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中国国际经济学院在哪院

四川省核工业工程学校_百度百科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日起,使用互联网服务需要进行帐号实名认证。为保障百度帐号的正常使用,请您尽快完成手机号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四川省核工业工程学校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百科名片
学校规划图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四川核工业技工学校和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培训学院是三块牌子一套机构,是集大专、中专、技能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院校,学校创办于1979年,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已发展成为四川省最大规模的技工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4654人,占地面积526亩。拥有广元第一校区、第二校区和成都校区3个校区,在新疆阿勒泰、新疆博州、陕西旬阳、四川通江建有4所分校.2006年又投资1.1亿元,建设一所占地面积205亩、能容纳8000人的现代化新校区(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2007年投入使用。目录学校简介 校长简介 校区分布 1979年(建校)-2006年大事记
四川省核工业工程学校学校简介
中文名称[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英文名称[Sichuan nuclear industry engineering school]  英文缩写[SCNIES]办学地点[第一,二校区位于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另有成都校区和新疆阿勒泰、新疆博州、陕西旬阳县、四川通江县分校]学校主体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面积约400多亩,其他校区和分校共约100多亩.学校组织机构健全,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拥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有与专业配套的各类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中心,拥有现代化数控技术加工中心,模具技术中心、焊接实习场、钳工实习场、机械加工场等实习实训基地,图书、工、卡、量具齐备,电化教学设备先进,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  学校先后被评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重点技工学校”、 “全国首批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核工业核电建设安装培训基地”、“四川省劳务扶贫开发培训基地”、“四川省职业技能综合培训基地”、“省级人才开发示范点”、“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单位”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在四川省职业学校中,学校率先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由于显著的办学成果、成功的管理模式、良好的就业体系,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先后被评为 “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劳务扶贫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四川省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四川省首批职业技能综合培训基地”、“ 广元市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广元市职业培训综合基地”、“广元市人才工作示范点”、“广元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效益一等奖”、“广元市文明单位”、二〇〇三、二〇〇四年度“广元市‘两保’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同时学校还获得多起国家和省、市授予的奖牌和称号,并受到过教育部部长周济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的称赞,以及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学校秉承“培养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的办学宗旨,独创了重基础、重实践、重技能的“模块式”和“行为引导式”的教学方针,结合军事化、企业化、法制化的封闭式科学管理体系,培养与时俱进的市场需求人才为目标。学校在教学中大力行的来自德国职教的先进教学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三种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学会不断开发自身潜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我校并于2002年开始实行模块(MES)教学,把学生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揉在一起,把大量的实践性的操作放在实习场中,让学生通过实作项目的操作演示,加上自己的动手实践,从而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效果。推行理论考试和实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各实习企业单位对我校的实习生评价较高。组建和引进校内外专家组进行专业建设,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模块式培训,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创新素质教育模式,取得德育工作良好成果。以“重德、启智、授技”为育人宗旨,坚持“育人先育德,育德品为本”的德育工作思路,把人格和技能作为学生成就人生的两个关键,把学生习惯养成作为学生成人、成功和学校办出特色、办成名校的基础,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三自教育”,实行小教官军训、小老师辅导和学长制度。  严格的教学管理,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使学校毕业生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能、优秀的人品素质,真正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吸引了大批用人单位“想要、长要、多要”学校毕业生。因为毕业生供不 应求,用人单位经常在学校招不够人,学校实行毕业生“限送”制度。对主动跟学校联系用工的单位,学校按“六不送”标准进行严格考查,编定企业等级,等级高的多送,等级低的少送,不符合学校要求的坚决不送,真正做到不知名企业不送、工作环境差的不送、科技含量低的不送、待遇低的不送、管理不规范的不送、不到学校现场面试的不送。  学生广泛在中国核工业二三公司内部核电站就业和二三公司外大型知名企业就业,分配单位如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深圳三星视界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核工业深圳电子集团公司、上海达丰、珠海伟创力、深圳长城国际、广州捷普电子、中集集团、丰田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学生平均工资已达到1000元以上。学校实行实行定单式培养,并对就业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厂方工作不管是因为厂方原因,还是学生个人原因造成失业,只要毕业生与学院联系,符合学院毕业生再就业条例,学院都会对其实施无偿或有偿再就业。2005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到2020年,我国还要再建设30座核电站,核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约3000亿元,每座核电站建设周期为7年。目前,已经启动的核电站有浙江三门、广东阳江、辽宁红沿河、山东海阳以及福建宁德、广西台山等,标志着中国的第三轮核电站建设高潮已经来临。学校将向其输送约2万余名技术工人,又是一次新的机遇。
四川省核工业工程学校校长简介
校长宋远彬, 中共党员,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中国核工业科技拔尖人才”四川省十佳优秀校长、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广元市科技拔尖人才、中国核工业科技拔尖人才。 ““四川省第三届杰出创新人才奖候选人”、“广元市第五届科技拔尖人才”、“广元市建市20周年有特殊贡献的劳动模范”;  宋校长是一个市场意识强和敢于竞争的人,1994年他临危受命出任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职业培训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当时的学校是一所危房四立、濒临倒闭、固定资产只有93万元、在校学生规模为450人的国办学校。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全国职业学校面对新的形式和困境,宋远彬同志毅然扛起职业技术教育这面大旗,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抓建设,与时俱进练内功,艰苦拼搏,知难而进,不等不靠,没向国家要一分钱,通过自筹资金把学校建设成为了拥有广元一校区、二校区及成都都江堰校区和新疆博乐、阿勒泰、陕西旬阳和四川通江四所分校2的集团化学校,高楼林立,具备较好办学条件的现代职业学校,而学生规模也由450人发展到今天在校生达14654人的规模、。以卓著的办学成果遥遥领先于全省教育战线,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榜样,为我省和全国职业学校的发展探索和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并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到校视察的四川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副省长柯尊平、陈文光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学校在2003年召开的四川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技工学校”,在2005年召开的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被授予“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先进单位”,其办学经验作为典型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2005年学校入选“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成为省内外学生争相就读的全省职教名校,引来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2005年4月在全省同类学校中率先通过了IS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八十年代后期,宋校长同志带领学校承担了建设秦山、大亚湾、连云港核电站的所有技术工人和劳务人员的培训任务,为核电建设节约了数千万元的成本为祖国的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建设突出贡献奖。