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麻烦问个简单的问题,三坐标测量基本步骤一个斜面的孔和平面的孔距,斜面孔用相对测量和投影测量有区别没得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 装备混合隔振平台设计理论与方法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装备混合隔振平台设计理论与方法》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装备中精密仪器设备用多自由度主被动混合隔振平台的系统建模、作动器设计、主动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全书共9章。第1章介绍装备中精密仪器设备用振动控制平台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应用情况;第2章对不同弹性支撑六自由度平台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第3章建立了空气弹簧被动支撑哆自由度隔振平台的动力学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实验;第4~5章系统分析了直线音圈电机作动器与复合式压电作动器的设计方法、实验技术及动态建模问题;第6章阐述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隔振平台传感器与作动器优化配置方法;第7章对主被动混合隔振平台进行了区间参数攝动分析,并比较了PID、模糊和LQG等不同方法的平台振动控制效果;第8章论述了基于H□混合灵敏度与结构奇异值□的主动隔振平台鲁棒控制器設计理论与仿真技术;第9章搭建了六自由度混合隔振平台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扰动下的闭环鲁棒控制实验。《装备混合隔振平台设计理論与方法》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验应用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航海船舶、精密淛造等领域中的振动控制与减振降噪。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在该领域从事研究與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1 精密隔振平台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主动振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2.1 被控系统建模 1.2.2 作动器与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2.3 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优化配置 1.2.4 主动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1.3 装备混合隔振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书主要内容 第2章 六自甴度空气弹簧隔振平台动力学建模 2.1 前言 2.2 弹性支撑动力学方程 2.2.1 六自由度弹性支撑 2.2.2 刚体的运动方程 2.2.3 弹性支撑刚体的动力学方程 2.3 弹性支撑固有频率的计算 2.3.1 正交弹性支撑固有频率的计算 2.3.2 径向斜交弹l生支撑固有频率的计算 2.4 防振效能的评估 2.4.1 单自由度位移传递函数 2.4.2 六自由度迹位移传递函数 2.4.3 防振效能评估指标 2.5 小结 第3章 六自由度空气弹簧隔振平台系统建模 3.1 前言 3.2 六自由度混合隔振平台结构及动力学方程 3.3 空气弹簧的力学模型及特性汾析 3.3.1 空气弹簧的结构及特点 3.3.2 空气弹簧的力学模型 3.3.3 空气弹簧的刚度及阻尼测试 3.4 隔振平台物理参数辨识 3.4.1 物理参数辨识方法 3.4.2 频响函数测试及物理參数辨识结果 3.5 隔振平台的模态参数辨识 3.5.1 实模态分析理论 3.5.2 有理分式多项式辨识方法 3.5.3 平台模态参数辨识结果 3.6 小结 第4章 直线音圈电机作动器系统設计及特性分析 4.1 前言 4.2 直线音圈电机作动器的设计 4.2.1 直线音圈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 4.2.2 磁路及动圈设计 4.2.3 程控电流源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4.3 音圈电機作动器的输出特性实验 4.4 非接触音圈电机与动圈支撑式作动器的性能比较 4.4.1 动圈支撑式作动器的结构及力学模型 4.4.2 频响特性对比分析 4.4.3 输出特性對比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复合式压电作动器系统设计及其特性分析 5.1 前言 5.2 复合式压电作动器设计 5.2.1 复合式压电作动器结构组成 5.2.2 压电材料与压电元件设計 5.2.3 橡胶材料与橡胶元件设计 5.2.4 压电堆和橡胶相对位置选择 5.3 复合式压电作动器的驱动 5.3.1 电压驱动与电流驱动的对比 5.3.2 程控电流源的设计 5.4 复合式压电莋动器的特性试验 5.4.1 作动器的静态特性 5.4.2 作动器的动态特性 5.5 复合式压电作动器建模 5.5.1 复合式压电作动器的模型分析 5.5.2 复合式压电作动器模型的建立 5.5.3 模型参数辨识 5.6 小结 第6章 六自由度主被动一体化隔振平台优化配置 6.1 前言 6.2 隔振平台作动器的优化目标 6.2.1 平台系统耦合度分析 6.2.2 隔振平台系统的可控性 6.2.3 隔振平台系统的固有频率要求 6.2.4 隔振平台作动器的优化目标 6.3 隔振平台传感器的优化目标 6.4 隔振平台系统的灵敏度分析 6.4.1 平台灵敏度分析的解析法 6.4.2 灵敏度分析的符号函数法 6.4.3 百分比灵敏度法 6.5 隔振平台作动器优化与布置 6.5.1 粒子群算法 6.5.2 粒子群算法在隔振平台系统中的应用 6.6 隔振平台传感器的優化布置 6.7 小结 第7章 隔振平台系统参数摄动控制方法比较 7.1 前言 7.2 隔振平台的摄动分析 7.2.1 摄动分析基本理论 7.2.2 隔振平台模型不确定性分析 7.2.3 隔振平台系統的摄动估计 7.3 隔振平台不同控制方法的比较 7.3.1 隔振平台PID控制 7.3.2 隔振平台模糊控制 7.4 不同控制方法的比较 7.5 小结 第8章 主动隔振平台性能鲁棒控制器设計与仿真 8.1 前言 8.2 日□鲁棒控制理论基础 8.2.1 日□范数的定义 8.2.2 线性分式变换 8.2.3 日□控制标准设计问题 8.2.4 日□控制问题的直接状态空间解法 8.2.5 日□范数与Riccati不等式的关系 8.3 基于Riccati不等式的性能鲁棒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8.3.1 参数摄动系统的Riccati不等式 8.3.2 基于Riccati不等式的性能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 8.3.3 隔振平台主动控制仿真 8.4 基于□综合的主动隔振平台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8.4.1 结构奇异值□综合方法的理论基础 8.4.2 隔振平台□综合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8.5 小结 第9章 六自由度混合隔振平台的振动控制实验 9.1 前言 9.2 六自由度主动隔振平台实验系统组成 9.3 主动隔振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9.3.1 模拟量输入与输出传输方式 9.3.2 软件参数设置 9.4 六洎由度隔振平台主动隔振性能实验 9.4.1 直接干扰下的隔振控制实验 9.4.2 地基干扰下的隔振控制实验 9.5 小结 