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筱斌:全国中小生转学申请表12所全中是怎样一种体验

【SA树人系列】彭祎芃:纯洁如我_StudioALPHA筑人_新浪博客
【SA树人系列】彭祎芃:纯洁如我
申请背景: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本科,
TOEFL 106 (29+26+23+28)
GRE 306 (V146 +Q160+AW4)​
申请结果:
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
MCP项目(奖$1500)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密歇根大学UMich
MUD(奖$15000 2year)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
MUD(奖$7500)
普莱特学院Pratt
MCRP(奖$20000)
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MSc项目的录取​
文章及图片版权所属Studio
Alpha及彭祎芃,由SA&小A老师采访整理,转载请联系我们。​
彭同学霸气侧漏的自白开始咯!​​
香肠嘴,胸挺大,特别纯洁,跨界控,很喜欢思考人性…
先来看看我的“威水史”…
大一挂了大机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大二缓考了两科,差点没得毕业
大四被“淘汰”出形态界,老师开玩笑跟我说,碰碰你还是不要碰形态了(作为一个设计学生,这简直就是被宣判了死刑哈哈)
再来看看我的申请“硬条件”…
GRE 306是我们这届申请者里倒数第一
无实习、无竞赛获奖经历、无高GPA
设计课常年79分,别说做作品集了,连Sketchup也不会建…
被人吐槽了很多年:思维混乱…
那,我申请上的宾大城市规划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个program的详细介绍见后文)
有传专排全美第二(未求证,第一必是MIT,没申不了解)
进入这个专业的牛人多得令人咋舌(我已经预估到了未来两年的极大压力)
读到这里你必然会问,宾大怎么录了我这种“菜得抠脚”的人?
相信很多经验帖都强调过,申请一定要“做自己”,多问问“我是谁?”然而我给自己的问题却是,“我知道自己是谁,也能够清晰地告诉dream
schools,可是它们凭啥录我?”这个世界有本事的人多得去了,我这种小渣渣,到底有啥特殊之处,能迎合美国学校的胃口?
痛苦纠结许久,我想到了唯一的出路:我要让教授们看到,我究竟能把一个问题思考得多深入!!!(激动脸)
我的作品集和PS加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选取了【空间政治】这一研究主题
PS讲述了这样一段心路历程:
/冬日的波兰/
一排排枯燥单调的房子,仿佛在哀怨斯大林统治时期的铁腕残酷......
Cerd&如果没有迎合马德里中央政府的意志,那著名的巴塞罗那城市规划蓝图终将是幻影......
轴线、无止尽生长的群楼,好像在向天呐喊;模糊边界的非正规空间利用背后,有一段关于博弈的故事.....
波兰的国际志愿者经历、欧洲十几个国家的背包穷游、以及在中国的不断观察,奠定了我的认知基础:到底是谁,有权力决定城市的空间形态?我以为,并非建筑师或城市规划师,而是政府-市场-市民三者的权力关系架构(仅初浅理解,借用了城市政治学相关理论,仍需不断推敲,欢迎指教!)。
在这样的认识上,我反思了自己心爱的祖国在快速城镇化发展历程中,因这一权力架构的外部性而出现的社会阵痛,并产生了一系列近乎哲学层面的思考:我是谁?我为了谁?我的设计要听从谁的意志?开发商?政府?还是社会?
相比于做一个愤青,消极地吐槽各权力阶层的不是,我更愿意以积极明智的方式,默默为社会作出贡献。即便连库哈斯也承认建筑之于社会的无力,我却不以为然。于是我提出作为建筑师进行社会改良的三重策略,并以作品集为例,展示从设计师到社会改良者的角色更迭。
作品集作为PS的延续:
作品集的名称,我一开始取为【批判的三重门】,对应我PS提到的三重策略,后来觉得英文翻译体现不出这种磅礴气势,只好作罢。继而想了一个捞B名字【More
Narrator】(关于Narrator是什么,请参考王子耕作品集),以表达不只以旁白身份观察世界,还积极入世、践行社会改良的崇高理想。后来在SA星星老师的指导下,放弃了这个chinglish的名称,最终确定为【The
Third Person & A Social Critique
Booklet】(文学中的“第三者”,暗示作者并非亲身经历其中事件,只是以Outsider角度去阐述)。
【引子00】描绘了一个虚拟国家的虚拟生活,以此隐喻我们所处的环境​
极权主义的乌托邦——臣民强烈的执念与集体意识,忠于权威,对BIG
BROTHER有着宗教式的狂热。
我且不妄议极权主义。只是觉得,任何一种制度架构,都有其外部性。极权能调动千钧,高效办事,但它却让社会少了许多声音......于是乎,我,存在的意义,只是去激发人们对不同呼声的渴求.....
