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儿孑柳林大学毕业整天网上欠贷怎么办

U族大学贷:大学毕业,再不疯狂就老啦!
六月毕业季,简短的五个字不禁勾起许多人的一丝伤感情绪。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多多少少的毕业、离别。但无论是中学、高中、亦或是大学,毕业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旅程的结束,更是意味着一段全新的开始。
六月,即将有一大批学子走出校园,正式走入社会。毕业在即,学生们往往会给自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游。用一场精彩的旅行为自己的学生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考虑到学生自身经济实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将毕业旅行预设成国内游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我国地大物博,无论是热爱美食的同学、还是想欣赏自然风光的同学都可以在国内找到一个好去处。
在毕业之际,和朋友们进行最后一次狂欢,留一个美丽的回忆。十几年的读书时光如同白驹过隙,第一天上小学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大家都已然毕业。劝君惜取少年时,趁着自己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年轻,燥起来吧!少男少女们!
或许有些同学会觉得自己暂时还没有足够的积蓄,不能支撑自己来一场完美的毕业旅行,可以等几年,等到有钱了再弥补自己。但是同学们,钱可以赚,时光一去不复返!
对于青春来说,等是一个很可怕的字,青春年华经不起等待,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我们牢牢紧握。珍惜现在,不要给青春留遗憾。想做的事情现在就做吧,U族一直都默默陪伴在你身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上海151名大学毕业生因拖欠助学贷款遭起诉_网易新闻
上海151名大学毕业生因拖欠助学贷款遭起诉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年轻人,理应是社会上高素质的群体之一,应该最懂得诚信的含义。可是,偏偏有些大学生接受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却把还款义务丢在脑后。记者昨天从杨浦区法院了解到,最近有151名大学毕业生因拖欠助学贷款成了被告。欠款少则6000元,多则2万余元,总额达184万余元。中国银行上海市杨浦支行集中提起诉讼,要求归还欠款及利息。
毕业后欠款不还
王大永(化名)2001年从湖南农村考入本市东北部一所综合性大学。2004年10月,他和中国银行杨浦支行签订了贷款合同,约定借款6000元用于支付学费。因王大永当时已是大四,所以双方约定的贷款期限为7年,贷款年利率为5.76%。根据政策,王大永在校期间,贷款利息由国家财政全额补贴。2005年7月,王大永毕业了,根据还款协议,前几个月只还利息,之后每月等额本息还款100多元。前几个月,王按月归还了利息。但从2006年4月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还过钱。
根据他留下的手机和家庭电话,银行曾几次催讨,但都无果。今年2月,中国银行杨浦支行将王大永告上法庭,要求判令解除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并要求王一次性归还本金6000元,支付利息745.98元以及逾期利息101.25元。
和王大永一起成为被告的,还有150名大学生,其中还有一些人是学法律的。
成“老赖”原因种种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特殊的贷款,用于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在毕业后几年内通过劳动所得偿还,最高为每年6000元。这笔钱对于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来说,可谓雪中送炭。那么,为何有些大学生不归还助学贷款呢?
