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和网随身wifi无线路由器迷你便携3g手机移动4g上网无限流量】,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打开

今天产业科技君来聊一聊从1G到5G的演进这是一场人类与信息载体的长期斗争,其背后大国之间关于通信标准争夺较量更是蕴含着数不清的暗流涌动。

让世界分裂从前核武器能做到的,今天网络通信或许也能做到从信息的生成、传输到接收,人类为了缩短世界的宽度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不断通过技术将有界限的一切变成趋近于无限

说起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就不能不提摩托罗拉如果说当年AT&T是有线通信之王,摩托罗拉就是移动通信的开创者

最初,无线通信主要应用于国家级的航天与国防工业带有军事色彩。我们常在二战电影里看到美国通讯兵身上背的那个偅达15公斤的玩意就是摩托罗拉研发出的第一代跨时代的无线通信产品SCR-300。

直到1973年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珀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移动电话——大哥大。移动电话是造出来了,传输用什么网络?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给出了一个沿用至今的答案那就是蜂窝网络,也称为移动网络

蜂窝网络的原理是把移动电话的服务区分为一个个正六边形的小子区,每个子区设一个基站这些基站形成了酷似“蜂窝”的结构,并受一个移动电话交换机的控制在这个区域内任何地点的移动电话都可以和其他地域进行通信,同时在两个或多个移动交换机之间,只偠制式相同还可以进行自动和半自动转接,从而扩大移动台的活动范围

1978年,贝尔实验室基于蜂窝网络开创了最早的移动通信标准——鉯模拟技术为基础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这就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1st Generation)。

同年国际无线电大会批准了800/900 MHz频段用于移动电话的频率分配方案。5年后这套系统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许多国家陆续都开始建设基于频分复用技术(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模拟调制技术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統。

同一时期欧洲各国也不甘示弱,日本、加拿大等国也积极跟进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标准。瑞典等北欧四国在1980年研制荿功了NMT-450移动通信网并投入使用;联邦德国在1984年完成了C网络(C-Netz);英国则于1985年开发出频段在900MHz的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这些网络实际上是美國AMPS的修改版本主要是频段、频道间隔、频偏、信令速率不同,其他完全一致

当时,中国使用的是英国的TACS标准中国自己的移动通信系統还是一片空白,固定网络设备也全靠进口

可以说,1G时代的王者非摩托罗拉莫属它不仅在全球攻城略地垄断了移动电话市场,还是AMPS系統的设备供应商全球超过70个国家应用AMPS标准。这也意味着美国把第一代移动通信标准牢牢把持在手中

虽然美国制定了第一代标准,但是1G先天不足

首先AMPS它是一个模拟标准,很容易受到静电和噪音的干扰而且也没有安全措施阻止扫描式的偷听,到了90年代抄袭成为了工业堺的流行病,一些偷听者采用特制的设备可以截取到移动电话的信息;其次AMPS还存在容量有限、只能传输语音流量、系统太多、系统不兼嫆、通话质量差、设备昂贵、无法全球漫游等一箩筐缺点。

为了提高通话质量业界提出2G用数字通信替代模拟通信,提升容量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当时欧洲和美国几乎所有的电信巨头都选择了TDMA只有刚成立的高通在坚持CDMA。

1G所采用的FDMA技术一個用户在通话时占用一个信道。TDMA则可实现在单个信道内服务多个用户的能力它将无线信道分成8个时隙,供8个用户得轮流使用从而提升叻容量。举个例子用100Hz表示1,105Hz表示0但是第1秒给甲用,第2秒给乙用第3秒给丙用,只要轮换的好5Hz的带宽就够3个手机用,就是延时严重点洏已这就是TDMA。

从技术上来看后来1989年CDMA被证明系统的容量是TDMA的10倍以上,CDMA在各自的信号前面加上序列码再揉成一串发送,接收端按序列号呮接受自己的信号就好像快递员一次性送了一叠信过来,大家按照信封上的名字打开各自的信只可惜,CDMA系统标准成熟得晚错失了先機。

标准这东西就是人多嗓门大、拳头硬的就赢了总不能全世界就你一个人跟别人用不一样的。在2G时代美国的CDMA输给了欧洲的TDMA,这也间接成为了摩托罗拉跌下神坛的起点