改良而非改革,思辨而非全盘否定,我以为,这才是批判的真谛。
【作品01】批判的第一重境界:借卡通漫画表达对上述虚拟社会的思考。​
这一作品就不细说了。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请私信我。:D
【作品02】批判的第二重境界:利用空间重构暗示形态演变背后的意识形态更迭,以唤醒公众:对更加自主、开放的社会环境的追求
场地位于广州市火车站周边区域。50年代建成的轨道,硬生生地割裂了城市空间,造成了轨道两侧发展的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追溯原始场地上的汇水线和山路小径,并生成六条贯穿南北的“缝合路径”,与跨线站房组合成新型轨道交通系统。
有意思的是,设计前后铁路系统的两种空间形态,恰成了改革开放前后两种政治经济架构的缩影:1955年的轨道和单边站房,象征着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的桎梏、停滞不前和教条主义,了无生趣而又禁锢人性。新设计的缝合路径系统和跨线站房,以其灵活、流动之态,隐喻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时代的政治开明和自由。​
其实这个作品源于大四下课程作业。当初由于地块太过复杂,涉及方面太多(交通枢纽、住宅改造、产业更迭、城市公共空间梳理等等...),我跟林大神各种痛苦各种纠结,设计期间好像把Mr.
Grey房间里所有器具都给尝了一遍,心累。重做作品集的时候,为避免面面俱到而研究性不强,我刻意忽略了很多信息,只留下对主题最有用的内容。
【作品03】我喻之为批判的最高境界:带着批判思维进行社会实践。
这个作品的原型,是由我和Eric发起并作为主策划人的一个城中村研究工作坊。我拉了近3万块钱的赞助,并请了Jason老师作指导。所幸身边同学的鼎力相助以及指导老师的个人魅力,这个工作坊在学界走红,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而我也完成了人生首个0-1。​
工作坊由三部分组成:Observation,Mapping&
Curations。我们深入龙洞城中村,去观察平民百姓的空间使用细节,去发现和学习他们的生存策略(Living
Strategy),并通过图解思考(Mapping)的方式,揭示非正规空间行为的存在逻辑,以及不同尺度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展览过程中,我们借助线、照片、模型、图纸,甚至是光、声音、场地真实物件,把上述思考视觉化(Visualize),作为教育公众的隐形媒介。
&最精彩的莫过于展览期间的多方参与(Urban
Tank):村民、媒体人、学生、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策展人、企业家共聚一堂,借工作坊平台,畅所欲言,分享对城中村的看法。思想的火花弥漫在漂亮的展厅中,所有人都受益匪浅。
工作坊最大的社会价值在于,它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容纳了更多民主声音:观众开始疑惑,城中村真如人们所说那般,是城市的毒瘤?需要被铲除吗?非也!!你看这里其实充满了美和生机......于是乎,社会的偏见、对城中村的旧有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被我们这群设计师影响、改变着。久而久之,“保护”、“更新(而非取缔)”、“关注其中的外来务工群体”成了主流呼声——我们浑然不知地成了社会改良者。
【作品03分支01】非正规连廊研究+策展+后续设计​
这是工作坊过程中我们小组的展览研究成果。从一条非正规连廊出发,分析其存在的支持要素:小到城中村建筑的空间尺度,大到村落分地机制或城市限高政策。还进行了连廊存在形式的类型分析及后续设计,具体不在此展示。
【作品03分支02】非正规晾晒行为研究论文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篇论文。当初办工作坊的利己初衷,是希望用Mapping的思维方法去研究政策,这个梦想没有在终期汇报的时候实现,却在出国申请过程中逼自己完成了!
