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和伽玛射线暴 哪个比氢弹威力更大的更亮

宇宙伽马射线暴的威力有多大
我的图书馆
宇宙伽马射线暴的威力有多大
谁是太空中最厉害的“杀手”?伽马射线暴!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物理学家发现,伽马射线暴的威力有多大:能够杀死一定范围内的宇宙生命。更致命的是,伽马射线暴还会定期发生,这大大延缓了宇宙生命进化成高级物种的进程。
伽马射线暴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发生的最剧烈的爆炸,理论上是由巨大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塌缩爆炸或者两颗邻近的致密星体(黑洞或中子星)合并而产生的,其强大的辐射可破坏生命体的DNA,并导致行星失去大气层。最新的评估认为,伽马射线暴可能清除了大约90%的星系空间,而银河系也曾遭受过它的侵袭。5亿年前左右,它可能还袭击过地球,导致了大量生命的灭绝。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在未来可能还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伽玛射线暴(Gamma Ray Burst, 缩写GRB),又称伽玛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1-1000秒,辐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伽玛暴发现于1967年,数十年来,人们对其本质了解得还不很清楚,但基本可以确定是发生在宇宙学尺度上的恒星级天体中的爆发过程。伽玛暴是目前天文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曾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列。
伽马射线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长则数小时,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如果与太阳相比,它在几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亿年太阳光的总和,其发射的单个光子能量通常是典型太阳光的几十万倍。
伽马射线暴的研究历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船帆座卫星,上面安装有监测伽玛射线的仪器,用于监视苏联和中国进行核试验时产生的大量伽玛射线。1967年这颗卫星发现了来自宇宙空间的伽玛射线突然增强,随即又快速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随机发生的,大约每天发生一到两次,强度可以超过全天伽玛射线的总和,并且来源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宇宙空间。由于保密的原因,关于伽玛射线暴的首批观测资料直到1973年才发表[3]&&,并很快得到了苏联Konus卫星的证实。
由于伽玛暴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而且方向不好确定,起初对伽玛暴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连距离这样的基本物理量都难以测定,1980年,基于Ginga卫星的观测结果,许多人相信伽玛射线暴是发生银河系中的一种现象,成因与中子星有关,并围绕中子星建立起数百个模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籍波兰裔天文学家玻丹·帕琴斯基提出,伽玛射线暴发生在银河系外,是位于宇宙学距离上的遥远天体,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1991年美国发射了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CGRO),这颗卫星的八个角上安装了八台同样的仪器BASTE,能够定出伽玛射线暴的方向,精度大约为几度,几年时间里,对3000余个伽玛暴的系统巡天发现,伽玛射线暴在天空中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支持了伽玛射线暴是发生在遥远的宇宙学尺度上的观点,并且引发了帕钦斯基与另一位持相反观点的科学家拉姆的大辩论。
