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加息对房价会涨吗发出重要信号,房价腰斩一次会怎样

今天 央行发出重要信号 房价腰斩一次会怎样?
今天(3月26日)上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货币政策经过多年QE,全球已到达周期尾部,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不再宽松。▲图片来源:博鳌亚洲论坛此外,周小川还说:财政政策对结构性调整非常有帮助;各国复苏速度不一致,货币政策也不是完全协调一致的,认真去考虑何时如何离开货币政策宽松周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判断再通胀为时尚早;收紧货币政策是渐进的过程;不能说货币宽松政策造成通胀和资产泡沫,这其实是不预期的后果。周小川回应宽松货币导致楼市泡沫:这不是预期后果▲图片来源:博鳌亚洲论坛在被问及本轮全球量化宽松政策是否已经结束时,周小川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的问题”,在经过多年的量化宽松后,已经到达了周期的尾部,货币政策已经不再宽松了。但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各国经济体的表现不同,全球的货币政策表现并不完全协调一致。在被问及货币政策会不会产生不预期的后果时,周小川再度强调了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他表示,不能说货币宽松政策造成通胀和资产泡沫,这其实是不预期的后果;经验表明,当货币政策宽松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导致某些资产泡沫,金融市场或者房地产市场,或者其他资产泡沫,但人们还是需要做取舍,还是要关注康复、经济复苏这一面。“这些年,公众过度关注货币政策了,他们是消费者也是投资者,投资房地产市场,股市,买金融产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有些过度。”周小川表示。楼市一直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热点话题,2017年的博鳌论坛上,也有不少嘉宾分享了对房价、土改、楼市的看法。“北京房价控不控,我都买不起”3月23日,2017博鳌亚洲论坛上,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针对此前刚刚出台的地产调控政策戏称,“你控也好,不控也好,北京的房子我都买不起。”他如此调侃的背景,是2017年3月以来(截至23日),已有近20个城市加入调控大军,北京、上海等地楼市政策再次达到“史上最严”,广州、石家庄等地连夜出台新政,更有一些城市在短短几天内连续多次调控,不断加码。
日消息,西安西华门宏城国际公寓居住的业主康先生觉得心有余悸:17日凌晨2时许,在他将车挪走后没5分钟...
&来源:凤凰网
在这个方向看去,总宽为40米的道路看起来略显微小,但是这条路的建成意义重大,将能有效解决车辆过境等问题。
&来源:凤凰网
还记得去年10月出现在江苏常州街头,为华裔养女寻找亲生父母的两位荷兰养母吗?又有荷兰养父母来了。
&来源:澎湃新闻
一直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祖辈心里都是根深蒂固。但是现在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农村人越来越想生女儿了。
&来源:时尚流行速递
仔细看一看,你觉得这是什么呢?黑黑的眼圈,黑白相间的条纹,是不是很像熊猫呢? 没错,这三只神似熊猫的土狗就是它生的,看着母狗瞪大的眼睛...
&来源:智慧生活小百科o
据中国人社部网站消息,国务院今日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原中纪委驻中央外办纪检组组长邹加怡(女)被任命为监察部副部长。
&来源:网事28号
一位农村男子在河边钓鱼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岸边的水草在一动一动的。男子握紧手里的鱼竿,将一直盯着浮漂的眼睛,慢慢的转移到岸边。
&来源:时尚流行速递
中新网4月18日电 据食药监总局网站消息,日前,11部门联合发文规范食品和药品重大违法犯罪案件信息的通报与发布工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山东青岛日报消息,4月16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宋远方参加了黄岛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
&来源:中国经济网
山东莱州又出大事了,柞村镇吴中福到柞村派出所讨要说法死于柞村派出所。吴秀芹被本村孙发兴把腿打断...
&来源:华华开心谈刚刚 央行释放重磅信号!房价腰斩一次会怎样?
