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可资产减值准备税前扣除除.怎样理

你现在的位置:> >
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的扣除
会计城 | 日
来源 : 互联网
1、业务描述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法定资产损失)。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
1、业务描述
  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法定资产损失)。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下列资产损失,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前款以外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应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采取申报表附报形式,纳税人在进行年度申报时,将《企业资产损失清单申报表》随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一同申报。
  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纳税人需在年度纳税申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
  属企业所得税事后备案类优惠项目,备案流程为前台即时办结。
  2、报送资料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清单》《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报告》。
  以专项申报方式需要提交的证据材料分类如下:
  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行政机关的公文;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保险单据;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据。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死亡、变质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声明,主要包括: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资产盘点表;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对责任人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的声明。
  现金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二)现金保管人对于短缺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三)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四)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有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五)金融机构出具的假币收缴证明。
  企业因金融机构清算而发生的存款类资产损失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企业存款类资产的原始凭据;
  (二)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
  (三)金融机构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情况资料。
  金融机构应清算而未清算超过三年的,企业可将该款项确认为资产损失,但应有法院或破产清算管理人出具的未完成清算证明。
  企业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应依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一)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
  (二)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三)属于诉讼案件的,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或者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四)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五)属于债务人死亡、失踪的,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六)属于债务重组的,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七)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收回的,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
  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存货盘亏损失,为其盘亏金额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三)存货盘点表;
  (四)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存货报废、毁损或变质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二)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三)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说明;(四)该项损失数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存货被盗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
  (二)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三)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有赔偿情况说明等。
  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二)固定资产盘点表;
  (三)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四)固定资产盘亏、丢失情况说明;
  (五)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二)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核销资料;
  (三)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材料;
  (四)涉及责任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五)损失金额较大的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等。
  固定资产被盗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相关资料;
  (二)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三)涉及责任赔偿的,应有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在建工程停建、报废损失,为其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工程项目投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二)工程项目停建原因说明及相关材料;
  (三)因质量原因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和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停建、报废的工程项目,应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工程物资发生损失,可比照本办法存货损失的规定确认。
  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盘点表;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盘亏情况说明;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金额较大的,企业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和责任认定、赔偿情况的说明等。
  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损失情况说明;
  (二)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三)损失金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
  对被盗伐、被盗、丢失而产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损失,为其账面净值扣除保险赔偿以及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依据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生产性生物资产被盗后,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或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二)责任认定及其赔偿情况的说明。
  企业由于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净值大于变卖价值的差额,可认定为资产损失,按以下证据材料确认:
  (一)抵押合同或协议书;
  (二)拍卖或变卖证明、清单;
  (三)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损失,应提交以下证据备案:
  (一)会计核算资料;
  (二)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三)技术鉴定意见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的书面申明;(四)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企业债权投资损失应依据投资的原始凭证、合同或协议、会计核算资料等相关证据材料确认。下列情况债权投资损失的,还应出具相关证据材料:
  (一)债务人或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被解散或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失踪或者死亡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无法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且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的,或债权投资(包括信用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余额在三百万元以下的,应出具对应的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证明、撤销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或查询证明以及追索记录等(包括司法追索、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二)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企业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应出具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证明、保险赔偿证明、资产清偿证明等;(三)债务人因承担法律责任,其资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的,应出具法院裁定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四)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或仲裁的,经人民法院对债务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债务人和担保人均无资产可执行,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或终止(中止)执行的,应出具人民法院裁定文书;(五)债务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提出诉讼后被驳回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的,或经仲裁机构裁决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经追偿后无法收回的债权,应提交法院驳回起诉的证明,或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证明,或仲裁机构裁决免除债务人责任的文书;(六)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应提供国务院批准文件或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
  企业股权投资损失应依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一)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
  (二)被投资企业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文件;(四)政府有关部门对被投资单位的行政处理决定文件;(五)被投资企业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六)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七)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八)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
  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失踪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出具被投资企业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等的证明以及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
