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米的最大挑战

福布斯:苹果在华最新挑战者非华为小米 而是OPPO
【腾讯科技编者按】《福布斯》网络版周五撰文,称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最新挑战并非来自华为和小米,而是来自OPPO,以下就是《福布斯》网站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家位于广东东莞制造中心的非知名智能手机公司正在逐步成为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重要品牌,或将击败在华市场表现一直稳定的苹果和小米等,一夜之间功成名就。这家公司就是东莞市欧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OPPO),事实上,这家公司在亚洲之外的市场几乎毫不起眼。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如今,OPPO公司通过努力已经将今年第一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提升了153%,达到1850万部,并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卖家榜单。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OPPO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几乎翻了一倍,达到11%。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司研究负责人尼尔·沙赫(Neil Shah)宣称,今年6月将是OPPO与华为激战的“千钧一发”时刻,而OPPO公司极有可能会成为今年的中国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据数据和咨询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经济增速下行等因素的拖累,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5%,然而,在这样不利的形势下,OPPO公司却异军突起,逆势崛起。数据显示,从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来看,OPPO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公司,期间所占市场份额已经从一年前的7.9%增加到13.2%。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华为仍然是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所占市场份额为16.6%;小米则下滑到第三位;而苹果同期份额则下滑到第五位,具体份额为11.5%。业界分析人士表示,事实上,OPPO公司成功的背后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放弃电子商务。与小米依赖网络销售不一样的是,OPPO公司却避开了在线销售方式。与之相反的是,OPPO公司重点关注线下零售店销售业务,特别是低级城市的零售商店,而且经常与销售商签署独家发行协议。OPPO公司似乎非常清楚,低级城市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中国的媒体消息显示,目前为止,这些努力措施已经让欧珀在整个中国市场建立了一个由20多万家零售店组成的网络。这些零售店都在销售针对年轻、节约预算的城市消费者而设计的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研究主任彭路平(Nicole Peng)提供的数据显示,OPPO手机的平均售价为270美元。不过,OPPO公司最近也推出了一部非常热门的手机,即R9,这款系列智能手机的售价在599美元到849美元之间不等,配置了闪充电池功能和16兆像素的摄像头,非常适合用户自拍。OPPO负责营销业务的高管吴强今年6月通过新闻发布会表示,该公司在今年3月推出R9手机后的88天内,此手机销量就突破了700万部,而且其中90%的手机都是通过零售店销售出去的。IDC中国公司研究经理金迪表示,“2013年,许多智能手机公司开始尝试电子商务,但OPPO认为,智能手机的机会仍然在于线下零售商店。其理由就是,智能手机的核心客户仍处于物流并不发达的多个地域。零售商店可以方便消费者率先尝试OPPO手机,并为消费者提供大量的售后服务。”如今,OPPO手机也面临着Vivo的竞争压力,Vivo前身为步步高手机。事实上,OPPO公司创建于本世纪初,最初也是步步高旗下的公司,起初以拓展海外市场为业务重点。之后,随着诸多分歧的涌现,OPPO也独立单干了。在创始人陈明永的带领之下,OPPO公司积极推动零售店扩张和产品设计等业务。今年第一季度,Vivo跃居中国第四大智能手机公司,出货量为1250万部,所占市场份额为11.9%。彭路平表示,OPPO公司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北京和上海等主流城市市场赢取消费者的青睐。OPPO公司需要提升自己在高端消费者当中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实现更大的增长。但是,这绝非易事。彭路平还称,中国一线城市的智能手机市场都被苹果和华为等高端品牌所主导,因此,要想挤进这些高端市场将会非常困难,这种难度要比向为了省钱的消费者销售中低端智能手机大得多,因为那里的用户不太愿意尝试非知名品牌的手机。彭路平表示,“OPPO今年发展动力仍很强劲。但是,该公司的确需要花费更多的营销开支来推广自己的手机,这样才能有机会入驻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并取得不俗的业绩。”(编译/金全)
正在加载...
