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国能源报待遇怎么样圈什么样

中国能源展望年中国能源圈什么样?[ 09:29:46]
专题分类:>>>
  >>>>导读3月1日下午,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了《中国能源展望2030》报告。报告主要以2014年为数据基准年,2020年为节点年,2030年为展望年。对中国能源生产、消费、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供需形势等进行了综合展望。小编已将报告中数据、信息进行了提取和梳理,方便大家一看究竟。文/卢奇秀 贾科华(中国能源报记者)1能源需求展望◆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约53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4%。人均消费3.9吨标准煤,接近2014年英国水平。◆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有望达到22%,煤炭消费占比可能大幅下降至49%。碳排放峰值可能提前至2025年。◆2030年第三产业用能达到16.0亿吨标准煤,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居民生活用能将超过8亿吨标准煤,人均生活用能接近600千克标准煤。年中国能源需求量?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及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提高三种力量的综合决定了能源需求增速将加速放缓,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约53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4%。2014世界及主要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2030年人均消费3.9吨标准煤,接近2014年英国水平。、2030年能源消费结构?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有望达到22%年交通运输业与其他服务业标准煤用量?2030年第三产业用能达到16.0亿吨标准煤,展望期内累计增加近10亿吨,年均增长5%,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居民生活用能增长趋势图?2030年居民生活用能将超过8亿吨标准煤,年累计增长64%,年均增长3.4%。2030年人均生活用能达到592千克标准煤,约为当前美国人均生活用能水平的一半。2能源供应展望◆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丰富,非化石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203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43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1%。◆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将持续增长,煤炭贸易在2020年后总体平衡,能源的净进口量仍将继续增长,2030年能源对外依存度接近20%。各能源项目数值?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丰富,非化石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各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1.1%,2030年总量达到约43亿吨标准煤。各年石油和天然气进口进口量、对外依存度?2030年能源对外依存度接近20%,煤炭进出口趋于平衡。3煤炭需求展望◆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决定了“减煤”是长期趋势。煤炭需求峰值可能已经过去,2030年煤炭消费量将减至36亿吨左右。◆发电及热电联产用煤小幅增长,年均增长0.5%。◆煤炭需求存在不确定因素,非化石能源发电供电成本下降幅度与新型煤化工市场前景受制于油气价格波动。◆煤化工行业可能成为未来煤炭消费的主要增长点。◆2020年煤炭产能增加到50亿吨/年,2030年回落至40亿吨/年左右。◆预计中国煤炭进口在“十三五”期间继续下降,“十四五”以后趋稳。各年煤炭需求量与增长率?展望期内中国的建设规模依次进入高稳期和收缩期;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决定了“减煤”是长期趋势;煤炭需求峰值可能已经过去,2030年煤炭消费量将减至36亿吨左右。各年发电能耗量与增长率?发电用煤峰值出现在2013年,2030年降至15.4亿吨,比峰值减少3.2亿吨、下降17.2%。年中国新型煤化工用煤量及增长率?2020年新型煤化工用煤量将在2.6亿吨以上,2030年达到5亿吨左右,比2015年增加4.3亿吨左右。年中国煤炭产能?按照历年累加法,考虑淘汰产能和补办证照的瞒报产能,2020年煤炭产能在50亿吨左右,随后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仍会有大量煤矿陆续关停,到2030年煤炭产能回落至40亿吨左右。年中国煤矿产能利用率?展望期内,即使持续保持较大的去产能力度,中国煤炭产能也会持续过剩,在“十三五”期间至“十五五”前半期,中国煤矿产能利用率在略高于80%的水平上波动。年中国煤炭进口量?“十三五”期间中国煤炭进口继续下降,预计2020年、2030年进口量分别为10000万吨、3000万吨。4石油需求展望◆石油需求展望期末有望接近峰值,2030年石油消费量为6.6亿吨。年间有望出现峰值。◆石油需求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如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规模化发展超出预期,则石油需求峰值可能提前到来。◆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建设逐步完善,到2030年增加成品油一次输送能力约5000万吨/年。◆2030年炼油能力可能达到8.5亿吨/年,中国炼油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炼油产业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页岩油革命和炼油格局深刻调整,推动全球石油贸易重心由西向东转移。◆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但仍以中东为主。中国原油探明地质储量与产能增长趋势预测?2030年之前原油产量保持平稳,2020年产量为2.24亿吨,亿吨,亿吨,峰值产量将超过2.3亿吨。年期间,原油每五年年均产量分别为2.20亿吨、2.28亿吨、2.30亿吨。2020年原油贸易流量和年增长量(百万桶/日)?美国原油进口明显减少,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增长,全球石油贸易重心将持续东移。中东原油流向美国、欧洲、日本减少,流向中国大幅增加;非洲、中南美原油流向美国大幅降低,流向中国、印度增加;前苏联原油流向美国、欧洲减少,流向中国、日本增加。