论文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研究思路和推理过程:从最微观的晾晒行为入手,一口气写到全球资本主义空间生产。从极小到极大,从Human
Scale到Global
Scale,从空间细节观察到宏观政治架构分析,跨度之大,让我过足了思考的瘾。
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由于在城中村的居住条件欠佳,外来务工群体经常会把衣物拿到村子边的足球场围栏上晾晒。通过对他们行为的观察、追踪、访谈、数据调研,发现在非正规晾晒过程中,这一群体分别与村民、市民、政府管理者有着隐形的政治/社会张力(political/social
tension)。这些张力揭示了不同社会群体阳光权的差异以及居住条件的极化现象。经过剖析,作者认为,这种居住条件极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快速城镇化与城乡二元土地结构、政府管理模式相碰撞的结果。(主要理论支撑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大卫·哈维的“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等)
材料准备之辛酸往事
关于为什么要出国
因为我是抖M!!喜欢“朝着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越难的路对我越有吸引力。申请前,我英语仍处于高考水平,四年没个拿得出手的设计作品,论文经历为0。整个筹备阶段,我看了好几本书和无数资料,涉及政治学、历史哲学和心理学;重做了四个作品;改了上千次PS;最后还新写了一篇5000字理论型英语论文。还记得当初整整一两个月,每天清晨没到7点钟就紧张醒;deadline前一个星期几乎没有碰过床;最难受的时候,我爸还给我搬来他那厚厚的《资本论》,让我陶冶情操,放松放松。
四次托福成绩分别是85、92、92、106。
我平时不爱记单词也不爱阅读,不看美剧不听Youtube。所以我是典型通过不断刷题把英语成绩提上去的类型(主要指托福,GRE我就不敢瞎指点了)。同属这个类型的师弟师妹可以参考我下述建议。
&O&激励法学英语。比如我一直有个很强的信念:等托福考到100我就可以去前男友面前逼逼了....
&O&学英语最关键的是单词过关+理解语言逻辑。推荐王鑫托福(亲测不错,真的是在教逻辑,感谢楚晗介绍)、上校GRE(佩茜大神的好介绍,棒!)等网课。推荐Youtube上Michael
Stevens的科普类节目Vsauce:天文地理生物考古皆有涉猎。托福听力就爱考这些科目,你们懂的。
&O&该复议时候就去复议。我最后一次考试成绩是102(口语19)。我亲爱的“严父”阴汀大神强烈建议我去复议,后来口语给我加了4分(可能GRE的人品转移到了TOEFL上)。​
有人说这简直就是闲着蛋疼……双倍的工作量啊。其实因人而异,但对我来说的确是的:UP申请看重英语成绩和研究经历,可我GRE萎了;UD申请看重设计水平,可我技术不强,侧重申UD或UP皆没把握,所以只能花相当力量,既准备作品集又准备Writing
Sample,累死累活,结果还得看命……
其实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美国城市规划更多是对政策、经济地理的研究,有点偏文,很少涉及具体形态设计,常与城市设计专业分开设置。可见MUD
MUP混申是比较麻烦的。所以个人建议,出国的孩子及早想清楚自己更喜欢/擅长规划还是设计,择其一发展。想读MUD,可以跟MLA、March混申(同属设计类);想读MUP,可以跟MPA、MPP混申(偏公共政策、管理方向)。当然,如果两者都爱都擅长,本科阶段也有相应材料,那UD
& UP混申对你来说并非一件难事,尽管去做就好。
关于你所不了解的宾大城市规划
宾大蛮神奇,UD是UP专业底下的分方向,而UP又从属于School
ofDesign。我申请上的其实是UP底下的UD,但听说基本不做设计,而且进去以后可以自由听别的方向课程,包括CED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U-EP (Land
Use& Environment Planning), STIP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PPD
(public & private
development)等。
申请前总感觉宾大偏技术重设计,绝逼不会要我。因为你也看到了,我做的更像是一本研究作品集,设计量少得可怜(部分设计并未展示)。后来仔细想想,可能正是我这种设计研究两沾边、又带有一点点深度思考的特质,丰富了他们学生的diversity。
