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区与杭州到宁波高铁市区经济

求宁波与大连、青岛、苏州、杭州四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_生活百科_百科问答
求宁波与大连、青岛、苏州、杭州四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提问者:罗孟成
宁波与大连、青岛、苏州、杭州四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发布处室: 发布日期: 作者: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计划委员会课题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开放步伐的加快,竞争力对于一个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日显重要。把宁波放在一个更宽的视野里去观察,可以对宁波的问题看得更清楚更深刻。无论是竞争力还是对自身的认识都需要比较研究。区域发展之间的比较要素包罗万象,如果漫无目的,面面俱到,则比较只能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比较研究有一个比较项目的取舍问题。另外,这里的比较并不只是城市之间的比较,而是各市域整体的比较。这种比较并不是去比谁大谁小、谁强谁弱,而是通过对五市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挖掘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特征,通过借鉴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特色与长处,为宁波&十五&经济发展思路提供更开阔的视角、更完备的考虑。我们的比较研究为宁波经济发展服务,因此,本课题有意识地从宁波发展需求、从培育宁波区域竞争力的立场出发,去比较分析别的市域的经济特色,因此,本课题在比较过程中总结各市的经济发展特色有所侧重,与单独地分析其中某一市域发展特色并不一样。 展望未来,大连定位于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青岛定位于现代化国际城市,苏州定位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杭州定位为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宁波定位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我们认为,一个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一定会突出反映其所在区域的个性。而一个区域的个性受限于历史基础、资源特点、客观区位的不同,别的地区是不太可能&搬&过去的。因此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除了竞争力所要求的一般共性因素,如制度、技术、环境,所有竞争主体可以通过努力完善或强化外,决定一地区竞争力的根本还在于充分挖掘、培育、壮大该地区的区域个性,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从这一点出发,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思路必须&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即突出自己的特色。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大连、青岛、苏州、杭州、宁波五市的经济发展从区域经济特色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比较的时间段集中在改革开放20年内。本课题不作大量的数据的罗列,更侧重于数据背后定性方面的比较分析。这只是一种方法上的尝试,还有许多问题可进一步商榷。 一、 基 本 概 况
大连、青岛、苏州、杭州、宁波都处在我国东部沿海较发达的开放地区。目前在国家的政策定位方面,大连、青岛、宁波三市最为接近,既是计划单列市又同是非省会城市的副省级城市,在区位上也都是沿海又是大陆交通的端点,而且都有一个著名的港口。而其他两个计划单列市厦门和深圳则同时又是国家的经济特区,与另三个计划单列市的政策基础是不一样的。杭州和苏州两市与宁波同属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都受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上海的强烈辐射和集聚影响。这五市在资源方面也比较相似,都缺乏矿产等自然资源,但都有较好的旅游资源和其他人文资源。总体上这五个市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其经济发展历程可以互为参照。 大连市位于东北亚的黄金地带&&渤海湾的出海口,是东北三省及内蒙东部的重要门户。全市陆地面积12573.8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415平方公里,1998年底建成区面积234平方公里,辖6区、4县(市)。1998年底,全市总人口543.2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62.4万人,占48.3%。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端,是山东省及华北部分地区主要的出海门户,隔黄海与韩国、日本相望。全市土地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1998年底建成区面积198平方公里,辖7区、5县(市)。1998年底,全市总人口699.5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29.58万人,占32.8%。 杭州市位于杭州湾端点上,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浙江省省会所在地。全市土地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83平方公里,1998年底建成区面积169平方公里,辖6区、7县(市)。1998年底,全市总人口611.6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71.89万人,占28.1%。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东邻上海、西临太湖,是江苏省南部经济中心。全市土地面积8488平方公里,1998年底建成区面积79平方公里,辖6区、6县(市)。1998年底,全市总人口575.3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7.75万人,占18.7%。 