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和辽宁对四川那个经济发达

31省GDP比拼:四川排第六 辽宁成唯一负增长省份_网易房产频道
31省GDP比拼:四川排第六 辽宁成唯一负增长省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定在6.5%左右,一时间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31省份GDP总量、GDP增速、人均GDP三指标大比拼东部实力强、中西部潜力大(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0期)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定在6.5%左右,一时间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衡量经济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GDP这个重要指标。尽管它在中国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被淡化,但它依然是解读中国经济的切入口。2016年,中国的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在加速分化。这一年有东北传统老工业区的艰难转身,有中部资源大省培育发展新动力的深入探索,有东部发展较快地区出现增速减缓后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有西部快速发展的持续崛起。《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汇总统计2016年31个省份的GDP总量、GDP增速和人均GDP三大指标,看看到底谁的实力强?谁的潜力大?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2016年,GDP“万亿俱乐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GDP总量:25省份进入万亿俱乐部,中部3省份位居前十31个省份公布的2016年GDP总量,展示出了不一样的区域格局。广东依然不负众望,再次拔得头筹。这已经是广东省连续28年稳坐GDP总量头把交椅了。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江苏以76086.2亿元紧随其后,山东以67008.2亿元排名第三。应该说,东部这三大沿海省份继续稳坐“6万亿俱乐部”。对比2015年,经济总量排位前六名位次未发生变化,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但是却出现了“4万亿俱乐部”“3万亿俱乐部”扩编、“2万亿俱乐部”缩编的变化。首次进入“4万亿俱乐部”的是河南。随着河南GDP达到4万亿量级,“4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增加到了5个。跻身“3万亿俱乐部”的有湖北、河北、湖南三个省份,至此,“3万亿俱乐部”的省份增加到了4个。有增就会有减,相应地,“2万亿俱乐部”出现缩编现象,从2015年的8个缩小到5个。而“万亿俱乐部”成员的数量与2015年持平,均为25个。再看2016年GDP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其中中部省份占据了三个席位。这个跟2015年相比没有变化,有变化的是,湖北经济总量超过河北,成为第七经济大省,河北滑落到了第八位。此外,福建、上海、北京、安徽等地2016年经济总量排名第十到第十三位,分别比2015年上升一位。而东北老工业区的辽宁,经济总量下降比较明显,比2015年降低了四位,目前排名第14位。河南的表现比较亮眼,2016年首次迈入4万亿门槛,成为“4万亿俱乐部”的新贵,而且跟往年一样稳坐第五的席位,大有“任凭风雨吹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如此自信,河南凭的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语道破:“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河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尤其是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构建以后,原来东部省份拥有的基础设施优势,河南现在也有了。此外,当地政府比较注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大力稳定工业增长,坚决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使得河南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比较明显,原材料工业、制造业、重化工业发展得都比较快,河南又有人力资本优势,因此,经济素质整体得到了提升。”GDP增速:重庆居首,辽宁成唯一负增长省份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GDP增长6.7%。《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在31个省份中,27省份的GDP增速跑赢全国,而在2015年,GDP增速跑赢全国的省份有24个。这当然值得高兴。不过,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GDP总量排名靠前的省份,增速排名并不靠前,相反却有些靠后,比如,广东、山东两省GDP总量位居前三,可是从GDP增速排名来看,广东排位第20,山东排位第16,且二者的GDP增速也不是很高,分别为7.5%、7.6%,远不及贵州、西藏等西部地区省份的增速。不仅如此,2016年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西部表现比较出彩。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是:重庆、贵州、西藏、江西、天津、安徽、云南、福建、河南、湖北。其中,东部省份2个,中部省份4个,西部省份4个。显然,排名前三位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3个省份均来自西部。其中,重庆GDP增速为10.7%,拔得头筹;其次是贵州10.05%,排名第二;西藏GDP增速为10%,排名第三。不仅西部,中部省份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江西9%,排名第四;安徽8.7%,排名第六;河南8.1%,排名第九;湖北8.1%,排名第十。中西部之所以表现抢眼,应该说,经过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使得我国的区域格局已经发生了积极的重大变化。这个判断得到张世贤的认同,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相较于东部,中西部地区近年来承接了多项产业转移,而且得到国家扶持,这些因素都会促进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而且中西部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都快于东部。