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硬盘更换磁头的磁头真的是靠空气动力飞在盘面上的么

硬盘的物理结构_文档下载
亿万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硬盘的物理结构
硬盘的物理结构
硬盘的物理结构
1, 硬盘分区后,将会被划分为面、磁道和扇区。
2,先从面说起,硬盘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薄膜叠加而成。
3,每个圆形薄膜都有两个&面&(Side),这两个面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按照面的多少,依次称为0面、1面、2面….
4,由于每个面都专有一个读写磁头,也常用0头(head)、1头……称之。
按照硬盘容量和规格的不同,硬盘面数(或头数)也不一定相同,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达数十面。
5,何为磁道呢?大家都知道,读写硬盘时,磁头依靠磁盘的高速旋转引起的空气动力效应悬浮在盘面上,与盘面的距离不到1微米(约为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由于磁盘是旋转的,则连续写入的数据是排列在一个圆周上的。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Track)。 6,如果读写磁头沿着圆形薄膜的半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以后写入的数据又排列在另外一个磁道上。 根据硬盘规格的不同,磁道数可以从几百到数千不等;一个磁道上可以容纳数KB的数据,而主机读写时往往并不需要一次读写那么多,于是,磁道又被划分成若干 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Sector)。一个扇区一般存放512字节的数据。扇区也需要编号,同一磁道中的扇区,分别称为1扇区,2扇区。。。
7,计算机对硬盘的读写,处于效率的考虑,是以扇区为基本单位的。即使计算机只需要硬盘上存储的某个字节,也必须一次把这个字节所在的扇区中的512字节全部读入内存,再使用所需的那个字节。
8,不过,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硬盘上面、磁道、扇区的划分表面上是看不到任何痕迹的,虽然磁头可以根据某个磁道的应有半径来对准这个磁道,但怎样才能在首尾 相连的一圈扇区中找出所需要的某一扇区呢?原来,每个扇区并不仅仅是由512个字节组成的,在这些由计算机存取的数据的前、后两端,都另有一些特定的数 据,这些数据构成了扇区的界限标志,标志中含有扇区的编号和其他信息。计算机就凭借着这些标志来识别扇区。 9,各面上磁道号相同的磁道合起来,称为一个柱面(cylinder)。磁盘的柱面数等于一个盘面的磁道数。
10,0磁道0柱面1扇区最重要,里面有硬盘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MBR)及分区表(partition table),其中,MBR占有446bytes(偏移0--偏移1BDH),partition table占有64bytes(偏移1BEH--偏移1FDH), 最后两个字节&55,AA&(偏移1FEH- 偏移1FFH)是分区的结束标志。
11,丰富一下你的想象力,想象硬盘有一个主轴马达,可以转动盘片,让机械手臂的磁头在盘片上读写数据。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下载1-1页,共1页)
硬盘物理结构及工作原理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硬盘物理结构及工作原理 硬盘的外部结构 ? 硬盘的物理结构可以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部分,其...硬盘的物理结构及原理分析 ( 08:27:06) 转载 标签: 分类:硬件知识杂谈 一、硬盘的物理结构 硬盘存储数据是根据电、 磁转换原理实现的。 硬盘由一...硬盘物理结构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硬盘物理结构硬盘物理结构 1.