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庄园制经济为什么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在人类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起步于15世纪。这次经济全球化的源头来自欧洲,先是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后是英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霸主以后,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巨大的扩张作用。(1)材料一中所说的“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起步于15世纪”,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哪些历史因素促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霸主?(4分)材料二:“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2)依据材料二,指出制定这个协议的是哪个国际组织?它的成立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有何关系?(4分)材料三:毫无疑问,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起,直到日,中国才正式成为WTO的成员。……中国的“入世”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第一等大喜事。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入世”也有令人担忧之处,在同新自由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还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有丧失独立的工业体系之虞;“三农问题”可能火上浇油,可能带来失业人口增加;为腐败增添土壤。――摘编自《中国人的WTO心灵史》、《入世的喜与忧》(3)依据材料三指出入世历程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就材料三作者对入世的担忧,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4分)
(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孺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欲求,商人使其厚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5 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推行重商主义。……该理论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托马斯·曼《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选读材料二& 英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贸易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德意志经济学者李斯特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央视《大国崛起·德国 第二部分》材料三& 凯恩斯把重商主义者看做是自己思想的先驱者。“重商主义者是把货币不足视为失业的原因的这一观点的创始者”。凯恩斯指出,增加货币数量是对失业斗争的最重要的工具 。“重商主义者很明白他们的政策具有国家主义色彩,而且会引起战争”。凯恩斯则认为,保护主义有助于一个国家解决失业问题,而且赞成经济民族主义。——郑鸣谦《新国家主义经济学研究三篇》材料四& 在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演化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制度,而竞争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国政府。……为缓解由此形成的贸易逆差和各种国内矛盾,发达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强权,加强了对这些发展中出口国的贸易制裁,以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中大国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相近,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明洁《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抬头与应对》(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经济理论产生的共同背景,并分析西欧重商主义政策在政治方面产生的影响。(10分)(2)材料中“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是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李斯特提出“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原因。(8分)(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期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上述经济思想的?(8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当今世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综合以上,谈谈你对贸易保护政策的评价。(11分)&
一战后为调整国际关系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和美国华盛顿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据此回答1~15题:
1.巴黎和会上,极力要求削弱德国的是
A.美国B.英国
C.法国D.日本
2.一战后,英法两国在下列哪一问题上态度不一致
A.干涉苏俄B.成立国联
C.制裁德国D.托管德国海外殖民地
3.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消除了协约国之间的矛盾
B.缓和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C.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时机
D.暂时协调列强在东西方的矛盾
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②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③会议暂时协调矛盾,又埋下了隐患;④两会均损害了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③④
5.巴黎和会上,英美主张把原德国在山东权利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又表示支持中国让日本归还山东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英日同盟宣告结束
B.中、英美日都是国联成员国
C.慑于中国五四运动的威力
D.日本的势力扩张威胁到美英利益
6.1922年《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签订后,得利最多的是
A.英国B.美国
C.日本D.法国
7.美国没参加一战后的对德国殖民地的分赃,其原因是
A.美国反对殖民主义
B.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坚持“中立”政策
D.美国不是国联成员国
8.下列有关国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际联盟的盟约是巴黎和会的组成部分
B.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国联在世界造成和平的幻想
C.国际联盟是保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
D.美国在倡导成立国联和国联成立后,都对国联发挥重要作用
9.关于“国联”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20年成立
B.1946年解散
C.维护了国际社会的永久和平
D.美国拒绝参加
10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史实体现这一愿望的是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
B.提出十四点原则
C.召集华盛顿会议
D.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11.一战后,美日两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债权国;②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扩展势力;③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④利用实力向欧洲进行渗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
1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以下各项不属于该结论的是
A.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制海权
B.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C.遏制了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扩张势头
D.确立了美国在亚洲的霸权地位
13.20世纪20年代英法制定的“大陆政策”的主要差异在于
A.是奉行还是反对均势政策
B.是削弱德国还是扶植德国
C.是相互牵制还是相互结盟
D.是建立安全体系还是祸水东引
14.下列关于20世纪20年代世界形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由对抗走向缓和
B.凡尔赛体系掩盖下的矛盾日益激化
C.美国推行“金元外交”干涉欧洲事务
D.世界格局仍以欧洲为中心
1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A.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B.体系建立时埋下了隐患
C.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经济危机引起战争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特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黄帝陵祭奠,并带去了一篇气壮山河的祭文《黄帝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1)以两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说明祭文中“世界文明,惟有我先”的观点。这些成就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科学技术“重新兴起”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其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全国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园区位于百色右江河谷,百色园区坚持以产业为主线,以科学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户为基础,以企业为依托,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探索一条适合百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材料四&&& 昆明的出海快速大通道——云桂铁路将于2009年开工,工期为6年。这是一条连接华南地区的高速铁路,线路走向为:昆明——丘北——南宁。定位为以各为主、客货兼顾的Ⅰ级复线电气化铁路,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预留250公里/小时。 (3)根据材料三,分析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4)根据材料四,说出云桂铁路建设的经济意义。 材料五&&& 美国经济学家在二十世纪末提出“胜者全得”理论,即一个企业在高技术领域领先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有可能占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他竞争者将很难生存。 (5)“胜者全得”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有何经济学启示?
