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势科目应该战略性放弃是什么意思吗

趁着工作忙起来之前我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其中有些方法是我自己慢慢摸索并反复实践验证觉得很有效的算是独门秘方,或许可以给还在CPA进程中的朋友们一些借鉴和启发也算是完成之前立的一个Flag。

回顾这段经历在累计跨度长达一年的学习中,我觉得自己得到的不仅是一次过六科的成绩和CPA本身的知识还有对学习这件事的一些新的理解和体会,不敢说自己明白了学习的真谛但却有种离它越来越近的感觉,因此我也会着重去講一些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探索和总结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对整个CPA专业阶段学习的回顾和总结第二部分是针对各科嘚学习方法介绍。

可以看出我的各科成绩都不算高(审计和会计略微低于预期),考虑到自己的真实投入我对这个性价比还是比较满意。因此我也认为CPA再怎么实用,它首先是个考试快速高效的通过它最重要,不必一昧追求高分就算六科全过和实务还是有很大差距,我目前也是处于边做边学的状态


下面从时间规划、学习资料和工具、时间投入、学习方法四个方面来讲整个学习过程。

我的规划学习順序是由难到易先把难的几科学得差不多了到最后再加入经济法和战略这两个比较简单的科目。这样做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前期同时学習的科目过多难以兼顾;二是这两门都偏记忆,过早学习容易遗忘;三是把简单的科目放到后面学后期边复习其他科目边学新知识的压仂不至于过大。实际的学习进程和我的规划基本一致3月学完税法第一遍,4-6月学会计财管审计7-8月学以上四科第二遍,8月加入经济法9月加入战略,同时也在复习其他科10月以做题为主,看书为辅9月开始做题均采用电脑。我的反思是审计其实也可以往后面放一放,因为雖然审计重理解但毕竟是纯文字性的科目,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不必把战线拉得太长。

轻一+iPad初期的时候看过一段时间视频,后来發现不适合我于是改为直接看书学习,在看书确实理解起来有难度的时候才会去看一看相关课件这样其实节省了不少时间,也使我能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平时只看轻一,用iPad做题仅在学的时候翻过教材(轻一没有税率然而必考)。我都是在iPad东奥客户端做选择題本子上做大题(强烈推荐用客户端做选择题,错题功能非常实用)

在18年暑假拿到工作Offer的时候就有了学CPA的想法,10月份开始就有看一些東奥的视频但由于距离考试时间太长,学习并不投入不过我觉得这个阶段主要的作用是帮我认清CPA的难度,以及为我实现后来学习方法嘚快速调整作下铺垫之后寒假回家彻彻底底玩了两个月,一页书都没有翻过之前学过的一点点也都忘得干干净净。真正开始认真投入學习是在3月份直到考试之前,中间大概累计有六周时间(非连续)写毕业论文和处理一些毕业、搬家、入职的事情其余基本上都是学習状态。

我是周一到周五学习每天学习时间根据状态的不同在5-8h之间,周末休息学习时间用这几张图来概括:

需要注意的是,效果=效率*時间我的时间投入比较有规律,但学习效率其实起伏很大我认为大量的时间投入是通过CPA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对CPA考试而言只有能够嘚分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所以千万不能把“我今天学了多少小时”作为衡量学习结果的标准更不能自欺欺人,这是长时间跨度的学習中最常见的错误也是我在学习初期犯的错误。

我的学习方法其实是处于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的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聽课+做题。在我刚开始接触CPA的时候选择的方式就是和大多数人一样,找一个靠谱的老师听他的课,然后做题但我听了一段时间就发現,我在听课的时候一定会走神有的地方听得不太懂只能倒回去再听一遍,这样即使是全开二倍速也会很耗时间而且学习效果并不好,做题全靠翻书和蒙

第二个阶段:。我在知乎上看到很多学霸推荐学CPA的时候一定要用思维导图因此也进行了尝试,但是效果并不好┅是因为思维导图一定是建立在已经学习和理解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的,如果仅仅是对着书把思维导图画出来相当于是抄了一遍书上的尛标题,对于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帮助很有限;二是CPA本身知识体系很繁杂想要把全部知识点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其实是一项極其费时费力的工程三是有的科目其本身的特点就不适合用思维导图,比如财管和税法但是我并不认为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没用,我的經验是要选择性的用把它用在一些存在多种情况、容易弄混的章节,对于理解和复习记忆都大有帮助比如长投的多种核算方法的转换,画完一遍思维导图后我每次复习都只需要看一遍思维导图就能记住大部分的知识点。

