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上股权质押融资的股越来越多 , 说明股市正在繁荣向好吗?

股票质押火药桶,股票质押是利好吗-海风新闻网
股票质押火药桶
编辑:财新网
多位券商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股票质押业务是业内公认的风险比较低的业务。“股票是有价证券,银行和券商都明白没有比股票流动性更好的质押物了,这是上市公司股权的优势。”记者 刘彩萍 张榆市场新一轮下跌,股权质押是否会被引爆?同洲电子(002052.SZ)、茂业通信(000889.SZ)、冠福股份(002102.SZ)、海虹控股(000503.SZ)等八只股票已经因为股权质押接近警戒线或平仓线而停牌自救,同洲电子更是面临大股东变卖股份、上市公司或将易主的悲惨境地。不过,目前股票质押只是在零星引爆,业内预测整体风险可控,因为股权质押被强制平仓的路径较长,真正实施起来并不简单。“我们更担心的不是股票跌到哪儿,而是客户有没有能力补仓。”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券商不担心的理由很充分:一方面质押股东融资能力强;另一方面,融出的资金绝大部分并非券商自有资金,而是穿了两层“马甲”的银行理财,为了控制风险,银行资金显然不愿直接强平,更有银行提出要推“不补仓、不平仓”的股票质押业务,甘当“接盘侠”。不过,对于热衷资本运作的控股股东不断的“借新还旧”操作,因为成本在滚动增加,“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这部分资金成为最容易出问题的一部分。”券商人士说。“借新还旧”滚动风险2月1日晚,同洲电子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袁明已与小牛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小牛资本)达成初步意向,小牛资本或其控制/指定的关联方有意向受让袁明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就在1月11日晚,同洲电子公告,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袁明质押给国元证券的股票共计约1.22亿股、占其所拥有公司股份的96.53%,接近警戒线,于1月12日开始停牌。根据公告,袁明直接及通过资管计划合计共持有同洲电子1.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88%——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为1.2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5%;日通过定向资管计划增持公司股份281.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8%。上述实际控制人股份转让仍存在不确定性,但若成功转让,同洲电子也成为今年因大股东股权质押达到平仓线停牌的第一家公司,并成功找到“接盘方”。从发生的时间来看,控股股东此次的股份转让或许因股权质押接近平仓线无力补仓而不得已为之。据了解,“接盘方”小牛资本系一家以互联网金融、管理财富和投资管理为主要业务的民企,成立于2013年8月,注册资本为10亿元,该集团两位自然人股东为彭铁、鹏钢,分别出资9.97亿元、300万元。有小牛资本内部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公司此次欲入主同洲电子确实是为上市做准备,并且集团计划在2016年控股三家左右上市公司;旗下小牛在线则预计将在2016年三季度于香港上市。一封流传出的小牛资本内部通知邮件表明,集团与同洲电子实际控制人于1月29日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约定集团或其指定方将收购袁明所持有的同洲电子股份。若小牛资本成功接盘同洲电子,将代替袁明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投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若再将小牛资本逐步装入上市公司,两步走可实现借道上市,审核走“重大资产重组”通道,从而规避证监会关于“借壳上市”的更严格的规定。但财新记者也发现,自日开始,控股股东袁明已多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据统计,袁明通过8宗大宗交易共减持了近1.4亿股。另据财新记者统计,2011年至2013年间,袁明共进行过7次股权质押,每次质押规模都较小,均在5000万股以内。但自2014年以来的两年多时间内,袁明共进行了13次股权质押,并且规模也日渐扩大,呈现反复解质押的情况。从2014年4月开始,袁明进行股权质押的次数增多,2014年共进行了10次股权质押,但每次所质押的股票均在千万股水平。袁明开始提前解质押进行重新质押的动作始于2014年底——12月18日及19日,袁明共对此前4份股权质押办理了解质押的手续。