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非法集资风险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探讨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探讨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即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活动。但在当前的审计实践中,受政府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还不到位,领导干部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合理,以及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还在多方面存在,应引起审计机关足够的重视。【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风险 对策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从机制上治理腐败现象,有利于加强领导干部监督,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其与其他方面的审计工作又存在很大差别,需要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高度重视、有力防范审计风险,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按照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审计对象并非是单位而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相比较于其他单位(项目)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与之相对应的其审计风险也就更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先任命后审计、先离任后审计带来的风险。虽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明确了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晋升、转任、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在实际中仍然不断有先任命后审计、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前者使审计成果的利用出现了滞后,难以发挥审计工作应有的效果;后者则容易出现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对审计结果不承认、不接受,使审计结果难以落实,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二是财务资料不真实带来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检查审查大量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财政资金活动记录等数据,如果财务资料和会计信息本身存在虚假,则会给审计人员造成评价和判断上的错误。三是审计评价失真带来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作出一个真实、全面、深入的审计评价。但目前由于审计指标体系不完善、部分审计过程的实施不够严谨、有的审计评价撰写水平不高等因素,使一部分审计评价失真从而造成一定后果,增加了审计风险。四是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带来的风险。审计是一项非常严谨、复杂的工作,对审计人员自身素质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足,职业道德缺乏,不仅无法选择正确的审计手段,也容易造成审计人员自身的违规现象,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二、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对策一是要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外部环境,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预防。审计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社会等环境,对审计目标具有决定作用。要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必须改善外部环境。首先,要改善政治环境,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减少审计人员在执行审查过程,进行审计判断和审计评价时受到的人为干扰。其次,要改善法律环境,用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持经济责任审计,使被审计对象依法接受和配合审计,使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要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既能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权限,减少审计判断和评价的随意性,又要明确被审计对象的协助义务,增加被审计对象妨碍审计的成本。再次,要改善社会环境,包括科学技术水平、社会传统文化、公民道德素质、信仰及民众对审计职业的认识、对审计结果公允性、可靠性的看法等。这些环境因素不仅影响着审计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在个人诚信、人情关系、人治现象等方面对审计工作进行制约。因此,必须争取社会各界广泛的理解与支持,有效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开展。二是优化审计的内部环境,规避审计风险。审计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控制环境、人际环境、技能环境和客观环境等。优化内部环境,首先要增强政策观念,促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开展审计,做到审计不越位、审计不缺位。要依法使用审计结果,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好“参谋”。其次,要严格审计程序。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审计规范对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过程的规定,坚决做到程序合法,降低审计风险。再次,要改进审计方法。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意见,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方法。要坚持审查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与下属单位的情况,不仅要查账,还要审查事实,分析发现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增强对隐蔽性强的不廉洁行为的审计能力。三是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和原则性,提高品德修养和廉洁意识,切实把审计工作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上来。其次,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以及审计专业技术,还要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公文写作能力,从而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符合事实的审计评价。再次,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审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面对困难和阻力能够不动摇,面对新形势能够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更加准确迅速地处理问题。参考文献[1]吴文嘉,张敖齐.浅议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改革与开放,2011-05.[2]顾文胜.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09.[3]林丽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中国审计,2003-04.[4]邓田生,柳婕.如何防范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现代企业教育,2012-06.作者简介:高博(1983-),女,辽宁海城人,辽宁省海城市审计局,中级审计师,研究方向:审计。
欢迎转载:
推荐:    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李绍辉;
如何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评价标准难统一等特点,因而相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审计评价的风险更高。如何防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是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功效的重要课题。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规范的表现1.评价结果与评价对象“不匹配”。对履职者经济责任评价普遍“成绩没有讲够,问题不能讲透”,成绩三言两语,问题一大堆,罗列的问题多是财务管理方面,真正与履职者密切相关的经济决策、政策执行等方面内容很少。2.评价内容与经济责任“不贴切”。有的审计报告总想全面评价被审计者的功过是非,而实际审计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不可能涉及,只能过多地引用一些诸如“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执法文明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与被审计者“经济责任”不够贴切的资料,从而超越了经济责任范围。3.责任划分与责任界定“不明确”。有的审计人员苦于没有统一、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作支撑,为了回避审计风险,对经济责任的评价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应付式地评价,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内容大多虚无空洞、无关大局、不痛不痒。4.经济责任与财务收支“没差异”。受各种因素制约,一些审计人员将经济责(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10.00元/期全年定价:8.00元/期 共96.00元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情况的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奖惩兑现提供重要依据。其审计结果是否客观公正,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是否真实、准确,而且也关系到审计工作是否落到实处。因此,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与风险要远远大于一般项目的审计。