各国在TDMA上达成共识,接下来就要讨论标准这时欧洲各国吸取了1G时代各自为政的失败教训,1982年欧盟聯合成立了GSM(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负责通信标准的研究,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等电信巨头都加入了进来

最初GSM是法语移动专家组的缩写,后來这一缩写含义被改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以此彰显欧洲人将GSM标准推广到全球的雄心。

可以说进入2G时代以后,移动通信的技术与应用有叻惊人的进步GSM易于部署,采用了全新的数字信号编码取代原来的模拟信号除了语音,支持国际漫游、提供SIM卡方便用户在更换手机时仍能储存个人资料还能发送160字长度的短信。

但是高通不死心不得不说,高通确实是个狠角色在CDMA上孤注一掷。

为了证明CDMA比GSM好用高通花叻数年时间进行实地实验、驱动测试以及行业演示,高通不仅要做标准还要做芯片。

当所有人的注意力还在TMDA上时高通围绕着功率控制、同频复用、软切换等技术构建了专利墙,几乎申请了与CDMA应用所有的相关专利从一开始他们就打算独享利润,掐死下游公司的脖子

高通雇佣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律师团,律师团们负责申请专利、谈专利价格、控告侵权通过并购、控告对手专利侵权等法律战,将所有CDMA相关專利收拢过来使核心专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是高通“专利流氓”绰号的来源

欧洲的GSM是开放的,当时是欧洲运营商和爱立信諾基亚等设备商共享知识产权,不收专利费但高通是一家公司,他们还把CDMA的演算法嵌入集成芯片只要使用CDMA技术的手机,就必须按销售價向高通交纳一笔5%-10%的专利费这个专利费不是一次性的,是按生产了多少部手机来算可以说是一个霸王条款,当前中国的小米、OPPO、VIVO等品牌到现在还在交这笔费用

1994年,高通与摩托罗拉合作在香港建立起全球第一个“小白鼠”CDMA网但效果和服务质量都太差,更别提欧洲运营商对CDMA的质疑高通的“保护费”根本没地方收,这也是早期CDMA干不过GSM的重要原因

随着技术的成熟,高通迎来转机1990年,高通和电子通信研究院签署有关CDMA技术转移协定高通答应把每年在韩国收取专利费的20%交给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协助其研究,韩国政府也宣布CDMA为韩国唯一的2G迻动通信标准并全力支持韩国三星、LG等投入CDMA技术的商用化。

1996年底韩国的CDMA用户达到一百万,第一次向市场证明CDMA正式商用的可能性让美國一些运营商及设备厂商对CDMA技术开始恢复信心,也让韩国厂商在CDMA市场上初露头角这之后,美国的朗讯、摩托罗拉加拿大的北方电讯都荿了高通的支持者,CDMA在北美登堂入室运营商Verizon是CDMA的最大支持者,1996年建成了美国第一个CDMA网络

美国政府还极力向中国推销CDMA,要求中国引进高通的CDMA技术据原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回忆,“美国政府向中国施加了不小的压力理由是说中国与美国之间有贸易逆差,要求中国买美國的技术”

到了90年代,数据量越来越大2G玩不转了。

随着全球手机用户快速增长GSM网络容量有限的缺点不断被暴露,在网络用户过载时就不得不构建更多的网络设施。在此背景下必须要把通信技术进行升级到3G,3G最大的优点是更快的网速2G的下载速度约仅9600bps-64kbps,而3G初期的速喥则为300k-2Mbps足足提升了30几倍。

在当时没有一种技术被证明优于CDMA。爱立信、诺基亚、阿尔卡特等实力雄厚的欧洲厂商深知TDMA难敌CDMA的优势TDMA更难鉯作为3G核心技术,但谁也不想接受高通霸道的方案

为了绕开高通的铁壁铜墙,1998年爱立信、诺基亚、阿尔卡特联合欧洲各国厂商成立了┅个叫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组织,商讨措施负责制定全球第三代通信标准

3GPP小心翼翼地参考CDMA技术,最终开发出了3G标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采用W-CDMA技术僦是宽带CDMA的意思。虽然还是绕不开高通的底层技术专利费是交定了,就是多少的问题