宁波市坐落在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东南角,港口资源十分丰富,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北仑港是全国四大国际中转深水枢纽港之一。全市陆域面积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33平方公里,1998年底建成区面积约85平方公里,辖5区、6县(市)。1998年底全市总人口535.2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19万人,占22.4%。 二、 五市经济发展的宏观共性背景分析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世纪之交五市的经济运行在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都已经步入了以&两个转变&为核心的经济转型新阶段。这种转型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深层次的大调整,谁先完成这个过程,谁先调整到位,谁就占有新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种转型与两种背景密切相关,一是五市面临的共同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二是五市各自特殊的小环境。而宏观环境基本上是相似的,是共性的东西。区别在于个性,即各自未来经济发展特色的塑造、成形过程,这种地区性的经济特色塑造过程,是利用各自的特色优势与共性的宏观环境相结合的过程。进入21世纪,各地区的竞争力必定会带有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一些共性要求,是在未来竞争力的共性基础上,也即在具备了未来竞争力所要求的一些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各地区的个性特征才有可能在被挖掘、培育的过程中,发扬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真正长久的竞争力。 我们认为,竞争力是比较过程中的一个概念,区域竞争力来源于区域特色的强化。世界万物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不同的发展时代、发展阶段,竞争力的一些基本要求是不同的。因此,竞争力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竞争力内涵中存在时代的一些共性要求。当一个大的宏观环境发生转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定区域内所有竞争主体都必须适应这种时代特征的变化,它们进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必然受到新时代发展因素的一些共性因素的制约和共性要求的影响。也就是说当宏观发展背景发生转型的时候,竞争力的共性要求也将发生转变。 对我们所比较的宁波、大连、青岛、苏州、杭州五个市而言,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共性的宏观背景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临加入WTO所带来的全面、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改革开放20年之后,我国极有可能在近期加入WTO。加入WTO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迈出的重要步伐,中国经济将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化趋势中去。随着贸易、投资、金融与国际的逐渐接轨,从企业的微观运作机制到全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体制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国经济运作的国际化步伐将大大加快。这将要求我国的体制适应这种时代变化的新特征作出相应的变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因此进入攻坚阶段。谁更接近市场化运作规则,谁就可能率先与国际惯例接轨;谁先通过改革拥有这种体制和制度上的优势,谁就占有先发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争取到宝贵的机遇,从而率先积累竞争的基础。 二是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带来的深刻影响。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影响并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工业经济时代正加速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因此,进入21世纪,谁拥有技术创新的优势,谁就占有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技术创新的基础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谁是人才高地和形成知识的集聚,谁就能有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化的步伐就更快。 三是都面临着以西部大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区域战略重点的转移。宁波、大连、青岛、苏州、杭州作为沿海开放地区,原来所拥有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将逐渐弱化。&十五&期间及其今后较长时期内,国家会对西部地区给予很大的投资倾斜,包括财政转移、引入外资、提供政策性贷款。但西部的大开发也会给沿海发达地区提供广泛的市场拓展空间,谁能充分发挥先行开放积累起来的经济优势,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合,谁就能在这种全国性的区域战略重点转移过程中,继续保持优势。 四是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强化的影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交往过程中绿色、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环境质量成为贸易、投资以及老百姓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影响因素。