来源: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 作者周纯
  3月26日,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已进行到最后一天,前一晚的大雨,让博鳌小镇褪去燥热。近来席卷市场的寒意,悄然降至博鳌小镇。
  早上8时许,东屿宴会大厅门口已经排起长队,因为行长,即本届博鳌论坛最重磅的嘉宾之一,即将现身,参与讨论最为外界关注的货币政策话题。
  人群中一阵骚动,在多名安保人员的簇拥下,69岁的周小川疾步走入会场。在门口,一位知名机构人士拦在他身前,和他握手:我是专门来听您的(演讲的)。而作为同一场论坛的讨论嘉宾,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在开场中就声明,他会尽量简短发言,以便让大家有更多机会倾听周小川的演说。
  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周小川一共回答了五个问题。其中,他首次提到,全球的量化宽松已经结束,货币政策造成的资产泡沫不是预期的后果,而是必要的取舍。他再一次重申,当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有点过激。
  量化宽松已到周期尾部
  周小川认为,在多年的量化宽松之后,当前已经到了周期的尾部,“货币政策不再是宽松的政策。”
  他介绍称,中国曾采取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来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在2000年年底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重回谨慎的货币政策。在他看来,全球的复苏经过了很多曲折,比如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仍然没有解决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我认为,这个方向就是要看到货币政策的限度,要认真地去考虑什么时候如何离开这种货币宽松的周期。”
  关于再通胀问题,周小川表示,他已经在一些国家看到了再通胀,但从全球来看,做任何判断还为时尚早,虽然有些国家商品市场已经出现价格上扬。他建议保持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再通胀的现象,“我觉得这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是有直接关系的。”
  他强调,在这么多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全球很多国家已经放弃了流动性,虽然货币政策制定当局已经开始紧缩他们的政策,但是这个紧缩的过程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货币政策不是万金油
  在这场讨论会上,包括巴基斯坦前总理Shaukat AZIZ、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CEO Ian JOHNSTON在内的多位参会者均认为,当前货币政策能带来的影响已经达到极限。
  对于“货币政策无效论”,周小川认为,货币政策不是万金油,不能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能治好每个国家的疾病。在他看来,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即使财政上的指标不是很好,我们还是必须继续用财政手段、财政工具,大家会再度看到某些国家开始强调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
  周小川介绍称,中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长期改革来看,中国已经由过去特别依赖出口,转变为强调拉动内需和家庭需求;中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大大提高。
  中国2016年开始实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减少库存,减少债务杠杆率,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这些都是中短期改革的关注点。
  不过,他强调,“也不是说货币政策完全没用,无法促进结构性的改革。”货币政策虽然是用来调整总量,但也可以有一些创意,如利用一些货币工具来鼓励或者是支持某些行业,把钱导入一些战略行业,帮助其进行结构性改革。
  “在中国我们希望能制定一些政策,鼓励农村地区的贷款,以及小企业贷款,但是成效还要拭目以待。”周小川称。
  资产泡沫是不可预期的结果
  以过往的经验来看,宽松之后伴随而来的是通胀。周小川纠正道,“我们不应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通胀或者资产泡沫,这个应该是不可预期的后果。”
  他进一步解释称,虽然经验表明,当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的话,很可能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某些资产泡沫,可能是金融市场的,或者是房地产市场的,或者是其他地方的资产泡沫。
  他强调,尽管如此,还是需要做出取舍,因为全球需要走出金融危机,从危机中复苏,货币政策也许会造成这种不良的后果,但我们还是要关注“经济复苏的这一面”。
  他再一次提到,近期公众对于货币政策特别关注。在周小川看来,因为公众是消费者的同时也是投资者,他们投资了股市、房地产市场,也购买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似乎有点过激,”他说,他预期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公众会有更理性的认识。
  此前,在2017年两会记者会上,回答央行近期频繁使用各种工具的意图时,周小川也提到,中央银行工具箱的工具确实比较多,工具的使用自然可能也带有引导市场价格、引导预期,同时传导货币政策的意图,但是也不见得对每次操作数量、价格都要做出过度解读。
  新式稳健货币政策上路
  日,在上海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提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还要不断观察适时动态调整。这是央行首度提出货币政策 “稳健略偏宽松”。
