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耳机音质排行榜和头戴式耳机音质有什么区别

:入耳式的最大好处是省电,普通mp3就可驱动,再就是可以规避环境噪音,毕竟听音乐的同时把耳朵堵上了。头戴式耳机你说低音不好主要还是发音单元讲了成本,我用的铁三角ATH-ON3 是头戴式的,重音强悍,但是需要电脑CD等设备驱动,mp3驱动也没了低音效果。健康角度还是推荐用头戴式,入耳式对听力有影响,一次佩戴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宗其上,如果您用mp3等小功率电器,建议用入耳式,可以考虑索尼和铁三角、森海塞尔等品牌如果讲求音质注重享受,用电脑等听音乐可以考虑头戴式,森海有五百多的,朋友上次拿来一个试听了一下,简直就是享受啊。可以感觉到杜比5.1的氛围,一点不夸张。但是必须驱动电流足够,mp3用必须用耳放,也就是耳机功放。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
(广东深圳)
MacaW()是深圳市脉歌声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于20...
脉歌MacaW的最新日记
······
······
纪念汪老逝世二十周年 · 129条内容
以赤子之心澄澈映照世界 · 89条内容
你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 827条内容
这一天,你在干什么? · 360条内容
关注权力关系下的性侵受害者 · 397条内容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 250条内容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对耳朵好一点 十款适合智能手机使用的入耳式耳机
腾讯数码讯(编译:徐萧梓丞)近几年,似乎头戴式耳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优秀的音质及不错的佩戴舒适度都能够恰到好处的迎合了用户的需求。不过与高调的头戴式耳机相比,入耳式耳机则要低调了许多,对于那些并不喜欢头戴式耳机张杨造型的用户来说,也许一款低调随意,方便携带又不会影响发型的入耳式耳机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抛弃了传统音乐播放器,无论是在马路上还是地铁中,随处可见用手机听音乐的人。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十款最佳入耳式耳机,与智能手机搭配使用同样能享受到高品质的音乐感受。捷狮a-JAYS One+ 售价50美元(约合人民币300元)我们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音质和外观的同时,更多人考虑他的耳机是否具有独特性,设计是否具有创新。北欧设计在家居和音响界的实力在全球都是人人皆知,但是能在设计行列中排名前10位的,唯独只有JAYS和B&O了这2家音响设计家了。瑞典捷狮(JAYS)的这款使用普通的3.5毫米接头,并且采用了线控与麦克风结合的设计,支持大部分Android手机及iOS系统。a-JAYS One+最大的卖点就是性价比很高,在保证音质的前提下,与其他高端耳机相比,a-JAYS One+的售价几乎可以用“廉价”来形容。a-JAYS One+虽然可以很容易的绕到一起随身携带,不过硅胶的材质与衣物的摩擦力较大,经常会给人硬梆梆的感觉。在配搭舒适度上,a-JAYS One+的表现非常不错,作为入门级的入耳式耳机,非常不错。魔音SoundMagic E10M售价:60美元(约合人民币360元)的性价比同样很高,并且在隔音效果及声音平衡上,绝对可以和更高端的耳机相媲美。魔音E10M的做工十分精良,外型十分漂亮,采用了金属与塑料结合的设计,谁看了都忍不住想要佩戴一下。 的耳机线很柔软,并且随机附带了漂亮的收纳包。在同价位的产品中,魔音E10M绝对算是用户的最佳选择之一,并且魔音E10M的线控操作方式与iPhone自带的耳机完全一致,可以很容易上手。售价:60美元(约合人民币360元)虽然这款森海塞尔MM 30i整体设计非常小巧,线缆部分也非常纤细,但是这绝不妨碍它拥有非常震撼的效果。MM 30i的优势在于低音表现感染力十足,不过线控在操作起来并不十分方便。同时,MM 30i只适用于iPhone及iPad,并不兼容其它智能手机。MM 30i的入耳深度很高,所以在隔绝噪音方面表现不错,尤其是在户外和吵闹的街市,都可以很清晰的听到耳机里的音乐。不过,MM 30i的造型设计太过普通,很难征服对外型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杰士售价150美元(约合人民币920元)杰士Image S5i Rugged具备出色的隔音效果,并且在低音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其整体声音素质和Image S4i/Image S4具备相仿水准。防水能力方面,把水溅在线控上甚至将其浸泡于水中都可以正常使用。杰士曾针对旗下产品推出过带线控的Image S4i和Image X10i,而型号特别标明Rugged(坚固)后缀的新款Image S5i在保留此项功能的基础上,还增强了对户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线控具备防潮设计,尺寸加大的三个按键操作起来也更加容易。Image S5i Rugged的具体参数官方并未公布,目前了解到它暂时将只有黑色版本,会提供3个不同大小的胶套。