那么,如何认识审计风险,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是我们当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其表现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未能全面了解责任者所在单位的情况而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和其他审计风险一样,处处存在,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常见的风险有以下方面:  (一)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  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前未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而使被审计对象以不按法定程序进行操作为由提出异议或申请行政诉讼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1.忽略审计通知书的时间界限;  2.审前不作调查,对责任者和所在单位的情况心中无数,抓不住重点,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  (二)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  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因专业技能、政策水平、综合素质等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审计结果产生偏差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1.取证风险:如果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完备就不能满足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就会导致审计结果偏离事实,而产生风险。  2.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在实质性检查的现场作业中所造成的失误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的可能性。在进行审计抽样检查时,选取的样本量不够,使审计结果误差较大,可能会遗漏违纪违法的审计事项。  (三)出具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  出具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由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把握不全面,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评价不准确,未能按照规定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给审计主体带来不良影响和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是主要的风险源和管理单元。负有经济责任的管理人员,担任着实现组织目标的任务,承担着一定的防范风险的责任。明确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并且对他们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控制点。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立法,建章立制,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措施。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行政执法责任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项权责对等,机制平衡的经济监督形式。其关键就在于使审计内容,操作程序,方法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提高并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规范性。所以,在环境因素方面我们应做到: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明确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范围,正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提出切合实际的审计要求,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体系。  (二)在审计内容、程序、方法等方面注意审计风险的规避,合理选择审计方案  1、注重内控制度的评审,预测潜在风险。内控制度评审是审计的重要内容,而且其本身也可起到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若内控制度不存在、不合理、不健全或执行乏力,就必须实施详细全面审计并予以提示,从而降低风险。并且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管理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加强内控制度的评审,则奠定了对责任人评价的基础工作,可以提前预测潜在的风险。  2、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规避风险。经济责任审计一定要限定在审计所规定的范围和内容之内。对在审计中未涉及到或虽然已涉及到但未获得充分证据或难以分清责任的事项,不做任何评价,规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3、规范审计工作程序,预防风险。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法规和审计规范,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到最终审计结论等每个环节都要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审计人员执法的随意性,预防程序不当引发风险。  4、运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查账与查实有机结合,避开表面信息的干扰,减少风险。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在常规的财务审计过程中,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并针对其薄弱环节及时加以纠正,督促其整改,促进被审计单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并做好审计资料的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够减少审计风险。  5、加强复核、征求意见、化解风险。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规范操作,严把质量关。如制定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在满足对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求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另外,对每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报告,可组织有关主管进行反复讨论修改;对出具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力求措词适当、评价公正,经得起推敲;对于审计中未涉及和证据不充分的问题不做评价、不下结论;审计报告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人的意见,认真落实不同意见并妥善处理。这样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化解、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评价进一步健全相关性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要客观、公正、谨慎。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审计评价应建立在查清审计事实、准确界定经济责任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政策、市场等主客观因素,尽可能用量化方法来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和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只用客观真实的方法将有关事项反映清楚,不作审计评价;对某些事项要全面辩证分析后再作评价。要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以审计查明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照搬照抄被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和工作总结。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该到位的必须到位,审计什么,评价什么。杜绝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外的多余评价,如政治坚定、作风民主、工作扎实、政绩突出等等。审计就是一种监督,没有义务、没有责任进行这样的评价。另外,评价时注意区分是责任者任期前还是任期内的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管理责任、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经济责任、是职责范围内还是范围外的责任等,以有效地防范风险。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审计人员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控制和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有着根本性的作用。首先,要在经济责任审计立法中确定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必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配备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其次,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第三,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不但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还具有较高的审计业务素质,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第四,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关注意识对审计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最重要的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审计规范,才能真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其最终目的是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与权威性。【】 责任编辑:vince
&&&&&&&&&&
实务课程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