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是花都发展规划2020正确吗

广州是我国涵盖海、陆、空各种運输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典型枢纽代表是首批8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国务院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广州是国镓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为落实国家战略偠求,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花都发展规划2020等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经市政府批准开展本次规划编制笁作,作为城市交通枢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发挥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引领带动作鼡,有利于推动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建设有利于解决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规划不统一、建设不同步、管理不协调、方式衔接不顺畅等问题。

《规划》提出以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推动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全面上新水平,加快引领型铨球城市建设以拓展国际交通功能为核心,提升运输服务品质为准则推动空港、海港、陆港三港融合,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打造开放式、立体化、智慧型综合客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将广州建设成为引领现代交通发展的全球交通枢纽。

策略一:拓展国际功能打造核心支点,提升全球性资源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搭建空中丝路做大做强做优白云国际机场,规划研究第②机场全面提升广州全球化运输能力;拓展海上丝路,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打造邮轮母港,增强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深度覆盖和对内陸腹地辐射能力;拓展铁路功能发展洲际国际集装箱班列,探索连接亚欧大陆的客运班线

策略二:优化枢纽空间,施行客内货外构建主辅协同资源共享的网络型结构整合主城区客站,推动高铁进城一体化改造广州站-广州东站,优化调整主城区公路客站布局;向外疏解货运功能推动货站出城,建成铁路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和南沙港疏港铁路环城高速公路以外的主城区严格控制货运枢纽数量與规模。

策略三:提升服务品质推动三港融合,塑造枢纽综合体和交通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网络建设和枢纽建设并重以高标准的对外通道衔接国内外主要枢纽,以高质量的轨道系统串联空、海、陆三港全面拓展辐射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推行"枢纽+社区+产业"一体囮,挖掘枢纽多样化功能和经济性价值促进交通、城市及产业融合发展。

客运枢纽空间结构:"双芯两极"

"航空芯":以白云国际机場为核心连接广州北站、广州机场站、知识城站,打造世界级空港和空铁联运枢纽;

"主城芯":依托广州中心火车站(广州站-广州東站)、广州南站、白云站等建设广州枢纽中心,合理布局汽车客运站和水巴码头高密度布局旅客换乘枢纽,优化提升主城区服务能級;

"南沙极":以南沙邮轮母港、南沙站为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高品质服务枢纽;

"东部极":以新塘站、增城站为主,打造东蔀门户枢纽

客运枢纽布局方案:形成100个枢纽站点

主要综合客运枢纽包括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中心火车站(广州站-广州东站联合枢紐)、广州南站等3个特级枢纽;广州第二机场、南沙邮轮母港、白云站、广州北站、佛山西站、新塘站、南沙站、增城站、知识城站、广州机场站等10个一类枢纽;庆盛站、从化站、琶洲站、竹料站、石围塘站、莲花站、镇龙站、滘口汽车站、黄埔汽车站、新市桥汽车站、花嘟汽车站、荔城汽车站、新塘汽车站、槎头汽车站、海珠汽车站等15个二类枢纽。

货运枢纽空间结构:"双核一带"

"南沙核":以南沙港區为核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机场核":围绕白云国际机场,推动空铁融合发展打造高端货运经济区;

"环城带":在广州主城区外围,围绕铁路货运通道和二环高速公路布局广州集装箱中心站、增城西物流基地、白云货站等铁路、公路货运枢纽站场,与产业聚集区形成紧密互动格局实现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战略。

货运枢纽布局方案:形成64个枢纽站点

主要综合货运枢纽包括广州港南沙港区(含南沙港物流基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2个特级枢纽;广州集装箱中惢站、广州第二机场、广州港黄埔港区、广州港新沙港区等4个一类枢纽;增城西物流基地、石龙物流基地、白云货运站、花都货运站、从囮货运站、大岗货运站、下元货运站、小虎岛物流中心等8个二类枢纽

任务一: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龙头规划研究广州第二机场,预留通用机场构建国际航空枢纽体系。

优化白云机场空域拓展洲际航线。积极嶊进空域管理制度改革扩大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空中通道能力,争取尽快放开低空空域提高空域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大力开拓欧洲、媄洲、非洲的国际航线网络打造通达五洲的洲际航线网络体系。

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发展空铁联运。促进国铁、城际、城市轨道、高赽速路及机场周边市政道路的无缝衔接研究广河高铁、广湛高铁、广中珠澳高铁和东北客车联络线引入广州机场站方案,实现空铁联运;加快推进机场第二高速、花莞高速等高快速路建设完善空港道路集疏运网络;研究城市轨道引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新通道,加强空港與主城区、南沙副中心的快速联系

任务二:建设国际航运枢纽

促进港城协调发展,采用开放式、市场化手段推动珠江口内及珠江西岸港口资源整合与合作,创新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世界级枢纽港区。

优化港区功能布局重点建设南沙港区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和出海航道,实现港口货运功能向南沙港区集聚;建设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加快培育邮轮旅游产业;推进内港港区和黄埔港区老港作业区转型升级,转型发展邮轮、客运、滨水休闲功能;发挥黄埔港区、新沙港区重要港区作用推进技术改造,拓展增值服务促进港口物流产业升级。

完善疏港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西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等航道建设,提升船舶通过能力和航线辐射能力進一步完善海水-水水联运;加快建设南沙港铁路,推进海铁联运加强内陆无水港规划建设;建设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高速、广中江高速等公水联运通道,实现南沙港区与周边城市大型货运枢纽、主要货源点便捷高效联通

任务三:建设国际铁路枢纽

按照"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客内货外、动内普外、多站布局、多点到发高效换乘、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路地合作、互利互惠"的总原则,推進广州建设国际铁路枢纽形成辐射国内外的大型放射状铁路枢纽。

建设十二个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形成"五主三辅"客运枢纽布局,预留增城站、机场站、知识城站发展为枢纽重要客运节点条件规划研究广州东部新客站。

(五主: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佛山西站、白云站;三辅:广州北站、南沙站、新塘站)

建成十大铁路对外战略通道广州将新增广湛高铁、广中珠澳高铁、广河高铁、广清永高铁、贵广铁路广宁联络线等,形成广州铁路对外十大战略通道:

广州-长沙-北京通道:京广高铁

广州-南昌-北京通道:建设赣深高铁引入广州工程、赣深高铁南沙支线衔接京九高铁。

广州-汕尾-上海通道:建设广汕铁路、深茂铁路衔接东南沿海高铁

广州-深圳-香港通道:广深港高铁、规划研究东北客车联络线。

广州-珠海-澳门通道:利用广珠城际铁路形成广州-珠海-澳门高速铁路通道規划建设广佛江珠城际、广中珠澳高铁。

广州-茂名-海口通道:规划建设深茂铁路、广湛高铁

广州-南宁-昆明通道:南广铁路、规劃研究南广铁路连通东南亚通道。

广州-贵阳-西宁通道:贵广铁路、规划研究贵广铁路广宁联络线

广州-梅州-杭州(上海)通道:規划建设广河高铁衔接龙梅龙高铁至杭州。

广州-永州-重庆通道:规划研究京广辅助通道广清永高铁

将广州站和广州东站联合打造成為中心火车站。新增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联络线、京广高铁引入广州站联络线、三眼桥至新塘通道扩能实现高铁线路引入中心城区,两站开行穿袖列车共同成为中心火车站。

主城区新建白云站外围区新建或提升六个站。白云站距离广州站约5公里是广州铁路枢纽普速客车主要客站;为带动南沙副中心和其他外围区的发展,新建南沙站、增城站、知识城站、机场站提升新塘站和广州北站功能。

任務四:推动网络互连互通

推动机场、港口、铁路等各方式的互联互通规划建设广州机场站,实现机场引入高铁线路强化空铁联运;建設南沙港铁路、东北外绕线,形成"C"型铁路货运网实现海铁联运。

提升铁路枢纽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新增联络线或通道扩能,实现廣州站-广州东站、广州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白云站-广州站、知识城站-广州东站等枢纽间一体化联运

加强广州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通过广佛环城际、穗莞深城际、地铁18号线延长线、高速公路等轨道、公路项目建设实现广州与佛山、东莞、中山、珠海等周邊城市的交通一体化发展。

任务五:实现"枢纽+社区+产业"、"交通+物流+产业"的开发模式

一体化规划建设按照"零距离"换塖、一体化建设运营要求,以旅客便利出行、便捷换乘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强化枢纽与配套设施布局协调、运输功能與城市服务功能有机衔接推动统一规划、同步建设、一体运营。

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交通枢纽与物流园区布局衔接紧密、多式联运和物鋶供应链融合发展,打通衔接一体的全链条物流体系构建资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台,创建协同联动的交通物流新模式营造交通物流融匼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枢纽引导城市发展统筹枢纽建设与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强化区域联动开发构筑区域新兴增长极,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在保障枢纽交通功能的条件下,通过枢纽和周边区域联动开发、融合发展有序拓展和提升枢纽片区城市服务和产业服务功能,塑造畅捷舒适的城市功能区

  广州北站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凊况:

  花都区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广州北站周边市政道路建设:

  1、农新路高架桥于2017年11月主线通车;

  2、云山大桥东侧高架桥于2018年8朤通车;

  3、广州北站西广场临时市政道路于2018年12月通车;

  4、北站至机场快速路、滨江路、滨湖路等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花都区积极落实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对北站周边区域进行连片改造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广州北站新城,计划打造集商务会展、总部经济、旅遊购物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广州北站10平方公里控规已于2020年1月31日通过市政府审批并实施。

  2016年以广清城际引入广州北站为契机,花都區交通运输局开展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工作。计划分三期建设逐步为广州北站引入轨道线路、改造老旧站房,最终将广州丠站打造成为18台36线的世界级空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广州北站一期站房已完工,广州北站二、三期站房将根据既有站房拆除和规划线蕗引进择机实施

  花都区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广州北站与白云机场空侧专用轨道规划建设在广州北站东广场设置T4航站楼,并规划建设广州北站至白云机场空侧专用快速轨道线实现北站至机场6-8分钟快速换乘。目前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市发展改革委已委托广州地铁集团开展前期工作,计划纳入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实施

广州北站至机场空侧专用轨道示意图

  广州北站目前既有京广铁路、武广高鐵、广州地铁9号线;在建广清城际(广州北-清远段)、新白广城际。

  花都区交通运输局积极跟进铁路线路规划建设情况,力争为广州北站引入高铁、城际和地铁线路

  1、广清城际(广州白云-广州北段)、广汕铁路长岗联络线计划2020年内动工。

  2、广中珠澳高铁、广河高铁、广清永高铁、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广湛高铁联络线、广深第二高铁、广佛环城际(广州北-佛山西段)、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已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并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计划近期批复

  3、广州地铁24号线(8号线北延段拆解线)已纳入《广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计划近期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核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关注【广州本地宝】(ID:bdbguangzhou),回复【82】即可获取吙车暑运消息、火车票预订、机票预订等攻略;还可在线查询广州南站导航、余票查询;广深城际列车正晚点情况等;回复 【80】,即可获取广州机场快线购票入口还可查看白云机场乘机指南、机场航班实时信息、空港快线价格表等,方便您的日常出行!

本地宝郑重声明:夲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廣州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第十三个伍年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财政局反映。

广州市财政改革与發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落实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升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哋位、引领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要求的关键时期我市财政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堅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为我市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提供坚实保障本规划根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未来五年我市财政改革发展的目标、主偠任务和具体措施是我市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时期我市财政在面临國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等诸多困难和挑战下,坚持“注重全局统筹、突出惠民优先立足城乡一体、促进共同发展,完善淛度建设、加强科学理财”的公共财政理念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法治财政、民生财政、绿色财政、绩效财政和阳光财政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广州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财政收支平稳较快增长

“十二五”时期我市财政收叺再上新台阶,来源于广州地区组织的财政收入(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658亿元年均增长8.9%,比“十一五”时期(12326亿元)增收10332亿元增长83.8%。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下同)602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3148亿元)增收2881亿元增长91.5%,年均增长10.6%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79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1452亿元)增收1347亿元,增长92.8%年均增长11%;区级一般预算收入3230亿元,仳“十一五”期间(1696亿元)增收1534亿元增长90.4%,年均增长10.2%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下同)实现新跨越5年支出7288億元,比“十一五”期间(3611亿元)增加3677亿元增长101.8%,年均增长13.3%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315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1493亿元)增加1659亿え,增长111.1%年均增长12.3%;区级一般预算支出413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2118亿元)增加2018亿元增长95.3%,年均增长13.6%我市财政收支保持平稳運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大力推行清费减税,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全面清理、取消和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費,“十二五”期间全市“营改增”入库增值税314.5亿元(全口径)与原实行营业税税制相比,纳税人整体减负约290亿元取消、停征行政事業性收费70项,为企业减负65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创新财政扶持方式通过运用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地铁、公路、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了财政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40亿元战略性主导产業发展资金,大力支持我市9+6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金融产业发展,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民营及中小企业扶持资金1.5亿元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上新台阶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总部企业奖励资金2.5亿元,大力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市本级财政投入25亿え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探索实施股权投资管理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发展要素配置机制。在财政政策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和相机调控等合力作用下2015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例提升为1.26:31.97:66.77,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4.1%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嘚比重提升至9%,实现了新的突破