音特美Etymotic Research HF5售价150美元(约合人民币920元)在市面上,我们已经见到了各个价位的入耳式耳机,但是这款绝对算得上超一流音质产品中价位最低的一款,尤其是入耳隔音效果,堪称一流。不过因美特HF5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并没有线控设计,这对于智能手机搭配使用来说,并不方便。因美特HF5无论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方面,表现都非常均衡。金属材质的外型设计非常纤巧,佩戴起来非常舒适,并且同样随机附带了收纳袋,便于随身携带。售价180美元(约合人民币1100元)这款宝华Bowers & Wilkins C5在音质上与同级别的因美特HF5并没有太大差距,不过该款耳机最大的亮点便是独特的造型设计及两种佩戴方式。C5 结合了一向着重的声学原理和先进技术,重要元素如微孔过滤。这充当了扩散器的作用,让 C5带来极其纯朴自然的音效,提供入耳式耳机前所未有的广阔声音表现。契合C5 的噪音隔离设计,让使用者完全沉醉于无损音频当中。宝华Bowers & Wilkins C5透过推出专有的固定圈设计,巧妙创新地把缓冲环圈快速而舒服紧贴在您耳朵的内缘。加上钨平衡设计,把C5固定到位从而获得更佳的声音,非常适合走动时或活动中使用。威士顿Westone 2 True Fit售价250美元(约合人民币1530元)许多经常出差或者旅游的用户最青睐的一款耳机便是威士顿Westone 2 True Fit,除了顶级的音效及降噪效果之外,Westone 2 True Fit的重量非常轻,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15克的重量几乎不会让人在旅途中感觉到不适。Westone 2 True Fit佩戴起来也非常舒适,即时长时间塞进耳朵也不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同样,随机附带的旅行袋完全能够满足经常需要出差旅行人事随身携带的需求。天龙Denon AH-C400售价300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元)入耳式耳机经过高精加工且调整至平直EQ。每个入耳式外壳配备两个平衡电枢驱动器,这些驱动器装在锌压铸外壳中,无论收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能给您带来最佳录音室般的音质体验。带特氟龙涂层的无缠绕电缆包含在线遥控和麦克风,可以在在匆忙的行途中提供清晰的手机通话。消费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包括硅脂、泡沫在内的多种耳承。另外,如果与iOS系统专用的App搭配使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听觉效果。另外,天龙DENON AH-C400的3.5毫米耳机插头采用了镀金设计,看起来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随机附带硅脂听筒、双层硅脂听筒、低弹性听筒、转化插头和便携盒,配置可谓十分丰富。售价302美元(约合人民币1850元)算得上是一款冷门旗舰,做工堪称完美,采用了动圈+动铁双单元的设计。这款耳机声音效果总体比较完美,但对人声还原偏薄,低频略显僵硬,但是细腻程度令人满意。高频效果无可挑剔,声场略小定位准确,总体解析非常到位,算得上是一款旗舰级别产品。同时,Atomic Floyd SuperDarts同样配有线控及麦克风设计,另外配备了一个6.3毫米转接头及收纳袋。舒尔Shure SE535售价480美元(约合人民币2950元)绝对的旗舰级产品,一流音响品牌舒尔的当家旗舰耳塞,当今非定制动铁耳塞佼佼者之一。舒尔SE535内置三高清晰度微型发声单元,设有专用的一个高音和两个低音单元,创造出宽广音域和浑厚的低音。无可匹敌的个性化和舒适度小巧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适合舞台和日常使用,即使长时间佩戴亦倍感舒适。多款尺码及款式的耳塞,配合不同的耳朵形状,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要求。另外,这款旗舰耳机还可以自由换线,采用了全新的接驳方式,更换起来相当方便。新的耳垫没有采用橡胶材料,而是采用了蓬松的泡沫材料,因此具备很强的收缩及恢复能力。其内部有胶管与耳塞导管锁合,外部则是松软却不乏弹性的泡沫材料,能从大约5mm厚度收缩至1mm以下,之后会缓慢恢复原来的形状,将耳道完全封闭。来源:
[责任编辑:bennywu]
还能输入140字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新人求助各位大神,关于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的区别问题!_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86,977贴子:
新人求助各位大神,关于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的区别问题!收藏
本人小白,最近想入手个新的耳机,网上看了好多,但是分不清楚这个头戴式和入耳式的区别,那个音质好,想问一下,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品牌中音效一样的情况下哪种类型的耳机价格更高?PS:顺便问下如果用MP3或手机听头戴式耳机需要耳放么?跪谢!!!现用耳机镇楼
正版火影忍者手游-公测周年庆!登陆免费领忍者!抽666Q币!