总体来说,如果申请我这个方向,请把你的PS和作品集做到尽!可!能!的!好!什么叫“好”呢:有逻辑、有想法、思考尽可能深入、最好能够表达自己鲜明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另外作品集颜值尽可能高(不高也没关系,我的就是个反例。所以个人认为酷炫这一点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申请的是UD之外其余方向,对于设计背景出身的孩子,建议英语成绩一定要尽可能高:TOEFL
110+ & GRE
320+,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请谨!慎!申!然后重点放在Writing
Sample上,作品集可以作为亮色材料。
非常感谢我的三位Studio
ALPHA的辅导老师:哈佛GSD的“严父”阴汀师兄与“慈母”劳靖恒师兄,以及来自普林斯顿的星星姐姐。
劳师兄才华横溢而又为人谦逊,任何思想幼苗在他这儿都能茁壮成长。他还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定制化地推荐书籍和相关资料。阴大神可逗可逗了,一点架子都没有。我这种半天画不出一根线的小徒弟真的让他操碎了心,每次都苦口婆心警告我,我申请设计专业风险有多大。星星姐姐,也就是阴夫人,非常擅长从凌乱庞杂的信息当中理清逻辑,做得来设计扛得住研究,着实让我佩服。在无数次纠结、复杂的对话后,她帮助我找到了自己最大的特点:善于通过一系列微观事实证据(Evidence)去思考和解释宏观政治架构与社会系统。于是在后续准备过程中,我努力把这个特点发挥到极致,由此生成最满意的两个作品。当然还有一个灵魂人物蔡老师。他百忙之中还帮我看了几次ps,偶尔一句“今年蛮看好你的,希望你能去个好地方”,就让我加足了马力再次起航。此外,谢谢SA的马老师、李漪溟老师、鲍婧老师、Christina老师、徐乐老师。
谢谢王世福老师、邓昭华老师、孙一民院长、张小星老师、刘晖老师、魏开老师在我申请材料准备期间的帮助!还记得凌晨收到王老师从美国发来对我ps的建议,兴奋得一夜未眠;还记得邓老师悉心提供机会,让我有幸能跟牛津教授Ash
Amin讨教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学说;还记得魏开老师每封回信那温润而又充满力量的文字.....
谢谢父母的无限支持。谢谢佩茜师姐、雨蒙师姐、欣建师兄、jimi师兄、诗遥师姐、刘铮师兄夫妇、苏雅姐、莫妮卡、小帅哥、米兔、小尧、顾沁夫妇、韬韬、豆子的鼓励或开挂。谢谢条条,在那么心累的求职过程中还陪我一起做research。还有重点谢谢我的大神挂老马以及两个大腿师老师和老爷。师老师的一句“彭哥你要不忘初心”真是warm到想哭......谢谢元子师兄、李筠洁学姐的牵线!感谢安太然大神一直以来的帮助与鼓励,以及对我ps的肯定。听闻你的各种传奇事迹,真是自愧不如!谢谢一米阳光组愿意借我你们的研究成果,让我在这个基础上生成论文!
谢谢高子谋,我的引路人。谢谢Eric,持续几个月听我每天哭闹而没有把我丢掉。还有Jason,把您当成贵人的学生多如牛毛,我就不再强调你的好了,谢谢您的各种批评,让我想明白了很多东西。
文末,小清新师姐不给你们鸡汤,只给你们警醒:别让这个繁杂的信息时代扰乱了你的心绪,阻碍了你的价值判断。
最后的最后
彭同学挑选的植物,名字更霸气哟~~绿帝王
#17-18Fall建筑类留学申请报名中#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studio_alpha
上海office电话:
StudioALPHA筑人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50,689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SA树人系列】吴超然:懵懵懂懂跌跌撞撞96分进哈佛_StudioALPHA筑人_新浪博客
【SA树人系列】吴超然:懵懵懂懂跌跌撞撞96分进哈佛
申请背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本科,
GPA 3.81, TOEFL 96, GRE 314
申请结果:
哈佛大学GSD MAUD(奖$10000)
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 MArch
(奖$21696)
佐治亚理工大学Gatech MSUD
密歇根大学UMich
MUD(奖$15000)
多伦多大学UToronto
MArch(奖$25000
CAD)的录取
文章及图片版权所属Studio
Alpha及吴超然,由SA&小A老师采访整理,转载请联系我们。
我是个拖延癌患者,在最后一刻前都是在假装好好干活,同时又有纠结属性,所以申请长跑对我来说是个挑战。经历过了,回头看看想对大家说想好出国就开始干活,一直一直相信自己,不要被别人的言论左右自己,保持好心情。