[责任编辑:honestsun]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当前位置 &
& 雷军:小米最重要的挑战是团队融合
雷军:小米最重要的挑战是团队融合
  “这一段时间外界对小米手机提出了各种问题,但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没有说到点子上”,9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的那天,雷军刚刚从敦煌回来。他说,在敦煌的沙漠地带,他向薛蛮子、李开复等朋友探讨了如何修炼“不生气”功。
  从8月16日小米手机首次发布会之后的近两个月中,雷军和他的小米手机,就一直处于高度关注之中,这种关注,已经超出了雷军和小米同事们的预期,被推在聚光灯底下的“刺眼”,让雷军对每个不同的声音都变得敏感,他甚至有时候觉得很憋屈。
  在他看来,小米公司当下最大的挑战,是“三种基因如何融合得更好”。而所谓的“三种基因”,又基于雷军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家成功公司的“铁人三项标准”:软件、硬件和移动互联网三种资源的高度匹配;且这种组合必须能在公司的最高层融合。
  惟一具备这“铁人三项”基因且取得成功的公司,是苹果公司,有了乔布斯这样一位集技术、应用、商业于一体的大成者。此前有媒体把雷军称为“雷布斯”,其投资人也期望小米可以做成一家像苹果那样的公司,也有网论拿雷军的在小米手机新闻发布会上的举动来说明其“效仿”苹果和乔布斯。
  “乔布斯是偶像级的人物,全世界很多公司都在学习苹果,我们学习他的很多东西,但并非像外界八卦的‘说话的手势’之类的细节。在新闻发布会上,我们认真学习苹果的就是PPT”,雷军称。
  在那一次面对小米粉丝的发布会上,雷军推出了小米手机,此后小米手机在9月5日开放预订,短短34小时内小米官网预订量超过了30万台。这个惊喜让雷军“吓了一跳”。对于这家成立只有一年多、涉足手机领域的年轻公司来说,这个惊喜有点“超重”了:毕竟,无论在团队磨合、与供应商的磨合、制造领域的供应链梳理等等领域,小米公司都需要时间。
  在2010年秋天创始人团队才完全到位的小米公司,是一家有7个联合创始人的公司,这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史上也算是少见。从最高层团队的组成来看,在硬件、软件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配置近乎均衡,但各个行业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却也都不一样,沟通融合得好,便可资源互补,否则就会变得沟通成本极高。
  创建至今,小米公司已经推出了的产品有米聊、MIUI操作系统、小米手机,在建中的还有电商平台小米官网。在雷军的战略地图中,小米系列现在才打到“第三张、第四张牌”,这条产业链中,还有很多牌未出。
  的确,从产业机会来看,小米的确选对了一个具有爆发潜力的行业“火山口”,但这场火山口上的竞赛,留给小米最大的挑战是:时间太有限。不管是过往的积累、当下的融合还是未来的资源配置,这家年轻的公司必须用倍于竞争对手的速度去赛跑。
  取胜并非不可能。
  “铁人三项”的融合
  “我不能说彻底解决了融合的问题,但把这三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凑到一起,大家还拼命工作,就很难得”。
  《21世纪》:这一个多月以来,外界对小米都很关注,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你自己怎么看?
  雷军:我觉得当下的这些看法,都没有到点子上,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比如有用户对拍照功能的看法,这个是可以改进的;再如外界所说的“掉漆门”,且不说这个说法的很多细节本身是欠妥的,就算存在极个别掉漆现象,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我们这次工程纪念版本身就是测试机,本来就是要让用户提意见、提看法,这样产品正式上线,可以做到质量更稳定。而且工程纪念版的用户可以直接免费换正式版的手机。
  这期间我觉得最憋屈的,就是没法去一一对各种说法做解释。
  硬件的更新周期和互联网的口碑营销先行之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必须拿到了产品之后,拿产品说话才行。这个时间差是我们要学会适应的。
  从我来看,我认为小米最重要的挑战,是融合,从创始人团队到业务团队,来自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行业背景的,如何在一起建立一套更良性的沟通方式,如何让隔行的同事们更好地相互了解,如何让各个行业的发展节奏相互匹配。
  小米有七个创始人,这在创业公司中算人数比较多的,作为主要发起人,我的主要工作是做好融合,配置资源、找对正确的人、创建一套大家都适应的方式。
  目前为止,我不能说彻底解决了融合的问题,但把这三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凑到一起,大家还拼命工作,就很难得;我们一周上六天班,大家的付出的时间绝对比以前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要多。
  《21世纪》:小米的各个业务板块,基本是同时全面开花,但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资源配置是有限的。在一个公司的平台下,如何建立一套资源配置和协调创业的体系?