你这个图上的是入耳这是头戴。一个是插入到耳朵里,一个是戴在头上。字面意思
耳塞式和头戴式 在发声原理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听音条件不同,喇叭口径不同,受到生产制造工艺的限制,小口径的耳塞喇叭(10mm口径)在音质表现上没有大口径(一般27-50mm口径)音质表现好,另外就是耳塞佩戴时间长了有不适感,而考虑周详的头戴式耳机就有舒适感,可以长时间佩戴。就听音条件来说又是耳塞式的优于头戴式,但中和音质还是不如头戴式,最主要是小口径喇叭的电声转换特性不如大口径给力。但是耳塞式携带很方便,头戴式耳机可以做得很给力的音质。小口径就难。
210b 声音很闷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头戴式跟入耳式耳机到底哪个音质更好_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86,977贴子:
头戴式跟入耳式耳机到底哪个音质更好收藏
如题,预算1500最多,各种风格的音乐都喜欢听,多数情况是手机或者我的战神直推,大佬们有没有推荐?另外我老婆镇楼
耳机,京东数码大牌惠战,强悍来袭,&购&大牌够朋友!京东品类全,折扣狠,送货更快,享受愉快购物就上JD.com!
自顶,陌生人妻怎么样?
别跟我说beats,因为我根本不懂真正的音乐
同价位当然是头戴
头戴,直推找歌德
msr7越听越好听
全能的耳机没有的,总有侧重点
看听音环境了,出街入耳,在家或者安静环境用大耳
飞牛网-网购好选择,大润发官方网上购物商城,全国领先的综合型网上购物中心.飞牛网-大润发直营,正品保证,低价保障,货到付款,放心购物.
同价位单元大的要比单元小的好听
这是我老婆?
肯定是头戴了
家用买飞利浦X2,声音温暖厚实细节丰富有层次感,1500以内直推素质最高,没有之一,比它素质高的直推不如它,素质高直推也比它强的价格远超1500想带着出门就老老实实买大馒头、K551,喜欢音染偏上半身的买铁三角,喜欢下半身音染重的当然买我大逼厕
如果是出门用,还可以考虑拜亚T51P、DT1350 32欧版和森海塞尔HD25(这个版本比较多,买个标准版的就差不多了)
肯定头戴啊
虽然多半是头戴好,但是我还是要塞子
陌生人妻,越来越喜欢
大耳肯定比入耳好,就是不方便,人妻女毒
前几天亚马逊活动入了K702 价格1300左右,现在发现掉坑里了,前端才是大头啊
这个价位直推的话索尼1adac,虽然我只听过1a,还有1a佩戴是真的舒服
esw990h淘宝美行2000
有放就头戴,没放就入耳
头戴啊,而且人妻调音很怪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查看: 33686|回复: 41
那些“发烧耳机”忽悠我们的二三事
本帖最后由 michael 于
14:59 编辑
& && & 音质是宏观的,每个人对音乐效果的要求程度不一样造就了耳机的价格从9.9包邮到3W都有,宣传都是发烧耳机,耳机就是这么水深的一个产物!“发烧音质”这四个字能忽悠不少人!音质的客观定义可以百度百科下有详尽的介绍(注意植入广告)
每个人对音质的诉求不一样,我将用户音质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一.初级型 喜欢超重低音或调最大音量,低音够刺激&最大音量不会破音便是好耳机
二.中级型 不是特殊情况不会将设备音量调最大,能分辨不同等级的耳机声音质量,能从上一个耳机的素质获得经验升级下一个耳机
三.高级型 对耳机表现的三频质量以及衔接是否顺畅,横向及纵向声场,解析,动态,音色,响度等都能感受并用语言能表达及有自己的要求
四.发烧型 在高级型用户基础上对于影响耳机最终表现效果的:前端(播放器)音乐文件(格式及质量)耳机功放以及各种耳机周边都有丰富相关知识以及丰富的产品使用经验
五.骨灰级 在发烧型的基础上知识面深入到耳机中的任何一个零件以及这个零件的材料等级能产生的不同影响,不同耳机的特点以及不同的结构对声音的影响,拥有不同程度的DIY耳机能力,耳机零部件选择及捕获能力!
大概就这5个级别吧,对号入座,若不同意我的观点,那也无妨...你自己重新定一个就行!