记者了解到,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毕业后尚未找到理想的工作,无钱还贷。一名老家在青海的大学毕业生,欠了1万多元助学贷款未还。收到法院的传票后,这名学生的父亲给法官打来电话,说儿子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现在饭店打工,每月收入只有四五百元,没有能力还款,询问能否减免。
另一种是学生提供的居住地地址、电话等变了,未及时通知银行,导致银行的催款通知收不到。调查发现,贷款学生大多老家在农村,但他们毕业后很多人都没有回老家,而老家由于房屋拆迁或搬家等原因,原址已无人居住。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由于参军、出国,联系不上。
还有一种则是故意不还。151名被告中有一名毕业于名校的女生,4年前贷款6000元,毕业后陆续还了400元,但自2006年1月起,她就没有再还钱。其间银行也曾向她催讨,但她态度蛮横,不仅不还,还说随便怎么处理都行。
缺诚信后果严重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2002年推出,2004年秋季,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普通高校全面实施。后又推出了新政策,延长了还款年限,从毕业后4年内还清改为6年内还清。另外,贴息方式也有变化,从原来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的贷款利息,国家均补贴一半,改为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毕业后的利息不再补贴。
据中国银行杨浦支行统计,教育贷款的不良率为5%,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诚信的。不过,由于助学贷款总量庞大,杨浦支行尚有860万逾期不还的助学贷款,涉及大学毕业生数百人。
杨浦区法院民二庭庭长杨彪告诉记者,虽然助学贷款少的只有数千元,但拖欠不还后果其实很严重。第一,要支付罚息。第二,资信不良,会影响今后的信用记录,包括办银行卡、办理房贷车贷、出国等。第三,要承担诉讼费。
接到这151起诉讼案后,杨浦区法院没有简单地将其作为合同纠纷案来办理,而是随传票一起发出了一份调解通知,富有人情味。通知中有这样几点意思:第一,银行的贷款助你完成了学业,但贷款应当根据约定及时归还。其次,当前我国正在建立诚信社会,公民信用信息系统亦日趋完备,拖欠还款的行为会影响你的信用记录,可能对你今后的生活带来不便。
杨浦法院人性化的操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两个月不到,已有一半以上当事人支付了欠款,其中有不少人是全额还贷。本报记者邵宁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大学生以同学名义贷款 “欠债”同学遭网贷平台恐吓
郑怀凯手机依然能够收到催款短信
郑兴强的父亲郑怀凯
河南一大学生以多位同学名义网络借贷 欠下数十万元债务后跳楼自杀
大学生之死与失控的校园网贷
“爸,妈,儿子对不起你们,我真的撑不下去了。我发现好多努力真没有结果,我心痛。别给我收尸,太丢人……”
在发完这段短信后,21岁的郑兴强(化名)从青岛的一家宾馆楼上跳了下去,陪伴他最后时光的只有那部白色的手机,里面存留着两天前的电话录音,最终以郑兴强的愤然挂机而结束。对方是一名陌生的女人,一名催债者,来自于一家网络借贷平台。
其实,在郑兴强人生的最后一年里,迷上赌球的他始终活在借贷公司的“魔咒”里:轻松地借钱去赌球,无力偿还以后被威逼。最终,他化身一抔骨灰,留下了数十万元人民币的债务。“他死的时候连一件完整衣服都没有留下。”郑怀凯(化名),郑兴强的父亲,最终从民警那里取回了儿子身上留下的零钱:38.5元。
录下的催债电话
郑怀凯并不会使用儿子那台屏幕已经破碎的手机,但是当别人帮助他打开的时候,他发现了里面保留的唯一一个电话录音。
“我是他哥哥,怎么了。”录音里,郑兴强没有用自己真实的身份。
“他在‘横圆’(音——记者注)金融贷了一笔款项,用来买笔记本游戏电脑。”对方是一名女子。
“那个我知道,本金是8999(元)啊。”郑兴强说。
“原先多少钱我不知道,现在你还欠2000多块钱……”女子接着告诉郑兴强,他现在需要处理的是2020.19元,这是两期的利息。
郑兴强说他打算两个月内把欠的钱全部还上,而对方让他在两期内还清,否则到第三期的时候又要继续算利息了。
突然,郑兴强转移了话题,质问道:“那你为什么跟他父亲打电话说是15000呢?”女子顿了一下,随即也提高了声音:“是10559,可能是他听错了……”
“好,我知道了,拜拜。”郑兴强打断了对方。电话,戛然而止。
四天后,郑兴强从青岛的一家酒店跳了下去。短信记录了他给父母的最后留言:“爸,妈,儿子对不起你们,我真的撑不下去了。我发现好多努力真没有结果,我心痛。别给我收尸,太丢人。爸妈,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