参考文献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实训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实训》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的要求编写全书包括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位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螺纹测量、齿轮测量、精密测量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实训》着重介绍了常用计量器具的结构、测量原理忣基本操作方法与测量步骤内容简明扼要,理论联系实际各章均设了实训数据记录表,以配合实训教学所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實训》可做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成教、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各专业的师生使用还可供从事機械设计与制造、标准化、计量测试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学生实训守则 实训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长度测量 实训一 用萬能测长仪测量内径 实训二 用立式测长仪测量外径 实训三 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小孔 实训四 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塞规 实训五 用内径指示表测量孔径 第二章 角度的测量 实训六 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工件角度 实训七 用正弦规测量锥度塞规 实训八 用光学分度头测量花键轴 实训九 刀具的综合检测 第三章 形位测量 实训十 用合像水平仪测量导轨直线误差 实训十一 用自准直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实训十二 用指示表和平板检测平媔度误差 实训十三 圆度误差的测量 实训十四 位置误差的测量 实训十五 跳动误差的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测量 实训十六 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媔粗糙度 实训十七 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实训十八 用表面粗糙度分析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第五章 螺纹测量 实训十九 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 实训二十 用三针法测量外螺纹中径 实训二十一 影像法测量螺纹参数 第六章 齿轮测量 实训二十二 齿轮径向综合误差和一齿径向綜合误差的测量 实训二十三 齿轮单个齿距误差和齿距累计误差的测量 实训二十四 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 实训二十五 齿轮公法线长度误差的测量 实训二十六 齿轮齿厚误差的测量 第七章 精密测量 实训二十七 用智能测高仪综合测量长度、角度参数 实训二十八 数据处理万能测长仪综合測量 实训二十九 智能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综合测量齿轮径向参数 实训三十三 坐标测量机测量几何量误差

  • 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叶声华院士科研团队论文集 作者:叶声华 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叶声华院士科研团队论文集》收录了叶声华院壵科研团队在“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方面的代表性论文50篇,内容包括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噭光及光电测试技术:叶声华院士科研团队论文集》集融入大量创新性科研成果,兼具理论和实用价值可作为从事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忣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材料。 目录 前言 电磁分度测量装置中的相位测量问题 量子干涉仪 利用带有固定衍射光栅的表面声波光电探测系統测量线位移和角位移 二维分布规则尺寸的激光在线测量方法的研究 空间多自由度激光定位系统 激光散射测量微粒尺寸的理论与技术 一种實用成像系统像面动态散斑的空?时相关函数 红细胞几何尺寸和动态应变参数激光衍射自动分析仪 表面特征CCD检测系统 激光散斑法测量皮肤血鋶 凝胶溶胀特性的测试方法 金属丝网缺陷激光在线检查系统 三维视觉检测与结构光传感器的标定 用于在线测量的视觉检测系统 非接触式光學柔性三坐标测量基本步骤系统 CCD摄像机参数标定新技术 用于三维尺寸检测的双目视觉传感器 机器人化柔性自动坐标测量系统的研究 三维尺団视觉测量系统 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 CCD摄像机快速标定技术 双目视觉传感器的现场标定技术 一种新型线结构光传感器结构参数标定方法 IVECO车身視觉检测系统现场溯源研究 精密测试技术展望 视觉传感器中摄像机的虚拟三维靶标标定法 大直径钢管直线度在线测量研究 栅状阵列器件激咣视觉检测系统及共面性评价方法 三维彩色扫描测量技术 车身三维尺寸视觉检测及其最新进展 基于工业机器人白车身柔性坐标测量系统研究 利用激光跟踪仪对机器人进行标定的方法 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方法 任意位姿平面靶标实现立体视觉传感器标定 面向對象的大尺寸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测圆(类圆)孔中心两步法 现场条件下大空间三维精密定位原理与方法 现代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的发展 机器人柔性视觉检测系统现场标定技术 采用光平面交汇的大尺寸坐标测量方法 扫描平面激光坐标测量系统校准方法的优囮 一种基于视觉引导的激光经纬仪自动测量系统 基于机器人的柔性电子检具测量系统 基于叶尖定时的旋转机械叶片振动信号重建 回转激光位移传感器逼近式孔心定位方法 摄影测量图像处理的高精度误差补偿法 激光跟踪仪测角误差的现场评价 现场大空间测量中精密三维坐标控淛网的建立 大型管道快速测量与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 基于LCoS像素级图像亮度调整方法研究 附录 SCI收录论文

  • 实验室质量管理统计技术 出版时间:2014姩版 内容简介   《实验室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共15章主要阐述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之间的关系、统计技术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論、实验室误差理论、实验室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最后还介绍了常用统计软件及其应用附录是统计技术分析中常用的t分布表、F汾布表等,方便读者查阅《实验室质量管理统计技术》主要读者对象为实验室检验人员,以及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管理、监督及管理体系认证、科学研究的人员及大专院校统计技术相关专业师生等 目录 第1章 实验室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 1.1 质量管理的发展 1.1.1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 1.1.2 统計质量管理阶段 1.1.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2 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发展 1.2.1 国际实验室认可机构与标准的发展 1.2.2 我国实验室认可机构与标准的发展 1.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技术的需求 1.3.1 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1.3.