中国进口原油来源现状及趋势预测?根据对未来全球原油生产情况及贸易流动变化的分析,2020年之前中国的原油进口增量将来自中东、非洲、前苏联和中南美地区,2020年之后增量主要来自中东和美洲地区。5天然气需求展望◆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有望达到48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2%。◆采掘业用气触顶回落,2030年降至140亿立方米左右。◆进口管道气规模2030年可达1650亿立方米,年均增加约84亿立方米。◆2030年需求4800亿立方米,供应能力可达到5000亿立方米,供需形势短期宽松,长期趋稳。中国天然气需求总量及分行业需求量?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900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约7.5%;人均天然气消费量达到约207立方米;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有望达到4800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上升至12%,年均增长5.2%;人均天然气消费量升至约350立方米。采掘业用气需求?展望期内采掘业用气需求增长空间相对有限,预计2020达到171亿立方米,2030年回落至141亿立方米,大致相当于2011年的水平。进口管道气规模?如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能够建成投产,2020年进口天然气管道合计设计能力将达到1050亿立方米/年。如果天然气需求恢复高速增长,中亚D线天然气管道或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可能在“十三五”期间动工建设甚至建成投产,但由于这两条管道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的目标市场重合度较高,也存在被推迟到年期间启动的可能性。综合预计2030年进口管道气规模可达1650亿立方米/年。年天然气供应与需求情况?2020年天然气需求2900亿立方米,供应能力达到3300亿立方米,2030年需求4800亿立方米,供应能力可达到5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需形势短期宽松,长期趋稳。6电力需求展望◆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较前期将有所放缓,但整体高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约8.5万亿千瓦时。◆2030年人均用电量约6200千瓦时,较2010年翻了接近一番,但低于当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电力需求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和居民,工业用电增长空间有限。◆2030年发电装机总规模约达24亿千瓦,比2015年增加9亿千瓦。◆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维持低位,2020年低至3390小时。年中国电力消费量?展望期内,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较前期将有所放缓,但整体高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达到6.8和8.5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7%。年中国人均用电量?2030年中国人均用电量约6200千瓦时,较2010年翻了接近一番,超过英国2013年约5800千瓦时的人均用电水平,但仍明显低于美国、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当前水平。中国分行业电力消费结构2013年中国分行业电力消费结构?展望期内电力需求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工业用电增长空间有限,203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比分别为1.6%、54.9%、20.6%和22.9%。年中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及增速?年发电装机总规模分别达到约20和24亿千瓦,年间累计增加9亿千瓦,2020年后发电装机容量增速大幅下降,年均增幅降至1.8%。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十三五”期间电力供应过剩压力较大,2020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低至年后火电装机下降,电力供应过剩压力有所缓解,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回升带动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回升,2030年为3550小时。7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2030年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装机约14.4亿千瓦,年均增加6200万千瓦。◆2030年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11.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加约4300万吨标准煤。◆水电开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2030年装机达到4.5亿千瓦。◆核电具备规模化发展基础,可支撑3.6亿千瓦装机。◆内陆核电解冻问题迎来窗口期,核电建设标准更加严格,2030年装机将达到1.36亿千瓦。◆风电生产体系不断完善,2030年装机将达到4.5亿千瓦。中国年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2030年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装机约14.4亿千瓦,年均增加6200万千瓦。中国年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及占比?2030年,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达到4.07亿千瓦时,加上非电利用的部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11.6亿吨标准煤,占比提升至22%,年均增加4300万吨标准煤。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3.4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4500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约3.85亿千瓦,年均增长1300万千瓦左右;2020年后每年可新增装机800-1000万千瓦,2030年水电装机规模达4.5亿千瓦,水电开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中国核电厂址资源开发与储备情况?