郑怀凯没有听儿子的,他来到了青岛。等待他的除了儿子的尸体,还有当地医院开具的死亡通知书。“火化的时候,孩子都没完整的衣服。”他说由于跳楼,衣服已经被毁了。不过,他也拿到了郑兴强的遗物,除了那部手机以外,还有一些零钱。
他数了数——38.5元。
赌球的诱惑与网上借贷
这38.5元,“买断”了这位21岁年轻人的发财梦。
郑兴强出生在河南南阳邓州裴营乡。据郑怀凯说郑兴强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总共5亩地,种的主要是玉米和小麦。为了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郑兴强从高中开始就利用假期外出打工,一直到上大学。
事实上,刚开始的时候,家里人并不知道郑兴强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但是他们知道郑兴强在学校里是个好孩子:从2014年一入学就评为军训先进个人,后来又在系里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然而,一切从2015年1月开始发生了变化。
郑兴强曾以“慕尼黑之手”这个昵称在网上发布自己迷上赌球的过程。他称自己在2015年1月份在网上接触足彩,刚开始自己能够小赢一些,“觉得赚钱太容易了,慢慢就加大投注……因为出身农村,对金钱真的有很大渴望,回家看着父母劳累,我在父母面前特别内向,很少问他们要钱”。
最多一次,郑兴强曾经赢了7000元,但并没有罢手,反而越陷越深,最后他在“代理”的“引导”下迷上了境外赌球。
他写道:“这一天,两个小时,我200块钱变成了2000……在那天之后的三四天他一直带我赚钱。我把赢的钱拿去消费、购物、大吃大喝,什么都用好的。然而不会让我一直赢,有一天我特别黑,输光了之前赢的钱,我慌了,没钱就没法玩了……”
“……这时候我想到了贷款,心想这钱都能赢回来的,贷款也无可厚非。套现花呗,然后在网贷平台贷了一万多,说实话,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搞这么多钱,虽然是贷款,心里居然一点恐慌都没有,钱那时候看来就是数字,一个越来越大的数字。”
家里接到“老师”的电话
郑兴强通过网上借贷平台贷款的时候,郑怀凯则不断地接到陌生人的电话。对方通常自称是学校“老师”或者“学生”,学校要搞一些实践活动,需要核实一下郑兴强家人身份。郑怀凯没有多想,告诉了对方自己身份。
但是,到了2015年的2月份,郑怀凯知道了这些电话的真实意图。
这个月他和妻子在家里“意外”地看到了归来的儿子,也知道孩子赌球借贷的事情。“这些电话就是借贷公司打来的,他们其实只是核实孩子留的电话是不是我们的,根本不会问我们同意不同意贷款啥的。”郑怀凯说。
这个46岁的中年人说听到儿子欠了那么多钱,“有十几万,她妈本来就有病,当时一下就晕过去了。”那个情境下,郑怀凯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农村没钱的时候太多了,出了事就一点点地还吧,那也没有别的办法。”
郑怀凯称家里管孩子的姨和两个舅舅共借了三四万元,加上家里的积蓄,偿还了这些钱。
2015年的这个5月,郑怀凯知道了自己的大儿子居然会赌球,“咱是农民,不知道它这个新生事物。”
也是这个5月,郑兴强支付宝账本里记录他的总支出是元,相比上个月支出增加了1152.30%。
同样还是这个5月,郑兴强拿到了自己的奖状,他被评为2014年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优秀共青团员”。
被利用的信任
奖状,印证着郑兴强曾经的优秀,也正是这种优秀让他获得了同学的信任。“他是班长,平常各方面都很照顾我们,我们都挺相信他的。”一位同学说。
然而,信任,沦为了郑兴强利用的工具。
“他说让我们帮忙给他刷个单。”一位同学说郑兴强对大家说自己给学生网贷公司打工,需要拉客户,于是管同学索要了身份证号和学生证号,“他说只是刷客户,不会真的借钱的。”
实际上,这些学生网上借贷平台需要的不仅是学生身份证、学生证,还有学信号。“他是班长,所以本来就掌握着我们的学信号。”几位同学的说法如出一辙。
这种事情陆续发生在2015年的下半年,当时并没有同学意识到自己可能会由此被担负上贷款,直到他们同样也像郑兴强那样收到了催款短信。
“短信上就是说我欠了多少钱,如果不还的话就通知家里人,或者就是要告我们。”一位同学说。而实际上,还有同学受到了更严重的恐吓,诸如“已经出门的外访组,会找你让你成为校园焦点!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这些大二的学生来说,“校园贷款”的意义仅仅是学校厕所、走廊里贴的那些小广告,没有人告诉他们贷款的性质、风险,更没有人教授他们如何防范这些充满诱惑的校园信贷。
据同学介绍,那些贷款的利息很高,他们其中有人“贷”了8000元,但是两个月,连本带利就变成了12000元。