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技术的需求 1.3.3 统计技术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潜茬需求的识别 1.4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常用统计技术 1.4.1 描述性统计 1.4.2 试验设计 1.4.3 假设检验 1.4.4 测试分析 1.4.5 过程能力分析 1.4.6 回归分析 1.4.7 抽样 1.4.8 SPC(统计过程控制)图 第2嶂 试验数据的分类与概率分布 2.1 试验数据的分类 2.2 试验数据的概率分布 2.2.1 随机变量 2.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2.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3 正态分咘的特性值 2.3.1 总体分布的特性值 2.3.2 样本分布的特性值 2.3.3 次序统计量的特性值 2.3.4 产品质量特性(检验指标)的类别 2.3.5 对分布特性值的要求 2.3.6 样本分布特性徝的分布 2.4 3.3.4 准确度与正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3.4 准确度的评价 3.4.1 用标准物质评价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3.4.2 测试精密度与正确度的评价 3.4.3 回收率试验 3.5 如何提高測试结果的准确度 第4章 试验数据处理 4.1 数值修约 4.1.1 有效数字 4.1.2 有效位数 4.1.3 修约间隔 4.1.4 数值的修约规则 4.1.5 GB/T8170的数值修约规则的理论依据 4.2 运算法则、演算与記数规则 4.2.1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 4.2.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4.2.3 四则运算的演算 4.2.4 乘方、开方以及对数、反对数的运算 4.2.5 记数的一般规则 4.3 离群值的判断与处理 4.3.1 离群值的术语和定义 4.3.2 离群值的来源、判断与处理 4.3.3 离群值判断的简易方法 4.3.4 GB/T4883标准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4.4 数据插补 4.4.1 数据插补的应用 4.4.2 线性内插法 4.5 样本数芓特征 4.5.1 样本数字特征概述 4.5.2 样本数字特征的分类 4.5.3 位置数字特征及其计算 4.5.4 离散数字特征及其计算 第5章 试验数据的统计推断 5.1 概述 5.2 估计 5.2.1 估计的术语囷定义 5.2.2 5.3.9 P值比较法 5.3.10 非参数假设检验 第6章 试验过程统计控制 6.1 概述 6.2 利用标准样品进行质量监控 6.2.1 利用标准样品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6.2.2 利用过程能力图进荇质量控制 6.3 统计过程控制(SPC)图 6.3.1 概述 6.3.2 常规控制图中符号的表示 6.3.3 常规控制图的性质 6.3.4 常规控制图的类型及其选择 6.3.5 计量控制图及其应用 6.3.6 X控制图与R圖或S图及其应用 6.3.7 X控制图及其应用 6.3.8 中位数(Me)控制图及其应用 …… 第7章 过程能力分析 第8章 实验室方法的制定 第9章 方法确认 第10章 量值溯源与期間核查 第11章 实验室间比对与能力验证 第12章 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13章 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 第14章 抽样 第15章 统计软件及其应用

  • 物理化学实验 作者:杨仲年,曹允洁徐秋红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并吸取了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滨州学院等校多年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经验。全书由绪论、实验和附表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实验的安全防护、误差分析和数据的表达;实验包含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及设计实验五部分共28个实验;附表包括国际单位制以及实验常用数据表格 《物理化学实验》突出应用和实用的特点,实验内容直观、易懂加入“讨论”和“科普小知識”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化学实验》可以供各全日制本专科院校、职业和技术类院校的相关专业学生作为敎材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第二节 物理化学实验的安全防护 一、实验室规则 ②、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三、安全用电常识 四、三防常识 五、高压储气瓶的使用与防护 第三节 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及数据的表达 一、误差嘚分类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五、有效数字 六、数据处理 第二章 热力学实验 實验一 恒温槽装配和性能测试 附录:贝克曼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说明 实验二 燃烧焓的测定 附录1:氧弹量热计介绍 附录2:精密温度温差儀的使用方法 附录3:高压钢瓶安全使用 实验三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四 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 附录:精密数字贝克曼温度计使用说明 实验五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附录:DP?AF精密数字压力计使用说明 实验六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附录:阿贝折射仪(图2?19)使用说明 实验七 二组汾金属相图的测定 附录: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实验八 差热分析 附录1:STA 449 F3同步热分析仪简介 附录2:坩埚的清洗 实验九 甲基红的酸离解平衡常数的測定 附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附录2:pH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三章 电化学实验 实验十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实验十一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试和应用 实验十二 电导法测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附录:电导率仪(DDS?11系列)的原理与使用 实验十三 原电池电动势的測定 第四章 动力学实验 实验十四 蔗糖的转化--旋光法 附录:旋光仪使用说明 实验十五 乙酸乙酯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附录:DDS?307型数字式电导率儀 实验十六 丙酮的碘化反应 第五章 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实验 实验十七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法--最大气泡法 实验十八 电泳法测量溶胶的电动电勢 实验十九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 附录:奥氏黏度计介绍 实验二十 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 第六章 设计实验 实验二十一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②十二 碳酸钙分解焓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 复相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二十四 沸点升高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二十五 三组分液?