他自任校长以来,以工“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为宗旨,按照“定单教育”、城乡联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学校+公司+农户”等多种办学模式,使学校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功地与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三星电子、TCL集团等数百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实现了厂校对接。平均每年解决了2000余名来自农村学生的求学和就业,现已累计安置毕业生35000名,学校毕业生连续10年就业率达到100%,学生工作后每年的纯工资性收入为元,为推动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根本转变,为以及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做出了贡献,被广元市政府授予“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和“两保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到学校进行了跟踪采访,并以“订单教育让学生就业不用愁”为题在黄金时段《国视资讯》栏目里进行了跟踪报道。一所硬件极差的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五年招生人数位于全省职教学校的前列,堪称职业技术教育的榜样,令同行称奇,更以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学校+军队+企业”的培养模式,开创了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新天地,各省市院校纷纷派团前往参观、考察,平均每天达2-3批。  宋远彬学风朴实严谨,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有为学校长久发展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其在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进步,自任校长职务以来,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准则和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全校教师树立勤奋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感召教职员工尽职尽责,努力拼博,争创佳绩。  宋远彬先后在行业内外10余个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90余次,70余次做代表性发言或宣读论文;在全国、省、行业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40余篇论文获得各类奖励。编(审)教材(含习题册)、讲义等20余种,编审了多个学科、专业的教学计划。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50余个,。作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GYS-010所所长,主持完成了对35000名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组织了核工业系统、广元市多个单位的40余次职工培训。  宋远彬注重市场调研,先后从事了《技工学校的出路》、《学生素质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等课题的研究,他还是中国核工业教育系统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同时参与完成了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焊接技术、起重技术、管道技术等多项科技技术咨询项目,为核电事业做出了显著成绩。  对于他所带领的学校班子,他坚决执行民主决策和集体领导。对于副手,他既信任又关心。对于全校各级领导班子,他既严格要求又悉心爱护。对于学校的员工队伍,宋远彬引以为豪,他认为那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他始终把调动好、保护好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治校的根本。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对社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宋远彬同志总是把自己置身于新的起跑线上,向着职业教育的辉煌目标,进行一次又一次新的冲刺。
四川省核工业工程学校校区分布
第一校区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第一校区位于四川广元市宝轮镇,创办于1979年,经过20多年来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条件良好、办学成绩斐然的大型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个校区。  本校区占地面积100余亩。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师资优良,有教职工170余人,其中高级讲师22人,高级技师28人,外聘专家25人。拥有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多媒体微机实验室、模具、焊工等与专业相配套的实习工厂和现代化的数控加工实习车间。本校区环境幽静,实习设备齐全,是培育人才的摇篮。  生源广泛来自四川、甘肃、陕西、河南、山东、云南、新疆、重庆、贵州、安徽等十余个省区,招生人数连续八年名列全省前茅,2005年全年招生突破3500余人。实行“订单式”教育,与百余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校在上海和深圳建立了就业服务站,在毕业生推荐中,学校坚持“六不送”原则,在厂家直接来校面试的前提下,将学生推荐到待遇好、稳定性高、管理规范、科技含量高的一流知名企业就业。学生就业率连续10年达到100%,对口就业率达98%,就业稳定率96%,再就业满意率达100%,真正做到了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就业水平达到了全省全国一流。  本校区秉承学校“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的指导思想,吸收了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集中职、高职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与多所高校合作办学。开办有焊工、电工、车、钳、铣、刨、模具、铆工、数控、管道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终身技术专业和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实行模块式(MES)培训,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同时,将素质教育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按照“先做人,再做事,素质第一,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以学生会纪检、劳生、学习、体育各部及兴趣小组、文学社等社团组织为载体开展“三自”教育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服务,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深化了教育教学内涵。  本校区在担负起为我国核电站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的同时,还面向社会招收并定向培养了大批实用、紧缺人才。自成立以来,已向社会各界及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连云港核电站、广州乙烯工 程、南海石化工程等培养了2万余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其中处级以上干部50余人、科级干部100余人、班组长300余人、技术骨干占80%。  本校区有全国领先的学生就业水平、精细化的一流管理、优质的教学服务、辉煌的办学成果,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界、教育界、学术界、政府、社会和公众媒体的高度评价。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我校的办学方针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在全省职教改革与发展创新的经验交流会议上,把我校办学特色和成果作为范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电视台以“订单教育使就业不用愁”为专题,在《国视资讯》栏目连续播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第二校区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第二校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宝轮镇,校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办学的理想佳地。校区占地面积300余亩,现有教职员工100余人,其中双师型教师50余人,高级技师40余人,高级讲师10余人。在校学生4000余人,分别来自四川、甘肃、陕西、河南、山东、云南、新疆、重庆、贵州、安徽、江苏等十余个省份。校区拥有高大的教学楼、宽敞洁净的学生宿舍、现代化多媒体实验室。实习场设备齐全,有钳工、焊工等与专业相配套的实习工厂和现代化车间。  校区集中职、高职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与多所高校合作办学。开办了焊工、电工、机电、管道工、机电一体化技术及核电安装等技术专业和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实行模块式(MES)培训,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担负起为我国核电站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的同时,还面向社会招收并定向培养了大批实用、紧缺人才。校区在向子弟学校、各校区学习的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能力:第一、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习惯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社交等各种习惯教育。第二、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智商能力。包括坚强的意志,正确的目标、健康的情感及合作意识等的培养。第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传统美德。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特长和进行艺术教育。学校通过组建各种学生社团,比如:艺美协会、书法协会、文学社以及各专业兴趣小组等,对学生艺术能力进行培养和挖掘,同时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术能力。  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求理论知识储备的完善,更要求动手能力的过关,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校区实行“订单式”教育,与百余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在上海、深圳建立了两个就业服务站,这为学生们就业奠定了基础。校区领先的学生就业水平,精细化的一流管理、优质的教学服务,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界、教育界、学术界、政府、社会和公众媒体的高度评价。校区成立以来,办学成果显著,多次获得领导好评。在新的时刻,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同时,二校区将以更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成都校区成都校区面积最小,广元的校区为该校的核心主体.该校区位于成都都江堰市中兴镇.
