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价格上涨与成本升高温度平衡向的矛盾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汽油价格上升和汽车生产成本下降会使汽车的(
)。A.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提高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提高C.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不确定D.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不确定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均为正B.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均为负C.需求收入弹性为正但需求价格弹性为负D.需求收入弹性为负但需求价格弹性为正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广发证券研究所:电力行业 煤炭成本上涨冲击火电行业盈利
2007年电力行业供需两旺    2007年用电需求增长14.42%,新增发电装机1亿千瓦容量,同比增长14.4%,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187小时,其中,火电降低296小时。    2008年电力需求增速降低,供需处脆弱平衡端    受宏观经济减速影响以及节能降耗力度加大,我们预测年用电需求增长分别为12.5%、11%和9%,用电需求增速降低,全国电力供需处脆弱平衡,而广东地区用电紧张进一步加剧。    2008年煤炭价格进一步大幅上涨,发电行业亏损面    预计接近30%,全行业尚不致出现整体性亏损在一季度通货膨胀加速的前提下,我们预计上半年电力行业提电价几率很小,亏损发电企业申请政府补贴可能性比较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亏损企业的负担;2008年动力煤合同价上涨10-15%,两年累积上涨25%左右,1-2月电力行业利润下滑61%;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全国新投30万千瓦火电机组接近盈亏临界点,预计全年行业利润下滑在40%左右,尚不致出现行业整体性亏损。    行业估值仍偏高,整体估值下降风险依旧较大    Wind数据预测2008年电力行业目前动态市盈率为22倍,高出A股20倍整体估值水平,在煤价上涨降低发电企业盈利的不利因素下,我们重点跟踪公司2008年平均市盈率在26倍,电力行业仍面临估值偏高的风险;国际成熟市场的电力板块市盈率估值在15-17倍,而我国熊市中电力板块的市盈率估值在10-15倍之间。因此,从市场不景气角度,电力板块仍有估值下降的风险;从理性投资的角度,我们认为电力板块2008年20倍的动态市盈率是可以维持。    二季度投资策略    火电保持观望,对业绩成长性较好和有整体上市题材的公司可以关注,如国电电力、宝新能源、粤电力等;    关注水电,水电不受成本上涨的冲击,如长江电力。    一、2007年电力行业供需两旺    (一)用电需求超预期增长    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增幅比2006年上升0.42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增速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为8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用电量为24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4502亿千瓦时和200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和17.3%;第三产业用电量为31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    全社会用电需求超预期增长主要来自占我国用电60%以上的重工业用电增速较大。其中,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原料加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仍保持较高的用电增速。        地区看,内蒙(29.80%)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用电增速第一,山西(18.99%)、河南(18.61%)分别位居用电增速第二、三位。用电大省广东(12.94%)、江苏(15.2%)和山东(14.30%)均保持较高的用电增速。    (二)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延续2006年投产高峰    2007年全国基建新增投运的发电装机10567万千瓦,和2006年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基本持平。截止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4%,由于基数增大,2007年发电装机增幅较2006年有所回落。其中,水电达到14526万千瓦,占总容量20.36%,同比增长11.5%;火电达到55442万千瓦,占总容量77.73%,同比增长14.6%;风电和核电装机容量分别为403万千瓦和885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94.4%和29.2%。