根据目前已进行前期工作的厂址来看,铀资源和厂址储备可支撑的装机规模约3.6亿千瓦,其中内陆约为1.6亿千瓦,沿海约为2亿千瓦。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核电业正在逐步褪去日本福岛核事故的阴影,内陆核电解冻问题迎来窗口期,核电建设标准更加严格,预计到2020年核电装机规模可达到5300万千瓦;2020年后核电建设进展将加快,2030年累计装机规模达13600万千瓦。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潜力?生物质能发展潜力大,年可利用量约4.6亿吨标准煤。8风电开发利用展望风电生产体系不断完善,2030年装机将达到4.5亿千瓦2021年后,风电在电力市场中的经济性优势开始显现,尤其是煤电的外部环境成本逐步内部化,风电的全成本将低于煤电全成本。风电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在2000万千瓦左右,2030年风电累计规模将达到4.5亿千瓦,较2014年增长3.7倍,占总装机规模的比重将达到18.8%;上网电量约9000亿千瓦时,较2014年增长4.7倍,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0.6%。风电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大规模发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在三方面并网落实困难,消纳受限前期手续繁琐,资源评估数据不足缺乏统一的接入技术规范9太阳能开发利用展望2/3 以上国土面积年日照数大于2200小时,太阳能资源可开发潜力巨大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2以上,太阳能资源可开发潜力巨大。太阳能利用技术多元化,分布式光伏是发展重要方向分布式光伏建设是未来光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中东部地区积极推动分布式能源技术发展和项目创新建设,促进光伏应用技术与商业模式多元化发展。同时与微电网、储能等各种分布式能源相结合等手段,有效推动国内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和开拓,并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力体制改革。203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可达到3.5亿千瓦,发电量4200亿千瓦时2021年后,年均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到2030年达到3.5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规模的比重提升至14.6%,发电量达到4200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达到约5%。太阳能规模化健康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并网消纳是主要矛盾分布式光伏是未来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但短期呈现出“政策热情、市场冷淡”,规模化健康发展存在:工商业主开发积极性不高;屋顶、场地协调难度大;并网消纳是主要矛盾;融资条件不理想,等不确定性因素。END本期责编:卢奇秀
专题导读:>>>
"中国能源展望2030"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意味着什么
  三、能源结构调整可能有多大潜力?
  能源结构调整将对峰值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据统计,非化石能源2012年的消费量约为3.3亿吨标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9.2%,煤炭约占66.4%,石油和天然气分别约占18.9%和5.5%,当前能源结构高碳特征明显,相比于国际平均水平,能源结构至少有20个百分点清洁化和低碳化的空间,也就意味着同等消费总量下可以减排10%-25%左右,问题是可行的调整速度是否能够满足峰值目标要求。事实上,过去20年中结构调整幅度非常有限,非化石能源比重仅上升3.5个百分点,煤炭比重下降8.2个百分点,石油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天然气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即使自2005年加强政策力度以来,非化石能源比重上升的速率快了一倍,每年也仅略高于0.3个百分点。
  如果至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上升速度相比于“十一五”时期再提高一倍,即每年0.7个百分点左右,则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接近于15%,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30%;而2020年至2030年继续保持相当速度,即每年0.5至1个百分点左右,则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到20%-25%,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45%,与此同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煤以内,煤炭占比降低至45%左右,天然气占比增加至10%左右,那么能源活动排放大致可以控制在110亿吨左右。但那就意味着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要翻一番,达到7亿吨标煤以上,非化石电力装机要超过6亿千瓦,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要再翻一番,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非化石电力装机要超过10亿千瓦,该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美欧,是极为罕见的,从以往的经验数据看,相当于年投资额要超过1万亿元。而同时天然气的消费量要达到4000亿立方米,如果新增量的一半来自于页岩气开采,那么需要打3万口生产井以上,总投资额也将接近于4万亿元。结构调整速度的不确定性和经济代价都很大。
  事实上如果按照上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能源消费总量大致还要增加30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加速发展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增量需求。“十二五”煤炭消费量规划已为39亿吨,即使2030年在一次能源中占比下降至45%以下,即今后每年下降1.2个百分点以上,煤炭消费总量预期仍会大大突破40亿吨,增长至45亿-50亿吨,并将长期处于该高位平台区间。
  四、全国“同步低碳”是否能预期实现?