四川省核工业工程学校1979年建校-2006年大事记
1979年9月,学校的前身——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技工学校经核工业部批准成立。1987年5月获得广元市技校系统篮球系统篮球比赛篮球冠军。  1992年5月,在核工业系统技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建工局第一名  1994年3月,宋远彬同志被二三公司聘任为二三公司技校校长,1996年兼任党委书记。  1995年9月,学院首次面向社会招生。1997年3月,被评为广元市中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997年4月,与秦山和大亚湾电站签定了1500人的核电用工培训协议。1997年5月,被国家主管部门认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998年5月,宋校长被四川省劳动厅评为“四川省技校优秀校长”  1998年5月,荣获“1997年度四川省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工作二等奖”  1998年8月,被广元市劳动局评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1998年8月,被四川省劳动厅评为“职业培训教材建设暨发行工作一等奖”  1999年3月,被国家主管部门认定为“四川省职业培训综合基地”  1999年5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重点技工学校”  2000年3月,与新疆、巴中、广元等地的厂校联合办学,开辟了实习基地,扩大了办学规模。  2000年4月,被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组建职业培训学院。  2000年9月,招生人数突破1500人,再列四川省第一位。  2001年4月,被中共广元市中区委和广元市中区人民政府连续四年评为“文明单位”  2002年7月,宋校长被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2002年8月,被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评为“四川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单位”  2003年1月,被中共广元市委、广元市人民政府评为2002年度两保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3月,被广元市人民政府评为“劳务开发培训基地”   2003年4月,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劳动厅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4年1月,宋远彬同志陪聘任为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校长,杨茂才同志被聘为党委书记。  2004年10月,学校被广元市教育局评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效益一等奖”  2004年9月,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创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成功,成为全国重点技工学校.2004年12月,被四川省人事厅、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  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劳务扶贫工程培训示范基地”  2005年12月,四川省职业学校“高教杯”电子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广元选拔赛荣获优秀奖——杜广彬、周元勇、曹旭强。  2005年10月,学校被评为“广元市人才示范点”“市级文明单位”“广元市卫生先进单位”  2006年2月,被广元市人民政府评为“2005年度两保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共36个奖牌,7面锦旗。  2006年4月,我校在广元市首届职业学校技竞赛中业绩辉煌,殷崟程同学获电子专业一等奖,何佳佳同学获钳工装业二等奖,赵雪丹同学获优秀奖。  2006年6月,我校在省“航天杯”机电类技能竞赛中业绩辉煌,殷崟程同学获电工比赛一等奖,何佳佳同学获钳工比赛二等奖;魏世龙同学获车工比赛二等奖;徐克章老师获车工老师组技能比赛三等奖。同时,我校也获得了“四川省人才培养奖”。经济学人:中国能安全地建造核电站么?
福岛核电站事故爆发后,中国政府慎重地暂停了核电站建设工程,并停止核电站运行执照的发放。接下来便对这些在建核电站实行全面安全检查。随着检查工作的深入,核能反对者看到了希望。或许政府领导不愿重蹈福岛核电站覆辙,而停止核电站开发项目?一些环保人士甚至设想用于核能的政府补贴将会转向太阳能和风能技术领域开发上。
面对核能,进退维谷。没有那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核能的看法如此微妙。一方面核能电站建设耗资巨大,保障安全运行困难较多;另一方面,核能可以在不在污染大气,不排放温室气体的前提下提供稳定的电能,这对中国这个过度依赖于燃煤的国家来说诱惑力极大。况且即使按原有计划推广核能发电,中国核发电产能仍未达到全国发电总产能的十分之一。
最终,中国政府高层还是向核能抛出了橄榄枝。去年十月,国务院对望眼欲穿的核能电厂商发放了运行许可证,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了在再建核电站最多的国家(详见图表)。大量核能电站破土投建让人对核电站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毕竟,中国人对发生在2011年的动车相撞悲剧仍记忆犹新。核能发电的过快发展有可能会重蹈旧辙。&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9387.shtml
文章来源:四月网综合 | 责任编辑:郑晴靥Show 10 More▼
人大国发院微信、微博二维码
版权所有(C)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累计访问量:1332085中国房地产核武器CDS的前世今生_金融经济学家吴裕彬_传送门
中国房地产核武器CDS的前世今生
金融经济学家吴裕彬
本文转载自新财富酷鱼()——投研交流及高端金融定制服务平台作者:中金固收 姬江帆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新财富导读:没错,CDS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角,被巴菲特视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在对CDS做完研究后就要求旗下售出所有CDS头寸,因而躲过了危机。然而,为什么现在中国还要发展这样的金融衍生品呢?中国版CDS的诞生中债合约一号为中国版CDS雏形。2010年7月中旬,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一款独特的中期票据,发行人是重庆化医控股公司,承销商为兴业银行,总发行规模为6亿元。其中3亿元为普通中期票据,信用评级为AA+,另外3亿元中期票据在期限和票面利率等各方面与普通中期票据相同,但附有一个信用增进合约,因而信用评级为AAA。这一被称为“中债合约1号”的信用增进合约的提供商是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增进功能与担保无异,但发行的安排不同。本期信用增进型中期票据由投资者通过投标方式溢价购买,溢价部分便为“中债合约1号”的价值。这样,中债公司为信用增进得到的收入,由市场确定,由投资者支付。 “中债合约1号”由买方出资、市场定价的特点类似于CDS。不过该合约与普通中期票据捆绑形成信用增进型中期票据,不是独立交易的合约,这一特点与CDS不同,反而与债券担保更为相近。因此,该产品被称为“中国版CDS的雏形”。2010年10月,交易商协会发布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相关指引。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及《NAFMII主协议(CRMW版)》等相关的配套文件。按照《指引》中的相关条件和程序,截至日,有17家机构备案成为了首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商。同时,经日召开的金融衍生品专业委员会专题会议审议,有14家机构成为了首批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机构。对中国信用衍生品市场来说,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首批风险缓释工具问世。当日,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德意志银行及中债信用增进股份投资有限公司等9家不同类型的交易商,达成了首批20笔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名义本金合计达18.4亿元人民币。