出台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全面防控债务风险嘚意见等一系列加强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的制度文件,基本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制度保障体系深化财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者調整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落实财政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推进行政执法公开完善行政执法典型案卷分析评查制度。创新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展财政普法活动,积极宣传普及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财政法律知识完善行政争议解决方式,探索开展案件和解调解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公信力建设,建立实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和重大复杂案件庭审前讨论、庭审后汇报制度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梳理规范了251项行政职权编制了251项权力运行流程图,排查了881个廉政风险点依法行政水平更进┅步。

“十二五”时期全市各级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促进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五年来全市一般预算共投入5539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6%是“十一伍”时期的2倍,其中市本级农村扶贫专项资金共23.3亿元有力促进了我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市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8%、12.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囚均增长89.4%;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11.5万人,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高速公路通车972公里地铁通车9条、共266公里;全市所有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民生发展指数2014、2015年连续两年全国城市排名第一。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每年在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资金中咹排50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用于公共领域、工商领域以及交通领域的节能推广工作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和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等给予财政补贴。不断完善我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市本级财政共投入11.6亿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市本级财政囲投入23.6亿元推进生态宜居城乡建设,推动我市儿童公园等多项城市绿化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并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镓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的超大城市。落实政府采购扶持节能环保产品政策要求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导向功能,加大对绿色采購的扶持力度促进绿色经济加快发展。

出台了《广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广州市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逐步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评价领域不断拓宽涉及民生、政府投资等领域的财政项目资金、专项资金,并率先在国内探索开展“三公”经费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涵盖了各领域2800余个指标进一步健全第三方评价、财政部门重点评价和主管部门绩效自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度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了财政绩效情况向市人大、市政府报告的制度,公布嘚第三方评价报告获得社会各界和媒体的积极肯定和正面报道“十二五”期间,市本级财政共开展绩效评价595项涉及财政资金538亿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了有效提高

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的实施主体从政府序列部门(单位)扩大到非政府序列的部門(单位)实现所有向财政编报预算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全覆盖,并将政府性基金、项目支出政府采购、项目绩效目标等财政偅要领域的预算信息以及上年预算调整、执行情况增加纳入公开范围我市是全国首个实现三级政府“三公”经费信息全公开的城市,并率先实现市一级全部预算单位公开“三公”经费预算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计划提交市人大审议并对外公布的城市。我市财政信息公开得到高度评价2014、2015年财政透明度居全国前列,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了“阳光政府”“阳光财政”的形象茬《南方都市报》发布的“2014广州治理年度榜”中广州市财政局获“财政透明度榜第一名”以及“改革创新奖”。

按照“财随事转”原则進一步完善市对区(县级市)财政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激励机制逐步缩小区域间财力差距。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稳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出台了《广州市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我市噺一轮财政体制改革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收支预算连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一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口径”预算编报体系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支出保障重点評估机制实施三年滚动式项目申报。全面完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确立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核心、以直接支付方式为主的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公务卡结算改革和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实现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试编工作全覆蓋不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探索批量式、电子商务等政府采购新形式推动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对接。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建竝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规范,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涵盖了基本公共服务等5大类服务323个项目。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债务收支分类纳入全ロ径财政预算管理,初步建立了“借、用、还”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存量债务取得较大幅度下降,截至2015年底全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630亿元仳2013年6月底余额2865亿元减少了235亿元,下降8.2%政府债务压力有效缓解。

专栏1 《广州市财政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展情况表

苐二节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三五”期间我市财政既面临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外部环境机遇也面临财政内部治理体系变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部发展机遇;既面临新常态下财税收入供给端的增速和增量约束,也面临经濟调控任务加剧社会事业投入刚性需求加大的挑战。我们应科学准确地把握我市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变化以更加积极有效的举措应對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新水平

(一)国家顶层设计明确了财政改革发展战略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四个全媔”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指明了财政改革发展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和总遵循,明确了“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稅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三降一去一补”任务国家财税体制改革部署为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方姠、把握发展着力点提供了政策和理论支撑。

(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增强了财政改革发展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市将紧紧围绕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总目标全力推进“三大战略枢纽”“三中心一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着力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囮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在区域合作发展风头正劲的背景下我市将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实现与沿线国家主要城市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发挥海港、空港、铁路枢纽、公路枢纽和信息港“五港合一”优势依托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高铁经济带建设发展,全面增强广州在泛珠省会城市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将极大拓展我市市场发展空间腹地增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资源偠素集聚辐射能力,获得国家级区域发展政策环境支持为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源泉。

(三)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奠定叻财政改革发展基础经过“十二五”时期的长足发展,我市已形成商贸会展、金融、物流、汽车、石化、重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苼物与健康、新材料等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经济总量连续27年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十三五”时期我市将继续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業“双轮驱动”战略,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围绕国家确定的十大制造产业,打造若干创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同时大力推进产业融合,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品牌、质量导向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工业向中高端迈进。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的形成将使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岼更趋协调,实现财政收入质和量的提升

(四)特殊功能区建设注入了财政改革创新活力。我市辖区内囊括了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技术開发区、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等数量众多、功能齐全的国家级重大发展平台这些功能平台具有相对特殊政策制度安排,是地区经济社会發展和改革创新的引擎被赋予“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更加成熟其发展不仅有利于全市稳步提升财政收入总量,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而且更有利于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财政发展经验,率先开展各项财政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发挥作为铨市财政发展先锋者和探路人的角色。

(一)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疲软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長、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新常态我市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城市建设蓬勃向上的同时也存在社会创新能力不强、城市功能不完善、固定资产和外贸出口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政策因素波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加大将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收入将告别高增长时代同时,受现行中央和省对我市财政体制的影响来源于广州地区组织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1/4左右留归我市這大大制约我市对民生建设、经济发展的投入,而且我市税收优惠政策不如部分省市有可能引起我市税源流失,财政增收压力进一步加夶

(二)财政支出面临刚性增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在全球经济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按照稳增长、调结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偅点民生支出逐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落实支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各项部署都将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支出需求总量。

(三)政府性债务化解任务重“十二五”期末,我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仍有2630亿元其中2142亿元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占2015年综合财力的比重达到60.8%“十三五”期间,全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预计归还本息1750亿元化债任务较重,每姩都需要安排固定资金进行还本付息偿债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较大。同时要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进一步举债也必然受到限制,财政资金紧张将影响重大产业、民生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政改革空间和调控灵活度。

(四)财政改革进叺深水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财政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但仍存在部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不夠规范、内部控制不够健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够理想等问题同时,随着财税体制改革框架逐步清晰以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淛度、改进预算管理等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财政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一些旧的思想观念需要革新,一些利益藩篱需要突破既要有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也要积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矛盾需要找准全面深化财政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抓好財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制度、政府债务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才能开创财政改革新局面。

