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16年下半年开始每次牛市券商股的表现表现不好

2016年券商业绩负增长 期待监管整肃后步向健康
根据英策咨询近日发布的2016年业绩预测,今年沪深300中23家证券业上市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合计,将分别下跌25.82%和35.89%,与2015年同组公司营收及净利合计实际增长率125.56%和142.80%相比,均出现重大负增长,具体预测数据如下表所示:基于2015年高基数及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弱势表现,预计2016年上市券商业绩同比大幅下滑。但随着资本市场可能企稳,沪港通扩容及深港通开通,行业有望从一季度业绩低点有所回升,期待四季度盈利能力有所改善。英策咨询根据历年上市券商净利润增长率编制的行业净利润指数显示,整个行业盈利能力,今年呈现从高位大幅回落态势,详见下图(上图蓝色为历年实际数据,红色为2016年英策咨询的预测数据):1、传统经纪业务:量价齐跌,收入下滑从经营结构看,上市券商业务结构趋于均衡,但尽管经纪业务呈下降趋势,由于其占比依然最大,对业绩影响仍然最重。2016年上半年,股票日均交易量从去年高位回落至6000亿元以下,二季度上市券商股票交易量市占率为60.2%,比一季度略下滑,一季度佣金率下滑,二季度也继续维持下行趋势。为提高市占率,各券商将继续深入布局以降低成本,向高净值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以增强客户黏性。预计今年全年经纪业务对上市券商总体收入贡献度将有较大幅度下滑。2、投行业务:股市遇冷,债市火爆,新三板延续高增长券商投行业务主要包括IPO、股票增发和债券发行。受政策和经济环境影响,过去5年传统以承销保荐为主的投行业务占比总体下降。随着新三板分层制度落地、兼并重组推进、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提速等一系列政策催化,创新业务不断涌现,投行业务前景总体向好。2016年上半年,券商股票承销业务疲弱,IPO发行节奏放缓,下半年IPO发行节奏会明显加快。另一方面,并购重组业务在经历了火爆行情后受到严格监管,自证监会6月对外公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以来,并购重组遇冷。随着、因投行业务先后被查,未来券商股票承销业务会继续收缩。与股票承销相反,2016年上半年券商债券承销规模大爆发,债券发行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带动券商上半年投行业务业绩增长。考虑到近期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及国家去杠杆大环境,下半年债券发行量将大幅缩减。此外,目前为止新三板业务依旧延续快速增长态势,2016 年上半年新三板挂牌数量已是2015年上半年的1.4倍。3、资管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据业协会数据,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6月份已高达13.73万亿,较2015年底增26.08%。但是,在券商资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仍存在瓶颈,主要表现为通道类定向资管业务占比达8成以上,而主动管理类集合资管业务占比很低。随着对通道业务监管趋严,2016年全年上市券商定向资管占比将有所下滑,未来集合资管将是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着力点。4、自营业务:传统自营下滑,直投发展迅猛自营业务资本占用率高,风险大。在牛市行情中,自营比重高的券商体现出更高贝塔值。今年一季度,上市券商自营投资规模与2015年底相比微升,而投资收益率同比大幅下滑,虽然二季度市场有所回暖,但预计全年难改上市券商传统自营业务收入下滑态势。与传统自营业务相比,券商直投业务发展迅速。2015年,《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放宽了券商设立子公司的经营期限和经营标准,券商直投业务发展迅猛。2015年,券商直投子公司实现净利润35.09亿,同比增长30%,对外投资总额149.49亿,同比增长107%。 2015年,证券公司直投子公司设立直接投资基金178只,募集总额1193.23亿,同比增长86%,基金对外投资总额170.63亿,同比增长23%。5、信用业务:两融回稳,股权质押爆发式增长信用业务主要包括融资融券和股权质押,其中融资融券业务与市场行情高度相关。经历去年上半年杠杆牛行情和下半年去杠杆过程,目前融资融券余额趋稳,而股权质押呈爆发式增长,成为今年信用业务新增长点。2016年上半年,两融余额稳定在8000亿以上,但同比减半,预计上半年上市券商两融业务收入同比将有所下滑,如四季度市场好转,两融余额将有所回升。2016年上半年,证券公司股权质押规模6763.2亿,同比增7%,市场占比61.9%,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虽然证券股权质押业务近年不断升温,但股权质押利差空间却逐渐收窄,股权质押受银行低利率冲击较大。