相应地,我国东部省份多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经济增速必然会有所调整。”但是,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看来,西部省份增速较东部快,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出现的。“金融危机使得东部地区过去高水平、高速度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今后很难再在高水平上保持以前的高速度了,可以说,东部地区碰到了收入水平提高后增长速度降低的严重问题,已经碰到了‘中等收入陷阱’。而西部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弱,加上国家政策扶持,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快。”此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GDP增速比较靠后的有辽宁、山西、黑龙江、北京、上海。辽宁2016年GDP实际增速为-2.5%,也是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排名倒数第一。而在2015年,辽宁的GDP增速为3%,一年时间下滑了5.5%。辽宁省GDP增速为负,主要是对此前虚假经济数据 “挤水分”的结果。1月17日,辽宁省长陈求发公开表示,辽宁省2011年至2014年间的经济数据存在“注水”。而在2016年前三季度,辽宁的经济显现出了筑底企稳的特征,从工业用电量来看,辽宁省工业用电量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后,在2016年8月、9月开始企稳回升,据此,很多人预测辽宁有可能在2016年GDP增幅实现正增长。但是,辽宁的实际增速却出人意料。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经济增速为何出现下滑?袁钢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应该是辽宁过去存在的靠政府大量投资造成的后续问题,致使投资产能过剩。“这种靠国家投资重工业的增长,没有回报,因此这种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辽宁要彻底摆脱依赖国家财政投资的增长模式。”人均GDP:12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人均GDP,将一个国家或地区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该国或该地区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计算得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27亿元,年末中国总人口138271万人。按此计算,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53817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对31个省份2016年人均GDP的统计发现,有12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东部占了8个席位。天津、北京和上海三大直辖市位列前三,人均GDP均超过了11万元。其中,天津的人均GDP高居榜首,达到了115613元。从2006年开始,天津加足马力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尤其在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后,天津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之势,2008年和2009年GDP增速均为16.5%,名列全国第二;从2010年后取代内蒙古,连续4年增速领跑全国。自2014年开始,天津的GDP增速开始有所回落,为10%,仅次于重庆、西藏、贵州,排名全国第四;2015年为9.3%,也是仅次于重庆、西藏、贵州,排名全国第四。经济的高速增长仅是一个方面,在张世贤看来,天津人均GDP高的原因还在于天津的人口数量少,工业基础雄厚,加上对外合资合作获得的技术优势,以及近年来天津港(11.070,-0.07,&-0.63%)口工业、重化工业发展得比较快,直接导致了天津的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北京以人均GDP 114690元位居第二,仅比天津少了923元。上海也同样超过了11万元大关,达到了113731元。除了天津、北京、上海这三大直辖市超过了10万元,其他省份的人均GDP都在10万元以下。三大直辖市之后,下一个叩响10万元大关的省份会是谁?从排名来看,江苏最为接近。2016年江苏人均GDP达到了95394元,排名第四。不出意外,2017年江苏的人均GDP有可能达到10万元。在张世贤看来,江苏人均GDP达到10万元是早晚的事。“江苏近年来产业升级非常快,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本身的升级,相互之间融合得比较好,浙江的经济发展也是如此。这样就可以理解人均GDP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了。”很多人并不理解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其实,人均GDP并不等同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一些人均GDP很高的地方,其人均收入并没有那么高。比如,天津的人均GDP高居榜首,但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4074元,与上海、北京存在1万元左右的差距,甚至跟农业人口占比不小的浙江(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529元)也有4455元的差距,排在浙江之后,仅位居全国第四。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是一回事,两者有差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剔除了固定资产折旧和各项税收之后的收入,而GDP产值主要靠投资拉动,此外还受消费和出口因素影响,因此,计算出来的人均GDP某种程度上说跟老百姓(45.580,&0.13,&0.29%)关系并不是很大。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比较准确反映老百姓的现实收入差距。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陈绮云
加载更多新闻
1青羊区 待定
3双流县 14000元/㎡
4青羊区 14000元/㎡
5金牛区 待定
6武侯区 16000元/㎡
7高新区 30000元/㎡
8成华区 11000/㎡
9双流县 7800/㎡
10成华区 15000/㎡
阅读下一篇
落户方式千千万,大家为何将目光独留买房?通过买房来落户,只有“土豪”才能任性而为。成都vs沈阳,那个强?