“大家都慌了,就都去问班长怎么回事。”在同学的不断追问下,郑兴强在2016年的1月份开了一个“班会”,告诉了大家实情,并且给每个人都写下了“欠条”。
根据《大河报》的报道,其中一张欠条的内容为:“本人郑某某于2015年12月期间,使用黄某某信息在名校贷、分期乐、优分期、趣分期等多个平台贷款,承诺于2016年春节前结清所有贷款,如有违约,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欠条上还打着郑兴强的手印。
据同学介绍共有28名学生,这包括郑的同班同学和同宿舍但不同班的同学,被卷入到了这场“借贷”风波之中。而该校的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郑兴强所涉及的欠款金额初步统计为58万元。
“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开‘班会’的时候已经办退学手续了,但是学校还没批。”同学说。
“每天都有人找我要钱”
“……告诉大家我现在的处境,负债30万,每天都有人找我要钱,家里亲戚对我失望透顶,不愿管我。很多次想过死 ,很多次想过走偏门,卖肾还债……”日,郑兴强在网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如果仔细阅读郑兴强这连夜写下的“回忆录”,人们不难感受到他内心的悔恨,但是只有阅读了他发布的手机短信截图,人们才会了解他内心的恐惧。
其中一条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咻咻贷这钱你是不打算还了是吧。花着别人的钱就这么心安理得?诚信不要了是吧?你的通讯录我已经拿到了。明天上午就开始联系你周边人,如有打扰请谅解。”
而郑怀凯转述儿子同学的话说,曾经有催款人闯进了学生宿舍,把郑兴强带走后,暴打了一顿。
“20岁的放纵毁了前20年的一切,已经退学,无家可归,我妈再也不想看见我,我舅对我说愿滚哪儿就滚哪儿去吧,我爸说自生自灭吧。”郑兴强在1月24日的网帖中这样写道。
对于儿子的话,郑怀凯曾对媒体说家里人并没有真的不管他,只是为了让他戒除赌博,控制了他的生活费,从逐步减少到不再给钱。
“我也没跑路,手机号没换,自己的犯的错,总要去面对,就算债主要我的命……帖子到此为止吧,不更新了,昨晚工作了12个小时,然后早上就要赶去龙湖干活,工资不高,赚钱不易。”郑兴强最后写道,“赌徒都不值得同情,这条路只有靠自己。”
多次出现的自杀念头
“他终于离开这个世界了。”这是几名同学在听到郑死亡的消息以后,发出来的感慨,同时脸上露出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神情。
“你们为什么用‘终于’,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吗?”我问。
“不是不是。”这几位同学连忙解释着,“其实,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我们现在的感受,惋惜、悲伤、感慨……最后只能说是‘复杂’,因为他已经自杀过好几次了。”
郑兴强的第一次自杀是在2015的1月份。当时他一个人跑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处湖岸边。“后来他们宿舍的男生找到了他,把他劝了回来。”一位同学说,“他显得特别伤心和后悔,觉得对不起我们。我们心里也很难受,毕竟他曾经对我们都挺好的。”
后来,郑兴强又有过几次自杀,例如在高速路上等着汽车撞。
“好像他每次自杀,都会跟我们说,我们就劝他,跟他说你要是真没钱还,我们也不着急,慢慢来。大不了,先让家里人给还上。”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当今年正月十五刚刚过去,远在新乡,郑兴强又一次自杀了,这次,他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那是发生在正月十六。”郑怀凯说孩子在新乡的一家旅社里试图吃安眠药自尽,结果被旅社的女老板发现,给送到了新乡铁路医院。而新乡警方通知了学校,随后学校通知了家里。
郑怀凯把郑兴强带回了老家。在休养了一段时间后,郑兴强的精神状态好了起来,他对郑怀凯说自己要振作起来,打工还钱。
“他那个时候,看上去挺高兴的。”郑怀凯说。
他的同学 他的“欠债”
窗口外,太阳在海面上映出一道金光,但四周却是一片的黑暗——这是郑兴强用手机拍下的青岛海景。
从郑州,再到济南,继而烟台,最终是青岛,几番的辗转,郑兴强终于拍下了这样的一张逆光照片。没有人准确地知道郑兴强去青岛的目的,更没有人知道他为何又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郑兴强曾给自己的同学发去了QQ语音,“兄弟们,我就要跳了,在这最后的时候,真的很对不起大家,听说跳下去会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他还说,“过些日子大家联合起来,告我诈骗,这样你们的钱就不用还了……” 同学给他打电话,对方也无人接听。