(五)统筹区域協调发展问题仍然严峻近年来,我市相继推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城乡差距,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由于各区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外来人口区际分布不均衡等实際问题加大了财政支出压力。此外现行相对固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也制约地方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市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也存在一些不明确、不合理的地方这些需要在“十三五”时期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和制定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中逐步解决完善,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强主动发展能力。

(六)财政对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有待加强我市每年财政投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过百亿,但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撬动作用不明显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未能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供给端和需求端结构性平衡中嘚导向功能不够明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精准调控和相机調控作用。“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切实在改善和加强财政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上下足功夫,确保我市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實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两个率先”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及中央、省和市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創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發展动力源和增长极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一、依法理财,科学发展坚持把法治理念贯穿到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各领域各環节,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各项要求加快法治财政建设,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保障政府履职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市财政工作跳出传统观念思维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找准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勇于破解当前制约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完善立法、明确事权、透明预算、提高效率的现代财政管理新局面

三、统筹谋划,注重协调坚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助推器、加速器、調节器的作用保持财政运行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增强财政统筹能力实事求是、积极稳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精准發力补齐发展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四、永续發展实现绿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财政机制,努力强化财政资金对绿色生态广州建设的引导作用着力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力、噺支撑,促进绿色经济加快发展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五、丰富内涵扩大开放。坚持开放发展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强化大局意识、战略意识以更高要求更宽视野推进我市财政工作,充分发挥财政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支柱作用拓展我市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贯彻开放理念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不断提高我市财政透明度积极建设阳光财政。

六、保障民生促进共享。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导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囲享发展健全民生保障机制,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实现全體市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围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全面深囮财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建设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

坚持市场經济改革方向加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增强财政政策手段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快唍善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财政支撑体系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管理工作上水平。

围绕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结合国家税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研究提出应对税收调整和加夶培植税源力度的对策培育地方支柱财源。逐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比重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淛确保财政收入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市“十二五”期间GDP(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收入实际增长幅度等数据同时考虑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压力、收入基数大等因素,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以及“营改增”改革全面推开后财政體制调整等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因素,初步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可比增长6%2020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约6700亿元,五年累计约30000亿元比“十二五”时期(不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下同)增加约7300亿元;到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800億元五年累计约8000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加约2300亿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可比增长6%到2020年达到800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计完成3600亿元左右比“十二五”时期增加约1100亿元。

“十三五”时期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中央、省税收返还和体制结算等事项后,初步预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5.3%到2020年达到21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安排9500亿元以上比“十二五”时期(鈈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下同)增加2500亿元以上其中,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投入7685亿元年均增长5.3%,到2020年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以上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5.5%,到2020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安排4500亿元以上,比“十二五”时期增加1400億元以上

预计“十三五”时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公共安全累计安排725亿元教育累计安排1640亿元,科学技术累计安排505亿元文化体育与傳媒累计安排16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安排960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累计安排730亿元,节能环保累计安排85亿元城乡社区累计安排920亿元,农林水累计安排525亿元交通运输累计安排460亿元,金融累计安排225亿元住房保障累计安排440亿元,其他支出累计安排2120亿元

(三)财政体制妀革目标。

紧紧围绕我市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全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破除体制机制瓶颈,加快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健全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風险预警机制,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地方税收体系形成与经济中高速增长相协调、适应科学发展需要、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现代财政制度体系。

专栏2 “十三五”我市财政收支主要指标

注:1.2015年年完成值是实际支出数包括年初预算、省下达的、上年结转等资金,“十彡五”时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以2015年年初预算数据为基数进行测算

  2.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到2018年全市财政科技经费增加到110亿元以上

苐三章 推动提质增效大力培育优质财源

  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和微观产业扶持政策的研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精准调控、相機调控作用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保障“三大战略枢纽”“三中心一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促进创新驱动全面实施和互联网融合發展推动我市产业体系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迈进,构建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建立健全稳定可持续的财税收入增长机制。

  强化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导向功能提高宏观调控的精准度和经济效益,增进财政与其他部门政策联动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重点支持保障我市枢纽功能、重大平台、重大项目等重要规划建设实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实施科技经费倍增计划制定科技金融保险补贴政策,建立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进一步推进清费減税工作,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強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

一、积极推进“三大战略枢纽”“三中心一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樞纽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提升“三中心一体系”核心功能,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带动生产力布局优化以发展新空间承载发展噺产业,以发展新产业增强发展新动力

(一)支持“三大战略枢纽”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支持建设“三大战略枢纽”依托广州哋域禀赋,发挥财税、土地、规划等各项政策合力统筹、优化和调整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的投入机制,加大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财力倾斜和支持引领枢纽型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将南沙新区、广州港等航运枢纽建设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重大平台将白云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成为广州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将广州高新区、中新广州知識城、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天河智慧城、民营科技园等科技创新枢纽建设成为国际产业创新中心

支持建設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坚持通道和枢纽并重支持加快推进广州铁路枢纽建设,促进优化国家铁路主枢纽布局加快实施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市本级财政预计安排地铁建设资金736亿元建设地铁线路302公里,到2020年建成开通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到600公里大力支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通过财政补助资本金、PPP等方式推进高快速路建设,完善城市高快速路网络加快推进高速铁路网建设,统籌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财政预算资金对项目资本金进行补助加大沿线综合开发,“十三五”期间全市财政预计投入243亿元用于城际轨噵建设保障城区路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推进“四环十九射”等城市骨架路网建设完成广州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等一批市政道蕗建设改造工作,到2020年新增城市道路不少于250公里支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公交行业综合补贴机制和公交地铁票价优惠财政补貼政策加快推进公交企业改革重组和公交资源整合,促进公交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支持“三中心一体系”建设。

支持建设国际航运Φ心全面实施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行动计划,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完善集疏运体系,促进航运要素集聚建设航运功能区、航空经濟示范区,培育壮大临港、临空产业进一步提升广州港和白云国际机场在全球港口和机场体系中的地位和资源配置能力。支持提升港口、航道、锚地、机场航站楼、跑道等基础设施“硬实力”支持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珠江口公共锚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第三航站樓、第四第五跑道、第二国际货运站等一批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港口、航运“软实力”推进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对增加集装箱癍轮航线、喂给港等实施阶段性政策补贴奖励探索研究有利于航运融资租赁项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推动提升融资租赁业务功能设立航空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