材料六&&& 据统计,我国人才总体规模已近8000万,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十分缺乏,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 (6)请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解决我国创新型人才缺乏问题出谋划策。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吴王阖闾在位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采纳谋臣伍子胥提出的“安君治民,共霸成王,从近而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 的建议,江南的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 & &&在16到19世纪的四百多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 材料三&& 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的江南城市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镇)形成的不同原因。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城镇的发展对后世产生的影响。(6分)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6分) ⑶ 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发展状况并指出其原因。上述材料反映了城市在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8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简要说明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
我爱罗睿013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封建主凭借土地占有及超经济强制等权力形成的剥削农民的实体.封建主凭借土地占有及超经济强制等权力形成的剥削农民的实体.庄园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庄园和领地的概念相似;狭义的庄园指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依附农民,并独立进行经营及核算的一个地段.中国学者对庄园的理解多属后者.在狭义的庄园中,耕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两部分.依附农民每周用3~4天无偿为庄园主耕种,其收获全归庄园主.这是劳役地租的表现形式.各户农民小块份地上的收获则归他们自己支配.当庄园的范围和农业村落相一致时(这类庄园在全体中属少数),庄园经济还包括原属于本村的草地、牧场、池塘、森林等公共土地上的收入,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一个大封建主往往拥有若干个庄园,庄园设总管、管家等,监督依附农民和奴仆的劳役,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力支配、物资保管等.各庄园统由总管负责,各管家须定期向总管报告经营情况.庄园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依附农民,尤以农奴占大多数.半自由民的地位介于农奴和奴隶之间,份地世袭使用.庄园主可以利用庄园法庭(一般由总管主持)审判农民并收取罚金,也可以根据本庄园的习惯向农民征收各种实物及货币等,这些成为庄园主收入的重要来源.大封建主的庄园多散处各地,每个庄园负责供应其家属、随从一定时日的生活所需.由于封建社会早期运输困难,封建主多巡行各庄园就食.庄园中的劳动者,有少数奴隶(9世纪后逐渐消失)及临时雇工,但主要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依附农民,尤以农奴占大多数.第三类是半自由民,其地位介于农奴和奴隶之间,份地世袭使用.庄园主对各种依附农民有不同的人身奴役及司法权力,可以利用庄园法庭(一般由总管主持)审判农民并收取罚金,也可以根据本庄园的习惯向农民征收各种实物及货币等,这些成为庄园主收入的重要来源.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 ,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庄园经济的兴盛时期约在9~13世纪.它的形成大约和生产力低下有关.14世纪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向瓦解.典型的庄园主要分布在卢瓦尔河以北的法国和英格兰.法国南部、德意志、意大利等地的情况则很不同,有的领主自营地主要由奴隶耕作,没有农民份地;有的是由远离庄园中心的依附农民耕种小块土地,向领主交纳实物租;也有的是自由身份的农民佃种封建主的土地,纳实物或货币租.庄园经济的兴盛时期约在9~13世纪.它的形成大约和生产力低下有关.12和13世纪,由于生产力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已不断发生庄园自营地缩减、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等现象.但也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大修道院所属庄园反而扩大自营地,加强劳役地租剥削.14世纪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向瓦解广义的庄园是指封建主结合其领地形成的剥削农民的实体.封建主对其领地并非都具有所有权,对有些地方往往只有管辖权.但他可以根据这些权力(如残余的国家行政权力,或对某些农民的人身奴役权力等)向农民收取捐税,征发劳役等.西方学者亦称这种实体为庄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西欧庄园:封建社会的经济单位封建主凭借土地占有及超经济强制等权力形成的剥削农民的实体。庄园可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庄园和领地的概念相似;狭义的庄园指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依附农民,并独立进行经营及核算的一个地段。1.庄园主是国王及其臣下教俗封建贵族2.庄园规模大小不等3.庄园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4.庄园里从事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或依附农民...