如果伽玛射线暴确实位于宇宙学尺度上,那么由它的亮度可以推断,伽玛暴必定具有非常巨大的能量,往往在几秒时间里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几百个太阳一生中所释放出的能量总和,是人们已知的宇宙中最猛烈的爆发,例如日发生的一次伽玛暴,距地球120亿光年,在爆发后一两秒内,其亮度就与除它以外的整个宇宙一样明亮,它在50秒内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银河系200年的总辐射能量,比超新星爆发还要大几百倍。在它附近的几百千米范围内,再现了宇宙大爆炸后千分之一秒时的高温高密情形。而日发生的一次伽玛暴比这还要猛烈十倍。
1996年,意大利和荷兰合作发射了BeppoSAX卫星,这颗卫星能够准确地测定伽玛射线暴的方位,定位精度约为50角秒,这就为地面上的望远镜在伽玛暴未消逝之前寻找其光学对应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它的帮助下,天文学家们率先发现了日爆发的一个伽玛暴的光学对应体,称为伽玛暴的“光学余辉”,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发现了数个类似的余辉,不仅有可见光波段的,也有射电波段,X射线波段,并且还证认出了伽玛暴的宿主星系,对宿主星系红移的观测证实,伽玛暴远在银河系以外,是宇宙学距离上的天体,余辉的发现使人们能够在伽玛暴发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持续观测,大大推动了伽玛暴的研究。
伽马射线暴是1967年美国Vela卫星在核爆炸监测过程中由克莱贝萨德尔(Klebesadel)等人无意中发现的。
恒星的诞生和老恒星的死亡是联系在一起的。超大质量恒星迅速老化、爆炸,散发出的星际尘埃快速充斥于星云之中,超大质量爆炸产生的新物质也被喷发进星云之中,星云密度变得很大,孕育新的恒星诞生。在充斥着星际尘埃的星系,大量的恒星生死轮回正在发生着。由于恒星形成于星际尘埃区域,可推测包裹黑暗伽马射线暴的尘埃团可能是孕育恒星的诞生之地。
冷战时期,美国发射了一系列的军事卫星来监测全球的核爆炸试验,在这些卫星上安装有伽马射线探测器,用于监视核爆炸所产生的大量的高能射线。侦察卫星在1967年发现了来自浩瀚
伽马射线暴宇宙空间的伽马射线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的现象,人们称之为“伽马射线暴”。由于军事保密等因素,这个发现直到1973年才公布出来。这是一种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的现象:一些伽马射线源会突然出现几秒钟,然后消失。这种爆发释放能量的功率非常高。一次伽马射线暴的“亮度”相当于全天所有伽马射线源“亮度”的总和。随后,不断有高能天文卫星对伽马射线暴进行监视,差不多每天都能观测到一两次的伽马射线暴。
至今人们已经观测到了2000多个伽马暴。
外星人早就被伽马射线暴杀死了。。。。。
宇宙中的爆炸之巨大令人难以置信、令人难以想象。当一颗有太阳150倍的恒星爆炸时,将会产生宇宙中最明亮的光源,在短短几秒钟内就会释放出太阳在十亿年才能释放出的能量。这相当于10的39次方吨爆炸物所释放的能量。
  这种爆炸会产生高能辐射粒子束,称之为伽玛射线爆发(gamma-ray bursts ,GRBs),这被天文学家认为是宇宙中最高能量之所在。这是由天文学家认为是最强大的东西在宇宙中。更为重要的是,伽玛射线爆发会使得我们在其他星体上发现生命的希望落空。
  态度乐观的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单。但如果真的有其他生命存在,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寻而不见呢?有一种解释认为是在宇宙中生命是极为 罕见的,其原因正是由于伽玛射线爆发在宇宙中的存在。射线爆发含有惊人的伽玛辐射粒子束,通常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最长也可持续数小时。
  在地球上,伽玛射线由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是对生物非常危险。而这些超强的伽玛射线束是由最具能量的恒星——超超新星(hypernova)爆炸而来。超超新星是我们所熟知的超新星(supernova)的一个更为壮观的版本。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爆炸将大量有害伽玛射线以极高速度射入太空。
  大量伽玛射线所到之处,生命几乎完全灭绝。正由于此,伽玛射线爆发在不断的“血洗”着这个宇宙。假如有像地球一样的星球,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居住其中的生命具备智能,掌握了先进技术,可以建造太空飞船,便可逃离他们所在的星系,寻找其他的星球。如果伽玛射线爆发发生于进化程度较低的社会中,智能生命将比我们所以为的更难生存下来。这个问题被称作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
