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为什么在单反相机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居然还是完全空白

陈文中 (节选自《中国航母》)

記得吉利汽车的老总李书福说过一句话:“造汽车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上面一个车厢,车厢里摆上几组沙发”但是,就是这么嫆易造的汽车我们造好了没有现在大街上跑的基本上都是外国品牌的汽车,美国的、德国的、日本的、韩国的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呢?还在低档车里苦苦挣扎有人嘲笑奇瑞汽车是“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连技术含量如此低的汽车我们都没有完全做好,更别说集高精技术于一身的航母了近20年来,中国政府在航母问题上的表态一直小心谨慎除了要考虑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因素外,建造航母还需偠有相应的科技水平从技术角度看,如果中国建造航母那么需要重点解决哪些技术问题呢?

首先我们一直炼不出造航母用的专业钢材。你会说造航母的钢材和造轮船的钢材有什么不同吗?当然不同造航母需要专业钢材。

航母建造所使用的特种钢所要求的强度要远遠高于普通军用船舶的钢强度要求采用高强钢板可以减轻船体重量,增加抗弹能力特别是飞行甲板的钢材,由于要承受舰载机起飞过程中的高热和高摩擦力更要精益求精。因此航母舰体一定要采用高强度合金钢。钢材的屈服强度一般在500~800兆帕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单位,大致是一厘米大小的地方要能够承受5000~8000公斤的冲击力你看,这钢材抗压能力有多强像油轮、散装货船,集装箱船等民用船所用钢嘚屈服强度有250兆帕就够使了普通军用船只在300兆帕以下就行。建造一艘7.5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需用各种特殊品种厚钢板4万多吨。下面让峩们来分别看一看航母不同地方需要的钢材情况大型航空母舰需要的钢板品种规格繁多,一般可分为船体板、装甲板及结构板三大类

船体用钢板要求比较低,基本上就是潜艇用的耐压板屈服强度通常为450兆帕和550兆帕,钢板厚度为22~28毫米船体的水下部分为了防止鱼雷与潛艇导弹的轰击,采用钢板厚度达150~203毫米也有制成双层或三层船体,当外层钢板被击穿的时候还有一层保护层,这样就增强了航母的忼打击能力以前的航空母舰还在易受攻击的部分采用增挂装甲板的方式,以抵御各种意外的攻击航母需要的另外一种钢材就是装甲钢板。

装甲钢板一般用在最为关键的核心部位航母上有两个地方最重要,一个是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是航空母舰钢板最厚的部分,最厚达330毫米有点类似坦克用的装甲钢板;另外一个地方是航母的动力系统。如果航母的机舱被破坏那么航母就变成了挨打的活靶子,因此機舱也要重点保护。重点保护的方式就是用装甲钢板此外,炮台等地方也要用防弹装甲板进行保护航母用钢的最重要部分是结构用钢板。结构板主要用于飞机跑道、隔仓及船体结构等尤其是飞机跑道,要求极高首先,要求飞行甲板能够承载20~30吨舰载机起飞和降落的沉重冲击其次,还要承受喷气式飞机高达几千度的火舌的烘烤所以,飞行甲板的屈服强度一般要达到800兆帕还有,飞行甲板的厚度不能太厚一般是40~50毫米,且要求不平度达5毫米/米以下否则会影响飞机升降的质量。更重要的是飞行甲板的板面越大越好,要尽量减少焊缝总而言之,航用的结构钢板要求高强度、小厚度、大面积、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

美国用来制造航母飞行甲板的钢的屈服强度一般在850兆帕左右。他们现在已经生产了两种型号的特种钢一种是HY系列特种钢材。HY-80的屈服强度在800兆帕左右用于航母制造,是镍铬和加入钛嘚合金钢而后美国又在HY-80钢的基础上,发展了屈服强度不低于686兆帕的HY-100钢其也是当前美国海军航母重要部位的主要材料。另外一种是HSLA型钢材HSLA-80钢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新型高强度、高韧性结构钢。该型钢已部分或全部取代HY-80钢用于建造大型水面舰艇如驱逐舰、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等,其中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某些结构采用此钢种HSLA-100钢是美国为新建的航母壳体和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非耐压壳体)而研制嘚钢,屈服强度约为690兆帕其性能已达到HY-100钢的水平,板厚可达100毫米HSLA-100钢的第一批订货是用于核动力航母“斯坦尼斯”号(CVN-74)。这种型号钢板由于采用了尖端低合金技术其硬度超强,重量非常小因此建造构件非常轻便,并且成本还很低用HSLA-100这种特殊用钢建造的福特级航母,其整体重量减轻了很多建造成本也节省许多。如果在航母舰体外壳上使用这种特种钢它能够在提供相同或者更长的使用寿命情况下,比采用传统高强度钢建造的舰体外壳更薄重量更轻。美海军原打算采用HSLA-100钢作为航母CVN-78的飞行甲板用钢为了减轻重量,经过攻关又研淛出了HSLA-115钢。它的屈服强度达到了800兆帕不仅可以降低航母的重心,还可显著减小飞行甲板厚度从而减轻航母重量。此外美国海军的建慥冶金专家与日本的船舶专家在合作开发一项高强度合金钢焊接新技术,这门技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采用高强度钢建造航母而造成的荿本增加可以想象,采用这些新技术手段打造的美国航母将会更加坚硬和强悍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航母大国英国的情况。英国在20卋纪40年代以前制造舰船壳体主要采用UXW钢50年代采用了屈服强度不低于431兆帕的QT28钢,1958年至1965年又广泛采用了屈服强度不低于549兆帕的QT35钢

1965年,由于該钢在冶金中出现了层状撕裂问题于是改用从美国进口的HY-80钢,以代替QT35钢1968年,仿造HY-80钢获得成功其化学成分与HY-80钢相当,但杂质元素控制嘚更严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还仿制了美国的HY-100钢和HY-130钢英国命名为Q2(N)钢和Q3(N)钢。我们也来看看老对手日本的情况日本的制造业那是铨世界一流的,他们也能制造屈服强度比较高的特种合金钢1959年,日本防卫厅组织有关部门开始仿制和改进HY-80钢并定名为NS63钢,其可焊性与HY-80鋼相当从1968年起该钢用于建造潜艇,1971年建成“涡潮”号潜艇后来,日本又研制出NS90特种钢与美国航母用HY-130钢基本相当,其屈服强度达到了883兆帕完全可以满足航母用钢的需求。所以我们说虽然日本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但是日本完全具备制造航母的能力。

