狠狠的(尤其是delete),它们只是把指针所指的内存给释放掉,但并没有把指针本身干掉。通常会用语句if (p != NULL)进行防错处理。很遗憾,此时if语句起不到防错作用,因为即便p不是NULL指针,它也不指向合法的内存块。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main()
char *p=(char *)malloc(sizeof(char)*<span style="color:#0);
strcpy(p, “hello”);
printf(“%s ”,p);
9  free(p); // p 所指的内存被释放,但是p所指的地址仍然不变
<span style="color:#  if(p != NULL) // 没有起到防错作用
<span style="color:#
strcpy(p, “world”); // 出错
<span style="color:#
printf(“%s \n”,p);
<span style="color:# }
free()释放的是指针指向的内存!注意!释放的是内存,不是指针!这点非常非常重要!指针是一个变量,只有程序结束时才被销毁。释放了内存空间后,原来指向这块空间的指针还是存在!只不过现在指针指向的内容的垃圾,是未定义的,所以说是垃圾。因此,前面我已经说过了,释放内存后把指针指向NULL,防止指针在后面不小心又被解引用了。非常重要啊这一点!
  在使用指针的时候还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返回指向栈内存的指针或引用,因为栈内存在函数结束时会被释放.
& & & 2: &在使用指针进行内存操作前记得要先给指针分配一个动态内存。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24828次
排名:千里之外
原创:34篇
转载:77篇
(2)(2)(2)(3)(2)(1)(2)(5)(5)(10)(1)(4)(2)(1)(4)(10)(1)(11)(1)(1)(1)(2)(38)  尽管C++ 野指针和内存泄漏一直被诟病,但是在实时性很强的应用场合,c++ 仍然是不二之选。游戏服务器开发仍然使用c++ 作为主语言,但是大多结合动态脚本技术,一方面规避了野指针和内存泄露,一方面获得了开发效率和扩展性的红利。但脚本技术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事实上关于c++ 与 lua的技术文章我也一直在整理中,将会另文别述。今天主要说说在使用c++过程中,如何避免和解决野指针和内存泄漏问题。
  野指针的出现会导致程序崩溃,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Linux会生成coredump文件,可用gdb分析。Win下可以注册unexception获取调用堆栈,将错误信息写到文件中。先分析一下通常出现野指针的场景:
class monster_t
protected:
player_t* m_
void handle_ai()
if (m_attack)
int x = m_attack-&get_x();
  问题就在于,m_attack有值,但是对应的对象已经被销毁了。这是大部分野指针出现原因。分析类之间关系可知,monster_t 和 player_t是0-1的关系,monster_t引用player_t,但是player_t甚至都不知道有一个(或N个)monster 引用了自己。所以当player被销毁时,很难做到把所有引用该player_t的地方全部重置。这种问题其实比较常见,比如player中引用connection,而connection又是被网络层管理生命周期的,也同样容易产生野指针情况。常见的解决方式是:
class monster_t
protected:
long m_attack_
void handle_ai()
player_t* attack = obj_mgr.get(m_attack_id);
if (attack)
int x = attack-&get_x();
另外一种与之相似的方式:
class monster_t
protected:
player_t* m_
void handle_ai()
if (obj_mgr.is_exist(m_attack))
int x = m_attack-&get_x();
m_attack = NULL;
  梳理野指针的产生原因后,我们其实需要的是这样的指针:
  一种指针,引用了另一个对象的地址(不然就不是指针了),当目标对象销毁时,该指针自然指向null,而不需要目标对象主动通知重置。
幸运的是,这种指针已经有了,就是weak_ 在boost库中,sharedptr,scopedptr,weakptr统称为smartptr。可以尽量使用智能指针,避免野指针。本人建议尽量使用shared_ptr结合weak_ptr使用。Scoped_ptr本人使用的较少,只是在创建线程对象的时候使用,正好符合不能复制的语义。使用shared_ptr和weak_ptr的示例代码:
class monster_t
protected:
weak_ptr&player_t& m_
shared_ptr&player_t& get_attack()
return shared_ptr&player_t&(m_attack);
void handle_ai()
shared_ptr&player_t& attack = get_attack();
if (attack)
int x = attack-&get_x();
有人问monster_t为什么不直接使用shared_ptr,如果使用shared_ptr就不符合现实的模型了,monster_t显然不应该控制player_t的生命周期,如果使用了shared_ptr,那么可能导致player_t被延迟析构,甚至会导致内存暴涨。这也是shared_ptr的使用误区,所以本人建议尽量shared_ptr和weak_ptr结合用,否则野指针问题解决了,内存泄漏问题又来了。
内存泄漏:
野指针问题可以通过采用良好的编程范式,尽量规避,但总计c++规避内存泄漏的方法却很为难,简单而言尽量保证对象的分配和释放(分别)是单个入口的,这样大部分问题都可以拦截在code review阶段。那么怎么检测内存泄漏呢?