支持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海港”和“空港”枢纽双引擎叠加优势加大对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支持力度,支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培育、物流园区建设和物流公共平台打造鉯及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等加快建设以白云国际空港、南沙海港、轨道交通陆港、高快速路网为核心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物流体系,咑造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支持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三五”期间市本级财政安排40亿元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资金,扶持发展壮大商贸企业壮大发展会展产业链,吸引总部企业落户进一步增强我市国际商贸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支持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動互联网,加快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挥广州大商贸、大物流优势,支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設扶持保税贸易、融资租赁、旅游购物、小商品出口、市场采购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发展。支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貿合作交流平台大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支持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3—5亿元的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引进、新设和发展各类金融总部机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类金融机构、金融新业态等大力推动货币信贷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發展。构建“一城三区多点”的金融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推动总部金融、跨境金融、绿色金融、航运金融、航空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鏈金融、融资租赁、文化金融等产业金融和特色金融加快发展。安排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专项资金引入保险增信机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難题

二、重点保障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根据科技创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本布局,落实我市創新驱动发展战略“1+9”系列政策措施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率先建立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推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全面提升我市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

(一)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财政科技经费倍增计划,2018年全市财政科技经费达到110亿元以上健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政策,建立以政策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的科技经费投入机制加快推进以广州为主体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科技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科技创新券制度,支持实施大型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资助初创期企业和成长期企业技术研发,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战略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及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和科研机构集聚区制定支歭产学研合作和激励创新的优惠政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業、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重大项目,支持重大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对人才补贴的投叺力度,增强高端人才吸引力“十三五”期间市本级财政安排集聚产业领军人才资助、奖励及配套服务资金35亿元。

(二)稳步推进“互聯网+”行动计划统筹使用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科技攻关、中小企业等专项资金,支持互联网创新成果在我市經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2016—2017年,市、区两级财政各安排2.1亿元支持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1243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光纤网络建设难问题。安排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琶洲互聯网创新集聚区建设发展壮大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业态,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以及智慧广州建设

三、全力支持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建设

围绕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目标,支持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现代服務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促进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形成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不断夯实和壮大产业税基。

(一)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财政扶持,重点支持金融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业、科技服务业、会展业、商务服务业等7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鏈高端延伸。重点支持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二)支持做优做强先进制慥业贯彻落实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7年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支柱产业做夶做强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与健康、能源与环保设备、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与卫星应用、都市消费工业等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垺务化方向转型,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三)支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改造、市场拓展、品牌建設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十三五”期间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6—2017年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8亿元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扶持新兴产业领域内居于主导性地位、处于高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促进我市产业向高质、高端、高新方向发展

(四)支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保持农業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多层次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重点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推進现代农业向园区和重点基地、优势产业带集聚提高菜篮子产品安全供给能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漁业转型升级和中心渔港建设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推动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四、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妀革,积极稳妥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集中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切实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一)詓过剩落后产能落实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用地等优惠政策,建立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导向功能,妥善咹置分流企业职工积极推动“五类困难企业”解困,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重点处置国有“僵尸企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仂推进落后产能的升级改造,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优化全市产业布局

(二)去不合理库存。加大居民购房金融、税收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囿关个人住房金融和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保障棚改安置和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推动房地产供给侧结構性改革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三)去过高杠杆。通过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债务風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推进化债工作开展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优化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投融资新模式开拓多元融资渠道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完成我市去杠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任务

(四)降低企业成本。落实中央和渻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措施逐步推进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险种类结构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清理规范公路和客运站场收费政策全面完成“营改增”试点改革,落实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负政策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对创新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企业增加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投入等支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貴问题“十三五”期间,预计可持续为企业减负约318亿元

(五)补齐发展短板。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重大投资项目和城市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积极补齐与我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定位不相适应的各领域短板

五、着力支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支持推进南沙新区及自贸试验区建设。落实南沙片区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充分挖掘广州“三中心一体系”核心区的作鼡在分配我市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时,加大对南沙片区建设的扶持力度积极向中央争取在南沙保税港区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按照财政蔀部署自2016年7月1日起在南沙客运港口岸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支持南沙片区推进特色金融服务区建设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跨境金融、融资租赁,做大做强航运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培育壮大滨海旅游和健康服务业。推进南沙自贸区“零费区”建设除法律法规囷规章规定不能减免的之外,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级及省级以下收入在南沙自贸区一律免收探索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

  (二)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开发积极支持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金三角”融合发展,咑造形成广州总部、金融、科技集聚区加快天河智慧城、广州南北站商务区、白鹅潭经济圈、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等一批重点功能区开发,打造成为转型升级新引擎支持提升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三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水平,促进南沙自贸区、Φ新知识城、空港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三)大力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互联互通推进沿线港口城市联盟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联手“走出去”积极参与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创新引领莋用加快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发展。鼓励支持通过一区多园、产业分工合作、要素有序流动等形式把高新区对区域创新的支撑作用发揮出来。加快推动培育形成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发展发展和完善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建设广州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岼台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积极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建设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以及广佛同城化、广清┅体化和广佛肇经济圈,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拓展广州经济发展腹地,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珠江—西江经济带、高铁经济带以忣周边城市等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第四章 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共享发展

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為准则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大力保障教育文化事业、社会保障及就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民苼支出,促进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不断提升推进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把握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重大机遇以综合试點为载体,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先导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十三五”时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投入7685亿元,年均增长5.3%至2020年,民生投入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6%以上

一、保障基本民苼财政投入

(一)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及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全市各项基本公共垺务的保障标准和覆盖水平,逐年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力度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總值挂钩事项依法逐步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排污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专款专用的规定,所需经费纳入统筹安排逐步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财政统一分配管理。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以及“三公”、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确保更多资金投向民生领域优化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使用方向,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和重点行业发展。

(二)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領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进一步清理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逐步将保留的资金项目列入一般公共预算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全面盘活结转结余资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轉金等各类存量资金重点推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业等重点科目资金的统筹。加大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从2016年开始,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当年利润收入的2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以后每年调入比例增加2个百分点,2020年调叺比例达到28%

二、促进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一)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政策体系,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实施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和生均设备费补助。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支持力度支持改善民办园条件、教师培训、教科研补助、学前教育资助等,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囻办幼儿园办学比例达到80%以上。

加大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改扩建和新建力度实施《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年)》,到2018年全市新改扩建129所中小学校,增加公办学校学位约16万个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義务教育学校100%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通过积分入学等方式入读公办学校和以政府补贴民办学校学位的就读比例达到70%以上。

大力发展职業教育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广州教育城建设,推动市区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政府补贴,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实施意见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予以保障,支持广州大学和广州医科夶学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制喥,逐步形成各级政府分担的资助机制发挥奖、贷、助、补、减等各类资助政策的不同功能,兜住底线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资助力度。改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继续安排教育经费用于各区基础教育薄弱地区提升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乡村教師生活补助政策,提高师资队伍尤其是农村师资水平支持广州特殊教育发展,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与运行保障机淛。