  区域发展差异性将对峰值目标部署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区域在发展水平、功能和结构上非常不平衡,当下不少后发展地区喊出了“同步小康”的口号,事实上从多类研究指标标定的发展阶段看,中国区域间发展梯度可能长达20年甚至更久。目前东部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其中东部2个直辖市已跨入后工业化阶段,中部和西部则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其中西部5个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2个自治区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对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的规律认识,促使我们更为理性地思考全国“同步低碳”是否可行的问题。事实上,虽然东、中、西部2011年的人均GDP还存在较大差距,分别约为4.4万元、2.5万元和2.3万元,但人均能源消费量分别已达到约3.4吨标煤、2.9吨标煤和3.0吨标煤,人均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也已达到约7.9吨、7.0吨和7.7吨,相对已较为接近。
  从工业化过程看,东、中、西部2011年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分别约为81%、59%和51%,“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平均约为5.4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按照历史和规划数据预测,东、中、西部基本完成工业化分别约在2011年、2021年和2023年,完成全阶段工业化过程分别约在2018年、2031年和2031年,东、中、西部工业化过程排放到达峰值前的增量还有约2亿吨、6亿吨和8亿吨;从城镇化过程来看,东、中、西部2011年的城镇化率分别约为61%、47%和43%,“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平均约为0.9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按照历史和规划数据预测,东、中、西部基本达到约70%水平分别在2024年、2034年和2036年左右,东、中、西部城镇化过程排放到达峰值前的增量保守预计约为9亿吨、16亿吨和15亿吨。
  应该说,中国区域的梯度特性既为中国长期发展创造了波浪式的后劲和潜力,同时也延长了增长的过程,意味着全国的排放峰值将取决于区域间发展的叠加效应,峰值前后的平台期预计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当中,东部确实应率先控制排放,但如果中西部不达到峰值,全国排放峰值也很难实现。因此,国内各区域的减排政策应在公平和差异化的基础上同步推进。
  五、战略目标确定后的实施建议
  中国的排放峰值和发展方式息息相关,需要统合起来全盘考虑,科学、公平、有效的峰值目标将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但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峰值方案的风险和挑战性。
  中国总体上还存在20%的工业化、20%的城镇化、20%的能源结构调整、20年的发展跨距要面对,应该有步骤地实现排放的趋稳,并在更大的社会经济全局内权衡,序贯式的排放峰值目标决策方式和渐进式的峰值目标计划有助于凝聚共识和降低风险。
  同步推进针对工业化后期的生产性排放增长和城镇化后期的消费性排放增长的控制政策目标和手段,重视部署后发展地区的“同步低碳”战略,确立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碳功能定位,形成公平的区域差异化气候政策体系,有序推进行业碳排放标准准入和区域碳排放总量控制与市场机制等关键制度。
  深度工业化、城镇化阶段排放控制应该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央地财权事权改革、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等结合起来,将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纳入政绩考核,给予地方政策创新和改革试验的灵活性和差异化评价,有效形成中央和地方转变发展方式的合力,是中国计划和实现排放峰值的出发点和最大保障。
  (作者为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黄玉婷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2030年中国或成第一能源需求国
当前位置:&&正文
2030年中国或成第一能源需求国
发布时间:02-17-2012