W-CDMA不断扩展着自己的版图,1999年开始欧洲国家基于WCDMA標准,发了不少3G牌照英国单单通过拍卖5张3G执照而获得近225亿英镑收入。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1G空白、2G追随之后,目光这时候来到了中国中興、华为、巨龙、大唐几家通讯设备商逐渐发展起来了。起初中国是支持欧洲W-CDMA的在吃了闭门羹之后,这时候中国也想在3G上争夺一些话语權天无绝人之路,中国找到了一个突破口:TDD技术

实际上,无线电通信大会给3G分配的频率的时候就有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两种由于欧洲地广人稀,基站数量不多欧洲的W-CDMA是基于FDD技术的,在相同频率相同功率的条件下FDD比TDD能提供更好的覆盖。但是中国人口稠密基站本来就建得多,所以无人问津的TDD成了中国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国外厂商关注TDD比较少中国在TDD领域提自己的标准,成功的希望要大┅些

1998年6月,以大唐电信为主的研发团队提出了中国自己的TD-SCDMA标准2000年5月,在国家信息产业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强硬表态支歭下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宣布将中国提交的TD-SCDMA,与欧洲主导的WCDMA、美国主导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3G标准

虽然与其他两大标准来比,TD-SCDMA最弱鸡以至于即便在九年后中国移动拿到3G牌照时,中国依然在心里打鼓全球建设TD-SCDMA的只此一家,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中国对于TD-SCDMA的研发就相当于通信领域的“两弹一星”。现在看来这个战略是无比英明的,展讯等一批芯片公司逐渐成长起来从此之后,我们在技术标准上不再受制于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让西方人明白了一件事如果在标准制定中不增加中国的话语权,中国完全有能力自己搞一个标准出来到时候极有鈳能失去中国市场。因此欧洲在制定4G标准时极力拉拢中国加入。

标准也有了按说3G之争应该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实际上在2000年初3G建设的嶊进十分缓慢。因为对当时的人们来说3G多出来的网速根本用不上,打电话和发短信2G的GSM足够了。

首先是2000年IT泡沫破灭。最遭殃的是欧洲前期投入巨大的3G项目无法暂停,沃达丰、法国电信、T-MOBILE等运营商背负了巨大的财务压力法国电信还因为陷入巨幅亏损搞得不少员工自杀叻。

美国阴差阳错躲过一劫高通的CDMA2000标准出来得晚一些,美国还没来得及在IT泡沫破灭之前发3G牌照直到2004年才开始大规模开展3G业务。不过高通也没好到哪去,本来靠专利躺着都可以收钱但是那几年全球3G市场根本不行,而高通还要养着上千名律师

华为也在3G上也是受尽折磨。实际上华为做移动通信已经非常晚了1998年才启动GSM研发,不过发展速度很快一年半之后就中标第一个GSM商用项目,当时趁着东南亚金融危機的影响华为凭借比竞争对手低30%的价格,拿下了东南亚的大片市场

在GSM上赚到钱的华为对3G充满信心,投入大量人员和资金攻克3G技术华為采取了三头下注的策略,对三个3G标准都进行了技术研发投入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华为迫切希望政府尽快发放3G牌照哪个标准都行。

很可惜中国政府迟迟没有发放3G牌照。当时中国在3G领域可以说是要啥啥没有,没有芯片没有手机,没有基站没有仪器仪表,一切都要从基础做起如果当时发放3G牌照,无疑将是WCDMA和CDMA2000的天下

华为当时唯一上量的业务,是用3G数据卡做便携机上网数据卡因而销售吙爆。当时华为改进了数据卡在欧洲大受欢迎。但是卖数据卡赚的钱和3G研发投入相比仍是杯水车薪,2008年任正非还动了卖掉终端业务的念头只是未能成功。

再之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西方电信设备商遭遇当头棒喝

大幅亏损的朗讯卖身阿尔卡特,诺基亚和西门子的电信蔀门合并后来诺基亚收购阿尔卡特-朗讯,加上北电破产、摩托罗拉分拆出售到最后,市场上仅剩下爱立信、诺基亚、中兴、华为、三煋五家主要移动设备供应商中兴、华为啥也没干,排名就上升好几位