整体而言,从各分类业务看,由于年初市场遭遇熔断和暴跌极端行情,低迷的市场导致交易量萎缩,券商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业绩大幅下滑。虽然投行和资管业务收入保持上升态势,但较去年同期,收入和利润仍明显下降。当前行业整肃不断升级,整个行业期待熬过监管整肃阵痛期后资本市场逐步走向健康,完全恢复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体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快来腾讯证券官号(qqzixuangu)参加“牛人大赛”啦!千万巨奖等你拿,报名即送好礼!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goldi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016年券商去杠杆业绩未受影响 未来呈现差异化竞争|界面新闻1.&&& 2016年券商股板块回顾
1.1.&&&&&&&& 券商股是大盘的&放大器&
2016年年初起来,上证综指下跌了10%,券商股板块下跌12%,我们在2016年度中期策略报告《2016年非银金融的故事》中提出&券商出资2200多亿参与救市,使得自营规模占资本金比例处于历史高位,推动贝塔值由2015年初的约1.2倍提升至1.5倍左右,券商股成为了大盘的放大器&,观点也得到了印证。
1.2.&&&&&&&& 2016年三季度以来券商业绩环比改善
2016年三季度以来,市场整体上行,推动自营业务收入环比(+53%)大幅改善,使得第三季度券商行业营业收入环比增长8%,券商业绩迎来回暖。
业务结构方面,券商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较2015年相比,2016年前三季度经纪业务占比相比下降约13个百分点,而资管与投行业务占比上升明显,2016年前三季度投行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0%,资管业务占比超过8%。
1.3.&&&&&&&& 近年来券商股投资主题演变及个股分化
以前市场大多认为券商股板块基本上同涨同跌,2014年以来券商股的股价表现有明显分化。如2014年券商股的投资主线是&加杠杆&和&创新&题材。2014年券商进入&加杠杆&通道,券商行业杠杆率由2013年末的2倍上升至2014年的3倍,2014年末日均股基交易额大幅提升至7000亿元,融资融券余额达到1万亿,市场活跃程度的提升使得互联网券商业务快速发展,锦龙股份、国金证券、太平洋等在互联网转型方面捷足先登,股价方面,太平洋(当年最高涨幅282%,下同)/锦龙股份(211%)/国金证券(168%)均有较好的表现。
2015年市场着重挖掘次新股,如国信证券(242%)/东兴证券(221%)等。2016年以来,券商股板块的投资主线倾向于&定增&以及&民营&题材。2016年以来券商行业持续去杠杆,定增题材的、涉及到股东变更的券商股以及民营券商股表现相对更凸出。
2.&&& 2017年券商行业的业绩分析及展望
2.1.&&&&&&&& 经纪信用业务:股权质押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2.1.1.&&&& 预计佣金率逐步企稳在万分之3.8左右
2016年前三季度证券行业平均净佣金率为万分之4.33。我们认为2017年券商经纪业务佣金率下滑幅度有限,将逐步企稳,预计2017年全年行业平均佣金率在万分之3.8左右。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
(1)2015年以来证券公司已进行过大规模降价,市场竞争比较充分;
(2)降佣带来的收入损失需要靠量来弥补,而潜在新增客户数量有限,市场行情预期谨慎,公司降佣动力不足;
(3)创收压力倒逼经纪业务转型,证券公司更愿意通过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方式增强客户粘性,发展高净值客户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维持佣金率水平;
(4)一人20户改为一人3户。
通过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方式,使得券商从传统通道服务提供商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将成为经纪业务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1)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发展高净值客户;
(2)增强客户粘性,为两融、新三板等其他业务积累客户,形成协同效应等。
2.1.2.&&&& 预计2017年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为8000亿左右
2016年前三季度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为5609亿元,较2015年同期下降50%,使得2016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行业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538亿元,同比下降60%,占比由2015年的47%下降至34%。2016年下半年以来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预计2017年日均股基交易额为8000亿左右。