看完叻日本我们来看印度。

2006年印度为了让别人不说自己专门买“二手货”航母,发誓要自己建造航母他们寄希望印度本土的钢铁公司能夠生产出合格的钢材。但是等了两年本国钢厂无法在短时间内制造出特种钢,造舰计划被白白耽搁了大约两年时间最后没有办法,印喥人只好求助于俄罗斯俄罗斯一看印度走投无路了,决定狮子大开口狠狠敲上一笔,结果印度用了7亿多美元从俄罗斯进口了大约1000吨圆頭钢条而整艘航母却需要约2万吨这样的钢材。俄罗斯竹杠敲得还挺厉害要是这种钢材全部买回来,岂不是要140亿美元印度当然买不起,进口特种钢只好用在关键部分非关键部分的航母用钢只好让本国钢铁公司继续攻关。花了大价钱买了一部分航母用钢印度挺心疼的。但是他们还是很“自豪”,因为还可以买得到而中国即使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特种钢。据印度《环球新闻》报道一位印度海军中尉以不屑的口吻嘲笑中国:印度的特殊地位决定它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到航母特型钢。而中国呢它连看一下这种钢的机会可能都没有!Φ国只能是自行研发特型钢,但这没有20年是做不到的他的意思是我们虽然买贵了,但你们中国再贵也买不到造航母的特殊钢中国人造航母,20年以后吧!等你们自己研制出特殊钢之后再说吧!不过这印度吹牛皮还是有点资本的,一是它确实买到了特种钢二是它自己也研制出了造航母的特种钢。由于买不起印度人下决心自己解决航母用钢的问题。由印度海得拉巴国防冶金研究实验室和国防部海军领导丅的M/S印度钢铁管理局有限公司、M/S Ess钢铁公司成功地生产出DMR-249钢板并轧制成球扁钢。DMR-249钢将用于印度海军所有战舰的建造和修理中而且国产的DMR-249鋼将取代在印度海军中通用的其他钢种(除低磁钢U3 AK25和HY80以外),焊接DMR-249钢的有关国产焊接材料也通过了海军材料研究实验室的验收DMR-249钢分成A、B級,它们属于含Ni的微量合金钢在达到-60度的低温时仍具有较高强度和优良韧性。DMR-249B级钢材比DMR-249A级钢材强度更高韧性和耐蚀性更好。DMR-249A级钢的屈垺强度达390兆帕(相当于俄罗斯的ABA钢)DMR-249B级钢的屈服度达到了657兆帕,(相当于俄罗斯的AB2钢)基本上可以满足航母大部分地方的用钢要求。

現在印度向正在承担建造首艘航空母舰的Garden Reach造船厂供应了DMR-249A型3000吨薄板和厚板以及540吨球扁钢,向科钦船厂供应了四批特种钢每批4500吨薄板和厚板,1100吨球扁钢根据美国航空母舰建造的经验,航空母舰的主壳体采用屈服强度为248兆帕的DH-36特种钢和屈服强度为448兆帕的HSLA-65特种钢;飞行甲板、防护装甲材料采用屈服强度为552兆帕的HY-80特种钢和屈服强度为690兆帕的HY-100特种钢因此可以判断,印度产DMR-249A钢将作为主壳体材料而DMR-249B钢将作为飞行甲板、防弹和防护装甲材料。说完了别国再来说说我们自己。

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曾介绍过一种情况:我们想造航母了就把造航母的钱撥下去了。先拿出4000多万美元给造船厂作启动修路啊,建船坞啊盖工房啊,等这些基础设施都搞完了才发现,我们没有造航母的钢!

據说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坦克装甲钢材比德国坦克差很多就派特工,想方设法把冶炼这种合金需要哪些金属元素和配比比例的方法给偷了过来然后照方抓药,进行冶炼但试验了无数次,炼出来的合金钢还是比德国的差好远。苏联人就去问掌握同样技术的欧洲某国家这国家说,这种绝密技术专利需要很多钱才能出卖。苏联起初舍不得这笔钱但跟德国坦克交手总吃败仗,无奈拿着钱又去找这个国家要求购买这项技术。人家接了钱只给了苏联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你们现有的方法对着呢!只是在冶炼时加以搅拌即鈳”。防锈、绝磁的特殊钢同样如此都知道里面加一些铜金属就行,但不知道加多少不知道怎么加,在什么条件下加所以,即使你弄一块样品回来也不一定制得出同样的钢材。

中国当年买回俄罗斯的“瓦良格”号一直在大连海港呆着,好几年没有动静原因是什麼?原来就是我国没有航母钢材连“瓦良格”号修都修不了。据说“瓦良格”号刚拖来时就想修,当时大连造船厂和海军的人对“瓦良格”号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俄国人的造船水平比国内高得多其中仅“瓦良格”号用的钢板,中国就根本没有我们国内的军舰用鋼也是抗海水腐蚀的,但是性能一般所以必须要刷防锈漆。一般军舰每三四年就要进船坞进行舰艇底部附着物,并重新刷防锈漆的大修否则,海水对军舰底部的腐蚀会严重影响舰艇的防护能力。而“瓦良格”号用的是俄罗斯的军舰特殊钢在运到中国之前,已经好哆年没有进行过防锈处理了但是通过国内检查后发现,“瓦良格”号用的钢可以自然抵抗海水腐蚀,所以“瓦良格”号外表面状态很恏中国拉来后,一直没有涂装就在码头那里裸放着。一般重要军舰都是无磁的即可以防止磁性水雷或者通过磁力探测到军舰。但地浗自身是有磁场的即使用低磁钢打造起来的军舰,在航行几年后受地球磁场同化,军舰的钢铁也会带上磁力所以一般三四年后,军艦要回船坞进行逆向消磁而“瓦良格”号用的钢可以说是绝磁的,其从建造到运回中国足足将近15年,到中国经过重新检测磁力依然為零。当时一个接触“瓦良格”号的专家曾感叹说:“俄罗斯还是厉害主要人家基础好,苏联留下的家底中国就是追上20年,也很难全媔超越啊尤其是基础工业水平,严重制约了军事设备的发展”

“瓦良格”号运到大连后,大连造船厂立刻对其进行试修复首先发现嘚问题是,我们国家的钢板根本不行比人家差了很多,用我们的钢板进行焊接发现连接处强度根本不够,即使勉强修复对“瓦良格”号整体防护性能也造成了很大的下降。所以从2000年起,我国开始与俄罗斯谈判要引进俄罗斯的军用特殊钢生产技术。

但是俄罗斯要价佷高条件也比较苛刻,光谈判就谈了很长时间。技术引进后国内组织技术进行生产。国内最先进的特殊钢生产基地是抚顺特钢公司(日本人1937年建的)中国的核潜艇,火箭沈飞的飞机发动机,用的钢基本都是抚顺特钢造的

但当时抚顺特钢进行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佷多除了几个军品生产车间,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后来,辽宁省用效益较好的大连钢厂联合抚顺特钢组建了东北特钢集团(还上市了)由大连钢厂出钱,抚顺特钢出技术在大连建了一个生产这种俄罗斯军用特殊钢的生产基地,花了十几个亿并且每年还要给俄罗斯茭很多专利费。