  企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款,或委托其他经营机构进行理财,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或理财款项,按照《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六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企业对外提供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责任,经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金额,比照《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的应收款项损失进行处理。
  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与本企业应税收入、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担保。
  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下列股权和债权不得作为损失在税前扣除:
  (一)债务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企业债权;(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三)行政干预逃废或悬空的企业债权;
  (四)企业未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
  (五)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
  (六)其他不应当核销的企业债权和股权。
  企业将不同类别的资产捆绑(打包),以拍卖、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等市场方式出售,其出售价格低于计税成本的差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申报扣除,但应出具资产处置方案、各类资产作价依据、出售过程的情况说明、出售合同或协议、成交及入账证明、资产计税基础等确定依据。
  企业正常经营业务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出现操作不当、不规范或因业务创新但政策不明确、不配套等原因形成的资产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申报扣除,但应出具损失原因证明材料或业务监管部门定性证明、损失专项说明。
  企业因刑事案件原因形成的损失,应由企业承担的金额,或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年以上仍未追回的金额,可以作为资产损失并准予在税前申报扣除,但应出具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立案侦查情况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等损失原因证明材料。
  3、纳税人办理时限
  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前完成
  4、税务机关办结时限
  即时办结
  5、办理方式
  主管税务机关
  6、备注
[获取更多干货,请关注会计部落微信公众号]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问题详情
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A.正确B.错误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A.正确B.错误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某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和正常的操作程序审查以后,对需要交验的个人有效身份证件以及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没有发现异常而支付了相应的金额。后查明,该票据系变造。即使该银行为善意,对出票人或付款人仍然要承担受委托付款的责任,对持票人或收款人仍然要承担付款的责任。&&(&&)A.正确B.错误2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车船,纳税地点为车船的登记地。&&(&&)A.正确B.错误3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不得作为中介机构经营支付结算业务。&(&&)A.正确B.错误4汇款回单可以作为该笔汇款已转入收款入账户的证明。&&(&&)A.正确B.错误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营改增专栏
纳税人学堂
&&当前位置:
【字体:简 繁】【字号: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走出股权出资的会计和税收误区
【发布日期】: 日&&& 【来源】:中国会计网
&&& 股权出资,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本身就有很复杂的专业构成;公司法的修改,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接轨,特别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我国以企业所得税法为代表的新一轮税收法律制度的优化和调整,使得税收政策和规定更加完善,但确实存在着新老规定的接轨和衔接问题,也存在着对新投资方式的规范和调整的问题。股权出资作为一项新的投资方式,与既有的投资制度有待衔接,相关环节和领域还留有制度误区。    第一,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34号公告规定,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企业不得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将其确认为投资损失。其与发生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与股权或资产的收购存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59号文可以亏损递延的规定存在冲突,相关解释尚未出台。    第二,目标公司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股权转让中不可以税前扣除,但在换股的过程中是否可以税前扣除,换股或股权出资是否等于股权转让,目前尚无定论。    第三,股权出资中相关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如何处理其与相关计税基础确定间的关系,也还没有规定。    为此,应对股权出资的置换模式和合并模式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分别明确相应的会计和税收政策。同时,将相关税收政策的完善与股权出资中的验资政策规定和工商部门的登记确认一致起来,避免前后冲突导致资本金足额和充分认定上的不确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三大“变脸”    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生效后,关于企业资产重组的法律、法规、规章正在建立之中。    企业所得税法没有规定资产重组的税务处理规则,涉及资产重组处理的原则规定包括: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    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重组才可以享受免税待遇的特殊重组。    2009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及《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等资产重组配套文件,构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下资产重组税收筹划的法律依据。    新税法有3个重要变化。    第一,企业股权收购免税条件变化。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就可以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    第二,企业资产收购免税处理条件变化。财税〔2009〕59号文规定,资产收购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且受让企业在该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享受特殊的免税待遇。    第三,企业合并分立免税条件变化。财税〔2009〕59号文规定,企业合并中,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企业分立中,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分立企业和被分立企业均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且被分立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分立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企业合并和分立可以享受免税待遇。    这时,合并企业可以享受被合并企业未弥补的亏损,弥补亏损限额计算公式为,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被分立企业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可按分立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由分立企业继续弥补。同时,在合并分立中,和非股权支付相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仍然需要确认,确认公式为,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政策变化衍生出会计和税收处理差异    例:日,A公司持有E公司30%的股权账面价值230万元(初始投资成本为200万元,损益调整30万元)。根据投资协议,A公司以其持有E公司30%的股权作价250万元,与B公司出资现金750万元共同投资成立C公司,C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A公司持有25%股权,B公司持有75%股权。    公允价值模式下,会计处理如下。    资产置换模式下,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下同):&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250
&  & &贷: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成本)  200&
  && 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损益调整)  30&
  & 投资收益  20
  C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成本)  250&
  && &现金  750&
 &   &贷:实收资本  1000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模式下,假定A公司持有E公司75%股权,股权账面价值730万元,公允价值750万元(初始投资700万元,损益调整30万元),B公司出资250万元成立C公司,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750&
 &&&  贷: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成本)  700&
 &&&&&&  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损益调整)  30&
  &&&&&& 投资收益  20
  C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成本)  750&
 &&&  现金  250&
  &&& 贷:实收资本  1000
  可以看出,会计处理存在两大差异。    第一,初始投资成本与计税基础确定的差异。    一般性税务处理具有一致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75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    投资成本的确定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纳税人发生合并、分立和资本结构调整等改组活动,有关资产隐含的增值或损失在税收上已确认实现的,可按经评估确认后的价值确定有关资产的成本,上例中投资方A公司对C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投资方用C公司股权投资E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计税基础均相一致,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上具有一致性,没有差异。    但公允价值750万元与账面价值730万元的差额(20×75%=15万元),是一般性税务重组,应进入当期损益,交纳所得税。  
  特殊性税务处理有差异。    根据59号文,由于A公司在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中取得股权支付额大于85%,取得目标公司的股权大于75%,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取得股权所对应的目标企业账面净资产的份额。这一差异在会计分录上表现为:   
&  C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750&
  && &现金250&
  &&& 贷:实收资本1000&
  20万投资收益,意味着公允价值与目标公司账面价值间的差额是20万元,即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是20万元。    由于是特殊性税务重组,适用特殊性税务重组,享受税收递延的待遇。  第二,投资收入确认的差异。  虽然A公司在会计上已实现了股权转让所得,但应注意会计的股权转让所得与税务确认的股权转让所得存在差异,需进行纳税调整。这主要是因为会计上原按照权益法将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已经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税务处理并未确认投资损益,也未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
  另外,税收政策变化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因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初始成本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企业需做好备查登记,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同时,由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属于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也会产生纳税调整差异。  &&&&&&&&&&&&&&&&&&&&&&&&&&&&&&&&&&&&&&&&&&&&&&&&&
【Top】【收藏】&&&&&&
天津市东丽区国家税务局&&地址:天津市东丽区先锋路与跃进路交口&&邮编:300300&&电话:0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减值损失税前扣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