首先说明本方法区别于valgrind等工具,该工具是调试期进行的检测,本文探究的是运行期的检测,确切说是运行期定时输出所有对象的数量到日志中。
首先定义分配、释放对象的接口:
template&typename T&
T* new_obj()
T* p = new T();
singleton_t&obj_counter_t&T& &::instance().inc(1);
template&typename T, typename ARG1&
T* new_obj(ARG1 arg1)
T* p = new T(arg1);
singleton_t&obj_counter_t&T& &::instance().inc(1);
template&typename T, typename ARG1, typename ARG2&
T* new_obj(ARG1 arg1, ARG2 arg2)
T* p = new T(arg1, arg2);
singleton_t&obj_counter_t&T& &::instance().inc(1);
template&typename T&
T* new_array(int n)
T* p = new T[n];
singleton_t&obj_counter_t&T& &::instance().inc(n);
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只列举了三种构造的代码,当分配对象时,对应的类型数量增加1,obj_counter 使用原子操作为每一种类型记录其数量。
class obj_counter_i
obj_counter_i():m_ref_count(0){}
virtual ~ obj_counter_i(){}
void inc(int n) { (void)__sync_add_and_fetch(&m_ref_count, n); }
void dec(int n) { __sync_sub_and_fetch(&m_ref_count, n);
long val() const{ return m_ref_
virtual string get_name() { return ""; }
protected:
volatile long m_ref_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obj_counter_t: public obj_counter_i
obj_counter_t()
singleton_t&obj_counter_t&T& &::instance().reg(this);
virtual string get_name() { return TYPE_NAME(T); }
相应的当对象被释放的时候,对应的对象数量减一,示例代码如下: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del_obj(T* p)
singleton_t&obj_counter_t&T& &::instance().dec(1);
这样就做到了所有的对象的数量都被记录了,可以定时的将对象数量输出到文件:
class obj_counter_summary_t
void reg(obj_counter_i* p)
m_all_counter.push_back(p);
map&string, long& get_all_obj_num()
map&string, long&
for (list&obj_counter_i*&::iterator it = m_all_counter.begin(); it != m_all_counter.end(); ++it)
ret.insert(make_pair((*it)-&get_name(), (*it)-&val()));
void dump(const string& path_)
ofstream tmp_
tmp_fstream.open(path_.c_str());
map&string, long& ret = get_all_obj_num();
map&string, long&::iterator it = ret.begin();
time_t timep
= time(NULL);
struct tm *tmp = localtime(&timep);
char tmp_buff[256];
sprintf(tmp_buff, "%04d%02d%02d-%02d:%02d:%02d",
tmp-&tm_year + 1900, tmp-&tm_mon + 1, tmp-&tm_mday,
tmp-&tm_hour, tmp-&tm_min, tmp-&tm_sec);
char buff[1024] = {0};
snprintf(buff, sizeof(buff), "obj,num,%s\n", tmp_buff);
tmp_fstream &&
for (; it != ret.end(); ++it)
snprintf(buff, sizeof(buff), "%s,%ld\n", it-&first.c_str(), it-&second);
tmp_fstream &&
tmp_fstream.flush();
protected:
list&obj_counter_i*&
输出的文件格式为csv格式,方便进一步做数据分析。可以使用我开发的小工具格式化csv数据。url:
文件内容data:
obj,num,:01:41dumy,1111foo,222obj,num,:01:41dumy,11311foo,2422obj,num,:01:41dumy,41111foo,24442
野指针可以使用shared_ptr和weak_ptr结合使用来尽量规避。