  而一年之后的两会记者会上,周小川表态称,货币政策总体来说还是稳健中性。 “如果经济中货币数量太多,‘大水漫灌’其实对经济有害,会导致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问题。同时,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也更加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要求企业‘三去一降一补’,货币政策太松压力就不够。”
  李稻葵在发言中也提到,在他看来,周小川行长治下的货币政策其实是非常宽松的,“他希望通过货币政策来支持改革流程。”比如去年M2货币的增长为11.3%,这比原来计划的低了约2%,这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改革和再结构化。
  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央行几次上调货币工具的利率。继1月底、2月初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央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上行10BP之后,3月16日央行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再次上行10BP,外界一度用“变相加息”来形容此次调整。
  对此,央行在官网澄清,此次公开市场逆回购及MLF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观察是否加息要看是否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此外,住房信贷政策在过去一年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在前述的上海G20峰会上,周小川曾提到,个人住房贷款是比较安全的信贷,个人住房加杠杆逻辑是对的,今后可能会考虑给银行更多自主权。
  一年后的今天,北京等多地近期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限贷政策,央行对银行的信贷政策进行窗口指导,要求控制住信贷规模,防止住房信贷过快投放。
  当主持人问到:当下一次金融危机出现时,全球会不会依靠“直升机撒钱”的方式来解决危机?周小川笑答,他希望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应该用非常严肃的解决方案,如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危机。在他看来,也许负利率都会成为,比直升机撒钱更有用的选择。
  3月24日下午的分论坛“新土改:探索与思考”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如果说城市现在房价过高,我们称之为泡沫,它是一个刚性的泡沫。
  “刚性的泡沫出来以后,好像大家房价这么高,只有一部分人不满意――没有买到房的人不满意,剩下的好像都挺满意。”
  ▲图片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刘世锦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房价太高。
  房价为什么这么高?涉及到很多因素,其实问题可以简单化,就是供求关系的问题。大家为什么都到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地方去,就是因为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年轻人到这里可以挣更多的钱,就业创业机会比较多。
  但是看到供给侧,土地的供给情况怎么样?土地供给没有一个量,而且这个量给供不上。我们这些一线城市都在30%以下,过去若干年都是低于25%的。而在发达国家,一般这个比例在一些大都市,最少在40%以上,首尔在60%以上,供地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刘世锦强调,房价上涨使得城市的成本上涨了,有一些产业,就因为这样的高成本,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和衰落。“有一些一线城市服务业最近两年在收缩的、在减速,这是不正常的,我们的土地制度如果不改革,中国将会很难保持平稳的增长。”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刘世锦还建议,凭借政府有用地指标,城市里可以搞长期公共住房租赁,便于城市的年轻人创业创新。“房价腰斩一次,大家才知道痛”
  “(603883,)是需要被教育的,房价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只有让它跌几次,腰斩一次,他才知道痛。政府真的没有必要管理房价,要管就多建一些廉租房,让低收入者有房住。”
  同样是在“新土改:探索与思考”的分论坛上,为了强调不让政府管房价的观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如此回答嘉宾如何抑制房价的问题。
  ▲图片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在姚洋看来,楼市就像股市,有涨有跌很正常,房子就是资产,买得起高房价房子的都是一些投机者,政府为什么要为这些人负责?
  他还表示,提高土地的供给量对抑制房价作用极小,如果说要控制房价,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扩大容积率。
  “我们现在整个政策都是为富人服务,我们要求低容积率,看看一线城市的房子多数在10层左右,极其浪费,把所有的住房加倍,平均20层,你看看供给上去了没有,我们是作茧自缚,我们要抑制房价,实际上还是在为少数人服务。”
  而在另一个分论坛“怎样去杠杆?”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亦提到房地产,只是他认为中国现在其实就是几十个城市房价在涨,大部分城市已经不可能再涨了。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快就会崩溃,并因而导致中国经济崩溃,这是有点过分的。
解读:周小川的表态,对中国楼市发出了强烈信号!
虽然周的表态是针对全球来说的,但自然包括中国。中国在2016年4月之后,就开始调整货币政策,控制M2(发钞)增速。到了今年春节前后,又多次通过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提高了货币市场利率。