而郑怀凯说郑兴强自杀前跟他舅舅通话了三分钟,随后便挂掉手机,而家里人随后给他打了几十个电话都没有人接,直到家里人收到青岛警方打来的电话。
死亡,对于郑兴强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但是家里的人却无法摆脱催款的短信。3月16日,郑怀凯的手机里又出现了一条催款短信,上面写着:“甲方(委托方)普惠快信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乙方(受托方)唐泽律师事务所。甲方因(郑某某)合同经济纠纷一案,委托乙方律师代理……乙方受甲方委托,有权向你追偿全部款项,但经普惠快信公司屡次催收,你拒不偿还……”
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发短信者。这位催债者称,郑兴强在深圳普惠快信借贷逾期未还的案件他也介入过,“3月16日是有发过一次信息,而且是唯一一次。是在他自杀之后,之前我们也从未联系过他,我也是在事发后才通过他的家人朋友知道了他自杀的消息。”
据他称,在调查证实郑兴强自杀身亡的事实后,普惠快信与律师事务所协商后,对案件进行了清撤,普惠快信也对郑兴强所欠的债务进行了免除。
没有解脱的还有郑兴强的同学们。
接二连三的采访,学校里同学的疑问,还有网上迅速发酵的议论,压得他们无法喘气。在学校外的一处昏暗的角落,他们一边提防着保安,一边与我聊起了现在的感受。
“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同学说他们现在不仅为那些莫名的债务所痛苦,同时他们更会担心在别人眼里,郑兴强是他们逼死的。
“我们从没有想过要逼他。”同学们说其实他们当初只是想帮助这个班长,而现在他们依然带有这样的想法,毕竟他们曾经是同学。他们不希望自己曾经喜爱的朋友会落得这样的悲剧。
在咨询了律师后,他们打算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些债务,可是他们是否能胜诉,是否有能力承担各种费用,却又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
然而,就当他们还在踌躇的时候,一位陌生人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贴吧发了帖子,希望能够与“被贷款”的同学沟通交流,因为他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自己的同学利用他们的身份进行借贷。
只是,他在陕西,那又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
本版文/本报记者 满羿 实习记者 王天琪(郭雨晨、付子洋对本文亦有贡献)
摄影/本报记者 满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记者专访24名被曝光欠贷大学毕业生-欠贷,大学生-北方网-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最新新闻排行
记者专访24名被曝光欠贷大学毕业生
&& 07-07-25
&& 07-07-19
&& 07-07-30
  记者提醒:
  拖欠助学贷款有损信用
  据记者了解,尽管银行公布了欠款学生的个人信息,但主动还款的仍不是多数。
  那些拖欠助学贷款的毕业生,你们也许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拖欠银行的贷款将影响你的未来。
  因为相关银行会根据拖欠助学贷款的情况向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提交借款人的违约记录。
  从2006年1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就着手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希望以此遏制拖欠助学贷款。只要欠款的学生毕业后在银行开工资账户,他的信用信息就会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留下记录,银行很容易就能找到他。同时,个人征信系统是全国联网,一旦某人有不良信用记录,以后就很难再从银行贷款。
  也就是说除非你一辈子不跟银行打交道,否则,先还清贷款。
  三言两语