磁头 磁头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 , 也是硬盘 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 。 传统的 磁头是...硬盘物理结构硬盘物理结构隐藏&& 硬盘的结构 一、物理结构: 硬盘在物理结构上由头盘组件和控制电路板两大部分组成。 ㈠ 头盘组件 头盘就是磁头和盘片的意思。头...硬盘物理结构和 FAT 文件结构分析 一、硬盘的物理结构: 硬盘存储数据是根据电、磁转换原理实现的。硬盘由一个或几个表面镀有磁性物质的金属或玻璃等物质盘片以 及...第一章 硬盘的物理结构和原理 一、引言 自 1956 年 IBM 推出第一台硬盘驱动器 IBM RAMAC 350 至今已有 四十多年了,其间虽没有 CPU 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高速发...硬盘的物理结构和原理及维修 S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硬盘硬盘的物理结构和原理 k&ZR\-6-og S&n} fxs 一、引言 I F&j3L 自1956年 IBM 推出第一台硬盘驱...对于这种文件结构,存取块中的一个记 录是非常简单的。若给定记录号r,记录长度为l,物理结 构大小为size,则相对块号计算为: b=l×r/size 文件目录磁盘块号 ...第2章 硬盘物理和逻辑结构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 ? ? ? ? 数据恢复的本质是找到用户所需要的数据,而数据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其必然存储于一...硬盘结构图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硬盘结构图 硬盘物理结构及MBR详解日期: 1.结构总图: 转动轴 0磁头盘片 2磁头 1磁头移 动臂 3...拆解一个西部数据83MB硬盘,磁头与盘片直接接触读取数据|拆机乐园 - 数码之家
查看完整版本: [--
赞助商链接
[attachment=1078830]看到细微的螺纹了吧,磁头与盘片是直接接触的[attachment=1078831][attachment=1078832]老磁头用的是导线[attachment=1078834]电源?[attachment=1078835]1990年啊,20年了![attachment=1078836]以前硬盘跳线很多的[attachment=1078837]RAM[attachment=1078838]当时IDE贵啊![attachment=1078841]磁头特写[attachment=1078840]铷磁[attachment=1078844]复杂的电路板
赞助商链接
这样时间长了不会把盘片磨坏吗?
赞助商链接
这种硬盘本来就不耐用
其实,现在西部数据的质量还是很好,我天天下载,盘头还是没有损坏
这个要盘片旋转起来后,磁头才会漂浮起来的,靠的是空气的浮力。
这东西拆了有点可惜,能当文物了
古董级的东东,单位是MB的。我用过最小的硬盘是250MB的,1994年,286.
自从硬盘发明以来就没有考接触读写数据的。硬盘这种结构叫做温彻斯特结构,名字来自于60年代发明硬盘的IBM工程师家里常用的温彻斯特步枪。温彻斯特硬盘的基本原理就是静止的时候磁头是靠弹力接触硬盘,但是当硬盘盘片高速旋转起来以后,硬盘表面的空气就会被带动高速运动,其速度甚至可以超过台风的风速!在这样高速运动的气流作用下,磁头会被吹起克服弹簧的力量而悬浮在盘片表面从而实现非接触读写,被成为“起飞”,而当硬盘关机时随着盘片旋转逐渐停止,这种空气动力作用会消失,磁头从而“着陆”而和盘片接触停泊。硬盘都设有专门的“起飞降落”区域供磁头停泊,那里不记录数据,所以不怕接触磨损。早期的硬盘由于没有磁头自动复位,所以需要在关机之前专门运行一个命令来把硬盘磁头移动到“起飞着陆”区以后才能关机,否则会损坏硬盘,早期的DOS就有一个park命令来做这件事。现代的硬盘都有弹簧或者其他机构在断电时硬盘盘片的惯性转动停止之前自动把磁头移动到停泊区域,所以就不需要特殊命令而且也更安全。由于硬盘盘片的表面光洁度非常高,表面随之高速运动的滞留空气层也是非常薄的,只有微米量级,所以肉眼看起来磁头是和盘片接触的,但是实际上它们是高速“飞行”在盘片表面上的。硬盘磁头的形状和大小也都是经过飞机一样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保证在预定的速度下会飞起预定的高度,太高太低都不行。正是由于硬盘是靠空气动力学在高速运动时悬浮在盘片表面工作的,所以硬盘对工作环境的空气压力有严格要求,所以卫星上不能使用硬盘,除非有专门的空气保障系统,另外如果你注意看硬盘的数据手册,所有的硬盘厂家对所有型号的硬盘都有一个允许使用的最大海拔高度,那个高度就是根据该硬盘磁头悬浮飞行所需的空气密度而决定的。