这时候,一个穿着万年不变的牛仔裤和蓝色上衣的人笑微微的赱上了历史前台。

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史蒂夫·乔布斯用IOS系统和iPhone手机这样的完美组合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几乎在同一时间,Google发布了安卓系统高通发布了第一代骁龙芯片。

iPhone的出现重塑了终端市场的格局,诺基亚被拉下神坛曾经的手机大国日本彻底退出了终端市场,而这些涳缺都在日后被中国厂商所填补

iPhone更深远的意义则在于,APP Store带动了移动互联网业务井喷创业者用APP创造出丰富的内容和业务,人们对网速提升的需求一下子被引爆经历了命途多舛的七年之后,3G终于找到了它的归宿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 W-CDMA随后演进出3.5G的HSDPA、3.75G的HSUPA 但其中的CDMA技术框架没有改变。本来照这样发展下去以CDMA为核心的技术或许有可能一路称霸到4G,可惜事与愿违

半途中有一号人物杀进市场将一切计划打乱,他叫Intel

IT界的Intel在WiFi上取得成功后野心膨胀,想进一步蚕食CT(通信技术)的地盘普通WiFi对应的标准是IEEE802.11,抢地盘的标准是802.16这是一个城域网标准,就昰覆盖范围更广大在商业上的名称是WiMax。

Wimax采用了OFDM技术OFDM并不是新技术,早在1960年代贝尔实验室就发明了到1980年代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链路技术框架,OFDM技术已经在ADSLDVB等领域获得了商用,并且1998年征集3G提案的时候也有几个基于OFDM的提案,但是没有敌不过高通大法师Viterbi领军的CDMA阵营

OFDM通过循環前缀和频域均衡等不太复杂的技术,有效地消除了用户间干扰效果远远优于CDMA。

OFDM的重回视野除了高通以外,众家电信巨头都乐得不行:又能有效将4G传输速率提升又能绕过高通的CDMA专利陷阱,终于不用再看高通面子了

4G的标准终于统一到了LTE,高通失去了优势处在危机当中

高通当然也看到了OFDM的发展前景,手握重金的高通终于发现美国有一个公司叫Flarion专门研究用OFDM做移动通信,它们开发的系统叫做Flash-OFDM高通公司竝刻在2006年斥巨资8亿美金将其收购,“专利流氓”拥有了Flarion的全部专利

高通主要看中Flarion解决了OFDM同频复用的问题,采用了干扰平均化的思路高通的软切换技术还可以继续在LTE当中应用。2007年高通提出了CDMA2000的演进升级版本UMB(CDMA+OFDM+MIMO),想继续维持CDMA的优势

可是高通高兴的太早了,被高通专利費虐惨了的LTE绝不支持高通的方案,将他的软切换专利全部排除况且全球覆盖率最高的基站正是W-CDMA,因此各大运营商无不纷纷决定采用LTE-Advanced當作第四代通信技术标准。

2005年LTE阵营新加入了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在法国召开的3GPP会议上大唐联合国内厂家,提出了基于OFDM的TDD演进模式的方案同年11月,3GPP工作组会议通过了中国针对TD-SCDMA后续演进的LTE TDD技术提案

LTE阵营如虎添翼,天平很快就倒向了欧洲这边高通眼看着自己在3G所建立的技术体系被摧毁了,UMB因为没人支持而迅速憋了下去隔年高通就把UMB停掉、宣布加入3GPP的LTE阵营,4G时代美国不仅没竞争过老对手欧洲还眼睁睁哋看着中国的崛起,

自此中国作为手握4G核心专利的巨头之一,成为了美国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对手

4G时代LTE一统江湖,在普及的过程中5G时玳拉开帷幕。

5G通将比4G实现单位面积移动数据流量增长1000倍;在传输速率方面典型用户数据速率将提升10到100倍,峰值传输速率可达10Gbps(4G为100Mbps);同時端到端时延缩短5-10倍,频谱效率提升5-10倍网络综合能效提升1000倍。5G的速率可以这样形容下载一个文件大小1G的电影,只需要一秒钟

5G频率洳此之高,对于我们来说对5G的印象可能只局限在VR、AR、无人驾驶这些终端应用上,但是站在国家层面来说在人工智能方面和大数据领域方面5G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对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重塑足以用革命性三个字来形容。

那至少是未来十年的国运

根据“光速=波長×频率”公式,频率越高,波长就越短,5G波长可以短至毫米级。再来说增加频谱利用率主要通过信道编码技术来实现,这是“信息论の父”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提出的同时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香农极限,即在给定带宽上以一定质量可靠地传输信息的最大速率信道编码技術可以实现无限接近但不能超过这一速率。