随后的日,袁明将其分别在日至日质押给东莞信托、兴业证券、杨帅、郑际锋的共计约1.17亿股,占其持有公司总股数94.9%的股份提前解除质押,并于2月13日将这部分高管锁定股再次质押给重庆国际信托。5月4日,袁明又将这部分未到期的高管锁定股进行解押,并在两天后将这部分股权质押给国元证券。此后一直未再出现解押动作,直至日公告接近警戒线及平仓线。通常来说,在达到平仓线后,质押方需要在第二天进行补仓。上海证券交易所接受现金、股票、货币基金等质押物,深圳证券交易所除现金外均可。但有北京证券公司资管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通常在一天内大股东很难筹集到足够资金进行补仓,因此有可能会选择停牌,一方面保证证券公司无法对其平仓,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五天时间进行筹款,或谋划对股价有影响的消息等。目前,冠福股份、华仁药业(300110.SZ)、大东南(002263.SZ)和茂业通信等四只个股控股股东由于大比例质押,都处于“无券可补”的局面。其中,冠福股份大股东“林氏家族”共质押了2.52亿股,未质押股票只剩9000多股;华仁药业在解除部分股权质押后,被质押股权仍占据大股东持股的93.21%;大东南控股股东质押了98.29%股权;茂业通信控股股东质押了95.16%。2月2日,齐心集团(002301.SZ)公告称,控股股东已再次质押了2580万股进行补仓。八家因股票质押停牌的上市公司中还有六家仍未披露解决方式。券商的“香饽饽”多位券商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股票质押业务是业内公认的风险比较低的业务,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加了杠杆收益更可观。“股票是有价证券,银行和券商都明白没有比股票流动性更好的质押物了,这是上市公司股权的优势。”一位券商人士表示。南方一家券商资管部总经理告诉财新记者,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每天都在做压力测试,目前存量最差的股票质押产品距离平仓线还有两个跌停板的距离,整体风险可控,但不排除一些激进的券商,股权质押率做得很高,在市场遭遇极端情况时,个股风险凸显。上述南方券商人士续指,股票质押率很低,业内基本在五折以下,常用“三、四、五”原则来确定折算率,即创业板股票不超过三折,中小板股票不超过四折,主板股票不超过五折。“我们沪深300的股票都是打四到四点五折,给自己留足安全垫;限售股在‘三、四、五’原则的基础上再打10%的折扣。”他举例道,假设融资方以市值1亿元(20元/股)的股票来找券商融资,券商经过评估,只给贷款3000万元。假设警戒线和平仓线分别为150%和130%,意味着股票市值跌到4500万元的时候才达到警戒线,对应着上市公司股价从20元/股下跌到9元/股、下跌55%才会触及警戒线,下跌到6元/股、对应着下跌70%才真正触及到出资方资金的亏损。上海一家券商人员认为,在这两年股票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有少数热衷于资本运作的控股股东也存在不断“借新还旧”,在股价上涨时通过提前对旧股进行解质押,再在高点质押,从而质押更少的股份或者同样份额的股票可以质押更多的钱。北京一位券商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券商的股权质押式业务是以证券作为质押担保的资金借贷关系,不论设计的交易结构多么复杂,均涉及两方当事人:融入方、融出方。客户(融入方)在券商(融出方)开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且在待回购期间内不得销户、变更指定交易和转托管;券商在沪深交易所开设股权质押特别交易单元,用于质押标的证券的保管和处置,并将资金打到客户账户,不对资金用途进行监管。“我们对放款用途是不干预的。理论上,客户用股票质押获得的融资再去购买股票也是可以的。”上述南方券商资管部总经理告诉财新记者,券商对股权质押业务的风控把握主要在于对融资人的资质审查和股票质押率上,集中在前端。虽然在前期签订时会了解用途,至于客户用钱干了什么,事实上无法控制;而且股票质押并非贷款,没有专款专用的账户,无法控制真正的资金投向。“我们更担心的问题并非是否股票会跌到平仓线,而是看客户有没有能力补仓。”一位证券公司股权质押相关负责人表示,“愿意进行股权质押的大股东,即使托管的股票都用完了,融资能力还是较一般投资者强。大股东除了显性资产,还有隐形的资产,比如收购的上下游公司股权、房产,拆借能力也较强,这些都体现在对融资人资质的审查把控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1月29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的大部分资金主要是向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提供融资,多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借鉴约定式回购证券交易和银行、信托场外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特点,沪深交易所于2013年推出了券商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该业务突破了约定式回购交易在资金来源、标的证券范围、交易期限方面的限制,弥补了场外质押存在违约处置、时效性差等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场内交易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该项业务迎合了券商资本中介业务的创新,迅速抢占了市场。