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来生生不息的意思 高利贷为什么被允许 中国经济周刊

经济网_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当前房地产还要不要去库存?去库存任务即将结束了吗?有的网友表示:“如今房价暴涨,调控政策也不断升级,这些现象不恰恰说明了房子供不应求么?”
房地产的长效机制还不仅仅是一个领域的事,必须放在整个改革的盘子里统一盘算。
“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正成为中国决策层的高频词汇。
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已经实行20多年的发审制度了。
高利贷常常以恶名昭彰的形式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高利贷为何被允许?暴力催贷为何屡屡发生?
仅用5年多时间,乐视系的估值体量就从数十亿飙升至千亿级别。
关注《中国经济周刊》
今年以来,由于楼市的平稳表现,深圳并未加入3月中旬至今的新一轮调控行列。
一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亿元,较年初增长6.34%。
4月5日,重庆市发改委发文指出,其申报的云从科技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入选“互联网+”重大工程。
5月3日,苹果发布的2017财年第二财季报告显示,中国市场成为苹果全球市场中惟一出现下滑的地区。
新闻排行榜
现在马德岛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石油港口,我们所有参与过此项工作的人都感到欣慰。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货币超发,不是别的原因,而是现行法定存准率过高所致。
政府的信息发布工作,绝不是发个通稿那么简单。
中国经济研究院
<a中国经济周刊智库调研鄂尔多斯楼市变债市调查:当地家家都放高利贷-鄂尔多斯 放高利贷 招拍挂 楼市 投资性购房 中国经济周刊 工作 变身 腾图 怪胎-中国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鄂尔多斯楼市变债市调查:当地家家都放高利贷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选稿:徐程
  东方网8月28日消息:2225.3万平米建设项目,大部分已停工
  鄂尔多斯:楼市变债市
  2012年8月的鄂尔多斯,到处是停工的烂尾楼和焦急的讨债者。
  康巴什新区早已成为一座大量房屋无人居住的“鬼城”,老城东胜区也变身一个充满着钢筋水泥烂尾楼的“怪胎”。
  一位当地人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这些工程就再也没有动过。鄂尔多斯90%以上的家庭都拿出了钱投资房地产,如今,这些钱都变成了尚未完工的钢筋水泥。
  2012年的夏天,这座中国最富的城市弥漫着“缺钱”的声音: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四处躲债,在建项目纷纷停工;而通过民间借贷将财产投入房地产的老百姓,则担心自己是否会血本无归。
  “讨债”成了工作
  鄂尔多斯尚未完工的住宅项目有多少?鄂尔多斯市政府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鄂尔多斯市新开工1005.9万平方米住宅,加上前两年的续建项目,共有2225.3万平方米。
  一位开发商指着周围的楼房说,80%以上的建设项目都已经停了,而这些房子的投资60%以上来自于普通市民,更可怕的是背后的民间高利贷已经让债务翻番了,在这个节点上,所有人都想拿回自己的本息,局面失控了。
  位于吉劳庆北街的赛特?铂宫楼盘的售楼处,已经看不到售楼小姐的身影了。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几天前,销售公司已经撤销了,自己是从其他项目抽调过来负责后续办理按揭手续的。
  位于天骄南路和南环路交叉口的维力西大厦,销售部只有一个人在留守。销售经理说,这里是黄金地段,去年这里的商铺都是每平方米一万多元,现在自己也不知道价格,因为没有人买房。
  一位房地产项目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大家都很清楚,即使降价也没有人买,而且还会导致已购房者的不满,所以鄂尔多斯的房价如同停工的建筑一样停滞了。
  据一位楼盘销售人员介绍,鄂尔多斯的购房大多为投资性购房,大部分是本地人购买。
  楼盘停售了,开发商也不见了踪影。在天骄南路的几个售楼处,总能看到一些人在闲聊或打牌。一位销售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都是来找开发商要债的。
  山西人乔世刚早年在鄂尔多斯做生意,攒下了一笔钱。两年前,乔世刚向内蒙古腾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腾图集团”)投入了六七百万元,其中一部分是借亲戚的,一部分是自己的。
  在过去一年多的追债生涯中,乔世刚只要回了3000元。
  8月10日,腾图集团门口聚集了三四十位讨债者。他们都是普通的市民,也是腾图集团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上千万元。
  据一位当地开发商介绍,在鄂尔多斯,类似腾图集团这样涉及房地产业务的注册公司大约有四五百家,经营的不仅有房地产,还涉及到煤炭、餐饮、酒店等其他领域。
  乔世刚说,从去年六七月份到如今,追债已经成了他们的“工作”。除了要账,未来一年,没有任何规划。
  大家都来“吃高利贷”
  据当地人介绍,从2001年开始,鄂尔多斯市有很多煤矿兴起,民间借贷开始发芽,一部分老百姓将自己的积蓄投给了煤老板,并享受高利率。
  2003年以后,随着城市的扩建,大量农民的宅基地和耕地被征用,鄂尔多斯给予农民的征地补偿款较高,每平方米几千元到一万元不等,许多被征地农民成为百万富翁。
