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绕过局域网及中国大陆陆还有可能全球化吗

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人大教授张成思:全球化进程影响国内通胀
  在过去20年间,无论是发达市场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通胀波动也变得更加平稳。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动态特征的这些转变,引起了学界和货币当局的普遍关注。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通胀动态机制特征发生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世界多数国家的通胀动态持久性特征也发生了显著减弱的变化。此外,传统的通胀动态传导效应在减弱,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国家的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快速上涨以及货币出现大幅贬值,但是通胀率并未出现大幅波动。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通货膨胀总体上呈现出低位平稳运行的趋势。虽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CPI通胀率波峰值达到20%以上,但此后通胀率水平逐渐回落;尽管在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出现较明显的上升,但最高值都没有超过10%,仍然处于相对温和的水平。中国通货膨胀的低位运行与同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然,国内经济高涨却没有伴随长期高通[微博]胀的这种现象,启发我们思考国内通货膨胀的国际影响因素。
  例如,国际市场供给与需求状况是否也可能影响国内企业的定价策略和定价机制,进而成为国内通胀走势的显著影响因素,甚至有可能超过传统的国内供给与需求因素(即国内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驱动效应。为此,我们特别注意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存,中国的经济全球化程度明显提升。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可能对国内通胀的传统形成机制带来冲击和挑战。
  全球化进程对国内通胀的影响机制
  首先,全球化进程可以影响通胀对国内产出周期性变动的反应。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很多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本国需求和供给,而且会受到外国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此,全球化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国内产出和需求间的联系,有可能降低通胀率对国内产出缺口的敏感度,相反增强通胀率对国外产出缺口的敏感度。在全球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国外产出缺口首先可以影响国外的商品价格,而国外商品价格又是本国进口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进而通过进口价格影响国内的通胀走势。事实上,国外产出缺口不仅可以通过商品市场影响其贸易伙伴国的通胀水平,还可以通过要素市场产生影响。例如,当一国的工资水平上涨快于国际市场时,不同形式的国外劳动力介入就可能会减弱该国的工资及价格上涨压力。
  其次,全球化还会影响国内通胀对进口价格通胀率的敏感度。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对国内通胀率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可以理解为进口价格变化率已经包括在国内价格变化率中,因此进口价格通胀率的升降可以直接导致国内通胀指标的起伏(Thomas等人,2006)。间接效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国内通胀,例如进口价格通胀
  率下降可以提高本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及给定名义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从而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也就是说,进口价格的下降会降低工人对名义工资增长的要求,进而影响国内通胀水平。间接效应的另一个方面是通过比较优势导致国内生产的重新分配。例如低进口价格可以约束国内厂商的定价行为,使得国内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更加富有弹性,通过更加激烈的竞争促使国内厂商削减工资、降低成本或者减少生产,从而影响国内通货膨胀走势。
  因此,全球化要素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从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传导,进而对国内物价和通货膨胀形成机制产生影响。显然,如果全球化要素显著影响国内通胀走势,那么与通胀相关的宏观政策调整就需要从国内视角拓展到国际视野。
  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年期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对中国的贸易占比情况,获得全球化要素的指标变量,即国外产出缺口序列(其度量的是国外超额需求情况),进而对比国内外产出缺口与国内通货膨胀的动态演进路径。图1描绘了1995年1季度至2010年4季度中国CPI通胀率与国内外产出缺口的动态时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国内产出缺口与国外产出缺口在总体变动趋势上具有一定的同周期性,但是在各个时点的具体变动态势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特别是波峰波谷点的位置和时间有所不同。同时,图1显示中国通胀率水平从1995年接近20%的高位开始逐渐回落,尽管之后总体上保持相对平稳的走势,但在不同年份也有比较明显的起伏变化。例如,在1998年、2002年和2009年,中国通胀率水平出现负值(即通货紧缩);而在2004年、2007年和2010年,通胀率水平又一度上升到周期性的高点。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国内通胀水平的起落变化在总体上与国内产出缺口的走势具有一致性,但是在一些时期也出现了国内产出缺口上升但通胀率水平下降(如1998年、2002年、2005年)的现象。而与国内产出缺口相比,国外产出缺口显得更具平滑性,而且周期性变化似乎与国内通胀率的走势具有更强的一致性。从图上还可以看到,国外产出缺口在1998年、2003年、2005年以及2009年的波谷点与这些时期国内通胀率的最低点完全吻合,而且国外产出缺口在2001年、2004年、2007年和2010年的波峰点与国内通胀率的高峰期也高度一致。图1所提示的这些信息暗示出,决策层在考察国内通货膨胀形成机制过程中,全球化要素可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从全球化视角对宏观政策进行动态调整
