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治坚:黄金 大宗商品品(包括黄金)算不算投资

伍治坚证据主义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川普的崛起和共和党的困境","author":"wuzhijiansingapore","content":"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最让人大跌眼镜的现象,就是多纳德川普的崛起。作为一名富二代和美国纽约的富商,川普在共和党内部初选中一路过关斩将,击败所有其他竞争者,一举夺得代表共和党参加总统竞选的资格,将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一决高下。也就是说,川普离最后成为美国总统只有一步之遥。照道理美国的政治选举和其他国家的国民没有什么大关系,但是让我感到十分惊奇的是,不光在美国,川普在其他国家也有很多粉丝。比如大家如果花时间去阅读一些知乎上的文章,就会发现连知乎这个中国网站都有不少川普粉。这是很值得我们担忧的一个现象。今天就来讲讲这个问题。要讲清楚川普的问题,我们需要从美国的共和党说起。毕竟川普是代表共和党参加美国总统选举的。那么川普算不算共和党呢?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因为川普一向是一个商人,他曾经为民主党议员希拉里捐过款,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共和党员。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6年7月举行的民主党党代会上也说:”川普不是一个共和党员,他甚至都不是一个保守派。”但是如果我们更加仔细的研究共和党的意识形态变化趋势,我们就会发现,川普可能比所有的共和党人更加“共和党”。他简直是共和党人可以想象到的最经典的候选人。如果大家关心从2015年开始的共和党初选,就能明白,共和党各个候选人向大家释放的竞选信息是这样的:这个国家(美国)糟糕透顶,我们(美国)正在沉沦,华盛顿的政客们让人失望,美国不再伟大!共和党议员Marco Rubio说过: 美国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不停的走下坡路,我们需要挽回这样的颓势。Jeb Bush: 我们国家(美国)现在危机四伏,情况非常糟糕。Paul Ryan: 奥巴马总统将我们带上了一条不断衰落的道路。也就是说,川普宣传的口径,和上面提到的这些共和党大佬宣传的信息是一致的,只不过川普的语言更加强烈,更加极端,更加无所顾忌。从这个角度来说,川普当仁不让,应该是共和党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代表人选。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看共和党党员中理想的领导人形象是怎样的。Rick Perry (德克萨斯州共和党议员):We need an outsider to walk into Washington DC to fix the problem.伍治坚翻译:我们需要一个外来和尚来到华盛顿特区去解决这些问题。Vicky Hartzler(密苏里州共和党议员):Washington needs to be run like a business.伍治坚翻译:华盛顿需要像一家公司企业那样被管理。John McCain(阿里桑拿州共和党议员):My security action plan is to complete the fence.伍治坚翻译:我为美国提供的安全计划就是,把这道安全墙筑起来。Peter King(纽约州共和党议员):We have to monitor the Muslim communities. This is where the threat is going to come from.伍治坚翻译:我们一定要时刻监督穆斯林社群。那是我们面临的威胁的主要来源。Scott Walker(威斯康辛州共和党议员):We need a commander in chief to tell what it is. 伍治坚翻译: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毫无顾忌把真相说出来的领导人。把共和党这些大佬们的诉求综合起来,他们向往的就是这样一位领导人:来自政治圈之外的非传统政客,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创造工作机会的能力,用层层的围墙把美国围起来,对外来移民(比如墨西哥人)和其他宗教信仰(比如穆斯林)持有高度的敌对和怀疑态度,可以毫无顾忌口无遮拦的满嘴跑火车。这难道不就是川普么?事实上,川普不光把这些政客发表的各种政见集合了起来,并且加以发挥并推到极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川普是共和党当仁不让的最佳代表。但共和党们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之后,却开始紧张起来。英语里有句谚语叫做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伍治坚翻译:不要轻易许愿),说的恰恰就是这种情况。在公开场合表示质疑川普作为总统候选人资格和能力的共和党人有:Mitt Romney (2012年总统大选共和党代表):Donald Trump is a phony and a fraud. 伍治坚翻译:川普就是个骗子。Trent Franks(美国亚利桑那州共和党议员):I am very concerned for the country if we nominate Donald Trump。伍治坚翻译:如果我们提名川普当总统候选人,我为这个国家感到担忧。Sean Duffy(美国威斯康辛州共和党议员):It's going to be a disaster for republican parties.伍治坚翻译:(川普的提名)对于共和党来说是一个灾难。事实上很多原来共和党的铁杆粉,都公开表示无法把票投给川普,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希拉里。比如:Hank Paulson:共和党小布什总统任期时的财政部长。Richard Armitage (里根和小布什内阁成员):川普根本不是个共和党,他不想去学习任何事物。我会投票给希拉里。Brent Scowcroft(共和党过去三任总统的智囊):一个总统需要有判断力,在压力下做出决定。在这个关键时刻,希拉里有这个能力来领导我们国家。Doug Elmets(里根前总统的发言人):我可以忍受希拉里四年,但我连一天都不能忍受川普。Max Boot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外交智囊):川普让我整天睡不好觉。希拉里绝对比他强多了。Source: 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明明是你想要的理想领导人,为什么临到关键时刻你又不支持川普了呢?共和党人你到底想要啥?答案是:这些还有些理智的共和党人忽然发现,他们的引以自豪的,成立于1854年,有着160多年光辉历史的美国传奇大党,被逼入了一个极右翼化的死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川普的言行无时不刻显示着其极右的意识形态倾向:1)崇尚强权: I get things done. You are fired! (我可以把事情搞定。你被解雇了!)2)无法容忍批评:I am fed up with those guys, the media at the back. (我对这些媒体最反感了)3)崇尚暴力: I could stand in the middle of 5th avenue and shoot somebody and I wouldn't lose voters. (我可以站在第五大街当中枪杀几个人,而我也不会因此失去我的选票。)4)极端排外:我提议禁止穆斯林入境,并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上铸一道墙。5)推崇民粹:I will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我将使美国再次变得伟大!)6)独裁:如果我当选总统,我会修改美国的诽谤法。这样我就可以起诉那些写负面报道的新闻记者,并且可以赚很多钱。如果在极右的意识形态上越走越远,川普领导的共和党被法西斯化都不是危言耸听。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看看字典上对于法西斯主义的定义:It is a culture of action, a celebration of aggressive masculinity, an intolerance of criticism, a fear of difference and outsiders,,,.intense nationalism and resentment at national humiliation.伍治坚翻译:法西斯主义崇尚强权和暴力,对批评无法容忍,对不同意见和外来移民极端恐惧。法西斯主义建立在强烈的排外和民粹之上。百度百科对于法西斯主义的定义是:法西斯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现代意义上的法西斯主义源于意大利的独裁统治者墨索里尼。事实上川普甚至不介意自己和墨索里尼扯上关系。比如墨索里尼曾经说过:我宁愿当一天狮子,也不要当一百年的绵羊。川普在2016年2月自己的推特账号上写了同样的那句话,并且在末尾加上:让美国再次伟大!后来在电视访谈中川普被问及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发的这句名言来自于墨索里尼时,他说我当然知道,但是这句话说的很棒!如果我们回顾共和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该党产生过很多伟大的总统,比如:亚不拉汉林肯:Those who deny freedom to others deserve it not for themselves. 那些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也没资格获得自由。西奥多罗斯福:Believe you can and you are halfway there. 相信自己能够做到,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罗纳德里根: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e wall! 戈尔巴乔夫先生,把这堵墙(柏林墙)拆了吧!德怀特艾森豪威尔:The history of a free man is never really written by chance, but by choice. 人类自由的历史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他们选择的结果!多纳德川普:Part of the beauty of me is I am very rich: 我受人欢迎的原因在于我超有钱!It's very hard for them to attach me on my looks, because I'm so good looking: 他们用相貌来攻击我是很难的,因为我超帅!这就是美国共和党面临的窘境:由于他们不断的右倾,不断的取悦比较极端的民粹和带有种族歧视的意识形态,导致了这个百年大党被一个有性格分裂倾向的精神病劫持,同时也引起了上文提到的党内大分裂。川普粉们除了在上面提到的意识诉求上有些奇葩之外,让人感到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即他们无视感觉(Feeling)和事实(Fact)的差别。在川普粉看来,他们的感觉就是正确的,因此他们的感觉就是事实。上图中的Antonio Sabato Jr就是这样一位川普粉。其实他自己也是移民,出生于意大利,在美国长大。他是CK等时尚品牌的内衣模特,同时也是一位共和党的忠实拥趸。在2016年7月份举行的美国共和党党代会上,Antonio Sabato作为嘉宾在现场参与报道。在被问到他对于奥巴马的观点时,他说到:First of all, I don't believe the guy (Obama) is a Christian. (伍治坚翻译:首先我不相信奥巴马总统是个基督徒)。然后现场的记者问他:你的意思是,你认为奥巴马总统是个穆斯林?Sabato说到: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记者又问:你这个观点基于什么?基于你内心的感受?Sabato说到:对,这就是我相信的。我有权利去选择相信一件事情。你也有权利来反对我相信的,但我还是选择我相信的。Sabato的这段话点到了川普粉的核心问题:即他们都有很坚定的信念,他们选择相信他们想相信的东西。但是他们相信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事实?