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银行在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大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您当前的位置:&>&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策略浅析
时间: 18:01:14&&来源:&&供稿单位:建行淄博分行&&作者:曲超
&&& 2014年山东省分行对创新工作的进行了精心部署,进一步推进我行创新工作发展,营造&人人关心创新优化,人人参与创新优化&的良好氛围,并召开专门动员会议力推我行产品创新。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是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内驱力。尤其是在对外开放的新时代,面对外资银行的有力竞争,我国银行业面对挑战,不得不加快产品的创新速度。近些年来,产品结构与服务也在不断的升级,日益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创新方面存在着不足,不利于我国银行的竞争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银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1.原有金融产品存在局限性,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原有金融产品品种单一,市场定位雷同,经常出现一项新产品上市各家银行争相模仿的局面。重复产品导致了资源不合理,对产品缺乏清楚的认识,从而产品创新动力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需要。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局限于满足某一层次的客户群体的产品设计与服务。相对来说,大部分银行产品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迎合了大企业、高消费群体,而忽略了对低层次的小群体的金融产品服务。这样就导致了银行对于同一群体争斗,加剧竞争。
  2.新产品的创新研发与促销能力较差
  金融产品不仅需要我们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也要我们从国际先进的银行吸取经验,不断更新产品。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多为引进国外的,缺乏自主创新,在金融创新里原创的成分还比较少。
  新产品由于银行促销手段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客户对自己所适应的产品完全了解。产品的营销力度决定着银行产品的发展,建设银行以前推出的生肖储蓄卡就将目标市场定位与少年儿童。结果就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存取款但是对于产品的本身来说具有创新性。因此,应该运用好促销手段,将产品的功能优势展示出来,解除客户的顾虑,从而赢得家长的支持。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策略
  金融创新是以金融产品的服务的创新为主体,是银行发现客户不同需求从而进行改造原有产品和创造新产品,并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的过程。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对现有产品的更新改造,一个是研发销售全新产品。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够提高我国银行业竞争能力,实现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
  1.对现有产品的更新改造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发金融产品已经比较全面,基本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市场来说,并不是产品不多,而是运用的人不多,没有人了解全部产品,没有人完全掌握自己的产品功能。其实这不仅对于客户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于银行产品也是一种损失。从创意、设计、完整的产品出炉,但是在各家银行里存在功能重复的产品,这使得管理产品产生矛盾,个性被完全包括一般之中,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差异化。
  调查了解客户在消费已有产品基础上的缺口性需求。我们把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缺口性需求,例如,现有客户理财基本上停留在一般信息咨询、推荐代售的基金保险和存款组合等层次,尚不能满足客户分散风险和保值增值的需要。为了满足客户的缺口性需求,金融产品就需要创新,增加或优化原来产品的功能,推出满足其需要的新产品。
  2.新产品的研发与营销
  新产品的调查了解客户的需求,实现产品差异最大化。不仅在存款保值方面能够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有,比如说在现金管理方面。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在现金管理方面推出各类创新服务并且开始打造各自的现金管理品牌,包括招行的&C+&现金管理、工行的&财智账户&、交行的&蕴通账户&、华夏银行的等这些金融创新活动为这些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效益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创新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拓展公司业务、争夺高端企业和机构客户的新工具、新手段。
  拓宽服务对象,挖掘潜在客户,满足各层次需求。对于客户群体不能只局限与大型企业等单一的市场主体,应该根据不同的公司的企业规模、产品特点、经营状况、风险大小以及个人客户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状况、教育背景等因素,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市场多元化,银行业务多层次发展。在开发新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对于客户细分的重要性,有效地对市场进行细分。个人消费群体分类,根据类别,搭配个人产品配置包装成若干组,推荐组合。对银行个别优质品牌的包装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个别客户安排优秀的产品专家,根据个别需求来配售产品。在复杂的金融市场,我们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发挥左右,将银行密切相关产品的组合售给同类客户群体。
  注重产品&包装&,发展特色,塑造品牌。打造银行产品特色项目,成为引起消费者注意以及对企业品牌的快速确认作用,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以及对银行产品品牌的塑造。在国内商业银行中,运用包装产品促销日渐广泛,在杭州,有农业银行浙江分行对产品整合包装,推出&金&牌产品,例如金宝塔,金牛等系列产品。这些都是对产品进行差异化,突出自己的产品特色,吸引更多的客户。
&&& 三、总结