我理解你的意思,你说的那个是飞行磁头,这个不是飞行磁头,硬盘启动转速只有1400,磁头飞不起来,磁头与盘片直接接触的,
跟老式唱机的接触读取一样,不像现在的CDROM用激光
引用第8楼isofer于 11:53发表的 回 4楼(gzlwb) 的帖子 :我理解你的意思,你说的那个是飞行磁头,这个不是飞行磁头,硬盘启动转速只有1400,磁头飞不起来,磁头与盘片直接接触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地球上不存在你说的这种磁头和盘片接触硬盘,现代意义上所有的固定介质硬盘都是温彻斯特结构的,磁头都是飞行的。你这个硬盘的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温彻斯特硬盘结构,磁头是飞行的。你照片上盘片的磨痕表明这是一个严重损坏的硬盘,而不是设计成接触读写的硬盘。1400转速度不算低,早期的温彻斯特硬盘转速比这还低,但是磁头一样可以飞,磁头的外形都是根据硬盘的转速而专门进行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保证可以在额定转速下飞起来。
直接接触的话 迟早磨坏的
不懂硬盘……但是看磁头这小巧的架势,不像是耐磨的玩意,估计是会飞的
我认为那是划伤而非正常使用痕迹
引用第1楼没意思-测试于 02:05发表的&&:这样时间长了不会把盘片磨坏吗? 那个时候磁盘转速还不高,你想想你的磁带机磁头都是接触磁带的,也不会坏。想想那种软盘。况且那个时候又不像现在这样会频繁的读取硬盘数据。
这不会是直接接触的正如楼上所说,如果直接接触的话,硬盘转速那么多,时间久了,磁头就很容易坏
好像很有道理啊!
我还有两个80M的硬盘,还能用呢,是386时代的产品
硬盘盘片上,都有刮痕了,磁头留下的?
这个不是ide接口的,应该是scsi,scsi跳线多是正常
对啊,我写错了,确实是SCSI,为什么SCSI跳线多?
饿&& 学习了
楼主的怎么是8.3G的呢?我的是西数8.4G的,1988年配制电脑装的,到现在电脑已经更新3次了,一直在作为从盘使用,只是最近电脑BOIS检测不到便下岗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坏了,需要找另外一台电脑试试。
引用第7楼hongo于 10:27发表的&&:自从硬盘发明以来就没有考接触读写数据的。硬盘这种结构叫做温彻斯特结构,名字来自于60年代发明硬盘的IBM工程师家里常用的温彻斯特步枪。温彻斯特硬盘的基本原理就是静止的时候磁头是靠弹力接触硬盘,但是当硬盘盘片高速旋转起来以后,硬盘表面的空气就会被带动高速运动,其速度甚至可以超过台风的风速!在这样高速运动的气流作用下,磁头会被吹起克服弹簧的力量而悬浮在盘片表面从而实现非接触读写,被成为“起飞”,而当硬盘关机时随着盘片旋转逐渐停止,这种空气动力作用会消失,磁头从而“着陆”而和盘片接触停泊。硬盘都设有专门的“起飞降落”区域供磁头停泊,那里不记录数据,所以不怕接触磨损。早期的硬盘由于没有磁头自动复位,所以需要在关机之前专门运行一个命令来把硬盘磁头移动到“起飞着陆”区以后才能关机,否则会损坏硬盘,早期的DOS就有一个park命令来做这件事。现代的硬盘都有弹簧或者其他机构在断电时硬盘盘片的惯性转动停止之前自动把磁头移动到停泊区域,所以就不需要特殊命令而且也更安全。由于硬盘盘片的表面光洁度非常高,表面随之高速运动的滞留空气层也是非常薄的,只有微米量级,所以肉眼看起来磁头是和盘片接触的,但是实际上它们是高速“飞行”在盘片表面上的。硬盘磁头的形状和大小也都是经过飞机一样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保证在预定的速度下会飞起预定的高度,太高太低都不行。正是由于硬盘是靠空气动力学在高速运动时悬浮在盘片表面工作的,所以硬盘对工作环境的空气压力有严格要求,所以卫星上不能使用硬盘,除非有专门的空气保障系统,另外如果你注意看硬盘的数据手册,所有的硬盘厂家对所有型号的硬盘都有一个允许使用的最大海拔高度,那个高度就是根据该硬盘磁头悬浮飞行所需的空气密度而决定的。 说真的我到现在都没看过硬盘的使用手册。。。。。。也没有看到过硬盘的使用手册。。。。。。。
很不错的拍摄技术!!!