您当前位置:
qhaich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重庆人,你们怎么看??
成都除了人均GDP外没有任何指标落后沈阳,科教文卫也都比沈阳强。 @山城如月
重庆 南京 武汉 成都 杭州 沈阳& &自己找位置
一般遇到这样的帖子不混经验可惜了
不知道哦,对两个城市都不了解
沈阳比较熟悉!!成都暂时没去过!!不好说
好像有一点比较类似,都有臭水沟环绕市区!!
我是 重庆人 ,我自己认为&&成都 不如 沈阳。
1, 工业沈阳比成都强不知道多少倍。
2,教育水平差不多。
3,辽宁市沿海富省,四川是西部最大省份,四川差辽宁很多。省会的辐射质量不一样。
成都靠着 四川接近 1亿低质的人口的海量消费。
不过是一个消费比较发达的省会,自以为很行,真是好笑 。
这种农业省会,只有消费和交通还不错 。其他 一无所长。
我是成都人,我个人认为重庆不如沈阳,教育沈阳比重庆好很多,各项人均爆重庆几个来回。沈阳高端奢侈品全国前五,完爆重庆。辽宁是东北沿海省份,重庆是西部山区。且重庆人口净流出率全国第一
其实沈阳和成都实力基本相当。
作为四川和辽宁比起来,四川人口多面积大,而且四川西边基本上是山区,发展有限。
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成都一样都有各自的责任。而辽宁地势好平原。所以那边的工业很不错。
但是,辽宁省靠海,在这方面要比四川好。比较出名的就是大连市,大连发展很不错。那边的旅游安逸,吃的也很好吃,基本和四川味差不到好远。
综上所述,沈阳和成都那个强,这个不好定论,各有优势。
沈阳规模也不小,地铁也是两条线,也有沈阳军区、沈阳铁路局,话说和成都确实还算兄弟城市..。只是沈阳下边的县不太给力..。
蓉县就是一个农业县,还不如泉州的工业产值。
成都2012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90.6亿元
沈阳2012年产业实现增加值3389.1亿元
还有好多人还活在过去,成都是农业省会??农业省会会GDP全国第8??
成都的第二产业比沈阳第二产业产值高
工业也不亚于沈阳多少,而沈阳基本是重工业占大头
成都是轻工业 高科技产业为主
看一下2012年统计公报
-------------------
沈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4.7亿元。
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400.6亿元,
轻工业增加值904.1亿元,。
------------------
成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49.6亿元,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0.4%。
 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械产业、汽车产业、石化产业、食品饮料及烟草产业、冶金产业、建材产业、轻工行业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21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1.8%
我发这个贴的目的主要是看看成渝之间的矛盾有多大,现在看来......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老工业基地 曾经辉煌过 但是转型困难 现在很多传统共工业都很困难 靠国家补贴
很多人还老是拿以前的眼光看待成都
成都的新能源 光电 电子 生物制药 怕是根本没听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400.6亿元,增长10.9%;
轻工业增加值904.1亿元,增长11.2%。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31.8亿元,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99.7亿元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89.0亿元,增长17.2%。
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械产业、汽车产业、石化产业、食品饮料及烟草产业、冶金产业、建材产业、轻工行业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21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1.8%
实现利税1148.8亿元,增长25.4%;企业亏损面12.0%。
-----------------------------
沈阳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099.7亿元
成都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148.8亿元
------------------------
对沈阳确实是老工业城市
但是成都现在工业短腿早就弥补上来了
成都不是十年前的成都了
有的人还以为现在的传统行业&&老工业基地就是NB,
也不知道现在很多传统工业老工业都面临转型 经营困难 靠国家扶持。
也不知道成都10年前就提出了工业强市,更不知道成都的新能源 光电 电子软件 生物医药的发展 就连从前没有的汽车工业 成都也从无到有 也在大力发展
还天天说成都人活在四川盆地远光短浅
对四川盆地的成都 国际航线 世界500强数量中西部第一
也不知道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某地人 怎么就搬出了盆地
我重庆人,虽然平时和成都吵吵闹闹,但还是感觉成都比沈阳更好哦。
??&random=274.8
??&random=8685
软件这些表,每年的变化都很大,小道一个 电子文档表格的这样的产品,软件业里面,水份极大,而且成都好多都是代工软件公司,没自己的控制权。
当然成都软件业 起步比重庆早,现在来讲也比重庆做的好一些。
但是没有强劲的产品,真不能说 成都软件业 就有多好。就像重庆的 代工厂一样的。
软件业,并不是什么高科技,投资少,见效快,几台电脑,几个服务器,电话,桌子,椅子 ,就搞起来了。
跟皮包公司差不多,所以叫 软件外包公司。
大部分从业者 都是从事简单的编程工作,收入也不高,民工级的。
关键是成都有什么 本土竞争力软件企业,才能把利润留在成都,而不是剥削廉价IT民工。这才是问题所在。