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将自己的感受置于事实之上,是被川普粉挟持的共和党的普遍特征。比如在2016年7月举行的共和党党代会上,我们看到:西弗吉尼亚共和党议员Shelley Moore Capito说到:这个国家好多人都觉得奥巴马政府把他们害惨了。纽约市前市长,共和党议员Rudy Giuliani: 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觉得这个国家不安全!印第安纳州州长,共和党党员,川普的竞选伙伴副总统候选人Mike Pence:非常多的美国人觉得民主党把执政的权力当作理所当然。威斯康辛州共和党议员Paul Ryan: 我们的经济感觉已经停滞不前了!问题在于,经济是否停滞,美国人民是否支持奥巴马总统,美国是否安全,需要感觉么?这方面有很多客观的证据主义分析,你怎么能用一个感觉去做出判断?在另一位共和党议员Newt Gingrich接受CNN采访时,这种靠“感觉”去推动他们的政治目的的嘴脸再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时Gingrich和采访他的记者两人就美国的犯罪率是否下降开始了一些小争论。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美国历史上的犯罪率(只需要在互联网上查一下就能够找到)。我们可以看到从1990年开始,美国的犯罪率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即使在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其犯罪率也还是继续着下降趋势。但是Gingrich对于记者的疑问坚持认为美国的犯罪率是上升的。记者不解的问到,可是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犯罪率下降了啊!Gingrich说到:我跟你打赌,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不觉得我们的犯罪率下降了,不觉得我们更加安全!记者:可是我们确实更加安全了,统计数据就在那里!您说的只是人们的“感觉”,但不是事实!Gingrich:我不管,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我在意的是人们的感受。对,这就是川普粉们所在乎的,他们的感受!这些感受是否符合事实和证据是不重要的。这正是让我这个证据主义者最为感到不适的地方。我知道这篇文章很容易被那些川普粉作为目标群起而攻之,而他们攻击的方式无非就是典型的川普式的谩骂,侮辱和歇斯底里的发泄而已。事实上川普的人格和支持他的粉丝真是一脉相承。从宣传手段来看,川普和墨索里尼以及希特勒一样,都是演讲高手。川普吸引其粉丝用的一个比较高明的手段是对英语语言的操控。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川普在公开的演讲中使用的英语,相当于美国小学四年级水平的英语,在所有的候选人中位列最低。相比较而言,民主党的希拉里和桑德斯使用的语言程度就要高得多。那是因为川普自己没什么文化么?当然不是。川普懂得,只有那些简单的,空洞的,让人容易理解的,直白的语言,才最能抓住那些川普粉的心。因为他们不需要去花时间检查这句话是不是有证据支持,不需要去思考自己这样想有没有道理。他们在乎的,是“感受”,是他们不需要经过仔细分析,就能得到的短平快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讨厌墨西哥非法移民?在边境上树道墙,并且让墨西哥政府支付墙的费用!害怕穆斯林极端分子?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不满中国人把我们的饭碗抢走?跟中国打贸易战,提高所有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你可以看到,川普完全罔顾国际现实和经济学常识,专注于兜售他的“短平快”解决方法,让这些充满愤怒和失望的川普粉看到了一丝希望。当然,如果稍微冷静下来去质疑他的这些所谓的”解决策略“,你也可以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不负责任的大话,根本经不起认真的推敲。比如你去问川普,我们要造多大和多长的围墙?需要花多少钱?造了以后对限制非法移民入境有多大作用?如何让墨西哥政府为这堵墙付费?如果他们不愿意怎么办?我们需要对墨西哥动武么?川普的回答是一问三不知。根据MSNBC记者Joe Scarborough的报道,川普在一次会面中和美国的一位高级外交官员讨论美国的外交事宜。短短的几小时会面中川普问了三次关于美国核武器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核武器来解决外交争端?在川普的世界中,对于任何复杂的外交问题,我都有一个不需要动脑筋的简单方案,即我有核武器!有什么谈不拢的外交争端?You are fired! (核导弹伺候!)如果川普成为美国总统,受到最大伤害的肯定是美国和美国人。他的智商,脾气和知识程度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因素是,如果川普上台,可以想象其国内的种族矛盾,宗教矛盾和贫富矛盾会上升到新的高度,造成一个更为分裂和两级分化的美国。这对于地球上其他的国家来说,可谓福祸参半。一方面作为中国潜在对手的美国由于内部分化可能会变得更弱,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也会下降,因此给予中国的机会会更多。但另一方面,一个非常强大的军事帝国,其核武器按钮和三军都被一个这样的疯子指挥的话,其他国家的命运也有令人担忧之处。作为一个非美国人,为什么要明确和川普以及川普粉划清界限,并对他们加以批评?因为我是一个证据主义者。我主张不要轻易形成任何偏见,而是从事实和证据出发。在得到了靠得住的证据的充分支持后,才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哲学不仅适用于金融投资,也适用于其他更大范围的话题。就像我上面举出的例子说明的,川普粉惯用的将“感受”置于事实之上的思维方式,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证据主义有时候是很不受大众欢迎的,因为冷冰冰的证据中,很可能反映的都是丑陋的现实。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证据主义者,却恰恰要克服这种从众的羊群心理,不怕得罪人,依靠强有力的证据,把实话说出来,给那些狂热的人们的头上浇一盆冷水。事实上,川普的崛起也凸显了民选政治的一个弱点,即再好的民主制度也很难阻止法西斯式的民粹影响力的扩大。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当时的德国和意大利都有非常狂热的追随者,而这两个欧洲国家在经历了难以想象的二战的痛苦之后,终于也痛定思痛,坚决和法西斯主义划清界限,并警示他们的后人时刻牢记历史教训,警惕自己的国家重蹈覆辙,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当然,如果事态的发展比较乐观,那么民主制度中的理智群众和媒体,也会对这些极端的思潮加以抵制和批判,到最后不至于让国家滑向类似于纳粹德国那样的深渊。坚持用事实和证据说话,凡事不要让自己的”感觉“冲昏了头脑,是每个人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updated":"T04:31:0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79,"likeCount":44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31:03+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abd4acdaa8d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79,"likesCount":448},"":{"title":"川普有理么?","author":"wuzhijiansingapore","content":"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最让人感到意外的就是多纳德川普的崛起。川普以一个富二代商人的身份,打败了所有共和党内的其他候选人,成功的获得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资格,得以和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一决高下。虽然在很多民调中川普的支持率落后于希拉里,但是毕竟这是一场二选一的决战,不到最后关头谁也不知道谁会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川普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经常口不择言。由于媒体对他的各种夸张言论的铺天盖地的报道,很多人可能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但川普的崛起更让人感到惊讶的地方在于:他的身份以及他代表的利益诉求。那么川普代表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民粹主义(Populism)。民粹主义,又称平民主义,大众主义,意指平民论者所拥护的政治和经济理念。当然,这个定义是非常宽泛的,而且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所代表的意义都不同。和民粹主义相对的是菁英主义。菁英主义者认为,人民大众容易被煽动,缺少知识,没有思考能力,是一群“乌合之众”,因此政治和经济政策应该由一群具有专业能力的菁英来做出决定。民粹主义反对的,就是由这么一小群“专家”去制定政治和经济规则来决定其他绝大部分“草根”的命运。值得一提的是,这股民粹主义的诉求不仅限于川普的支持者。比如说,美国民主党议员伯尼桑德斯,其宣扬的价值观也迎合了民粹主义的诉求。桑德斯在输给希拉里之前,获得了民主党内大约43%的支持率,说明民粹主义受欢迎并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当然,桑德斯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川普大相径庭,但是他们发现的问题是类似的。在2016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又是一个民粹主义抬头的例子。虽然最后支持和反对离开欧盟的人数差别非常接近,但是不管怎么说,公投还是证明了至少有一半英国人支持脱离欧盟,这也算是普罗大众给政治菁英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么川普代表的民粹主义具体的诉求有哪些呢?总结下来有这么几个:1)反全球化,反对自由贸易。2)反移民。3)反“菁英”,反对建制(Establishment)下面我们就这每一条诉求来具体分析一下它们是否在理。1)反全球化,反对自由贸易。上图显示的是从1500年到2011年(500多年)世界出口总量和世界GDP的比率。我们可以看到,在年的300多年里,世界贸易占到GDP的比例一直在10%以下。真正的所谓贸易全球化,是从19世纪末开始,并且在20世纪初达到了一个小高峰(30%左右)。但是由于一战和二战的影响,世界贸易量又开始急速下降。而我们现在说的全球化,要等到二战以后,在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次单边和多边谈判,并且建立了诸如WTO之类的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才真正得到了实现。从上图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几个有趣的观察:1)二战结束后的全球化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全球化程度,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绝对是前无古人。举个例子来说,一个苹果智能手机,或者一辆丰田汽车,其零部件可能来自于世界各国。而其整个生产和销售流程,从设计,到组装,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也可能在好多国家的分公司由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各种专业人才通过团队合作才得以实现。像现在这种世界各国之间不同种族团队合作的生产方式是史无前例的。2)全球化并不是不可逆的。比如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前半叶,全球化的程度遭到了逆转。如果今天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再次经历一次“逆全球化”的变化过程,虽然很多人不一定喜欢,但也远非无法想象。