&&& 商业银行通过产品的创新,改变以往的模仿复制的产品研发模式。改造原有的金融产品,重新研发和销售新产品,提高产品认可度,使得产品功能运用最大化,实现金融产品的资源有效利用,增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2014年您对哪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服务最满意?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邮储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
Copyrght &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联系电话: 86-10- 传  真: 86-10-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您的位置: &
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质期刊推荐股票/基金&
郭沛源:国内银行绿色金融创新的三个阶段
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发言
  和讯消息,6月28日,由中和农信主办的“”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绿色信贷与农村生态环境”,和讯网作为合作媒体对论坛进行图文报道。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在发言中表示,国内银行的绿色金融创新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向国际金融机构学习;二是国内银行开始探索自己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还是基于当时他们跟国际机构合作和学习到的经验转而开发出来的一些自己的产品。;三是类似产品多了以后,开始把它打包,变成比较成体系的金融服务。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郭沛源:谢谢刘总,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来自商道纵横,如果大家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对我们有所了解。我们很关注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和业务机会,去年发起成立子公司商道融绿,重点推动绿色信贷服务。
  过去这些年我们做了不少跟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相关的内容,当时我们有一个项目是关于钢铁行业的绿色信贷,钢铁行业怎么样具体去看绿色信贷的问题,银行的放贷在做评估的时候,怎么对这些钢铁项目做评估我们做了一个指南。
  去年我们做了商业银行能效融资的手册,我们现在协助中国银行业协会做绿色信贷的教材和培训等工作。我们更多希望从实务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 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绿色信贷这个事情2007年正式在中国推动这个问题到现在,我简单梳理一下逻辑和过程。
  第二,绿色信贷指引所规定的内容怎么样,国内的实践情况怎么样。
  第三,今天主办是中和农信,我也试图结合小额信贷的特点,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怎么样从绿色信贷的角度来看小额信贷的问题。
  中国的绿色信贷的政策刚才王遥老师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个回顾,我觉得如果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三个主要的文件,基本上就勾勒出在整个中国绿色信贷的整个全景。
  刚才王老师提到了,在国外大家比较注重风险,因为国外的银行更多的是按市场化运作,国外的银行为什么关注环境问题,是因为环境问题会带来风险,因为那个工厂可能因为污染的问题,被罚的一分钱都不剩了,怎么能还得起钱,这对于银行就是一个极大的商业风险和贷款的风险。
  在美国、欧洲还会有另外一种情况,你的客户拿了一个资产给你做抵押,比如一块地,那公司破产了,银行就会自动把土地接手过来。而且那块土地已经被污染了,你拿的地不仅仅不是一个资产,还要花钱治理,其实是一个负资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能不担心吗?银行不一定真要环保,而是要关注我资金的安全,不能因为我贷出去的钱,因为环境的问题危害我资金安全。
  中国是两个力量推动,一个是环保这条线,另外一条是金融这条线。刚才已经说到,金融会因为环境问题出现资金安全的问题,环保这条线则要从环保部的角度来看,2007年环保部推出一系列的绿色经济新政,当时媒体就把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叫三大绿色经济政策,目的是运用经济杠杆的力量,尤其是资本杠杆的力量治理环境。
  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环境部门的动力会更大一点,因为可以调动金融杠杆的力量遏制环境污染的问题。在中国执法还不是那么严格的情况下,银行所面临的资金安排的风险是相对低的。
   不过,接下来就出现一个问题了。银行说,我们只会看财务报表,我们看不懂企业环保做得好还是不好。所以,在2009年,几个部门联合出了一个叫信息共享的文件。环保部把黑名单共享给银监会、银监局或者人民银行,让他们根据这些名单,告诉这些银行你查到这些名单就要谨慎的放贷,或者不要放贷,这就有了2009年的文件。你们看到从年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了。
  银监会也在很积极推动绿色信贷,2012年又出了一个更完整的《绿色信贷指引》,这个绿色信贷指引就把绿色信贷概念做了一个更加清晰和完整的界定。大家读这一句话可以读出来。绿色信贷是说什么呢?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低碳循环经济、绿色金融的支持;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提高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记住这三点就能了解中国做绿色信贷指引的目的了。
  绿色信贷,支持环保,要控制风险,还有自身要环保,银行有很多的网点,你要开空调、用纸、用水,银行自己要把自己的环保问题做好,也要节能、节水,用可再生水等等,这就是自身的环保问题。所以这是三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完善的来解释了中国现在绿色信贷政策的情况。
  绿色信贷从组织管理、政策制度、能力建设、流程管理、内控以及信息披露等等几个方面对绿色信贷做了一个更详细的描述,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给大家细说了。
  刚才我说了绿色信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自身的环境表现先不说,现在国内或者国际上另外两方面,银行到底做得怎么样呢?一个是风控,二是产品创新。国际上所有关于可持续银行、绿色金融,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两个点来做。
  风控这块怎么说都绕不过IFC,包括赤道银行这条规则都是IFC牵头做的,因为它是一个发展金融机构,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下属,有比较高的环境标准。