这些合约每笔针对单笔特定的标的债务,债务类型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贷款。其中针对短期融资券的3笔,中期票据的9笔,贷款的8笔,涵盖10个不同的标的实体。合约期限以1年期为主,同时也涵盖了从36天到2.21年之间的不同期限类型。此外,合约约定的“信用事件后的结算方式”既有实物结算方式,也有现金结算方式。日,中国首创的CRMW正式上线。中国首批4只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完成认购缴款和登记确权,于日开始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首批4只CRMW名义本金共计4.8亿元,其中:中债信用增进2010年第一期CRMW(凭证代码),标的实体为中国联通公司,标的债务为10联通MTN2,实际创设名义本金总额1.3亿元,凭证创设价格0.87元/百元面值,保障期限1032天。中债信用增进2010年第二期CRMW(凭证代码),标的实体中国联通公司,标的债务10联通CP02,实际创设名义本金总额1亿元,凭证创设价格0.3元/百元面值,保障期限301天。交通银行2010年第一期CRMW(凭证代码),标的实体为TCL集团公司,标的债务为10TCL集CP01,实际创设名义本金总额5000万,凭证创设价格0.35元/百元面值,保障期限9个月。民生银行2010年第一期CRMW(凭证代码),标的实体为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标的债务为10云铜CP01,实际创设名义本金总额2亿元,凭证创设价格0.23元/百元面值,凭证到期日日。此后截至2011年3月底,共有9只CRMW上线。交易商协会按照先推出简单基础性产品的思路,采取了以CRMA和CRMW两类产品作为基础的创新试点产品,同时也为其他信用衍生产品创新预留空间的“2+N”创新产品框架。首批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上线交易,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正式启动。中国CRM产品的定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edit Risk Mitigation, CRM)是指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及其他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简单的基础性信用衍生产品。总体来说,CRM 是CDS在中国国情下的具体适用,是一个“2+N”的创新产品体系,其中以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为核心产品,同时还包含了今后市场成员可进行自主创新的简单的基础性信用衍生产品。虽然CRM包含不同的产品形式,但其核心功能在于缓释信用风险,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 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 Agreement)是典型的传统场外金融衍生交易工具,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而买方则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一旦出现违约则由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场外市场OTC的衍生产品。CRMA适用于当时现行的银行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运行框架,在交易、清算等方面类似于利率互换等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 Warrant)是更加标准化的信用衍生产品,由标的实体以外的第三方创设,为凭证持有人提供信用风险保护,可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的权证。CRMW是由标的实体以外的一个机构,往往是一个金融机构出售,凭证购买者相当于买了一个保险,可以认为是一个增信。CRMW不是一个双方的合约,而是作为一个证券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交易的,所以是一个有价的凭证,因而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可以流通的信用衍生产品,由上海清算所登记和清算并且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CRMW是实现了集中登记、集中托管和集中清算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同时对杠杆率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防范市场风险,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吸取了很多海外的CDS经过金融危机的教训做了这样一个机制来保证市场风险的可控。中国CRM与海外CDS的异同国外主流CDS其实也是CRM工具的一种。信用风险缓释的概念并非中国独创,它是指金融机构运用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缓释功能体现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或违约风险暴露的下降。常用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包括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总收益互换(TotalReturn Swap,TRS)、信用价差期权(Credit Spread Option,CSO)以及其他信用衍生产品。其中CDS的全球市值规模占全部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90%以上,是最为重要的CRM工具。与以CDS为代表的国际主流的信用衍生产品相比,2010年我国银行间市场推出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国际上所言的CRM并不完全等同,具有以下鲜明的中国特色。1、
参考主体由一揽子债务变为特定债项。国际上的CDS 交易一般通过指定参考实体、债务类型和债务特征,把参考实体的一整类债务都纳入到信用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一整类地位平等的债务可称之为同权债务),交易过程中主要关注发行主体的总体信用状况,并不特指单笔债务,而且对信用保护的债务类型也没有限制,任何债权(贷款、债券或应付款等)均可作为信用保护的标的。而CRMA和CRMW是专门针对特定债项的,每笔交易合约都与具体的一笔债务相对应,交易结构相对简单明确。将可交割债务界定为指定债务而非一整类同权债务的优势在于:其一是简单化,其二是可以避免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最廉价交割,其三是可以更精确地对冲相应的现货,减少投机性。另外,简单性使市场参与者的真实交易意图更容易判断,也更便于监管。2、
市场参与者实行分层管理。客观来看,面对CDS及其他较为复杂的衍生产品,由于参与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不同,交易隐藏巨大的市场风险。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后,我国在推行CRM的过程中,设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且按照核心交易商、交易商和非交易商的方式进行市场分层管理,确保信用风险大小与承担机构的风险管理资质和能力相匹配,利于实现风险的合理配置。主要做法是:市场参与者分核心交易商、交易商和非交易商三层结构。核心交易商可以与所有市场参与者交易,交易商只能与交易商进行自主需求的交易,非交易商只能与核心交易商进行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交易。其中核心交易商需要40亿注册资本且为债券市场或外汇市场做市商,实践中多为大型商业银行,交易商需要8亿注册资本。此外3、
集中托管清算,实施较高的市场透明度。考虑到国际CDS市场的危机教训之一是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和报告要求,市场透明度相对不足,各方皆难以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交易商协会要求CRM市场必须进行集中报备,定期披露相关信息,上海清算所负责集中托管、集中清算,确保市场透明度和CRM市场的健康运行。同时规定清算、结算机构每个工作日结束报送当日业务运行情况,定期书面报送风险敞口、持仓情况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4、