那么20世纪后半叶的全球化过程,是不是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诸多好处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讲得清。可能更加合适的说法是:要视情况而定。在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首先是中国。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外出口贸易出现了井喷。在2001年以前的20多年,中国的贸易盈余一直非常有限。但是从2001年以后,中国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顺差国。虽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贸易盈余在2008年-2011年间有所下降,但是从2012年开始,贸易顺差再度开始上升。201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2,930亿美元,占GDP的2.7%左右。这些年来,中国和中国人从贸易全球化中得到的好处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有切身的体会。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上图显示的是2000年和2012年全世界最大的十个制造业大国的附加值排名。从2000年到2012年,制造业占比唯一有显著上升的就是中国。其他的九个制造业大国,其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要么下降,要么只有微升。在2000年时,财富500全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12家来自中国(包括港澳台)。到了2010年,进入财富500的中国公司增加到了54家。根据麦肯锡的预计,到了2025年,中国将有120家公司进入财富500.毫不夸张的说,2001年是中国的神奇之年。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如果他正好赶上了2001年这个“中国元年”,那么他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一群人中的一份子。我们也可以从中国的富豪榜来管中窥豹,研究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根据财富杂志公布的2015年中国富豪榜,中国最富有的10大富豪为(括号中为2015年年龄):1.王健林(61)2.马云(51)3.马化腾(44)4.雷军(46)5.王文银(48)6.李彦宏(47)7.何享健(74)8.许家印(57)9.刘强东(41)10.丁磊(44)数据来源:倒退14年,这10位富豪中的9位都在30-40岁左右,可谓处于迎接“中国元年”的人生最佳期。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你这个样本量太小,只有十个人,而且很可能受到互联网行业的偏见影响(有6位富豪来自于互联网)。那么让我们来扩大样本量研究一下。数据来源: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2012年中国最富的400位富豪的年龄分布曲线(上图红线)。我们可以看到,在这400位富豪中,年龄最多的是49岁,那么倒退到2001年,这些富豪当时大约38岁左右,正值一个人追求事业高峰前冲刺的黄金年龄段。这也从侧面印证了2001年“中国元年”的神奇之处。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说完了中国,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数据来源: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墨西哥从1970年开始出口/GDP的比例变化。1994年,作为全球化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北美三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正式签订北美贸易自由协定(NAFTA)。从那年开始,墨西哥的出口(主要面向美国)便大幅增加,一路上升。但是很可惜的,墨西哥似乎并没有享受到中国那样的全球化好处。举个例子来说,墨西哥的人均GDP虽然在1994年以后也有所增长,但增速非常一般,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比如韩国,爱尔兰,甚至是希腊)。事实上墨西哥的人均GDP在2004年时,和20多年前的1980年的人均GDP差不多,基本没有什么大变化。这个进步实在太慢了,和中国差远了。数据来源:EIU上图对比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从2000年开始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墨西哥(上图中绿色)的劳动生产率在这些年几乎没有任何增长,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一马当先,将其他国家都甩在了后面。同样都是发展中国家,同样都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开始大举出口,在20年后,两个国家却好似冰火两重天,一个国家从全球化中收益颇多,而另一个国家却似乎成为了输家。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被很多经济学家和政府首脑推崇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要想用一刀切的方法,去给全球化定一个“好”或者“不好”的结论,实在是把原本就很复杂的事情过分简单化了。那么作为美国人民的“代表”,川普为什么也反对全球化呢?上面举得例子,一个中国,一个墨西哥,和美国人关系大么?事实上关系非常大。因为中国和墨西哥是美国进口的最大的两个来源国。而美国有很多制造业确实受到了中国和墨西哥出口的冲击。川普在竞选演讲时,对中国和墨西哥都没给好脸色。比如他说要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树道墙,并且让墨西哥政府付树墙的钱,而这个钱他宣称可以从墨西哥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扣除。这样的说法虽然完全背离经济学常识,但是在工人阶级中很受欢迎。数据来源:工人阶级们喜欢川普这样的极端的言论也不是没有理由的空穴来风。上图显示,美国劳动力收入(工人们的工资)在全国收入中的比例,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一路下滑,从65%左右下降到55%左右(上图蓝线)。要知道这样的现象从1947年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是一个新现象。中国和墨西哥的生产力将美国一些竞争性不强的制造业代替掉是造成这条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美国一些经济学家的估算,从年,由于中国加入WTO,大约使美国制造业消失了2百万个工作岗位。所以当川普叫嚣中国人抢了美国人饭碗时,也不都是胡说八道。数据来源:Acemoglu, et, al, Import Competition and the Great\nUS Employment Sag of the 2000s.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016, vol. 34, no. 1, pt. 2当然,这也不是美国独有的情况。比如上面这张图显示的黄线,是除美国以外其他发达国家工人工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工人工资收入比重下降是发达国家的一个普遍情况,并不是美国独有。换句话来说,发达国家的蓝领和普通小白领,未必从全球化中得到了多少好处。对他们来说,可能失去的更多。而这个深刻的变化,恰恰是反全球化的川普和桑德斯有一定的民意支持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实用角度来看,全世界各国政府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好处也不见得有过去20年那么多。比如上图显示的是美国从1820年开始的进口税率。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进口关税率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低,平均来说还不到5%。也就是说,继续推进全球化,降低关税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力推的TTIP和TPP有很大争议的原因所在。一方面更大程度的全球化并不受欢迎。而另外一方面,即使TTIP和TPP得以通过,这些降关税协定对于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是那么大。举个例子来说,根据学者的计算,TTIP如果通过的话,对于欧洲经济增长可以贡献0.5%,对于美国经济增长可以贡献0.4%,也就是一个四舍五入级别的小数点。当然如果大家经济增长都很乏力,聊胜于无,这几个小数点也还是有贡献的,但基本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数据来源:2)反移民说完了反全球化,让我们再来说说反移民。很多经济学家可以搬出一大堆支持引进移民的各种理由,比如他们可以去做当地人不愿意做的工作,移民带来更多的活力,移民更有创新精神,移民吃苦耐劳等等。但是显然,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有很大一部分选民并不买账,对移民的态度日渐敌对。那么他们的这种态度是理性的么?数据来源: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美国人的学历分布。图中两根柱子分别代表本土出生的美国人(黄色)和来到美国的移民(出生在国外,紫色)。我们可以看到,从国外来到美国的移民,有很大一部分(26%左右)连中学文凭都没有,其比例要远远高于本土美国人中学不毕业的比例。那么这部分移民(主要是来自拉丁美洲的拉丁裔),他们来到美国以后只能和美国的蓝领或者小白领去竞争上岗,做一些偏向于体力型的工作。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些新移民确实也抢了美国蓝领/普通白领的工作,或者压低了他们的工资。数据来源: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些拉丁裔移民的后代,甚至一直到第三代移民,都没有改变自己教育程度低下,收入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命运。比如上图显示,第一代拉丁裔移民中有11%有大学学历,但是即使到了第三代,也只有18%有大学学历,低于非拉丁裔的34%的大学学历比例。处于贫困线以下的比例,即使到了拉丁裔第三代移民,还有19%左右,比全国非拉丁裔的平均水平(11%)要高出不少。如果一个国家引进高素质的移民,那么这些移民很可能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比较大的贡献,因为这些移民的工作可能会产生更高的价值,也会缴纳更多的税。但是一个国家如果引进过多的“低端”移民,那么其对该国的经济贡献就要另当别论了。在美国的这些拉丁裔移民,虽然学历比较低,但是至少他们还会去工作。这个情况到了欧洲就更加糟糕了。上图显示的是欧洲诸国的失业率,分为当地人(上图绿色柱子),在欧盟国家出生的移民(上图黄色柱子)和在欧盟以外国家出生的移民(上图红色柱子)三大类。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不管是德国,西班牙,法国,还是意大利,荷兰,外国移民的失业率都要比本地人高出不少。在瑞典,竟然有30%的移民失业。敢情这些移民都是来蹭福利,而不是来为经济做贡献的。这是欧洲移民政策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即引进的是一群无所事事的懒汉,反而成为了国家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他们融入当地的社会和文化。数据来源:OECD PISA 2012而这些移民以及他们的后代的教育程度也令人担心。比如上图显示的是欧洲诸国的本地学生(上图蓝色柱子),外来移民第一代学生(上图红色圈)和外来移民第二代学生(上图绿色圈)在国际数学考试中不及格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中,红色圈(移民第一代孩子)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蓝色(本地学生),而这种情况甚至到了他们的第二代也没有得到多少改观。