容易被误读的耳机参数:
一.灵敏度:即声压,单位:db中文:分贝,声音的通用单位(包括噪音)同等音量下灵敏度参数越高的耳机响度(声音)就越大!
误区:灵敏度高就是好耳机--入耳式耳机灵敏度超过100分贝以上耳朵负载相对较大,虚标灵敏度的产品除外(不懂的同学可以百度下)
原因:入耳式和平头式耳机不能用同样的声压级(灵敏度)去衡量:1.平头式耳机只卡在耳廓,耳机只有部分声音进入耳道会漏掉很多声音(因此叫开放式),所以灵敏度高于100db是常见的;2.入耳式耳机密封了耳道,耳机发出的声音耳朵基本全部接收,尤其是直入耳型耳机,从这个物理原因看直入耳式的耳机灵敏度不应该高于平头式耳机的灵敏度(个人认为入耳式耳机不高于100db的灵敏度是比较合适的)
二.解析度:耳机对于音乐细节还原度误区:解析度高就是好耳机
原因:解析度好的耳机,在聆听音乐时可以听到更多的细节上耳感觉更好,不过耳机解析度过高听到底噪可能性也会变大,而且也容易听到人声的齿音影响听感,形象点比喻:耳机解析度就如图片的锐度,过了就不自然了!某些卖家说好耳机是一定能听到底噪的是不完全正确的,只能说解析度过高的耳机比较容易听到底噪和齿音!
三.底噪误区:这耳机有底噪——底噪的产生是不属于耳机的,耳机只是媒介接受音源端的模拟信号发出声音!
底噪的来源:1.播放设备:底噪是基本存在的,播放设备都会有信噪比(只是厂商不标识你也看不到)由于使用的设备和耳机不同每个人察觉及容忍底噪程度不一样实际使用中没有定论的,但耳机解析度过高在使用某些设备时候是更容易听到设备底噪的!(正常人耳基本能听到20-20KHz频段的声音)
2.音乐文件:目前流行的音乐文件有MP3WMA AAC APE FLAC OGG WAV等,底噪也可能存在于这些文件中,尤其是低质量的MP3最常见,明显如:128K比率以下的文件,实际使用中某首歌你听到有类似电流声的噪音,其它歌听不到基本可判断是文件问题,重新下载质量好的一般能解决!
四.爆音和破音1.如果在手持设备上(不是手持设备不在此范围)正常80%音量耳机连续出现类似“噗,噗,噗”的噪声基本可断定是耳机质量问题请联系有售后的卖家更换!2.如果是在100%最大的音量下连续出现“噗,噗,噗”的噪声那么请你调回80%左右试试,如果恢复正常那么初步可以断定设备输出功率大于耳机承受能力请更换设备或更换耳机在该台设备上使用!
五.耐听度& &当使用耳机一段时间后感觉疲累而不得不摘下,那这个耳机的耐听度也就是到这了;部分同学只追求上耳的感觉,认为超重低音声音很大就很爽,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累了要摘下耳机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的,其实就是耳机的耐听度在影响您使用的时间;影响耐听度的因素主要是上面提及耳机的灵敏度解析度 还有耳机响度及三频衔接带出来整体音乐效果是否舒缓顺畅!& &耐听度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概念,相对每个人不同的诉求有不一样的结果,某些耐听度不够好的耳机解析很高超重低音很棒所以只要喜欢那就是对的!
六.舒适度& &影响耳机佩戴舒适度是耳机的结构和尺寸合不合乎使用者耳朵,是物理原因。某些耳机戴上就不舒服根本就不用谈耐听和不耐听了!从过去的几十年一直流行的平头式耳机到现在的流行的入耳式耳机都无法完全贴合每个人的耳朵的难关…只能无限改进!举例:爱疯5的earpods耳机是优秀人体工学设计,撇开音质,在结构上融合了平头式和入耳式的特点坊间称earpods半入耳式,的确在佩戴舒适度上比很多耳机都要优秀,得益于苹果数据获取能力从不同种群的人耳数据创造出这么优秀的设计…落到本人的耳朵实际使用也得出基本的认同,只是本人耳朵偏小戴着超过半小时还是感觉到耳廓疲累!& & 所以主流的耳机都无法100%适合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耳朵一定有例外!完美的只有按照使用者的耳朵倒模定制的耳机...和量身定做的西装一样价格都不是一般的高!
PS:爱疯5 EARPODS已经被复刻到至高境界:9.9元包邮!刨去快递费用商家还挣钱,到手后还真会响,“巨惠”啊,业界“良心”何在!