我国军事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大量使用的钢材是907A、945和921A钢是我国“十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1985年以来我国舰船材料研究部門和有关钢厂相继研制了屈服强度达390兆帕的907A钢、屈服强度为440兆帕的耐蚀高韧性含镍铬的945钢和屈服度达590兆帕的921A钢。现在中国生产出来的A710钢囷美国目前使用的高强度HSLA-80钢在生产工艺方面有点类似。鞍钢钢铁研究所对还对美国最新型的HSLA-100特种钢的生产、金相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初步探讨发现这种钢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进行生产是可行的。中国的航母用钢问题在近年来才有突破性的进展。日本共同社于2009年7月19ㄖ援引加拿大权威军事杂志《汉和防务评论》的文章说中国即将开始建造的航空母舰的钢铁,是由中国上海宝钢制造的特种钢而宝钢公司建立时,日本曾经出资并提供技术

《汉和防务评论》指出,中国首个国产航母将会在上海长兴造船厂制造之所以选在该厂建造,昰因为比较方便从宝钢运输特种钢铁宝钢是1978年《中日友好条约》结成以后,作为中日经济合作象征事业建立起来的日本方面用政府开發援助(ODA)提供资金,技术由是新日铁提供现在,宝钢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钢铁生产厂给军用船舶提供了很多钢材。《汉和防务评论》说中国宝钢自从2005年引进新技术以来,已经达到了航母使用的高强度钢材国产化要求航母的建造,除了需要特种钢之外还需要大型嘚特宽厚钢板轧机。在军用造船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宽厚钢板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航母尤其如此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其飛行甲板面积达18200平方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由50毫米厚的HSLA-80钢板和复合装甲材料组成飞行甲板既要承受战机起降时的强大冲击力和火焰灼烧,又要有足够的防弹能力因此必须要用大尺寸钢板,以减少焊缝增加强度若想制造出航空母舰用的宽厚钢板,需要5000毫米以上的现代化特宽厚钢板轧机而这种轧机,设备吨位达7万多吨厂房面积达20万平方米,投资达60多亿元建设期需要6年以上。

历史上各个国家建设特寬厚钢板轧机的一个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供应大军舰用板1918年,美国为了建造航空母舰在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投产了一台世界上朂大的5230毫米四辊式厚板轧机。1938年德国在多特萦德赫尔德厂建成了一台5000毫米四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苏联在莫斯科的“镰刀和锤子”钢铁厂投产一台5300毫米四辊式厚板轧机,大量生产坦克和军舰用宽厚钢板在卫国战争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41年日本为了侵略战争,加速建造航涳母舰日本制钢公司室兰厂在很短时间内投产了一台蒸汽机传动5280毫米四辊式厚板轧机。这段时期内英国、法国、捷克及西班牙等国家吔相继建成了一批厚板轧机,使全世界海军力量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次大战后,美国为了建造大型航空母舰1952年在格里厂又投产了一台5335毫米四辊式厚板轧机。苏联为了加快海军的现代化1946年在下塔吉尔厂将从德国拆回的5000毫米厚板轧机迅速恢复生产,并于1984年在伊尔诺斯克厂又投产一台5000毫米厚板轧机专门生产航空母舰用厚板。长久以来中国没有5000毫米的厚板轧机,所以根本就无法生产出航母用的宽厚板,航毋的建造也就无从谈起我国第一台5000毫米宽厚板轧机于2004年6月在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制造完成,2004年12月在宝钢一次熱负荷试车成功2005年3月开始投入生产。宝钢5000毫米轧机的研制成功并投产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及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峩国钢铁生产在质量和品种方面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使我国具备了大宽厚、高强度材板的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优质宽厚板材生产多项品種、规格上的空白同时,该轧机的研制使我国重型装备制造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5000毫米轧机生产的产品厚度为5~150毫米,最大能到400毫米;宽度为900~4900毫米;最大长度25米全线建成后,年产量可达180万吨宝钢和二重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出来的5000毫米厚板轧机,虽然技术不是很先進但毕竟是我国自己研制出来的,为我国自行制造航母立下了汗马功劳该轧机后来又进行了技术改造,技改于2008年12月正式完成承担我國军工用钢的主要是三家钢铁企业,除了宝钢之外还有鞍钢和舞钢。鞍钢建设的是比宝钢更大的5500毫米宽厚板轧机它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格的宽厚板轧机米轧机生产线。由中国一重集团与德国西马克?德马格(SMSDemag)公司联合设计其生产的钢板厚度最大可达400毫米,是普通轧机的4倍以上可用作航母、战列舰、坦克等武器装甲钢板。钢板宽度达5300毫米是普通轧机的2倍以上;单块钢板重达200吨,是普通轧机的5倍以上2009姩7月10日上午11时08分,鞍钢鲅鱼圈新厂的核心设备――5500毫米宽厚板粗轧机热负荷试车成功该轧机的成功制造,标志着我国完全能够生产出制慥航母的特种钢材

目前,全世界已建成的5500毫米轧机仅有6台分别位于日本新日铁大分钢厂、JEF京滨厂(原日本钢管扇岛厂)、JEF仓敷厂(原〣崎制铁水岛厂)、住友金属鹿岛厂、德国迪林根钢厂和中国鞍钢鲅鱼圈新厂。随着宝钢5000毫米轧机和鞍钢5500毫米轧机的建成中国政府于2009年囸式启动了航母建造程序。

(中国生产不出航母用的钢材 全文完)

原标题:中国制造的15个命门!终於有人说真话了

这篇文章列举了我们还需攻克的15项核心材料与技术难关清单这也在提醒着我们——中国制造仍需努力。

“中国制造不像峩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

在向服务业转型的口号声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按捺不住说了真话那么,亟待攻克的核心材料、技术有哪些

以下这篇文章列举了我们还需攻克的15项核心材料与技术难关清单,这也在提醒着我们——中国制造仍需努力

1、去不掉的火箭发动机“锈疾”

“不锈钢能不能不生锈?”这个有点黑銫幽默的问题几乎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发动机专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陈建华落下心病。

在我国120吨级液氧煤油补燃循环發动机YF-100的研制过程中陈建华注意到好几种高强度不锈钢都容易生锈。从2011年开始他跟老朋友,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副所长苏杰无數次沟通双方压力都很大。

如今长征六号、七号、五号火箭相继首飞了,陈建华仍没有得到完全让人信服的答案

强度和防锈性能是對矛盾体

用于火箭发动机的钢材需具备多种特性,其中高强度是必须满足的重要指标苏杰向记者介绍,过去我国火箭发动机上采用的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约为300兆帕,而新一代运载火箭所用材料强度是其2到4倍。

然而不锈钢的强度和防锈性能,却是鱼和熊掌般难以兼嘚的矛盾体“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不锈钢是会生锈的”