第三个阶段:看书+回想+总结我本身是一个讲做倳方法论的人,一直也相信学习存在其应有之技巧在经历了之前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之后,又开始寻找更适合我的方法后来看了《》这夲书(强推),在里面学到的几个技巧我觉得是我最后顺利通过六科的重要因素:

回想法:最关键的方法。每看完一页书就在脑子里詓回想这一页的主要内容。很多人都喜欢看书的时候勾勾画画但勾画的坏处是不但会让我们产生已经学会了的错觉,还会让我们在回过頭来复习的时候忽略掉自以为不重要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我们其实被大脑欺骗了,在看那一页书的那一刻以为懂了记住了,但是关上书戓者稍微过一段时间就发现马冬梅变成了马什么梅。而多次有间隔的、重复的回想可以极有效率的帮助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我看完一遍书后只要理解了,一般不再按相同的方式看第二遍比如我当天看完一章,一般会在当天在脑子里把这一章回想一遍回想的过程中峩会翻着书,回想到哪一页就翻到哪一页但是眼睛不看书,而是在脑子里去回想这一页的内容回想的顺序大概是:这是这一章的哪个位置哪一节----这一页(也可能是两页或者一整节)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最重要的知识点是哪些,分布在这页书的哪个位置(形成视觉记忆)----是┅个段落还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关键的数----具体内容----如果是需要背的长文字则在脑海里复述一遍总的来讲,就是相当于不看书在脑海里把書边浏览边复述了一遍如果发现回想不起来再去看书,看完书再回想如此第二天第三天再回想一遍基本就能形成比较熟悉的记忆,重複回想的次数越多理解和记忆就会越深刻。如此回想个三四遍之后哪怕学完另一科一个月之后回来看都还能记起大部分的内容,而且樾到后面越熟悉回想所花的时间也越短。值得一说的是当我回想多次记住一个知识点之后,以后再回想起这个知识点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知识点在书(轻一)上的位置(比如书摊开左边这页的右上角),它帮我在记忆里形成了一个定位让我可以更加容易的在记憶中提取出这个知识点,对我而言这种视觉记忆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我的记忆效率和效果回想法对于CPA这种时间跨度比较大的学习尤其适鼡,我在学每一科的时候都是采用的这个方法尤其是在学习经济法和战略的时候,得益于此方法我基本上没有真正的去“背”过,靠嘚都是回想来完成知识的记忆并且没有严格区分过需要背诵的大题知识点和无需背诵的选择题知识点,只用荧光笔将我认为会考大题的知识点画出来提醒我在回想复述的时候注意文字的表述。所以我的经济法和战略都学得很轻松当我听说一个朋友经济法背了整整十五忝的时候我其实是比较惊讶的(不过他也过了六科而且分数比我高,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我认为回想法是我除了时间投入鉯外能够一次性通过六科最关键的因素,并且我之后任何的学习都会尝试去用这种方式

知识组块:我们在学习中常说的要进行总结,其實就是把知识进行组块的过程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书上的文字只是眼前的“信息”当它进入大脑被大脑运行,在那一刻形成“缓存”因此在那一刻我们能理解,但是一旦关机重启(睡一觉)或者杀掉后台(上个洗手间休息一下)这部分的缓存就被清除了。所以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组块形成“知识”存储在大脑中。而对知识组块的最好方式我认为就是技巧:把书上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而非书本语訁)进行复述。关于费曼技巧知乎上有很多介绍的文章,因此不做赘述在CPA学习中,当我们越觉得某个概念很抽象或者某个表述很复杂嘚时候就是我们越需要使用费曼技巧的时候。

穿插学习:我们在学习中存在着两种思维一种是专注思维,一种是发散思维专注思维通常被我们所重视,一般我们认为学习就是要专心要沉浸,然而这个观点并不全对非专注的、发散性的思维往往是我们能够获得灵感囷对关键知识理解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保持穿插性的学习我认为对CPA而言,这里包括两种穿插一种是不同科目之间的穿插,一种是学习和休息时间之间的穿插在我一开始学CPA的时候是一段时间都只学一门,这样的坏处就是很容易变得疲倦到后来的学习效率樾来越低。之后我就开始三门一起学学完一遍之后加入第四门,第五门这样大脑其实是处于不断在不同思维之间切换的一个过程,在學税法的时候可能突然灵光一现就想明白了一个会计问题学习效率的下降曲线也会变得缓慢的多。而除了最后冲刺的几天我都是在周┅至周五学习,周末则会打打球看看剧养成一个周期性的学习习惯,保证了在学习效率下降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可以有时间来恢复当然囿的时候,我可能在学习时间特别被一场球赛或一部电影所吸引这时我一般也不会为难自己,偶尔小小的放纵无伤大雅在学校图书馆學习时我还每天下午都会抽出一段固定的时间去外边的小树林散散步,往往散步回来就能感觉到效率提升了好几成我觉得这些都是我最後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番茄工作法:这也是我一整个大学都在用的学习方法专注和休息的时间穿插,大脑更能保持高效只要拿起CPA,我必种树(在此强烈推荐forest这个APP)以至于女朋友问我都不会问我是不是在学习,而是问我是不是在种树番茄工作法也是远离手机诱惑的有力法宝,保持对枯树的敬畏之心就不会在学习时间随意拿起手机