  雷军:在解决了投资人和团队“信不信”的问题之后,创业真正进入状态,是在“米聊”上线之后,进入“真正拉开跑”的阶段:IM板块的米聊、OS板块的MIUI系统、硬件产品的小米手机,三款主打业务开始全线赛跑。
  当然,各个业务单元的发展节奏、行业特点、做事的方式、生态体系都不一样,所以现在我们给各个业务单元的定位,都希望他们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各自的市场独立生存,同时业务单元又能相互支持,相互开放,但同时又属于一个公司平台。我们基本会采取类似事业部制的方式。
  “小米”产业链猜想
  “今天的每一个产品,都在我们原来的计划和预想之中,唯一的变化就是起来的速度比原来预期的要快”。
  《21世纪》:小米业务很长,与苹果公司的很多业务链有相似之处,那么,在产业类别上,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
  雷军:总体来说,小米是一家公司。小米手机是我们的一个产品,就算做手机,我们也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在做手机,其他的产品,如米聊、MIUI,包括我们后面可能做的电商领域,都属于互联网的范畴。
  《21世纪》:米聊是小米公司的第一个产品,也很快在市场走红,但现在竞争很激烈。对于米聊未来如何走?
  雷军:米聊有压力但是我觉得米聊输不掉。我们希望米聊能够像事业部那样独立运作,要能在独立市场中生存下去。米聊创造的新的IM市场已经有一定的市场认同基础,但稳定性、靠谱性还需要时间。比如,米聊和短信怎么更好整合;是否可以同时支持4-5个链接?如果网络不好的时候,可以很快换一个网络?米聊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讲的。
  《21世纪》:MIUI操作系统是否也会独立?
  雷军:MIUI在全力支持小米手机之后,可能会带来几个负向的作用:第一,MIUI支持其他手机力度是不是会减弱?第二,其他手机还是否会愿意用MIUI,同行是否会成为冤家?第三,如果MIUI放到小米手机体系中,其自身的市场潜力会不会减弱?
  我们希望MIUI也是独立业务。和手机绑在一起,其实对它自身发展并不好,束缚了它本该有的发展空间,所以我给MIUI的定位就是,尽可能地支持更多的其他的手机,同时,专门成立一个小组支持小米手机。
  《21世纪》:小米官网是否往电商方向走?电商平台是否有足够的产品内容支撑?
  雷军:苹果官网Apple Store的市场是很多研究苹果的人都忽视了的。如果小米手机都通过自有的电商平台来销售,这个量是相当可观的。
  在货源上,除了手机之外,配件也是很大的市场,我认为手机配件市场是有的,关键是怎么把配件做好,做得让人喜欢用,并且把服务做得让人相当满意。
  “火山口”上的竞赛
  “我的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做到极致,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最好。”
  《21世纪》:不管怎样,小米手机还是一款手机,性价比是很优厚的。手机的成本到底多少?赚不赚钱?
  雷军:关于这款手机的成本问题,曾一度有人算出了1200元人民币的成本价。我们拿到那个消息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很不对头:第一,这个计算的不是小米手机的配置,而是其他手机的配置,计算者对单核还是双核都没弄清楚,要知道,这二者差价是很大的。
  第二,对于其他一些配件的价码,也是很不对的,有些价格是国外市场的原价,但是这其中有进口和差价没有计算进去。还有些因素是会调整的,一是原材料成本,采购量不一样价格是不一样的,这个会动态一些。
  第三,各种其他的税费还没有计算出去。一次性的供应商研发成本,3G专利费,还有按销售量再交的其他专利费,屏、芯片等的专利费。这些都要最后才能算出来。
  说实话,关于成本到底是多少,还有几个关键的指标是没有跑完的,一个是良品率,一个是退换率;这两个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计算出来。良品率要等到产品全部在生产线上跑完之后才知道。
  退换率也要等到正式销售之后,我估计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看得出来个大概。但是我们的心理预期,硬件方面应该大概不会亏钱;
  在定价上,当时我们参考了淘宝销量前十名手机,2000块以上的只有一部,就是iphone,其他都是2000块以下的,所以我们定了1999人民币的价格,把发烧机变成大众机。反正我们的定价是同等配置走得最低的。
  《21世纪》:Google、微软、阿里巴巴等都在做手机,小米也称是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这其中特点和优劣势在哪里?