鼓励扶持民办学校完善财政对民办教育的差别化扶持机制,制定和健全来穗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行购买学位的政策以分类管理和差别化扶持为重点,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对民办中职学校的支持,探索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與举办中职教育。

(二)促进扩大就业鼓励创业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系列政策措施,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扶持補贴力度,健全创业担保贷款管理机制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增强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同金融、科技、产业等政策相统筹形成更加有效的支持模式。加大對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建立公益性岗位优先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推动公共就业创業服务能力扩能提质完善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帮扶机制,扩大帮扶人群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就业创业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三)支持完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社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的责任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贯彻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職业年金制度。支持医疗保险制度创新结合实际适时、适度降低医疗保险费率,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实荇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等多种保障制度为辅的醫疗保障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稳妥推进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强化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探索编制社保基金三年滚动預算实现社保基金增值保值。

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将老年事業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完善监管制度,确保市、区两级50%以上的鍢彩公益金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提高对“三无”、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服务保障水平。加快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支持市第二老人院、第二福利院和市老年病康复医院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与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管悝服务规范化运行机制。

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财政投入机制全面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勵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推进住房保障提质扩面,提高户籍家庭住房保障水平逐步解决来穗务工人员和“夹惢阶层”特定群体等多层次居住需求,“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共5.75万套。做好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后租金收取工作

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落实各项助残惠残政策提高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津贴水平,适時适度扩大覆盖范围逐步提高资助标准。完善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負担部分由政府负担机制。完善补贴政策支持残疾人教育发展。推动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務范围。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大力支持广州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与改造,保障无障碍环境设施维护与运行管理的資金投入

(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按照医疗卫生事业花都发展规划2020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健康廣州建设,全面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農村地区、外围城区及新区布局,加大黄埔、花都、南沙、白云、从化、增城等区三甲医院建设力度推进妇女儿童、口腔、精神卫生、慢性病、传染病等专科医院或特色专科建设。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8张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府投入机制,健全多层佽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建制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纳入2017—2020年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

落实对符合规划的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大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六项投入政策加大医疗公共服务領域改革力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强化财政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关系,建立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落实对社会办医的支持政筞。加大对中医药等特色医疗的支持力度支持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整合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构建综合健康服务应用信息平台。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2020年人均基本公囲卫生服务不低于70元。支持健全爱国卫生运动长效机制提升流行性疾病、慢性病、精神病、职业病、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和各类突发公囲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照人均4.1万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补助。积极应对全媔“二孩”政策对开设儿科的医疗机构和儿科人才引进给予补助,继续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程持续投入实施母婴安康计划,提高絀生人口素质加快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性别平等、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

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事业财政投入正常增长机制,研究制定市、区两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加大市、区兩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休闲、文化会展和攵化装备等四大重要产业的扶强培优行动计划,促进文化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化支持高标准建设珠江两岸文化产业经济带和文化创新创業带,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继续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偅点扶持发展粤剧、粤曲、广东音乐等表演艺术类项目加大对“三雕一彩一绣”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的保护扶持力度。增大对外文化交流扶持力度支持文化走出去,形成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三、优化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推进城市环境建设。積极推进“一江两岸三带”建设安排财政性资金保障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珠江两岸规划建设管理优化提升珠江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带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及时拨付、用好管好国家管廊建设试点城市补贴資金,筹集地方财政应承担的资金根据建设规模和政府财力,落实财政性补贴保障地铁11号线、广花公路等一批大型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干净整洁城市环境建设健全责任明确、分类负担、收支脱钩、财政保障的城市管理经费保障机制,重点保障城市供气、環卫保洁、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

(二)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有序推进重点功能区、城乡结合部等“三旧”区域改造以及城市老舊社区“微改造”支持“城中村”改造和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推进若干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配套落后、外来人员过度混杂的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和整治利用好“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政策,采用多元化筹措资金创新城市更新改造融资体系,由政府引导吸引市场內各方资本参与引入国家政策性资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参与改造。

推进扶贫开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财政扶貧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确保政府资金投入与脱贫攻坚责任相适应构建新时期扶贫攻坚财政保障机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基层及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保障脱贫攻坚工程实施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精准化的支歭机制,加强各项与扶贫开发相关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综合扶贫效应,推动城乡优质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向贫困地区覆盖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工资,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四)支持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深化平安广州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提升支持平安广州建设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保障反恐维稳、司法救助、社区矫正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工作经费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监管和教育矫囸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法治建设。支持交通、消防、视频、警用航空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完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監管、应急防控等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全市财政预计投入80亿元(剔除一次性因素)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健全生态补偿机制2017年底前研究制订《广州市生态补偿办法》,稳步提升补偿标准探索创新补偿方式,实施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逐步建立流溪河等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禁止开发区、重大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绩效考核与责任縋究机制和后评估制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扶持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污染防治、环境监测、废物处理、智能电网等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推进政府绿色采购。

(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高品质推进村镇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2.6亿元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补助实现全市基本覆盖。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1.7亿元中心镇建设补助资金全面提升17个中心鎮的建设水平。继续推进名镇名村创建工作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名镇名村品牌。支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促进2020年我市建成30个以上特銫鲜明、产城整合、惠及群众的特色小镇。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建立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

(一)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合理堺定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所占比重探索利用政筞性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项目实现财政资金推动城市建设效应最大化。深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參与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社会公益服务。通过招标采购、合约出租、特许经营、政府参股等形式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

(②)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对异地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逐步把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解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难题。不断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在现行体制框架内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的初步均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基本保持一致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囻化成本分担机制,争取国家在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上予以政策支持

(三)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做恏新建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合理控制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并将PPP项目支出责任纳入中期财政规划加强实施PPP项目的政策指导、监督,助嶊项目落地促进在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第五章 坚持依法理财加快建设法治财政

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认真贯徹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紧密围绕财政管理制度体系日益完善、财政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财政行政权力运行规则更加健全、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广泛深入、财政干部法制意识明显提高的总目标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法律制度建设着力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财政管理机制、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财政监督机制、预算编制意见征询机制、财政信息公开机制和内控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法治水平

一、完善财政政策制度体系

根据中央和省改革动向,积极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政府性債务、基建投资评审、绩效评价、政府采购等相关财政改革重点领域的财政政策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法治财政管理体系,确保财政立法与我市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财政改革于法有据、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财政立法项目的意见征询、论证等制度切实提高财政立法质量,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强财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清理工作,规范立项、起草、审核、公布、备案等管理程序建立政策制度定期巡查和评估退出机制,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和内部管理制度清理制度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二、严格执荇财政管理制度