从增幅来看,火电增速在放缓,风电和核电由于基数小,增速明显在上升。    分地区看,发电装机同比增速前三位的省份是:广西(48.6%)、安徽(39.8%)、内蒙(38.9%)。        (三)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理性回归    2007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5011小时,同比下降187小时,其中,水电3532小时,同比增加139小时;火电5316小时,同比降低296小时        比较年数据,全国发电设备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水电设备的发电小时数上下波动不大,但火电设备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有较大幅度下滑。    地区来看,2007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幅度最大的三个省份分别是江西(-567小时)、内蒙古(-473小时)和山东(-437小时),而火电下降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是云南(-1261小时)、江西(-1040小时)    和贵州(-987小时)。    二、2008年电力需求增速降低,供需处于脆弱平衡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一)宏观经济下滑和节能降耗落实将使2008年电力需求增速降低    过去七年,我国宏观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有效保持全国电力需求两位高速增长。重工业产值比重增加使得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过去七年维持在1以上,但从2003年开始全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有下降趋势,2007年全国电力消费弹性时数为1.26,比2003年下降0.26个基点。        由于美国经济已走向衰退,势必影响我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降低,根据我们宏观方面的预测,2008年――2010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10.3%、9.5%和8.2%,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21、1.16和1.1,根据两假设条件,我们预测2008年――2010年全国电力需求分别为36515亿千瓦时、40532亿千瓦时和44180亿千瓦时,增速分别为12.5%、11%和9%。    (二)全国供需处于脆弱平衡,部分地区用电依旧紧张    2007年全国总体缺电范围明显减少,缺电程度也明显减轻,电力供需形势表现为总体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区供需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全国共有京津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和广东等17个省级电网的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出现过短时电力紧张或拉限电情况,而其主要集中在1-2月份,2007年二季度以来广东地区缺电比较严重。    进入2008年初春,一场持续一个多月之久的南方冻雪天气,使得全国范围电网造成36740条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2016座35kV及以上变电站停运,10kV及以上杆塔倒塌及损坏310321基,其中110-500kV8381基,导致3330多万户、约1.1亿人口停电。同时冻雪灾造成南部煤炭运输紧张,造成近4500万千瓦火电停机。雪灾的考验进一步表明我国电力供应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    2008年全国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在9000万千瓦左右,小火电关停1300万千瓦,电力装机的增多有助于保障全国电力的有效供给。我们基本赞成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基本平衡的观点,部分地区如广东仍将电力供应紧张。        (三)发电利用率有望触底回升如200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2.5%,新增用电量4000亿千瓦时左右,全年新增发电装机8000万千瓦(扣除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新增发电产能基本可以满足新增用电需求。    基于此,我们判断2008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基本和2007年持平        三、2008年火电不提电价,火电行业是否出现全行业亏损    (一)煤价大幅上涨已成不争属实从Wind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秦皇岛动力煤平仓价较2006年同比上涨8.8%,而合同煤上涨幅度在10%左右。    受年初雪灾天气影响,2008年合同煤价普遍上涨15%,涨幅高于2007年合同价涨幅,尤其是南方地区出现了有价无煤的局面。