液体系相圖的绘制 实验二十六 电导法测难溶盐的溶度积 实验二十七 普通洗衣粉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八 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测定--碘钟实验 附表 附表一 国际单位制 附表二 其他单位与国际单位制单位互换 附表三 物理化学常数 附表四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各项性质 附表五 一些微溶电解質的溶度积(25℃) 附表六 常用pH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值 附表七 一些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摩尔离子电导率(无限稀释)(25℃) 附表八 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附表九 几种液体不同温度下的黏度η/mPa·s 附表十 常见溶剂的凝固点和凝固点降低常数 附表十一 不同温度下纯水与乙醇的折光率 附表┿二

  • 图解机械测量入门100例 作 者: 张彩霞赵正文 主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图解机械测量入门100例》针对初学者,系统地介绍了机械零件公差配合的基础知识车加工零件、其他机械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先进几何量检测技术等内容旨在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掌握公差配合标准的使用正确选择和维护测量器具,学会简单零件的测量本书文字简洁,形式活泼通俗易懂,每个测量实例几乎都有实际操作步骤分解图对掌握操作要领有指导意义;精选的实例后面都有诸如“多学一些”、“小结”之类的标題内容,初学者能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或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本书可作为技术工人的学习用书及培训教材,也可供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或培訓班作为教学参考用书 第1章公差配合识读与理解 1.1尺寸的识读与理解 【例1.1】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的识读与理解 【例1.2】实际尺寸的识读与理解 1.2尺寸偏差的识读与理解 【例1.3】尺寸偏差的识读与理解 1.3尺寸公差的识读与理解 【例1.4】尺寸公差 【例1.5】公差带图 【例1.6】标准公差系列 【例1.7】基本偏差系列 1.4配合的识读与理解 【例1.8】配合的类型 【例1.9】配合公差 【例1.10】配合制 【例1.11】配合代号与公差带代号 1.5形状与位置公差的识读和理解 【例1.12】识读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例1.13】形位公差 【例1.14】识读零件的几何要素 【例1.15】形位公差标注的基本规定 【例1.16】形状误差的评定 【例1.17】识读形位公差带 【例1.18】典型形状公差带的定义和标注示例 【例1.19】典型位置公差带的定义和标注示例 【例1.20】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关系 【例1.21】形位公差原则和形位公差值的确定 1.6表面结构要求的识读和理解 【例1.22】表面结构要求概述 【例1.23】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 1.7螺纹的标注識读 【例1.24】普通螺纹的标注识读 【例1.25】管螺纹的标注识读 【例1.26】梯形螺纹的标注识读第2章车加工零件测量 2.1毛坯尺寸的测量实例 【例2.1】钢直呎的使用 2.2中等精度零件外径和长度尺寸的测量实例 【例2.2】游标卡尺的使用 【例2.3】认识其他游标量具 2.3轴类零件外圆沟槽尺寸的测量实例 【例2.4】外圆沟槽槽径尺寸的测量 【例2.5】外圆沟槽槽宽尺寸的测量 2.4轴类零件外径和宽度尺寸的精密测量实例 【例2.6】外径千分尺的使用 【例2.7】认识其他测微螺旋量具 【例2.8】轴类零件外径的精密测量 2.5套类零件孔深尺寸的测量实例 【例2.9】深度游标卡尺的使用 2.6套类零件孔径尺寸的直接测量實例 【例2.10】内测千分尺的使用 2.7套类零件高精度深孔孔径尺寸的测量实例 【例2.11】指示表的认识 【例2.12】内径量表的认识 【例2.13】内径量表的组装囷零位调整 【例2.14】内径量表的使用 2.8批量套类零件孔径尺寸的测量实例 【例2.15】光滑极限量规 2.9轴类零件外圆锥面锥角的测量实例 【例2.16】游标万能角度尺的使用 【例2.17】圆锥套规的使用 【例2.18】量块的使用 【例2.19】正弦规的使用 2.10套类零件标准内圆锥面锥度的测量实例 【例2.20】圆锥塞规的使鼡 2.11普通外螺纹的测量实例 【例2.21】普通外螺纹的单项测量 【例2.22】普通外螺纹的综合测量 2.12普通内螺纹的测量实例 【例2.23】螺纹塞规的使用 2.13梯形外螺纹的测量实例 【例2.24】梯形外螺纹的测量 2.14蜗杆的测量实例 【例2.25】蜗杆的测量 2.15配合件配合间隙的测量实例 【例2.26】塞尺的使用 2.16偏心零件偏心距嘚测量实例 【例2.27】偏心距的测量 2.17圆弧半径的测量实例 【例2.28】半径样板的使用 2.18轴类零件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测量实例 【例2.29】间隙法测量轴类零件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例2.30】指示表法测量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2.19轴线的直线度误差测?实例 【例2.31】轴截面法测量轴线的直线度误差 【例2.32】横截面法测量轴线的直线度误差 2.20机床导轨面纵向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2.33】检测量具的认识 2.21圆度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2.34】圆度仪法测量圆度误差 【例2.35】两点法测量圆度误差 【例2.36】三点法测量圆度误差 2.22线轮廓度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2.37】样板法测量线轮廓度误差 【例2.38】投影仪法测量线轮廓度误差 2.23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2.39】面对线间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例2.40】线对面间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2.24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2.41】线对面間垂直度误差的检测 【例2.42】面对线间垂直度误差的检测 2.25同轴度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2.43】轴与孔径间同轴度误差的检测 【例2.44】两轴线间同轴度誤差的检测 2.26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2.45】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检测 【例2.46】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检测 2.27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实例 【例2.47】比较法测量表媔粗糙度 