拆解一个西部数据83MB硬盘,
有感觉像漂浮的
引用第23楼fcslgp于 14:06发表的&&:说真的我到现在都没看过硬盘的使用手册。。。。。。也没有看到过硬盘的使用手册。。。。。。。 消费级的硬盘是不对终端用户提供手册的,如果你是企业级用户厂家可以给你提供非常详细的数据手册。任何型号的硬盘都有数据手册,普通消费者大多数情况下也可以到生产商的网站上下载简略版的数据手册和技术规格书。
估计是磨损吧
引用第14楼wave于 12:12发表的&&:那个时候磁盘转速还不高,你想想你的磁带机磁头都是接触磁带的,也不会坏。想想那种软盘。况且那个时候又不像现在这样会频繁的读取硬盘数据。 磁带划伤磁头是比比皆是啊,一般磁头都不长寿的,你找找旧盒式机的磁头看看,多数是一个小坑了,声音也慢慢的变得沉闷的,我以前是搞家电维修,常常 会帮人换磁头。。
..是830MB 不是8.3G,再说88年还没有8.4G硬盘呢,穿越过去的?
这个硬盘至少是1993年的产品,而不是1990年。那个芯片清楚地标明WE9346,是93年第46周生产,其他芯片包括磁头架也清楚标明是93字样,LZ明察。
这个硬盘不是ide的把,数数好像有超过40根引脚
引用第22楼songng于 13:44发表的&&:楼主的怎么是8.3G的呢?我的是西数8.4G的,1988年配制电脑装的,到现在电脑已经更新3次了,一直在作为从盘使用,只是最近电脑BOIS检测不到便下岗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坏了,需要找另外一台电脑试试。 应该是98年吧。97年主流的是4.3G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地球上不存在你说的这种磁头和盘片接触硬盘,现代意义上所有的固定介质硬盘都是温彻斯特结构的,磁头都是飞行的。你这个硬盘的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温彻斯特硬盘结构,磁头是飞行的。你照片上盘片的磨痕表明这是一个严重损坏的硬盘,而不是设计成接触读写的硬盘。 .. ( 22:22) 果然是专家哈 呵呵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74815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您的位置:
了解硬盘工作原理
发贴人:222.66.232.*发贴时间:【】[]
&& ()&& ()&&&&  了解硬盘工作原理  BT和迅雷到底伤不伤硬盘,看了你就知道  先引用一下某人的话,有人认为BT和迅雷伤害硬盘:  为什么频繁会损坏硬盘呢?  磁头寿命是有限的,频繁的会加快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的磨损,频繁的磁盘某个区域更会使该区温度升高,将影响该区磁介质的稳定性还会导至错误,高温还会使该区因热膨涨而使磁头和碟面更近了(正常情况下磁头和碟面只有几个微米,更近还得了?),而且也会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 ()&& ()&& ()&& ()&& ()&& ()&& ()&& ()&& ()   任务繁多也会导至IDE硬盘过早损坏,由于IDE硬盘自身的不足,,过多任务请求是会使寻道失败率上升,导至磁头频繁复位(复位就是磁头回复到 0  ,以便重新寻道)加速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磨损  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先说一下现代硬盘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都有以下特点:  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  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  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盘片: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这些磁粉被划分成称为的若干个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的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方向,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储存信息  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甚至以上  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  