3)反对建制建制派,Establishment,是一个贬义词,主要指的是政党中位居一些重要位置的利益共同体,比如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那些呼风唤雨的国会议员,和一些州的州长。在美国共和党中,建制派的代表人物有Kasich, Jeb Bush, Marco Rubio,Walker等。在2016年举行的共和党初选中,这些建制派的大佬们都输给了川普。民主党的希拉里也可以算是建制派。所以说共和党的建制派输了初选,而民主党的建制派赢了初选。美国民众为什么对建制派有这么大的意见?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加深了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使得本来就已经比较严重的贫富问题更加明显。同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解决办法让很多人无法认同。他们看到的是:金融危机始于华尔街,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的那些邪恶的银行家被美联储的大规模救市拯救了,而其他所有的小老百姓都要承受金融危机带来的恶果,为这些华尔街银行家的贪婪埋单。因此在金融危机之后,工人被裁员,小企业主倒闭,而拿着几百万美元甚至上千万美元薪酬的银行家们马照跑,舞照跳。这样强烈的对比让很多人无法接受,也直接催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在美国发生的这场阶级斗争,其激烈程度可能出乎很多人的理解。比如我们所了解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其口号是“1%对99%”。就是说这是一场1%的精英和99%的大众的战争。但事实上,即使在这1%里面,他们的贫富差距也被极大的拉开了。数据来源:比如上图显示的是美国收入最高的1%,0.1%和0.01%在过去30年的收入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变化最大,收入上升最快的,是0.01%,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1%。这一小群非常小的团体,在2000年以后的财富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小布什总统的减税政策,金融行业的自由化等等。从美国财富的分布状况来看,在过去20年有显著变化的是最顶端的0.01%,而不是人们普遍印象中的1%。上图中的红线显示的是收入最高的0.01%的人群的财富在总人口中的财富比例。他们的财富的上升速度明显比其他群体要快得多。那么这群顶级收入者,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数据来源:JON BAKIJA, ADAM COLE, AND BRADLEY T. HEIM, “JOBS AND INCOME GROWTH OF TOP EARNERS AND THE CAUSES OF CHANGING INCOM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U.S. TAX RETURN DATA,” WILLIAMSTOWN, WILLIAMS COLLEGE (2010).上面这张饼图显示的是美国收入最高的0.1%的职业分布。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每个职业都有一小部分幸运儿会进入收入的金字塔顶层,比如医生,律师,奥运会金牌得主,电影明星,房地产大亨,等等。但是其中有一个行业的高收入者特别多,那就是金融行业。另外一个职业的高收入人数几乎占到顶级收入人群的一般,就是各大公司的高管(CEO/CFO等)。换句话说,金融行业的高级金领,和各大跨国企业的高管,成为了过去20年最大的赢家。这也是很多美国选民对建制派(不管是共和党也好,民主党也好)不满的原因。在他们看来,他们代表的美国中产阶级正在不断的受到压迫,曾经让人自豪的美国梦离这些中产阶级越来越远,而代表政府主流的建制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建制派的代表人物,希拉里克林顿受到的政治献金体现出其典型的“建制”特点。希拉里是一台吸钱机器,她受到的政治捐款在所有的候选人中是最多的。截至号,希拉里共得到4亿3千5百万美元的政治捐款,花了3亿3千8百万美元,而且她的“圈钱之旅”还在不停的继续。数据来源:从希拉里收到的最多捐款的金主来看,他们大多也都是银行和媒体公司。比如给希拉里捐款最多的有花旗银行,高盛银行,大通银行,时代华纳公司等等。相对来说,伯尼桑德斯的支持者都是小额捐款(相对于希拉里来说),而且大多来自于各种工会。这也是桑德斯的支持者在他输给了希拉里以后迟迟无法释怀的原因:到最后一个“草根”的代表还是敌不过跨国大集团支持的“建制派”代言人,而一个带有明显照顾跨国集团CEO和华尔街银行家利益色彩的总统,不会是一个受欢迎的总统。总结川普和桑德斯率领的美国民粹民意,主要围绕三大诉求:1)反全球化,反对自由贸易。2)反移民。3)反“菁英”,反对建制。从实证角度来看,这三个诉求都有深厚的经济原因,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诉求也不仅限于美国,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川普确实找到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痛点”。当然,这并不代表川普给出的解决方法可行,或者他一定会当选。不同的民调显示,川普是美国最不受欢迎的候选人,而紧接他后面的第二名就是希拉里。所以说,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是在两位最不受欢迎的候选人之间的一场“选丑”大赛,这对于很多美国选民来说,确实是一次“艰难”的选择。反过来说,如果发现并且引领美国“民粹”民意的不是川普,而是一个更加“正常”一些的政客,那么也有可能他早已获得更多的支持,对总统宝座发起更加强有力的挑战了。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川普本身就是我上面提到的0.01%中的一员,他到底能否代表支持他的“民粹”民意是一个大问号。川普经常吹嘘自己雇佣了多少拉丁裔和黑人工人,他自己的川普集团不就是全球化最大的受惠者之一么。同时川普的脾气,性格和口无遮拦确实太招人厌,连很多共和党人都公开表示不会选川普。当然,那边厢的希拉里克林顿集团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希拉里邮件门,到克林顿基金会金主们受到的特别照顾,希拉里被人抓到的把柄也不少。难怪希拉里是美国除了川普以外最不被人喜欢的第二号人物。如果她的对手不是川普的话,可能其支持率早就一落千丈了。回到一开头说的民粹主义,川普确实发现了一股需要找代言人的民意,但是他未必是最佳的代言人选。一个更理想的代表,可能是一个来自于中产或者贫民阶层,能够切身体会这些蓝领和普通白领苦处的候选人。这也是“川普粉”的尴尬之处,他们的诉求有很多合理性,但是他们很可能找错了一位领导人,因此无法为他们面临的问题找到他们需要的解决方案。不管川普最后会不会赢得美国总统选举战,在这过去几年积累并且迸发的“民粹主义“不会消失,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会继续成为一股非常有影响力的民意,因此我们之前经历的全球化,移民自由移动化,贫富差距极端化等趋势可能也会遭到一定的逆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updated":"T14:55:2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2,"likeCount":27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2:55:21+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e0eff283e3b0f576b34209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2,"likesCount":278},"":{"title":"总统选举辩论:三十分钟定胜负","author":"wuzhijiansingapore","content":"日,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川普和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进行了总统选举候选人之间的第一场辩论。这场辩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根据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的统计,在美国差不多有8千4百万人通过电视收看了这场辩论直播,是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辩论节目。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美国以外以及通过网络(比如Youtube)观看这场辩论的观众人数。在这场辩论结束以后,分析希拉里和川普两人的辩论表现的各种文章和评论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有人说希拉里在辩论中控制的十分得体,对各种问题都准备充分,因此完胜川普。也有人说川普的目的就是要向大家展示一个理性自控的川普,因此他需要“输掉”辩论来“赢得”选举。到底希拉里和川普谁赢得了辩论?这个问题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今天我这篇文章要说的是:总统候选人辩论在进入到30分钟左右时,其胜负就已经定了。一般来说总统选举辩论时长为一个半小时左右,但事实上有很多观众坐不住那么长时间,还没等辩论结束他们的注意力就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美国转播数据研究机构Rentrak发现,大部分美国家庭在收看总统候选人辩论时,都没有耐心把整场辩论看完。很多人在看了半小时到45分钟以后,就会转换频道,或者去干些刷微博,看网络剧之类的其他事情。举个例子来说,2015年8月份,美国电视台FOX直播共和党初选的一场辩论,在当地时间晚上9点开始。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全国对于这场辩论赛的收视率在晚上9点半左右达到了最高点,然后就开始逐渐下降(上图黄线部分)。换句话说,总统候选人是否能够“赢得”辩论,关键是他在辩论赛最开始的半小时的表现。如果一开始的半小时表现出色,那么后面一小时即使表现平平,到最后他也会给大众留下一个好印象,达到了参加辩论的目的。反之,如果在一开始的半小时表现不佳,那么即使在后面的一小时“穷追猛赶”,也很难改变自己输掉这场辩论的命运。在人类行为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Primacy Effect,翻译过来就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的意思是候选人给大众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且几乎不可改变。这也是辩论赛一开始的半小时最重要的原因所在:在这半小时内,大众会对每一个候选人形成一个第一印象。而一旦这个第一印象已经确立,那么在后面再想要去改变它,就几乎不可能了。举个例子来说,奥巴马和罗姆尼在2012年10月份进行了一场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辩论才进行了40分钟,一些媒体就做出判断罗姆尼赢了那场辩论。根据罗姆尼的竞选顾问Kevin Madden事后回忆那场辩论赛:差不多辩论开始半小时以后我们就看到很明显罗姆尼已经赢得了那场辩论。在那之后的一小时里,他和奥巴马无论说什么都已经无关紧要了。在罗姆尼和奥巴马进行的最后一场辩论中,情况反了过来。差不多半小时之后,罗姆尼输掉辩论的迹象就非常明显了。在总统候选人辩论的前半小时里,有过非常多的让人记忆深刻的决定性瞬间。比如2000年戈尔对小布什,戈尔在前半小时里大声叹气,事后被总结为他输掉那场选举战的关键错误之一。1960年的总统候选人辩论开始不久,尼克松拿出手帕为自己擦汗。这个场面被数以百万计的电视观众看到,也导致了尼克松最后输给了肯尼迪。1984年总统选举辩论中,里根在辩论还不到一半时间时宣称:我不会为了政治目的去占我的对手年轻,经验不足的便宜。这句经典的台词有力的还击了里根的竞选对手Mondale对他年龄太大不适合做总统的质疑(当时里根73岁)。很多辩论专家对这个首因效应早有过非常多的研究。比如共和党辩论专家,里根政府的公共关系高级顾问Mari Maseng Will就认为:辩论一开始的那几分钟,你拥有最多的观众以及他们最大的注意力。辩论的成败就取决于那几分钟。