由于中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所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各商业银行可以自由浮动);所以,央行可以绕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来变相加息。事实上,中国央行已经这样做了。
我们可以看一下“余额宝”这种的收益率走势图(上图),左侧的最高点是上一轮加息之后形成的市场利率最高点(不是存贷款基准利率最高点)。在那前后(2013年到2014年)楼市入冬,大家讨论的问题是“哪里的楼市最危险”。
2016年的“大锅底”,是央行启动降息、降准之后形成的,对应的是楼市大涨。右侧,也就是近期的收益率明显走高,反映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转向。
中国央行为什么迟迟没有宣布正式加息(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主要是在等两件事:
第一,特朗普的底牌。特朗普威胁要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对中国商品征收45%的额外关税,这样会引发中美贸易大战,中国或将有数百万人失业,在这个风险没有排除之前,中国不可能正式加息。
一周前美国新任国务卿蒂勒森访华,并非常罕见地使用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定位表述,也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随后,中美最高领导的峰会将在4月初举行,看来大规模贸易战爆发的几率已经非常低。
第二,2017年减税压力很大,政府收入增速近年来在下降,楼市还需要有一个温暖的早春。目前,一季度已经结束,土地和房子大卖(见下图),地方政府收入颇丰,全年完成财政、GDP指标心里有了底。
综上所述,我们的团队在一周前做出了一个判断:
中国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加息。时间点可能对应的2017年第三次加息,在十九大召开之后可能性偏大一些。但也不排除因为经济向好,中美矛盾化解而提前到三季度(会议之前)加息。
这样,楼市的这波政策性牛市基本结束,未来两三年房价将重演2013年到2014年的走势:高位横盘,甚至略有下跌。开发商售楼处的人将再次减少,最终门可罗雀。
但长远看,有人口显著增量的、高级别城市的优质住宅,仍然是非常好的长期投资品种,中国楼市还有“白银十年”。
这个周末,有两件事证明了上述判断的正确性:
第一,北京、厦门出台了空前力度的调控措施,这在此前历次调控中都没有出现,比如厦门宣布购房者2年内不得卖出,北京试图降低学位房的价值并推出了限制性的“离婚贷”;
第二,今天周小川的出乎意料的、态度清晰的表态,公开宣布货币政策不再宽松。
至于中国股市,情况就跟楼市完全不同。这个市场管制程度远远超过楼市,从今年开始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去杠杆”、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任务,所以“下有国家队和政策托底”,但如果太疯也会招致国家队和政策的打压。
在鸟笼行情中,完成规模庞大的融资任务,不宣而战地走向注册制,是股市在2017年的最大任务。加息会带来利空,但跌幅将被人为控制。把一线、二线城市楼市里的热钱,赶往股市和三四线城市楼市,是官方的基本态度。
日,一声炸雷,中国楼市风向已变!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多么痛的领悟:房价腰斩一次会怎样?|吴晓求|李扬|巴曙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多么痛的领悟:房价腰斩一次会怎样?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公众号
  导读: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预言,十几年前就已有之。但直到现在,一线城市的房价还在涨,传说中的“泡沫破灭”始终没有到来。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涨不破的泡沫。美国次贷危机、日本楼市崩溃依然鲜活于人们的记忆之中,余痛至今,中国会是例外吗?
  2016年,经济学家们对中国楼市是否存在泡沫仍有争论,而当下面对一线城市十几万/平的房价,泡沫与否似乎已无争论必要。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泡沫如何才能“挤而不破”?泡沫破了,又会如何?
  在刚刚闭幕的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众多经济学家分享了他们对楼市和挤泡沫的看法。
  CF40常务理事、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长蔡鄂生
  你控也好,不控也好,北京的房子我都买不起
  3月23日,2017博鳌亚洲论坛上,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针对此前刚刚出台的地产调控政策戏称,“你控也好,不控也好,北京的房子我都买不起。”
  他如此调侃的背景,是2017年3月以来(截至23日),已有近20个城市加入调控大军,北京、上海等地楼市政策再次达到“史上最严”,广州、石家庄等地连夜出台新政,更有一些城市在短短几天内连续多次调控,不断加码。
  蔡鄂生认为,房地产调控不能搞强压强控,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很复杂”,不能单纯从企业角度来看,而要从整个机制视之。
  CF40成员、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
  房价腰斩一次,大家才知道痛
  在博鳌亚洲论坛“新土改:探索与思考”分论坛上,姚洋表示, 提高土地的供给量对抑制房价作用极小,因为土地供应的弹性小,除非把国土面积变了,随便放开了,这是不可能的。任何国家都有土地管理的规章制度。土地供应弹性比较小,需求弹性比较大的情况下,肯定是抑制需求更有效,如果说要控制房价,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扩大容积率。
  在姚洋看来,楼市就像股市,有涨有跌很正常,房子就是资产,买得起高房价房子的都是一些投机者,政府为什么要为这些人负责?
