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您当前位置:&&&&&&&&&正文
   尊敬的金学洙副秘书长,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下面我就近年来财政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情况作简要的介绍,并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设计与制度安排谈几点个人看法。
  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解决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因此,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效益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九五“时期就明确提出了实现“两个转变“的目标要求;“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任务。当前,中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因此,面对资源约束、环境承载和自主创新等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经济学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财政通过增加和改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与结构,通过优化政策设计与创新制度等,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和增长质量的提高。近一个时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中国财政大力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机制体制创新,注重综合运用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不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通过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二是以调整完善资源税、消费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税政制度为重点,以及实施以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为标志的生态环境政策,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以“三减免三补贴“为亮点的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协调发展。四是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以及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为重要措施,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五是以完善进出口环节税收政策为代表的涉外财税政策,促进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但由于受传统经济增长观念、体制机制性障碍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中国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
  目前,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资源约束问题突出,环境承载压力有所加大,给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安全性及竞争力带来了严峻挑战。今后一个时期,财政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政策手段,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功能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为重点,支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通过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致力于对资源环境的“开源“、“节流“、“循环“和“保护“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资源有偿取得制度,严格资源开采的准入制度;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地质勘查基金,引导建立市场化为导向的地勘投入机制;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采利用“废矿“、“尾矿“,挖掘资源开采潜力。二是促进节约资源。完善资源税制度,扩大征收范围,改进计税办法,提高稀缺性资源、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额;完善土地有偿转让制度,通过市场化“招标、拍卖、挂牌“,建立市场机制下的土地价格制度,加强对土地出让金收支的预算管理。
  三是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通过完善财政制度促进废物利用,支持可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加快发展替代能源,重点支持发展生物能源、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产业发展。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革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矿区环境和生态恢复新机制,督促采掘企业承担资源开采的环境治理成本;财政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真正解决“企业污染、政府埋单“的问题。   二、以提升国家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人力资本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体现为一国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一是大力支持人力资本投资。在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目标的同时,着手研究完善城市义务教育制度;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重点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支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二是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事关国家现代化全局的高技术、核心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开发对经济集约增长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大力支持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从技术装备引进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实现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三是支持推进科技体制市场化改革。在坚持政府直接承担重大战略性、基础性研究的同时,将一般科研机构逐步推向市场,建立起以企业为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
  三、以坚持新型工业化为导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财政将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吸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积极推进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在总结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力度,进一步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能源、原材料、水利、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推动金融、保险、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质量;同时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三是实施以产业优化为导向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重点是对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整合,逐步实现税收优惠政策由区域性向行业性转变,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税收制度环境。 
  四、以促进对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为突破口,实现内外经济均衡发展
  财政将积极推动经贸体制改革,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内外经济均衡发展。一是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的落实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已经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财政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各项工作,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优化外资利用结构,充分发挥外资在促进对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进出口税收政策。继续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进口关税税率,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种子、农业、化肥等生产资料的进口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进口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及相关产品,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继续扩大“资源型、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和降低退税率的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三是继续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支持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促进原产地多元化,进一步减少贸易摩擦;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
  五、以财政改革和创新为基点,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财政制度保障
  财政体制是一个涉及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重大问题。完善财政体制,不仅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而且有利于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促进转变经济增长的观念、取向与方式。一是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明确各级政府事权。根据受益范围等原则,研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研究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的办法。
  二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制度力度,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合理引导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行为。三是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省直管县“改革,大力推进“乡财乡用县管“改革。通过简化预算级次,逐步使各级政府有比较稳定的收入税种和渠道。四是调整优化税制结构。加快建立物业税制度,完善地方税收制度,逐步建立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将主要精力转向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方面来。 