  刚才王教授提到了,它投资国内的银行,当时的国内银行不理解为什么提出环境方面的要求,现在关于银行和社会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框架,都是根据环境社会、绩效标准、环境健康安全指引来去界定的。
  有一些基本的框架,这是比较典型的评估流程。比如投向的行业分三大类,一类叫社会影响或者叫环境影响都比较重大的,比如挖矿、挖煤、造纸,二是影响中等的,还有影响比较轻的。不同类别的企业评估的程序和要求不同。
  我们根据这样的理念,自己在做钢铁行业的绿色信贷指引的时候,我们做了一套绿色信贷指引。我们的经验,一开始我们做了比较厚的指引,但是银行说这么厚没有人看,你给我弄成小学生水平能看得懂,然后我们精简成了几页纸加上一些附件。国内像工商银行、兴业银行逐步开始建立自己的风控体系,对客户环境绩效会进行评级。
  国内银行金融创新做得怎么样?国内银行的绿色金融创新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与国际金融机构的,最早的时候主要跟国际金融公司、法国开发署、世界银行机构学习怎么做绿色金融创新。比较典型的一个类型就是节能减排的融资项目,一般简称为CHUEE项目。
  二是国内的银行像兴业、浦发,跟国内一些公司做了一些合作之后,积累的一些经验,开始推出自己的产品。产品的主要类别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节能减排融资项目类的产品,现在看到国内好几个银行,兴业、浦发、北京银行都开始了这类融资的项目。
  三是类似金融产品多了以后,一些银行开始把它打包,变成比较成体系的产品服务,比如浦发银行,有一个专门的页面介绍他们的绿创未来,绿色金融的综合服务方案,它的核心就是能效融资等等这样一些内容,但是它把票据等这方面的业务整合起来,在它页面上看得很多的东西。
  大概解释一下其中的一两个产品,尤其是能效融资是什么形式的产品。能效融资的产品其实跟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是结合的非常紧密的,它可能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商业银行直接给用能企业,比如一个酒店,银行把钱借给这个酒店,酒店拿着这个钱做节能改造,做技改,把空调、通风系统等改造,项目有一个周期大概在3年左右,酒店可以通过节能的改造,在未来几年节约下来的收益还本付息,把钱还给银行,这样的模式就叫能效融资的模式。
  刚才我说的是银行直接把钱借给了酒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银行把钱借给节能服务公司,由节能服务公司拿着这个钱做技术改造,由节能服务公司与酒店达成一个收益分配的协议,然后节能服务公司拿着这个收益之后还给银行,这个我们叫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模式,这是间接一点的多了一个节能服务公司。这是我们看到的国内最多的能效服务的模式。
  有很多银行大家比较的熟悉,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大家都在做。
  我们去年做了一个能效融资的风险管理的手册,这是给银行做的手册,我们把整个流程做了一个分拆,每一个流程需要关注什么样的风险做了一些分析,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
  其它还有像绿色债券,比如最近浦发承销了中广核的风电附加碳收益的中期票据。它创新的点很有意思,把债券的收益分成固定利率部分和浮动利率部分,然后浮动利率部分和深圳碳市场的价格做了一个挂钩。
  我们也关注到,在全世界绿色债券现在发展非常快,尤其是开始有很多著名公司,像联合利华这样的公司都在发行债券,这也是国内外未来几年在绿色金融方面比较创新的东西。
  这是国内目前绿色金融或者绿色信贷创新的基本情况。下面谈一下如果从小额信贷的角度怎么看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的问题。
  其实回到最开始说的绿色金融或者绿色信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风控、产品创新、自身表现。
  对于中和农信,产品创新有东西可以做,因为这两年一直在接触能效融资这个概念,能效融资现在在商业银行当中还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它有比较多成功的经验,我还是觉得其实能效融资的模式是可以跟一些农户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比如传统的能效融资的模式是借钱去改造一个锅炉,在小额信贷或者在农村的市场,是不是刚才刘总也提到了一些农村的改造,比如三年、五年能不能达到回报,这是需要核算的。
  还有一个复杂的设计,比如能效投资也有的延伸到供应商的设备融资,银行不是把钱给到买的人,而是卖设备的人。比如我们做一个节能改造,卖一个设备,银行直接把钱给到设备的卖方,卖方实际上它得到了银行的钱,然后把设备给用户,用户相当于跟银行借钱,但是它不接触这个钱。设备方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因为可以促进它的销售。
  我最近看了一个案例,国际金融公司和可口可乐一起合作,国际金融公司出钱,作为一个贷款方,把钱借给可口可乐的分销商,分销商用这个钱做生意,通过给可口可乐做分销把这个钱还回去。这样的模式中和农信也可以去做。
  刚才提到的风险控制,我看到刘总刚才介绍的时候,咱们还是挺先进的,有列表,说哪些东西我们不要进去,我们也跟很多的银行在这个问题上沟通了,觉得有一个准入名单这是第一步,这是最基础的。但是银行更多是从风控的角度考虑,我们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他们特别想知道有没有这个数据库我们可以查一下,看看这个公司以前有没有违规的记录。现在国内很少有这样的数据库,但是有可能大家如果关注环保的话,会知道水污染地图,它们现在做的东西就可以让银行在这个数据库上面查询,然后看看这个企业以前的违规情况怎么样。
  当然同样的问题很难在农户身上用到,因为那里面都是企业的信息,但是至少有一个东西我们可以模仿别人的做法,比如刚才提到了我们已经做了土壤的污染调查,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很极端的情况,如果这个地方土壤被镉污染了,这个地方种地的大米很多人不愿意买,如果大米卖不出去靠什么还钱,这里面有风险的关联,但是风险的关联不是那么的直接,但是至少这样的信息可以作为我们提前预防的一种措施。
  比如我们把生态等行业的信息整合成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对我们的前线的人员做一些评估,哪些东西有哪些风险,至少碰到之后可以多问几个问题,也不是说一刀切就不做了,这样也是风控可以考虑的问题。
  自身的环保,从它的成本开支的构成来看,这对银行说确实不算什么,但是如果从一个绝对数字来看,因为银行网点多,一个地方节能一点,它产生的绝对数是蛮大的。刚才我们也说了,我们现在90天就可以开一个新的点,这样的速度下去我们的网点也有很多,这个时候可以制定简单的规则,比如我们装修的时候应该用什么,采购应该有一个绿色的采购清单,打印双面打印也可以节省钱,这些东西比较简单,但也是绿色信贷里面的内容。
  先讲这些,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HF038)