  伽玛射线爆发将成为宇宙中最亮的光源,首次发现于冷战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发射一系列军事卫星监视苏联核试验残留伽玛辐射的任何证据。他们卫星的确发现了伽玛射线,却是从数十亿光年外而来。
  由于伽玛射线爆发是如此明亮,我们可以在宇宙各个角落从极为遥远的距离观察到伽玛射线爆发。我们平均每天都发现在一个伽玛射线爆发,这意味着一个星系在10万年至100万年间会经历一次爆发,这从宇宙的标准来说是十分罕见的。
  据目前我们所知,银河系从来没有经历过伽马射线爆发。最有可能发生爆发的恒星距我们大约7500光年。这个距离虽然对于地球来说已经足够安全,但是爆发产生的光亮仍会让地球夜如白昼。
馆藏&79525
TA的最新馆藏宇宙中惊人的爆炸:星体的消亡和黑洞的诞生,类星体是黑洞吗 - 曲阳新闻网
宇宙中惊人的爆炸:星体的消亡和黑洞的诞生
科学家们观察到一个伽马爆(Gamma Ray Burst, GRB)刚刚发生后的情景,见证了一个巨大星体的毁灭和一个据信是旋转黑洞的诞生。这次观测是到目前为止对伽马爆的最详细的记录(伽马爆计算机模拟图: 图中蓝色为星体爆炸抛出的物质,白色为以相反方向射出的两束伽马射线)
伽马爆是目前宇宙…
科学家们观察到一个伽马爆(Gamma Ray Burst, GRB)刚刚发生后的情景,见证了一个巨大星体的毁灭和一个据信是旋转黑洞的诞生。这次观测是到目前为止对伽马爆的最详细的记录(伽马爆计算机模拟图: 图中蓝色为星体爆炸抛出的物质,白色为以相反方向射出的两束伽马射线)伽马爆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威力最大的爆炸,一次伽马爆所释放的能量是超新星爆发的数百倍,亮度最高时达到太阳亮度的一百亿亿倍。科学家们对伽马爆的观测表明伽马爆发生非常频繁,均匀且随机地分布在宇宙中,所以科学家认为伽马爆发生在离我们相当遥远的天体。科学家们对伽马爆感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想知道这些威力巨大的爆炸的起源,现在认为伽马爆可能由两个黑洞或中子星相互碰撞,或者是大质量星体在死亡时坍缩成黑洞所引起。伽马爆虽然非常频繁,可是要即时观测到一个伽马爆却非常不易,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方位都无法预测,而且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伽马爆大规模喷发伽马射线历时只有几秒甚至短达几毫秒。这次的成功观测得益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瞬时高能射线探索者(High-Energy Transient Explorer﹐HETE),设在地面的机械手望远镜(ground-based robotic telescopes)和全球的反应迅捷的研究人员。这次被命名为GRB021004的伽马爆﹐发生于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早上8点6分,HETE立刻就观测到了这一事件并在几秒钟后伽马爆还在持续时就将事件的地点和方位通知了世界各地的观测者。几分钟后,各地的观测人员相继观测到了这次伽马爆的余晖(afterglow) 。在观测中,科学家们发现,这次伽马爆的余晖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这使科学家们对伽马爆的威力有了新的认识。“伽马爆一定比我们原来设想的威力还要大上许多倍,”麻省理工学院的乔治.里克尔(George Ricker)博士说,“伽马射线也许只是伽马爆能量中的冰山一角。” 科学家们认为这次观测到伽马爆是由质量比太阳大15倍的星体核心坍缩成黑洞时产生的。
猜你喜欢:黑洞奇异时空之谜:物理诸多定律在其中或将失效 - 仿岩新闻网
黑洞奇异时空之谜:物理诸多定律在其中或将失效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一颗恒星耗尽全部燃料结束其一生时就可能发生坍缩并演化成黑洞,宇宙中的超大质量黑洞往往具有数十亿倍太阳质量,统治着星系的中央。目前,来自美国宇航局雨燕探测器和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的最新数据研究显示,处于活跃状态的黑洞所喷射出的高速喷流具有普遍性,不论黑洞的质量、年龄和空间环境如何都基本相同,该结果也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暗示:普通物理过程可适用于黑洞。  黑洞被认为是最奇异的天体之一,诸多物理定律可能在其中失效  费米伽马射线与雨燕探测器对耀变体、类星体以及伽马暴的观测结果 根据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们发现太阳表面出现了一个足以吞噬数百个地球的巨大;龙卷风;。  