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跨国经营企业并购的动因与作用?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_参考网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李少佳摘要:跨国并购是企业进行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跨国并购的数量与金额持续增加,本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促进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政府政策的鼓励、国际市场与品牌的获得、对于资源与能源的需求以及获取先进技术。关键词:跨国并购;动因;竞争优势一、前言随着中国的崛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的步伐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稳。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曾在《通向垄断和寡头之路——兼并》一书中提到,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完全通过内部扩张来成长起来,它们都需要某种程度及某种方式的并购来完成。中国的跨国并购之路起步于19世纪80年代,大致经历了起步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及快速扩张阶段等三个阶段。根据《世界投资报告2016年》显示,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金额在2009年为234.02亿美元,而最新统计的2015年并购金额已达到436.53亿美元,是2009年的1倍之多。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金额的不断增长意味着什么?是什么促使着中国企业不断进行跨国并购?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一)政府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为了鼓励中国企业能够顺利地进行跨国并购,把“引进来”和“走出去”进行结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2008年政府相继发布了《关于凭纸质出口报关单办理经贸收结汇有关问题的通知》、《共和国外汇管理调理》、《关于进一步加强出口收汇风险防范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外汇风险进行完善与规范。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鼓励企业“走出去”,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提出将取消境外投资外汇资源审查和资金汇出核准,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汇需求。另外,200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2009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2012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可以看出政府对于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重视程度。政府通过采用信贷及利率优惠等金融优惠的政策形式,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进行促进、引导及扶持,使得企业能够更为顺利、和谐的进行跨国并购。(二)拓展市场与品牌的需求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的快速发展,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多,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产能过剩现象日益变得严重。在此背景下,愈来愈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通过跨国并购寻求解决之道。一方面,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外国当地的企业,降低企业的成本,获取对方的技术,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从而有效的规避贸易壁垒,拓展新市场。另一方面,众多中国品牌为国人所熟知,在国际上却没有什么知名度。如果要重新打造一个品牌,则需要巨额的广告投入及营销,虽然中国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却会由于并购动机等因素而遭受当地消费者的质疑,而相同地位的当地品牌因为有着长时间的经营与渗透而更容易为当地消费者所接受。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外国当地的相关企业, 利用当地企业现有的资源与品牌,加上资产重组后的协同效应,快速切入当地市场,从而达到拓展市场的目的。如海尔并购GE,就是通过GE的知名度克服了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而更快更准地切入市场。(三)获取自然资源一直以来,我国的自然资源都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而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石油、金属等重要能源与资源的需求逐年上升。国内的能源与资源的总量有限,中国企业如果只是在国内竞争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从国际上不断寻求跨国并购的机会。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国外企业,能够获得海外矿源资源,来弥补中国资源与能源不足的问题,保证自己获得相对稳定的原材料,避免了价格的风险。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可以形成市场规模,从而有足够的筹码与世界大型能源公司来谈判资源与能源的定价权,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由于资源与能源具有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有些矿产资源具有区域优势,从而使企业获得了国际比较经济利益。中国跨国并购当中对外并购中有一定比例就是对国外资源与能源的并购。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2009年中国石化花费75.02亿美元对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进行了收购等。(四)获取先进技术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每年有大量的产品为“中国制造”,但我国出口产品普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及经济附加价值可言。在当今经济发展如此迅猛的商业经济中,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就很难有企业独立生存的价值。在竞争局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前沿技术的获得也并非是能够轻而易举买到的。即使通过购买许可证获得了技术,也很难保证技术的实用性,时效性及先进性。因而,很多中国企业都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这样可以以金钱换取时间,节约研发成本与时间,向行业领先企业看齐。而且一部分企业在并购了国外企业之后,将原先的科研人员与自身企业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一个研发中心,能够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进行互补,持续获得研发成果。如宁波民企均胜集团收购世界顶级企业电子企业德国普瑞,从而突破了技术壁垒进行了成功的转型。结论作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及实力的增强注定使中国在第六次并购浪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综上所述,中国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在于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本身对于自身发展所考虑的市场拓展与品牌获得的需要,寻求具有稀缺性的自然资源与能源,以及获取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是其根本性动力,而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谋得自身发展,这是由多种动因共同作用而成的。因而,不同阶段跨国并购的动因应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参考文献:[1]黄琬乔,杨超.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绩效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3.[2]张文佳.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5(03): 3-9.[3]焦绘君,焦敬芬.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04)
现代营销·学苑版
现代营销·学苑版的其它文章注册会计师
&&>>&&>>&&>>&正文
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13:47:00东奥会计在线字体:
  2014《公司战略》基础考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小编导言】2014年注册会计师报名时间为3月31日至4月25日,现阶段进入2014注会基础备考期,是打牢基础的重要阶段,我们一起来学习2014《公司战略》基础考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内容导航】:
  1.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
  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竞争优势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公司战略》科目第三章战略选择第四节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内容。
  【知识点】: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1.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
  (1)寻求市场;
  (2)寻求效率;
  (3)寻求资源;
  (4)寻求现成资产。
  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竞争优势。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外向投资相比,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有三个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层面上。
  (1)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的一大优势是具有更大的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
  (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经营模式一般比较接近于发展中东道国公司所用的技术和模式,这意味着有益联系和技术吸收的可能性较大。
  (3)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进入模式上也往往是更多地采取新建投资的方式而不是并购。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投资尤其如此。就此而言,他们的投资更有可能直接推动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
责任编辑:龙猫的树洞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注册会计师导航
专业阶段科目优惠价/购买
会计5000元
审计5000元
财务成本管理5000元
经济法5000元
税法5000元
战略与管理5000元
财务成本管理3000元/6科
战略与管理
财务成本管理552元
经济法552元
战略与管理552元
财务成本管理382元
经济法382元
战略与管理382元
财会英语1500元
案例精讲班
财会英语2000元
真题导读班
案例精讲班
财会英语3000元
案例精讲班
财务成本管理元
战略与管理元
综合阶段元
超值特惠班1280元(八折)
精品一站班1760元(八折)
实验保过班2080元(八折)
高端私教班4600元
名师编写权威专业
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解答详细质量可靠
一书在手轻松过关
&&官方微信
东奥会计在线
微信号:dongaocom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及对策研究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各国的企业出于战略的考虑,竞相展开国际生产力布局,以抢占国际经济的制高点。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国企业只有积极的开展跨国经营,将经营体系向国际市场延伸,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以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探析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及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并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践的考察,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研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对策。文章认为应从投资主体的优化,微观管理的完善...展开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各国的企业出于战略的考虑,竞相展开国际生产力布局,以抢占国际经济的制高点。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国企业只有积极的开展跨国经营,将经营体系向国际市场延伸,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以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从宏观到微观深入探析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及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并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践的考察,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研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对策。文章认为应从投资主体的优化,微观管理的完善,跨国经营战略的选择及宏观政策的配给四个层面探寻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跨国经营的途径。并特别提出了这样几条思路:①以产业特点为依据确定核心企业,并下放不同程度的自营进出口权,以解决工贸矛盾,克服企业跨国经营中出现的过度竞争现象;②根据我国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区位战略;③建立海外投资风险基金,既可以采取国家注资成立基金的方式,也可采取企业化运作的方式。这亦是本文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  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在于:在理论应用上,将国际贸易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综合应用于同一个研究对象——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在研究体系上,本文将研究对象始终置于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观察模式中,较为清晰与系统的阐明了文章的内容与主旨。收起
学位授予单位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