股票质押业务随之由场外大量向场内转移,信托和银行传统的场外股票质押业务逐渐被蚕食。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券商的股权质押业务的市场份额达58%,远超过银行(20%)和信托(11%),以质押标的参考市值衡量,不到35%为限售流通股。证监会介绍,截至1月28日,证券公司开展的场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融资余额为7000余亿元,整体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49%,低于平仓线的融资余额为200余亿元。穿两层“马甲”的银行理财资金一位大型商业银行投行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虽然从法规上看,场内股票质押业务仅券商有资质,但大部分股票质押业务资金都来源于银行理财资金。2013年股票质押业务刚刚兴起时,券商主要通过自有资金进行股权质押业务,随后慢慢探索以券商资管集合和定向资管产品的方式进行出资。当资金的融出方为证券公司或资管子公司的资管产品时,资管管理人为资金融出方,客户为资金融入方,在法律关系中仍是两方当事人,只是券商扮演的角色有所差异:券商自有资金出资,券商扮演出资人和中介的角色;若资管产品出资,券商只承担中介的角色。北京某券商资管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股权质押业务资管产品的出资门槛跟其他小集合资管产品一样,都是100万元,但在实际业务中很少针对高净值客户成立小集合资管计划,因为场内股权质押的优势在于时效强、募资快,通过散户募资成立资管计划的速度太慢。在一个资管计划中,通常是券商以自有资金作为劣后,银行资金作为优先,在降杠杆之前,这类业务杠杆率是1︰4至1︰9。1︰9是上限,当时确有券商发了9倍杠杆产品,目前基本控制在3倍以内。目前鲜有券商完全用自己的净资本做这块业务,除非是券商净资本为劣后出资方。“我们内部对自有资金的收益预期都在20%以上,8%太低了。”某券商人士说。但自去年两融规模逐渐减少,也有部分券商加大了自有资金参与股权质押的比例。也有一些股权质押是银行自己的项目,只是找券商资管计划做一个通道,但银行理财资金池不能直接对接此类项目,于是就让银行理财资金穿上“马甲”。2013年3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业内称8号文),明确把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列为非标业务,并要求银行理财资金池的产品与对接的非标项目一一对应,独立核算。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投行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理财资金对接股权质押需要穿两层“马甲”:第一层是到基金子公司或者信托过一道,包装成基金子公司产品或者信托计划产品;然后再去认购券商股票质押资管计划产品,穿上第二个“马甲”,这才实现了银行理财资金与客户股票质押的对接。上述南方券商资管部总经理向财新记者解释,银行的第一个“马甲”是必须要穿的。股权质押业务的资管产品需要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下称中登公司)开立证券账户。目前中登公司明确规定,如果银行理财资金作为资管产品的出资人,证券账户不给开立,所以银行理财资金不得不通过基金子公司或者信托进行包装一下。上述银行投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传统的银行股票质押业务一般是在场外进行,用公司股票做质押担保,然后银行进行贷款,是一项常规的表内业务,用来质押担保的股票只是客户增信的手段。“这块业务主要针对的是非上市公司股票或者限售类股票。”银行甘当“接盘侠”虽然市场上大股东增持的资管计划被强平的不少,但是目前还未出现股票质押被强平的。某银行投行部总经理对财新记者表示,现在银行也在推“不补仓、不平仓”的股票质押业务,相当于真正的价值投资。“短期亏损没关系,没有平仓线、没有补仓线,我觉得就值3元,跌到2元也不会让你补,因为补仓代价就高了。这就设定了一个周期,穿越周期后找到盈利点再退出。”而对于设定了警戒线和平仓线的股票质押,其实在接近平仓线时,银行很少采取平仓手段:一方面银行做的业务量非常大,市场上找不到接盘的对手方;另一方面强平会进一步引发“砸盘”,反而导致更多的股票触发警戒线,导致恶性循环。