  欠债还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是伴随着市场经济而起的一个新名词“三角债”让大家猛地发现,原来这世上还有“欠钱的人更有理”的怪现象。至于那些屡屡见于报端的“有钱就是不还”的老赖们则更让人不知说什么好,只能用“人心不古”来说事儿了。大学生欠助学贷款和这些老赖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钱是为了争取一个平等的教育机会而贷。他们中的许多人不能及时归还贷款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从现行的助学贷款的制度本身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还款时限是否可以再延长些,放贷审核是否该更严格些,等等。但我们在呼唤助学贷款在还款制度的设计上更加人性化之外,还是要呼吁这些学生们担负起应有的还款责任。是的,因为贫困,你们走得比别人更艰难些,但切不可因此便失却了责任、勇气、诚信这一类高尚的品格。“因贫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进而失去更大的发展机会”是每个善良的人不愿看见的。助学贷款就是保证每个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如果今天享受了这样的权利,却放弃了相应的责任,那么与你们同命运的学弟学妹们又该如何得到他们的“公平机会”呢?&&[2]
41 今日早报
 精彩图片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武汉一男子大学毕业后沉迷网游欠下债务 纵火逼母还贷
来源:湖北日报网-楚天都市报
因无力偿还贷款,儿子竟放火烧屋逼母还贷。3月22日,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郝某某放火一案进行了公开庭审,并组织湖北大学法学院130余名大学生进行旁听,当庭依法判处被告人郝某某犯放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据被告人的母亲所说,郝某某从小学习优异,初中还参加奥赛班,是个听话的好孩子。那么母亲口中听话的郝某某是为什么在已过而立之年还需要父母替其偿还债务,甚至在父母拒绝时,竟采取放火烧屋的形式逼迫母亲呢?原来,事情的突变发生在郝某接触到网络时。郝某某高中爱玩游戏机后,成绩便一落千丈,2008年郝某某从大学毕业后,对网络的依赖性越发严重,开始了&与世隔绝&的六年,每天上网18个小时,且在其游戏装备、皮肤等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这六年转眼而过,被告人郝某某却仍像个未成年的孩子一般,靠着年迈的父母养着,完全没有自立能力。父母见儿子沉迷于网络,性子越发乖张孤僻,便断了其生活费。此时的被告人郝某某便通过贷款借款来满足自己在游戏里的花销,当发现自己没有能力还债后,便希望母亲能够将房子抵押来抵偿自己的债务。母亲一直不同意,之后便不再回家。
2016年6月,找不到母亲的郝某某将家中的棉被放在燃气灶上点燃,并且将棉被燃烧之后的照片发布于其母所在的qq群,逼迫母亲现身,用房产抵押借款。邻居见其房屋冒烟报警,随后公安机关将郝某某抓获。
法院认为,被告人郝某某故意放火焚烧公民财物,危害了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郝某某犯罪以后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第一条的规定,可视为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本院审理过程中,其自愿认罪、系初犯,并考虑其在家中放火后亦积极灭火(控制火情)等情节,可酌情从轻处罚,遂作出上述判决。
本案法官罗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郝某某并不是个例,他在一定程度就是现在社会大学生的一个缩影。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高中老师时时刻刻的督促,便放松了自己,开始逃课、旷课,躲在宿舍里玩游戏,为游戏废寝忘食。久而久之,便和郝某某一般,脱离了现实生活,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成为一个&巨婴&。我院想通过此案,以真人真事来警示大学生网络的具体危害。 (记者张城 通讯员秦法)
原标题:男子毕业后沉迷网游欠下债务 纵火逼母还贷
编辑:赵涛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湖北日报网-楚天都市报,版权归属原作者]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1949人关注
1421人关注
夏至将至,逆时光减肥美容生活馆联合万家美食休闲频道...
6斤重长达1米2的大刀,2米长的擀面杖,大刀在面皮上起...
2017年安徽中考6月14日进行。今年中考语文作文是什么,安徽中考试卷难不难 ...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坑爹儿孑鬼医娘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