198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候选人Michael Dukakis在一场总统选举辩论中,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的妻子被强奸并且杀害,你会支持通过死刑处死那个罪犯么?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具有冒犯性,因为Dukakis的妻子当时也在现场,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以后大吃一惊。Dukakis没有丝毫犹豫就回答:不支持。你知道我这辈子都反对死刑。根据当时Dukakis的竞选团队队长Susan Estrich的回忆:我在当时听到他这么回答这个问题时,我就知道,我们已经输了这场竞选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Dukakis本人对于死刑做过很多学习,读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报道。从众多的研究中他得出一个理性的结论:死刑对于降低犯罪率没有显著作用。因此Dukakis对于死刑的态度是反对。但问题在于,当他回答这个关于他太太的假设问题时,他向大众展示的是他冷血和无情的一面。大多数观众当时的反应是:如果在自己最亲的亲人遭受伤害时都不能表现出一些愤怒和同理心,那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我怎么能信任他,把我手中的一票投给他呢?在2012年的共和党初选辩论中,Newt Gingrich在辩论开始就被问到一个具有高度挑战性的问题:他是否支持同性恋婚姻?根据公开的记录,Gingrich确实曾经支持过同性恋婚姻。但是Gingrich是共和党,支持他的选民主要来自于保守派,而这些保守派大多反对同性恋婚姻。因此这对于Gingrich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他说他支持同性恋婚姻,就无异于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后面接二连三的问题可能让他完全招架不住。但是他如果说不支持同性恋,又会被媒体抓住把柄,指责他出尔反尔,或者掩盖事实。素有“辩论王牌”之称的Gingrich是这样回答的:我觉得有一些居心叵测的媒体给我们管理这个国家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我们辩论的一开始你就问我这么一个满怀恶意的问题,让我觉得恶心和震惊。Gingrich的回答赢得了满堂喝彩,而之后的民调也显示他的支持率一路上升。说了这么多,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总统选举辩论不光是一场辩论,同时也是一场电影。能够站上那个舞台进行辩论的,都是有高度专业技能的“影帝”。而很多观众,本来就是带着娱乐的期望去观看辩论的。对于那些无聊的带有很多专业术语的具体经济和政策问题的分析,大众是没有兴趣和耐心去认真倾听的。大众期望的,是带有戏剧化色彩的辩论交锋,以及一些可以让大家记住并且津津乐道的经典台词。这也决定了:很多选民不会过多的受到总统候选人在辩论上的表现而影响他们的投票决定。一个选民在选择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时,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可能包括该候选人的性格,价值观,他所代表的党派,主张的政策等等。辩论表现只是选民可能关心或者甚至不关心的因素之一。比如说,上面这位女士,在总统辩论结束以后被电视台问到她会选择谁,她的回答值得大家深思:我是一位保守派,因此我会投票支持川普。即使保守派被一个混蛋(Jackass)领导,那也没办法,我的选票还是投给保守派。对于这些心意已决的选民,总统选举辩论基本就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中意的那个“大混蛋”在辩论中说什么,怎么说基本都是无关紧要的。如果选民基于候选人在某几分钟内的出色或者糟糕的辩论表现,就做出自己投票决定的选民,怎么看都不像做出了一个负责任的决定。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专业影帝在台上的表现和他本人的人品和主张的政策可能完全没有关系,而通过短短的几十分钟就想得出对某个候选人的客观评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上面的分析恰恰印证了有很多观众就是带着观看电影,脱口秀或者笑话的心态去观看总统选举辩论的:因此他们期望在辩论中看到精彩的交锋,因此在辩论结束后大家记住的往往不是那些关于国家政策的严肃讨论,而是带有戏剧色彩的调侃或者人身攻击,也因此大家会在30分钟后就匆匆形成并固定下自己对候选人的印象,而没有时间和耐心去做更细致的了解。这可能就是总统选举辩论的本质:媒体需要它,因为辩论可以带来收视率。大众需要它,因为可以让我们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得到娱乐。至于事关国家的各种重大政策的严肃讨论?那可是政客和专家们的工作,我们选民才没空去研究那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数据来源:","updated":"T09:40:5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7,"likeCount":4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40:53+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0142aed7fc2d9ca95d3c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7,"likesCount":45},"":{"title":"唐纳德川普:创造还是重现历史?","author":"wuzhijiansingapore","content":"2016年美国的总统选战,可能最让人出乎意料的就是美国房地产大亨唐纳德川普的崛起。川普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打败了所有共和党的竞选对手,成功代表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一决高下,竞选美国总统的位置。很多媒体评论道:川普创造了历史。像川普这样的“非典型”崛起,在美国历史上有过先例么?如果有,两者的异同点又在哪里?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讲讲这个问题。1964年,当时来自于亚利桑那州的共和党议员Barry Goldwater成功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有资格向当时谋求连任的民主党总统林登约翰逊(LBJ)发起挑战。Barry Goldwater曾经是在美国空军以飞行员的身份服役。虽然Goldwater本身是共和党员,但他却不被当时的共和党主流,也就是所谓的建制派待见。比如Goldwater自己就说过:共和党建制派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打败我。他们无法容忍一个他们无法控制的总统候选人。为什么共和党的建制派对Goldwater有这么大的意见?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有不少证据显示Goldwater和美国的种族歧视集团3K党(KKK)有紧密联系。Goldwater在1964年的国会投票中,投票反对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民权法案规定美国境内不得采取种族隔离,也规定对黑人,妇女和少数民族歧视为非法。从历史上来看,民权法案结束了美国长期以来的黑白种族隔离政策,被视为人权进步的里程碑。而当时Goldwater投票反对该法案的通过,即使在共和党中也被视为异类。其次,在1964年总统竞选期间,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自始至终,Goldwater都公开呼吁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对越南使用核武器。他曾经说:原子弹只是另外一种武器而已。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极端观点以外,Goldwater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让舆论和民众吃惊。比如Goldwater支持美国和墨西哥开放边境控制。他曾经说:我们和墨西哥的关系会越来越好。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就会像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那样,完全自由开放,没有对出入境人员的流动限制,大家可以自由进出。这个观点在1960年代的美国是不可想象的。让人感到有点讽刺的是,2016年让川普成为媒体报道宠儿的名句,就是“我们需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竖起一道高墙”。这句貌似疯狂的诳语让川普赚足了眼球,也令人十分意外的获得了大量支持。Goldwater为当时的共和党建制派不容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支持妇女有堕胎的权利。关于妇女是否有堕胎的权利,曾经是美国政治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虽然这在今天看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大致来讲,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意见:生命至上(Pro-Life)和选择至上(Pro-Choice)。生命至上是保守派,即共和党的主流观点:如果一个妇女怀孕了,那么她肚子里的就是一个小生命。妇女没有权利随意将这个生命终结,因此不应该被赋予主动堕胎的权利。选择至上是左派,即民主党主流信奉的价值观:是否堕胎,是一个怀孕妇女自己的选择,主动权在于她自己。Goldwater的观点是:那些所谓的保守派根本不懂“选择至上”的意思。他们觉得,我认为一个怀孕妇女有堕胎权,就是左倾。妇女是否堕胎根本就是那位妇女自己的决定,而不是教会或者牧师的决定。这个和一个人的保守或者自由,左倾或者右倾毫无关系。作为一个共和党员,Goldwater持有如此“另类”的自由化观点,让他和其他共和党成员格格不入。当时在共和党内,和Goldwater竞争总统候选人的最大的竞争者是Nelson Rockefeller。Nelson Rockefeller是美国大名鼎鼎的J.D.洛克菲勒的孙子,后来成为第41届美国副总统(当时的总统是福特)。在和Goldwater竞选时,Nelson Rockefeller是当时的纽约州州长。因此Goldwater以这样一个“无名小辈”的身份战胜像洛克菲勒这样的竞争对手,让很多人大感意外。在两人的竞选战中,洛克菲勒对Goldwater的指责主要是:这个人是个疯子。你能想象让他去控制我们国家的核武器按钮么?但是洛克菲勒自己也有把柄被Goldwater抓住。1963年,洛克菲勒因为婚外情和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离婚,并且和他的情妇Margaretta Large Fitler结婚。Margaretta也是有夫之妇,为了和洛克菲勒结婚她也毅然和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离婚。这桩离婚案后来让洛克菲勒失去了问鼎美国总统的机会,因为它拆散了两个家庭,让很多美国人感到无法认同。当时的共和党建制派非常意外的看到这样一个带有种族歧视偏见的“疯子”竟然能够获得这么多人的支持,因此他们迅速组织起了一个名为“反Goldwater”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性质有点类似于2015和16年美国兴起的“反川普”运动。两个运动的主旨都是为了阻止被反对的对象成为共和党总统选举候选人,而这两个运动也都失败了。后来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于这个“反Goldwater\"运动有过非常精辟的见解。他说:如果你听到有一个反XX的运动兴起,那你就应该支持XX。因为如果你需要发起一个运动来阻止他,就说明他受到很多人的拥戴。尼克松的这段论断在2016年再次被验证其正确性:反川普运动基本没有造成多大影响就无疾而终了。当时的共和党建制派看到”反Goldwater“运动效果不佳,在洛克菲勒宣布退出竞选后,又推出另外一位共和党竞选者,William Scranton,试图阻止Goldwater成为共和党代表。但是这个企图再次遭到了失败,Scranton得到的支持率和Goldwater相比相差太大,无法对他形成挑战。