2.1.3.&&&& 预计2017年融资融券余额回升至1.2万亿元
2017年融资融券余额将上升至1.2万亿元左右。2016下半年以来,市场缓整体回暖,融资融券余额也逐步提升,随着市场整体缓慢回暖,融资融券余额也2016年8月末的8300多亿,回升至12月的9500多亿。预计2017年市场融资融券余额将保持稳定,略有提升,将达到1.2万亿左右。
2.1.4.&&&& 亮点:券商股权质押超预期增长
股权质押回购业务需求旺盛,有较大增长空间。上市公司股权是高质量的金融资产,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成为便捷的融资方式,股票质押业务基本代替了约定回购式业务,成为信用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权质押回购业务以资管计划作为融出方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率不断下行。2016年三季度末待回购金额10164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48.67%。其中证券公司自有资金融出规模达3729亿元,较2015 年末增长46%,占比36%;以资管计划作为融资工具的表外业务达6435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50%,占比63%,成为提供资金的主要渠道。
2.2.&&&&&&&& 自营资管业务:券商业绩分化的主因
2.2.1.&&&& 预计2017年券商的自营规模仍将保持
券商的自营规模处于历史高位。2015年三季度,券商按照净资产20%出资2200多亿元救市,自营规模环比增长约40%。此后,在2016年第二、三季度稍有减少。2016年三季度末,上市券商自营规模为14994亿元,较年初仅下降4%,较6月末下降1%,仍处于高位。预计2017年券商总体自营规模仍将维持高位。
全行业权益类投资占比有所下滑,券商之间存在明显分化。2016年以来券商加大债券投资,上半年债券投资市值规模达10116亿元,占比达到57%,权益类投资规模占比为22%,略有下滑,但各券商之间存在分化,股基占比较高的券商股具备更大的弹性。
2.2.2.&&&& 券商行业自营业务三季度实现浮盈
受益于2016年下半年以来股票市场的上行,券商行业三季度实现自营业务的浮盈。如果未来股票市场继续上行,入市资金计入利润,部分券商有望受益。太平洋、国元证券、国海证券、东北证券、山西证券、西部证券6家券商仅参与了第二次出资入市,成本相对较低,预计目前大概已有浮盈。
2.2.3.&&&& 从通道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
2017年资管主动管理产品规模占比提升。2016年前三季度,券商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12%,占比上升至8%,全行业受托资金15.67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了31%。在低息背景下,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长,证券公司加快对资管产品的研发与设立。同时上半年券商风控指标以及&八条底线&细则的出台强化了对资管业务的监管,使得通道业务规模减小,主动管理业务迅速提升,预计2017年主动管理占比提升的趋势将强化,利好主动管理业务能力较强的券商,如广发证券以集合理财4000亿元的规模,大幅好于其他券商。
2.3.&&&&&&&& 投行融资业务:IPO提速,再融资放缓
2016年以来全行业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过50%。2016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投行业务收入486亿元,同比上升52%。其中,承销保荐、财务顾问收入分别为382亿元、1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36%。预计2017年行业收入有望保持20%的增速。
IPO发行节奏有望加快,项目储备丰富的券商有望受益。2016年10月以来,IPO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前三季度首发融资规模达768亿元,超过年内股票融资金额的60%。预计2017年IPO发行有望继续保持较快速度,有利于项目储备丰富的券商。
截至12月1日,IPO在审企业共740家,正常审核状态的有693家,其中上海主板322家,深圳371家。693家企业中,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IPO项目在排队企业数量最多,分别占比8%、7%、6%。其中中信证券拥有上交所主板排队企业最多,达29个。
再融资规模有可能下降。2016年前三季度再融资规模9,476亿元,10月以来,再融资速度放缓。10月A股市场实现定增的上市公司数量下降至60家,环比减少27%,当月定增募集资金金额减少至1162亿元,环比减少42%。11月定增募集资金金额继续减少,有51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增,募集资金金额为756.494亿元,2016年以来定增额首度低于1000亿。