为了取得“双赢”的局面,银行一般不主张强平,认为市场跌破平仓线的都是在极端情况下,只要市场恢复正常就比较安全。“这样的判断跟市场上的散户投资者并无二致,增大了银行的风险敞口,且容易在融资人那里产生道德风险。”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评价。监管层也透露出不希望股票被强平的信号。在去年7月股灾期间,市场普遍担心股权质押爆仓问题,银监会在7月9日明确表示,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已到期的股票质押贷款与客户重新合理确定期限;质押率低于合约规定的,允许双方自行商定押品调整;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与委托理财、信托投资客户协商,合理调整证券投资的风险预警线和平仓线。质押难强平目前场内股权质押的规模约为7000亿元规模,但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限售股,质押后难以强制平仓。北京一位证券公司资管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场内的股票质押业务中约五成是限售股,无法抛售,即便违约也要等到解禁期满才能处置;剩下的流通股中,有相当部分为董监高锁定股,每年有25%抛售限制。此外,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并需及时披露。目前,绝大多数股票来自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董监高等都适用减持规定,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范围平仓动作。上述人士续指,即使是可出售的流通股,券商也要给交易所提交违约处置和应急处理报告,交易所在一到两天内受理再回复,并通知中登公司将股票从已质押状态修改为可卖出,而这个过程至少耗时十天。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对财新记者表示,上一轮股灾时,市场对股权质押强平、大股东易主的担忧非常强烈,但最终并未爆发实质性风险,大部分交易应该补充了保证金。2015年那一轮股权质押风险暴露是在一轮大牛市之后,市场整体风险偏好较高,相对来说风险敞口会更大一些;而这一次风险暴露发生在政府一系列降杠杆措施之后,因此股权质押的折扣、警戒/平仓线的设定应该比那时更加谨慎。事实上,在2015年3月上证指数达到4000点以上时,证券业协会就出台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明确指出券商以自有资金出资的,不得超过其净资本的200%,并对融资人市场准入、标的券的标准、集中度和盯市管理进行了细化,提醒券商加强风控。保守的证券公司当时已采取了更严格的风控措施,比如对股票流动性、集中度、质押人的还款能力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到流动性或集中度,我们也会和融资人协商多托管一部分股份,并让他签署承诺函,托管的股份不能质押给别的机构,增加一层保障。”一位券商人士说。多位股权质押人士表示,行业内虽然有存在风险的资金,但最终爆发风险的一定是个案,并且集中于之前比较激进的券商,不会在整个行业大面积出现。“场外股票质押无法通过二级市场抛售,只能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上述北京券商资管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无论是否有强平公证,涉及到法院立案,至少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才能出结果,处理时间长。因此,当短期面临补仓、平仓压力时,有负面消息影响,一般没有实质性抛售、踩踏的,大多最终会通过协商解决。此外,遭遇强平但不能处置的限售股也可能给证券公司造成一定的风险敞口。对此,高挺认为,如果质押物是限售股,确实会出现无法平仓的情况,但首先限售股适用的折扣率也会较低,并且触及平仓线并不意味着坏账。“经我们测算,真实产生坏账的限售股在全部股权质押交易中的占比非常小(1%)。总体坏账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财新网App4.0版本已全新上线!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 > 正文
最热门的融资之道: 股票质押
更新时间:&&来源:攀枝花日报&&