  随着2007年房地产业的兴起,在早年放高利贷家庭的影响下,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放高利贷了。
  “你想一下,每月吃3分利,100万元放进去了,一个月就可以得3万元,有的吃5分利,什么也不干,两年就挣回100万元”。三年前,鄂尔多斯人李哲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中“吃高利贷”了。他说,在鄂尔多斯,跟他一样大的孩子很多都不工作,以放高利贷为生,因为普通工作每个月辛辛苦苦才挣三四千块钱,“没有必要”。
  一位当地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鄂尔多斯市被征地的家庭中,一个五口之家,往往工作的只有一两个人,其余的平时就打打麻将,而且消费还挺高,家庭也没有攒钱的习惯。
  据鄂尔多斯政府官方网站信息显示,2009年9月,在该市一次会议上,时任市长的云光中强调,各旗区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参与城镇建设。
  这一年,鄂尔多斯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达到1562亿元。
  至2009年7月,鄂尔多斯市政府协调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三年向鄂尔多斯授信额度420亿元,已落实161亿元;激活民间资本390.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4.9%。
  天津高和股权投资管理基金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在1898.4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56.4%。
  据当地人介绍,过去三四年间,鄂尔多斯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条融资的套路。几乎较大的企业集团下都有一个负责民间融资的部门,一般是财务部,有的也叫融资部,由几名财务负责四处联络客户,财务一般会发动自己所有的亲戚朋友,亲戚介绍朋友,朋友介绍亲戚,如此形成一个融资网。
  据一位开发商透露,有的大型企业,民间融资甚至高达20亿元。不仅投向房产,还涉入酒店、餐饮、煤炭、化工等各个行业,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当所有的民间投资都要撤回时,只有少量煤炭大佬还能维持,其余的几乎都资金链断裂,陷于瘫痪。
  资金外逃
  除了经济学家和理论研究者,没有人相信鄂尔多斯楼市会复活。
  在过去几年如火如荼的建设期
  鄂尔多斯曾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建设者。据当地一位学者介绍,2009年,鄂尔多斯的外来人口达到30多万,但自去年开始,这些人陆陆续续走了一大半。
  闫宝军就是这样一位外来者。四五年前,闫宝军和朋友们从北京来到鄂尔多斯,他组织了一个销售团队,接手了当地某楼盘的销售。当鄂尔多斯的“经济危机”到来时,该楼盘的住宅部分几乎已经完成销售,仅剩下绿化等收尾工作,售楼处已停业。闫宝军还是经常来售楼处,因为老板还欠着他的销售服务酬劳。
  “开发商都不会再进行投入了,现在,所有人想的就是要债,老板即使还有一些余款,他们也不再支付债务了,因为远远不够。”当地一位开发商说,“开发商是在2.5分、甚至3分月利息的基础上筹得的建设资金,如果两个亿有一个亿是民间集资,那么这一个亿可能已经形成了3个亿的债务”,“而可怕的是,过去几年,开发商利用高利贷滚动,进入到市政、建筑、矿产、酒店等多个行业,一旦形势不行了,所有的债务都将越滚越大,所以即使资金已经回笼的楼盘也受到牵连”。
  鄂尔多斯犯了一个错误,用媒体的话来说,“它用一块钱干了10块钱做的事儿”。
  商人周启亮(化名)在鄂尔多斯的产业涉及建筑、酒店等多个领域,他已经不打算再在鄂尔多斯投钱了。周启亮也囤了一块地,如今土地不值钱了,但好歹不赔本,他打算用5000万元的价格把这块地卖掉,然后到东北去做点生意。
  鄂尔多斯就像一个谜,“就连当地人也看不懂,这里面的水太深了。”一个当地的企业家感叹说。
  在鄂尔多斯注册的四五百家房地产公司中,全国性或外地房地产公司寥寥。据当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全国性的房地产公司来到鄂尔多斯并非易事,因为在过去几年城市建设发展的快速时期,鄂尔多斯市政府在市政改造、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保障房等领域欠下了众多债务,为抵销债务,这些没有经过土地流转和招拍挂程序的土地流向了开发商,外地公司拿地不容易,即便拿到地,也容易出事。
  记者在鄂尔多斯国土资源局的网站查询发现,该局发布的招拍挂公告只有两条,发布时间分别为2011年8月和2010年10月。
  在采访中,记者试图联系鄂尔多斯有关政府部门进行采访,均遭婉拒。鄂尔多斯市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关于鄂尔多斯楼市崩盘的报道不断,随后,政府三次邀请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后,所有部门一律不接受媒体采访。
  “企业由自救到呼救的历程已经结束,目前能做的只是等待。”一位鄂尔多斯开发商这样表述自己的现状:“关键是解套,而不是简单地注入资金……”版权所有 & 中国网·东海资讯
技术支持: 监督电话:025-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京ICP证 040089号
|法律顾问:|||||||||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感谢您的浏览! - 新华网
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被删除!
本页面5秒之后将带您回到新华网首页。
您还可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穿之生生不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