扫描下载二维码试论东汉田庄与西欧庄园经济
提纲:一.东汉田庄
1. 东汉田庄的起源与发展
2. 东汉田庄的主体
3. 东汉田庄的特点――闭门成市、聚族而居、私人武装
4. 东汉田庄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二.西欧中世纪庄园
1.西欧中世纪农庄的起源与发展
2.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特点
3.东汉田庄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
4.西欧中世纪庄园的消亡及影响
三.东西方封建庄园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东汉田庄和西欧中世纪庄园作为东西方专制社会封建生产的重要组成形式,其都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与市场关系不甚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其产生,发展及对东西方社会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也被其各自所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东汉田庄
东汉田庄是大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占有大量耕地并控制着众多依附于他的人口,是汉代一种独立的经济体系,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汉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已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㈠ 东汉田庄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封建田庄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的发展使得土地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无地可耕,与此同时,豪强地主的大片耕地却无人耕作。因此,无地的小农业者或自愿投靠,或沦为奴隶强行被卖,于地主的土地上耕作。于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在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形成。
汉代田庄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西汉初期――形成期;汉武帝后至西汉末――发展期;东汉――大发展期。田庄在汉代发展蓬勃并非偶然:
㈠西汉政权在多年战乱的基础上建立,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因此高祖刘邦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赋税,轻徭役,加紧恢复封建农业,为田庄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㈡汉代对土地买卖控制并不是十分严格,因此土地兼并现象相对严重,汉初政府“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得一些地主“得其所欲”,趁机垄断关梁河陂㈠。东汉初期,共同支持刘秀建立霸业的开国功臣大多是封建田庄的豪强地主,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成为地方的割据势力。特别是刘秀“度田”措施遭遇失败后,更是放任豪强地主,勋臣贵戚兼并土地,“富人名田逾限,富过公侯”㈡已成为普遍现象。
㈢重本抑末的封建统制思想从汉武帝开始愈发根深蒂固,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卑微下贱。发家致富后的商人为提高社会地位不再扩大生产,转而大量购置田产,兼并土地,成为田庄主人。我认为这也是田庄经济在汉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之一。
㈡ 东汉田庄的主体
授田、赐田是汉代地主获得土地所有权的重要形式之一,刘邦称霸后,曾规定“诸侯子与从军归者,先与田宅,及所当求于吏者”及“法以有功劳行田宅”,
以此来安置复员官兵。东汉建立后,刘秀采取“退功臣,进文吏”的政策,令勋臣贵族广置田产而不问朝政。因此,一大批爵显功高的贵族成为了大地主。除此之外,皇亲国戚依靠权势大量兼并土地,大批资力雄厚的商人依靠从经商中牟取的利益大量兼并土地,他们构成了田庄经济的核心力量。
㈢ 东汉田庄的特点
东汉田庄是以大地产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为剥削形态,有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封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㈢。东汉田庄拥有在经济上“闭门成市”,军事上拥有私人武装,政治上“聚族而居,宾客相附”等的特点。
朱绍侯先生曾说过,汉代田庄“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单位”,“可以‘闭门成市” ④。东汉田庄内部生产自给自足,甚至是有求必给,其农林牧副渔多业并兴,并设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以农业生产为主,综合经营,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需求。我认为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固了我国专制时期的自然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且田庄之间缺乏竞争与交流,不利于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与传播。但田庄的大土地经营方式使得依据土壤条件,季节,气候等统一安排农业生产成为可能,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集约性;且田庄主财力雄厚,为田庄内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提供了经济支持。
豪强地主多是“聚族而居,宾客相附。东汉地主田庄经济往往以宗族为核心,聚族而居,田庄主既是占有整个庄园的大地主,又是宗族长。宗族、宾客、徙附、部曲、奴婢,虽然在庄园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都对庄园主有极强的依附关系,有严格的长幼尊卑之序” ⑤。田庄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封建宗法制的集中体现。田庄主对于田庄内劳动者剥削都十分沉重,除向田庄主交付实物以外,劳动者还要服劳役。田庄主利用宗族关系掩盖了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但以宗法血缘维系田庄内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持了社会稳定。
在田庄中,为了有效的组织生产和镇压庄园内农民以及流民、贼寇的侵犯,在农闲时节也组织一定的武装以自卫。由于聚族而居,庄园主的私人武装也是由宗族、宾客、部曲、家兵所组成。庄园主把一部分依附农民和宗族宾客按军事编
制为“部曲”、“家兵”,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充当庄园私兵。这些私人武装往往会不断膨胀,若不加以控制,就会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实力雄厚的地主在国家繁荣时是政权的有力支撑者,但当皇权摇摇欲坠时,手握私兵的豪强又变成了政权最大的威胁。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就起因于此。