债券承销平稳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发行债券实现融资2.27 万亿元,同比增长67%。第三季度融资规模环比大幅提升,债券融资超过年内债券融资金额的40%。预计2017年债券承销将稳中有升。
直投业务和另类投资与投行业务能够产生很好的协同。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共有72家券商设立直投子公司,累计完成投资额901亿元,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约49亿元,同比增长41%,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共有45家券商设立了另类投资子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9亿元,同比持平。
新三板分层落地,做市垄断局面打破。新三板分层制度落地,证监会允许私募参与新三板做市业务试点,券商垄断局面被打破。新三板市场持续扩容,截止2016年9月底,挂牌家数达到9122家,总市值突破3.6万亿元。预计2016年底新三板挂牌家数可以超过到10000家,2017年新三板推荐挂牌业务将持续蓬勃发展。
2.4.&&&&&&&& 券商行业的收入敏感性分析
经过前期市场的风险释放,行业发展回归正常水平,未来业务产业链还将继续延展,业务将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对2017 年行业在乐观、中性、悲观情景下假设如下:
3.&&& 2017年券商行业的投资主线
3.1.&&&&&&&& 业务发展的边际变化
按照经纪信用业务、自营资管业务、投行融资业务分类,我们认为2017年业务整体将平稳发展,将会发生的边际变化在于:
(1)经纪信用业务中股权质押业务高速发展;
(2)自营资管业务中,自营浮盈若兑现将产生业绩分化,资管业务中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券商将优势更为明显;
(3)投行融资业务中,IPO项目储备丰富的券商将首先获益。
3.2.&&&&&&&& 券商行业杠杆率下降,关注定增题材个股
券商行业持续降杠杆。券商行业财务杠杆率从2014年末的3.1倍逐步下降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2.6倍,虽然杠杆率逐步下降,但与2014年末比,仍然上涨了30%。预计受到先前发行的中短期债券陆续到期的影响,2017年杠杆率还将缓慢下行,而杠杆率相对较高的券商亟需补充资本金。
券商股权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增资潮再起。2016年前三季度,券商行业有8家券商A股增发,12家券商增资扩股,1家券商IPO,股权融资规模约合计约785亿元,另有1家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份,合计约3亿元。
券商大幅补充资本金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券商行业杠杆率持续下降,使得券商对资本金的需求提升;二是风控新规落地后,中小券商资本金面临压力;三是部分券商逐步推进金控建设,对资本金需求较大。
权益融资占比上升,利息支出降低改善利润。先前发行的中短期债券陆续到期,行业整体负债规模逐步下行,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6 年三季度末,全行业负债总额为2.54万亿元(剔除客户资金),较2015年末下降12.5%,其中特别是短期负债较2015年末下降20%,负债结构中长期负债占比略微提升至38%。受益于负债规模下降,行业整体利息支出也大幅下降,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行业利息支出同比下降约24%,而这一趋势在2017年还将持续。
3.3.&&&&&&&& 券商股扩容
2015年以来第一创业/华安证券/华创证券等券商成功登陆A股,未来天风证券/财通证券/中泰证券/东莞证券/长城证券/华林证券等正积极筹划A股IPO。新三板方面,目前已有湘财证券/联讯证券/开源证券/东海证券/南京证券/华龙证券6家券商在新三板挂牌,国都证券即将成为第七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券商。
3.4.&&&&&&&& 从严监管预期进一步强化
作为高度监管行业,券商行业对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2016年政策监管文件频出,监管机构聚焦风控,从严监管,创新业务发展短时间仍将受限,展望2017年监管政策将会更加完善,市场发展稳字当头。
3.5.&&&&&&&& 券商股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目前券商股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PB估值约为2倍, PE估值约为21倍,与2014年初估值水平相近。
来源:湘怀看非银原标题:更多专业报道,请
0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医药股报告您现在的位置: >
2016年十大券商都看好哪些医药股?