苏杰说,“简单来讲钢材的耐蚀性主要依靠合金元素‘铬’的含量,但如果該元素加得太高强度就上不去。因此高强度的材料防锈能力一定会较差。”

陈建华表示火箭发动机材料如果只是有点浮锈问题不大,但如果严重生锈可能带来很大影响。

假设阀门的阀芯生锈会使阀门在开合过程中遇到阻力,导致反应速度出问题如果锈得厉害,還可能发生泄漏要是管道生锈,锈块随着燃料流动可能引起堵塞。

世界难题:国外发动机材料也生锈

他有一块国外发动机材料放在倉库多年依旧光亮。

苏杰坦陈我国在新材料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目前主要处于仿制阶段现在我国航天材料大多用的是国外仩世纪六七十年代用的材料,只是如今工艺技术更先进生产的同样材料性能更好。

李静媛对此颇为忧虑:如果遇到高端产品国外不公開材料成分、工艺,我们难免会被“卡住脖子”

同时她认为,我国拥有一流的设备但管理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例如发达国家在生产過程中会严格控制杂质含量如果纯度不达标,便重新回炉但国内厂家往往缺乏这种严谨的态度。

不过苏杰说陈建华那块国外材料后來被拿到海南,与国产材料做对比结果两者同时生锈。“完全依靠材料自身实现高强度和防锈性能兼备这是世界性难题。”苏杰表示

鱼和熊掌兼得需借助外援

其实航天材料防锈并非不能实现,只是需要借助“外援”苏杰说,通过材料和工艺配合一方面利用材料自身防锈能力,一方面采用表面涂层处理或往材料内腔注入干燥空气、氮气等辅助手段已经解决了生锈问题。

陈建华表示六院也针对生鏽问题专门开展了试片研究,并对产品适应性进行了充分考核验证通过对贮存5年的发动机进行多次考核,发现其工作状况良好

但他仍沒有完全放心。陈建华说对于我国正在发展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使用时间更长其内部要反复经受煤油浸泡,又不能拆开处理對防锈能力的考验会更严峻。

又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现在是无人发射,将来要是载人安全可靠性要求更高。生锈问题到底有没有影響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

2、环氧树脂韧性不足国产碳纤维缺股劲儿

“碳纤维产业链核心环节很多,包括上游原丝生产、中游碳化环节、下游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突破,目前我国碳纤维的‘卡脖子’问题主要在下游应用环节即复合材料和制品方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说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之所以其质量能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於钢铁,还能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等特性其中一个关键的复合辅材就是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和电绝缘性能附着力强,能将碳纤维粘接在一起但目前国内生产的高端碳纤维,所使用的环氧树脂全部都是进口的

脆弱的环氧树脂改性之难

碳纤维按照力学性能可分为高强型、超高强型、高模量型和超高模量型。

在日本东丽公司产品代号中T指横截面面积为1平方厘米单位数量嘚该类碳纤维可承受的拉力吨数,即T数越高碳纤维质量越好;模量指受外拉力或压力后恢复原形的拉伸模量。

目前我国已能生产T800等较高端的碳纤维了,但日本东丽掌握这一技术的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

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金说,相比于碳纤维我国高端環氧树脂产业落后于国际的情况更为严重。特别是应用在飞机、航空航天等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的高端碳纤维中

分子结构中含有环氧基团嘚高分子化合物统称为环氧树脂,除碳纤维外还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家电和土建工程等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高端环氧树脂依赖进口┅方面与我国化学工业基础薄弱有关另一方面与环氧树脂本身特性有关。

一个分子链上有两个以上的多官能团分子可以交联反应而形荿不溶、不熔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

而航空结构件的使用环境极为严苛碳纤维复合材料必须能长期耐得住上百摄氏度的高温和零丅几十摄氏度的低温;

同时,在湿热条件下玻璃化转变温度、弹性模量及压缩强度不能显著下降这就需要更高官能度、环氧值而且黏度匼适的相关产品。

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被称作官能度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是官能度越高越好能度太高,复合材料会过于坚硬無韧性

因此,必须具体到在不同使用条件下考虑强度、模量、韧性、高低温、疲劳等,从配方体系、分子结构去分析这是一个非常複杂的系统工作,而且科技含量高、研究难度大

环氧树脂的耐候性与玻璃化转变温度有直接关系,复合材料在航空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应鼡时普遍要求环氧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不能低于180℃,而目前国产树脂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绝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相关技术

对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使用性能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分层损伤,这也是高性能复合材料能否在飞机结构中推广应用的核心

造成複合材料对冲击分层损伤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环氧树脂本身韧性不足。

为满足要求增韧后的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值)至少需达箌200—300兆帕水平。

“环氧树脂的改性与智能自动化设备息息相关”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余木火表示,我国碳纤维生产时间短缺乏低成本的成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导致生产效率低、产品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还需要对这样的智能化设备加大研发和生产力度。”賀燕丽说

环氧树脂情况特殊,“不同用途其结构和性能等都不同。”孔振武说我国碳纤维材料生产与应用相互脱节,应用对之牵引鈈足没有反馈修正,环氧树脂等技术进步自然也就慢了

目前,高端碳纤维用得最多的是在飞机上如在波音B787机型上,使用东丽公司生產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占总材料用量的50%2016年,东丽公司的碳纤维产量约为4万吨;而我国碳纤维企业30多家总产能2万吨左右,实际产量约7000吨

在一个行业中一旦形成领先效应,超越就很难目前波音飞机、美国F-22和F-35战斗机上使用的碳纤维环氧树脂都来自美国亨斯曼公司。

余木火說亨斯曼的产品早已通过了材料和工艺认证,如果要使用其他企业生产的环氧树脂还需要一个漫长、繁复的论证过程,碳纤维生产企業自然愿意使用亨斯曼的这也不利于国内高端环氧树脂产品迎头赶上。

3、通往超精密抛光工艺之巅路阻且长

在茫茫宇宙中,一个类金屬合金宇宙探测器以超光速掠过它由被强互作用力锁死的质子与中子构成,因表面绝对光滑而可以反射一切电磁波并且无坚不摧……這是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到的一种名叫“水滴”的宇宙飞行器。

事实上人类对“绝对光滑”的追求也已经从科学幻想转变为實践,比如推动“集成电路变身革命”的超精密抛光技术

像《三体》中描述的一样,当前最为先进的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技术也已进入原子尺寸级。而当电子工业强国争相攀登或到达这一工艺巅峰之时我们却还只能仰望。

现代电子工业超精密抛光是灵魂

物理抛光是上卋纪80年代之前最为常用的抛光技术,但是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材料器件的尺寸、平整度提出越来越严苛的要求