严格控制风险比率和交易杠杆。美国次贷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信用衍生产品风险防范措施和市场监管相对较少,CDS杠杆率过高,市场规模不断膨胀。为此交易商协会发布的《指引》第42条规定,CRM应满足4项关于风险控制比率的指标。协会通过考核任一交易商针对单一标的债务的CRM净买入余额、净卖出余额,任一交易商净卖出总余额与其注册资本的比例,以及针对单一标的债务的CRM市场总规模等维度进行CRM市场交易杠杆的控制,这也体现了我国CRM在初创阶段的审慎性原则。总体来看,我国2010年开始推行的CRM是一种“简化版+监管加强版”的CDS。产品充分考虑了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市场对于CDS这一产品的顾虑,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金融创新稳步推进、渐进式发展的整体思路。我国推出CRM产品的背景市场参与者管理信用风险的需要。截止2009年底,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0万亿元,按照四分之一比例来计算,信用贷款也约有10万亿。而且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高速发展,截止2010年6月末全部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券余额也达到了3.5万亿的规模,居亚洲首位。庞大的信用产品规模必然要求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特别是经历过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市场从原来单一的利率风险逐渐转变为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并存的二元风险结构,我国在信用衍生产品领域的长期空白,使市场参与主体难以通过市场化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高效地对冲、转移和规避信用风险,不仅容易造成风险积聚,而且制约市场深化发展。通过信用风险衍生产品,使信用风险在市场上流动起来,将信用风险从不愿承担的人手中转到愿意承担的人手中,这些都依赖于信贷领域的进一步市场化和信用风险的高效转让,而这正是信用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技术的核心功能。在银行信贷高速投放的背景下,用包括CDS在内的金融技术缓释银行体系积聚的信用风险,是整体信用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推动社会融资从间接向直接过度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导致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造成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在银行体系高度集中,金融体系缺少足够的弹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强烈影响,因此中央提出“积极扩大直接融资,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政策导向。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对推动直接融资规模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发行主体信用等级分布中枢逐渐下移、债券信用风险特征逐渐显现的状况。大量低信用等级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势必会使信用风险增加,因此投资者对信用风险对冲工具的需求增加。此外,当时虽然直接融资比例在不断上升,但融资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仍不协调。二是融资主体结构不平衡,中小企业利用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融资十分有限。大型国有企业在银行信贷渠道的先天优势在直接融资渠道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延续,资金流向呈现出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集团集中的趋势,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因此,风险管理工具的创设有利于增加投资者对中小企业信用债的需求,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的需要。2010年,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粗放型的经营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尽管之前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成绩显著,但“过度依赖贷款增长、过度依赖存贷利差、过度依赖大企业和大项目、寄望于未来进行跨越性经营和业务雷同情况下的同业恶性竞争、依靠频繁的融资支撑信贷和资产的快速扩张”的经营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难以支持商业银行的长远健康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信用等级分类、授信额度限制、增收保证金等方式静态地管理信用风险,缺乏动态地管理信用风险的有效工具。比如,错误的放贷决策难以通过风险转让及时补救;难以动态应对风险的演化;集中于重点客户的信用风险通过风险转让进行分散;资产难以流转成为新业务瓶颈。银行资产的转让常面临障碍或引起副作用,如缺乏二级市场、影响客户关系、产生会计和税务复杂性等,另外有些债权还具有非转让性。而且,在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下,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以为存量信贷资产和信用风险的适度释放和优化配置开辟适当路径。尤其是在资本补充方式有限、资本“开源”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以推动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建立资本集约化发展模式。信用利差有效定价的需要。2010年我国信用债市场仍处于刚兑状态,未出现违约案例。信用债市场的投资者也主要以配置型机构为主,信用利差主要反映的是流动性溢价,对信用风险体现的并不明显。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通过市场上各类机构的参与,可以提高信用利差定价的有效性,优化债券融资市场的资源配置。当时具备了一定的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业务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截止2010年我国已具备了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的必要基础条件。一是基本建立了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一行三会的监管可以有效保障市场的平稳运行和规范发展;二是具备较大规模的现货市场基础,贷款存量大,信用债券高速增长;三是市场主体已初步开展了一定的金融衍生品业务实践,利率互换市场初具规模,机构积累了一定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经验;四是当时已经构建了较为完整、公允的收益率曲线族系。推出CRM的政策和研究准备NAFMII主协议为CRM的推出提供了制度性框架。2009年交易商协会发布的《NAFMII主协议》、交易确认书和《信用衍生产品定义文件》为信用衍生产品交易提供了严谨实用的法律文本基础。市场参与者通过签署主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设立了相对固定的交易条件以及较为明确的违约处理机制。在签署《NAFMII主协议》的框架下,交易双方通过签署交易确认书的形式开展具体交易,并可将需要增加的定义和需要细化的条款,以补充条款的形式嵌入交易确认书之中。通过以上方式,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就与《NAFMII主协议》实现了无缝对接。交易双方签署了《NAFMII主协议》之后,通过签署交易确认书的方式达成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该交易构成《NAFMII主协议(2009 年版)》项下的一项“交易”,受主协议及补充协议相关条款的约束。《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为我国CRM的推出奠定了理论论证基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10年1月份组织部分金融衍生产品领域的专家成立了“金融衍生产品研究工作组”,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于日正式发布。