所以上图表里面每年的变化也挺大,这种企业移动性太强了,投资也不高,需要的就是所谓人才。
无论在哪个城市 软件行业的收入在这个城市全部行业中 都绝对是中上的平均收入
重庆也同样是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94149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35倍;
科学研究、技手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6419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66 倍;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3537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59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24526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1.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7445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8.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8143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0.3%。
虽然经常批评成都,这里我还是支持下成都,西南整体强,底下各市才强。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2015各省经济总量排名大挪移 东北三省整体下滑
关键字: 2015年全国各省GDP总量2015年全国各省GDP总量排名2015年全国各省实际GDP增长率2015年全国各省名义GDP增长率
受到经济转型“巨浪”冲击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的在崛起,有的在衰落,有的仍然一枝独秀。
21世纪宏观研究院汇总各地经济数据后发现,2015年,全国有约13个地区的经济总量位次出现变动。其中,前十名中有一半地区位次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三省集体滑落。尤其是辽宁省,从2014年经济第七大省,滑落至2015年的排名第十位。而在1978年,辽宁省的经济总量为229.2亿元,位列全国第三。
2015全国各省GDP总量排名
2014年全国各省GDP总量排名
与此同时,四川省从2014年的全国第八经济大省,2015年一举超越河北和辽宁,成为第六经济大省。
故事还没有讲完。展望2016年,各地区经济总量的排名将进一步变化。湖北省、湖南省有望在2016年超过河北省,成为第七、第八经济大省。而辽宁省经济总量在2017年或被福建超过,全国前十经济大省地位不保。
凡事皆有缘由。让我们抽茧剥丝,一窥各地区经济总量变化的奥秘。
四川的崛起
回望1978年,彼时四川省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六位,仅次于上海、江苏、辽宁、山东和广东。
此后,四川经济逐渐被河北、河南、浙江超过。1995年到2005年,四川省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九位。2014年,四川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八。2015年,四川经济总量再度回到全国第六位。
37年一轮回。在四川经济总量排名下降和上升的背后,是此前排名前列的河北、辽宁两省的经济增速放缓。
和四川省同时出现经济总量排名提升的前十经济大省中,还有湖北和湖南。2015年湖北、湖南经济总量分别为29550.19亿元、29047.2亿元,比上一年实际增长了8.9%、8.6%,名义增长了7.9%、7.4%。两省2015 年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辽宁,与河北经济总量29806.1亿元相比,差距分别有200多亿、700多亿。
不仅仅是河北和辽宁,整个东北三省,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迹象。2015年,黑龙江、吉林经济总量的增速排名全国倒数。2015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名义GDP增长率分别为-0.29%、3.41%和0.26%,已近乎“硬着陆”。和他们“相伴”的还有山西、新疆、甘肃,名义GDP增长率为0.32%、0.55%、-0.66%。
同时,从2015年的数据看,中国区域经济出现了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
21世纪宏观研究院发现,2015年经济总量前5个大省,经济增速均为8%或者以上。西部、东北不少省份经济放慢,与经济大省拉开了距离。
2015年,全国经济增速为6.9%。2015年,广东经济增速为8%,高于2014年的7.8%。浙江2015年经济增速为8%,也高于%的增速。
此外,西藏和重庆2015年经济增速均为11%,排名全国第一,均比2014年的10.9%、10.8%加快。受此影响,重庆2015年经济总量超过了黑龙江。陕西、贵州、江西也分别超过内蒙古、新疆、天津的经济总量。广西也超过了天津和江西的经济总量。
重工业拖累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2016年,湖北、湖南有望超越河北,成为全国第七、第八经济大省。福建则有望在2016年、2017年缩小与辽宁的差距,并在2017年成为全国第十经济大省。
我们看一组数据。河北2015年名义GDP只增加了1.31%,湖北、湖南2015年GDP名义增加了7.9%、7.4%。2016年,河北经济增速目标是7%,与2015年一致,工业目标只有5%以上。
考虑到河北2015年服务业比重仅占40%左右,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比重仍达到50%左右。根据河北政府的安排,2016年年内压减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800万吨、水泥150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量箱。2016年,河北名义GDP仍难以快速增长。因此,如果2016年湖北、湖南名义GDP增速达到6%以上,可实现约1700亿元的新增经济总量,将有望超越河北。