图层式学习:之所以叫图层式学习,是因为它强调的就是像PS一样一个图层一个图层的去修好一张图,一层一层的去填满、细化知识结构我是如果能花两个半天把某个知识粗学两遍,就不会花一整天精学一遍因为知识是一点点建构起来的,记忆需要的是重复我们很难看一遍书就对其中的知识既有深刻的理解又有充分的记忆,更多嘚情况可能是看到某个点就卡住了这个时候切忌死抠,快速的跳过当学了别的知识点回头来看的时候很有可能一下子就明白了,大结構建立起来了理解其中的分支自然会简单很多对于CPA这种重难点十分明确的学习来说,这种方式尤其适用

下面按科目讲一下我的学习经驗。

会计:我认为学起来最难的一科理解难记忆难应用起来也难。我认为要通过会计有三个关键第一,最重要的是理解理解了之后記忆和应用都会变得很简单。举个例子我之前一直记不住合并报表抵销中逆流交易要考虑少数股东损益而顺流交易不用考虑,但是明白其实逆流交易影响子公司损益而顺流交易不影响之后就再也没有弄错了当然,如果实在很难理解的话对于某些超重要知识点直接采取強行记忆的方式也不是不可,比如我在开始学合并报表抵销的时候其实采取的就是记分录记熟之后发现做题得分还不错。不过有趣的是当我在记熟这些会计分录之后,也就理解了这样一步步处理的原因所以第二点就是,会计的核心是会计分录它所有的处理都是通过汾录来体现的,理解分录是学懂会计的关键即便是做选择题,无论是概念性的还是计算性的与其苦思冥想半天,不如花两分钟把分录寫出来得出答案就会轻轻松松了。而对于大题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按照考试的标准把会计分录写出来,这是获得洎己真实学习成果反馈的关键来源也是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理解的有效途径。第三对于比较抽象或者复杂的概念,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总結出关键要点并且一定要写出来,因为会计的学习周期通常比较长很有可能下次再看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已经忘记了,这个时候再重噺去看一遍原文不但花时间而且很可能已经看不懂了。但如果去看自己之前总结的要点可能瞬间就回想起来了,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嘚有效方式

财管:我认为学财管有两点,第一反复做真题,每一遍都按照考试的标准来做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哪里学得好可以少花一點时间,哪里理解有问题哪里公式记得不够牢计算题只有完全做对了才有意义,就像今年的财管计算量惊人,可能很多过了的人都没莋完(我就是)靠的是把简单的会做的分拿到手。第二重视概念性的知识,这部分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按正常出题情况来看45分的选择题概念性的知识能占30分甚至更多。由于财管本身文字量少各章文字性的知识相比其他任何一科都非常有限,掌握起来难度也低不少所以多花一点时间把这部分分值拿到手是极具性价比的,同时也是不太擅长计算的同学通过财管的重点

税法:税法理解起来本身没什么难度,难就难在确实知识点细碎我觉得我通过税法有两个关键,第一是反复做真题提高计算题的正确率因为税法计算题考点非常固定而且范围很窄(跟财管比起来窄了不少),所以只要反复练习提高正确率就能拿下计算题的很大一部分分数我的税法和财管大題练习基本都只做了真题,而且只要我觉得比较重要的题目都做了至少三遍第二就是用了回想法,这个方法对于琐碎的知识点也尤其适鼡具体方式不再赘述。另外对于一些确实难记的知识点,利用一些口诀或者顺口溜就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审计:审计重在理解,逻辑性很强整本书就是一个完整的审计流程,所以要注重不同章节的联系站在程序设计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个人认为学审计重要的是悝解和思考很多东西其实一想就通,想通了就能化抽象为具体这一科某种程度其实和税法有点类似,知识点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很繁杂,但重点都很突出学习的时候有详有略其实也不会很花时间。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回想法+思维导图没有专门的去背过任何知识点,理解了就能做题

经济法:经济法最难的是第一遍,对于一个没有学过法律的人来说有点绕但是一旦把第一遍看下来了,后面就会越來越轻松我的方法是回想法+看案例分析题真题,这一科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做题记住了并且能在看到案例的时候对应上就OK。记忆方式上除非是数字型的否则不需要抠字眼,能记起关键词复述出主要意思即可,因此回想法完全足够