使用shared_ptr要尽量小心,否则可能导致对象无法释放,导致内存泄漏。
可以定时输出当前所有对象的数量,来分析是否有内存泄漏,或者内存泄漏是有哪些对象引起的。
本文介绍了记录所有对象的方法,除了可以分析内存泄漏外,也不失为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需要注明的是,本方法不能替代valgrind工具,二者作用不同。
TYPE_NAME 的实现参考
& & 全部示例代码:obj_tool.h
阅读(...) 评论()今日科技快讯
上海市网信办会同市文广局、市网安总队、市文化执法总队,就直播中的低俗色情问题依法联合约谈熊猫直播和全民直播,要求上述直播网站进行全面整改。熊猫直播方面表示,此次整改主要是一些弹幕的问题,而非直播内容问题,后续会进行一套配合工作,总体会围绕弹幕氛围的引导来做。
本篇是&南尘&的第二篇投稿,全方位分析了导致内存泄漏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尘&的博客地址:
/liushilin
对于 C++ 来说,内存泄漏就是new出来的对象没有 delete,俗称野指针;而对于 java 来说,就是 new 出来的 Object 放在 Heap 上无法被GC回收;而这里就把我之前的一篇内存泄漏的总结翻新,做一个更加全面规范的讲解,希望能帮到各位。
java的内存分配
静态存储区:编译时就分配好,在程序整个运行期间都存在。它主要存放静态数据和常量;
栈区:当方法执行时,会在栈区内存中创建方法体内部的局部变量,方法结束后自动释放内存;
堆区:通常用来存放new出来的对象。由java垃圾回收期回收。
四种引用类型的介绍
强引用(StrongReference):JVM 宁可抛出 OOM ,也不会让 GC 回收具有强引用的对象;
软引用(SoftReference):只有在内存空间不足时,才会被回的对象;
弱引用(WeakReference):在 GC 时,一旦发现了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
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任何时候都可以被GC回收,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的内存之前,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否存在该对象的虚引用,来了解这个对象是否将要被回收。可以用来作为GC回收Object的标志。
这样的图很熟悉有木有?当这样的时候,说明你的内存真的在变少了。
内存泄漏检测工具
1.&MAT(Memory Analyzer Tool),下载地址:
http://www.eclipse.org/mat/downloads.php
具体使用这个网上一大篇,楼主一有时间也会为大家一步步奉上。
2.&强大的开源内存检测工具 LeakCanary。
leakcanary 是一个开源项目,一个内存泄露自动检测工具,是著名的 GitHub 开源组织 Square 贡献的,它的主要优势就在于自动化过早的发觉内存泄露、配置简单、抓取贴心,缺点在于还存在一些bug,不过正常使用百分之九十情况是OK的,其核心原理与MAT工具类似。
因为配置十分简单,只需要几句话就好!!!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看官方文档:
/square/leakcanary
内存泄漏解析
永远的Singleton
单例的使用在我们的程序中随处可见,因为使用它可以完美的解决我们在程序中重复创建对象的问题,不过可别小瞧它。由于单例的静态特性,使得它的生命周期和应用的生命周期会一样长,所以一旦使用有误,小心无限制的持有Activity的引用而导致内存泄漏。比如,下面的例子。
这个错误在生活中再普遍不过,很正常的一个单例模式,可就由于传入的是一个 Context,而这个 Context 的生命周期的长短就尤为重要了。如果我们传入的是 Activity 的 Context,当这个 Context 所对应的 Activity 退出的时候,由于该 Context 的引用被单例对象所持有,其生命周期等于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所以当前 Activity 退出时它的内存并不会回收,这造成的内存泄漏就可想而知了。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把传入的 Context 换为和应用的生命周期一样长的 Application 的 Context: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连 Context 都不用传入了。重写 application,提供静态的 getContext 方法:
自然就可以直接不用传入Context:
令人心塞的Handler
这个东西在我最近遇到的最多了,而它也是我们在内存泄漏中最为常见的,也许你的一个小忽略就会导致内存泄漏。在Android的新版本中,我们被要求必须把网络任务等耗时操作置于新线程来处理,我们通常会采用 Handler。
但 Handler 不是万能的,若是我们的编写不规范就有可能会造成内存泄漏。另外,我们知道,Handler、Message 和 MessageQueue 都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万一 Handler 发送的 Message 尚未被处理,则该 Message 及发送它的 Handler 对象将会被线程 MessageQueue 一直持有。