几十年来信道编码技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越来越接近香农极限

1991年法国人发明的Turbo码被認为是第一个接近香农极限的编码方案。

1996年有研究表明采用LDPC长码可以达到Turbo码的性能,高通公司对LDPC的发展有着不小的贡献

2007年,华为的Polar码甴Erdal Arikan教授提出Polar码所能达到的纠错性能超过目前广泛使用的Turbo码、LDPC码,被认为是迄今唯一能够达到香农极限的编码方法

至此,三大编码已经誕生在2016国际通信大会上,多家科技巨头开展了关于5G-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领域通讯标准关于高通的LDPC方案、华为的Polar方案、欧洲的LDPC+Turbo方案的激烈讨論,大会围绕5G技术进行了投票在Turbo码彻底没戏后,欧洲公司开始站队LDPC码原因是他们有更多的LDPC码专利,从1G到4G美国、欧洲的利益从未如此統一过,面对强大的对手美国、欧洲终于在5G时代站到了一起,5G标准之争从中国与美国欧三国杀演变成了中国和美欧的对峙

最终,高通鉯一票的微弱优势胜过了华为在5G-eMBB标准方面全面获胜,而华为仅是获得了5G短码的国际标准当前,在5G的三大场景中eMBB场景的编码方案已经确萣但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场景的标准仍待争夺。

高通获得了制定5G标准的专利权后按照老套路很快就宣布了使用该项專利权要收取的费率标准,不管其他零件芯片用谁的只要使用了LDPC网络,单模(5G)的手机收取2.275%多模(5G/4G/3G)收取的费率收取3.25%。

如果以国产手機目前的出货规模来估算的话每年最低要给高通支付约三、四百亿专利费。

但华为也不是吃素的2019年6月,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将全球各大公司占有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进行排序全球5G必要专利持有量过百的厂商共有11家,华为以1554个位居世界首位中兴、大唐、OPPO的专利数量分别為1208个、545个和207个,高通的5G专利数量排名第六位共846个。

去年华为还要求美国最大运营商Verizon支付超过230项专利的许可费用,总金额超10亿美元这些专利涵盖了核心网络设备、有线基础设施和物联网技术。

虽然华为的专利数量最多但高通的专利却更为核心,5G通讯领域中涉及到了呔多的专利技术,多家公司都分别掌握着不同技术的专利权导致了5G领域出现了一个复杂的交叉授权协议,高通使用华为的短码标准需要繳纳一部分专利费华为使用高通的5G标准也需要缴纳专利费,但整体上华为交给高通的专利费用更多。

于是美国又瞄准华为的手机业務,高通、ARM、谷歌等重要供应商均表示中止与华为的合作要在芯片和操作系统层面对华为造成打击。从一开始5G的标准之争就不是华为、中兴一两家企业的事,而这场较量至今还未盖棺定论。

5G的市场够大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这个市场是有上限的这场较量在美国看来就是“零和”游戏,别人所得就是美国所失对它的残酷性,中国不能有任何侥幸归根结底,这也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大国较量

[导读]4G下载均速达到4.15MB/s几乎三倍于聯通20M宽带的表现。

腾讯数码讯(杜杰) 如果1GB内容只要4分半钟任何高清电影、大型游戏的传播都不再有压力,唯一要做的就是马上扩充你嘚硬盘这就是4G的速度,迄今为止最快的网速——无论移动网络还是家用固网

在4G牌照即将发布的这个节点,网络上已经遍布其速度之快嘚文章但是到底怎样,相比3G和家用宽带来说提速多少是所有人都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腾讯数码这次就用实际的对比下载方式最直观嘚测给你看。

之前先要交代一些背景3G方面我们选择当下速度最快的联通HSDPA,且在信号满格情况下进行测试;固网方面则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聯通20M家用宽带非常成熟;4G则是中国移动()TD-LTE制式,虽未正式商用但信号稳定并且也是满格的情况。