最后有15位共和党议员联名反对Goldwater成为共和党提名候选人参选总统,但是这个企图最后也失败了。在1964年7月举行的共和党提名大会上,Goldwater成功的获得了提名。虽然Goldwater赢得了共和党党内提名,但他引起的争议并没有结束。1964年共和党提名大会上Nelson Rockefeller上台演讲时,被Goldwater的支持者群起而攻之,向他发出不断的嘘声。当时共和党内的大佬们对Goldwater还是充满质疑,比如共和党前总统艾森豪威尔非常勉强的表示支持Goldwater参加竞选。甚至有一位共和党员做了一段公开的视频,表达他对Goldwater成为总统候选人的担忧。在视频中他说:我们家世代是共和党支持者。我爷爷和我爸爸都把选票投给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可能会投票给民主党候选人,但现在我感到非常担心。我无法获知Goldwater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一个总统候选人应该清楚的告诉大家他说的话的意思。如果一个3K党的党魁成为我党(指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要么他们不是共和党,要么我不是。这段视频后来被林登约翰逊团队作为其竞选的主打广告之一在美国各大电视电台广泛播放,料想对最后的选举结果产生了不少影响。如果我们对比1964年的总统选举候选人Goldwater和2016年的候选人川普,就会发现这两人之间有非常多的相似性。川普成功得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是对共和党建制派,比如杰布布什,马克卢比奥等人的当头一棒。川普在竞选过程中的很多演讲让人感觉口若悬河,不顾后果,和Goldwater关于越南战争使用核武器等言论如出一辙。即使是共和党内部,也有很多共和党员对川普表示担忧,并公开宣称会投票给川普的对手希拉里。Goldwater以党内高票(67.5%)当选共和党候选人,而川普也以高票(69%)拿到共和党总统选举提名权。那么1964年的总统选举最后结果如何呢?上图显示的是当年7月开始的民调支持率以及最后的选举结果。最后约翰逊以60%左右的支持率获得大胜,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值得一提的是,Goldwater在民调中一直大幅度落后约翰逊,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2016年的总统选举,和1964年的总统选举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希拉里和川普的民调支持率非常接近。上面现实的是从2016年6月到9月的各个民调机构的平均支持率,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候选人得到的支持率的差别非常小。不管川普能否赢得美国总统之位,他所造成的影响确实是惊人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有相似之处。在很多时候,通过回顾历史,总能让我们学到一些新知识,帮助我们在应对未来时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updated":"T03:29:3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6,"likeCount":3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29:31+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e400bbdfc1e10af0792811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6,"likesCount":31},"":{"title":"美国民主党:盛世危机","author":"wuzhijiansingapore","content":"下面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一段Youtube上面的视频,叫做“民主党的麻烦大了(VOX)”。这段视频中的分析让我感觉挺有意思的。因此我就花了点时间,把其中的主要观点,外加我自己的一些评论和见解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视频的网址在文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有空时去收看一下原视频。如果不出大的意外的话,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应该会战胜共和党候选人川普,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对于民主党来说,如果在奥巴马执政了八年之后还能够再保住总统宝座4-8年的话,不啻为一个大大的胜利。与之相反的,民主党的死对头共和党似乎危机四伏。由于在共和党初选中半路杀出个“外来者”川普,因此共和党的“建制派”全军覆没,不得不被川普牵着鼻子走。而川普由于其口若悬河,也招致很多争议。在他和Billy Bush大巴上的对话被曝光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共和党人拒绝支持川普,甚至公开表示投票给希拉里。可见共和党内部的分裂有多严重。但是在这表面的光鲜下,民主党却也不是看上去那么强大。事实上,即使民主党赢下了总统选举,也不能掩盖其底下深藏的危机。这场危机,要从2009年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开始说起。2008年,来自芝加哥的奥巴马凭借其超高的人气和杰出的演讲才能从众多候选人中一跃而出,成功的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但是他当上总统的时间也有点不幸:美国刚刚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奥巴马面临的是一个遭到重创的美国。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的支持率在刚当上总统时还比较高,但接下来就不断下降,掉落到50%以下。只是在2016年下半年他快要卸任时,大家才又开始念及他的好,因此支持率又开始回升到50%以上。虽然奥巴马自身的个人名望在卸任前得到回升,可以获得一个圆满的任期结束。但是在奥巴马执政的八年中,民主党损失重大:他们失去了69个众议院席位,11个国会席位,10个州长以及15个州立议席。遥想当年刚当上总统时,民主党群情振奋,奥巴马意气奋发。弹指一挥间,八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2009年,美国各州的议席被不同政党控制的地图。上图中蓝色的州,被民主党控制。上图中红色的州,被共和党控制。黄色的州被共和党和民主党共同控制。在那个时候,民主党控制的州要稍微比共和党多一些,共达20个州。现在我们再来看看2016年美国各州的议席控制地图。可能令人感到十分震惊的是:美国基本上已经是一片红海了。民主党控制的州,仅限于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和东海岸民主党传统的比较强势的州。其他绝大部分州都已经落入共和党的阵营。而在民主党控制的少的可怜的州中,还有四个州(伊利诺斯,爱荷华,马里兰,马赛诸塞)的州长是共和党人。在扣除这四个州以后,民主党完全控制的州只剩下8个。与之相对应的,共和党控制了23个州。这就是美国政治面临的窘境:白宫里有一个民主党总统,而立法机构(议会)却被共和党控制。因此,这也造成了美国很多政府政策发生僵持的情况:即政府中的两大势力互不相让,互相杯葛,造成无法就任何重要问题达成一致。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日-16日美国政府由于债务超过上限而被迫关闭。这个闹剧一直到日美国两院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的法令以后才得以结束。根据标准普尔的估算,那两个星期让美国经济损失了240亿美元,拖累了0.6%的GDP增长。民主党面临的强白宫,弱国会的困境也导致了美国过去几年立法的变化趋势。举个例子来说,在2011-14年,美国各州通过了231个禁止堕胎法令,远高于过去30年的历史平均数。妇女是否有堕胎自由这个问题,其核心在于美国两大意识形态,保守派和自由派针锋相对的不同主张。保守派代表共和党主张“生命至上(Pro Life)”,因此反对堕胎自由。自由派则主张“选择至上(Pro Choice)”,因此支持妇女有堕胎自由。从上图的数据来看,在过去几年共和党显然占得了上风。奥巴马也不像一个非常糟糕的总统,那么为什么民主党会如此一败涂地呢?公平的讲,几乎每个总统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其领导的政党都会在立法领域输给在野党。举个例子来说,小布什任期内,共和党失去了22个两院席位。克林顿任期内,民主党失去了59个两院席位。里根和福特总统任期内,共和党也失去了不少国会和众议院议席。纵观美国历史,这似乎是一个普遍规律:即白宫内谁做主,那么他代表的政党在地方选举中就会遭殃。比如上图显示,在过去50年中,凡是白宫中的执政党,不管是民主党也好,共和党也好,他们在地方立法机构中的选举中总是会遭到狙击,失去议席。这可能也是民主政治一种自我纠正的平衡机制。当这个国家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选民一般都会把气撒在总统代表的执政党上,因此在地方选举中把票投给在野党。而当这个国家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时,民众可能又担心执政党太过强势,因此也要拉反对党一把。一个被反对党控制的国会,加上一个执政党控制的白宫,权利分配可能恰好达到比较均衡的状态。这也算是民主机制对于可能出现的独裁制度的一种自我防御吧。但这恰恰给民主党出了大难题。如果希拉里实现愿望,顺利当选总统,那么她如何去挽救民主党在地方和两院中的颓势呢?希拉里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即使她当上总统,也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总统。上图显示的是美国历届总统候选人在选民调查中的受欢迎程度,蓝色的是民主党候选人,红色的是共和党候选人。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的两位候选人,希拉里和川普,被选民讨厌的程度达到了历史新高,属于绝无仅有的特殊现象。要知道奥巴马刚当上总统时,人气是非常高的。而即使是这样一位网红型总统,在其任期内也无法阻止本党在地方选举上的溃败,更何况远不受人欢迎的希拉里?当然美国选民的选择也十分有限,因为和希拉里相比,讨厌川普的人更多。但是共和党的优势在于上面提到的地方基础。即使川普当上总统,由于其不受欢迎,共和党在州议会和两院中还是有一些可以挥霍的资本。但相对来说,民主党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无路可退了。希拉里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民主党接下来怎么走?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美国的民主党偏左,共和党偏右。这也是奥巴马任期内有一些美国民众不满意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奥巴马的政策太偏左了。问题在于,民主党内声望比较高的领袖人物,Bernie Sanders的政治观点更加左倾。如果希拉里将执政政策往中间倾斜,去迎合一部分中间选民和共和党的支持者,那么势必会让自己更远离民主党的一大部分忠实的桑德斯拥趸。而如果希拉里迎合民主党选民的政治诉求,那么势必会在奥巴马的基础上更加偏左,这样如何来帮助她的民主党同僚谋求更多的州级和联邦级议会席位呢?当然,民主党的这些问题,都需要等总统选举战结束以后才可能得到考虑和应对。所谓人无近虑,必有远忧。希拉里即使赢下了总统选举,在她面前的注定也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通途。要解决民主党这些深藏的危机,确实需要很大的政治智慧和决心。希拉里面临的考验,还在后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数据来源:","updated":"T03:38:3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2,"likeCount":7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38:38+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3bd067eb6d49cb3bd33e916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2,"likesCount":74},"":{"title":"美国不再伟大","author":"wuzhijiansingapore","content":"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战中,共和党候选人川普提出的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这句口号的潜台词是:美国已经不伟大了,因此需要进行改革,才能让这个国家再次伟大。