  雷军:说实话,我是一个手机发烧友,怎么做手机,我肯定没有周光平(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MOTO明手机的设计者)懂。我更多的是从一个用户大家角度,去找到需求:用户到底需要一款什么样的手机,对哪些需求比较在意?
  再一个,互联网的文化是讲究透明和参与感,所以在小米手机一开始,我们有50万的粉丝都参与设计,这个在手机史上也是个先例,让用户做主,我们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希望我们要做一款有诚意的产品,什么叫有诚意?一是尊重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消费者为主导;第二,有问题就改进。我就是一个小生意人,想做一款有诚意的产品。
  《21世纪》:但手机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精密的行业,作为新手,小米挑战不小,你看得到的有哪些?
  雷军:这点不仅你会问,我们的投资人都在问,当时我们融资的时候,他们问:你认识富士康么?你认识供应商们?那你怎么做?当时我们都不认识,但如今都是我的合作伙伴。产业链的势能是超过预期的。
  但难度是什么?硬件的供应链不是像我们到商场买东西那么简单,它的难度要高度计划性和流程化。一部手机有800多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背后都有好几家供应商,如何去配置这些供应链?高端零部件是需要提前定制的,这一套供应链流程的建立,是需要时间和精细化的磨合的。
  在生产这方面,我们希望能把既有的订单满足,保证产品的品质;我们的投资者对我们小米手机的要求,希望我们不要狂热,不要卖得太多。
  四季度到底能满足多少销量?这个是高度关注的机密,我现在什么具体的数字都不敢说;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对。但量产这一关,今年最大,四季度走好了,打下基础,后面会顺一些。
  《21世纪》:在小米、金山和投资等之间,你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分配?
  雷军:小米的时间肯定是最多的,毕竟我是创始人,也是CEO,金山那边我是董事长,对于董事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找一个合适的CEO.至于投资,那是个业余爱好,我正考虑组一个专门的团队来打理。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全部来自内容作者或互联网自动抓取,关爱通不产生内容。以上的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关爱通观点或立场。关爱通力求此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也不保证未来内容不会发生变更。
如本网展示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关爱通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邮箱:yao.电话Tel:021-5
雷军:小米最重要的挑战是团队融合&&相关文章
看过 雷军:小米最重要的挑战是团队融合 还看过
推荐文章推荐专题
夏日专享好礼一次意料之中的逆袭 小米4对比华为P8真挑战
【TechWeb报道】小米4与华为P8这两款手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对于小米4而言更多的是小米在做产品态度上的体现,将发烧继续到底与2000元内的定价都一直被米粉捧为信仰,也是小米近几年来非常成功与经典的一款产品,而华为P8在今年上半年发售,产品所带来了反响不及去年发布的Mate 7,但是在产品上又有很多借鉴Mate 7的设计,更关键的是还剔除了在P系列上的一些标志性设计,准确的说是一款脱胎换骨的产品。那么当这2款完全不同风格的手机放在一起来一个比拼,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外观部分:
由于小米4比华为P8发布的时间要早上许多,所以在本文中担当的是挑战者的角色,但是小米4的实力绝对是不容小觑,就算放到现在配置也丝毫不会落后。而华为P8准确的说还不算是一款在今年有代表性的旗舰机,毕竟后面还有Mate 8与已经发布的荣耀7,所以只能算的上是一款P系列的革新之作。
从华为P8与小米4正面来看,笔者越看越觉得像,就比如额头部分的扬声器、光线传感器、前置摄像头的造型来看,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小米4的前置摄像头打孔位置更偏右,整体视觉协调性更好,P8的打孔挤在一起,左右两边空着感觉怪怪的。
而下巴部分的设计,小米4完胜,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三个安卓虚拟按键,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吗?因为P8的EMUI操作系统内置了三个虚拟按键,而下巴的设计又比较高,且一个物理或虚拟按键都没有,这样只要一开机进入某些APP,就会发现这个下巴是多余的,就像是HTC One系列令人诟病的下巴设计一样,而且P8这次也没有将品牌Logo打在上面,给人很牵强的设计感,反观小米4至少不会有这种感觉,那三个虚拟按键就是最大的安慰。
背部的设计风格小米4与华为P8截然不同,华为虽然采用了流行的三段式设计,但是在美观处理上没有达成一致,至少给笔者的感觉就是上面部分像极了iPhone 5s星空灰版,而下面的裸露黑色天线真的就有一点丑了,也不知道为什么iPhone 6采用这种天线外露的设计后,其它的手机厂商都要去效仿。
而小米4的背部设计一体化集成度特别高,采用了玻璃陶瓷材质+激光栅栏刻纹的设计质感十足,这种特殊的视觉观感是采用金属材质机身的P8所达不到的,因为小米4显得更时尚年轻,陶瓷白给人一种典雅纯净的感受,而且触摸感也非常细腻,P8采用土豪金+金属材质给人稳重奢华商务感,但是机身设计又偏修长,这样以来会觉得配色与机身尺寸有那么一点违和。
而且小米4还有多款材质的后壳可以选,这对于无法拆卸后盖的华为P8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了,因为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质作为后壳,个性化十足。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金属材质的机身的物理特性就是导热比陶瓷厉害,稍有磕碰与外力就会掉漆或者形变,在外观材质的采用与工业设计上,笔者觉得小米4更加耐看,而且也更漂亮。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华为P8配置
相关的资讯有:
华为P8配置
相关的博文有:
苹果iPhone的充电效率其实一直都不慢,但以前苹果似乎没有过于宣传这些内容,一方面是...
全面屏是今年重磅旗舰机的标配,三星S8发布之后,Note 8的外形也基本确定,由于屏幕尺...
昨日联想在线上正式发布了国行版Moto Z2 Play。外观方面,Moto Z2 Play依然是主打模块...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Twitter发现犯罪活动的速度比警方收到报警的速度还快...
易到发布公告成称易到公司已于近日变更控股股东,乐视不再作为易到控股股东,原管理团...
加拿大最高法院周三作出裁决称,该国的各个法院将可强迫互联网搜索领军企业谷歌在全球...
欧洲多国突然遭遇大范围病毒攻击,政府、银行、企业等重要系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了iOS 11后,很多果粉对iOS 10的更新开始变得没有什么兴趣。今天凌晨,苹果推出了iO...
以摩拜单车为首的共享单车行业再次颠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它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
6月30日奇迹大陆的搭配师们可以两人一组进入星宫领域,在星云幻境里和其他搭配师切磋......
火影忍者手游按照惯例将会在7月推出新的高级招募A忍,由于高招A的实力很强所以大家都......
王者荣耀新版周瑜即将上线体验服,欢迎召唤师们来体验哟!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新版周瑜的......