  六、以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为着力点,建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保障机制
  良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一是支持推进企业制度创新。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支付力度,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追求科技进步的主体和载体。二是支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当前关键要真正落实“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机制;明确政府与企业的投资界线,分清中央与地方的投资事权;支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重点行业的环保、安全、能耗水耗和质量标准;支持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严格投资执法检查。
  三是支持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建立完善土地、水、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问题,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使用。四是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支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建立体现责任、服务和法治理念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支持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改变片面的政绩观,把政府人员的积极性从过度关注GDP引导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上来。
  女士们,先生们,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财政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相信,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发展,中国财政通过不断完善政策设计与优化制度安排,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必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加和谐的旋律、更加强劲的动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我要评论
已有条评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网站备案号:ICP备号财政热点聚焦11091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财政热点聚焦110912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财政热点聚焦110912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已成功注册高顿网校
用&户&&名:
初始密码:(您手机后六位)
请尽快到个人中心 。
忘记密码,可点击“忘记密码”进行密码重置。
如有疑问请致电 400-825-0088
登录高顿网校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合作账号登录
新版建议课程反馈题库反馈直播反馈
反馈内容(*必填)
亲爱的用户:欢迎您提供使用产品的感受和建议。我们无法逐一回复,但我们会参考您的建议,不断优化产品,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 上传图片
很愤怒刚学习不久,没法学啊要考试了,急死我了这次就不告诉你们老板了,限你们赶紧弄好算了,麻木了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199753',
container: s,
size: '104,48',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298216',
container: s,
size: '200,30',
display: 'inlay-fix'
聊城会计再教育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建议
小编导读:
& & & &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聊城会计再教育网上公布相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建议等内容总结如下:
  和政府直接支付转变成本相比,财政政策的引导、激励和约束则带有一定的间接性,但往往更具有规范性和长效机制特征。但在具体讨论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支持措施之前,必须明确:财政并不能包打天下,而是要以顺应市场机制和弥补&市场失灵&的方式来行市场所不为、难为之事;财政发挥作用往往是为了助市场&一臂之力&,不能因此导致过度的行政干预或政府依赖。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都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财政政策若要对此释放更多的潜力和空间,必须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依托制度的内生机制和动力,强化和优化政策的调控作用,同时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总结本国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优化财政政策设计,继续在支付成本、激励约束、优化外部配套环境三方面履行应尽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到位&而不&越位&地做好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持促进。
  把握公共导向,不断深化公共财政建设作为适应和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变革,公共财政建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多理念和步骤上的契合。坚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本身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治本之举&之一,同时也是为财政政策发挥&有意为之&的能动性所提供的系统支撑。在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方面,近年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包括财政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公共产品和服务逐步提质、丰富在内的成绩。但是,公共财政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所要求的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所肩负的适应和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使命,需要继续深化财政转型,不断探索和创新。公共财政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有机部分,而且需要其产生更大的作用力,以自身的改革和完善配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进步,也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公共财政建设中,不仅要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财政分配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心,还要在更深层面上,发掘公共财政的创新空间。
  其一是要充分认识公共财政在合理处理和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关系方面的作用。把&以财行政&的范围控制在市场难以作为的方面,真正履行政府应做之事、应为之举。通过财政制度的规范和政策的引导,把政府过度干预经济、主导经济的可能降到最小,从而避免或改变那种官员主导、权力推进、拼资源拼项目的投资驱动型经济粗放增长模式。
  其二、要深刻领会公共财政与以民主法治为特征的政治文明的互动意义。现代意义的公开、完整、透明的财政预算,从其编制、审议、批准到执行,需要有一整套体现合理有效的权力制衡、民意表达、规范严密的决策及监督机制的制度安排。如果这种规范的公共选择制度安排,最终能够在公共财政的决策和管理运行中稳定地成型,或者说通过公共财政建设的深化促进了这种制度安排的建立和推广,那无疑将是公共财政对和谐社会核心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更深层次和更具全局意义的贡献。同时,其综合效应将顺理成章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生正面推动作用&&无疑,权力制衡和公众监督的制度化是防止政府偏离职能、过度干预经济和促使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于集约式增长的最有效方法和长效机制。
  积极改进和落实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现行&分税制&已在适应市场经济、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两大基本经济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使其实质内容在省以下得到贯彻,已成为当务之急。按照&十一五&规划关于&减少行政层级&和&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的明确要求,今后要积极推进减少财政层次的&扁平化&改革,对省以下四个层级通过&乡财县管&和&省管县&的改革试验,力求实行扁平化与实质性分税。以此为基础,清晰合理界定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央、省、市县三大不同层级的事权,进而合理配置税基,使地方政府的支柱性财源调整到省级的营业税和市县级来自不动产保有环节的物业税(房地产税)上,从而在财源制度安排上抑制和消除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粗放增长的速度偏好,割断地方政府短期行为与粗放式经济增长的直接利益关系,从而在体制上消除地方投资过热和结构失调的内在冲动。改革的着力点包括:
  由粗到细,清晰、合理地界定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关键是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的投资权,进而逐步形成全套的事权明细单,规范支出责任。
  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结合税制改革及逐步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等措施,按照财政收入的属性并兼顾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合理配置税基、税权与收费权,促使地方政府专心致志于优化辖区公共服务与投资环境,促进统一市场形成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规范地形成各级预算,完善和加强转移支付。由中央、省、市县三级政权明晰各自事权、合理配置财权(税基),推进到规范地形成三级完整、透明、在公众参与之下事前决定、批准生效后严格执行的预算,同时改进完善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以及必要的&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增加&因素法&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进一步规范专项补助资金分配办法(对到期项目及补助数额小、体现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意图不明显的项目要逐步予以取消;交叉重复的项目要重新清理,合并归类;对年度之间补助数额不变且长期固定的项目,列入中央对地方的体制性补助;严格控制新设项目,必须设立的项目要将资金安排和制度建设同步进行,实行规范管理)。同时,规范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配套政策,建立完善监督评价体系,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充分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缓解基层困难和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按照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奖代补的原则,在增加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和财政支农、节支、精简机构的潜力和积极性。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特别注重结合新农村建设中的县乡综合改革和&省直管县&改革试验,努力减少财政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缓解基层困难,在切实体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力、以责任定财力、财力支出向基层倾斜原则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由&花钱养机构养人&向&以钱养事(政府采购)&的制度创新,切实加强和优化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