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日珥,像龙卷风这样的结构早在数十年前便已经被观测到。但是这一次的龙卷风般的结构应该是迄今所观测到的规模最大的之一,当然也是首次被以如此高的分辨率进行观测的一个。  李鑫(Xing Li,音译)是英国威尔士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的天文学家,他是一篇近期发表的描述这一现象论文的合着者。他说:;这个结构非常巨大,并且其中的物质运行速度极快,达到每小时数万至数十万公里。这是激发人的想象力的好材料,也为我们研究太阳大气磁场结构提供了契机。;  爆发的结局  相比这个巨型龙卷风结构,地球上真正的龙卷风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其从太阳表面向外的延伸距离超过20万公里。当然,太阳的这种结构是由完全不同的机制驱动的。  视频截图:美国宇航局的卫星拍摄的太阳龙卷风  在地球上,龙卷风通常是由一股暖湿气流逐渐上升,并在强烈的风切变效应下开始旋转造成的,这种情况常常发生于雷暴云系中。而太阳上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这里的所谓;龙卷风;结构是由太阳表面的磁场形成的。这些强烈磁场的磁力线两端都根植于太阳表面,中部弯曲向外。当太阳表面发生剧烈的等离子体抛射,即大量带电的高温气体正好冲击了这些磁力线的一端时,在磁场的作用下,它们将沿着磁力线的方向运动并随之发生旋转。  根据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研究人员罗德里戈&纳蒙(Rodrigo Nemmen)介绍:在以往的观测中,通常情况下黑洞所产生的喷流中有着相同组分的伽马射线,这个现象在费米望远镜和雨燕探测器的观测中都发现过。被黑洞引力所捕获的气体等物质落入黑洞过程中,会堆积形成盘状漩涡,气体在这里被高速旋转压缩、加热。在吸积盘内缘附近,即事件视界的门槛边上会形成朝外指向的释放点,一些物质就会沿着黑洞自转轴产生一对相反方向的喷射流,可将粒子等加速至光速,该过程中也会释放伽马射线,这是一种较为极端的电磁波。  来自美国宇航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西尔万&吉里耶克(Sylvain Guiriec)认为我们还不完全了解黑洞喷流加速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但是在活跃的星系中都可以探测到这样的喷流发生,有些喷流已经延伸到数百万光年远的空间中。吉里耶克也是本项研究论文的合著者。该进程末端还会产生伽马射线暴,这是宇宙中最强大的爆发,天文学家认为在大质量恒星死亡和恒星级黑洞诞生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最为常见的伽马射线暴。当恒星发生引力坍缩后形成黑洞,随着恒星外层成瀑布状向内侧缩进,就会形成吸积盘和黑洞喷流。  在伽马射线喷流中,一些粒子的运动速度被认为达到了光速的99.9%,喷流产生的伽马射线通常可持续大约几秒钟,如果喷流的方向正好对着我们,像雨燕探测器和费米空间望远镜就可以探测到突然出现的伽马暴。为了在较大(黑洞)质量范围内寻找喷流的爆发趋势,科学家们寻找具有星系级规模的伽马射线喷流,它们来自一些最为明亮活跃的星系、类星体和耀变体,这些天体释放的喷流同样也需要指向地球。  经典的耀变体在一秒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31.7万年发出能量总和,普通的伽马射线暴在一秒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30亿年内发出光和热量总和。最终,研究小组审查了54个伽马射线源和234个耀变体、类星体,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雨燕探测器以及其他观测平台可以迅速告诉科学家有多少喷流释放。射电波和X射线的观测允许科学家们确定每个喷流中粒子加速的情况,通  过分析每个类型天体的喷流性质,研究人员发现伽马射线暴和耀变体存在相同的联系。  巴尔的摩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艾琳&迈耶(Eileen Meyer)认为有一种解释认为黑洞喷流物质在一定的质量区间上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从数倍太阳质量到数十亿倍太阳质量之间都可以观测到类型的现象。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了解到黑洞的活动是受同一套物理规律限制,不论黑洞的质量、年龄或者喷流的亮度和能量强度是否相同,大约5%至15%的能量被用于加速粒子以释放伽马射线和其他形式的光线。  马里兰大学物理系副教授Markos Georganopoulos认为这有点儿像一个穷人和一个百万富翁在取暖支出上都是相同的。