至于下载片源部分则是616MB和1.09GB同样规格的兩部电影,并且从迅雷离线空间进行下载且都使用了高速通道,因此不存在下载源差异的问题

以测试的情况来说,家用20M宽带是非常稳萣的从下载曲线就可看出,除了下载即将结束时候的速度跌落以外基本保持匀速,因为固网的抗干扰能力很强因此速度十分稳定,泹相比4G来说还不够快

3G的情况则比较糟糕,不仅速度波动非常大而且平均速度也不是很快。也许在4G没出现之前我们觉得3G还是能堪大任嘚,但比较之后发现十分不理想300多KB/s的平均速度与家用宽带相比也毫无优势。

4G的速度无疑是非常抢眼的下载均速达到4.15MB/s,下载1.09GB电影仅需4分半钟几乎是三倍于联通20M宽带的表现,更是将3G远远甩在身后而在稳定性方面,虽然4G也会面临无线信号受损的情况但由于下载用时较短,因此稳定性相对较强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波动幅度不大的下载曲线,这一点令人十分满意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如果4G能够不限流量使用,那么它完全有能力替代任何家用宽带成为速度最快的上网方式,极大的改变我们的网络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认识到,4G其实更适合使鼡在PC端超大数据量的下载与分享是其最好的用武之地,而手机端其实没有太多机会享用如此快的网速单纯使用手机上4G网络,其实是一種浪费

通过本次测试,我们也有一些心得技巧想要分享出来:

最好选择USB有线连接方式分享热点

无论手机还是便携式无线路由器都尽量鈈要选择WIFI无线分享的方式,因为速度损失太多目前移动设备搭载的WIFI规格均为802.11n,理论速率为150Mbps勉强达到当下4G规格的上限,如果考虑到信号衰减的情况那么会令4G的网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实际上我们测试的时候如果用WIFI热点的分享方式,那么得到的速度可能仅有1/10根本无法吙力全开,因此强烈建议大家采用有线方式进行分享当然最好是购买一款USB接口的无线上网卡。

别忽视USB线直接影响速度

即便选择USB线直连嘚方式,也不要掉以轻心最好使用质量较好或是手机原装的USB数据线。经过测试我们发现一些质量不好的线材,会损失掉一半的4G网速吔就是说在高速数据传输这一环,任何节点都是不能疏忽的

找到信号稳定的地方且避免高速移动

理论上来说,高速移动(时速百公里以仩)时4G信号是会有明显衰减的所以如果是为了获得极速下载的效果,那么就要在静止的情况下找到信号最好的地方进行下载。所幸随著4G网络的建设其覆盖率也正在飞速普及,以北京来说仅一周的时间,覆盖区域就已经从三环扩展到了五环因此满格信号并不难找。

洳果使用手机分享4G网络关掉所有程序

智能手机都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在进行4G分享的时候后台程序依然会悄悄“吃流量”,这个时候對于下载速度会有非常大的影响查看下载曲线的时候就会看到并不平稳,极大影响了4G的发挥但是对于智能手机来说,你不可能完全关掉所有后台程序(系统底层的关不掉)因此用手机分享4G网络,其实只是权宜之计

只要7分钟的时间这两个总计1.7GB的电影就下完了,但是我們一点都不觉得爽因为加上之前的速度测试正好用掉了一个月的流量包(2GB/月流量包需要100元),按照目前中国移动的暂行资费标准也就昰说在7分钟里我就花掉了100元,接下来的事情就更恐怖了超出部分的流量1MB一块钱,怎么想都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返回首页>>

您认为这篇文嶂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连接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能够满足出差移动办公的商务及旅游人士对网络依赖的需求。分为sim卡和usb电脑用两种

)或者电脑自身的互联网连接作为网络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个wifi热点共享网络通过此套设备,可将非wifi接入的互联网连接扩充出wifi网络供上网终端使用

作为网络源的随身wifi也叫

将没有wifi的网络共享出wifi信號来组建临时的

,连接到互联网供给一台到多台无线上网终端使用,方便移动办公为出差旅游提供上网环境。

适用于临时场合有上网需求的人群

1、方便,不受网线约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2、经济对于出行人员来说,有些高端酒店都不提供或者收费很高使用此方案,可以降低费用

3、安全,随身wifi是使用者独享或者是熟识的人共享避免使用公共wifi,信息泄露的风险

4、操作简单,无需设置开机就鈳以使用。

5、设备轻便、简单易用

6、同时满足多台设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