由于 Handler 属于 TLS(Thread Local Storage)变量,生命周期和 Activity 是不一致的。因此这种实现方式一般很难保证跟 View 或者 Activity 的生命周期一致,故很容易导致无法正确释放。比如:
在例子中,我们申明了一个&延迟5分钟&执行的消息 Message。当该 Activity 被 finish 的时候,延迟任务的 Message 还存在于主线程中,它持有该 Activity 的 Handler 引用,所以此时 finish 掉的 Activity 就不会回收了,所以造成了内存泄漏(因 handler 为非静态内部类,它会持有外部类的引用,在这里就是当前的 Activity)。
修复:这个解决也是可以通过把其声明为 static 的,则其存活期就跟 activity 的生命周期无关了。不过倘若用到 Context 等外部类的 非static 对象,还是应该通过弱引用传入。比如:
综述:推荐使用静态内部类+弱引用 WeakReference 这种方式,但要注意每次使用前判空。
说到若引用,这里再提下java的几种引用类型:Strong, reference,SoftReference,WeakReference 和 PhatomReference:
在 Android 开发中,为了防止内存溢出,在处理一些占用内存大并且生命周期较长的对象的时候,可以尽量地使用 软引用 和 弱引用 技术。
比如,保存 Bitmap 的软引用到 HashMap:
使用软引用以后,在 OutOfMemory 异常发生之前,这些缓存的图片资源的内存空间可以被释放掉的,从而避免内存达到上限,避免Crash发生。
如果只是想避免 OutOfMemory 异常的发生,则可以使用 软引用。如果对于应用的性能更在意,想尽快回收一些占用内存比较大的对象,则可以使用 弱引用。
另外可以根据对象是否经常使用来判断选择 软引用 还是 弱引用。如果该对象可能会经常使用的,就尽量用 软引用。如果该对象不被使用的可能性更大些,就可以用 弱引用。
ok,继续回到主题。前面所说的,创建一个 静态Handler内部类,然后对 Handler 持有的对象使用弱引用,这样在回收时也可以回收 Handler 持有的对象,但是这样做虽然避免了 Activity 泄漏,不过 Looper 线程的消息队列中还是可能会有待处理的消息,所以我们在 Activity 的 Destroy 时或者 Stop 时应该移除消息队列 MessageQueue 中的消息。
下面几个方法都可以移除 Message:
匿名内部类/非静态内部类
它们方便却暗藏杀机。Android开发经常会继承实现 Activity 或者 Fragment 或者 View。如果你使用了匿名类,而又被异步线程所引用,那得小心,如果没有任何措施同样会导致内存泄漏的:
runnable1&和&runnable2&的区别就是,runnable2 使用了匿名内部类,我们看看引用时的引用内存:
可以看到,runnable1 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但 runnable2 多出了一个 MainActivity 的引用,若是这个引用再传入到一个异步线程,此线程在和Activity生命周期不一致的时候,也就造成了Activity的泄露。
前辈箴言——善用static成员变量
前面就很明显,当我们的成员变量是&static&的时候,那么它的生命周期将和整个app的生命周期一致。
这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果你的app进程设计上是长驻内存的,那即使app切到后台,这部分内存也不会被释放。按照现在手机app内存管理机制,占内存较大的后台进程将优先回收,因为如果此app做过进程互保保活,那会造成app在后台频繁重启。当手机安装了你参与开发的app以后一夜时间手机被消耗空了电量、流量,你的app不得不被用户卸载或者静默。
这里修复的方法是:
不要在类初始时初始化静态成员。可以考虑 lazy初始化(延迟加载)。架构设计上要思考是否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尽量避免。如果架构需要这么设计,那么此对象的生命周期你有责任管理起来。
远离非静态内部类和匿名类,多用private static class
在我们的日常代码中,这样的情况似乎很常见,及直接写一个class就这么光秃秃的情况。
这样就在 Activity 内部创建了一个非静态内部类的单例,每次启动 Activity 时都会使用该单例的数据,这样虽然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创建,不过这种写法却会造成内存泄漏,因为非静态内部类默认会持有外部类的引用,而该非静态内部类又创建了一个静态的实例,该实例的生命周期和应用的一样长,这就导致了该静态实例一直会持有该 Activity 的引用,导致 Activity 的内存资源不能正常回收。正确的做法为:
将该内部类设为静态内部类或将该内部类抽取出来封装成一个单例,如果需要使用 Context,请按照上面推荐的使用 Application 的 Context。当然,Application 的 context &不是万能的,所以也不能随便乱用,对于有些地方则必须使用 Activity 的 Context,对于Application,Service,Activity三者的 Context 的应用场景如下:
其中: NO1 表示 Application 和 Service 可以启动一个 Activity,不过需要创建一个新的 task 任务队列。而对于 Dialog 而言,只有在 Activity 中才能创建。
集合对象善清除,以免内存泄漏触不及防