比如川普在公开演讲中多次提到,美国的系统烂透了(The system is rigged)。一个烂透的政治系统,自然不可能给国家带来伟大和荣耀。那么美国的政治系统是不是真的烂到朽木不可雕的地步了呢?如果连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哥美国的民主系统都那么烂,那么整个民主和自由世界还有前途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民主是最坏的政府形式,除了所有那些被尝试过的其他政府形式之外。从2016年美国的总统选举大战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美国,这个自由民主社会的楷模所暴露出来的三个问题:政治恶斗,媒体失信和阶级特权。民主社会和专制社会的一大区别,就是老百姓有的选。因此在民主社会中,多党制向选民们提供了代表不同意识形态和利益诉求的不同党派。在一个理想的多党体制中,在野党对执政党形成监督,同时也作为替补给执政党造成一定的下岗压力。如果执政党没有做到让老百姓满意,那么在4年或者5年一次的大选中,选民就可以把执政党拉下来,换在野党上去试一下,如此循环往复。这只是比较理想的情况,而现实往往是丑陋和残酷的。多党制的各党派如果不把精力放在精诚合作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专注于进行党派之争,在讨论各种事务前先选边,然后屁股决定脑袋对恶性党争乐此不疲的话,那么这种多党制就无法发挥上面提到的这些设计好处,反而会给国民带来巨大的伤害。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之争就有点步入“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那种无法产生任何共识的死胡同的感觉。在很多重要问题上,凡是民主党支持的,共和党就坚决反对。反之亦然。而这样的党争导致了国家很多重要的决策不得不被搁置或者僵持,到最后导致“双输”的结果。举个例子来说,日,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之一,Anotnin Scalia去世。在正常的程序下,美国总统需要提名一位大法官,获得国会通过来顶替这一空缺的大法官职位。2016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Merrick Garland作为顶替人选。但是一直到今天(2016年11月),美国最高法院第九位大法官的职位还是空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拒绝批准奥巴马总统的人选提名。共和党议员麦凯恩(John McCain)和科鲁兹(Ted Cruz)甚至提出,如果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他们永远都不会同意她提名的任何法官,也就是说这个大法官位置将永远空缺。即使是最高法院中最偏向保守派(亲共和党)的大法官之一,Clarence Thomas对这个现象也非常不满。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阻止新的大法官提名来代替Scalia的空缺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这样会从根本上削弱我们的法律和政治体系。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台湾。在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上台后,执政党对在野党(国民党)开始了大规模的围追堵截,很有一股一定要把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感觉。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整天忙于进行这些恶性斗争,那么我们只能说这是这个国家的一大悲哀。这让很多人开始质疑多党制相对于一党专政的优势。关于一党专政的利弊相信很多中国人和新加坡人都有切身的体会,而一党专政下的“缺乏选择”也成为很多人诟病这种体制所援引的主要理由之一。但反过来说,一党专政如果治理得体,也可以发挥其政策执行效率高,政策更有持续性和长期性的优点。可见,不管是一党制,还是多党制,其内部的治理质量要比表面的形式差别重要得多。下面再来讲讲第二个问题:媒体失信。美国的媒体在老百姓中的公信力越来越弱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但是这个趋势在最近几年更加明显。比如上图显示的是有多少美国人对于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还保持信任的比例变化。这个比例从1997年开始一直不断下降。到了2016年9月,信任传统媒体的美国人只有不到1/3。传统媒体越来越缺乏公信力,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首先,传统媒体被普遍认为带有政治偏见,他们要么是民主党的拥趸,要么是共和党的信徒。广大媒体人引以自豪的“中立性”,在激烈的总统选举战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越来越让人难以相信。举个例子来说,由Wikileak发布的希拉里邮件资料显示,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新闻记者Donna Brazile在CNN总统辩论之前向希拉里泄露辩论的问题。这个做法明显倾向于希拉里,而对她的竞选对手桑德斯极度不公。Brazile后来引咎辞职,但是这个丑闻对于诸如CNN这样的媒体的公信力的打击会持续很长时间。其次,纸媒的广告收入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下受到极大打击。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崛起,活生生把一个报纸这一传统媒体行业送入了坟墓。由于报社的收入下降,他们只能被倒逼做出痛苦的转型:很多报社开始转向网上业务,同时他们只能缩减开支,关闭海外分社,减少雇佣全职编辑和记者。所有这些变化,都造成一个副效应:即政治媒体报道的娱乐化。当我们在收看一场总统辩论,或者一段政治分析的时候,我们看的是严肃的政治报道,还是娱乐新闻?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为了吸引眼球,主流媒体在选择报道内容的时候不得不以”收视率“作为主要的考量。而对于收视率的追求,让原本严肃的政治媒体报道变得高度娱乐化。有时候一个满嘴跑火车的”大炮“,反而能够得到媒体的青睐而被反复采访。举个例子来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以有张口无遮拦的大嘴出名,经常会放出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言论,比如墨西哥人都是强奸犯,建议美国禁止穆斯林入境,质疑奥巴马并非在美国出生等等。因此川普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大礼。媒体对于川普的曝光率远远高于共和党其他任何候选人。根据一些机构的计算,这些媒体的曝光率相当于给川普打了价值20亿美元的免费广告。我们可以看到,川普受到媒体报道的覆盖,在所有共和党候选人中最高,并且比第二名的杰布布什要高出好多(上图右上角)。媒体们的大规模报道也达到了效果。上图中显示,川普在2016年6月到8月期间,受到媒体的报道越多(图中橙线),其得到的支持率也越高。在媒体报道和候选人受欢迎程度这两个因素之间,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其相关度高达96%。2016年10月,美国FOX电台的Megyn Kelly在现场采访共和党议员Newt Gingrich时,两人就川普的大巴言论起了争执。Gingrich表现的情绪非常激动,不断指责Kelly的报道带有很大偏见。虽然Kelly在现场直播时被Gingrich骂了一通,但是从媒体宣传角度来看,这是一次高度成功的采访。因为两人的口角,该视频被美国各大媒体电台转载报道,极大的提高了Kelly和FOX新闻网的曝光率。对于这些媒体来说,经常口出狂言的政治人物就像一味毒品。虽然他们说的话不着边际,经常没有任何事实证据支持,但正是这些貌似“愚蠢疯狂”的言论更能引起观众和读者们的兴趣。因此采访报道这样的人物让媒体欲罢不能,也导致了严肃媒体越来越严重的娱乐化倾向。主流媒体缺乏公信力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小道消息满天飞,到处都充斥着阴谋论。因为到最后,大家还是需要阅读新闻和信息。而当他们无法从主流媒体那里获得自己信赖的资料时,他们只能从其他途径去获得这些信息。举个例子来说,高达61%的美国80后通过Facebook获取政治新闻。但问题在于,Facebook和很多自媒体类似,经常充斥着各种假新闻。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一大区别就是,网络媒体的来源更分散(各种自媒体),发布的新闻速度更快,经过的质量审核更少,因此广大读者们读到垃圾和虚假信息的比例也更高。一个好的民主制度,其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高质量的媒体。媒体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政治新闻进行客观的报道,这样才能够让广大选民在第一时间获得基于事实的,不带有偏见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理性的抉择。但是如果媒体被普遍认为带有偏向性,或者过度娱乐化而失去其公信力,导致民众从其他更为鱼龙混杂的自媒体途径获得信息,那么在这样的信息机制下还能保证民主制度的良好运行么?最后再来讲讲第三个大问题:阶级特权。2016年总统选举战的两位候选人,希拉里和川普,是美国总统选举多年以来最不受广大选民欢迎的候选人。虽然希粉和床粉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但是如果你仔细思考,就不难发现其实两人也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俩都属于特权阶级。从Wikileak释放的海量的希拉里内部邮件内容来看,希拉里集团通过克林顿基金会(Clinton Foundation)在美国的精英阶层中的各种操作手段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举个例子来说,有一封2008年10月的邮件,由当时花旗银行的高管Michael Froman发给现任希拉里竞选团队主席John Podesta。邮件的主题叫做“名单”。在邮件中,Froman列出了一大堆政府重要位置的候选人,包括31个部级重要岗位的候选人名单。事后证明,这份名单里的大多数人确实获得了重要的政府职位。他们包括:Eric Holder(司法部), Janet Napolitano(国土安全部), Robert Gates(国防部), Rahm Emanuel(内政部), Peter Orszag(预算部), Arne Duncan(教育部)等等。这个单子还可以列很长。要知道奥巴马是2009年1月才上任成为美国总统的,而Froman在奥巴马正式上任前就开出了未来总统的内阁成员名单,并且他竟然是用花旗银行的公司邮箱开出的这封名单。美国的那些跨国集团对于政治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大银行在金融危机时能够得到政府史无前例的救助资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再举一个例子:上面这封邮件由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在2015年8月发给John Podesta,邮件的主题是“谢谢你”。在邮件中,Zuckerberg非常恭敬的说到:昨天和您会面,给了我很多思考。我希望(在慈善和社会活动方面)得到更多的建议。在另一封邮件中,Podesta要求和Facebook的COO, Sheryl Sandberg会面(链接如下)。可见,John Podesta这位交际花,就像一只辛勤工作的蜜蜂,不停的在商政精英的圈子里穿针引线,安排交换各种利益。用中国人的时髦话来说,这叫做“整合资源”。而在希拉里团队应对FBI调查邮件门的案例中,这种精英阶层的特权更加显露无遗。在向FBI呈交出她用私人服务器收发的邮件前,希拉里团队删除了3万多封邮件,并且特地将它们从服务器上也删了个一干二净。