㈣ 东汉田庄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东汉田庄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东汉田庄作为汉代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对东汉社会以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政治上,帮助中央控制和稳定了大量无地人口,起到了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同时财力雄厚的地主对皇权的支持对政权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其巨大的势力对政权的操控加剧了地方分权和政治腐败。此外,田庄主对农民的奴役和剥削加重了农民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在经济上,田庄对汉代农业p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田庄主与国家争夺农民与赋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且其隐瞒人口与土地,对国家利益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在军事上,私人武装维持了地方的安定,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较为良好的社会环境。但私兵的膨胀又导致了地方的分裂,为东汉末年的动乱埋下了祸根。
在文化上,田庄主宣传儒学,奴化百姓,巩固了儒学在中国封建文化中的正统地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基本文化素质;但其对民众的奴化加深了封建思想对社会的毒害,泯灭了人民的反抗思想,阻碍了民主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二.西欧中世纪庄园
封建庄园是欧洲中世纪随封建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农业生产组织,它是西欧中世纪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基层经济单位,它集政治、经济、社会意识于一体,对西欧中世纪的发展以及消亡都有重要的意义。
㈠ 西欧中世纪庄园的起源与发展①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②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③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④各族经济交流加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①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②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③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④各族经济交流加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各具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 &&&&&& A.新兴封建城市成为繁华商业中心 &&&&&& 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使耕地面积扩大 &&&&&& 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大力推广种植 &&&&&& D.江南迅速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帐篷变高楼,黄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那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3)根据表2概述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1 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将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六 & &&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密切联系。据测算,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钢材500-1500吨、水泥吨,平均消耗沥青1900吨。新增100亿元投资可带动400亿元的投资规模。在建设周期内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可创造就业岗位3900个。2009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6000亿元,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达1.5个百分点。 材料七 & &&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67亿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80亿元。 (7)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经济意义。 (8)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
&材料一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贾谊《论积贮疏》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商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19世纪对美国来说,既是工业革命世纪,又是农业革命世纪。美国的农业革命主要发生在19世纪的最后40年。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与土地制度分不开……还进行了品种改良、农田灌溉、改良土壤以及各种科学实验活动,为鼓励农业科学,国会专门立法……各州建立农学院、农业实验站等研究机构,推进农业教育。对工业革命成果的及时而有效的利用,是美国农业革命的优点之一。……在美国,农业革命与运输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是同步进行的,共同成为迅速解决开发西部广大荒原这一重大难题的关键。这对美国自身迅速工业化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这一部门不仅成为吸引欧洲移民的巨大诱饵,而且也成为为工业提供充分的粮食和原料的基地,此外,农业出口还对平衡美国对外贸易收支起了重大作用。“农业是美国前进中的工业资本主义的救星”。——摘编自罗荣渠《美国历史通论》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农、工、商业关系的思想认识,结合所学对上述思想进行简要评析。(1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处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方面与苏联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一、 二,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好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关系?(13分)&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是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比较(400—1998年)。&&&