PS2:几款经典的耳机同样有这情况,比如:BOSEIE(直径18mm)和 森海的IE80(直径19mm)有点大了,(估计是都是按着欧洲人的耳廓比例设计的吧,也可能本人耳朵真的长小了戴直径是16mm的MX500和16.5mm的MX760比较舒适)
七.线材1.安全目前部分耳机使用“防弹丝”的导线听上去很高科技,在导线里面增加了抗拉扯的防断纤维丝,使耳机导线的抗拉扯承受能力增加到15公斤或以上,的确…客观使用是不会断了,不错!...然而在欧盟这种材料很多被禁止使用...原因5公斤的拉扯承受力足以让小孩丧命…事实很多洋品牌耳机也不会突出使用了这种材料!感觉正确来说应该叫“防断丝”估计哪个乡下的发音不正才叫“防弹丝”!不是说“防弹丝”不好,只是从安全角度提醒一下要避免让小孩把玩,他们不会只是用来听歌的!误区:使用“防弹丝”导线的抗拉扯的能力是增强了,不过喇叭焊接位和插头焊接位受到拉扯容易脱焊是没变的!
2.材料等级耳机的导线从普通铜线到无氧铜线不同等级耳机的导线采用铜线的等级以及芯数不同;在音质比较好或者发烧耳机的基础上采用更高级的线材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耳机素质,比如银线或者一些品牌导线如:海洋之心古河之类...都能锦上添花但不会完全改变耳机的素质,所以大品牌量产的耳机的产品规格里面都鲜有突出线材的参数规格!骨灰级或发烧玩家要把手上耳机的素质提升到极致或原有线材已磨损要更换才会考虑,国内部分的耳机厂商为了凸显自己的耳机水准高也参与到线材等级标识,这样顺理成章可以卖贵一些或很多!
八.壳体材料1.塑料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耳机历史中一直使用塑料作为耳机壳体的材料,虽然塑料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便宜的象征,不过采用塑料做的耳机一直是大品牌耳机主要选择,如:森海塞尔--60年声学科技沉淀,业界枭楚!经典耳机历史中99%整体或主体都是塑料的!原因:a.塑料很轻 耳朵是充满神经和穴位极度敏感的位置 只有尽量的轻才能保证比较舒服的佩戴状态,塑料的亲肤性也是比较好的;b.塑料壳体才能满足流体设计,声腔形状多变,没有直角的边缘位置如:& && && && && && && && && && &c.声音在塑料腔体内反射和塑料腔体产生的共鸣所带来的整体效果是优秀的,好的塑料耳机音色暖的多,偏冷的较少!
2.金属壳体最早鼓吹金属壳体的印象中是华泰OVC,那时候OVC产品结构都是金属壳体的耳机,酷酷的外型蛮多人喜欢,最近这十年金属耳机比比皆是90%都是国内设计,不过金属材质耳机都是雁过流星并没有留下很多特别深刻的经典!原因:a.金属耳机研发成本低不需要模具,只要将结构档案输入的机加工中心便能一个一个输出,不需满足注塑工厂最低订单要求,并且可以灵活修改b.金属壳体外观酷炫 耐用度高不会出现碎裂,拆卸重新组装不容易导致壳体损坏,特别适合DIY范畴和小工作坊生产c.金属耳机壳体一般都比较重,有轻质金属材料做的,不过还是不如塑料轻,上耳还是能感到冰凉,亲肤性一般!d.金属耳机较难满足完整的流体设计,会不同程度留有直角位,触碰到耳朵就硌耳不舒适,当然耳朵足够大碰不到就没问题了如: e.金属耳机的声腔只能呈直筒状没有变化,金属耳机只能制造直入耳型的产品做不了比较符合人体工学的侧入耳型耳机,原因机械切割是不能拐弯的f.声音在金属腔体里面反射及共鸣和塑料截然不同,金属耳机的速度感都较强来得快去的也快,中频偏女声,解析度高,音色偏冷的多,喜欢这类风格可以选择,也有能做出暖声的,个别吧!
3.木质外壳及陶瓷外壳& & 家用音响当中的也是木制音箱的经典型号是最多的,耳机原理和音箱一样,所以理论来说木制的耳机外壳应该是最好的,不过木制耳机外壳要达到和音箱木板一样的比例厚度,可能耳机很容易就捏碎了,能做到…但量产的可能性较低属于奢侈品牌干的事!比如:限量版陶瓷耳机产品也有几年存在时间了,可塑性很强,期待经典诞生……
综合起来感觉还是塑料材质的耳机比较忠于声音的表现;金属材质的耳机好比音箱不用木板用大理石或水泥板,泉水叮咚的清凉,当然您将外观摆在第一位金属类耳机也许是首选:比如最近的“音质神器”发烧设计...只是没有发烧的素质!雷布斯从1000个设计里挑的活塞确实外观不错为发烧而生…只是声音素质离发烧还很远...老雷加油!