来源:米内网 发布者:admin
又到了年底,各大券商开始纷纷发布2016年度投资策略,明年投资风向会往哪吹,哪些医药股最被看好呢?米内网整理了十大券商的医药行业投资策略,为您解答这一问题。
10家券商共推荐了88只股票139次,被推荐次数最多的是恒瑞医药,10家券商中有8家推荐,大白马名至实归;其次是爱尔眼科、北陆药业和乐普医疗,分别被推荐6次、5次、4次;常山药业、瑞康医药、通化东宝、信邦制药同时被3家券商推荐,东阿阿胶等24只股票同时被2家券商推荐。
资料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资料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资料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从今年前11个月的市场表现看,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涨幅最大,券商的投资策略延续了这一势头,被3家及以上券商推荐的8只股票有5只跟医疗有关,占62.5%。北陆药业、安科生物、迪安诊断等精准医疗企业尤其被看好。由于招标降价等因素影响,制药板块虽然有恒瑞这个白马股撑场面,但也显得颇为孤单,不少制药企业被推荐也是因为转型医疗服务或者精准医疗的缘故。
2016年医药板块真的能如券商所料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券商研报赏析
中信证券:赏创新、评渠道、观国改,寻发展新力
年度回顾:增速放缓成为常态,创新已成燎原之势。2015年医药工业收入增速继续放缓,不过利润端表现有所好转,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0月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支出9115亿元,同比增长达20.6%,显著高于同期公共财政收入7.6%的增幅。我们认为伴随着财政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和二胎放开带来的人口结构红利,整个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仍将维持向上趋势,预计行业增速可长期维持在10%-15%之间。
维持2016年医药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医药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已进入深水区,首先摸索出成熟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将持续享受估值溢价,我们建议围绕&创新&、&渠道&和&国改&三大主线来精选投资标的:首先看创新,重点积极关注恒瑞医药、九洲药业、通化东宝和迪安诊断等;其次看渠道,重点积极关注益丰药房、老百姓、瑞康医药和嘉事堂等;最后看国改,重点看好东阿阿胶、山东药玻等。
兴业证券:平淡中把握确定成长,寻找新奇和变化
医改进入深水区,行业正经历变化深刻:这些变化包括新政策的变化(更灵活价格形成机制vs更严格的支付及处方监管);药品领域新结构的变化(传统利益性品种风光不再,进口替代类化药、生物药增速依旧,制剂出口和创新药开始崭露头角);以及新的行业&风口&(精准医疗值得期待,&互联网+&风头不减),未来行业增长将回归到10%-15%的新常态,而新的行业运行规则和结构性机遇正呼之欲出。
&新常态&下的6大结构性机会:1、药品领域的结构性机遇(创新药、生物制药、高壁垒仿制药依然充满潜力);2、药企国际化将是大势所趋(不仅包括制剂出口,还包括海外并购和国际合作);3、新技术新模式引领未来(医药电商、互联网慢病管理、精准医疗仍是风口);4、医改政策催生&中国特色机会&(资产证券化率提升、利益品种此消彼长);5、高端自费医疗需求潜力依旧(高端自费药、高端医疗服务等);6、跨界转型方兴未艾。
2016年投资策略:平淡中寻找新奇:考虑到行业平淡的基本面情况和近两年来持续提升的板块估值水平,展望2016年的医药投资,我们建议投资者在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的基础上(相对2015年而言),积极发掘和把握个股的结构性机会。同时,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的行业比较优势仍存,个股差异化程度高,因此在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少数稀缺优质个股的表现有可能远超市场预期,将成为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华泰证券:总把新桃换旧符,无限风光在险峰
制药行业整体受压,医疗服务一枝独秀:受医保控费、招标推迟、批文整顿等影响,制药行业增速整体较2014年以前明显下了一个台阶(但化学制剂板块因受益于招标进口替代,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恢复两位数增长,未来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将利好板块龙头企业);而医疗服务板块因日益提升的居民需求及国家医改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实现高增长,而我们判断这一态势未来还将持续,是值得市场重点关注和配臵的板块战略性机会。