秦皇岛动力煤平仓价2008年3月较年初又上涨了近20%左右。        由于燃料价格的上涨,海运价格普遍上调20%左右,南方地区的5500大卡动力煤的最近市场价已高达800-830元/吨,原煤单价较2007年上涨100元/吨不等。    国际上煤炭价格在原油每桶价格突破100美元和中国年初南方电煤告急的背景下,全球最大产煤地澳大利亚动力煤价迅速上涨。2008年3月,澳大利亚BJ动力煤价达到130美元/吨,比2007年同期上涨2.37倍!    国际煤价的上涨进一步助涨国内煤价的上涨预期。    (二)电价与CPI博弈,上半年上调电价几率在减少    在2008年年度策略报告中,我们认为2008年区域提价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年初历史罕见的雪灾使得我国1-2月份的CPI数据屡创十年来历史新高,分别为7.1%和8.7%。在2008年两会中,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力争把2008年全年CPI控制在4.8%左右。        在宏观调控从紧的条件下,我们认为上半年提电价几率将降低。作为绝大程度国有控股的电力企业,将更多在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但在年两年间煤炭价格累积上涨25%的情况下,中小型火电企业或将面临亏损。    从2005年国家出台“煤电联动政策”(关于该政策详细内容我们在2007年年度策略报告有论述)实施二次煤电联动以来,煤价已累积上涨25%左右,远超出当时规定的6个月5%的上涨上限。国家政策性干预电价,使得发电企业必须全部承担煤价上涨。    发电企业在屡次向国家申请上调电价未果的情况下,亏损火电企业转向申请政策性亏损补贴不适为一种自求措施。而从中国石化每年从政府获得巨额政策性亏损补贴的例子来看,发电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出现政策性干预亏损,从情理上也有可能获取政府补贴。    (三)高煤价下不同类型机组盈利能力比较    从国家统计局刚发布月全国工业行业运行状况显示,煤炭行业利润同比增长66.8%,而电力行业利润同比下降61%,其中,发电生产下降69.8%,电力供应下降38.9%。    尽管一季度电力行业受南方雪灾影响较大,但受灾较轻的发电行业利润下降幅度却大于电力供应行业,这其中主要原因是煤炭价格上涨引起发电成本上升。    下面我们将用定量分析法分析目前高价煤炭下是否造成火电行业全行业亏损。    火电机组的盈利能力取决于上网电价、煤价、煤耗、发电利用小时数和投资额等因素。    我国电力工业近两年每年一亿千瓦的新增发电装机,新增发电装机大部分单机容量为60万千瓦机组,再加上小火电高耗能机组在加速关停,我国发电行业的装机结构在不断改善,2006年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机组50%的份额。        火电机组结构的改善,直接使得我国发电单位煤耗下将。从年全国火电发电煤耗和供电煤耗来比较,两者有加速下降的趋势。2007年,全国发电煤耗降低9克/千瓦时,相应减少标煤消耗近2400万吨。摇钱树下教你摇钱术    我们根据各地的标杆上网电价、2008年利用小时数和单机煤耗等假设参数,定量预测各省30万千瓦、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火电单机在临界盈亏点时的单位标煤单价。        从模拟预测结果分析,单机机组容量越大,公司抵抗煤炭价格上涨的能力越高,也即达临界盈亏点时,单机容量大的机组可承受煤价上涨的空间更大。    从目前各地煤炭价格来衡量,全国新增30万千瓦火电机组处于盈亏边缘。我国目前单机30万千瓦以下的火电装机占全部火电装机容量的50%,因此,按目前市场煤价来预测,2008年火电行业的全年亏损面积接近一半。但由于一季度用煤高峰后,煤价会有所回落,而且大部分发电企业签订的合同煤价较市场价低20%-30%左右,据此预测,我们认为全年发电行业的亏损面积在30%左右。    从已公布的发电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分析,行业龙头华能国际、华电国际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均出现大幅下滑,国电电力由于产能扩张比较多,利润增长好于行业其他公司。        四、一季度电力行业市场分析    一季度大盘总体下跌33.18%,电力生产行业跌幅33.50%,略超过大盘。电力板块出现大幅下挫,一方面受大盘下跌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投资者对电力行业2008年盈利大幅降低的担忧。    由于前期炒作过高,电力板块的估值出现较大高估,即使目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2008年发电业21.62倍动态估值水平仍高于大盘19.83倍总体估值水平。但从国际成熟市场公用事业长期保持15-17倍的估值水平比较,我们认为,2008年我国发电行业18-22倍估值水平属比较合理的范围。        五、二季度投资策略:火电观望、重点关注水电    电力行业作为公用事业,在欧美成熟市场,动态P/E估值一直维持在15-17倍之间,P/B在2.6倍左右,二级市场的波动性比较平稳。    与国际成熟市场电力估值比较,我国电力行业的估值水平仍较高,我们重点跟踪的发电公司2007年静态平均P/E26.72倍,2008年动态P/E26.78倍,P/B3.09倍。在大盘低迷以及电力行业2008年利润下滑的情况下,电力板块仍面临估值偏高的风险。    在此前提下,我们认为对火电行业的投资策略仍需观望,对有业绩支撑和整体上市题材的公司可以关注,如宝新能源、国电电力、粤电力等。    水电行业不受成本压力的困扰,估值也比较合理,重点推荐长江电力。       