森海的耳机就没出现过金属壳体的...如果你还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了
玩耳机有二十年了聊聊数字并不足以写完所有的认识,个人见解如有不同观点请指点,继续讨论继续完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耳机的零件材料我觉得基本上无法用感官判别。而且材料的成型加工都不是随便能做到的。所谓的diy,能用现有单元做组装,自制壳体就不错了,也只有很少数人去向厂家定制单元(多见于音箱)。自己造零件组装的好像真从来没见过。nion:0001:
耳机的零件材料我觉得基本上无法用感官判别。而且材料的成型加工都不是随便能做到的。所谓的diy,能用现有 ...
是的 好多DIY爱好者 在网上淘回来的“唐伯虎墨宝” 美美的实现一趟自制,假的太多,不好辨别,所以DIY的成本有时候会更高!换换线还是比较稳当的!
是的 好多DIY爱好者 在网上淘回来的“唐伯虎墨宝” 美美的实现一趟自制,假的太多,不好辨别,所以DIY的 ...
diy成本确实高,假的材料不说,我见过有diy箱子的,各种单元买了好多来试,又制作了好几个分频器和箱体,最后出来的是一套,用掉试验的材料4套都不止。还不算花在上面的时间和各种钻,胶水,螺钉,阻容等配件。
灵敏度确实和音量有关系,但是和对耳朵的负载较大无关。因为入耳隔音较好(一般来说单元也较小),对于细小声音能够听得更清楚,灵敏度高一些反而是更加正常的。
解析和底噪关系不大,和灵敏度关系更大。只不过在一般设备上灵敏度确实和解析有一定关系,灵敏度低的话不容易推开,声音不容易拉得很开,显得解析不高——但是本质上来说关系并不很大。对于塞子(随身推)来说可能成立,但是对于大耳机来说你的说法不大科学。
爆音、破音这个要看音量,一般来说刚刚开声的时候大音量有破音很正常,如果是一个使用超过2个月的耳机,对于大多数功率不是很大的前端来说应该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陶瓷外壳的话IE800应该算是一个代表吧。
本帖最后由 michael 于
21:24 编辑
灵敏度确实和音量有关系,但是和对耳朵的负载较大无关。因为入耳隔音较好(一般来说单元也较小),对于细小 ...
您说的是正确的&&不过得设备和正在的使用耳机匹配&&音量合适 ,同样的灵敏度平头塞和入耳给耳朵的负载一定是不一样的,当然灵敏度越高对于手持设备来说是件好事,只要要懂得控制音量的确灵敏度是200db也没问题!
20-20khz这个范围内人耳基本能听到 白噪音也在这个范围,我还提到的是解析过高会导致声音不自然 出现人声的齿音 ; 解析过高底噪更明显 我觉得这是敏感度的问题,我说的是解析过高而不是解析好,应该是个度的问题,不一定正确,有不一样的观点那是肯定的,明显的底噪甚至不需解析高的耳机都能听,那就肯定是设备问题了 ,是吧!
关于爆音破音会有你提及的情况 只是您提到”大音量“到底是多少算大每个人定义不一样;我补充的是新耳机不应该马上用100%的音量去听 哪怕煲开了也不应该 因为设备在最大音量时放大过程容产生过量的畸变,也就是失真,所以根本不应该使用最大音量,如果80%的音量耳机声音还不出来像缩在里面似的那么是该考虑加上耳放使用了;那我在修正一下:如果新耳机在几台设备使用80%的音量播放都出现爆音和破音,那么就注意了,也许是质量问题!