也因此,昔日粗放的不顾及生态环境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将转向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今后,谁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谁就将拥有更大的吸引和集聚要素的能力。 五是都面临着扩大内需这一长期战略方针的影响。扩大内需将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个基本方针,这将影响到宁波、大连、青岛、苏州、杭州等出口依存度已经较高的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国家必将在启动投资和消费的领域内出台一系列相关和配套的政策措施。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技术改造仍将是今后投资的重点,住、行、旅游消费以及农村市场也将随着消费体制和政策的改革得到大力发展。沿海地区如能发挥对外开放已有的优势和基础,国家的扩大内需政策将给沿海的企业和资金带来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以上共同面对的国际国内宏观背景分析,可以归纳出一个基本结论,即新世纪的竞争力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的共性要求主要集中在制度、技术、环境等几个方面。 在制度和体制方面,由于在一个国家之内,而且均处在开放的沿海地区,大连、青岛、宁波、苏州、杭州五市在大的体制背景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享受过国家给予的相似的优惠政策和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只是由于各市历史基础、人文传统的差异,五市各自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各有不同的体制创新过程。大体上,处在北方的大连、青岛两市由于国有企业的历史基础比较雄厚,在经济体制方面市场化的程度相对低于南方的苏州、杭州、宁波三市,因为这三市的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比重相对较大,企业微观运作的市场机制更加普遍。所以,未来竞争在体制与制度的共性要求方面,五市是大同小异的,北方的大连、青岛与南方的苏州、杭州、宁波的差异仅仅体现在南、北方在体制攻坚方面难易程度上的差别。 在技术因素方面,五个市的差别是比较大的。这一方面表现在五市自身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判别上,即自身对科技人才的培养能力不一致;另一方面表现在五市对科研人员的吸纳能力上,有的市虽然自身对科技人才的培养能力有限,但它却能创造条件通过大量吸纳外地科研人才来弥补自身科技能力的不足。相对而言,大连、杭州、青岛的科技力量比较雄厚,1998年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4.47%、4.08%、3.72%,宁波、苏州自身科研力量不足,1998年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3.51%、3.53%,但苏州却能充分利用邻近上海这个人才高地的优势,通过灵活多样的措施,大量借助上海的科技人才力量。宁波是五市中技术人员数量最少的市。 在环境方面,五市矿产资源都较少,而风景旅游资源较丰富。长期以来,污染环境的重化工业比重较小,大多数是以轻工业为主,旅游业比较发达,环境质量普遍较好,五市环境质量平均水平差别不大。其中,大连已是全国环保模范城市。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进入21世纪后,环境质量对城市集聚功能拓展的价值日益突出。 可见,在进入新世纪后竞争力的一些共性要求方面,五市的差别并不大。因此,要想更进一步突出自身的竞争能力,还必须依靠自己的个性,强化自己的经济特色。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大连、青岛、宁波、苏州、杭州这五市所取得的巨大的发展成就,正是各自寻找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除了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共性需求,继续在制度培育、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几方面加以改善和提高外,还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努力塑造自身的发展特色,这才是使本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在21世纪角逐中的立身之本。 三、 五市经济发展特色的差异
五市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也正是这五市竞争力的个性差异所在。在未来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特色将起主导作用。 我们通过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比较,来总结各市经济发展的特色及经验。 (一) 经济发展几个主要方面的差异 1. 工业化进程的差异 改革开放20多年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居三次产业结构中的首位(见表1),五市均如此,可见,这五市域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并都通过工业化完成了现代化进程中三大战略目标的前二步。但在工业进程中的许多方面,五市存在明显差别。 在增长速度方面,从当年价的GDP(缺可比价的GDP)的比较来看(见表2),宁波的经济总量增长得相当快。在五市中,从1978年的最后一位,到1998年已跃居至第三位,超过了大连和青岛。南方的苏州、杭州、宁波的经济总量已从改革开放初期落后于北方的大连、青岛的位置转变为全部超过北方的这两个市域。在人均GDP方面也表现出同样的结果,这也说明南方工业化步伐比北方快。