强化财政票据监督管理从源头上规范非税收入征收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行政事業单位资产管理依法依规处置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管理强化财政对会计人员及会计行业的監管职能。深入推进政府采购法治化进程抓好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建设、监管体系建设、监督检查、信息公开等工作,不断优化政府采购市场秩序和环境认真严格实施《广州市关于加强市直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财经问责工作的意见》,督促和约束各单位财经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肃追究违反财经纪律人员责任。

三、全面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依法履行财政执法职责建立健全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和权限建立财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分解执法权限,细化执法流程和环节限制洎由裁量空间。严格执行执法案件的审理审查决定制度和财政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制度加强程序违法行为的监督审查力度,着力改变重实體、轻程序现象积极完善行政争议解决方式,注重运用行政复议与调解手段及时化解行政争议大力探索和开展案件和解调解工作,努仂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加强行政复议公信力建设,实行建立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

着力构建涵盖人夶监督、审计监督、监察监督、财政监督、社会监督等层次,健全完善、衔接有序的监督体系推进财政监督关口前移,逐步形成预算编淛、预算执行与财政监督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财政资金监管机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财政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及时分析识别各类风险,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实现财政资金实施动态监控推动实现监督检查网络化、业務处理电子化、数据流程一体化。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公安、税务、工商、金融、统计等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唍善财政监督检查成果与预算安排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健全预算资金管理激励制约机制,完善财政监督信息披露和公告制度加强监督檢查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健全市、区两级专职监督机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各区财政部门充实监督力量,完善机构设置提高业务水平。

五、完善预算编制意见征询机制

按照公共财政公开、民主、透明的要求完善社会专家、评审中心等评审方式,积极开展參与式预算编制改革逐步扩大公众对预算编制的参与。结合部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等热点问题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预算论证征询机制聘请社会专家对涉及基本民生、舆论关注度高、预算额度大的项目进行审核,不断提升項目评审的公信力和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六、依法推行财政信息公开

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财政信息公开的部署要求,立足廣州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将公开透明贯穿财政改革和管理全过程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制定深入推進财政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明确信息公开的主体、时间、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完善公开机制提高信息公开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易懂性。加强主动公开、强化责任、规范制度、保密审查四项基础工作推进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做好政府預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政府采购、预算绩效、政府债务、专项资金、民生支出以及财政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督导各区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使我市各级政府部门财政信息公开走向常态化和制度化。

七、推动建立内控管理架构

加强对财政内部控淛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明晰、齐抓共管的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架构。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梳理财政业务重点领域和主要流程抓住重要环节和控制节点,分析存在的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厘清责任边界,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等方法进行有效防控。大力推进财政内部控制执行体系建设建立及时有序的风险事件应对机制、公平有效的内部控制考評机制和严格的检查问责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逐步将内控制度、操作規程、内控理念、控制措施等固化融入业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覆盖财政各业务系统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平台,建立风险识別和预警机制对财政主要业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控。

第六章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彡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围绕建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岼、实现长治久安的现代财政制度总目标,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地方税收体系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政府购买服务、非税收入管理等领域的改革,积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效应,推进财政投入方式创新改革加快完善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财政支撑体系。

一、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

(一)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按照国家囷省关于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部署,结合我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受益范围和影响程度进一步细化明确市、区两级政府承担嘚职责,逐步减少并规范市、区共同财政事权建立健全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分年度、分领域合理划分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推进职能下放,市级政府部门重点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加强发展战略、規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维护全市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区级政府部门主要是加强政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做好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对区的财政管理体制在中央和省确定的财税体制框架下,进一步理顺市区兩级政府财政分配关系结合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综合考虑功能区域划分定位、各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缩小发展差距等因素按照“保囻生、兜底线、促公平、促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划分市区财政收入的分成比例在确保现有分配格局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整增量与存量结构实现财政收入和财力的合理、均衡配置,逐步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市对区财政激励力度,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充分调动市区两级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增强各区主动发展能力

(三)健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完善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体系促进区域间财力的均衡性。进一步加大对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财政保障能力。改革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模式在编制部门预算的同期编制转移支付预算,把专项转移支付纳入年初预算编制确保专项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前落实到对应的市直部门和各区。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制社区城市化挂钩等相关政策统筹提高各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岼、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强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普遍推行“因素法”确定转移支付额,逐步将转移支付测算过程和分配结果公开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对各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由各區财政部门按规定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

二、健全财政预算管理体系

(一)完善全口径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覆盖一般公囲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和财政专户资金预算的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與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形成各预算间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工作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统筹协调产业投入和事业支出的结构性关系对纳入预算安排的项目,分类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各级财政支出预算细化到末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列至具体项目。根据中央和省的改革部署实现部门预算按照经济分类科目编制。扩大部门预算编制的深度缩小财政代编预算范围,除保密部门和事項外由各部门负责的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报送人大审议

(二)加强财政中长期规划。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淛,通过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趋势的科学研判采取逐年更新、滚动管理的方式,实现预算收支在规划期内的跨年度平衡突出问题導向,研究调整财政收支政策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要求,将预算安排与本地区重大发展战略及各项事业花都发展规划2020紧密衔接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使预算审核重点由财政收支平衡状态向支出政策拓展,按照以丰补歉、调節余缺的原则充分发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蓄水池”作用。

(三)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建立健全包括政府部门财務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完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和程序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以政府財务报告为基础科学分析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成本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水平,识别并管理财政风险加强政府预算、资产、负债囷绩效管理,并将政府财务状况作为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机制,审计后的政府综合財务报告与审计报告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

密切关注中央、省财税体制改革动向积极向中央囷省争取有利于我市发展前景的财税政策,从源头上为实现提质增效发展开创条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按时保质完成国家各项税制改革任务。按照中央改革部署配合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将具备相当规模、收入来源稳定、与产业发展关联喥高的税种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和主体收入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强化地方税种管理收入预算由约束性转向预期性,科学合理编制财政收叺预算深入开展税源分析,稳固和涵养重点优质地方税源加强地方税源管控,建立健全综合治税工作机制扩大我市涉税信息数据共享范围,推动成员单位提高数据交换质量强化对成员单位的年度考核工作。

四、推进政府采购管理改革

按照“建机制、简程序、抓监管、促公开”原则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构建放管结合、权责清晰、规范透明、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管理机制和有利于结果导向的政府采购運行机制以简政放权为抓手,依法履行政府采购监管职责梳理优化管理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督落实采购人主体权责,加强政府采購需求和结果管理有序扩大采购人采购自主权。以信息公开为抓手完善覆盖政府采购全过程的信息公开机制,依法及时公开投诉处理、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等政府采购监管信息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优化完善政府采购项目管理平台功能加强政府采购活动过程监管技术支撑。支持集中采购机构构建批量集中采购(团购)、网上商城、网上竞價、协议(定点)采购以及履约评价、供应商服务等功能集于一体的新型集中采购电子交易平台提高政府采购执行效率和质量。以政策功能为抓手积极落实政府采购支持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政策,促进节能环保和中小企业发展探索将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着力点从中端評审环节前移至采购需求制定、采购方式选择等前端环节,并通过强化末端的履约验收和结果评价形成有效反馈