  全球化是否能够全面解释国内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各界至今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近年来的研究趋向于一个广泛的共识,就是全球化至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的通胀形成机制,进而使得各国货币政策调整变得更加复杂。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完全否认全球化对国内通货膨胀潜在影响的思想,可能会妨碍国内政策调整向全球视野拓展的必然进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外实体经济发展以及进口价格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可能会日益明显。概括来说,全球经济由于技术(包括通信和交通等方面)的进步、贸易和合作的频繁,将会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影响通货膨胀的各种全球化因素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深入可能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通胀水平不仅会受本国市场的影响,还会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在商品市场上,通过进口价格对国内物价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影响国内商品的价格水平,而在要素市场上,则通过劳动力和资本的双向流动影响一国的供求状况,继而影响工资、利率等名义价格水平。一个国家的需求不足(或供给不足)可以被另一个国家的需求旺盛(或供大于求)而抵消。因此,全球化可以通过外部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需求或
  供给,平抑国内供求失衡状况,从而对国内通胀走势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暗示出,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不同国家货币当局之间进行政策协调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在当前全球化程度日益增强的大趋势下,中国(及其他国家)针对通货膨胀的政策制定和调整将变得更加复杂,政策调整的系统性误差风险也将更大。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只考虑国内产出缺口传统通胀动态模型将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相互交融的全球经济。各国货币当局亟须突破传统的政策分析框架,不仅需要关注国内的通胀驱动因素,而且需要及时跟踪国外经济发展状况,从全球化视角进行宏观政策的动态调整。而要实现这种政策调整的顺利转型,则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预测机制,并要特别关注全球市场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通过政策调整有效地引导国内通货膨胀以及其他核心经济指标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关专题:
张成思】 (责任编辑:唐飞)
  “钱荒”效应已迫使银行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了。
[简介]崇尚中长线波段交易,善于把握股市节奏,每日送出热点个股!
[简介]实盘交割单100%真实发布,连续5年盈利,年平均收益高达40%。
[简介]看大盘最精准最前瞻最直接,对个股非牛不战,出手必攻直击涨停。
关于的相关新闻有无可能实现「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
我的图书馆
有无可能实现「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
有无可能实现「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
(台湾)&& ()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联合报报道,双英辩论的核心争议是:对于台湾来说,有无可能实现一个「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
  蔡英文主席说:民进党的政策是「走向世界,跟随世界走向中国」,国民党的政策则是「透过中国走向世界」。马英九总统回说:民进党的全球化是「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
  不要只看到双英的歧见,其实这段辩论却点出了国、民两党的主要共识,那就是:台湾必须面对全球化,也无可避免与中国互动。这是双英皆同意的共识,双方的歧见只是在如何全球化及如何与中国互动。
  然而,现在谈全球化,没有不谈中国的;尤其以台湾与大陆的地缘及人文关系,更无可能排除中国大陆而谈全球化。原因之一是中国已是世界市场及世界工厂,全世界谈全球化皆不可能不处理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再者,台湾确实受到北京在政治上的牵制,更不可能在与中国敌对下,绕过中国而谈全球化。马总统说,当然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中国大陆却是「最大的篮子」。
  马总统并未逼问蔡英文有何「替代方案」,似乎顾虑蔡备有奇招,唯恐引蛇出洞。等到蔡主席自己道出了若干「替代方案」,却避过了绿色智囊所主张的「高关税产业移至中国或东南亚设厂」等主张,显然知道难登大雅之堂;而她所谓的「跟随世界走向中国」,其实仍是过去「中转间接通航」的思维模式,难谓是有效的「替代方案」;至于她所提出的经由WTO或APEC等机制逐项与美、日、欧盟、东协谈判,则属一厢情愿、旷日费时,亦欠缺可行性与说服力。
  双方的另一重要共识是:台湾与中国大陆互动,有极高的政治风险。蔡主席几度提及应有战略及政治上的风险意识;马总统则乾脆明白指出,北京的目标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强调他当然知道这种风险。既然双英皆有风险意识,歧见在于因应风险的对策。蔡主席主张回避、拖延,而马总统则主张积极迎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就是说,马蔡歧见只在政策观点的异同,而不是「卖台」与否。
  蔡主席说,台湾必须注意,不要促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政治经济架构」,此即蔡几度强调的战略与政治风险。这样的观点,是认为台湾应当对「阻止中国崛起」承当起国际角色;然而,一则「中国崛起」未必不利两岸「和平发展」(比中国崩溃对台湾的威胁小),二则中国崛起难道应由台湾率先出头阻挡,又难道是台湾阻挡得了的?蔡主席应知,过去十余年李扁二任政府以「中国崩溃论」为治国凭藉,以致误国至今日田地,如今难道要改以「阻挡中国崛起」为治国依据?