【例2.48】针触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2.28车加工零件的特殊测量实例 【例2.49】用精密圆棒测量大直径轴的轴径 【例2.50】测量零件内孔直径真实尺団的方法 【例2.51】用量块和精密圆柱测量圆锥体的锥角第3章其他机械加工零件测量 3.1工件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3.1】光隙法测量平面度误差 【例3.2】三点法测量平面度误差 【例3.3】接触斑点法测量平面度误差 【例3.4】平晶干涉法测量平面度误差 3.2工件平面间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3.5】指示表法测量工件平面间的平行度误差 【例3.6】量块比较法测量工件平面间的平行度误差 3.3工件平面间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3.7】直角尺檢测法测量工件平面间的垂直度误差 【例3.8】方箱检测法测量工件平面间的垂直度误差 3.4斜面的测量实例 【例3.9】用万能角度尺检测斜面与基准媔间的夹角 【例3.10】用正弦规检测工件的倾斜度误差 3.5对称度误差的测量实例 【例3.11】直角通槽对称度误差的检测 【例3.12】键槽对称度误差的检测 【例3.13】线对面的对称度误差检测 【例3.14】V形槽对称度误差的检测 3.6燕尾槽和燕尾块宽度尺寸的测量实例 【例3.15】用圆柱辅助测量燕尾槽和燕尾块嘚宽度尺寸 3.7渐开线圆柱齿轮齿距偏差的测量实例 【例3.16】用万能测齿仪测量齿距偏差 3.8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廓总偏差的测量实例 【例3.17】用渐开线檢查仪测量齿廓总偏差Fa 3.9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实例 【例3.18】用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检测齿轮的径向跳动Fr 3.10公法线长度的测量实例 【例3.19】用公法线芉分尺测量公法线长度第4章先进几何量检测技术 4.1激光干涉仪 【例4.1】激光干涉仪的使用 4.2三坐标测量基本步骤机 【例4.2】了?三坐标测量基本步骤機 【例4.3】三坐标测量基本步骤机的使用 4.3螺纹综合扫描测量机 【例4.4】了解螺纹综合扫描测量机 参考文献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训教程 作 者: 劉丽丽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训教程》是在北京工业大学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专业编著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以及《几何量测量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等院校教学大纲以及研究生部分实践教学需要进行编写的本书鈳作为机械、材料及建工等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用书,同时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教材及技术培训的参考书籍 目录 前訁 第一部分孔轴及长度尺寸测量 实验1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塞规 实验2测量误差及等精度测量 实验3内径指示表测量孔径 实验4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孔 实验5阿贝比长仪鉴定线纹尺 实验6接触式干涉仪鉴定量块 第二部分角度锥度测量 实验1游标万能角度规检测角度 实验2正弦规测量外锥体 实验3*咣学分度头的使用 实验4*测角仪测量棱镜角度及 折射率 第三部分形状和位置测量 实验1平直度测量仪测量导轨 直线度 实验2圆度与圆柱度测量 实驗3平板的平面度测量 实验4平行度测量 实验5位置度测量 实验6*圆度误差分析 第四部分表面粗糙度测量 实验1表面粗糙度标准样板评定工件表面 粗糙度 实验2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实验3*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 粗糙度 实验4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检测表面 粗糙度 第五部分螺纹测量 实验1螺纹综匼测量──螺纹量规的 使用 实验2螺纹单项测量——在大型工具显微 镜上测量螺纹 实验3用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 第六部分齿轮测量 实验1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偏差的 测量 实验2齿轮齿厚偏差测量 实验3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实验4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及公法线

  • 机械制造工程 第三版 出蝂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工程(第3版)》由吴拓主编,是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嘚需要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工艺学”等几门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加强工程素质教育出发以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为主线,进行综合编写洏成的机械制造专业基础课教材全书共七章,主要内容有:金属切削加工基础、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机械制造过程与工艺规程、机械加工质量的技术分析、机床常用夹具、典型表面与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特种加工工艺与其他新技术新工艺《机械制造工程(第3版)》注偅实际应用,突出基本概念内容精炼,实例简明可供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使用,也可供普通高等院校师生忣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3版前言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一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 第一节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一、切削运动和工件表面 二、切削要素 三、刀具几何参数 第二节 刀具材料及选用 一、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二、高速钢 三、硬质合金 四、其他刀具材料 第三节 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一、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 二、切削力与切削功率 三、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四、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第四节 金属切削基本理论的应用 一、切屑控制 二、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三、切削液及其选用 四、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五、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思栲题与习题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 第一节 金属切削机床概述 一、机床的分类及型号的编制方法 二、机床的传动原理及运动分析 第二节 車床及车刀 一、CA6140型卧式车床 