PS:手持设备推力过小或耳机阻抗过大,那么最大音量耳机的响度不够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对哦&&IE800 是陶瓷的 没买一下子忘了&&价格有点 ...既然森海出的 是要听听
感谢分享~~
看下科普文
对灵敏度的说法各种问题。
首先,dB是声压级的单位,灵敏度的单位是dB/mw(或者dB/V,这个基本只有AKG用)。
灵敏度是耳机是否容易出声(俗称“易推”)的主要判断标准,跟耳机好不好当然没关系。
齿音跟解析也没有关系。大部分歌曲后期制作时会通过对特定频率段进行衰减的方法来减少齿音,某些耳机也用同样方法削减齿音,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风格,跟解析无关。除非你追求的是某些“味道”,否则耳机的解析当然越高越好。
嗯……与其说是解析过高带来的齿音,不如说是齿音带来的“高解析的错觉”。相对来说,较薄和锐利的声音更容易让人产生“高解析”的感觉,声音分离得比较开,互相之间没有“重合”,所以觉得什么都能很轻松分辨出来。
关于音量这个,大多数随身设备的功率都不会超过耳机的承受范围,所以开到很大的音量也没事。对于一些强调输出功率的国砖和台式设备还是要注意一下。
对于塑料和金属这个,从成本角度来说如果是大批量生产的话还是金属高一些,并没有严格的优劣之分,还是要看工艺,比如K3003也是金属外壳(目测这工艺相当费钱),应该说还是看使用范围和具体需求。木制外壳的话JVC用过不少,日系一些冷门塞子也常见,应该还是加工工艺上不大适合大批量生产的缘故吧。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TDK还是松下也有陶瓷材料的耳塞,但是太过于冷门了。IE800的声音不知道和腔体材料关系多大,反正能感觉到这个单元的素质确实有点逆天。
对灵敏度的说法各种问题。
首先,dB是声压级的单位,灵敏度的单位是dB/mw(或者dB/V,这个基本只有AKG用) ...
对啊 灵敏度即声压级& & 它们的常用单位就是db&&进一步用db/mw&&更清晰&&说明下:mw--毫瓦 耳机功率单位 耳塞的额定功率5mw左右是常见的, 都提到功率了那耳机的阻抗也是不能忽略的 目前常用的耳塞型(平头式 入耳式 侧入耳)耳机 开始趋向16欧阻抗;十年前32欧的多 比如 森海:mx300 mx400 mx500 到目前这个系列的各种复刻还在网上卖,印象中十年前Ann的N200是16欧姆,那个不错,不过和ovc一样品牌没落了!
最早使用16欧的应该是1998年索尼推出的经典平头 e888 ,本人99年在北京购入450元,日版 紫色蝉翼限量版 !
“大部分歌曲后期制作时会通过对特定频率段进行衰减的方法来减少齿音,某些耳机也用同样方法削减齿音,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风格”
这句不是很好懂,既然大家都在消减的东西为何还要升华到变成一种风格的层面....&&
齿音很影响听感,属于细节和解析度没关系那和什么有关系呢?&&解析度越高越好么,那图片的锐度也是越高越好了,凡事都有个度,每个人心中的度都不一样,所以我说只要喜欢就行CC
感谢分享~~
感谢斑竹的鼓励,离上一次被加精华有10年了
本帖最后由 michael 于
11:51 编辑
嗯……与其说是解析过高带来的齿音,不如说是齿音带来的“高解析的错觉”。相对来说,较薄和锐利的声音更容 ...
“解析过高带来的齿音,不如说是齿音带来的“高解析的错觉” 您的观点我知道了 始终想撇清齿音和解析度的关系 呵呵 不过齿音真实存在 如果手上的耳机齿音明显或严重 相信大部分人是不爱听的这才是重点&&至于和解析度有多大的关系 见仁见智吧 ...解析好&&高解析 我认为都是好的,但声音解析过高和图片锐度过高一样,声音和图片就不自然了! 有一定年份的玩家 对于声音某个特质的偏好和另一个不一样,你心中认为的刚好在他心中就过了,没有对错,喜欢就对!
关于音量 ,认同您说的”大多数随身设备的功率都不会超过耳机的承受范围,所以开到很大的音量也没事“我就是更关心那少数的,就如老崔说”我怎么知道我买的是不是那1%不合格的奶粉“ 我怎么知道看这篇文的人手上的设备推力有多大! 16欧姆的耳机额定功率从3毫瓦到5毫瓦常见&&现在的手持前端输出30+30毫瓦输出或更高是有的 手机和播放器都有!
”对于塑料和金属这个,从成本角度来说如果是大批量生产的话还是金属高一些“ 你说的成本是生产成本,我说的是开发成本 ,两个概念!
如果能大批量生产证明有订单销量好 成本那是既定的 按照订单数量增长成本下降酱紫! 你的观点是金属比塑料贵 这个很好懂! 不管有没有大批量生产单个的金属的壳体都会比单个塑料的壳体贵!
去到k3003这样价格的能拥有的人数量太少了 比IE800还贵&&所以注定不会成为经典 ...
成为经典的要素:在一定时间段保有量要足够大然后得到普遍肯定和认同,等到停产或换代,那么最初的那个规格便能成为经典!
PS:经典不是代表最好,最好的永远在后面,价格太高成为经典可能性低,因为能拥有的人少,但不代表它比经典差,
在于本人来说经典的价值永远比最好的要高!
z1000也是镁铝合金。我正戴着打字。感觉声音还是略暖。是不是说明跟壳体材质关系不大?跟形状之类的关系更大些?