如果梳理排名被超越的各个省市情况,可以看到重工业对这些省市的拖累明显。2015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4.8%,位列全国倒数第一;山西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2.8%,位列全国倒数第二。黑龙江为0.4%,河北为4.4%,也排名靠后。
黑龙江的石油产量每年下降100多万吨,河北、辽宁的钢铁等产能下降,都直接影响了经济总量。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钢铁还是机床,相关高端产品还需要进口,也表明重工业还需要有创新和提升。
加之全球以石油等为表征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将使得中国国内以原材料、能源等作为支柱产业的省份,经济继续受到打击,这些地区转型迫在眉睫。(21世纪宏观研究院 肖明)
【新闻链接】
关于2015年的中国经济,最严峻的事实是GDP增速25年来首次低于7%。不过,在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作者孙不熟看来,其实更严峻的是GDP的名义增长率(6.3%)罕见地低于实际增长率(6.9%),宏观经济出现通缩迹象。
简单说说二者的区别,名义增长率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算出来的,实际增长率是扣除复杂的价格因素算出来的。所以,如果当年是通货膨胀,名义增长率就高于实际增长率;如果是通货紧缩,反之。
官方公布的数据一般是实际增长率。
长期来看,实际增长率比名义增长率更有意义,但如果要准确地反映当下情况,就不能忽略物价因素,因为企业的收入、国民的工资,都是名义数据(没有扣除物价因素)。所以,要准确地判断2015年的中国各省经济,我们得使用名义GDP增长率这个口径。
先看看官方公布的31省市(不含港澳台)实际增长率:
看实际增长率,31省市中除了最后三名表现较差以外,其他都还不错。但名义增长率就明显不同了,增长率低于3%的省市有8个,其中还有几个是负增长。
来看看31省市名义增长率:
如图,贵州名义增长率高达13.5%,位居全国第一。甘肃与黑龙江两个省份的名义增长率为负。
对比一下可以发现,31省市中,只有北京、贵州两个省市的名义增长率是高于实际增长率的,西藏基本持平,其他省份的名义增长率全部低于实际增长率,说明大部分省份的经济都是通缩的。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冯雪31省份GDP增速比拼:四川第六 重庆第一辽宁负增长_新浪四川_新浪网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定在6.5%左右,一时间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衡量经济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GDP这个重要指标。尽管它在中国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被淡化,但它依然是解读中国经济的切入口。
  2016年,中国的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在加速分化。这一年有东北传统老工业区的艰难转身,有中部资源大省培育发展新动力的深入探索,有东部发展较快地区出现增速减缓后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有西部快速发展的持续崛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汇总统计2016年31个省份的GDP总量、GDP增速和人均GDP三大指标,看看到底谁的实力强?谁的潜力大?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2016年,GDP“万亿俱乐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6年31省份GDP相关数据排名
2016年31省份GDP相关数据排名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定在6.5%左右,一时间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衡量经济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GDP这个重要指标。尽管它在中国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被淡化,但它依然是解读中国经济的切入口。
  2016年,中国的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在加速分化。这一年有东北传统老工业区的艰难转身,有中部资源大省培育发展新动力的深入探索,有东部发展较快地区出现增速减缓后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有西部快速发展的持续崛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汇总统计2016年31个省份的GDP总量、GDP增速和人均GDP三大指标,看看到底谁的实力强?谁的潜力大?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2016年,GDP“万亿俱乐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03-14 08:44|分享
03-14 07:05|分享
03-14 06:42|分享
03-13 06:45|分享
03-12 08:46|分享
03-12 07:18|分享
03-12 06:50|分享
03-12 06:30|分享
03-10 07:10|分享
03-09 06:57|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四川赛后发生冲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