06/27 17:0606/29 11:0106/29 09:3506/29 06:3106/29 01:3806/28 17:4206/28 17:27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金融创新应和风险控制相结合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但有为  大洋彼岸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额损失,也给所有金融从业者上了深刻的一课。近日,多位权威的金融专家官员在反思这次危机时都表示,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应同时注意防范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应该起到相应作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认为,次贷危机的问题不出在金融创新,而出在面对公众的金融创新产品偏离了两点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首先,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产品违背了银行信贷可偿还性原则,没有注重借款人的第一还款现金流,而寄托于抵押物品上面;其次,衍生产品违背了让客户充分了解金融风险的原则,致使风险无限积累,超出了市场参与者可承受的范围。  在世界银行东亚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看来,次贷危机爆发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已经将包括金融机构高管在内的多数人挡在认知之门外。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漫长的销售链条,导致投资者看不到按揭贷款的本质和根源。另外,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也是危机产生的诱因。  谈及此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教训,吴晓灵认为,应该对衍生产品的创新做出限制,并禁止在衍生品基础上多次衍生。同时,在证券化过程中,应该将部分风险保留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而不能通过证券化将所有的金融风险全部转移出去。  王君则认为,中资银行应该关注银行业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贷款集中度问题,不能将贷款集中投放在房地产、开发商和少数大型企业。另外,中资银行不应对流动性管理过于乐观。至于创新问题,王君认为,中资银行不能因为衍生产品复杂引发次贷危机就放弃金融创新,但关键是把创新和风险控制结合。  吴晓灵同时认为,美国金融监管放松也是导致此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因此适度的金融监管对市场的稳定发展必不可少。但是也不能因为担心风险而出现过度监管,要把监管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除了适度的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范文仲也表示,中国应该吸取的教训还包括:不宜过度宣扬金融自由化和过早撤除了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之间的防火墙;在产品创新的同时不应忽视金融体系的制度建设;防止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的改变助长道德风险,过于看重短期回报。
(来源:上海证券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然)
08-09-18 20:08·
08-09-18 12:26·
08-09-16 14:05·
08-09-16 11:43·
08-09-11 08:26·
08-06-12 03:11·
08-06-11 04:22·
08-03-10 04:11·
07-12-14 14:57·
07-11-05 06:12·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您的位置:>>///////>>正文
发表时间: 21:45:58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摘 要   随着金融业的逐步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开始大量延伸,以其多年的经验、灵活的机制以及前沿的经营对国内商业构成严峻的挑战,使得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只有把产品创新当作事业发展的灵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加快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充分发挥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步伐,能促使银行产品的多元化,增加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我国银行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涵义入手,在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当前银行产品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本文主张通过一系列完整的对策体系构建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具体说来,在宏观上要建设适合金融产品创新的制度环境,要向混业经营过渡,逐步放松金融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微观上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金融产品创新模式,调整创新产品结构,积极发展衍生产品创新和组合产品创新,完善创新产品的风险管理体系。【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产品创新;对策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financial industry progressively opening up the business scope of foreign banks to begin mass extension, with its many years experience, a flexible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on the forefront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constitute a serious challenge, making the financial sector more competitive.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only to product innovation as the soul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ongoing product innovation to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Product innovation in the 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relatively weak……(新文秘网省略183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仅是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而产品创新恰恰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由于体制、观念、技术等方面的约束,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结构失衡、市场化进程缓慢、效益低、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产品种类趋同等问题,这与金融市场开放竞争的要求相去甚远。