  这场辩论会所创造的最重要的政治效应是,两党首度将两岸议题作为一个「政策」来探讨,而不在「倾中卖台」那样的民粹语言中纠缠。其实,就台湾的艰困情势而言,几乎没有一种「没有风险的大陆政策」,如同也不会有一个「没有中国大陆的全球化」;蔡指马的冒进不是办法,马则说蔡的躲与拖何尝是办法?然而,马蔡二人的政策观点,蔡的防备,与马的进取,诚多可以相互补充之处。如果不再将两岸议题操作成「倾中卖台」那般的内部斗争,则台湾应当可以在「进取」与「防备」之间找到一条出路与活路。
  但是,这场辩论恐怕未必能使社会对立趋于缓和,反而可能更趋尖锐。因为,民进党认定这场辩论乃是一场台湾内部的政治斗争,而不是真正要为两岸政策来凝聚认同及建立共识。特别是蔡英文昨日的表现不如预期,将使民进党内掀起「说理有什么用」的内斗;为消化内斗,自难免重新祭起「倾中卖台」的大旗,升高放大社会的对立与斗争。
  其实,这场辩论对民进党内部权力与路线斗争的影响,也许尚大于对蓝绿角力的影响。原本想像,倘若蔡在辩论中表现优异,可能使党内天王感受威胁;如今蔡的表现却不如预期,对天王而言,则是重挫蔡英文的契机。立即发生的效应或许是,天王及独派催迫蔡投入新北市长选举以耗损其声势的动作可能升高,而蔡英文不愿坠入陷阱的警觉心也相对加强。总括而言,蔡英文并未由这场辩论获得政治红利,反而在党内失去了原本居高临下的优势;她昨天马上主张再辩一次,显现了她的失落感。
  社会视听的焦点如今集中在辩论双方谁输谁赢的问题,唯不论是马赢蔡,或蔡赢马,这毕竟只是一场两个半小时的辩论而已;然而台湾的出路与生路问题,却绝不止是一场双英辩论的输赢这么简单的事,而是整个台湾与两岸新局及世界新局的一场严峻搏斗,台湾在这场惨烈搏斗中的输赢,才是真正的输赢。而台湾致胜的前提,是必须将无休无止的内斗,转为共同一致对外寻求出路与活路。
馆藏&3870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中央日报”:绕过中国大陆还有可能全球化吗?|两岸|台湾_凤凰资讯
“中央日报”:绕过中国大陆还有可能全球化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央日报”网路报今天社论说,蔡英文承认“中国的崛起和两岸的关系攸关台湾的未来”,却认为“愈来愈多的台湾投资及就业机会流向中国”、“中资企业大量从台商挖角,或者模仿、抄袭技术,对台商构成与日俱增的压力”。
原标题:“中央日报”:绕过中国大陆还有可能全球化吗?台海网(微博)8月17日讯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日前抨击,“政府”只专注于两岸服贸、货贸协议,却不思索如何让台湾真正突破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与主要贸易对手洽签自由贸易协定(FTA);她强调台湾必须同步融入区域经济整合,更有策略、全方位地推动洽签FTA。这番论调突显蔡英文企图绕开大陆面进行国际化的主张,非但不务实,更可能使台湾陷于不进反退的困境。 “中央日报”网路报今天社论说,蔡英文承认“中国的崛起和两岸的关系攸关台湾的未来”,却认为“愈来愈多的台湾投资及就业机会流向中国”、“中资企业大量从台商挖角,或者模仿、抄袭技术,对台商构成与日俱增的压力”。 显然,蔡英文把大陆当成台湾的威胁而非机会,只一味强调大陆对台湾经济的负面冲击,却避而不谈大陆对台湾经济的正面效益;这种思维当然不可能使两岸关系良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认为马“政府”专注两岸,而不思索如何与主要贸易对手洽签FTA,以及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不仅造成台湾更加倚赖中国市场,而且和全球接轨的目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与事实完全不符。 事实上,台湾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阻力,不只是大陆,也包括台湾自己。从二OO八年以来,大陆并没有拦阻其他国家与台湾签订FTA,但对加入TPP一类的区域经济整合,大陆确实仍采取“陆先台后”的立场,也就是比照当年两岸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先例,大陆先加入之后才同意台湾加入,这对台湾不能不说是障碍;问题是,即使大陆放弃“陆先台后”,台湾也未必能顺利加入TPP。 要想加入TPP,台湾必须面临高标准的门槛检验,从关税、市场开放、到法规、制度与国际接轨,都触及台湾的敏感神经,例如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肉能否进口?稻米进口数量多少?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更何况TPP不只包括降低关税,还赋予跨国企业强大力量,很可能会伤害消费者及劳工权益,并且破坏环境,试问,台湾已经准备好了吗? 更重要的是,要想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绝对不可能绕过大陆。因为大陆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任何国家地区,包括美国在内,都不会漠视大陆的意见。如果台湾延搁服贸与货贸协议的进度,试问,大陆会乐见台湾加速参与其他区域经济整合吗?假使大陆采否定态度,其他国家会舍大陆而牵就台湾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都十分清楚。 正因为如此,蔡英文“绕过大陆走向世界”的论调,不只不能使台湾顺利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反而更会提高台湾加入的难度;民进党一再杯葛服贸,抵制货贸的结果,除了削弱台湾的经济竞争力之外;更将使台湾与全球接轨的机会减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115641
播放数:585301
播放数:114271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全球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