在FBI对她进行的审问中,希拉里一问三不知,连续用了30多个“不知道/不记得了”来应付调查人员的问讯。而FBI中负责调查希拉里邮件门的副局长 Andrew McCabe的老婆Jill McCabe收到了支持希拉里的政治团体大约46万美元的政治献金,因此FBI能否公正的审查这个案件引起了很多质疑。通过阅读Wikileak释放的几十万封邮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政治和商业精英们精心构建了一个高度私密的社交网络。通过这个网络,他们对事关国家的所有重要问题都施加其不可忽略的影响力,并且从众获利。希拉里是这张大网中的一个主要核心结点,而John Podesta则是一只辛勤的蜘蛛,通过不断的社交活动把这张网铺的越来越大。当然,这并不代表希拉里的对手,川普就比她好多少。我们现在把希拉里和川普做比较有些不公平,因为希拉里桌底的那些勾当都被Wikileak给翻了出来,而川普则没有。川普甚至没有公开他的交税记录。到目前为止,有12位女性指责川普对她们实行了性侵。从川普一向的口无遮拦,以及大巴言论来看,即使在公开场合他都能如此无所顾忌,如果在私底下的话情况只可能更加糟糕。一个带有严重种族歧视,满嘴跑火车,拒绝公布自己交税记录,对多名妇女都有性侵嫌疑,卷入欺诈案(川普大学,11月底开庭审理),曾经经商亏损了10亿美元的失败的富二代,竟然在竞选美国总统并且在民调中和另一位候选人十分接近,有差不多50%的机会成为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总统。这本身就足以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吧。川普和希拉里的共通点在于,他们都是特权阶级,他们都是“不同”的。川普可以随意调戏自己喜欢的女性,甚至跑入她们的更衣室一饱眼福。川普可以在公开场合叫嚣墨西哥人都是强奸犯,穆斯林滚出美国。而希拉里则可以堂而皇之的用自己的私人服务器收发带有国家机密的政府邮件,并且在被发现后堂而皇之的把这些邮件删除然后以“一问三不知”来逃过司法审讯。换做一个普通人,只要做了以上任何一条,轻则会被公司处分解雇,重则会面临刑罚要去坐牢。而像川普和希拉里这样的特权阶级则可以泰然处之,甚至问鼎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这其中有太多让人深思的地方。美国硅谷的创业家Peter Thiel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说,小的百万富翁(Single digit millionaire)负担不起正义。这句话真是击中了要害。家庭财富在1百万美元以上的美国家庭约占总家庭数的10%左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90%的家庭)的家庭财富在1百万美元以下。在美国这个地球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连那些小百万富翁都无法负担的起他们应得的正义,更何况我们普通老百姓?如果一个国家的司法系统无法保证人人平等,让每个人都有获得正义的权利,那么所谓的民主自由就是一句空话,那些所谓的选举也只是表面文章,浪费时间而已。政治恶斗,媒体失信和阶级特权这三大问题让美国的民主制度再次陷入了危机,也让全世界对民主制度向往的自由斗士感到困惑和失望。当然,民主制度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并不能反证专制制度的优越。但是这也让有识之士陷入沉思:到底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更好的目标?川普的竞选口号说对了一半:美国确实不再伟大。但是川普绝对不是能将美国变的再次伟大的人选。希拉里也不是。因为他们都是那高高在上的0.1%,是美国不伟大的体系里的受惠者,他们的存在加剧了国家的不伟大。在可预见的将来,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会持续困扰美国的民主制度,而这一代美国人,很可能只能从对历史的回忆中去体会美国的伟大之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数据来源:","updated":"T23:12:0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8,"likeCount":12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7:12:05+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3d2faeaeadddee2c153a1cef283c9a75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8,"likesCount":127},"":{"title":"每个川普粉都有一票","author":"wuzhijiansingapore","content":"2016年1月,美国总统候选人川普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到:即使我在大街上用枪杀个人,我也不会失去我的粉丝。这样的言论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普通人如果在公开场合说这样的话,可能会被认为是疯子而遭万人唾弃。但事实证明,川普并没有说错:他确实有很多铁粉,而且这些粉丝遍布全世界:除了美国以外,在包括中国的很多国家都有不少川普粉。如果川普在大街上杀个人,川粉还会支持他么?下面这段视频的题目叫做:在何种情况下你不再支持川普?(What would it take for Donald Trump to lose your vote?)其中这位川粉的回答值得我们深思。记者:如果有张照片显示川普在吸毒,你还会选他做总统么?川粉:绝对会(Absolutely)。记者:如果川普说日本和韩国可以拥有核武器,你还会选他做总统么?川粉:绝对会(Absolutely)。记者:如果川普在第五大道中央用枪杀了个人,你还会选他做总统么?川粉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绝对会。记者:如果川普的额头上有个纹身,上面写着:女士,坐这里。你还会选他做总统么?川粉露出了非常享受的表情:绝对会。在这段视频中,记者还采访了其他几位川粉,问他们在何种情况下他们不再支持川普,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任何情况能够让他/她不选川普/他是个谋杀犯/如果他变成桑德斯或者希拉里。也就是说当川普说自己即使在大街上杀人都不会失去川粉的时候,他很可能是认真的,而且说的还真是大实话。那么这些充满激情的川粉,到底为什么支持川普呢?下面这段视频来自于Bloomberg Politics做得一个小组讨论,请的是一批川粉。就他们对于川普的支持,主持人问了他们一些相关的问题。问题1:你为什么喜欢川普?回答:他不是一个政客。/他有很多钱,因此不会被收买。/他是我们中的一员。除了他非常有钱之外,他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问题2:川普称墨西哥人为强奸犯,这样的说法让你觉得有问题么?所有人回答:没问题。其中一个回答:川普说他要在美墨边境竖一道墙,这个想法太有道理了,这是最符合逻辑的解决方法。问题3:川普(Trump)这个词对你意味着什么?回答:成功。其中一个回答:川普这么有钱,他一定非常成功。我记得我小时候曾经问我妈妈,我可否给川普写封信问他如何赚到那么多钱。另外一个回答:他太成功了。我也想成为一个亿万富翁。这样的访谈和对话还有很多,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是。但是我希望上面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川粉的世界。我之前写的关于美国政治的文章,经常会受到一些川粉的攻击。当时我对这种现象有些不解。因为从这些留言的用户资料来看,他们中间很多粉丝数为0,回答数为0,关注数量为0,因此显然是个新注册的账户,俗称水军。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需要去雇佣水军,或者自己不厌其烦的去注册一个新账号来为川普摇旗呐喊,毕竟这是中国而不是美国。但看了类似于上面的视频访谈后,我开始更好的理解川粉脑中的逻辑。在川粉的世界里,川普是救世主,是Lord和耶稣。你告诉川粉说他就是个色狼,有12名妇女控告他性侵。川粉会告诉你这些都是胡说八道,子虚乌有。甚至有女川粉会告诉你:我不介意。你告诉川粉说他早年做生意亏了10亿美元,他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成功。川粉会告诉你说,破产了就是不成功么?看看他拥有的大楼,私人飞机和酒店,川普就是非常成功。你告诉川粉说他是个种族歧视者,崇尚白人至上。川粉会告诉你说,我就喜欢他直白,他还特地去黑人教堂和他们跳舞,这难道不足以显示他对黑人兄弟们的关怀?你告诉川粉说他就是个大话王,在电视辩论和公开演讲中大言不惭的撒谎,否认一些明显的事实,川粉会告诉你说:希拉里也是个大话王,她撒的谎还少么?也就是说川粉也不否认川普确实撒谎了,只是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什么大事。那么这些川粉,到底是一群怎样的存在呢?从上面这个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一个典型的川粉,可能是一个介于40-59岁之间的白人,他/她的学历不太高,没有大学毕业,同时年收入在7万美元以下。当然这并不代表川粉中没有高学历的,或者高收入的。上面描述的只是从正态分布角度最有可能的川粉的人群特征。学历低,收入低,本身不应该成为任何选民被诟病或者嘲笑的原因。这正是民主制度最核心的基石之一,即每人一票,选举面前人人平等。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和一个博士毕业的经济学教授,他们在民主制度面前是平等的,教授并不会因为多读几年书而有任何选举上的优势。日,包括8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370名美国经济学教授联名发布公开信,指出川普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危险的选项。川普欺骗公众,降低大众对于一些政府机构的信任度,并且散布各种阴谋论。这些经济学家联合呼吁美国选民不要投票给川普。平心而论,这些经济学家的难处在于,他们虽然旗帜鲜明的反对川普,但他们也无法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让大家去选希拉里。因此在信中他们只是呼吁大家不要选川普,但并没有呼吁大家去选希拉里。这就是2016年美国大选中选民面对的窘境:两位候选人都是一团乱麻,问题不少,到最后只能比下限,而不是比优点。很多选民只能从否定列表(Negative List)角度来做出选择:重要的不是他/她的哪一个优点吸引我,而是他/她有没有缺点让我无法接受。当然,这样的呼吁对于川粉来说很可能是对牛弹琴,因为他们本来对于所谓的“专家意见”就不甚待见。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民主社会,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信仰的自由。有些人选择宗教,有些人选择科学,有些人选择行业专家,也有些人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直觉也不一定错,大不了四年之后再选一次。这可能也是很多民主和自由斗士面临的哲学悖论:他们争取普选,每人一票,但同时这每一个人包括的样本是非常多样化的。在意识形态上选民从左到右一路排开,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在不同的行业干各种工作,拥有不同的教育程度,在做出自己决策的时候也会运用不同的逻辑和方法。用简单粗暴的一人一票的方式,是否能够甄选出高质量的领导人,来团结所有的选民,弥补不同人之间的差别,带领大家齐心往前走?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不管川普还是希拉里最后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这个国家可能有一半人是反对他/她当总统的。如果川普获胜,川粉们自然欣喜若狂,普天同庆,但是这也意味着希粉们大失所望,惊呼世界末日来临。反之亦然。选举,仅仅是个开始而已,总统上任后要做的具体工作,才是真正的考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数据来源:","updated":"T21:22:1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23,"likeCount":32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宗商品包括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