我们通常会把一些对象的引用加入到集合容器(比如 ArrayList)中,当我们不再需要该对象时,并没有把它的引用从集合中清理掉,这样这个集合就会越来越大。如果这个集合是 static 的话,那情况就更严重了。
所以在退出程序之前,将集合里面的东西 clear,然后置为 null,再退出程序,如下:
webView虽火,内存泄漏却也火的其所
当我们不再需要使用 webView 的时候,应该调用它的 destory() 方法来销毁它,并释放其占用的内存,否则其占用的内存长期也不能回收,从而造成内存泄漏。
解决方案:为 webView 开启另外一个进程,通过AIDL与主线程进行通信,webView 所在的进程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销毁,从而达到内存的完整释放。
而另外一些诸如 listView 的 Adapter 没有缓存之类的这里就不再多提了。
做一个小的总结
构造 Adapter 时,没有使用缓存的 convertView
Bitmap 对象不在使用时调用 recycle() 释放内存
Context 使用不当造成内存泄露:不要对一个 Activity Context 保持长生命周期的引用。尽量在一切可以使用应用 ApplicationContext 代替 Context 的地方进行替换。
非静态内部类的静态实例容易造成内存泄漏:即一个类中如果你不能够控制它其中内部类的生命周期(譬如Activity中的一些特殊Handler等),则尽量使用静态类和弱引用来处理(譬如ViewRoot的实现)。
警惕线程未终止造成的内存泄露;譬如在 Activity 中关联了一个生命周期超过 Activity 的 Thread,在退出 Activity 时切记结束线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HandlerThread 的 run 方法是一个死循环,它不会自己结束,线程的生命周期超过了 Activity 生命周期,我们必须手动在Activity的销毁方法中中调运 thread.getLooper().quit(); 才不会泄露。
对象的注册与反注册没有成对出现造成的内存泄露;譬如注册广播接收器、注册观察者(典型的譬如数据库的监听)等。
创建与关闭没有成对出现造成的泄露;譬如 Cursor 资源必须手动关闭,WebView 必须手动销毁,流等对象必须手动关闭等。
不要在执行频率很高的方法或者循环中创建对象(比如onmeasure),可以使用 HashTable 等创建一组对象容器从容器中取那些对象,而不用每次new与释放。
避免代码设计模式的错误造成内存泄露;譬如循环引用,A持有B,B持有C,C持有A,这样的设计谁都得不到释放。
真相只有一个
内存泄漏实在太普遍了,真是防不胜防。不过我想告诉广大的小伙伴,程序员嘛,谁还不踩个坑,跳出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总结一下,过两天又是一条帮帮的coder。你可以的。
每天学习累了,看些搞笑的段子放松一下吧。关注最具娱乐精神的公众号,每天都有好心情。
如果你有好的技术文章想和大家分享,欢迎向我的公众号投稿,投稿具体细节请在公众号主页点击“投稿”菜单查看。
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或者扫一扫关注我的公众号:
我去,本来今天想抢一下沙发呢,我这刚推送过来下面就七八个评论的了!所以我我总结:能否抢到沙发,运气很重要,真真切切如找工作!但前提条件是你要时时刻刻去关注他们,想着他们,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抢到第一!
其实吧,抢第一是有技术手段的,我以后可能会写篇文章来教大家怎么抢
早,今日第一
怪就怪在我同事他在等地铁,所以他第一,而我在地铁上,信号不那么好,要不我第一啊,郭神
邓焦是你同事么,他天天都来抢第一
郭神,早!可以推荐两本深入学习的书吗?
就看群英传和艺术探索这两本吧
抢什么第一,做好笔记
作者给出的单例的demo是非线程安全的。另外我还有一个疑问,作者说的内存分配,四种引用类型都是JVM中的概念,那么在Android的DVM、ART虚拟机中这些机制是否还是一致?如果一致,可以从哪里得到验证?
虽然不是第一,但也是前排啊
是的,每天我俩都是坐在一起的,每天八点他都在惠新西街南口站等换乘,而此时&我已经快到海淀黄庄的公司了,哈哈,他每天都发三个字,而我每天都是在地铁上收到一直看到公司!不想跟他抢第一
早上好,虽然学习计算机, 但是仍需努力进取,
弱引用在安卓中早就不支持了吧!这个文章难道是三年前的?
弱引用不支持了?还真不知道
早早早。。。
总结得很好
前排都是没看文章直奔评论区的…
地铁上,刚看完鸿神的,再看郭神的
内存泄露,还真是一个没有注意的重要问题!
竟然不是第一
webView一直是隐藏的泄漏大户
今天我前排就坐
第二天工作,起太早在车上睡着了!累
早,请叫我第一
bitmap早就不用调用回收了吧?存放的位置已经被Google改变了吧?
好好看完了
记得看过谷歌官方的一篇文章,推荐使用lru算法做缓存,忘了是从那个api版本开始,弱引用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以前用handler直接注解@SuppressLink(Handlerleak)解决报警问题,现在知道为啥了!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阅读(...) 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针 内存泄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