夜雾迷城活动2月22日5:00—2月28日23:59,本次活动新增套装黎明之冠新月之吻,下面为......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请选择一张图片分享
要转发到新浪微博,请
要转发到QQ空间,请雷军最大的挑战是克服内外对小米高期望
虎嗅注:本文整合了华尔街日报近期《解码 | 小米:从挑战者到被挑战者》与《专访雷军》的两篇报道,原文作者袁莉,本文做了删编。
2015年对小米联合创始人、CEO雷军来说并不容易,至少比飞速挤入世界顶级手机制造商之列的前四年要难一些。中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销量只增长了33%,和%的增长率相比逊色了不少。
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从小米进场时的蓝海变成了红海、血海乃至苦海。小米也从广受推崇的科技创业公司成为批评和猜疑的对象。
雷军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将小米从一家初创公司缔造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小米撼动了中国的手机和配件市场,震动了竞争对手,并且在寻求国际扩张。
但现在感到不安却是雷军。
小米面临的最棘手的挑战也许是:曾经因模仿别家的手机而遭到批评的小米现在成了模仿对象,后来者模仿小米的商业模式,并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智能手机。
上周五雷军在办公室接受了《华尔街日报》专访,讲述了小米从挑战者变为被挑战者的心理感受,为什么管理内部和外部期望是小米最大的挑战,在市场增长放缓、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如何创新,以及他为什么缺席上周在西雅图的中美互联网峰会。
雷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小米曾经是创新者、挑战者和颠覆者,然而突然之间,小米成了被挑战的那一个,这个很恐怖,也很难适应。而小米正在做优衣库、无印良品、宜家做过的事情,小米的终极目标是做出物美价廉的产品。
他说,小米今年有望实现销售8,000万部手机的目标。他拒绝对2016年的情况作出预期,称对小米而言,管理内部和外部预期是最大的挑战。他说,小米是一家成立五年的创业公司,这些预期给他们的压力很大。小米需要把握自己的节奏。
虚拟运营商、金融业务,小米收入的新增点
雷军看好精准销售的前景。他举例说,小米手机用户的数据流量包快要用完时,小米系统会发现这一情况,并向用户推送信息,建议该用户使用一项流量包服务,费用比他平时所支付的价格要便宜20%。雷军预计明年这类服务的收入将迅速增长,这块业务利润率不错。
小米还提供个人贷款服务,个人最高借款额度为人民币 100万元,小米根据用户信用状况提供可贷额度,一键完成。小米用户的信用状况是小米系统逐渐建立的。
雷军曾在不同场合说过,预计今年互联网服务收入将增长两倍,达到10亿美元,约占小米今年160亿美元预期总收入的6%。
到目前为止,小米还没有真正开始销售广告,但雷军说,用户结构使小米成为许多广告商垂涎的广告投放目的地,小米品牌就是中产阶级、年轻、有活力,高端品牌针可以去别的平台。
以下是这次访谈的问答摘要,为简洁连贯起见,文字做了编辑。WSJ是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英文的缩写。
WSJ:先问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你为什么没有(跟随习大大访美)去西雅图参加中美互联网峰会?
雷军: 主要原因是时间冲突。我们定了发布小米4C,早就订好了场地、会议室,记者都邀请好了。
WSJ:小米成立五年了,很成功,也面临很多挑战。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雷军: 第 一,如何克服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对小米过高的期望。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以往我们都增长百分之几百,全球经济形势这么差,我们上半年增长了33%,大家还说 你增长不够快。这个要求真的很变态。我们毕竟还是一家五年的创业公司,这种期望是让我们觉得心里负担最重的。五年前我们什么包袱都没有,我们是零,小米加 步枪,挺好。今天因为大家天天挑战你,然后你就好像有了王座保卫战,我们就开始有守成这种感觉了,好像每一战我们都不能输,每一战我们都得守成。我觉得这 不是我要的,在这种寸土必争的战争里,我们不小心就很容易迷失。我们要成为手机行业比较强的player,而不是比较大的player。所以我们要控制好 我们自己和外界对我们的预期,沿着自己的节奏,最最核心的是守住基本线——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怎样做出让大家惊艳的产品。
第 二,我们需要证明给大家看,这个模式还可以在国外复制成功,哪怕是一个市场。所以我们全力以赴一定要在几个新兴市场里把整个市场真地做起来。从现在开始我 们再给自己三年时间,希望小米在一定要占到市场前三位甚至第一位。我们的商业模式不在于卖多少部手机,在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你有很高的号召力才能变 现。比如我在台湾、香港都做了,但当地人口很小,很难做互联网的运营,互联网运营的核心是人要多。所以,我就得在印度,在人口密集的大国,然后做到人口的 10%、20%,这样我在当地的影响力才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媒体机构,各种变现才有机会。
我面对的挑战其实就是那些数字上的期望,还有今天的对手越来越强大,而且原来我们是创新者、挑战者、颠覆者,大家没有怎么当回事,等我们突然一下成为市场老大以后,我们自己不适应,所有的枪口对准了我。所以,过去一年多也是我们在公关压力、竞争压力上比较大的。
WSJ:手机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小米总裁林斌也在微博上说过,接下来五年智能手机很难有大的突破。这种情况下小米如何创新?如何才在竞争中胜出?