如何增强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适应金融市场开放竞争的挑战,是我国商业银行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2006 年12 月11 日,中国加入WTO 后的五年过渡期正式结束。随着国务院正式颁布修订后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中国银行业从2006 年12 月11 日起,在地域、业务种类、客户对象等各个方面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从此,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加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将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鼓励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防范金融创新风险,促进银行业金融创新持续健康发展,2006 年12 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可以说,加强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商业银行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金融产品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坚持客户价值主张的基础上,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有利于产品创新的运营体系。因此,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关键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外部环境建设和内部管理问题。在学术界,国内学者对于银行产品创新的问题及对策有不同的看法。庄永南和马晓琳(2000)的 《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实思考》认为,我国银行要加强对国外商业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学习,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研究、交流和合作,从而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黄美端和李培毅(2002) 在《加入WTO 后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策略》中认为,产品创新能够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提出商业银行应从客户需求出发,适时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银行产品。陈万军、陈涛等(2002)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和整合的策略及建议》中认为,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策略是细分市场,提供差别化特色产品服务,加强产品推介和营销,同时注重产品整合的组织和机制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张晖(2005)在《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开发模式选择――独立开发还是与外资银行合作开发》中明确表达: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目前陷入一种“系统自锁定状态”,要靠“外力”才能打破这种“系统自锁定状态”。而入世则为这种“外力”的引进提供了契机。周国林(2008) 在《转轨时期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指出在分业经营制度下,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受制度障碍、主体缺乏创新动力、市场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因此,无论是商业银行本身的创新动力,还是理论研究的结论都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战略性选择和发展趋势,其中产品创新居于中心位置。本文以金融产品创新理论为指导,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为了引发一些有关部门的思考,也为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本文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与数据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检索获得,然后对其采选、编译、归纳和分析,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理论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阐述说明。金融产品创新的理论依据   “创新”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 年写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1939 年在其所著《经济周期》中系统完成的。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引入新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质量;②产品引用新技术,即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工艺过程;③开辟新的市场;④开拓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企业新的组织方式。[1]73-74熊彼特创立创新理论的目的在于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内在机理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解,提出了创新能够引发经济增长,也是决定经济周期运动的关键。因此,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金融创新理论的基础。   对于金融创新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解释。