该报告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信用衍生产品概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及最新发展动态;第三部分全面分析了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面临的环境与条件;第四部分提出了现实条件下我国创新与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思路与构想。报告提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产品创新设想,并进一步对CRM的产品框架、制度框架、市场运行框架、信息披露与管理、风险管理措施和配套机制安排等提出了设计构想。该报告是协会和金融市场专家在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对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发展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为我国创新与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提出了具体建议,对我国CRM的实践开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和论证基础。《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及相关配套文件为CRM推出提供了规范性文件。交易商协会于日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指引》共分为七章四十九条,分别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的总体原则、参与者、产品框架和市场运行框架、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机制、信息披露及报备、风险控制与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指引》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的特性出发,根据资本实力、交易资质、风控能力等条件,将参与者分为核心交易商、一般交易商、非交易商。其中,核心交易商可与所有市场参与者开展交易,一般交易商可与所有交易商进行出于自身需求的交易,非交易商只能与核心交易商进行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交易。同时,《指引》强调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基础性与实用性,要求交易结构简单明确;强调保持较高的市场透明度,进一步加强信息集中和披露要求;强调风险防范与控制,设立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完善配套机制安排。此外,2010年11月份协会和上清所还分别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相关备案事项的公告》、《NAFMII主协议(凭证特别版)》以及《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登记结算业务规则(试行)》,为CRM的推出和运行提供了规范性的文件。CRM市场发展及现状创设初期市场成员参与试点业务的热情较高。自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及相关配套文件后,按照《指引》中的相关条件和程序,截至日,已有17家机构备案成为首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商,同时经11月3日召开的金融衍生品专业委员会专题会议审议,有14家机构成为首批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机构。11月5日当天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德意志银行及中债信用增进股份投资有限公司等9家不同类型的交易商,达成了首批20笔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名义本金合计达18.4亿元人民币。截至12月9日,已有11家交易商共达成了23笔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交易,名义本金合计19.9亿元人民币。另外3家机构创设的首批4只CRMW名义本金共计4.8亿元也于日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但度过初设期后,CRM市场发展逐步放缓,成交活跃度降低,新增项目也较少。除了在初创期交易商参与热情较高之外,2011年之后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成交非常少,甚至在11年上半年出现了合约交易为零的尴尬局面。截止2012年底,共有16家交易商达成了47笔CRMA交易,本金合计40.4亿元,相比刚创设的一个月之内的交易量增加寥寥,在2013年之后并没有达成新的CRMA交易,发展基本陷入了停滞。至试点业务开展以来,总计仅有40.4亿本金的CRMA达成交易,合约标的债务类型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贷款,涵盖十余个不同的标的实体,合约期限多以1年期为主,同时涵盖了从32天到802天不等的各种期限长度。CRMW方面的发展也是如此,日创设首日共有4只产品本金4.8亿元上市交易,随后在2010年年底前汇丰银行、浦发银行、中债增进以及兴业银行再度创设4只CRMW产品合计本金2.1亿元,进入2011年以后仅中债增进在11年3月份再度创设一只CRMA产品,本金仅0.5亿,此后再也没有新的CRMW创设,至成立至今总计有6家机构创设了9只CRMW产品,本金合计7.4亿元,参考债务均为短融和中票券种,评级分布在AA+和AAA,存续期限在242天至1032天,其中7只的期限在1年以内,结算方式中实物和现金均有。参与主体数量增幅十分缓慢。CRM初创时,有17家机构备案成为CRMA交易商,14家机构成为了CRMW的创设机构。到2010年12月底,共计有27家CRM交易商、14家CRM核心交易商和23家CRMW创设机构完成备案。到2011年底,CRM交易商有43家,25家核心交易商,28家创设结构完成备案。从数据资料可以看出,交易商在1年多的时间里仅增加16家,核心交易商仅增加11家,完成创设备案的机构仅增加5家。此后基本再无增长,截止14年底相比11年,3年时间里CRMA交易商仅增加4家,其中核心交易商仅增加1家,另外CRMW创设机构仅增加了2家。参与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截止2014年底,47家CRMA交易商名单中,商业银行达到了33家,证券公司为12家,另外两家分别为中债信用增进以及中国长城资产。26家核心交易商中除中金和中信为证券公司外,其余24家均为商业银行类机构。CRMW创设机构当中,22家为商业银行机构,7家为证券公司,剩余1家为中债信用增进。由此可见,CRM市场参与主体较为单一。CRM市场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直至14年公募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才被打破,导致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缺乏立身之本。自2005年短融推出以来,中国信用债市场蓬勃发展。但是国内公募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一直未被打破,在14年超日付息违约之前整个公募债券市场未出现过一单违约案例。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对冲信用违约风险。因此在整体刚性兑付的信用环境下,信用风险定价机制扭曲,同时信用债券投资者也缺乏对冲违约风险的动力,限制了CRM的应用前景。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资本缓释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制度层面上来看,CRM的资本缓释功能不明确限制了机构参与市场的积极性。2008年9月颁布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明确CDS和总收益互换为合格资本缓释工具,具备资本缓释功能,但CRM是否合格并没有得到明确。由于通过CRM来对冲和分散其贷款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并且得到资本缓释是银行参与CRM市场的主要动机,这导致银行对CRM工具兴趣不高。另外从产品设计层面上来看,当时监管机构出于简单化以及风险控制考量,将CRM的保护标的限定为参考实体的特定债务,每笔合约都对应具体债务,避免了CRM演化成单纯的卖空工具,但同时也脱离了投资人对同一参考实体的其他债务的避险需求。已有CRM的参考债务多为债券,而债券基本都没有交叉违约条款,CRM合同无权把交叉违约条款强加于参考资产。若其优先偿付债券而对银行贷款违约,则银行无法通过购买既有产品规避贷款违约风险。