下表为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l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材料二 14世纪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复兴运动旗手高擎人文主义大旗……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他们的声音如巨人登高一呼,很快就在阿尔卑斯山上南北各大城市中心激起雷鸣般的反响和回音,震撼了欧洲大地。……但丁谢世二百多年以后,中国出了个李贽,敢于反对以孔孟之道为“万事之至论”……似乎与西欧的人文主义有些相似,却如荒野的孤鸿哀鸣,未能激起任何群众性的回响。……李贽之后,有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也都阐发过颇有时代新意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但他们和李贽一样,只是在很小的知识圈内有一定影响,未能像西欧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那样在各大城市中心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庞卓恒《史学概论》材料三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中国的城市有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若干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上海从市政建设与管理、上海士绅自治运动,到上海人的行为方式、婚丧嫁娶礼仪的变化,多有西方的影响;编制门牌号码、人车分道、文明婚礼、实行夏时制、选举市花、选举上海小姐……不是仿照租界就是学自泰西。……许多早期城市的公共工程大多为西方商人所创办与控制,使得这些城市具有浓厚的西方印迹和色彩。许多人往往把他们看成是西方城市的缩影。&&&&&
——《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材料四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乡民谓电线有碍风水,而将英商在吴淞一上海问所架设的电报线之“电杆悉行毁去”;一些保守旧官员也把同期外人在沪架设之电线、所修之铁路斥为“惊民扰众,变乱风俗”……而在一些传统城市,这种反应更为强烈。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五 珠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的南天门,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实行对外开放等政策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增加,全区城市由5个增至23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2.7%。&&&&&
——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相比的变化轨迹。指出图表的内在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等人的思想未能“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当时市(乡)民对待西方文明成果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趋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城市化建设有哪些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比较(400-1998年)
表 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材料二& 14世纪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复兴旗手高擎人文主义大旗,┉┉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他们的声音如巨人登高一呼,很快就在阿尔卑斯山上南北各大城市中心激起雷鸣般的反响和回音,震撼了欧洲大地。┉┉但丁谢世二百年以后,中国出了个李贽,敢于反对以孔孟之道为“万事之至论”——似乎与西欧的人文主义有些相似,但却如荒野的孤鸿哀鸣,未能激起任何群众性的回响。┉┉李贽之后,有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也都阐发过颇有时代新意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但是他们和李贽一样,只是在很小的知识圈内有一定影响,未能像西欧文艺复兴那样在各大城市中心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庞卓恒等著《史学概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中国的城市有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若干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上海从市政建设与管理、上海士绅自治运动,到上海人的行为方式、婚丧嫁娶礼仪的变化,多有西方的影响;编制门牌号码、人车分道、文明婚礼、实行夏时制、选举市花、选举上海小姐……,不是仿照租界就是学自泰西。……许多早期城市的公共工程大多为西方商人所创办与控制---使得这些城市具有浓厚的西方印迹和色彩。许多人往往把他们看成是西方城市的缩影。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上海乡民谓电线有碍风水,而将英商在吴淞-上海间所架设的电报线之“电杆悉行毁去”;一些保守旧官员也把同期外人在沪架设之电线、所修之铁路斥为“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而在一些传统城市,这种反应更为强烈。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五&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实行对外开放等政策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增加,全区城市由5个增至23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2.7%。 ——《岳麓版必修II 经济成长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表中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相比的变化轨迹。并指出图与表的内在关系。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等人的思想未能“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当时市(乡)民对待西方文明成果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趋向?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城市化建设有哪些认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