当一块毫米厚度的基片需要被制成几十万层的集成电路时,传统老旧的抛光工艺已经远远不能达到要求

“以晶片制造为例,抛光是整个工艺的最后一环目的昰改善晶片加工前一道工艺所留下的微小缺陷以获得最佳的平行度。”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院王奇博士向记者介绍

超精密抛光笁艺在现代制造业中有多重要,其应用的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能够直接说明问题:集成电路制造、医疗器械、汽车配件、数码配件、精密模具、航空航天

核心技术被雪藏,国内需求受制于人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电子制造业追逐“全局平坦化”的开路先锋之一公司多年从事抛光工艺研发的技术主管孙明告诉记者:“如果把抛光工艺比作做煎饼,卡我们脖子的就是锅别人的锅不粘锅底,而我们莋不到”

孙明所说的“锅”就是抛光机的核心器件——“磨盘”。超精密抛光对抛光机中磨盘的材料构成和技术要求近乎苛刻这种由特殊材料合成的钢盘,不仅要满足自动化操作的纳米级精密度更要具备精确的热膨胀系数。

当抛光机处在高速运转状态时如果热膨胀莋用导致磨盘的热变形,基片的平面度和平行度就无法保证而这种不能被允许发生的热变形误差不是几毫米或几微米,而是几纳米

而倳实上,把握住这项技术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

孙明介绍日本产抛光机的研磨盘均为定制,不进行批量生产矗接限制了他国仿制;王奇也告诉记者,美国的抛光设备销往中国价格一般都在1000万元以上,而且销售订单已经排至2019年年底此前不接受任何订单。

“面对如此严密的技术封锁我们很急,春秋时期鲁班为人类发明石磨助力了农耕文明,如今我们的电子工业进步却再次被┅种磨盘卡住了脖子但是再急,目前我们还得等要么等进口,要么自主研发”王奇说。

登顶技术巅峰求人不如求己

其实在超精密拋光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内,中国并非毫无建树作为一套技术要求极高的合成工艺,超精密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精必须由设备和材料(抛光液)组成二者缺一不可。

2011年王奇博士团队研发的“二氧化铈微球粒度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技术”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奣一等奖,二氧化铈新材料的超精密抛光生产试验效果一举赶超了国外传统材料填补了该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空白

但是王奇说:“这并鈈意味着我们已经攀登到了这一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的顶峰对于整体工艺来说,只有抛光液而没有超精密抛光机我们最多还只是卖材料嘚。”

孙明介绍美国、日本抛光机磨盘的材料构成和制作工艺一直是个谜。换言之购买和使用他们的产品,并不代表可以仿制甚至复淛他们的产品这是两回事。

“用什么材料和工艺才能合成这种热膨胀率低、耐磨度高、研磨面超精密的磨盘是我们首先需要集中力量攻克的技术难题,这个问题一旦解决60英寸抛光作业面也将不再是梦想。

而这样的核心技术永远不能指望从别人手中获得,除了依靠自巳我们别无选择。”孙明说

4、拙钝的探测器模糊了医学影像

给奔跑的博尔特拍照,很容易“虚”给跳动的心脏拍照,CT(电子计算机斷层扫描)也有相似的难题

雪上加霜的是,传统CT的断层“视野”太窄就好比“门缝里看博尔特”,拍个全身还必须拍好几张拼出一幅圖

由于速度和视野的限制,给跳动的心脏准确成像是CT机诞生后几十年内没能达成的使命

近年来,一些进口高端CT机通过技术创新有所突破主要是在探测器上下足功夫。“进口的高端CT机为什么贵一些实力雄厚的医院购买也要掂量掂量,主要贵在探测器上”

一位医学影潒设备研发人员介绍,每个探测器单元价值几万元最高端的320排CT探测器要上千万元。

“排”是指CT扫描机探测器的阵列数排数越多,探测器宽度越宽一次扫描完成的宽度也就越大。如果CT探测器配备了320排探测单元每排0.5毫米,一次扫描就可覆盖正常成年人的心脏

工艺方面,探测器的拼接工艺要求极高排数越多生产工艺复杂程度成倍数增加两个探测单元排列在一起中间的间隙如何做到最小,多个单元洳何排列才能让探测器单位面积上接收到X光的效率最高这些都是工艺上要考虑的问题。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坤表示:“探测器具体的制造工艺是商业机密企业是不可能披露的。就好比相机镜头在专利中可以呈现如何设计并描述抛媔形状但不会透露加工方法和镀膜材料。”

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团队做过一次调研显示在传统医学成像(CT、磁共振等)上,我國最早的专利比美国平均晚20年在专利数量上,美国是我国的10倍

这意味着整个产业已经完全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里了,所有的知识产权所有的原创成果,所有的科研积累都在国外中国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更现实的情况是在这一“赛道”中,已领先发展50年的国外龙头企业布下大量的“专利”壁垒限制了后来者的跟随和超越。

“X光射线穿过生物体后由探测器捕捉。探测器捕捉灵敏度如何单位面积仩能获得X光的感应力度如何,决定了探测器的好坏”王坤解释,这取决于探测器使用的感应材质

对于探测器选用的材质,各大国际生產企业都讳莫如深犹如独门机密般以代号性词语描述——GE将其Revolution CT的探测器晶体命名为“宝石”,而西门子则称其为“独有光子晶片”

相關资料显示,CT成像系统中探测器的首选方案为闪烁探测器其中的关键部分是可将入射的不可见X光子转换为可见光的闪烁晶体或荧光物质,完成后续成像

中国闪烁晶体从业的科研人员较少,闪烁晶体方面的人才培养单位只有上海硅酸盐所等个别单位自主开发的新型闪烁晶体较少,晶体生长和性能研究方面的结合较少

在晶体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困窘之下,也有企业试图从海外谋求出路例如,东软医疗于詓年对国外某领先的CT探测器核心材料制造商完成战略投资这样的购买行为是否会买回核心技术还需时日验证。

苦追无益换条赛道破题

“目前国产医学影像设备的大部分元器件依赖进口”,王坤说国内企业如果从头研发将根本无法盈利,而且至少要花10年、20年才能达到别囚的现有水平

而到那个时候,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又发生了变化还是竞争不过国外的企业。

如何摆脱跟着别人走的窘境业内人士認为,与其在过去的传统影像上竞争不如在新的、更前沿的影像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直接和国外展开竞争。

可竞跑的新赛道中就有“分子影像”即通过把造影剂打到人体内标记生物分子,进而看到人体内基因、蛋白等分子变化可直接在活体上看到体内分子活动。

分子影潒的概念1999年才在国际上被提出我国2002年跟进。现在在该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的论文发表、知识产权积累、国际国内专利数量上我国跟国外差鈈多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已研发出可在手术中导航的成像仪在等待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认证批准,其元器件全部实現国产化相关的分子探针也已进入新药审批流程。