六、重点公司评级    长江电力(600900):不受成本上涨困扰、一季度业绩增长近20%    三峡工程2009年全部竣工,26台机组合计1820万千瓦装机容量,预计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目前,上市公司有装机容量831.5万千瓦,集团公司需要大量资金持续开发金沙江下游水电资源,2008年整体上市动力比较足。    2007年收购2台机组后,公司业绩有望增长近20%。    节能调度实施后,可以确保第一大水电公司不受电力过剩困扰。    续成功收购广州控股、上海电力和湖北能源部分股权外,公司欲再收购皖能集团,在售电区域收购火电资源,可以在战略上确保公司实现真正意思上的“水火互济”经营战略。    在不考虑整体上市的情况下,预计公司年每股收益为0.65元、0.68元,给予公司30倍市盈率估值,目标价格为19.5元,维持“买入”评级。    宝新能源(000690):差异化经营、高成长性    公司梅州地区民营电力发电企业,从事煤矸石发电综合利用,差异化经营战略使公司避免与大型发电集团正面竞争。    公司管理层全部由职业经理人组成,股权激励使的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利益一致。    煤矸石发电有别于传统燃煤火电,劣质煤煤价上涨低于动力煤价格上涨,公司两年劣质煤煤价只上涨10%左右,低于动力煤25%的涨幅,2007年公司一期27万千瓦机组获得净利润2.7亿元,盈利能力相当于广东100万千瓦火电厂。    公司二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在2008年4月和8月投产,三期两台30万千瓦预计在2010年投产,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接近50%。    公司具有区位优势,广东省年用电需求都将处于紧张状态。    公司风电规划装机20万千瓦,其中2个5万千瓦装机的风场已获得省发改委审批,另外公司百万千瓦的海上风电也在做前期准备。    公司和陆丰政府签订8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协议,陆丰甲湖湾能源基地为公司后10年发展奠定基础。    预计公司年每股收益0.65元、0.73元,我们认为公司2008年合理价格在16.3元,维持“买入”评级。    国电电力(600795):资产注入+控股商业银行    公司2007年10月公开发行1.77亿A股,募集资金31亿元,收购浙江北仑第一发电等六个电厂股权,合计收购权益装机容量243.96万千瓦,2008年增厚净利润3亿元左右。    2007年11月,公司欲投资37.56亿元,20%控股比例控股石家庄商业银行,截至2006年底,该商行总资产321.3亿元,2006年实现经营利润2.8亿元,净利润4266万元。    公司是国电集团的旗舰企业,目前权益装机920万千瓦,截至2006年底,集团公司有可控装机容量4445万千瓦,集团与上市公司装机比在五大发电集团中最大,集团公司多次场合下表示在2010年之前将集团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公司28%参股山西同忻煤矿,该项目2009年投产后产能1000万吨,另外,国电集团2007年12月出资21亿元51%控股平煤集团,在电煤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公司用煤能在质量和数量上得到保障。    预计公司年每股收益为0.35元和0.38元,给与公司2008年28倍市盈率估值,目标价格为9.8元,调低至“持有”评级。    粤电力A(000539):地方电力龙头,集团整体上市长期值得期待    公司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发电上市公司,预计年权益装机分别为430万千瓦和549万千瓦,增速分别为48.0%、27.7%。    大股东粤电集团引入华能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并谋求整体上市,集团拥有上市公司两倍多的优质电力资产,整体上市长期值得期待。    公司的主要优势是位处全国电力需求最旺的地区,机组利用率高,上网电价高。    预计公司2007年、2008年每股收益为0.29元和0.35元。目标价格为9.35元,维持“持有”评级。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直播室全天直播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0102030405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粮价丰年上涨为哪般?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法律资讯/法治新闻-法邦网
-----------
&&& 经济与法
粮价丰年上涨为哪般?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
(0)字号:T&|
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定下了“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基调: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将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了突出位置。
市场繁荣当我们将视线落在今年国内物价接力看涨,11月CPI“破五”这个大背景之下,经济工作新思路的提出便顺理成章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有着特殊意义。明年农产品的供给和价格将呈现出怎样的走势?