在我国现阶段,由于银行贷款缺乏市场认知、透明度和流动性,作为参照债务难以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此要形成具有规模的信用衍生品市场,适宜担当参照债务角色的应该只有市场认知度高、存在二级市场的债券了。在这样的现实下,“指定特定债务标的”产品设计,跌价缺乏债券和贷款之间的交叉违约机制,导致中国CRM对于银行贷款的风险对冲功能失效。市场主体单一。目前来看,CRM交易商主要为商业银行,投资者类型的同质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从国际发展历程来看,在信用衍生产品发展初期,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市场份额占比较高。此后,随着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非金融企业等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逐步发展,配置和分散信用风险的功能也日益发挥。由于国内CRM市场参与者数量和类型少,最终不能使风险有效地分散到金融市场各个主体,信用风险不能在市场中得到更优的配置,CRM分担风险这一强大功能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CRM市场参与主体同质化和参与主体数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颁布的《指引》对参与者的较严的限制条件。二是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对这一创新工具存在着一定顾虑而未完全对其监管对象放开,导致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不能参与到该市场中来。投资者类型的同质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RM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造成信用衍生品供需失衡。多头监管。我国的监管体制属于分业监管,主要表现为机构监管。各机构所站的立场和角度不同,有时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由交易商协会推动,但是主要参与者却分别受到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监管,对于证券公司及保险公司是否可以通过CRM来对冲风险,监管层一直没有明确表态。因而虽然有的券商和保险可以满足交易商协会对于成为交易商的要求,却无法实际参与相关业务。截至目前交易商和核心交易商中均未出现过保险公司。信用风险定价机制薄弱。鉴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新颖性,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统一且有说服力的定价方式。并且在定价过程中,交易方必须掌握基础资产借款人的违约率、信用衍生工具交易对手的违约率以及它们两者之前的违约相关性和在每一种违约状态下的损失率等数据。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发债企业的外部信用评级制度,但违约率数据欠缺,缺乏必要的定价基础,而这些缺失对于产品的发行和交易都会造成很大的障碍。国际衍生品市场现在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衍生品定价机制也比较完善,出现了一些如Merton模型、简约化模型、Monte Carlo模拟等定价模型,但我国的信用风险相关数据、信息资料比较少,这些限制条件导致了国际衍生品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定价模型在我国当前的CRM市场并不适用。之前多数参与主体采用的是信用差价法和二叉树法两种定价方法。这两种方法是以信用债券收益率曲线为基础,虽简单易用,但对CRM定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还有待考察。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尽管有10余家交易商对CRM产品进行报价,但由于缺乏做市商机制,交易活跃程度较低,二级市场并未得到有效运作。会计、税务和法律等方面的配套机制不足。从会计方面看,对CRM的会计处理方法没有明确规定,而且市场参与者通过CRM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尚无法在财务报告上得到体现。从税收方面看,当时没有基于交易目的对金融衍生产品(包括CRM)进行分类征税的规定,在实践中,往往按照交易名义本金征收营业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活跃度。从法律角度看,最重要的信用事件——破产的执行及其程序如何界定和落实,对CRM风险管理工具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以上CRM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无法有效解决,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投资者参与该市场的积极性。中国CDS市场发展和升级迫在眉睫进入16年以后,信用违约频发,债券市场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需求更加迫切。自2014年超日未如约付息成为国内公募债券市场首单债券违约案例以来,截至目前,中国信用债市场中短融、超短融、中票、PPN、公司债、企业债都已出现违约案例,违约发行人性质也从民营企业逐步扩展到了央企子公司和地方国企,刚性兑付在债券市场的各个层面逐一击破。而进入16年以后,违约事件出现的频率进一步密集化,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公告实质违约的新增发行人已达11个,已经超过14-15年两年的违约发行人总量。伴随违约的增多和涉及投资者范围的扩大,市场必须开始面对违约带来的投资损失。一方面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个券深入的信用分析,开始加强行业和个券信评,做好前端入池甄别。但另一方面,投资者也普遍反映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特别是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过于一致,加上违约求偿等配套制度不完善,缺乏博弈违约后损失率的条件。因而当持仓个券出现信用资质恶化、不满足入池条件时,投资者只能选择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抛售,而信用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十分有限,一旦信用负面事件发生的同时二级市场流动性丧失,投资者只能坐以待毙。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利用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管理组合风险的必要性,国内信用债市场对信用风险衍生工具的需求日益旺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余额继续双升,资本管理高级办法有望使得信用衍生品的资本缓释功能真正发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6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业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3921亿元,不良贷款率1.75%,较2014年底上升0.5个百分点,较2015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不良贷款率连续第11个季度环比上升。在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偏好出现明显下降,“惜贷”情绪渐增。由于银行缺乏积极管理信贷资产组合的市场化渠道,仍有大量的信用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不良贷款增量以及整体银行的资产质量堪忧。传统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授信管理、信用担保、分散化、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等,均存在着一定的固有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水平,缺乏效率和流动性。并且不能在有效转移信用风险的同时,继续保持与客户关系。因此银行也迫切需要能够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进行转移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另外,目前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六家银行实施了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原则上上述银行可以适用合格信用衍生产品缓释风险资本。这相当于在政策上肯定了相关信用衍生产品的资本缓释功能,实践中也可以实际降低银行的风险资本占用,推动商业银行形成集约化发展模式。监管机构正在推动CDS相关产品重启和升级。市场发展的内生性需求已引起各监管部门的重视,发改委在去年12月下发的《关于简化企业债券申报程序加强风险防范和改革监管方式的意见》文件中提出过探索发展信用违约互换,鼓励保险公司等机构发展债券违约保险。16年3月份,根据证券时报等媒体的报道,央行正牵头外汇交易中心研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 CDS,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14年以来,证监会也逐步放开了证券公司等市场主体开展场外衍生产品业务,批准了中金、中信和中信建投三家证券公司试点开展CRM卖出业务。在国内信用衍生品市场即将充启升级之际,我们在总结CRM试点停滞的原因以及借鉴海外发达市场的经验的基础上,于本文中尝试提出一些市场展望和粗浅建议。1、