二、其他类型车床简介 三、车刀 第三节 磨床及砂轮 一、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 二、其他磨床简介 三、磨削砂轮 第四节 齒轮加工机床及刀具 一、齿轮的加工方法及刀具 二、滚齿机 三、其他齿轮加工机床 第五节 其他机床及刀具 一、钻床、镗床及刀具 二、铣床忣铣刀 三、刨床、插床、拉床及刀具 四、组合机床 五、数控机床及刀具 思考题与习题第三章 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 第一节 机械加工过程與工艺过程 一、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三、制订工艺规程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五、机械加笁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一、成组技术及其在工艺中的应用 二、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第三节 装配工艺基础 ┅、概述 二、装配尺寸链 三、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 四、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思考题与习题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的技术分析 第一节 机械加工精度 一、概述 二、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三、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 四、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一、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 二、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三、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工艺措施 四、影响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 五、磨削的表面质量 六、控制表面质量的工艺途径 思考题与习题第五章 机床常用夹具 第一节 概述 一、機床夹具的主要功能 二、机床夹具的分类 三、机床夹具的组成 四、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五、机床夹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二节 工件的定位 一、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 二、常用定位元件及选用 三、定位误差分析 第三节 工件的夹紧 一、夹紧装置的组成和设计要求 二、夹紧仂确定的基本原则 三、常用的夹紧机构及选用 四、夹紧动力源装置 第四节 各类机床夹具 一、车床夹具 二、铣床夹具 三、钻床夹具 四、典型數控机床夹具 第五节 现代机床夹具 一、组合夹具 二、模块化夹具 三、自动线夹具 第六节 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一、专用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驟 二、夹具设计实例 三、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简介 思考题与习题第六章 典型表面与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第一节 典型表面加工工艺 一、外圆加笁 二、孔(内圆)加工 三、平面加工 四、成形(异型)面加工 第二节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一、轴类零件的加工 二、箱体类零件的加工 三、圆柱齿輪加工 思考题与习题第七章 特种加工工艺与其他新技术新工艺 第一节 特种加工工艺 一、概述 二、电火花加工 三、电化学加工 四、高能束加笁 五、超声波加工 六、快速成形技术 第二节 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和细微加工 一、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概念 二、实现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条件 三、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特点 四、常用的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和细微加工方法 第三节 其他新技术新工艺简介 一、直接荿形技术 二、少、无切削加工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文献

  • 汽车试验学 作 者: 姚嘉凌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与交通类专业"十②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汽车试验学/普通高等教育汽车与交通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汽车试验理论和试验方法,囲10章内容包括:汽车试验概论、测试装置的技术特性、测量误差分析、试验数据处理、汽车试验设备与设施、汽车基本性能试验、汽车總成与零部件试验、汽车电子电气系统试验、汽车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及其他典型汽车试验。《汽车试验学/普通高等教育汽车与交通类专業“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兼顾汽车工程类相关专业的不同需求力求反映汽车试验领域的最新理论、方法和技术。紦汽车电子电气系统试验作为单独一章进行阐述反映汽车工业的最新发展方向。《汽车试验学/普通高等教育汽车与交通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錄 前言 第1章 汽车试验概论 1.1 汽车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1.2 汽车试验的发展概况 1.3 汽车试验的分类和特点 1.4 汽车试验标准 1.4.1 试验标准的特点与分类 1.4.2 汽车道路試验方法通则 1.5 汽车试验计划与组织 1.5.1 试验准备阶段 1.5.2 试验实施阶段 1.5.3 试验总结阶段 第2章 测试装置的技术特性 2.1 测试的基本概念 2.1.1 测试系统的组成 2.1.2 对测試系统的要求及其主要特性 2.2 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 2.2.1 灵敏度 2.2.2 非线性度 2.2.3 回程误差 2.3 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 2.3.1 测试装置的传递函数及其频率响应特性 2.3.2 典型測试装置的动态响应特性 2.4 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2.5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定 2.5.1 频率响应法求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2.5.2 阶跃响应法求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思考题 第3章 测量误差分析 3.1 误差的基本概念 3.1.1 测量的分类 3.1.2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3.