  国际能源巨头英国石油在华发布的《2030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石油等液体燃料供应的增长,将能够满足预期的需求增长,中国虽然到2030年预期需求的增长占全球新需求的半数左右,但中国能源威胁论不成立,不会对世界能源供需带来大影响。  报告显示,全球能源消费的增速正不断下降,从过去十年的年均2.5%下降到今后十年的年均2%,2020年到2030年将进一步降低到1.3%。英国石油首席经济学家鲁尔博士昨日在京表示,中国的能源需求强度也将大幅降低。  报告认为,96%的能源消费增长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将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以及能源消费国,两国的人口、GDP和能源需求总和将占全球总量的35%。未来20年,全球94%的石油需求净增长将来自中印两国。  不过,英国石油方面认为,中国能源威胁论不成立,中国能源需求不会对世界能源供需带来大的影响。全球液体燃料供应的增长将能够满足预期的需求增长。  该报告称, 满足预期需求的新增供应将主要来自欧佩克国家,其产量预计会增加近1200万桶/日,包括天然气液体产品,以及伊拉克和沙特的常规原油。同时,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将继续增加,增幅500万桶/日,这主要得益于美洲国家供应的强劲增长,包括美国和巴西的生物燃料、加拿大油砂、巴西深水石油和美国页岩油等。  (信息来源:京华时报)
[05-26-2016]
[04-26-2016]
[01-12-2016]
[10-16-2015]
[10-8-2015]
[09-30-2015]
[09-24-2015]
[07-16-2015]
[04-23-2015]
[12-30-2014]中国年鉴信息网--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究报告提供商!
电话:010-97872 值班手机: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能源展望2030》
[图书名称]:《中国能源展望2030》
[书刊号]:7
[图书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
[图书版售价]:¥200.00
[电子版售价]:¥0.00
[传真订购]:010-
[咨询电话]:010-97872
图书版售价:¥200.00
电子版售价:¥0.00
其他年份:
详细目录:
《中国能源展望2030》
友情链接:|热门关键词: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聚焦】2030年中国能源圈什么样?看完这些图你就懂了
&&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卢奇秀 贾科华&& 8:54:45&&我要投稿&&
& & &&关键词: &&
:导读:3月1日下午,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了《中国能源展望2030》报告。报告主要以2014年为数据基准年,2020年为节点年,2030年为展望年。对中国能源生产、消费、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供需形势等进行了综合展望。小编已将报告中数据、信息进行了提取和梳理,方便大家一看究竟。1 能源需求展望◆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约53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4%。人均消费3.9吨标准煤,接近2014年英国水平。◆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有望达到22%,煤炭消费占比可能大幅下降至49%。碳排放峰值可能提前至2025年。◆2030年第三产业用能达到16.0亿吨标准煤,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居民生活用能将超过8亿吨标准煤,人均生活用能接近600千克标准煤。年中国能源需求量▷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及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提高三种力量的综合决定了能源需求增速将加速放缓,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约53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4%。2014世界及主要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年人均消费3.9吨标准煤,接近2014年英国水平。、2030年能源消费结构&#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有望达到22%年交通运输业与其他服务业标准煤用量&#年第三产业用能达到16.0亿吨标准煤,展望期内累计增加近10亿吨,年均增长5%,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居民生活用能增长趋势图&#年居民生活用能将超过8亿吨标准煤,年累计增长64%,年均增长3.4%。2030年人均生活用能达到592千克标准煤,约为当前美国人均生活用能水平的一半。
投稿联系:陈女士 &&&新闻投稿咨询QQ:
邮箱:(请将#换成@)
北极星电力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电力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频道最新频道排行
新闻总排行招聘总排行
要闻市场评论项目
政策解读电力数据看电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国际能源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