看了下。我是第三等级。
z1000也是镁铝合金。我正戴着打字。感觉声音还是略暖。是不是说明跟壳体材质关系不大?跟形状之类的关系更 ...
首先 z1000 是头戴式 我在这里论及的都是耳塞式,头戴式的声腔和耳塞是不一样的,耳塞式中的平头塞和入耳塞的前声腔又不一样,平头塞的前腔还有mx500那样的胶壳和A8那样的金属滤网之分;z1000的轻质镁铝金属外壳是后腔,声音在那反射很少感觉反馈到耳朵,头戴式前声腔和平头式前腔胶壳类有点像能看到摸到一层胶壳, 由于耳套很厚和耳朵之间由又形成一个腔体,比塞子多很多讨论的空间。
入耳式也有后腔是金属 前腔是塑料的 比如nakamichi 中度的nbe150&&也不觉得冷! 真正冷的是老雷的 “音质神器&
其实只要你能感觉到声音暖 那已经可以说很不错 应该耐听 三频衔接舒缓,没说死金属壳一定是冷,有例外只是较少,塑料也有冷的,重要的是你觉得冷和暖和喜欢的音色是冷还是暖!
可能是我玩电子管的功放太久毛病,不喜欢冷的声音!
感谢斑竹的鼓励,离上一次被加精华有10年了
老玩家哈~~~
本帖最后由 zse4562 于
14:57 编辑
有几个地方我有些不同意见
“个人认为入耳式耳机不高于100db的灵敏度是比较合适的”
灵敏度和入耳非入耳关系不大 你可以关注一下市面上高端入耳 大部分灵敏度都不会低于100db 觉得灵敏度高导致声压大 那就开小点音量就行 声压其实和阻抗也有关系
“解析度好的耳机,在聆听音乐时可以听到更多的细节上耳感觉更好,不过耳机解析度过高听到底噪可能性也会变大,而且也容易听到人声的齿音影响听感,形象点比喻:耳机解析度就如图片的锐度,过了就不自然了!
某些卖家说好耳机是一定能听到底噪的是不完全正确的,只能说解析度过高的耳机比较容易听到底噪和齿音!”
解析和底噪真没必然联系 底噪倒是和灵敏度 前端有直接的关系 就我玩过听过的塞子而言 同一前端下灵敏度高的往往底噪大
至于齿音 也和解析无关 解析差齿音多的塞子比比皆是 比如老铁的ck10 比如gr10 解析高齿音控制的很好的塞子也不少&&齿音和6k到8khz频响曲线的凹凸程度有直接关系 那里决定着一个塞子高频的明亮度 当然也决定了齿音的程度&&除了频响 也和前端有关 如果前端对高频抑制的话 也会削弱齿音 除了前端和塞子本身风格以外 和歌曲录音也有关 有些歌曲混音或是某些歌手本身就会导致齿音的产生 比如梁静茹 丁当之类
耐听度和解析也没必然关系 反而是一个器材本身的调音水平 调音风格决定了其耐听度 特别是干瘪 发薄发刺的声音 不论解析高低 都不耐听&&而且一旦在平衡度上把控的有很大问题的话 也会导致耐听度很成问题
有几个地方我有些不同意见
“个人认为入耳式耳机不高于100db的灵敏度是比较合适的”
1.有道理 不过我后面补充了 如果懂得控制音量 在手持设备上使用的耳机 当然是灵敏度高的占优
2.本来底噪和解析就没关系,底噪又不属于耳机产生的,说了是属于设备和文件的,只是解析过高的时候底噪会更明显
3.你说的对啊 齿音本身就是存在的 只是耳机有没有呈现的很明显 还有使用者的敏感度如何 ;我比较认同解析好齿音不明显的塞子是有不少的!解析度是音乐细节的呈现:齿音,底噪都是有一定水平像你这样的玩家才会注意他们存在的明显和不明显!至于说 “解析差齿音多的塞子比比皆是 比如老铁的ck10 比如gr10” 到说解析高齿音控制的很好的塞子也不少这段就观者自行判断吧
<font color="#.我原话没说耐听度只和解析度有关系啊,反而你说的平衡度和我说的“整体音乐效果是否舒缓顺畅 ”咱俩意思是一样的啊!
1.有道理 不过我后面补充了 如果懂得控制音量 在手持设备上使用的耳机 当然是灵敏度高的占优
2.本来底噪 ...
nion:0013:你就当做是我给你的帖子做个小补充吧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质最好的入耳式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