大医疗服务及互联网医疗政策利好不断,制药行业政策形势依旧严峻:大医疗服务体系包括综合和专科医院、精准治疗、康复、养老以及医疗信息化和移动医药等作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半年政策利好不断;而招标放缓、控费降价、飞检及药品批文整顿将在未来一段时期继续制约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投资策略:在估值相对合理的基础上,精选代表新产业和政策未来方向的个股。
招商证券:吐故纳新,关注成长和新兴领域
我们认为国家药品注册审评系列政策出台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制药行业的影响较为深远,对药企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医保控费背景下新一轮招标降价趋势延续,辅助用药和部分中成药的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政策方面可能存在变数,但大方向已逐渐明朗,回归医疗本身属性,提升医疗效率将是大势所趋,旧有格局将发生变化,行业蛋糕将以新的规则重新划分。创新和并购将成为医药企业未来成长的两大主驱动力。
建议关注新产品招标放量和外延并购。招标方面:根据目前各省招标进展情况,预计新一轮招标将在2016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新产品招标放量对企业的业绩贡献有望在16年下半年逐步体现;并购方面: 2016年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将继续延续,拥有较强行业整合能力的企业会持续受到关注。
医药新兴领域常是热门题材聚集地,对板块人气带动作用明显,建议以政策为导向寻找新兴领域的市场龙头,沿三条主线去寻找投资标的:(1)新品种(创新药以及制剂出口等);(2)新产业(生物制药、精准医疗、医疗服务、养老等);(3)新模式(互联网+、智慧医疗、业务转型等)。
东北证券:低增长中寻找变革创新机会
2015年前三季度医药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速13.54%,净利润同比增速19.12%,盈利整体稳定,但仍然处于低增长区域。从细分子板块来看,医疗服务行业收入同比增长6.9%,净利润同比增速保持在15%以上,表现亮眼。化学制剂子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2.54%,净利润同比增速6.09%。而医药商业板块、中药及化学原料药子板块增速缓慢。在招标降价和医保控费政策收紧的大环境下,2016年医药板块将继续承压保持低增长。在招标降价和医保控费政策收紧的大环境下,2016年医药板块将继续承压保持低增长。
医药行业洗牌时代到来,唯有保持创新紧跟市场和政策需求的企业才有希望存活下来,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形成新的投资格局。我们2016年的投资策略仍然坚定传统和创新并举,攻守兼备,从&传统&寻找变革转型机会;从&创新&中紧跟新兴技术新兴产业。传统行业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内生稳定增长同时有外延意向的企业,如常山药业、香雪制药、千金药业、北陆药业、瑞康药业等;创新是医药行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我们建议关注:一、新药研发生产企业和仿制药创新出口企业:恒瑞药业、华海药业、人福药业;二、基因诊断、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创新带来的结构性机会:紫鑫药业、安科生物、达安基因、双鹭药业、新开源等。
上海证券:从产业升级和政策驱动双维度寻找投资机会
从政策维度看,医改进入新阶段,从过去几年重点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强化患者费用保障机制,到同步重视精细化管理服务;从强调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在内的体制改革,到同步重视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政策会继续围绕降低个人支出占比、医保控费及优化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分级诊疗、改善医疗资源配置、增加医疗服务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并将进一步降低门槛和解除政策障碍展开。
从产业升级角度来看,现阶段医药产业也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即从赚制造业差价的阶段向赚服务价值的阶段升级。从这两个维度我们认为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医疗服务会有较快发展。医药商业 领域会因为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面临发展新机遇,零售板块短期会在并购因素推动下快速增长,创新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会成为制药及器械板块的结构性机会。
我们维持医药板块在2016年&增持&的评级,主要理由是:1)国家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仍在增加,医药行业仍然有确定性增长;2)公立医院改革、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取消以药补医、引入市场化价格机制、控制辅助用药等政策,有利于整个医药系统的长远健康发展;3)市场以优胜劣汰或并购重组的方式进一步向优质企业集中,2016年并购仍将是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同时企业之间的强强合作会越来越多,公司业绩分化趋势将延续;4)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有可能为板块带来新的主题性机会。