一直纠结着出国还是保研,就到了该定下来的时候。出国动机很简单,就是纯粹鲁莽地想出国看看,感受一下国外的教育。至于为啥选择美国,觉得可能气场会符合一些,中国小伙伴会多一些。现在想想真是无知才大胆,最好还是在决定出国前想清楚,因为即使去美国,各个学校的风格还是很不同的,而且时间和花费成本皆高。
我的申请时间安排很不合理,一直在考英语和准备作品集之间来来回回。最后一次考英语是11月21日,考完后才开始深入第三个方案,出图时间非常紧张。奉劝还在大四的小朋友们能停下手上的各种活至少一个月(如果英语像我一样不是很好),专心考托福雅思,然后定心做作品集和写ps。还有一点是希望大家能重视ps(听各种老师说很重要),这个大概就是回答你为什么要选择建筑,为什么选择你申请的学校的建筑,以及为什么那个学校会录取你。
此处给大家安利两个最近发现的学英语神级APP:朗易思听和HelloTalk
&关于我的作品集,主要在讲流线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通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方案体现对于流线不同的思考。作品除了最后一个,都差不多满意哈哈哈。我讲下博物馆设计吧,可能大家会对这个比较感兴趣。这个设计的场地位于广州一个竹筒屋片区,我想通过设计一系列建筑来改善这里城市中社区的情况。这是一个系列的box-in-box-in-box的设计,里面一层是岭南传统艺术家的住宅,中间一层是studio和展厅,地下一层是城市的人和社区的人通过的公共空间。我们希望这个博物馆不仅将传统艺术在传统居住地发展而且改善社区和城市里人们拥挤的生活方式。(特别谢谢跟我合作这个设计的基友孟怿瑭对这个方案不离不弃和各种改进)
​关于选校我没有纠结,因为当时根本不了解各个学校。我建议大家能在前期看好选校,看下学校的studio,课程,就业,学校的官网都有,非常重要,因为有些你喜欢的项目可能需要paper或者其他条件,你可以提前准备。这个可能是大家容易忽视的环节,我多说一点。不要以为国外的研究生Program都是相似的,其实都是招收建筑本科的同学但学习内容差很多,当然我们大部分申请的都是像本科一样studio制的项目。有些娃娃可能对设计没辣么感兴趣,想做研究或者说探寻建筑的边缘,像GSD的MDES项目就很合适。有些娃娃可能特别聪明,数学编程一学就懂但做设计就蔫了,可以考虑买机器人像买菜一样的MIT的Smarchs--computation
的项目,项目内容看起来超级高科技又有趣的,还有像Clemson医疗建筑(A+H项目)做的特别6。还有UCB的CED(college
ofenvironmental
design)我没有申请不大了解,但这个学校挺不同,好像是导师制,而且更多关注生态节能,混居等等实际问题。以上只是告诉时间还充足的你们更多的可能性,总之,希望你们不要忽视自己未来想做啥而盲目申请~~
以上这些都可以在官网查到详细资料,官网是你们的official guide
申请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就是抓紧时间,早准备,开心准备!
最后感谢SA的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老师及蔡大,申请老师Christina,还有掏心掏肺帮我改作品集的靳远,彭凯宁和劳婧恒以及掏心掏肺帮我整理ps思路的王丽蓉老师。
编者按:作为超然同学的PS老师,一开始就对她身上的“学纠”气质印象深刻(学术纠结的气质O(∩_∩)O~)。第一节课专门做了一个作品集主题的presentation,非常认真,作品尺度虽然都不大,但核心主题明确。我非常鼓励她在PS中展现自己对circulation这个方向的思辨。最后的结论实际是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这同时也是国外professors非常看重的。超然同学似乎也非常享(纠)受(结)这个过程,从9月准备到了12月,我都替她捏把汗哈哈~~GSD的PS提交也是扛到了最后的DD。不过最后成型的ps还是不错的,最终的申请结果也非常不错,鼓掌~~
“开心准备”,就像她自己总结的申请心得,每个准备建筑留学申请的小伙伴,学着享受这段“痛并快乐着”的时光吧~
最后的最后
都说栀子花开在夏季,吴同学你的栀子花将要开在蔡老师的生菜丛了O(∩_∩)O哈哈~
这里还有一丛已经开咯~~
#17-18Fall建筑类留学申请报名中#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studio_alpha
上海office电话:
StudioALPHA筑人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50,689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十二发全中的申请看这里~~...