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微自以为是的家伙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的读取数据  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原理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首先,磁头和数据区是不会有接触的,不存在磨损的问题  其次,一开机硬盘就处于旋转状态,主轴电机的旋转可以达到4500或者7200转每分钟,这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没有关系,只要一通电,它们就在转.它们的磨损也和软件无关  再次,寻道电机控制下的磁头的运动,是左右来回移动的,而且幅度很小,从盘片的最内层(着陆区)启动,慢慢移动到最外层,再慢慢移动回来,一个再到另一个来寻找数据不会有什么大规模跳跃的(又不是青蛙)它的磨损也是可以忽略不记的  那么,热量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主轴电机和寻道饲服电机的旋转,硬盘的温度主要是因为这个  其次,高速旋转的盘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个也是主要因素  而硬盘的???  很遗憾,它的发热量可以忽略不记!!!!!!!!!!  硬盘的读操作,是盘片上磁场的变化影响到磁头的电阻值,这个过程中盘片不会发热,磁头倒是因为电流发生变化,会有一点热量产生写操作呢?正好反过来,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到盘片上的磁场,这一过程因为用到电磁感应,磁头发热量较大但是盘片本身是不会发热的,因为盘片上的永磁体是冷性的,不会因为磁场变化而发热但是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和前面两个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热量是可以辐射传导的,那么高热量对盘片上的永磁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其实伤害是很小的,永磁体消磁的温度,远远高于硬盘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当然,要是你的机箱散热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别人了  我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某人的几个错误:  一、高温是影响到磁头的电阻感应灵敏度,才会产生错误,和永磁体没有关系  二、所谓的热膨胀,不会拉近盘体和磁头的距离,因为磁头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始终和盘片保持一定距离当然要是你大力打击硬盘,那么这个震动  三、所谓寻道是指硬盘从初使位置移动到指定所谓的复位动作,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里面,硬盘并不需要移动回0再重新出发只要磁头一启动,所谓的复位动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启动电脑,不然复位动作就不会再发生  四、IDE硬盘和SCSI硬盘的盘体结构是差不多的只是SCSI硬盘的接口带宽比同时代的IDE硬盘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往往都会有一个类似CPU的东西来减缓主CPU的占用率仅此而已,希捷才会把它的SCSI硬盘的技术用在IDE硬盘上  五、硬盘的是以柱面的扇区为单位的柱面也就是整个盘体中所有磁面的半径相同的同心,而把每个划分为若干个区就是所谓的扇区了硬盘的写操作,是先写满一个扇区,再写同一柱面的下一个扇区的,在一个柱面完全写满前,磁头是不会移动到别的上的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并不是像一般人的认为,是连续存放在一起的(从使用者来看是一起,但是从操作系统底层来看,其存放不是连续的)FLASHGET或者ED开了再多的线程,磁头的寻道一般都不会比你一边玩游戏一边听歌大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单纯的下载或者上传而已,但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启动其它需要硬盘的软件?可能很多人都喜欢一边下载一边玩游戏或者听歌吧?