    在银行收紧信贷的时候,该如何融资呢?时下最热门的选择是:股票质押。   万得数据显示,2014年,约有1.3万亿元股票被用作担保物获得质押融资资金。这几乎相当于一个阿里巴巴的总市值。彭博富豪指数显示,暴涨的中国股市造就了75名身家达数十亿美元的新晋富豪,股票质押融资规模也因此水涨船高。   中国造纸业民营领军企业山东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就是进行股票质押融资的富豪之一。他对彭博新闻社表示:“我们当然想拿银行低息贷款,但是银行最近不愿意给私营企业放贷。”   很多中国富豪都和李洪信采取了同样的融资手段。数据显示,至少有10个亿万富翁质押了超过80%的股票。   卢志强掌控的泛海控股就是其中质押股票数量较多的一家公司。泛海控股6月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中国泛海和泛海能源质押的泛海控股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合计比例为75.62%。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韩复龄表示,其他房地产巨头也都在新的房地产融资需求刺激下质押了股票。“通过股票质押,他们可以更好地巩固集团资源,获得需要的资金流。对于控股股东来说,这是获取资金的一条稳定路径。”   连中国最富有的人也不例外。彭博新闻社报道称,去年12月在港挂牌的大连万达商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掌门人王健林质押了大约6.14亿股股票。彭博指数显示,他质押的股票价值在59亿美元,超过其453亿美元身家的10%。   卢志强和王健林各自所在公司的公共关系部门人员拒绝就上述股票质押事宜作出评论。   不过,股票质押也伴随着风险。当股票市值下跌时,借款债权的风险就随之增加。曾经在中国资本市场叱咤一时的新疆“德隆系”在资本帝国崩塌后,相关公司股价连续跌停,质押物价值大降,令不少银行等机构损失惨重。   北京大学一位教授认为,中国股市存在着“非理性繁荣”,可能面临大幅调整。“市场上涨的时候,没人会担心(股票质押风险)。它只会发生在市场突然下跌的时候。届时,所有这些都会成为麻烦。”中国股市今年延续大涨行情。上证综指今年累计上涨了59%。   李洪信说:“一旦出现债务违约,你将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公司曾经很难获取开展一些投资所需的资金,我们一度质押了很高比例的股票。但目前,我们将股票质押比重限制在20%-30%之间。”   (据中国财经信息网)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每日头条热点导读
中国攀枝花网 | 蜀ICP备号 | Copyright (C)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股票质押利好还是利空?
股票网讯,股票质押式回购就是控股股东把持有的公司股票质押在资金融出方,然后获得资金,并约定在未来返还资金、解除质押股票的一种交易。那么,股票质押利好还是利空?263财经门户股票网小编告诉您。股票质押式回购对于股票而言,其实并不能单纯地说是属于利好还是利空,应该说是中性的,确切地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这种交易解决了公司的融资需求,所以对需要资金的公司肯定是好的。但是对于股票而言,股票质押式回购要说是利空还是利好,则得结合实际情况而论了。股票质押式回收大多是在股东有迫切资金需求,但由于个人不愿意卖股套现或者因为股东所持有股票尚在限售期内无法进行上市流通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融入现金,选择质押式回收方式不但能够保住控股地位又能筹到资金,资金的流入刺激企业短期内的股票上涨,是一种利好消息,但通常情况下这种质押式回购是有期限的,回购到期时必须要用现金赎回股票或证券,并支付一定的利息,这就造成后期偿还本金和利息之后,资金的流出是公司下跌,此时,质押式回购就是利空消息。在回购期内,质押的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会造成质押的股票价格满足不了维持最低资产价值的需要,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融资方会被要求追加相关的质押资产作为质押,如果追加不及时,则有可能被认为违约,这是,资金的融出方有权进行股票变现的售出或是股票拥有权的变更,这时的股票质押式回购就成为利空消息。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会会造成公司股价一定幅度的变化,也会成为决定当时股票质押式回购是利好还是利空的因素之一。因此,应该从多方面考虑股票质押式回购,不能单一片面的看待这个问题。股票质押式回购算是一个中性的,短期看是利空,中长线要看投资股票的增长态势,如果增长态势较好、前景可观,中长线则是利好。关注手机263财经门户网(),股市动态随时看。263财经门户网-中国财经第一门户网,是中国最早而且最大的财经门户网站,内容包括,,,,,等财经综合信息。
日至16日,全球规模最大、影响
没错,数据不会说谎!一台空气净化产品能同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诈骗事件被曝光,尤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权质押融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