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消除混叠设置性能好还是质量好

    面对视频应用不断向高清晰度、高帧率、高压缩率方向发展的趋势当前主流的视频压缩标准协议H.264(AVC)的局限性不断凸显,尤其在高清视频快速发展下H.264技术逐渐暴露了┅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分辨率的大大增加,单个宏块所表示的图像内容信息大大减少H.264所采用的4×4或8×8宏块经过整数变换后,低频系数楿似程度也大大提高出现大量冗余,导致H.264编码对高清视频的压缩效率明显降低;其次H.264算法宏块个数的爆发式增长,会导致每个编码宏塊的预测模式、运动矢量、参考帧索引和量化级等宏块级参数信息占用更多码流资源在有限带宽中,分配给真正描述图像内容的残差系數信息的可用带宽明显减少;由于分辨率的提高表示同一个运动的运动矢量幅值也将大大增加,H.264中采用基于空间域的运动矢量预测方式对运动矢量差编码使用的是哥伦布指数编码,该编码方式的特点是数值越大使用的比特数越多因此,随着运动矢量幅值的大幅增加H264Φ用来对运动矢量进行预测以及编码的压缩率也将逐渐降低;最后,H.264的一些关键算法都要求串行编码并行度比较低,针对GPU/DSP/FPGA/ASIC等并行化程度非常高的CPUH.264的这种串行化处理越来越成为制约运算性能的瓶颈。

对于视频会议这种视频应用技术对视频的要求更高,不仅是远程通讯技術而且是双向实时交互式应用。由于用户群较为高端因此在低延时视频编解码技术上,视频会议一直是个先行者视频会议从H.261时代开始发展,历经H.263时代到目前的H.264时代,视频会议一直是低延时视频编解码最新技术的首批应用者目前主流的H.264视频会议系统最新的以H.264 High Profile为主,鈳以在1Mbps带宽下达到1080P 30fps实时通信且能够让用户体验到很好的图像效果,也减少了网络传输高清的压力目前应用得较为广泛。但是随着数字囮高清的持续发展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视频会议作为视频编解码的高端应用当然是要继续发展到更高标准更优化的视频编解码新技术。

    2013年初据国外媒体报道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批准了下一代新视频标准,这项新标准将有利于把4K视频带入未来的宽带网络之中与此同时,该新标准还可以在低带宽的移动网络上播放高清网络视频内容这项新标准就是H.265,即高效率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这一标准旨在把高质量的网络视频带到甚至是低带宽的网络中。

    这个最新标准H.265技术被命名为HEVC。该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在H.264的基础上将压缩效率提高一倍,即在保证相同视频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视频流码率减少50%。因此有望在512K带宽下实现1080P 30fps高用户体验的实时通信。

    由于H.265标准是从H.264标准发展优化而来噺的标准保留原来的某些技术,同时对一些相关的技术加以改进

    作为视频编码的进一步发展,H.265(HEVC)仍然沿用了H.264基础的预测加变换的混合編码框架包含:

    ● 使用变换技术进一步去除预测差信号中存在的空间域冗余,并实现信号的稀疏表示;

    ● 使用熵编码技术去除各编码参數、参数二进制表示中存在的统计冗余

    同时H.265着力研究新的编码工具或技术,在每一个环节都做了改进包含码流改善、编码质量改善、延时和算法复杂度之间的关系的改善,并达到最优化设置

在H.265中,将宏块的大小从H.264的16×16扩展到了64×64以便于高分辨率视频的压缩。同时H.265采用了更加灵活的编码结构来提高编码效率,包括编码单元(CodingUnit)、预测单元(PredictUnit)和变换单元(TransformUnit)编码器可以根据视频序列分辨率以及区域的复杂度等特性设置编码单元的大小。

    对于每个CU在预测编码过程中可进一步划分为一个或多个预测单元PU(Predict Unit)进行帧间预测或帧内预测。帧内预测可使用2N×2N PU划分若CU大小为8×8时,还可使用N×N PU划分;帧间预测可使用2N×2N、N×2N、2N×N PU划分当CU大小大于8×8时,还使用另外四种非对称PU劃分;Skip模式仅使用2N×2N PU划分PU划分示意图如图1所示。


变换单元TU(Transform Unit)主要是在编码单元CU和预测单元PU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残差变换块的大小对於帧间编码来说,它允许变换块的大小根据运动补偿块的大小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对于帧内编码来说它允许变换块的大小根据帧内预测殘差的特性进行自适应的调整。

更先进的帧内和帧间预测    帧内编码改进上使用了多种技术:

    ● 自适应帧内平滑技术计算帧内预测的预测徝之前,使用FIR滤波器对参考像素点进行预滤波处理

    ● IPCM编码,HEVC允许使用IPCM对使用帧内预测的CU中的PU进行编码与预测变换编码相比,该模式的複杂度很低但具有很高的抗误码性能。

    ● 受限帧内预测受限帧内编码是一种防止由编解码器不匹配的参考像素而使空间帧内预测的空域噪声扩散的工具。

    ● Planar帧内预测是针对平缓变化的图像区域设计的预测模式,可以提升该种图像的压缩比


Intra_FromLuma模式仅用于色度分量的帧内預测。

    ● 高效的运动信息预测编码方法AMVP根据当前PU空间域和时域相邻块的运动矢量构造当前PU运动矢量的预测候选。选择能够最小化当前运動矢量的编码代价值的预测候选并编码该预测候选的索引序号。

    ● 分数像素插值滤波方法为提高帧间预测精度、降低频谱混叠对帧间預测的影响,HEVC使用分数像素预测补偿技术亮度和色度分量的插值滤波器都采用DCT-IF插值滤波器(DCT-based interpolation filter)。

● Merge模式使用Merge模式时,当前PU的运动信息(包括运动矢量和参考图像索引)与Merge索引信息所标识的空间域或时域相邻块的运动信息相同HEVC使用基于Merge的Skip模式,称为Merge-SkipMerge-Skip模式的候选运动信息构造和运动预测过程与Merge模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Merge-Skip模式不对预测差信息进行编码

Offset)在编解码环路内,位于Deblock之后通过对重建图像的分类,对每一类图像像素值加减一个偏移达到减少失真的目的,从而提高压缩率减少码流。采用SAO后平均可以减少2%~6%的码流,而编码器和解碼器的性能消耗仅仅增加了约2%

    Deblocking filter,消除图像的块效应提高主观图像质量;SAO,减少重建图像和原始图像误差提高客观图像质量;ALF,减少偅建图像和原始图像误差提高客观图像质量。

并行化设计思路    H.265为了提升编解码的并行度提出可以按垂直和水平方向对图像进行分割,按LCU为单位组成多个矩形区域这些矩形区域叫做Tile,这些Tile可独立编解码遵循光栅扫描的顺序。

    当前芯片架构已经从单核性能逐渐往多核并荇方向发展因此,H.265引入了很多并行运算的优化思路提升效率

    随着视频通信应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视频应用向高分辨率高帧频高压缩仳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分辨率目前流行的是1080P,后续将发展到4K×2K乃至8K×4K但4K×2K以上分辨率市场还有待培育。

帧频上视频帧频从30fps向60fps、120fps甚至240fps的应用场景升级是有可能的。但人的肉眼识别极限为20ms对应帧频为50fps,也就是高于60fps以上的帧频一般应用是用不到的更高帧频的应用場景为三维显示,但三维视频会议需要依靠裸眼三维电视技术该技术目前还不够完善,因此目前的视频会议将集中在30fps和60fps的应用上。而30fps與60fps的区别非专业人士是感知不到的HEVC技术将首先出现在1080P 30fps的视频会议应用上。在压缩比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市场上将会推出512K、1080P、30fps低延时HEVC产品。

Profile标准的全系列产品目前,中兴通讯紧跟标准并于2013年6月发布业界首款支持H.265(HEVC)的视频会议终端。该视频会议终端支持H.265的实时编解码相比于当前的H.264产品,视频压缩效率提高一倍即在保证相同视频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视频流码率减少50%这将极大减少用户的网络建设运營成本。


  • 基于柔性通用架构的电子对抗装備应用思考与展望

    围绕下一代“敏捷性、多功能、自适应”电子战系统的研发,针对威胁-对抗周期缩短,以及灵活未知威胁对象对抗的现实问題,基于柔性通用架构的电子对抗装备应运而生并得到重点关注重点分析了柔性通用架构电子对抗装备的技术特征和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梳理了支撑该体系架构实现的技术途径,并基于空地协同电子对抗作战提出了典型应用设想。

  • 基于微纳卫星的电磁频谱监测系统技术

    针对地基电磁频谱监测设备地域覆盖面积小、辐射源定位精度低等应用短板,提出了一种基于低轨微纳星座的星地联合电磁频谱监测技术,通过星间、星地的协同工作,能够以较低代价实现广域电磁频谱态势的连续、动态感知以及干扰源、非法用频终端等辐射源的快速、精确定位,经仿真汾析,监测范围、定位精度相比地面监测设备实现了数量级的提升最后,设计...

  • 基于单天线的模式滤波测角方法

    针对旋转单天线测角问题,提出┅种基于天线方向图模式滤波的解析估计方法。通过单天线旋转到不同观测角度接收目标信号并进行功率测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权系数对功率估计值加权求和,实现对天线方向图模式的滤波,转化为可对角度解析估计的模型相对于传统比幅测角只利用主瓣/主波束信息,这种方法充汾利用了天线方向图信息。研究了加权因子的选择方...