根据美国宇航局首席研究员Neil Gehrels介绍:这项研究有一个特别的成果,可以促进天文学家研究伽马射线和活跃星系之间的联系,而过去我们倾向于将两者视为单独的研究领域。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最遥远星系倩影,其存在于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7亿年左右艺术家绘制的最遥远星系z8_GND_5296模样,可以看出其轮廓与当今宇宙中的星系有些不同  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可能是宇宙中测量距离上最遥远的星系,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等研究人员通过MOSFIRE摄谱仪精确测量了该星系的距离,其大约存在于宇宙大爆炸后的7亿年左右,根据目前宇宙138亿年的年龄估算,那时候宇宙年龄仅为现在的5%,科学家将该星系命名为z8_GND_5296,该项目属于河外星系近红外深空巡天(CANDELS)。本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得克萨斯州A&M大学研究人员Vithal Tilvi认为我们是全世界最早看到宇宙边缘星系的人,对大爆炸7亿左右的早期天体研究有助于回答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各种问题。科学家发现早期星系的恒星形成速率会逐渐变慢,该星系中的恒星形成速率为300年左右形成一颗类太阳的恒星,而我们的银河系恒星形成速率为100年间一至两颗。130亿年前的光抵达地球显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刻,因为人类是宇宙中的智慧生物,除此之外光走了130亿年之久,这个概念几乎无法被人们所理解,光在一年中的路程大约为6万亿英里,但是由于宇宙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膨胀,因此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早期星系实际距离我们大约300亿光年之遥。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可以通过对遥远星系中的氢元素来完成距离的测定,几乎所有的星系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测距,但是越接近宇宙大爆炸的时期却越难探测到。科学家怀疑宇宙经历了一个半透明的状态,其中大部分时空充满了中性氢,因此更加遥远的星系并不一定是不存在的,而是可能隐藏在中性氢雾的后面,后者挡住了氢谱线信号,这也是对宇宙演化的根本性调查。
相关文章:& & &类星体,是遥远宇宙中最明亮的一类天体。它发出光学辐射的区域很小,只有几光天到几光年。如此小的发光区域,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却比大小是它几十万甚至千万倍的普通星系还大上千倍。那么,类星体的巨大能量来源是什么呢?超大质量黑洞对周围物质的吸积,是对这个问题的简单回答。那么,黑洞到底如何吸积周围物质?如何产生盘风和喷流,与周围介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寄主星系的演化?《科学通报》2016年第11期Science 125个科学前沿问题系列解读“类星体的能量之谜”。类星体的发现类星体(Quasar),是“类似恒星的天体(Quasi-stellar object)”的缩写,这类天体获得此名,是因为它们在光学波段的图像看起来是点状源,类似恒星。单看光学图像的观测结果,并不能发现它们的特殊性。而最初发现它们的特殊性,要归功于射电天文学以及光谱观测的进展。20世纪5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雷达探测技术被用于天文学研究。天文学家发现,有些天体能发出非肉眼可见的射电波段辐射(即无线电波),这类天体被统称为射电源。1950年,英国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的科学家把已发现的射电源汇编成表,其中天体的编号以剑桥(Cambridge)的首字母C打头。后来出版了第三版《剑桥射电源第三星表》(Third Cambridge Catalogue of Radio Sources),简称为3C表,其中的天体编号以3C作为前缀。这个表收录的射电源更为完整。要想知道这些射电源是什么样的天体,天文学家需要依据射电观测提供的射电源位置,搜寻它们的光学对应体。1960年,英国天文学家桑德奇(Allan Sandage)等在标号为3C 48的射电源的位置上找到了一个恒星状光学对应体周围有很暗的星云状物质,光学光谱中呈现了几条陌生的发射线,无法证认。