更不用说WINDOWS本身就需要频繁虚拟内存文件了,用FG下载也好,ED也好,对硬盘的折磨和平时相比不会太厉害的  六、再说说FLASHGET为什么开太多线程会不好和ED为什么硬盘频繁首先,线程一多,cpu的占用率就高,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从而虚拟内存频繁,至于为什么,学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应该都知道,我这里就不说了ED呢?同时从几个人那里下载一个文件,还有几个人同时在下载你的文件,这和FG开多线程是类似的硬盘灯猛闪但是,现在的硬盘是有缓存的,数据不是马上就写到硬盘上,而是先存放在缓存里面,,然后到一定量了再一次性写入硬盘在FG里面再怎么设置都好,其实是先写到缓存里面的但是这个过程也是需要CPU干预的,设置时间太短,CPU占用率也高,硬盘灯也还是猛闪的,因为虚拟文件在  七、硬盘频繁,磁头臂在寻道伺服电机的驱动下移动频繁,但是对机械来说这点耗损虽有,其实不大除非你的硬盘本身就有机械故障比如力臂变形之类的(水货最常见的故障)真正耗损在于磁头,不断变化的电流会造成它的老化,但是和它的寿命相比应该也是在合理范围内的除非因为震动,磁头撞击到了盘体  八、受高温影响的最严重的是机械的电路,特别是硬盘外面的那块电路板,上面的集成块在高温下会加速老化的IBM的某款玻璃硬盘,虽然有坏道,但是一用某个软件,马上就不见了再严重点的,换块线路板,也就正常了就是这个原因.打了这么多字,实在是太累了  总之,硬盘会因为环境不好和保养不当而影响寿命,但是这绝对不是软件的错  FLASHGET也好,ED也好,FTP也好,它们虽然对硬盘的频繁,但是还不至于比你一般玩游戏、一般听歌对硬盘伤害大.说得更加明白的话,它们对硬盘的所谓耗损,其实可以忽略不记.不要因为看见硬盘灯猛闪,就在那里瞎担心.不然那些提供WEB服务和FTP服务的服务器,它们的硬盘之大,可绝非平常玩游戏,下软件的硬盘可比的  硬盘有一个参数叫做连续无故障时间它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英文简写是MTBF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小时具体情况可以看硬盘厂商的参数说明这个连续无故障时间,大家可以自己除一下,看看是多少年然后大家自己想想,自己的硬盘平时连续工作最久是多长时间  目前我使用的机器,已经连续开机1年了,除了中途有几次关机十几分钟来清理灰尘外,从来没有停过(使用金转6代40G)另外还有三台使用SCSI硬盘的服务器,是连续两年没有停过了,硬盘的发热量绝非平常IDE硬盘可比(1万转的硬盘啊)在这方面,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  最后补充一下若干点:  一、硬盘最好不要买水货或者返修货水货在运输过程中是非常不安全的,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无损伤,但是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而对机械体造成损伤返修货就更加不用说了老实说,那些埋怨硬盘容易损坏的人,你们应该自己先看看,自己的硬盘是否就是这些货色  二、硬盘的工作环境是需要整洁的,特别是注意不要在频繁断电和灰尘很多的环境下使用硬盘机箱要每隔一两个月清理一下灰尘  三、硬盘的机械最怕震动和高温环境要好,特别是机箱要牢固,以免共震太大电脑桌也不要摇摇晃晃的  四、要经常整理硬盘碎片这里有一个大多数人的误解,一般人都以为硬盘碎片会加大硬盘耗损,其实不是这样的硬盘碎片的增多本身只是会让硬盘所花时间比碎片少的时候多而已,对硬盘的耗损是可以忽略的不过,因为磁头频繁的移动,造成时间的加大,CPU的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了,而造成虚拟文件(在这里其实准确的说法是换页文件)频繁,从而加重硬盘磁头寻道的负荷这才是硬盘碎片的坏处  五、在硬盘时尽量避免忽然断电,冷启动和做其他加重CPU负荷的事情(比如在玩游戏时听歌,或者在下载时玩大型3D游戏),这些对硬盘的伤害比一般人想象中还要大原因我就不说了,打字太累  总之,只要平常注意使用硬盘,硬盘是不会那么快就和我们说BYEBYE的当然,如果是硬盘本身的质量就不行,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了解硬盘工作原理》&&&& 地址: .cn/Article/201211/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开盘数据恢复
1.为什么需要开盘数据恢复? 据成都千喜科技数据恢复中心统计,真正因为外电路损坏而导致数据丢失的案例只占到整体硬件故障的20%左右,大部分数据丢失都是硬盘内部的磁头或是电路板故障而引起的。对于磁头烧坏、磁头老化、磁头芯片损坏、磁头偏移、盘片划伤
1.为什么需要开盘?