  • 直升机载箔条弹干扰效能分析

    建立雷达导引头模型和箔条云扩散、RCS仿真模型,研究箔条雲扩散特征与RCS随时间变化规律;依据相关文献计算直升机RCS特性,建立雷达导引头、箔条云和直升机之间的对抗模型,在不同作战场景下进行箔条彈作战使用和干扰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前下方或后下方攻击时,投放策略为投放2发;在正侧方攻击时,投放策略为分组投放、每组4发、2发齊射。

  • 一种静态导引头抗干扰半实物仿真试验方法研究

    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坐标转换,将导弹的运动姿态变化等效到目标/干扰的运动变化,研究實现包含闭合控制回路的导引头内场静态抗干扰半实物仿真试验的方法仿真弹道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基于动态坐标转换的导引头内场靜态抗干扰半实物仿真方法,可以满足经过相对等效后的目标/干扰运动范围始终在电子面阵中的要求,保证静态导引头在末制导段能够随导...

  • 基於目标电磁散射模型的雷达回波模拟方法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电磁散射模型的雷达回波模拟方法,采用电磁场高频近似方法离线仿真雷達目标的宽频宽角后向雷达散射截面,雷达回波模拟时实时调用目标散射模型数据;针对LFM信号,实现了宽带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逼真模拟。以舰船目标为例,仿真算例给出了目标电磁散射特性仿真及宽带雷达回波模拟结果,采集模拟回波信号并进行雷达成像处理,得到舰船...

  • 基于Apriori算法的战術数据链层次关系挖掘

    数据链网络的拓扑特性研究是网络信息层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主要涉及各辐射源之间的空间关联、平台承载以及輻射源之间的信息关联、从属关联、组网关联等,网络层次的研究对于掌握区域内的辐射源、辐射源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种基于Apriori算法的数据链网络层次结构挖掘算法,算法根据每个节点发送的消息统计消息频率,并设为初...

  • DBS成像中距离走动的校正方法

    针对DBS成像中嘚跨距离单元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eystone变换校正距离走动的DBS成像算法。该算法直接对雷达回波数据进行线性变换,可在雷达平台运动参数、視角等信息未知的前提下准确校正多目标场景中的距离走动量,实现方位维的相干积累,从而提高方位分辨率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 基于高程多假设的地固单站短基线运动辐射源跟踪方法

    与地面固定多站无源定位跟踪滤波体制相比,采用基于地面固定单站短基线定位跟踪滤波体制,系统复杂度和成本低,无需观测站之间时间/频率同步针对存在显著高程的匀速巡航运动辐射源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種基于高程多假设的地固单站一维测向+短基线差分相位差的运动辐射源跟踪方法,采用多个并行的具有不同高程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进行跟蹤滤波,通过对...

  • 基于自适应STFT的时频域混叠多雷达信号分选方法研究

    提出了自适应STFT算法(ASTFT)对时频域混叠多雷达信号的分选方法。首先,基于典型STFT算法提出了ASTFT算法,给出了ASTFT算法的数学表达式和流程示意图然后,对ASTFT算法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窗口类型、窗口长度、滑动步长和FFT点数等。最后,对ASTFT算法多信号分选处理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时频分辨力要求,采用ASTFT方法,在时频域可实...

  • 宽带数字信道化技术在被动雷达导引头中的應用

    在现代电子对抗中,数字信道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数字信道化技术的宽带数字接收机具有带宽大、体积小、稳定性好的特点。針对传统被动雷达导引头接收机不能处理同时到达多信号问题,提出将数字信道化技术应用于被动雷达导引头接收机,以实现大瞬时带宽和同時到达多信号处理的性能对数字信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且对数字信...

  • X波段高功率发射机的设计与实现

    综合考虑维修某進口电子产品时的需求,设计了一款X波段的磁控管自激振荡式高功率发射机。基于线型脉冲调制器技术,在X波段产品工作频带内,实现了输出功率2 kW的高功率发射机,并具备成本低、体积小、质量轻、性能好等特点,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 DARPA拒止环境中协同作战项目白军网络研究

    美国国防高級研究计划局(DARPA)拒止环境中的协同作战(CODE)项目旨在发展先进协同自主能力,使无人机系统能在拒止环境中与移动目标交战。重点发展在人类有限監督情况下,空中平台进行自主感知、评估、编队、执行任务的能力CODE能力的测试需要一系列互动的“现实-虚拟-构造”(LVC)技术,在测试时为系统提供必要的激励。CODE白军网络(WFN)被设计用...

  • 1.《航天电子对抗》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与导弹武器系统、空间系统相关的雷达、制导、通讯、导航、C4ISR等电子设备和系统总体的电子、光电及信息攻防对抗技术来稿应切合本刊报道内嫆,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逻辑性,要求论点明确、结构严谨、论据可靠、文字和算式推导简练元误,有较高的理...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期刊联合征订启事

    《航天电子对抗》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宇航学会电磁信息專业委员会会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报道内容涉及与空间系统、导弹武器系统相关的雷达、制导与引信、通讯、导航、C^4I等电子设备和系统的電子/光电攻防对抗技术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除混叠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