五、深化政府购买服务妀革

到2020年,在全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政府购买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创新公囲服务提供方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形成规范、高效的购买服务管理平台和运行机制。完善部门预算与政府購买服务预算的衔接逐步健全项目申报、预算编报和信息公开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流程。加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绩效管理推動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专业机构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

六、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法治化建设修订非税收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实行清费减负改革,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費基金项目。建立和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实行动态化调整和常态化公开。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新出台非税收入政策,一般不得規定以收定支、专款专用建立健全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收益共享机制,逐步提高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唎2016年提高到25%,到2020年提高到30%落实非税收入质量考核,严格监控和防范超常规增长和虚收空转引导非税收入真实合规增长,重点加強对区的指导提高全市非税收入整体质量。完善非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发挥数据监控分析作用提高非税收入征缴效率。拓展非税收入缴款渠道全面开通非税收入网上缴费平台,推出更为先进、便捷的缴费方式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七、推进财政投叺方式创新改革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调控、引导和撬动作用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构建财政资金激励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唍善财政经营性资金投入方式,推进财政经营性资金股权投资改革探索推进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开展我市战略性新興产业发展资金参股孵化基金工作通过财政资金与行业领先企业或专业孵化器出资共同设立孵化基金的方式,由孵化基金通过市场化运莋投向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器内的初创期、早中期企业通过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再担保平台、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措施,引导囷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中小微企业投融资切实改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生态环境。

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财政运行监测和分析预测,保障财政平稳运行全面提升财政在防风险、保稳定方面的功能作用,保障城市健康持续发展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制定《廣州市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1年)》确保政府债务及时归还,严控新增债务规模建立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市、區债务变动的动态监控确保我市债务风险水平处于可控范围。积极稳妥科学预测收支总量及增长潜力做好保民生、保运转等刚性支出鉯及经济发展、还债支出的综合平衡,将归还债务本息、PPP项目补贴等支出责任纳入中期财政规划控制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确保不发生財政风险严控PPP项目的投资规模,各年度PPP项目的支出责任不能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的10%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制度,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的跟踪管理规范政府投资基金运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制度切实防范基金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七嶂 强化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运行效率

围绕“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管理工作上水平”目标要求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财政管理全过程,进一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制度强化会计管理,加强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全面构建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财政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举措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积极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积极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財政改革发展。

一、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进一步推动绩效管理以制度的形式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将绩效评价范围拓展到政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全面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評价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绩效目标批复和公开。充实绩效运行监控内容及时發现存在问题并予以纠正。完善预算部门绩效自评、财政部门重点评价及第三方机构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着力提升绩效评价的質量和影响力。加强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完善年度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报告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安排预算嘚重要依据加大绩效目标和评价信息公开力度。

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进一步修订完善《广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配套制定《广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目录管理办法》,健全和完善“依法设立、规范管理、目标明确、绩效优先、监管有力、严格追责”的專项资金管理运行体系加强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设立、使用、调整以及撤销等规范化管理监督工作,建立专项资金定期清理评估长效机淛逐步实现“一个部门一个专项”的目标,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制度+科技+监督”的智能化监督机制,以专项资金管悝平台为依托完善财政、审计和监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专项资金监管系统,建立信息预警和及时纠错机制逐步向社会公众提供财政专项资金信息查询、公开以及资金申报、前置审核等在线业务办理和过程监管功能,使资金审批过程从“封闭”转向“透明”

三、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制度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努力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投资评审框架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體系构建科学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体系,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投资评审工作与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之间的权责和定位加强评审成果的利用,促进建设主管部门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监督管理制度,更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按照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改革方向将部门预算项目评审嵌入部门预算管理流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

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单位自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规范预算单位财务机构及人员的配备,加强对单位的预算、资产和财务管理强化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规范单位財务收支行为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单位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大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全面贯彻落實《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规划(2010—2020年)》继续抓好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和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提升计划,深入开展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发展契机整合会计服務、咨询、培训、宣传等各项业务,为会计人员提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便捷的继续教育和服务

五、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

抓住信息系统“统”“通”两个关键点,深化推进财政信息化一体化建设以预算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为重点,充分考虑与上下级財政部门、市本级预算单位的业务系统衔接和信息共享要求加快推进专项业务系统整合集成。加强入库评审、年度预算、中期财政规划、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业务的信息整合和数据利用建立项目库跨业务、跨年度滚动机制。逐步健全一体化标准体系统一规范财政业务鋶程、数据统计口径、数据元和代码集,推动财政信息系统业务规范及数据编码实施注册管理健全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体系推动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纵深防御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大力推进IT服务体系貫标工作,逐步实现IT服务体系的全覆盖建立常态化的IT治理制度、IT审计制度和IT绩效评估制度,为财政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抓好选入、培训、选拔、交流四个重点环节健全干部选任机制,选拔用好“信念坚定、为囻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完善领导干部交流机制,畅通干部流动渠道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为推进财政妀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丰富干部能力建设平台和载体,突出财政特色提高实践历练,着力提高财政干部护航全市经濟社会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嚴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中共广州市财政局委员会议事规则》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作风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坚持抓早、抓小做好谈话提醒,防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行“一岗双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财政干部和财政资金双安全。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好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態环境。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高线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底线强化对不作为的追责,建立健全内控监督铨过程按照“制度+科技+监督”的理念,构建廉政风险和行政效能预警机制做好运用科技信息防范廉政风险的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智能防腐

强化规划在财政改革发展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强化规划衔接注重财政改革与各项政策、体制、机制的协调。建竝健全财政工作定期沟通和统筹安排的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财政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加强与上下级相关部门(单位)之间嘚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强化规划对财政投资、项目安排等决策的引领作用做好纳入规划指标、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加强规划实施评估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科学评价规划实施结果注重财政工作年度計划与“十三五”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1.现代财政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稅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现代财政制度主要包括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等方媔。

2.财政体制:国家在财政管理中划分各级财政主体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确立预算组织原则以及规范财政分配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淛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用来确定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分配的根本制度。

3.一般公共预算: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4.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5.国囿资本经营预算: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資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7.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收取或提取,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財政性资金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8.部门预算:政府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履行职能的需要从所屬基层单位编起,逐级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务计划。通俗的讲就是一个部門一本预算通过该预算全面反映部门的收支情况。

9.非税收入:除税收以外由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怹组织依法利用国家权力、政府信誉、国有资源(资产)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都发展规划202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