银河证券:破旧立新,变中寻机,把握转角势能
2015年的政策主要包括药价、控费、招标和社会化办医等。药价放开对多数品种影响不大。控费政策陆续出台。招标全面提速,政策整体偏左,限价趋严,降价压力较大。医改政策聚焦社会资本办医,推出了多个相关政策。
我们认为当前的政策环境下,以药养医的改变已经在发生,药占比的降低也成为必然趋势。医疗资源重配及效率提升也提上日程,大势所趋。
投资策略及重点公司我们认为当前投资策略的大背景是破旧立新。重塑新体系变革,重塑新体系需要大力推动社会资本办医,重塑新体系也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工具,重塑新体系的过程意味着新事物的层出不穷。
投资策略上:坚持破旧立新、变中寻机的思路。
申万宏源:寻找政策趋势和行业发展的交集
医改政策天平已经发生倾斜,药械的关键词是&控&,药械领域医院端通过量及费用的控制缓解医保压力,同时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上游新药审评改革如火如荼。经过大浪淘沙,创新产品、高质量产品将会胜出。医疗服务的关键词是&放&,政策向社会化办医倾斜,分级诊疗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使整个医疗体系面临重构,大医疗将迎来政策和改革红利,成长空间巨大。
创新是医药企业恒久不变的核心驱动力。(1)创新实力卓越,处于细分行业龙头的企业。(2)制剂出口已经开始点状突破,同时也将受益国内招标政策。
新技术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基因测序风云再起:基因检测及精准医疗拥有千亿美金的市场空间,必将带来人类医学的革命;国内龙头公司贝瑞和康和华大基因的上市启动有望催化基因检测板块风云再起。(2)具有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医疗器械龙头公司。
医疗体系面临重构,政策驱动迎来变革。(1)医疗服务领域细分龙头(2)医疗服务新模式(3)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仍是未来发展大势所趋,随着产业成熟提升,国家政策的扶持,商业模式会进一步清晰,龙头公司会逐渐脱颖而出。
医药领域一直是跨界及并购转型的热点:(1)跨界并购转型。(2)国企改革:有望成为市场下跌后实现概率反而增加的板块。
国联证券:新时代,新规划,新趋势
新时代下的医疗需求更重质量。医药市场步入增量时代,其发展不再是衡量数量的简单累加,而是更重视创新和变革带来的优质服务。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综合考虑了医疗服务、药品市场和医药产业链其他领域等三个方面的创新和变革。从而选择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优质细分行业和个股。
制度革新、技术革新和健康需求革新颠覆着医疗服务的创新发展。医疗服务领域制度革新首推PPP模式,我们推荐尚荣医疗、桂林三金和湖南发展等。技术革新推动着医疗服务互联网信息化,我们推荐宝莱特和乐普医疗等;健康需求革新推动精准医疗迅猛发展,我们推荐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等。
医药招标开启和行业监管趋严推动着药品市场领域的变革。预计2016年医药招标将逐步完成,我们建议推荐景峰医药、新华制药、仙琚制药和华仁药业等。行业监管趋严,整顿临床数据研发,利好新药研发。我们推荐恒瑞医药、福安药业、复星医药和安科生物等。
医药产业链其他方面的创新发展。互联网和行业政策促使了DTC/DTP模式快速发展,我们推荐益丰药房、一心堂和九州通等。大健康产品是部分药品在消费升级方向上的延伸,我们推荐江中药业和千金药业等。
国泰君安:新&进化论&:物竞天择,变者成长
医药行业生态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①人口:全民健康消费升级+老龄需求放大;②医保:面临更大压力;③终端:单&一&向&事、三&分流;④政策:十三五规划全面放开事胎和养老;监管变革净化秩序。
产业进化方向:①大结构:制药业去产能、服务业大发展;②制药品类:辅劣用药退化、优秀治疗品种突围。
传统制药业受政策压制增长乏力,预计年收入增速放缓至10%左右。新兴产业则在政策扶持、技术进步、资本投入下迎极万物生长的时代。
&适者生存&不是产业方向,&变者成长&才是王道。
我们沿产业进化路径绘制了全新医药板块投资图谱,建议重点增持那些处于&应用主导的刜始阶段和市场主导的增长阶段&的成长股。此外,由二宏观层面的结构转型、中观层面的产业导向以及微观层面的业绩倒逢,一个新的&种群&正在形成并繁荣:&跨界转型&--即其他传统产业向医疗健康产业的转型。重点关注那些由政店投资转向民间投资的细分领域:如医疗服务和养老产业。(米内网 李五强)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的作品,均会注明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医药界立场。
新闻热搜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券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