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
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对此,各界众说纷纭,如“供需关系变化论”、“中间环节加价论”、“人为炒作论”等等。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上述原因确实在短期内不同程度地推高了农产品价格,而在更深层次上,则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农业正在步入“高成本时代”。
农产品价值的理性回归
“每斤小麦卖到1块钱以上了!”回忆起这几年的种粮历史,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寨子村村民邵长义感慨不已。我国北方地区小麦收购价格长期徘徊不进,这种状况近年来被逐渐打破。
在山东多数地区,今年新小麦收购价格由刚上市之际的1.86元/公斤左右,在一周左右迅速提升到2元/公斤以上,而且至今居高不下。在鲁西南小麦主产区,目前小麦收购价格最高已达2.1元/公斤左右,而且农民还存在惜售情况。
对于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不少人归结为四大原因:天气、自然灾害等导致的农产品供给变化,农产品收购加工主体增多导致需求增加,货币政策环境宽松,人为炒作介入等。专家指出,这些都是结构性、阶段性、季节性因素,农产品价格的趋势性上涨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炒作只是在价格实际上涨的基础上再加一把力而已”。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研究员发现,2003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在短短几年内已经经历了几轮明显的上涨,所以,现在农产品价格用周期性波动理论难以解释,更可能是轮番性上涨,一轮接一轮,一个产品接一个产品。
“涨价的深层次、趋势性原因,是务农成本的刚性增长。”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
“农产品涨价反映了 农产品价值的理性回归,是近年来务农成本上升的必然要求。”山东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庆武说,我国农民种粮经常处于亏损边缘。
“30年来,我国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不到5倍,而城镇职工工资增加了10倍以上、部分地区已达30多倍,这显然值得深思。”山东省菏泽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怀存说。
细算务农成本账
农民务农成本主要来自3个方面。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这些基础成本均呈现了刚性大幅上涨。
第一,生产资料成本明显增加。
山东省济阳县济阳镇池家村村民郑庆河详细地给记者算了一笔投入账,一亩小麦生产资料投入达450元左右:机器耕、种、收,共花近100元;浇水约60元;化肥约220元;农药约60元;6公斤种子约10元。按小麦亩产400公斤算,生产资料成本就抵消了毛收入的50%以上。
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领域,同样如此。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老菜农刘秀芬告诉记者:“现在种菜的成本比以前高多了,肥料这两年涨价很多。现在买一袋复合肥要180元,开春的时候更贵,要230元到250元,每年单在肥料上的花费就要2000元左右。农药也涨价了,小小一瓶10毫升的农药也要卖5元。”
专家分析,近年来,农资价格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处于上涨趋势。主要是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同时由于能源制约的长期存在,决定了我国农资价格持续上涨。
第二,农村劳动力价格飙升。
广西凭祥市夏石镇榴利村村民苏端荣家种了100多亩甘蔗,年初的大旱没有难倒这位老蔗农,但是砍甘蔗时候的劳力短缺却使他发了愁。“我们这儿都是山地,甘蔗收割无法实现机械化,全靠人力,但是现在雇人砍甘蔗越来越难了,一天六七十元还找不到人干活,这还是年龄稍大的人,年轻人根本不会考虑这么苦的活。”
河南省虞城县大王村农民王家福有着同样的困扰,他家子女都在城里工作,每到收割麦子时就发愁。“早些年,只要给几瓶啤酒,一些凉菜,就能找到一些闲散的劳力干活。现在时代不同了,人力贵了,也不愿意吃苦了,别说在城里找到多好的工作,就是做建筑工也比帮人收小麦挣钱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不少农村已出现“用工荒”现象。在广西扶绥县昌平乡木民村,农忙时节,农民根本雇不到人收割稻谷、砍甘蔗。靠近越南的广西部分边界地区,开始出现越南非法劳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农业生产需要考虑机会成本,金融危机后,由于“用工荒”,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大幅上涨,这势必会推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成本。
第三,土地租金节节上涨。
河南省虞城县农民王家福今年秋季起出租了自家的6亩田地。“出租价格是每亩每年1000元,一租5年,对方用来种植药材,出租到这么高的价格在过去是不可能的,毕竟一年种两季农作物,也收入不了多少钱。但是近年来,我们这里租种土地大规模种植芍药、西瓜、西红柿等经济作物的人越来越多了,无形中也抬高了土地的价格。”王家福说。
甘蔗种植大户苏端荣也感受到了土地价格上升带来的压力。苏端荣介绍,他两年前租一亩旱地的价格是200元,坡地每亩30元,可是今年价格涨到了旱地每亩400元,坡地每亩60元到70元,价格涨了一倍还多。
郑风田认为,随着城市占有土地的快速增加,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地价上涨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郊区征地可以获得的赔偿金越来越高,更使农业用地的成本大大增加。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如何平衡?