雷军: 中 国手机市场今年应该到了生存挑战赛的阶段。手机一直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中国市场到现在活跃的手机公司还有几十家这是不可思议的,全球都没有几家了, 中国还有几十家。我认为这个淘汰赛才刚开始。这场手机大战应该还会持续两三年,不过手机行业非常烧钱,现在一入场都是5亿、6亿美金,中国能掏出这么多钱 的就那么几家,弱的都被淘汰了,现在只有高手巅峰过招。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怎么把产品做好,希望能把市场份额再增加一倍,因为我现在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 等我做好了肯定增加一倍。而且竞争越残酷对我越有帮助,因为我有先发优势,我有规模优势,对别人是血海苦海,对我最好再苦一点。
创新方面,很难突破不表示不可以突破或者不需要突破。在大的方面很难创新的同时,在用户体验方面还有非常多点值得我们琢磨和创新。比如我们刚刚发布的小米 4C,因为看到中国在高铁化,而高铁在高速移动过程中手机很难连接基站,我们在4C上增加了高铁模式,至少解决了坐高铁的人的需求。原来你做一款手机,你 希望覆盖全球几十亿的手机用户,今天你不能这么想问题了,你得针对不同的场景为不同人设计。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用手机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你觉得不方便的地 方,所以,现在手机行业的创新针对所有人群的大的创新会比较难,针对应用场景的创新还没有真正开始,每一类人群都有自己的需求。
WSJ:小米note是你们向高端走的一个努力,销售情况怎么样?还有推出高端机型的计划吗?
雷军: 我们没公布过单机型数据,我们基本上就是公布整体销量,上半年我们完成了3470万只的销售。我觉得我们品牌的定位就是一个超高性价比的品牌定位,所以小 米note在它的档次和机型里也是超高性价比的。所有的朋友、媒体、公众都觉得定价高就是高端,我前一个客人也在谈同样的问题,我就跟他讲,我们就是为了 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让大家享受到非常好,非常漂亮,超值的东西,这样大家的幸福指数才能提高。我觉得我们就是做的优衣库、无印良品和宜 家的事,如果我们一定要做个奢侈品也很怪,我们也很扭曲,我们整个目标就是把东西做得又好又便宜。我们不是苹果,我们也不是LV。
WSJ:能不能讲讲小米的商业模式,硬件不挣钱,你怎么挣钱呢?
雷军: 这 个我已经讲过一万遍了。可能因为小米第一家做,第一家告诉你硬件也能建平台。一般我们只看到腾讯、百度、Google、Facebook建了不少平台,最 后小米发现的核心模式就是手机本身做好了就是一个互联网平台,而且是一个巨大规模的互联网平台,规模大到什么程度呢?今天在中国有1.3亿人用小米手机, 涉及到人口的10%,而且这些人全部是年轻人,我可能在年轻人中占到20%甚至25%的影响力,所以,你无论是看电影、听音乐、看书看新闻都是小米提供 的。我们是不是一个巨大的内容渠道?这么多人不仅仅通过电视盒子看我们的内容,通过手机平板也在看我们的内容,你看我们做了多少,新闻,看书,音乐,电 影,游戏全部覆盖了。小米每个用户每天点屏幕115次,平均我的用户用手机4个半小时。你就想想我是多么恐怖的播出平台,我占了用户这么长的时长,我对它 的影响无处不在。
WSJ:小米今年雇了两个比较重要的新高管,一个是知识产权(IP)方面的,一个是CFO。请问小米在IP方面有什么进展?雇CFO是要考虑上市吗?
雷军: IP是一个很大的战略,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王翔7月份加入小米就是在负责IP,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会有一系列的进展吧。小米极度重视创新,去年我们申请了2700项发明专利,今年的目标是4000项。
关于IPO,五年之内我们不会考虑,原因非常简单,我已经是五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我深知上市的优点和缺点,我认为再过五年小米再考虑IPO是一个更佳 的时间点。我们邀请周受资任小米CFO就是因为短期内不会考虑IPO。受很聪明,也很年轻,他还需要三到五年学习和成长的时间。
WSJ:现在经济形势比较低迷,对你们有影响吗?
雷军: 当然有。人民币贬值,还有印度币贬值,印尼币贬值,币贬得更惨。如果我不调定价,货币贬值就意味着我亏损。所幸我们国际业务比例还比较小,只占不到1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