两年后,标号为3C 273的射电源的光学对应体也被发现了,它同样呈点状;1963年美国天文学家施密特(Maarten Schmidt)拍摄了它的光学光谱,并发现其与3C 48的光谱相似。光谱中这些陌生的宽发射线也终于被施密特证认出来。他指出,最亮的发射线对应的就是氢元素的发射线。只是由于宇宙膨胀,天体在离我们不断远去,这使得我们接收到的光比天体本身发出的光的波长更长(更红),从而导致宽发射线难以证认。我们接收到的光的波长与天体原发光波长之间的差值,等于天体原发光波长与红移值的乘积。1963年,施密特估算出3C 273的红移为0.158。随后,一些光学性质相似的射电源相继被发现,这类天体被称为“类星射电源”。除了类星射电源之外,天文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光学性质相似的天体,但却不发出射电辐射。因为它们的光学像呈蓝色,所以又名“蓝星体”。不论是“类星射电源”还是“蓝星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光学像类似恒星,而光谱显示它们都是有较大红移的银河系外天体,后来就被统称为“类星体”。类星体的能源类星体的发现带来了一个难题——即类星体的能量之谜。类星体发出的光的强度一般随时间不同都有变化(即光变)。从光变的典型时标,天文学家估计出类星体发出光学辐射的区域很小,只有几光天到几光年。如此小的发光区域,每秒钟释放的能量为什么却比普通星系(尺度约几十万光年)每秒释放出的能量还大上千倍?这使科学家们陷入了沉思。不论是3C 273还是3C 48,天文学家均在其点状对应体周围观测到星云状物质。后来发现,星云状结构是来自于类星体寄主星系的星光。这说明了类星体是位于星系中心的核。基于它的小尺度和大能量,类星体的能量转换效率远不是恒星内部的核反应所能解释的。后来天文学家发现,这可以用中心致密天体周围的物质所释放出的巨大引力能来解释。但中心致密天体是什么呢?直到20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对于类星体中心天体的本质都还未达成共识。经过30多年的研究后,目前大家普遍相信类星体的能量之源是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对物质的吸积。正如光变研究所表明的,典型的类星体发出光学辐射的区域只有光天量级,如果这对应了一个星团的尺寸,该星团也会因本身致密性而在类星体的活跃时标的下限——108年以内塌缩成黑洞。今天我们知道,类星体的本质不是恒星,也不是普通星系,而是属于“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或AGN)这一类的天体,而且是活动性最强的一类活动星系核。尽管普通星系和活动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质量在百万个太阳质量以上的黑洞,但两者是有差异的——主要在于普通星系的中心黑洞周围没有太多物质供它吞噬,所以普通星系中心的发光强度远远低于活动星系。目前认为,类星体的结构如图1中的统一模型所示:中心是超大质量黑洞;黑洞的引力使得周围的物质不断向中心下落,这些物质具有初始角动量,因物质之间的粘滞力使得角动量由内向外转移,从而内层物质逐渐向中心坠落。长此以往,周围的物质在中心黑洞周围形成了吸积盘(accretion disk)。而在与吸积盘垂直的方向上,很多类星体存在相对论性的高速喷流(jet),这些喷流往往在射电波段有很强的辐射。&图1 &类星体标准模型示意图。来源:Urry 2004超大质量黑洞与其寄主星系的演化观测研究表明,近邻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与它们寄主星系的核球质量、光度或核球内恒星速度弥散之间存在统计相关性,表明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与星系的演化密切相关。一方面,寄主星系控制了中心黑洞的食物来源,另一方面,中心黑洞对物质的吸积会产生喷流、盘风和辐射,与寄主星系中星际介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星系中的恒星形成与星系的演化,这种黑洞吸积与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类星体反馈。而在尺寸上,若将黑洞比作一个硬币,那么寄主星系就相当于一个地球。因此黑洞的反馈机制所影响的范围是其本身大小的上亿倍。通过对类星体的研究,可以理解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黑洞吸积和类星体反馈在黑洞和寄主星系的共动演化中扮演的角色。 & 2015年,北京大学吴学兵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宣布发现了目前已知的遥远宇宙中发光本领最强、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这颗类星体SDSS J红移为6.3,对应于宇宙大爆炸之后9亿年(目前可观测宇宙的年龄约为137亿年),而中心的黑洞质量是120亿倍太阳质量。