申请背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
GPA3.74/4.00, TOEFL 103, GRE 311+3.0
申请结果:
康奈尔大学Cornell MArch 2(奖学金$14,000)
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 MSD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MSAAD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MArch 2
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h MArch 2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 MArch 2(奖$21,696)
密歇根大学UMich MArch 2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 MArch 2
南加州大学USC MArch 2(奖$15,430)
弗吉尼亚大学UVa MArch 2(奖$12,000)
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 March 2
雪城大学Syracuse MArch 2录取。Q—StudioAlpha 小A老师
文章及图片版权所属Studio Alpha及程筱斌,转载请联系我们
Q:介绍一下自己
A:比较感性。强迫症,认死理。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就拉不回来。
读了四年的建筑,非常感谢建筑为自己带来的改变。
Q:大学期间有转专业的经历?
A:对,大一景观专业,专业第一的成绩并通过转专业笔试和面试,大二开始正式学习建筑
Q:为什么想要出国?
A: 大一暑假参加学校组织的类似游学的项目,在美国呆了半个月,非常喜欢这个国家。去了很多城市。
Q:这些城市为什么唤起了你想要出国的想法?
A: 当时飞机刚落地就去了曼哈顿,很多元,很自由的氛围,街上什么人都有。去了西海岸,也非常喜欢那边的天气,大海,阳光~~
Q:最终去向确定了吗
A: Cornell。Cornell是我的初心,同时又非常喜欢纽约,正好它前两个月的studio设在纽约。
Q:最初选校是如何确定的?
A: 真正开始准备作品集是在九月份,自己速度也比较慢。开始选校已经是11月下旬了所以最后决定时间也不多,一共申了12所。心情比较焦躁,也不太自信。多选不会错了,但不太自信,所以没有选择哈马普耶这种顶级院校。
Q:整个申请是如何安排时间?
A:大一暑假游学时其实已经有一个初步想法,去美国读研究生。回来之后,更加坚定这个想法。开始主要是努力提升GPA,因为我很不喜欢重修,我所有的课都是最初的成绩。大二其实是修了两个学期的课(因为转专业补了一些大一建筑课程),压力非常大。大二那学年专业成绩是专业第一,其实还是很开心的。感觉压力下才能成长。到了大四寒假,才开始备考GRE TOEFL。两个一起考,趁热打铁,效率会更高一点。TOEFL只考了一次,103,运气比较好吧。五月份开始构思作品,听取一下意见,总结自己的想法。我的申请规划做的其实不是特别好。
Q:聊聊实习
A: 实习是大四暑假开始,九月份结束。时间短也比较匆忙,而且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准备作品集,比较遗憾。推荐信其中一封是来自实习单位的领导(另外两封来自学校老师)。九月之后准备虽然时间很紧张,但前面几个月构思了ps和作品集思路。所以开始做的时候也不太难上手。
Q:PS主题是如何确定的?
A: 我的ps和作品集是一体的,主题很明确。作品集的主旋律是人/环境/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个话题比较老生常谈,但是我觉得它能突出我的亮点。如果能够讲清楚,就是一个好的想法。而且由于我转专业背景的影响,这个主题也是我的个人兴趣所在。我觉得我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促进多学科之间的合作。所以我就选择建筑和环境这两个主题,梳理两者之间的逻辑。这是我作品集的主题,也是我ps的主题。一贯性很重要!
Q:作品集中的作品挑选标准是什么?