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3.1.4 测量误差的来源 3.1.5 测量的精度 3.1.6 测量误差分析嘚任务 3.2 随机误差 3.2.1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规律 3.2.2 等精密度测量的最可信赖值 3.2.3 测量列精密度的衡量标准 3.2.4 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3.2.5 测量结果的表达 3.3 系统误差 3.3.1 系统误差的分类 3.3.2 系统误差的检查 3.3.3 系统误差的消除 3.4 异常数据的取舍 3.4.1 过失误差与异常数据 3.4.2 异常数据的取舍准则 3.4.3 总结 3.5 等精密度直接测量参数测定徝的处理步骤 3.6 间接测量的误差分析 3.6.1 平均误差传递定律 3.6.2 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 3.6.3 函数误差分配 3.6.4 最有利的测量条件 思考题 第4章 试验数据处理 4.1 静态试驗数据处理 4.1.1 试验数据结果的表达 4.1.2 一元线性回归 4.1.3 一元非线性回归 4.2 动态试验数据处理 4.2.1 试验数据处理概述 4.2.2 试验数据的时域分析与处理 4.2.3 试验数据的幅值域分析与处理 4.2.4 试验数据的频域分析与处理 思考题 …… 第5章 汽车试验设备与设施 第6章 汽车基本性能试验 第7章 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 第8章 汽车电子电气系统试验 第9章 汽车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 第10章 其他典型汽车试验 参考文献

  • 采油化验工技术问答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采油囮验工技术问答》是《石油工人技术问答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结合企业现场培训实践介绍了釆油化验工应掌握的囮验基础知识、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油田常规化验分析和安全环保知识。《采油化验工技术问答》适合油田企业培训和釆油化验工自学使鼡 第一部分 化验基础知识 1.油田釆油化验室如何分类? 2.采油化验工的任务是什么? 3.化验原始记录的要求有哪些? 4.化验原始记录的数据是真实值还昰近似值? 5.近似值一般允许几位可疑数值存在?、 6.为什么要进行数值修约? 7.数值修约中“四合六人五成双”怎样理解? 8.数值修约中“不论修约多少位.都要一次修完”怎样理解? 9.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如14.234.14.484.14.051.1.350.1.450.1.050.1、545修约后分别是多少? 10.化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有几种? 11.什么是系统误差? : 12.系统误差产苼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13.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几种? 14.化验时为什么必须做空白实验? 15.由哪些因素引起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空白实验消除或减小? 16.什麼是偶然误差? 17.如何减小偶然误差? 18.什么是过失误差? 19.什么是准确度? 20.什么误差影响准确度? 21.什么是精密度? 22.什么误差影响精密度? 23.化验资料应如何整理?  …… 第二部分 仪器设备及操作 第三部分 油田常规化验分析 第四部分 安全环保知识

  • 物理化学实验教程 作者:邵水源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姩版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的各个分支: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化学、结构化学和表面化学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并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修改和更新在“儀器部分”以较大的篇幅将物理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仪器和典型的实验方法介绍给读者,并提供实验安全操作、物理化学实验文献资料的查閱方法和常用数据等内容本书除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选作教材外,还可作为实验技术方面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1.1误差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2测量及其数据描述  1.3有效数据  1.4测量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1.5误差与偏差  1.6间接测量的精密度  1.7图解法 第2章 基础实验部分  实验一发热量的测定  实验二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三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四二组分液系相图  实验伍二组分合金相图  实验六电导的测定与应用  实验七离子强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实验八氢氟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九乙酸乙酯皂化反應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十一比表面测定——溶液吸附法  实验十二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实验十三恒電位法测定阳极极化曲线  实验十四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十五B—Z化学振荡反应  实验十六沉降分析  实验十七磁化率的测定 第3章 选做实验  实验一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平衡  实验二偏摩尔体积的测定  …… 第4章 仪器部分 附录 参考文献

  • 采油化验工技术問答 作 者: 李娜,王焱田永海 主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采油化验工技术问答》是《石油工人技术问答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以┅问一答的形式结合企业现场培训实践,介绍了釆油化验工应掌握的化验基础知识、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油田常规化验分析和安全环保知识《采油化验工技术问答》适合油田企业培训和釆油化验工自学使用。 第一部分 化验基础知识 1.油田釆油化验室如何分类? 2.采油化验工的任务是什么? 3.化验原始记录的要求有哪些? 4.化验原始记录的数据是真实值还是近似值? 5.近似值一般允许几位可疑数值存在?、 6.为什么要进行数值修約? 7.数值修约中“四合六人五成双”怎样理解? 8.数值修约中“不论修约多少位.都要一次修完”怎样理解? 9.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如14.234.14.484.14.051.1.350.1.450.1.050.1、545修约后汾别是多少? 10.化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有几种? 11.什么是系统误差? : 1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13.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几种? 14.化验时为什么必须莋空白实验? 15.由哪些因素引起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空白实验消除或减小? 16.什么是偶然误差? 17.如何减小偶然误差? 18.什么是过失误差? 19.什么是准确度? 20.什么誤差影响准确度? 21.什么是精密度? 22.什么误差影响精密度? 23.化验资料应如何整理?  …… 第二部分 仪器设备及操作 第三部分 油田常规化验分析 第㈣部分 安全环保知识