  姚洋称,我们现在整个政策都是为富人服务,我们要求低容积率,看看一线城市的房子多数在10层左右,极其浪费,把所有的住房加倍,平均20层,你看看供给上去了没有,我们是作茧自缚,我们要抑制房价,实际上还是在为少数人服务。
  “是需要被教育的,房价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只有让它跌几次,腰斩一次,他才知道痛。政府真的没有必要管理房价,要管就多建一些廉租房,让低收入者有房住。”姚洋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没有买到房的人不满意,剩下的都满意
  同样是在“新土改:探索与思考”分论坛上,刘世锦表示,如果说城市现在房价过高,我们称之为泡沫,它是一个刚性的泡沫。
  “刚性的泡沫出来以后,好像大家房价这么高,只有一部分人不满意——没有买到房的人不满意,剩下的好像都挺满意。”
  刘世锦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房价太高。
  房价为什么这么高?涉及到很多因素,其实问题可以简单化,就是供求关系的问题。大家为什么都到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地方去,就是因为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年轻人到这里可以挣更多的钱,就业创业机会比较多。
  但是看到供给侧,土地的供给情况怎么样?土地供给没有一个量,而且这个量给供不上。我们这些一线城市都在30%以下,过去若干年都是低于25%的。而在发达国家,一般这个比例在一些大都市,最少在40%以上,首尔在60%以上,供地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刘世锦强调,房价上涨使得城市的成本上涨了,有一些产业,就因为这样的高成本,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和衰落。“有一些一线城市服务业最近两年在收缩的、在减速,这是不正常的,我们的土地制度如果不改革,中国将会很难保持平稳的增长。”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刘世锦还建议,凭借政府有用地指标,城市里可以搞长期公共住房租赁,便于城市的年轻人创业创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房地产调控将着眼点放在房价上是本末倒置,最应调控的是影响房价的制度
  在另一个分论坛“怎样去杠杆?”上,李扬亦提到房地产。他认为中国现在其实就是几十个城市房价在涨,大部分城市已经不可能再涨了。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快就会崩溃,并因而导致中国经济崩溃,这是有点过分的。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现在,房地产调控有哪一次成功了吗?没有。说明根本就没搞对。”李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房地产调控将着眼点放在房价上是本末倒置,最应调控的是影响房价的制度。
  在李扬看来,房价高低本身并无问题,就如股价高低一样。他建议,应当回归住房作为民生必需品的本质,由此出发思考调控问题。
  李扬谈起他和黄奇帆日前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场谈话。他们将房地产调控建议归结为五个方面:增加土地供应、以租为主、调控土地价格、调控税费、降低杠杆率。
  房价逐年上涨但土地供应逐年下降的情况,在部分大中城市已有出现。李扬认为,房地产调控应当首先确定城市化步调与土地供应的稳定关系,打比方说,“一个城市增加了1万人,就要增加1平方公里住房用地”,而不是将二者分开管理。
  他认为,居民解决住房应当以租为主,而非以买为主。现实中,国内还是以买为主。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调查统计,2011年中国家庭住房自有率将近90%,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在房价的三分之一以下,将地价成本控制住。“与其控制结婚不结婚、离婚不离婚,你控制这个(地价)不好吗。”李扬打趣道。
  除了以上建议,李扬认为,房地产税费繁杂的问题应当梳理清楚;限制杠杆率亦可有效调控楼市,比如,规定购买二套房者必须100%使用自有资金,没有杠杆就难以产生外溢影响。“我怀疑很多地方政府并不想真正控制房价,大家都是假装在那儿说(调控)。这个问题它(政府)还是明白的,应该明白地说,不要顾左右而言他。”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
  中国楼市泡沫滞后,但不会成例外
  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楼市泡沫:中国会例外吗?”分论坛上表示,中国楼市泡沫不会例外,但是它有一个滞后。
  他指出,现在全球有两大泡沫:一大泡沫是美国的股票市场,这是一大泡沫,最近泡沫也在缩小;还有一大泡沫是中国的楼市。
  吴晓求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真的得不出来楼价如此之高的一个结论。
  吴晓求分析称,中国的M2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增长速度太快了,M2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平均要高5-6个百分点。所以到现在为止,中国的M2已经达160万亿以上,而GDP是70多万亿,M2和GDP相比较是2.1倍。
  “巨大的存量M2要购买资产的,不会作为现金状态出现,还有少量存在银行,更多是追逐能够带来利润的资产。可是中国金融体系提供的资产非常有限,股票又不敢买,债券也不多,可是钱又不能放在手上,放在手上贬值的速度很快,大家就开始买房子了,你会发现这么存量的M2显而易见就会倒逼房地产价格如此上涨。”吴晓求称。
  吴晓求表示,去年人民币贬值从6.2、6.3到6.9,把一部分存量M2的压力消除掉了,剩下就跑到楼市来了。本来跑到股市很好,但2015年股市危机把大家吓怕了,又换不成美元,最后换成了房子。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巨大M2的存量抽走,我们退出有压力,意味着GDP的增长也下降。“未来要看一看,我确信说现在12万块钱一平米的房子还要去买,我不认为这是理性的。我们要让它下来,只有一个办法减少对私人部门的杠杆,如果这点做到我们的泡沫就不会破裂,如果做不到泡沫也会破裂。”