A: 我作品集里面的作品并不多,学术类的项目只有三个,来自学校课程作业及竞赛作品。其实也不是先定主题,再挑选作品。先把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先挑出来,一开始没有想过主题,因为硬安会有点牵强。后来慢慢发现,尤其是在ps准备过程中,自己作品的一个特点。然后再逐步强化这个主题和亮点。但这不一定适用所有人,作品集也不一定会主题明确,从一而终。
Q:介绍一下作品集中自己最满意的一个作品
A: JNBY旗舰店设计。这个项目本身探讨了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关系,也满足了自己一直想做一个室内装置设计的想法。我自己在物理模型方面的能力很强(自已这么认为,( ̄▽ ̄)”),这个项目也很好地体现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做了一个纯手工的模型。也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新尝试。
Q:谈谈申请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A: 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弯路吧~~当你真正走向作品集准备和留学申请这条道路上,就会听到各种复杂的信息,所谓的经验之谈,也会碰上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阻力。这些因素肯定会对我们的申请产生影响,也会有心生退意的时候。我觉得还是要不忘初心。我自己是大五上才开始准备作品集,学校九月份开始推研。我是有推研资格的,有机会去到国内很好的建筑院校。当时犹豫了很久,但是最后坚定了出国的想法,因为回想到初心,想要去美国留学,想要去外面看一看。于是没有退路,只有更加坚定地朝那个目标走下去。只有在压力下才能进步,比如大二时的转专业考试。Cornell因为是六月份开学,所以国内的毕业设计要提前答辩。Cornell一年的课程强度也特别大。所以要不断地乐于接受挑战,敢于挑战。可能最终的结果就是你最初意料不到的结果。没有走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局会怎样。但是说回来,我还是认为要提早做规划,并不是人为制造这种有压力的环境。比如提早结束语言考试,多一些时间准备作品集。这是我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Q:最后你想说的
A: 首先感谢父母,因为申请过程中我的脾气就像过山车一样。非常感谢他们容忍我,安慰我,在经济上也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其次,感谢我的作品集辅导老师,SA的李漪溟老师。非常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为我们熬夜加班辅导。最后,感谢期间所有支持我的小伙伴~
最后的最后程同学的山茶花应该是今年开的最灿烂的一株~~O(∩_∩)O~
关于SA树人奖
十年树木,百年筑人!
SA今年开始设立“树人奖”和“筑人奖”两个奖项。其中,“树人奖”颁布于每年初春,表彰StudioALPHA上届学员中有显著能力提升和出色申请结果的优秀学员们。恰逢春日,获得“树人奖”的学员可以在SA上海总部Office的花园阳台(见下图)上种植专属于自己的一株植物,以纪念申请这段有意义的人生时光。此外,获得“树人奖”的同学将接受SA专访,分享自己的留学经历,为SA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宝贵的经验。访谈结果将以“SA树人奖”系列的形式,公布于SA微信公众号及官网。关于SA
StudioALPHA成立于2009年,拥有强大的建筑专业资源与申请经验。旨在为有意向到海外留学的大学生和高中生提供最专业的留学咨询和申请指导,协助申请者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和兴趣、快速全面掌握国外大学申请信息、提升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最终能够帮助同学们实现国外名校的求学梦想。相对于其它建筑培训与留学中介,SA每年都会将全部学员的申请结果公布网络。七年来,通过SA 辅导出国的学生遍及世界顶尖建筑类院校。登陆官网 即可查看往年申请结果。
SA16Fall录取更新
SA16Fall申请成功率依然100%,全部Top30,截至到现在我们已经确认统计的172个学生中,面授学生所占比重大约20%。GSD 录取11个,Columbia 42个,Cornell 17个,MIT 1个,Rice 6个,UC Berkeley 11个,UCLA 42个,UMich 55个,UPenn 55个,WUSTL 60个, Cooper Union 3个, ETH 1个,仍然远远超过了所有其他留学和作品集辅导机构。
SA09-15Fall录取回顾
16Fall完整录取结果,近期将公布于官网。敬请关注!Top10/20/30顶级建筑/景观/规划类名校留学申请专家
每年公布全部学员申请结果,设立筑人奖和树人奖!
#17-18Fall建筑类留学申请报名中#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studio_alpha
上海office电话: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免费留学评估
手机浏览器扫一扫下载神器
安全&& 正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要回复文章请先或
微信扫一扫 进一步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中小生转学申请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