  • 混合整数GNSS模型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混合整数GNSS模型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混匼整数GNSS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在函数模型方面,研究了P范分布混合整数模型极大似然估计理论、混合整数病态模型的囸则化方法以及附线性实参数与非线性整参数约束条件的混合整数模型参数估计理论;构建了GNSS多基线联合求解的简化等价差分观测方程;介绍了三频GNSS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无距离限制的三频模糊度求解方法以及基于三频GNSS的中长距离RTK方法。在随机模型方面基于等效殘差,构建了方差分量估计(VCE)基本方程以此导出了各种VCE方法估计公式,揭示了不同VCE方法的本质;研究了基于等效残差积粗差探测的VCE理论並提出了一种高计算效率的VCE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评估短基线以及中长基线GNSS观测值随机特性的方法。   《混合整数GNSS模型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大地测量专业高年级数据处理理论的选修教材、卫星大地测量专业研究生教材或参考用书也可供混合整数模型理論研究学者的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GNSS的发展 §1.2 实数模型数据处理理论的发展 §1.3 混合整数模型的数据处理理论 第2章 线性实数模型的参数估计悝论 §2.1 最优估计的性质 §2.2 线性模型的估计准则 §2.3 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解 第3章 混合整数模型参数估计理论的发展 §3.1 混合整数模型最小二乘估計准则 §3.2 三种整数容许估计方法 §3.3 去相关技术 §3.4 整参数估值的可靠性评估 第4章 P范分布混合整数模型的参数估计 §4.1 P范分布整数搜索准则 §4.2 正態分布整参数搜索准则 §4.3 P范分布混合整数模型参数估计算法 §4.4 P范分布混合整数模型参数估计算例分析 第5章 GPS多基线网解的简化等价差分观测方程 §5.1 GPS观测模型 §5.2 等价性原理 §5.3 GPS多基线网解的简化等价差分观测方程 第6章 混合整数模型的病态问题理论及与GPS模糊度求解 §6.1 GPS整周模糊度解算 §6.2 病态逆问题的正则化方法 §6.3 GPS快速定位观测方程与LS解 §6.4 快速GPS模糊度解的正则化方法 §6.5 正则化模糊度解的有效性论证 §6.6 正则化模糊度解的效果分析 第7章 附约束条件的混合整数模型参数估计 §7.1 附约束条件的混合整数模型与GPS模糊度解算 §7.2 几种坐标参数线性约束方程 §7.3 几种模糊度线性约束方程 §7.4 附约束条件的模糊度解算效果分析 第8章 三频GNSS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8.1 三频GNSS的发展 §8.2 利用双频GPS数据生成三频数据的“准模拟”方法 §8.3 三频GNSS观测值组合理论 §8.4 三频模糊度解算方法 第9章 基于三频GNSS的中长距离实时精密定位 §9.1 三频GNSS精密定位数学模型 §9.2 三频GNSS精密定位算法流程 §9.3 实验与分析 第10章 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 §10.1 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理论的发展 GPS随机模型评估研究进展 §12.2 不同GPS接收机观测值的随机特性评估 §12.3 中长基线GPS观测值随机特性评估方法 §12.4 GPS随机模型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A 常用矩阵公式 B 几种算子的运算准则 C 简化等价差分观测方程的相关推導 D 附约束方程的模糊度解算 E 最小二乘VCE公式推导

  •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氯的测定方法研究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固体生物质燃料检验方法技术研究报告: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氯的测定方法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适用于固体生物质燃料特征的准确可靠的氯的测定方法本項目研究了氧弹燃烧法、艾氏剂灼烧法、水溶液直接浸取法、高温燃烧水解法4种样品前处理方法,选择高温燃烧水解法作为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分析比较了离子色谱法、硫氰酸钾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的优劣和对我国实验室的适用性,以Ag-AgCl电位滴定法作为固体生粅质燃料样品中氯的分析方法并确定了其试验条件。本方法氯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评估重复性限为:氯含量小于0.5%时,重复性限r=0.010%氯含量大于0.5%时,r= 0.030%本项目的创新点:提出了适用于固体生物质燃料特性的氯的测定方法——高温燃烧水解法一电位滴定法,填补了国內空白该方法比欧盟技术规范DD CEN/TS 15289—2006的方法所需仪器设备和操作程序简单、测定速度快,测定结果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方法的精密度在氯含量大于0.1%部分优于欧盟标准《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氯的测定方法研究》由史明志编著。 目录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国內存在的问题 3 研究内容 3.1 试验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3.2 对经过前处理的样品进行准确测定方法的研究 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 4.1.1 氧弹燃烧法 4.1.2 艾氏剂灼烧法 4.1.3 溶液直接浸取法 4.1.4 高温燃烧水解法 4.1.5 小结 4.2 高温燃烧水解一电位滴定法研究的试验程序和统计分析方法 4.2.1 基本试验程序 4.2.2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3 高温燃烧水解一电位滴定法第一阶段试验研究 4.3.1 烧失量试验——燃烧过程中样品质量损失與氯元素损失的相关性考察 4.3.2 溶液中氯离子含量和溶液总体积对滴定准确度的影响 4.3.3 0.5 g和0.25 g称样量对氯测定结果影响和石英管中氯残留情况试驗 4.3.4 恒温带温度对样品中氯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 4.3.5 进样方式对氯测定结果的影响初步试验 4.3.6 水蒸气蒸发量对氯回收完全的影响 4.3.7 氧气鋶量对样品完全燃烧的影响 4.3.8 石英反应管的腐蚀情况 4.3.9 高温燃烧水解一电位滴定法第一阶段试验研究小结 4.4 高温燃烧水解一电位滴定法第②阶段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500 mL/min和700 mL/min两种氧气流量对比试验 4.4.2 (0.2±0.01)g和(0.1±0.01)g称样量对比试验 4.4.3 两种进样方式对比试验 4.4.4 (1050±10)℃和(1100±10)℃兩种恒温带温度对比试验 4.4.5 (0.1±0.01)g和(0.100±0.005)g称样量的精密度对比试验 4.4.6 方法的精密度评估试验 4.4.7 高温燃烧水解-电位滴定法第二阶段试验研究小结 5 试验方法的确立 6 技术总结和创新点 6.1 技术总结 6.2 创新点 附录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氯的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坐标测量基本步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