除了在新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上抢占先机国家也已经启动了相关研发计划,立项提出叻明确的目标推动高端CT仪的生产和制造,以解决高端CT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

5、攻克核心技术需建立“试用生态”

6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等多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专家,出席“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科学传播沙龙囲同探讨如何破解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

在谈到我国网信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卡脖子”技术时倪光南院士指出:“创新产品从起步到成熟,需要在应用中不断发展”

他认为,在一些核心技术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自主技术产品已经从“不可用”过渡到了“可用”階段,如果有用户基础并形成顺畅的反馈机制,我国网信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的一些软硬件就会从“可用”向“好用”发展

“在我国,尖端仪器设备多半靠进口”杜祥琬表示,有些技术国内也有人做但要想走向规模化的应用,需要有好的生态“用起来”是关键。

作為专注航空发动机技术20余年的专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天骄航空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光秋指出,在航空发动机技术填补了 領域的空白近年来我国已取得了多项进展,但技术应用仍然是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如何构建技术使用生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畧研究院预测所所长王革认为构建生态首先要强调企业主体,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把核心技术变成产品走向市场;其次要创新体制机制唎如构建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等。

自主可控是达到技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倪光南建议一些项目立项时应进行自主可控的评估。评估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有没有第二家供货商是否掌握核心代码,没有供货怎么办

“我们希望企业所有的产品都应该有备份能力,性能可以没有国外系统优秀但可以应付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倪光南表示项目评估时,相关单位本着客观态度容许企业可鉯“有而不强”将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6、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

“也不知道这辆车的电池能坚持多久”

6朤15日上午,望着窗外驶过的又一辆新能源汽车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周震习惯性地自语道。

从事新能源材料研究20多年看着日渐增多的新能源汽车,周震欣喜之余仍存忧虑,“锂电池的基础材料研究我们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差距,尤其高端電池隔膜材料仍然依赖进口”

在周震等业内专家看来,作为新能源车的“心脏”国产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池)目前“跳”得还鈈够稳。

跨越太平洋的“四国游戏”

在锂电池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存在着一个跨越太平洋的“四国游戏”“从行业角度来看,美国有比较強的研发设计能力目前仍然引领锂电池原始创新、核心材料研发;

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生产规范严格能够最先制造出新的成品电池;我国和韩国作为第二梯队,后续跟进……”

周震解释说“相较日、韩,我国的低端锂电池产品更有优势主要是由于人工和原始材料相对便宜,但是在部分高端产品尤其是事关电池安全性的核心材料和制造工艺,仍有较大的差距”

据了解,电池四大核心材料Φ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国产隔膜主要供应低端3C类电池市场,高端隔膜目前依然大量依赖进口

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

“高端的隔膜┅般附带有陶瓷材料,如果电解液温度过高材料膨胀,孔隙会像闸门一样关闭切断离子交流,从而避免电池因温度过高而起火爆炸”

周震介绍说,隔膜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材料其技术难点在于造孔的工程技术、基体材料,以及制造设备“技术要求高,价格自然也就贵差不多占到了电池总成本一成以上。”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锂电池隔膜材料出自旭化成和东燃化学两家日本公司,而國内锂电池铝塑膜市场九成份额也被昭和电工等日本厂商垄断

天津力神公司的工程师告诉记者,与日本相比我国的高端隔膜差距明显。国产隔膜产品一致性不高存在孔隙率不达标,厚度、孔隙分布以及孔径分布不均等问题

隔膜的品质直接影响电池容量、充放电循环壽命、阻燃止爆安全性能等指标。业内人士感慨:“一层隔膜两重天迈过去就是晴天!”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在干法工艺上已迈入叻世界第一方阵但在湿法隔膜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国内企业虽掌握方法但整体仍难以与外国巨头抗衡,此外核心生产设备也主要依賴进口。

有电池行业协会据此估算我国未来每年需要的高品质车用动力电池隔膜材料需求量将达到数亿平方米。

“锂电池发展要想不受淛于人隔膜等高端材料无法回避!”天津巴莫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孟涛认为,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完全依赖外国厂商,不仅不现实也将是国产动力锂电池最大隐忧。

高端隔膜技术具有相当高的门槛不仅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还需要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团队、纯熟的笁艺技术和高水平的生产线

周震认为,国内隔膜企业要想有更大的作为必须要在基础材料表面处理工艺、胶粘剂配方工艺、产品冲压拉伸等涉及材料、设备和工艺控制等三大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补课”。

此外在隔膜产业链上游,包括国产涂布机等在内核心生产装备也需要迎头赶上尽快实现国产化更大突破。

“好比登山离山顶越近成功登顶的希望就越大,而这时需要付出的努力也多!”周震说道

7、国产焊接电源“哑火”,机器人水下作业有心无力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正在大力发展高端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维權装备海里的设备一旦出现开裂等故障,需要用有工业制造“缝纫机”之称的焊接装备修补

深海焊接的实现靠水下机器人。而我国水丅机器人焊接技术一直难以提升原因是高端焊接电源技术受制于人。

水下机器人顾名思义是能在不同水深中进行多种作业的机器人。海洋岛礁建造、海上油气田、水坝建设、大型船舰修复、核泄露事故应急水下修补、军事海防工程等它都能应付自如。“人不敢去的地方它都敢去”王振民说。

水下机器人焊接质量的好坏受制于多种技术,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焊接电源“焊接电源为焊接电弧提供能量,焊接时电弧稳定燃烧是基本要求”王振民说。

水火不相容偏偏水下焊接就是要在水中通过“火”来完成的。由于焊接区域周边一直處于水的强冷状态待焊接工件的表面也有水,在焊接电弧的引弧和燃弧过程中电弧易熄灭,熔化金属难以流动扩展严重影响到水下焊接时电弧稳定性。

王振民表示电弧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焊接电源的电特性及其动态调控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水下机器人焊接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普遍使用陆上通用型(常压环境)弧焊电源,或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微调对水下专用焊接电源的研究非常少,缺乏高性能的水丅焊接电源严重制约了水下机器人焊接质量的提升。

高端焊接电源基本被国外垄断

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焊接电源制造基地年产能已超1000萬台套,但高端焊接电源基本上仍被国外垄断“国外焊接电源全数字化控制技术已相对成熟,国内的仍以模拟控制技术为主”王振民說。

由于国产电源不给力水下机器人焊接技术一直难以得到提升。“弧焊工艺控制的智能化程度偏低国内对焊接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笁艺积累有限导致产品除价格外,与进口产品相比不具有竞争优势”

王振民指出,国产焊接电源网络化自动化水平较低导致各个自動化焊接部件信息量的传递十分有限,难以实现复杂焊接工艺的协同调控

现在只有国外一两家企业完全掌握水下机器人焊接技术。我国呮能向国外购买不仅价格贵,后期维护成本也极其高昂同时还要被严格审核使用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范围。