据千喜科技中心统计,真正因为外电路损坏而导致数据丢失的案例只占到整体硬件故障的20%左右,大部分数据丢失都是硬盘内部的磁头或是电路板故障而引起的。对于磁头烧坏、磁头老化、磁头芯片损坏、磁头偏移、盘片划伤、磁组变形、电机损坏等常见的硬盘故障,是最有效,最可行的数据恢复手段。
2.什么是开盘数据恢复?
开盘数据恢复是指在洁净度有保障的环境下打开硬盘的外壳,对其盘腔内部进行操作,以更换或修复一些硬盘内部的受损原件,达到恢复数据的目的。硬盘是一个集机、电、磁于一体的高精度存储设备,其内部的各类精密元件都相对比较脆弱,它们的使用寿命和外界温度、湿度、平稳度等环境都有着莫大的关系。由于硬盘是机械组分较高的存储设备,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故障无法使用软件进行简单恢复,而开盘数据恢复有着更好的针对性和恢复率。
3. 开盘数据恢复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开盘操作对外界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不能在日常环境中进行,否则可能造成硬盘的报废。硬盘工作时,高速低飞的磁头与高速旋转的盘片之间距离达到了微米级别,相当于人体头发丝直径的五十分之一甚至比这个距离更小。此时,一旦有灰尘进入,灰尘将卡在二者的间隙之间,伴随着盘片的高速旋转划伤盘片损坏磁头,造成数据的丢失。随着硬盘技术的飞速发展,硬盘的转速也不断加快,这使得依靠盘片旋转的空气动力来进行飞行的磁头高度越来越低,在这种高度的距离下,开盘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灰尘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是普通净化台所不能达到的。
遵照开盘数据恢复对外界清洁度的严格要求,千喜科技成都数据恢复中心配置了百级无尘净化空间。该净化空间的大环境在千级到百级之间,局部环境高达十级。据调查显示,国内大部分净化台不达标除了设备跟不上的原因,更为致命的是灰尘大多是由人带入的。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无尘实验室的&无尘&环境。这些规定从根本上抑止了灰尘的来源,能够更为有效的保证无尘室的清洁度,确保客户的硬盘不会因为开盘遭到二次的破坏。
在开盘数据恢复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见到由于在不达标的环境中拆开或者是人为损坏和其他环境原因导致的盘腔被严重污染的情况,同时,在拆卸的过程中金属部件产生的碎屑也会污染盘腔,因此在开盘之后要对盘腔进行清洁,经过几年的经验累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艺流程,能够很好的清洁盘腔中的指纹、泥和灰等污渍。
温馨提示:
1、尽量将电脑放置于固定桌面使用,硬盘运行时,避免意外晃动,移动电脑时最好关闭计算机;
2、切忌继续给出现故障的硬盘通电,防止磁头划伤盘面,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
3、如自行将硬盘拆下后请用大量泡沫包装妥善,切忌再次磕碰硬盘,防止盘片损坏;
4、切忌自行打开硬盘更换磁头,开盘需要在无尘环境下进行,需要匹配的备件;
5、目前很多小型或者电脑维修商不具备开盘环境,却依然在提供开盘数据恢复服务,这对客户的数据安全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作为精密度极高的存储设备,开盘数据恢复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服务商,那么不仅数据无法挽回,而且二次破坏更是一场不堪设想的数据灾难,很可能让原本有希望恢复的数据彻底坠入深渊。选择开盘数据恢复服务商必须小心谨慎。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总部电话:
技术支持:
1.提供成都市区上门服务。
2.免费提供3天的数据备份。
3.老客户享有8折优惠服务。
4.提供免费技术咨询和免费检测服务。
5.特殊群体可申请免费数据恢复服务。
6.与客户签订保密协议,对客户的数据严格保密。
7.整个恢复过程不会对客户的原盘有任何的写操作,以确保原盘的数据完全。
8.专业数据恢复工程师提供数据恢复服务前报价,客户确认后工程师开始数据修复,数据恢复不成功不收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盘磁头坏了能修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