如果将我们的宇宙比作是一位100岁的老人,那么这个黑洞才只有6岁。6岁的它却拥有超大质量,这对已有的宇宙早期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论提出了挑战。在这些高红移的极亮类星体中,黑洞质量与寄主星系的关联与近邻宇宙很不相同,黑洞的增长很可能超前于寄主星系。&图2 &SDSS J是宇宙早期光度最高、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图/李兆聿(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实际上,类似的挑战曾经也在其他同行的工作中出现,他们发现质量达30亿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形成于宇宙大爆炸之后10亿年内。这些发现并没有完全推翻现有的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论,而是意味着这些理论需要改进。目前看来在以下两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是宇宙早期形成的黑洞“种子”的质量可能远远大于以往的估计;二是大质量黑洞吞噬周围物质使自己成长的速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认识。理论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例如:种子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早期黑洞是如何增长的?黑洞和其寄主星系在宇宙早期是否协同演化?相当多的问题无不与类星体的能源——黑洞吸积有着紧密联系,在理论上和观测上都需要对黑洞吸积的物理过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由于吸积盘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解释类星体、伽玛射线暴、黑洞X射线双星、原行星盘等的观测现象,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对很多天体物理本质的理解。&原文请见《科学通报》2016年第11期,&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科学通报,了解科学前沿。微信ID:科学通报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说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类星体与黑洞谁威力大
类星体与黑洞谁威力大
发布时间:
类别:野史杂闻
类星体与黑洞谁威力大
导语:类星体与黑洞谁威力大?类星体具有毁灭性的能量,可以摧毁沿途的一切天体,由于破坏距离远远超过黑洞本身,它们也成为了宇宙中最危险的天体。黑洞是万物的终点&&是恒星的终点、是物质的终点、是能量的终点、是引力的终点&&事实的确如此,黑洞是一切的终结者。
类星体与黑洞谁威力大
类星体和黑洞完全不同。类星体形状像恒星又不是恒星,光谱似星云又不是星云,发出的射电如星系又不是星系,所以称为类星体。它具有很大的红移量,甚至超过了光速,它能发出巨大的能量,一般在可视宇宙的边缘出现。黑洞是指引力大到连光都无法逃脱它的引力的一种天体,它能吞噬一切靠近它的天体。
黑洞有小质量黑洞、中质量黑洞、大质量黑洞等等的分类。而类星体是体积很小,但发光能力很大。距离我们很远,拥有很大的红移的的天体。一般认为类星体中心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物质在那个黑洞周围会形成物质盘。受到强大的潮汐力而发出惊人的能量。可以说,类星体也是一个黑洞。
黑洞是万物的终点&&是恒星的终点、是物质的终点、是能量的终点、是引力的终点&&事实的确如此,黑洞是一切的终结者。
黑洞有着宇宙万物不可比拟的破坏力,除了类星体之外,黑洞是宇宙中最为危险的天体。
类星体是又超大质量黑洞引发的一种更具毁灭性力量的天体。当超大质量黑洞不断吞噬物质直至完全饱和后,无法再吞入物质的黑洞就会将这些多余的物质转换成纯能量波喷射而出,一些能量波的喷射距离可以长达数万光年之远。这些被喷射出的能量束就被称为类星体。类星体具有毁灭性的能量,可以摧毁沿途的一切天体,由于破坏距离远远超过黑洞本身,它们也成为了宇宙中最危险的天体。
银河系的直径是10万光年,而类星体的直径只有1光年,但后者的光线的强度居然是前者1000多倍,类星体中间的喷射流长达数万光年,如果有一颗恒星从中间经过会瞬间被击成碎片
目前观测到的类星体都距离太阳系数十亿或者上百亿光年外,假设百亿光年外的外星文明观测到的银河系是否也是一个类星体?