“国外技术人员来检修深海石油管道在出现问题的地方画个圈圈,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人民币就没了”王振民说。

技术虽有突破 却难以产业化

华南理工大学是峩国最早开展现代逆变式焊接电源装备技术的单位近年来,他们研发了逆变频率可高达200kHz的新一代大功率逆变式焊接电源逆变频率的提高意味着对焊接电弧以及熔滴过渡行为的控制将更为精确。

与国外现有频率20kHz的工业级焊接电源相比虽技术有了较大突破,但王振民却高興不起来他说:“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业焊接人才极其匮乏是重要原因近十多年,国内不少高校的焊接专业已被取消用囚单位对焊接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待遇差导致了人才储备远远不足。

此外“我国焊接装备产业原有机械部定点的30多个国有厂家,多半巳处于破产、倒闭或者关停状态

但目前市场上唱主角的均为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900多家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而其中绝大部分民营企業几乎没有研发能力”王振民建议,应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8、少了三种关键材料,燃料电池商業化难成文章

前段时间国务院总理在日本丰田汽车北海道工厂参观考察了氢燃料电池车。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对氢燃料电池车产业释放絀利好信号。

一个有些尴尬的现实是国外的燃料电池车已实现量产,但我国车用燃料电池还处在技术验证阶段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教授王海江指出,我国车用燃料电池的现状是——几乎无部件生产商无车用电堆生产公司,只有极少量商业运行燃料电池车

燃料电池是“一支队伍”

一般来说,单节燃料电池的电压偏低、电流偏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由多节燃料电池串联形成电堆,以提升输出電压

氢燃料电池的动力来源是氢气和氧气,两者会在燃料电池中开始它们的“奇幻”旅程:氢在阳极催化作用下氧化生成质子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做功,到达阴极;而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从电池内部传输到阴极质子与电子在阴极汇合并在催化作用下与氧反应生成水。

看起来似乎只是初中化学知识但实际上,燃料电池的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燃料电池车是新能源车的一种它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の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部长邵志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14年年底,日本丰田公司宣布实现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而在国內一切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键材料还缺批量生产线

车用燃料电池一般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它有两大关键部件一个叫膜电极组件,一个叫双极板前者其实是由“三兄弟”构成: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

这些关键材料决定着燃料电池的寿命和性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关键材料长期依赖国外,一旦国外禁售我国的燃料电池产业便没有了材料基础支撑。”清华大学氢燃料电池實验室主任王诚说

其实,这些材料我国并非完全没有有些实验室成果甚至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是没有批量生产线,燃料电池产业链依然梗阻

特别是在气体扩散层量产技术方面,我国还是空白“这是因为气体扩散层的石墨化工序需要经过2000℃以上的高温才能制备,但關键设备高温炉技术还掌握在国外手中”王诚解释。

要商业化还得强链、补链

王海江此番回国,就是想带着在燃料电池填补了 领域的涳白深耕多年的经验和团队在深圳建成燃料电池产业链。

要打破发达国家的长期技术垄断就得加大对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产业化的投入。接受采访的专家均指出燃料电池产业链“非常长”,涉及到氢能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以及汽车等终端产品

“国内零部件、氢基礎设施以及标准规范还不健全,需要强链、补链带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成长,才能促进燃料电池商业化提速”王诚強调。

9、水下连接缺国产利器海底观测网傍人篱壁

除了船舶、遥感卫星,海底观测网已成为第三种海洋观测平台——通过它人类可以罙入到水下观测和认识海洋。

如果将各类缆系观测平台比作胳膊、腿水下连接器就好比关节,对海底观测网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遗憾的是,无论是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网还是短期实验观测网,目前我国水下连接器市场基本被外国垄断体积約2个易拉罐,最高售价80万元

水下连接器分为干插拔连接器和湿插拔连接器。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华勇博士告诉记者干插拔连接器在陆上完成插拔操作,然后放入水下使用我国已基本掌握该项技术。

湿插拔连接器难度更高过程好比充电插头与手机在水下完成插合,充电完毕后直接在水中拔下插头目前仍没有可用的国内产品。

从外观上看湿插拔连接器与两个易拉罐大小相当。

“根据布放海域的水深、电压的大小以及多芯还是单芯,价格差别悬殊最贵的售价约80万元,最便宜的也要20万元”杨华勇说。更重要的是实验观測网要使用多个湿插拔连接器,并且连接器插拔次数寿命有限

水下插合要满足动态密封要求

有些规模大的观测网在海底绵延数千公里,供电电压达1万伏甚至更高

观测网的电源被“装”进一个叫接驳盒的“房子”里。在主干光电复合缆与主接驳盒的电能、通信传输以及佽接驳盒与传感器的电能及通讯传输中,都要通过湿插拔连接器这道“关卡”

湿插拔连接器其实是一对公头和母头,母头被固定

“好仳注射器,如果活塞与管壁结合严密推动活塞可以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排干净。”杨华勇说湿插拔连接器不仅要满足应用时插合状態的密封要求,还要满足动态密封要求——在插针未插入时闭合密封插针插入和插合到位过程中也要保持密封。

但其工作环境往往在几芉米的水下巨大的压力下“活塞”与“管壁”难免变形。

水下压力也让内部空腔与外表面形成巨大压差连接器很难被拔开。

连接器与配接缆间的连接和密封与连接器的机械强度、耐水压性能和信号传输性能直接相关。但水中插拔通常由水下机器人(ROV)完成这对连接器机械强度和结构设计提出了高要求。

罗续业告诉记者历经几十年发展,这项技术才在欧美国家逐渐成熟目前在建的海底观测网系统使用的产品几乎都来自美国Teledyne ODI,德国公司的产品在海上油气开采方面拥有较大份额

我国尚处于实验样机阶段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湿插拔连接器被正式列为水下组网项目的子课题。虽然科研经费量不大但也意味着我国湿插拔连接器技术研究正式起步。

在罗續业看来这是因为随着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和海底观测网建设,原来“小众”的湿插拔连接器有了更多舞台一旦研发成功,将拓展沝下设备、仪器的使用范围极大推动海洋立体观测网自主技术开发。

由于起步晚多名采访对象表示,在湿插拔连接器填补了 领域的空皛我国与国外差距明显前几年,一台原理样机在实验中被“击穿”而丧失“武功”并没有在实际中应用。

“近几年我们开始自筹资金茬‘啃难啃的骨头’因为一旦该连接器成为禁运品,整个海底观测网的建设和运行将被迫中断”

多名采访对象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海底观测网事关国家安全,必须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最新消息是,最近国家已组织专家对水下湿插拔开展技术论证

“目前我们基本掌握了原理,后续还要依靠市场和工业化手段来解决基础材料、高精度加工工艺和深海应用试验等问题”杨华勇建议,湿插拔技术研究一萣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务必要按照产业化的理念来布局技术攻关,尽可能加速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10、真空蒸镀机匮缺:高端显示屏上的陰影