  CF40特邀成员、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
  两位经济学家赌15年后中国房价是泡沫破灭还是仍然坚挺,赌注是两顿饭
  在“楼市泡沫:中国会例外吗?”分论坛上,李迅雷十分赞成吴晓求的前述观点,他甚至预测,2020年左右,全国房价会出现普跌,恐慌性下跌,无论是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城市。
  李迅雷认为,决定房价有两个流:一个是人口流,一个是货币流,人口流方面,他注意到目前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在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流动人口在2015年的时候减少的500万,2016年减少200万。这表明经济趋势往下,城市化进程也在放缓。房价首先体现在人口现象,用人口可以解释很多城市房价的上涨。如果人口的流入量减少,房价支持的力度也会减少。
  资金流方面,李迅雷认为,北上广深房价上涨更多是资金的集聚。上海不是上海本地人的上海,而是全国人的上海;纽约的房价比上海高,是因为纽约是全球的纽约,而不是美国的纽约。房价2020年左右会进行全面性的下跌,人口流不支持能够维持这么长时间,另外我们的货币增速也会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而下降。
  李迅雷和吴晓求的观点让贾康坐不住了,他提出了鲜明的反对意见。贾康的结论是,可以预见未来15年左右,北京、上海、深圳不要希望均价上扬曲线能转变成下行曲线,不存在这种可能性。顶多是上扬不那么陡峭,遏制住那些肆无忌惮的风潮造成社会不安的问题。
  贾康认为,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不是过高是有争议的,中国的楼市、房市主要是随着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心区域不动产一定表现在上扬曲线,因为结构方面导致的冰火两重天。火的这边的确有泡沫,但不是带来系统性风险的泡沫,冰的那一边是需要去库存,因此必须形成复杂的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方案。
  “泡沫学术上都存在,泡沫的认定见仁见智,一般泡沫破了之后大家才知道什么量值以上属于泡沫。楼市泡沫破灭的前车之鉴是日本。但大家别忘了那时候日本城镇化水平77%,但中国最新的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是41%,中国还处于一个经济体城镇化发展加速发展期的前半段,按照国际经验来讲还要增长30%才会转为低频发展,这个时候还有4亿人从农村到城镇,”贾康说。
  按照他的观点,一线城市带动的住房平均成交价的上扬是符合经济学分析的,总的趋势是供不应求。
  在激烈争论的情况下,李迅雷和贾康说要打赌,看到底15年后中国房价是泡沫破灭,还是仍然坚挺。双方提出赌注是两顿饭。
  CF40特邀成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中国房价再涨10%能买下上交所所有公司
  巴曙松在本届博鳌论坛上认为,当下房地产行业正在去库存,一线城市土地供应减少,其中住宅用地占比下降,与此同时二手房交易成本上升,房地产市场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
  近日,北京、广州、南京、郑州等热点城市的楼市调控措施频出,巴曙松强调,这一轮调控有很多的政策是加大二手房交易的成本,“我们曾做过一个分析,发现二手房流通量大的城市,房价涨幅明显较小。如今房地产短期供应没有跟上,二手房交易成本又明显上升,这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金融隐患”。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2016年数据显示,由房贷为主要构成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全年新增5.68万亿元,占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12.65万亿元)的44.9%,这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新增贷款为房贷。
  房贷居高不下,推高房价之余,巴曙松还提到了加杠杆的风险。“居民加杠杆主要是按揭贷款,买房后房价迅速上涨然后他再按揭,实际上这个风险转嫁给了银行,”他说。
  但居民不可能无限贷款,银行系统内部一定有一个边界,“边界在什么地方?还是居民储蓄绝对程度上的支撑,”巴曙松说。
  中国房价现在涨到了什么地步?巴曙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房价)再涨10%能买下上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再涨20%可以买下上交所和深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再涨30%可以买下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所有上市公司。”
  “现在不怀疑房价(会涨)的问题,涨到什么时候可以买下全世界今天可以讨论。”巴曙松说,根据去年底的数据估算,中国房产总量是270万亿元,而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市值加起来约70多万亿。
  巴曙松表示,市场形成这样的共识其实是很可怕的,(房地产)和其他的资产类别的价格差异太大,这样银行其实也有很大的风险。“它把银行放在一起了,再加上形形色色、不受监管的理财产品,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正常的周期性波动,届时将由此波及到银行界和相关联的理财产品,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他说。(本文综合自央视财经、新浪财经、和讯等)
责任编辑:胡青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关注房价上涨较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