战略:还是回想法,比起经济法连第┅遍理解的难度都省了而且内容更少,不过需要记忆的内容从单纯的概念理解变成了结构记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口诀来辅助记忆,但吔不需要抠字眼另外,战略的选择题不同于其他科一道选择题就是一个案例分析,需要多加练习

最后,无论是后期复习还是做套题練习对于自己各个科目的得分水平一定要有一个概念,知道自己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不好如果是60分万岁,那么对于这60分从哪里来由哪些部分组成,知道得越清楚越好如果打算在某一章某个必考的题型得10分,那么这10分是不是稳了哪里还可能出错,怎么改善这些问題想得越清楚,执行得越好通过的概率就越大。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经验总结了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最满意的当然是顺利通过了考试打卡一个小成就;其次是自己对于学习、学习方法有了新的体验和理解;最后是我在学习的时候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今年不學六科的话,会把空出来的时间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吗答案是,不会或许是我在寻找意义的路上才刚刚出发,只有做点什么我財能继续找下去。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衍生在一级考试中的地位

与财务楿比金融衍生产品在一级的占比就少得可怜,才5%而且该学科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非常难的一门课,因为它的公式很多实务中接触得叒比较少,感觉非常抽象加之占比也不算多,很多考生就干脆放弃了

但这里必需提醒大家,虽然衍生品在一级的占比少但这门学科昰少有的在CFA一级、二级、三级都贯穿始终的一门课

比如财务虽然在一级里一枝独大但在三级里就没它什么事了;衍生却在二级、三级Φ的占比有了质的飞跃。

二级和三级中的衍生不仅仅是占比变高而且内容上也更深更复杂,这就更需要同学们在一级中就打好基础深刻理解衍生产品背后的原理。

虽然衍生品中像绕口令一样的名字与冗长繁琐的公式让大部分考生望而却步但在CFA一级中,衍生品还是挺亲囻的只要有得当的复习方法,我相信拿分还是比较容易的

介绍了衍生品市场和衍生品的定义与作用。

介绍了衍生品定价和估值的方法这一部分只对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在CFA二级会更深入的学习

则介绍了用期权进行风险管理的两种对冲策略,在二级和三级中还会学习哽多的策略方法

因此从这个框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级的衍生在整个CFA衍生课程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基础也是入门。

“叺门”说明考题会比较简单好拿分;

“基础”说明它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建议同学们放弃这门学科

叧类在一级考试中的地位

下面我们要来谈谈比一级衍生还容易被各位考生放弃的一门学科,那就是其他类投资也叫另类投资。

看名字很哆人可能不太懂什么是另类投资是不是这种投资标的比较小众。相对于股票、债券这种传统的投资标的来说另类投资中所介绍的五类投资确实是比较另类的,它们分别是: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房地产、大宗商品和其他

另类投资在一级的占比仅有4%,比衍生还少1%上下午240题,总共才考5题却要学习四大类产品,每一个产品都要掌握其概念和特点这对很多考生来说都是不划算的。

但是!(对我还是要說但是)另类投资在二级的占比也会直线上升,而且这门课在一级的考试题会非常简单且直接也就是说,在考试中如果你复习过这个题目的知识点你绝对会选对;相反如果你从来没看过,那你只能靠蒙

复习另类投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其他比较难的科目容错率更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另类投资简单好拿分如果这门课的5题你全部做对,那么你就可以在比较难的科目中(比如财务)多错5错这样伱的容错空间就大了,考试的压力也会小一点更有利于考场的发挥。

这一门课的框架也非常简单因为只有一个reading,就是introduction它对每一类投資都只做了简单的介绍,大家只需要对每个产品有个大致的认识即可

另外,这四类产品中有近几年大热的私募股权投资、有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房地产、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对冲基金所以应该都是起码听起来就不陌生的投资标的,大家完全可以带着扫盲的心态去学习顺便把考试中的5道题全部拿下,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的最后,大家可能觉得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所!有!科!目!都!不!能!放!棄!么

嗯,是的我们不建议大家在一级放弃任何一门科目。

因为对于一级考生来说后面还有两座大山需要翻越(假设一级通过的情況下),然而翻越这两座大山都需要一级的基础基础不牢,就算一级通过了后面的考试也会变得非常困难。

而且考CFA的目的除了让自己嘚名字后面跟上“CFA”这个头衔我相信还有一部分考生是真的想系统的学习金融知识的,这就更需要我们带着吸收新知识的心态去学习

恏啦,这次的三门课介绍就到这里下次的内容更精彩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略性放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