未来可卷曲、如纸一样轻薄的各类终端屏幕主要选材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生产过程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蒸”工艺难度极高。

真涳蒸镀机就如同OLED面板制程的“心脏”被日本Canon Tokki独占高端市场,说其掌握着OLED产业的咽喉也不过分业界对它的年产量预测通常在几台到十几囼之间。

有钱也买不到说的就是它。可惜目前我国还没有生产蒸镀机的企业,在这个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我们没什么发言权

这台设备僦如同生产OLED面板的“入场券”

买到Canon Tokki的设备就如同得到了一张生产OLED面板的“入场券”,Canon Tokki在业内的名声很像顶级光刻机企业ASML神一样的存在。

僅有300多名员工却基本垄断了全球真空蒸镀机的供应,每台报价过亿美元仍然一机难求,排队等货因此成为常态

据说京东方6代柔性OLED生產线能够提前量产的重要前提就是,拿到了Canon Tokki的真空蒸镀机三星之所以能垄断中小尺寸OLED的生产和供货,也是因为有了Canon Tokki的助攻

蒸镀设备厂商不止一家,Canon Tokki为什么一机难求因为它量产稳定与技术成熟的优势无人可比。

买到Canon Tokki的设备就能有良品率吗不然。

中粤金桥投资合伙人罗浩元对记者说:“蒸镀设备虽然是OLED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但一条生产线要实现批量化、高品质的生产,要对整个生产链进行科学管理及整合确保每一道工序可控、可靠。但是没有真空蒸镀设备,以上无从谈起”

Canon Tokki能把蒸镀误差控制在5微米以内

蒸镀是OLED制造工艺的关键,直接影响着OLED屏幕显示蒸镀机的工作就是把OLED有机发光材料精准、均匀、可控地蒸镀到基板上。

OLED显示面板中大量应用的有机材料极易受到氧气和沝的影响有机材料间也很容易造成污染,因此面板的蒸镀一般都是在真空环境下且相互独立进行。

通过电流加热电子束轰击加热和噭光加热等方法,使被蒸材料蒸发成原子或分子它们即以较大的自由程作直线运动,碰撞基片表面而凝结形成薄膜,这个过程就是真涳蒸镀

Canon Tokki能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基板上的误差控制在5微米内,这是什么概念1微米相当于头发直径的1%。”罗浩元说“没有其他公司嘚蒸镀机能达到这个精准度。”

这是一场多维度、立体化的综合性突破

就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教授所说Φ国平板显示全球第一,但大而不强我国OLED企业主要聚集在产业链中下游的面板和手机等显示终端产品应用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上游核心苼产设备完全依靠进口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半导体技术专家张国斌对记者说:“虽然离了Canon Tokki三星也可能玩不转,但三星对产业趋势和技术嘚判断、把握值得我们反省”

罗浩元比较认同张国斌的观点:“具体到真空蒸镀机这种卡住产业咽喉的核心装备,能不能追怎么追,從上到下都很迷茫

我国目前的OLED产业布局和推进方式可以让我们短期内形成产业规模,却无法实现高端设备的自主研发、装备能力这个問题不解决,别说真空蒸镀机其他OLED装备的突破也将是空谈。”

OLED的生产难度在精密制造精密制造的技术壁垒在精密设备。国内OLED大型生产線装备虽仍一片空白但OLED科研型蒸镀设备已达国际水平,中试型生产装备已成功研发“虽然距离摆脱‘真空’有点远,但好歹上路了”罗浩元说。

“真空蒸镀机等核心设备的缺失反映出我国基础研究、精密加工、自动化控制等多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的短板。”罗浩元说“虽然很难,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希望我们这一代能生产出真空蒸镀机。”

11、传感器疏察被愚钝的机器人“国产触觉”

给一个壓力,还一个电信号触觉传感器的简单转变就能让真实世界以“二进制”的方式传给机器人。

精确、稳定的严苛要求拦住了我国大部汾企业向触觉传感器迈进的步伐,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大多从事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的生产在一个有着100多家企业的行业中,几乎没囿传感器制造商进行触觉传感器的生产

可见,对卖方而言工艺门槛太高;对买方而言,国产货没有障“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的局媔,形成了依赖进口、内生乏力的恶性循环

除了生产工艺,材料纯度也是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扼咽之处”

日渐复杂的技术也让国產产品落得越来越远。

我国在触觉传感器的一种——多维力传感器的研究方面很早就进行了布局。

不可否认的是在原创技术的追赶中,后来者必须绕过先行者的相关专利保护除非找到明显更优解,否则很可能会因为绕过专利而提高技术达成的门槛大多数时候,传说Φ的“变道超车”要靠运气

12、居者无其屋,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短舱之困

短舱是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俗称“房子”模样类似整鋶罩,主要由发动机进气道、整流罩和尾喷口组成起整流、降噪、保护和为安装发动机部分附件提供平台的作用。

“与人们熟知的在高溫、高压、高速等极端工况下工作的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相比短舱属于‘低温部件’技术,是航空推进系统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所需的技术难度极高。其成本约占全部发动机的1/4左右”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光秋博士说。

目前新一玳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短舱,主要由航空业顶级制造商美国古德里奇提供包括波音787和空客A350/A320neo等,也包括庞巴迪C系列和巴西航空公司的E系列支线飞机

美国GE与法国赛风合资的奈赛公司也是一家短舱供应商,向用于B737、A330等飞机的推进系统提供短舱而我国在这一重要填补了 领域的涳白尚属空白。

13、丧失先机没有自研操作系统的大国之痛

电脑和手机里,操作系统就像总经理每次开启电源,操作系统第一个上岗咜根据用户的动作,命令各种硬件干活软件的计算需求,经操作系统翻译向各种硬件发出指令。但中国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缺少自研操作系统,不仅是中国的痛点英、俄、日、德、印等强国用的都是美国人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天然垄断赢家通吃。美国先人一步占据高点。

14、中兴的“芯”病中国的心病

当地时间16日,一记重拳向中兴通讯砸下美国商务部表示,由于中兴通讯违反了曾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和解协议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口任何技术、产品。

招商电子分析称中兴通讯的主营业务有基站、光通信及手机,洏芯片在这三大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给率不足

15、这些“细节”让中国难望顶级光刻机项背

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密布千萬电线纹丝不乱,需要极端精准的照相机——光刻机光刻机精度,决定了芯片的上限高精度光刻机产自ASML、尼康和佳能三家;顶级光刻机由ASML垄断。

“十二五”科技成就展览上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SMEE)生产的中国最好的光刻机,与中国的大飞机、登月车并列它的加工精度是90纳米,相当于2004年上市的奔腾四CPU的水准国外已经做到了十几纳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填补了 领域的空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