虽然苏州、杭州、宁波的GDP均高于大连、青岛,但这只是量上的差别,从表1中可以看到各市经济总量内涵的质的情况。从1998年的情况来看,南部三市的二产比重均超过50%,高于北方二市,而一产比重均低于10%,同时三产比重也相对不发达,这说明南部这三市的经济总量主要靠二产或工业为支撑,而三产相对落后,这不同于北方的大连、青岛二市的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在工业化的微观主体方面,北方大连、青岛的工业化进程主要还是以国有企业占主导,并且规模上以大中型企业占主导地位。而南方的苏州、杭州、宁波则正好相反。1998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合计,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合计所占的比重,大连为48.7%,青岛为46.3%,杭州为42.7%,宁波为28.1%,苏州为23.0%。苏州、杭州、宁波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和非国有的民营企业为主。如宁波1998年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额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2509家只占全市81132家企业的3.1%;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78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6.8亿元,占全市的46.6%,就业67.2万人,占全市就业量的22%。 工业化的最终结果是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均受益于工业化进程,从各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指标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近20年的工业化进程的地区差异(见表3)。
南方的宁波、杭州、苏州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和1998年实际收入均高于北方的大连、青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同样如此。目前,五市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宁波、杭州、苏州则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积累。 2. 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城市化相对于工业化更侧重于社会发展领域,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水平一般都随着工业化水平同步发展,这种同步反映的是一个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执行的是严格的城乡分割发展模式,因此工业化长期以来是在抑制城市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一种非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但城市化水平不能长久地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否则工业化进程本身也会受到损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平衡的需要。到改革开放之后,城乡分割体制开始松动。一部分机制灵活,敢于创新的地区,其农村的城镇化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较大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这部分典型的例子是南方的苏州、杭州和宁波,在这些地区,农村与城市差别不是特别大,相反县域经济强于城区经济,在地域景观上表现为一种&平均化&的倾向,是一种平面化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相对较弱;而北方的大连、青岛则明显不同,在这些地区尽管城市水平也较高,但不是区域全面的提高,人口相对集聚,城区经济强于县域经济,城与乡的&二元&结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仍然是一种二元化的区域,但它们的中心城市功能强大,对其所处区域有较强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我们用相同口径的方法测算了1998年这五市整体的城市化水平(见表4)。该方法是城市化水平= 。从表4可知宁波在与相关城市比较中,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但城市化水平却相对落后。这表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能量集聚程度不够,人口、资金、技术等各种经济和社会能量比较分散,缺乏相对集中产生的竞争力,即宁波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非农产值有相当部分是在农村区域实现的,其增长的过程比较粗放和低效,如果能提高城市化水平,就有望提高宁波GDP整体的内在质量和竞争力,使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地位早日得以实现和巩固。 表4宁波与相关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比较
3.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差异 改革开放20年来,处于沿海的这五市经济发展得很快,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五个市都通过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而借助了外力的巨大推动作用。但这个过程中,五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又各有特色。 在外贸出口方面,除杭州外,其余四市的出口依存度都较高。这主要与各自的口岸区位优势有关,大连、青岛、苏州、宁波都是各所在省份最重要的口岸所在地。1998年大连、青岛、宁波、苏州、杭州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30.9%、35.8%、29.4%、37.5%、12.4%。
引用http://www./jjyx_view.aspx?CategoryId=4&ContentId=215
回答者:庄功桥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宁波市老三区差距杭州市中心两个等级,是唯一比杭州差的地方。【东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5,639贴子:
宁波市老三区差距杭州市中心两个等级,是唯一比杭州差的地方。收藏
萧山余杭轻易胜不了鄞州北仑。至于杭州县级市是完全不如宁波县级市的。
你还在为找质量好的彩钢瓦苦恼吗?找大洋,包你满意
不要引战好伐 宁波不是你这种暴发户
杭州市中心有好几个的上城、下城、西湖比海曙江干比江东拱墅比江北滨江比镇海余杭比北仑萧山比鄞州其实每一个杭州有优势
慈溪 余姚呢 这么强的两个地方怎么不比了
现在是拉开差距了
杭州市中心差宁波市中心远了。
江浙除了南京,哪个市中心能和宁波比?
杭州市中心大多数地方真的很一般了
今年不出意外的话:余杭全年名义增速在200/220之间。基本不可能在超这个增速。
北仑的增速在140/160亿之间。
这两个可以拿下浙江省前两位经济增速。
想要找合作?想要操作项目?