尝试扩大CDS参照债务的范围。国际CDS市场的主流交易结构是,每一组CDS对应一个参考实体的一整类同权债务,信用保护有从1年到10年的一系列期限,标准期限的CDS可以按季滚动,构成规范的信用利差期限结构,提供市场理性定价的参照。国际通行的CDS在结构上比其他场外金融衍生品的标准化程度高许多,这一优势大大提高了对冲、结算、轧差、货币化等多种操作的效率,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将可交割债务界定为一整类同权债务的优势,表现在规模效应、标准化、价格发现、对冲效率、交易意愿、监管效率等多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中国市场推出的信用衍生品也可尝试逐步脱离“指定参考债务标的”的限制,扩大参考债务范围,如扩大至同一主体所有债务,允许“指定债务标的”之外的CDS产品结构改造。2、
进一步丰富市场参与主体。从国际发展历程来看,在信用衍生产品发展初期,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市场份额占比较高。此后,随着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非金融企业等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逐步发展,配置和分散信用风险的功能也日益发挥。而从我国CRM试点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参与主体主要是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尚未开展交易。投资者类型的单一化和同质化现象,使信用风险不能在全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导致CRM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宏观经济金融平稳的作用大打折扣。尤其是我国各类债券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一致,在面临违约时都是非常一致的回避倾向,以不踩雷为第一目标,未建立起组合风险管理的成熟机制。这除了与中国市场历史风险暴露少、市场文化整体趋于风险回避的特征有关外,也与市场配套制度不完善,不支持投资者博弈违约后损失率有关。这种市场背景容易导致CDS推出面临买方需求旺盛但卖方需求较少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培育多样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在完善各方面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引导保险机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高收益债券基金等投资者参与信用违约互换市场。3、
交易制度框架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2009年推出的《NAFMII主协议》并没有提供专门针对中国版CDS的标准格式交易确认书,给市场参与者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因而有必要针对中国版CDS的特点对定义文件进行修订,并进一步标准化交易确认书、凭证说明书等相关的法律文本,以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法律风险。此外《资本计量指引》没有对中国版CDS风险资本缓释的具体计量方法作进一步的细致规定,有必要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指引的框架下,进一步明确中国版CDS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的操作细则,使CDS的信用缓释风险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进一步调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CRM业务的积极性。4、
尝试做市商制度,提高市场流动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工作指引》的要求,NAFMII自2007年开始培育债券市场做市商,各做市商在增加做市报价量、提高做市成交量的同时,有效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提高和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因此,未来中国版CDS产品升级后,可以在现有做市商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培育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成为CDS市场做市商,发挥CDS做市商的市场基础作用, 引导其对CDS进行有效的双边报价,以增强市场的流动性。5、
探索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定价机制。在目前我国历史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等数据缺失的情况下,针对CDS的定价机制,仍然采用信用差价法和二树叉法进行定价。但是随着违约案例增多、CDS市场不断发展、相关评级制度的有效性进一步规范提升,数据信息资料将不断增加,客观上为借鉴国际成熟定价模型创造了条件。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CDS 风险权重计量准则,建立CDS市场信息资料库,对CDS定价模型进行不断地修正,研究出适合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一套科学、有效的定价模型和方法。6、
完善相关配套机制。目前国内债市的刚性兑付虽然已经陆续打破,但是违约后的处理机制尚不完善,债券投资者在信用事件发生后能够采取的提高回收率的措施比较有限,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提和消化机制。由于难以判断违约后损失率及回收时间,投资者普遍只重视违约率,不重视违约后损失率,导致交易信用风险的动力不足。如前文所述,CDS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相关的会计、税收和法律制度等都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为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还可以参考海外ISDA信用事件决定委员会,建立信用衍生品裁定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对潜在的信用衍生品争议、条款、惯例等做出指引、裁决等。相信在监管机构的顶层设计以及市场内在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以及总结前期试点得失的基础上,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发展必将在实践中绽放出强劲的生命力。今天我在值乎回答的精彩提问是:“吴老师,cds来了我们普通百姓能利用这个工具做什么,可以参与吗?如果明年六月左右房价暴跌那么手上持有的现金是否也受影响该如何规避?”点击文末的原文链接,几乎免费收听我的语音回答。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金融经济学家吴裕彬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9月29日 1:39
金融经济学家吴裕彬 最新头条文章
金融经济学家吴裕彬 热门头条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核经济李东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