  改革公共收入制度这一领域制度创新的出发点,是重在以公共收入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弱化地方政府盲目追求产值、追求流转税收增长的扭曲式激励机制。只有使地方政府职能的重点和其支柱性财源的培养相互吻合并形成良性循环,才能适应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调整的导向,从内在动力机制上消除其扩大投资、办企业的利益冲动和仅着眼于短期从土地一级市场获取收入的扭曲式&土地财政&依赖,内生地使地方政府行为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充当地方经济活动主角的不正常状况,必须从财力相关制度规范上切断不规范政府行为发生的源头。其要点包括:
  调整流转税税率和结构,适当降低流转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首先是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加快生产型增值税(即对企业新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予抵扣)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即允许企业抵扣投资所建厂房及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税款)的步伐;其次是适当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将部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品和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完善消费税税率结构,引导生产和消费结构。
  开征物业税(不动产税),将其培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体财源。力求尽快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在清理整顿房地产收费的基础上,合并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包括外资企业房地产税),建立统一的物业税,把其税基放在不动产的保有环节。
  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的预算管理和征收管理。首先要大力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将政府性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透明地接受人大和公众的监督,实现真正严格的硬预算约束。与此相应,要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实质性贯彻&收支两条线&原则,完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收模式,保证政策法规规定的各项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防止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政府非税收入。
  规范土地收入管理。严格按照2006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地方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适当时机,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的统筹管理级次,调高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成比例,建立全国土地收益储备基金,专项用于中长期的国土开发、整治等开支和稳妥解决失地农民的长期生产、生活问题。要切实贯彻土地&占补平衡&政策,遏制当届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避免&寅吃卯粮&。未来应该通过出台物业税等措施,厘清土地租、税、费的关系,适当淡化土地出让金的地位。
  构建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配套的税费规范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理念,需要配套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综合实施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税收、收费政策,适当集中和再分配一部分经济利益,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导向和行为。现阶段,可行的举措包括:
  改革和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业权)的价、税、费制度。要以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为方向,尽快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完善矿业权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应将矿产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两者之中性质相同的租金收入合并,租税分离,重新组合,各归其位。
  发展建立以资源储量和级差收益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办法。要改进矿产资源税费的计征方式,在有条件的矿山将现行按产量计征办法改为按储量计征办法,或按资源回采率和环境修复率确定不同的税收标准,以促进资源开采率、回采率的提高。另外,应将目前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征收;还可根据不同矿产资源的级差收益,实行差别化的税率和收费标准。
  应当考虑从资源产品价格中适当提取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修复基金。专款专用于安全生产、防范事故、环境恢复和资源枯竭时的连片改造、产业转移。
  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没有纳入现行征税范围的资源品,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纳入征税范围,同时将现有的某些资源性收费并入资源税。
  合理调整矿产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方法。适当增加资源税中央分享部分,以利中央有财力实施跨省区的国土整治规划和资源合理开发方案。
  改进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和税收体系。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同时改进生态补偿收费制度,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污染物减排的价格机制以及有效的惩罚措施。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上,实施&绿色导向激励&,鼓励投资、生产和消费等不同环节的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排、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积极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种的可行性方案。
  支持和鼓励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中国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必须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能动作用。因此,财政政策设计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支持应当紧密结合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够、创新水平低的实际,要特别着力把企业,包括大量中小企业锻造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同时促进产、学、研的联合开发。
  财政支出方面。一是在创新产品建设上,应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提供必要的贴息、信用担保等支持;业已成立并运行了数年的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需要扩大规模,改进管理,更多运用乘数效应较大的贴息方式,以及规范的参股方式。二是为建设科技实验室、中试基地、孵化基地等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三是积极发展产业基金和以政策性扶持为导向的风险创业基金的&母基金&。
  积极改进和健全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通过实施政府支持性采购政策(包括首购政策),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化应用和创新型企业发展。
  税收方面要制定、改进和完善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着力点应适度前移,力求针对企业或科研单位实际科研项目投入予以鼓励。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总体而言,对于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重大创新项目(重大专项),以及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如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航天航空和海洋技术,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等,应作为财政支持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对于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技术,如装备制造、信息产业领域的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等,应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作为企业攻关和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同时,对关系国家全局和战略利益、企业难以独立完成的大型技术装备项目,要给予必要的支持,集中力量取得突破。在具体推动过程中,各级政府财政应根据其财力大小和技术、储备状况,选择一定的领域和方向,有重点、有目标、分步骤地量力而行,并与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等积极形成合力,充分借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高效管理机制。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财会管理工作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财务管理来展开,财务工作在日益激烈的经济社会中显得日趋重要。会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细心+耐心+责任+能力=个人职业=企业命运=社会价值的诠释,加入,做一名有价值的财会人!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每周与推送新鲜活动福利,一言不合就送你们奖品,更有实力带你考证通关。
不信先来定制份个性化备考方案!
我们陪你学,也带你玩,关注我,做有趣的财经老司机!
欢迎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jiaoyu)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电话:021-),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责编:terry
Copyright &copy
高顿网校,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 职能 出纳 转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