广义的金融创新将金融创新与金融领域的重大变革等同起来,认为“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例如,陈岱孙、厉以宁(1991)认为:“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变革,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金融业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 [2]徐进前(1993)认为:“自从现代银行业出现以来,无论是银行传统的三大业务、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一直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 [3]广义金融创新由于包括的范围很广,分类上也千差万别。见诸书面的有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技术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管理创新、金融组织创新等。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主要着力在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创新上。   金融产品包括本身是商品的金融工具以及各种金融服务,简言之,就是金融交易的对象。金融产品创新是指金融资源的分配形式与金融交易载体发生的变革。结合国外金融创新的发展演变及趋势,我们按金融产品组合一体化和复合程度发展层次将金融产品创新分为:基础金融产品创新、衍生金融产品创新、组合金融产品创新。基础金融产品创新分为资产类产品创新、负债类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创新。衍生金融产品创新是依靠某种资产作为基础来表现其自身价值而派生出来的产品创新。而组合类的金融产品则是具有各大类金融产品的混合特征的组合金融产品,是多种金融产品的复合体,具有多种金融产品性质和特点。[4]   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必要性:   1.中外银行竞争的差距。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银行提供给客户的金融理财产品只有590多个品种,而国外却达到了2万多个品种。这表明,国内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与外资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银行业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现代金融产品开发和市场运作上。因此,国内银行只有提高金融产品研发与创新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不落人后。   2.增强银行盈利能力。随着资本市场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而产生的“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的影响,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体的单一收入结构已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增强,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5]尽管商业银行是经营信用和货币的一种特殊企业,但它如同一般工商企业一样,也是通过出售产品和劳务来实现发展的,金融产品的升级换代、金融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新金融产品的设计、包装和推广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趋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在过去25年(1978年-2003年)约为每年6%-7%[数据来源:中国资产评估网站《25年经济增长估计与评价》。],根据格林和海伍德的观点,财富的增长是决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创新需求的主要因素。[6]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巨大变化,由此导致新的金融需求的产生,这种金融需求必须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来满足。   4.金融产品创新是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金融产品创新是一种完全基于市场的风险化解和防范机制。首先,金融产品创新必然伴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从而使金融部门能运用各种金融产品来消化经营风险,这是较之冲销呆、坏账更为积极有效的方法;其次,金融产品创新的基本方向是资产证券化,这将使融资性金融产品拥有很强的流动性,价格随市场状况不断波动,这种波动对金融运行具有调节功能,能有效引导商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再次,金融产品创新能推动金融市场向前发展,可以实现风险的社会分散化。   目前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特点:   目前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国有控股的大银行、中等规模的股份制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较快,小银行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我国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   从国内银行业各种创新的基本情况看,银行业在创新业务种类的选择上缺乏策略性。具体而言,目前国内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是对传统业务的重新包装及有限延伸,创新产品缺少系统性、针对性和高附加值。为创新而创新、重数量轻质量、重包装轻内涵等现象比较普遍,增加了银行的机会成本。   目前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具有以下特点:   1.从创新主体看,由商业银行总行统一计划布置、自上而下推动的创新多,由分支行发起策划、自下而上推进的创新少。尽管两种创新方式各有长短,很难说孰优孰劣,但从调查情况看,几乎所有的产品创新采用的都是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这样的后果是,某些产品虽然名为创新,但由于适用性差,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推出后实际业务量非常小,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从创新的性质看,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的产品多达百余种,范围涉及银行经营的各个层次,但大多是通过“拿来”方式从国外或同业模仿、引进的,属吸纳性创新,真正由自己首创、具有本行特色的原始性创新异常稀少。其后果,就是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进行的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而非高层次的服务竞争和差异化竞争。   3.从创新的内容看,外延扩张型创新多,质量效益型创新少 ……(未完,全文共14692字,当前仅显示515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