专家指出,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农产品平稳涨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符合农民对冲务农成本增加的合理诉求,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以来多种农产品价格上扬,许多农民反映能从中获益,种植意向有所增强,积极性有所提高。 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清醒认识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的现实,制定政策积极应对。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生产资料补贴以及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科技水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越发达,越需要保护农业;农业越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越有底气。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通过产业化规模经营降低务农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三是厘清农产品价格走势的机理和环节,合理调控农产品价格水平,避免人为打压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打击农业生产积极性。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产后服务,治理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防止农业效益更多流入非农环节,损害农民利益和增加消费者不合理的食品支出负担。
四是科学合理运用进出口贸易手段,加强对本国农业的保护。经验表明,一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形成了价格高地,容易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冲击,应该及早防范,积极应对。
此外,对于生活困难群体,应尽快启动补贴和保障机制。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
粮食产量“七连阳”咋还涨价?
2010年小麦、玉米、水稻全面增产,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长2.9%,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48亿亩,比上年扩大1329万亩,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加;亩产达到331.5公斤,比上年提高6.9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粮价为何丰年还会上涨?水利投入欠账,土地成本增加,粮食库存减少,国际市场影响……诸多涨价因素在货币泛滥与国际粮食减产之际“厚积薄发”。
水利投入欠账 早晚要出问题
“水利欠账太多,要出大问题。不把土地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出大问题。”最近讨论粮食问题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反复强调以上观点。
种1公斤小麦,要浇1000公斤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95年起,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南粮北运改为北粮南运,而北方致命的问题是缺水。随着3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设施次第荒废,水利设施匮乏正在成为我国致命的粮食安全隐患。
“今春云南大旱期间,如果云南省拿出旱灾所受损失的十分之一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旱情不会如此严重。”中国农科院减灾专家李茂松在灾区调研后表示。
土地流转速度失常 土地成本剧增
土地是粮食发展之基。随着土地流转加速,种粮的土地成本日益显现。在北京郊区,一亩地年租金超过1万元,昔日的稻田已变为菜地;在黑龙江,一亩稻田年租金已涨至470元;在陕西,一亩麦田年租金已超过500元。
“这两三年全国土地流转速度"非常不正常"。”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赵阳坦言,2007年前的十年间,全国土地流转年均增长14%,但2008年土地流转猛增70%,2009年再增50%。“在地方政府与大公司的合力推动下,全国已累计流转1.7亿亩土地,这是否适应城镇化进程,还有待思考。”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土地改革提出五项举措: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承包权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改革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入市;保障宅基地用益物权。
“以上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实!”陈锡文说,我国亟需立法保障既定政策的落实,遏制违规征地、侵犯农民土地承包权、侵犯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的现象,保护耕地,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8年,我国粮食生产连上四个台阶;改革开放后的前18年,粮食生产又上台阶;但从1996年到现在,粮食产量没有再上台阶。
农业期待加快转型
无农不稳,无粮不安。今年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通胀预期加剧等一系列现象表明,越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越是要“手中有粮”;越是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越是要加强农业基础。
农业发展转型:时不我待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进入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一新形势下;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发展转型显得越来越迫切。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增地减趋势不断加剧,保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的压力也越来越重。
在这种背景下,确保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供给成为重要政治任务,各地农业结构不得不选择以粮为主的产业结构,我们对农业技术路线也采取以高产为主要目标的技术路线,农业资源常常处于粗放型过度开发状态,再加上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农业比较效益的下降,导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业资源农转非。这使得农业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农业投入报酬与农业节能减排都被忽视了,由此造成农业资源与环境危机也愈演愈烈。
现代农业应该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和商品化生产为前提,以企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不断提高的土地产出率、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为标志,广泛应用现代产业理念、现代设施装备、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期待高效能
《经济日报》日前刊文表示,发展高效能农业可以成为农业转型的一种可行思路:切实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就是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农业这个核心,努力实现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农产品市场调控方式、农业生产手段、农业发展路径等各个方面的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许多地方的实践表明,能带动农民致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实践形式。
现代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现代高效农业就是要注重农业资源的节约使用、循环利用、综合开发,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农业集约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业成为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高效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定有效的农产品供给是改革航程中不可或缺的压船石,更是稳定物价大船之锚。而面对当前处在转型阶段所凸显出的各方矛盾,如何切实贯彻经济会议精神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则是确保农产品供给的根本途径。
看了《粮价丰年上涨为哪般?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的人还看了...
天下法制,尽在法邦网资讯频道
遇到法律问题?“搜”一下就解决!
咨询标题:
咨询内容:
无须注册,点击立即提交!3分钟100%律师回复。
近日,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发布“期违法保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本上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