类星体是一道能量光速 而且绝大部分星系的形成都与类星体有关 所以这也是为神马大部分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巨大的黑洞
类星体不过是超大质量黑洞,它喷出的东西叫伽马射线暴!这就是束光,但超级亮超级集中...可以说是光精都有点小,这光能摧毁任何物体
类星体是一种类型的星糸、或者可以被称为是星糸生命演化的一个阶段,是星系的幼年期,当时星糸中心巨型黑洞刚刚或正在形成、星糸中心还不象现在一样空空荡荡、当时物质密极得多,这就引发了一个现象:黑洞只能在一个时间段吃掉一部分物质、其余化为纯能量沿两极喷出,这就像是宇宙的巨型喷火柱,人类已拍摄到许多这东西的照片,最大的直径据说有20个太阳系大小
胡说八道,类星体就是超大质量黑洞加上周围的气体发光,是星系的雏形
类星体与黑洞谁威力大
50亿年前,在遥远的3C 279星系中央的黑洞附近,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爆发扰动。6月14日,这股超高的能量经过漫长的旅途,终于来到了地球,点亮了NASA费米伽玛射线太空望远镜和其他众多探测卫星。
这也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兴奋不已。意大利空间局科学数据中心费米大面积望远镜项目的Sara Cutini表示:&头一天,3C 279还是众多活跃星系中的普通一员。第二天,它就成了伽马世界中最闪亮的明星。&
3C 279是一个著名的耀类星体,这种星系的中央都有一个质量堪比数亿个太阳、体积相当于整个太阳系的超级黑洞,因而高能爆发十分活跃。
众多物质在向黑洞跌落的同时,一些粒子以接近光速的超高速度逃离,并伴有喷射流。很凑巧,一股粒子喷射流正好对准地球,让我们得以看到这盏明灯。
科学家称,这次爆发是费米望远镜七年来探测到的最大规模的,一夜之间亮度增强了10倍。
伽马宇宙中,目前已知最亮的持续源是船帆座脉冲星,距离我们大约1000光年。3C 279 50亿光年的距离是它的5百万倍,但是现在,它比船帆座脉冲星要亮4倍!
可以想见,如果它离我们再近一些,恐怕地球人都会被&闪瞎&(其实是辐射致死)。
6月10日一周内长时间曝光的3C 279
接下来一周内的3C 279
中央是3C 279,右下角是船帆座脉冲星,而左下那一条就是我们的银河系平面
伽马射线下的3C 279
建议先去详细了解一下什么叫类星体!类星体的中心一半是个超级大质量黑洞,这个黑洞撕裂着周围的星体,恒星也逃不了!比较两者威力也可想而知!
黑洞是恒星爆炸的产物,所以黑洞大至于一个太阳系;而类星体光强度远大于银河,一个银河系可能有几十万上百万个太阳系!而且类星体,体积只有银河系几十万分之一可见密度很大!
这问题我也是醉了...黑洞在天文学中属于银河系之内的产物...而类星体是属于星系际的东西...
比黑洞更历害的宇宙事物?
超新星爆发后,如果星核的质量超过了太阳质量的两至三倍,那它将继续坍缩,最后成为一个体积无限小而密度无穷大的奇点,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围绕着这个奇点的是一个&无法返回&的区域,这个区域的边界称为&视野&或&事件地平&,区域的半径叫做&史瓦西半径&.任何进入这个区域的物质,包括光线,都无法摆脱这个奇点的巨大引力而逃逸,它们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底深渊,永远不可能返回. 只要够近一切都能,时间也不例外,它是是无穷大的奇点,一且物理定律失效.
所以没了,都已经是奇点了
在回答问题之间首先简单说明一下两者的情况.
你所说的超级黑洞话我可以理解为星系核心的特大质量黑洞.黑洞分为不同尺寸,有超爆产生的恒星级黑洞(通常为几到几十个太阳质量);星系级的特大质量黑洞(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个太阳质量),还有中等质量的黑洞(几百到上千个太阳黑洞,比较少见),以及霍金预言的微型黑洞.通常认为星系核心的特大质量黑洞产生是星系自身物质聚集坍缩的结果,然后经过长期不断地吞噬星际物质演化而来的.
在说一下类星体,它的基本特点是恒星级地尺寸(一般不超过太阳系),然而亮度可以和一个星系媲美,并且距离地球极其遥远(几亿到几十亿光年),根据哈勃定律可以知道红移量很大,因此类星体被称为&宇宙深处的灯塔&.一般认为类星体有一个寄主星系,寄主星系中心的黑洞吞噬的物质是类星体的燃料来源.因为我们观测到类星体的光线至少是数亿年前发出的,很有可能类星体现在已经不存在.从宇宙演化的角度上来说,类星体可能是星系演化的早期阶段,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星系黑洞的来源.
通过以上说明,个人认为从类星体的尺寸,以及演化阶段判断,其黑洞质量应该不如目前星系核心的特大质量黑洞.可以认为类星体黑洞正是演化中的特大质量黑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伽玛射线暴能摧毁黑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