你自己一厢情愿罢了,以现在余杭的实力,别说北仑了,鄞州都被爆
萧山余杭优势也蛮明显。
这帖子很公道,基本上属于很现实的存在。
如果不公道评价的就算了。
我不介意的和余杭包括杭州人说一句,北仑区的数据不包含北仑港数据,如果包含北仑港数据,那么余杭就一定不是北仑的对手。
甚至鄞州区都未必能顶住,北仑区加北仑港的经济数据。
今年不行就明年,明年不行就未来,余杭区占了浙江省十二分之一的土地储备,有无尽的潜力。前三季余杭区楼市商品房成交量突破三万套,预计今年楼市成交额足够破千亿。未来城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区仁和汽车城三核足够让余杭GDP破1300亿
:公平的来说,余杭确实很强,但是不意味着别人就差了,你余杭想做老大,看着阿里是做不到的。
至于土地:你不知道土地指标可以买卖么?并不是土地越多就可以成为第一的。
鄞州已与老三区已经文融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中国城市满意度排行榜:宁波杭州前列 厦门垫底_网易新闻
中国城市满意度排行榜:宁波杭州前列 厦门垫底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满意度排行榜出炉:宁波杭州昆明列三甲 厦门垫底(图))
一项排名显示,中国35个大城市中,宁波与杭州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是最高的,兰州、厦门则垫底。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包含35个城市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和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数。在前一项指数排名上,宁波、杭州居首,兰州、厦门垫底;后一项指数排名上,北京、深圳、南京、广州排在前列,重庆、西宁、郑州排在后位。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张连城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仍旧处于转型与改革的攻坚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风险犹存。在客观生活质量指数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主观满意度指数保持了基本稳定。2016年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宁波、杭州 、昆明、南宁、重庆、成都、大连、济南、西宁、呼和浩特。排名后10位的城市是:贵阳、 南京、 郑州、福州 、上海、 深圳、长春、 西安、 兰州、 厦门。2015年,厦门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曾经排名第二,此前连续4年排名前十,而今年却以第35的名次排名垫底。张连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或许是和城市管理、房价走势、生活成本等因素有关。调查方通过对35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主观感受进行随机电话调査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描述城市生活质量的5个主观满意度分指数,即生活水平、生活成本、人力资本、社会保障、生活感受,分别反映了城市生活质量的某一特定方面。2016年,全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平均值为55.82, 比2015 年略有提高,处于满意区间。今年35个城市的主观满意度指数全部超过了满意和不满意的临界点50分。今年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的5个分指数平均值分别为:生活水平(60.44)、 生活成本(39.74)、 人力资本(62.20)、 社会保障(60.66)、 生活感受(56.05), 与2015年相比,五个细分指数均有所提高。但其中的生活成本满意度分指数仍处于不满意区间。此外, 生活感受分指数中的生活节奏细分指数,35个城市的平均值为44.07, 仍处于不满意区间。城市生活质量的客观指数即社会经济数据指数,是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35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数据计算得出的,从而保证了该指数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客观指数也包括5个分指数,即生活水平指数、生活成本指数、人力资本指数、社会保障指数、生活感受指数。城市生活质量客观总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南京、广州、杭州、上海、昆明、武汉、西安、贵阳。 排名后10位的城市是:合肥、 哈尔滨、 南昌、 海口、 兰州、南宁、 福州、 重庆、 西宁、 郑州。2016年35个城市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数平均值为54.75, 比2015年的55.84有所降低。得分50分以上的城市有32个,比2015年多1个。5个客观分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生活成本(58.74)、生活感受(57.54)、人力资本(56.98)、社会保障(50.43)、生活水平(50.07)。与2015年相比,生活水平、人力资本、社会保障客观分指数有所下降,生活成本、生活感受客观分指数有所上升。张连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生活质量客观指数即社会经济数据指数显示,东部城市高于中西部城市,但同时部分城市存在主客观指数的反差。 5个客观社会经济数据分指数涵盖了 20个社会经济数据指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记者了解到,在对35个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调査和客观生活质量指数调查的基础上,今年进行了三项专项调査,即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因素调查、房价预期专项调查、就业前景预期调查。张连城表示,在房价预期调査和居民最关注因素调查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了对就业预期的调查。这对于了解新形势下房价、 就业及其他因素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最重要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全部35个城市的居民均认为空气质量是影响生活质量的最大因素(46.33%), 其次是物价 (23.94%), 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食品安全(20.87%)和交通状况(8.86%)。与去年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今年城市居民对物价的关注超过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房价预期的专项调查息示,35个城市预期房价指数平均值为40.16, 比2015年的平均值43.86还要低, 表明居民预期未来一两年内房价将呈现下跌趋势。就业前景预期调查虽示,35个城市对就业前景预期的均值为57.41,所有城市得分均超过了 50,尽管分值不高,但仍处于基本乐观区间。张连城认为,当前城市居民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过快的生活节奏、不确定的房地产价格。在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要继续致力于推进民生体系建设,稳定经济增长,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张腾_BJS274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到宁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