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相机的色彩和富士相机怎么样比是不是差很多?尼康的色彩靠后期也调不出富士徕卡那一类感觉吗

很简单,因为我买不起徕卡,全文完。。。

不不不不,不仅仅是这样子的,此中定有深意。

这篇文章是极其主观的新手选相机“攻略”抑或感想,个人觉得对各个相机品牌缺乏明确认知的人十分适合。

本文主要以我购机换机的时间为主线,其中包含讨论的元素有:

1 购机目的与拍摄成本

2 画幅的纠结与镜头的沉思

3 玄之又玄的性能与手感

选择相机,首先要明确我们要拍视频还是静态的照片。

如果早几年前,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静态的照片即传统的摄影,因为那时候一方面相机的视频功能只能堪称可用另一方面视频的分享平台还没有那么完善,视频制作的门槛还太高。

作为最希望表达心中文艺画像的我们,莫不会在一开始纠结于我们应该使用文字、图像、音乐还是视频哪种方式。

文字简单但工具的提升感有限,音乐固然影响力可观但门槛太高,而图像恰好是一个完美的折中点,即较低的门槛和较好的传播性,但苦于现在的摄影分享平台不完善、不成熟,再加上单张的摄影太过零散、薄弱,也就没有视频那样子集中的爆发力。

而我这段曲折的挑选相机的经历,正反映了我对这种表现格式的取舍。

而随着单反拍视频的兴起以及各种视频平台的参数,越来越多的相机厂家开始重视视频功能,大众消费品中有名的就是索尼的a6000系列以及松下的GH系列。

注意,这都是无反相机,即人们所说的微单。

这就联系到我题目的前半部分,为什么我无视了佳能尼康,因为微单或者说是无反相机都不是他们的主业。

而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奔着摄影、录影作为职业去的,我个人坚信,只有能经常带出去、能让你有拿起来拍照录影欲望的相机才是好的相机。

而佳能和尼康的相机,比如最新出的D850,我就没有拿起来的欲望,看到那么大的机器,我心中只有扛起来的负担。

是的,我从一开始就奔着小巧、性能强的方向去选机子的,简单来说就是“小钢炮”。

其实我这个换机过程并不是一个鄙视链,并不说明前一者就比后一者垃圾,这其中也是我一个不断摸索不断试错的过程。

每个机子都有它的优缺点,人无完人机无完机,只不过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我和某个机型更配而已。

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产品的性能数据是我很看重的一点。

我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自己选购的相机上奥林巴斯的次旗舰EM5 Mark ii,M43画幅,五轴防抖,防水防尘,耐操有颜值,其实我选这个机子更主要是因为我看到了一枚松徕25mm f1.7的镜头。

上面分明是写着徕卡呀!

看了看价格、看了看评测,这么锐,这么奶油,这么便宜,还要什么自行车?!

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给这个镜头找个好人家。

大概查了一下,M43画幅就是由松下与奥林巴斯合伙搞起来推行的,所以我就在这两家之间选。

虽然很多人都将两家的镜头混用,但毕竟不是原生,有些功能比如防抖或者快速对焦并不适用,而且当时我一心只想拍静态照片,视频的话没有“大项目”并不想太麻烦。

勾起我买相机是一天在外旅游,外面在下着暴雪很是寒冷,我们呆在酒店里无所事事,我无聊地点开Vivian Maler 的纪录片,突然发现这种说走就走的街拍行为很是符合我的口味。

于是我对相机的要求就又向着一台完美的街拍神器奔去。

此后几天,我疯狂地看YouTube上关于奥林巴斯和松下的测评,我发现奥林巴斯的顶级旗舰很贵但好像出得很早与EM5 Mark ii拉不开很大的差距,而EM10 Mark ii又没有防水和五轴防抖?去Best Buy实体店看看,但只有EM10 Mark ii,感觉挺趁手的,想着5应该会好些,于是更偏向于5。

而松下嘛,由于当时松下的产品线对于我来说还是太过于繁杂,在看他们官网的时候总有一个茫然的感觉,于是就入了EM5 Mark ii。

EM5 Mark ii是一部,呃,看起来很似模似样的机子。怎么说呢,性能数据很不错,外观也很好,手感也棒棒哒,配合着松徕25mm f1.4,颜色很棒,散景也很漂亮。

但由于M43的缘故,也可能是我的镜头,反正我所希冀的搭配,在暗光下,比如晚上的学生中心室内,大量玻璃窗,稍微暗点,对焦就很犹豫。而且很神奇的是,这么小巧的机子,居然很重!

这两点就让我很不爽了,当时对画幅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后来才知道M43的画幅或者各种画幅与全画幅在面积上各种差距(此处应有图),知道了同样是2000万像素,手机或者小画幅和全画幅是不可比拟的,更不要说中画幅、大画幅了。

于是我学到了一个新名词,叫等效焦距。

现在的标准焦距是全画幅为基准,比如M43的25mm f1.4的镜头相当于全画幅50mm f2.8,这是要乘以2的,我们在M43拍到的画面是经过裁截的,相当于全画幅相机拍摄是中间截取一部分。

至于富士的无反比如xt2,索尼的a6000系列都是APS-C画幅,是要乘以1.5的。

因而古人有云“底大一级压死人”。

在经过了EM5 Mark ii一段时间的摸索后,趁着退货期没到,我觉得既然很有可能是画幅的锅,倒不如搞波大的,干脆跳过APS-C这个残副,买过索尼的全画幅微单?

我看了看价目表,很好,我就买你了,A7M2,最便宜的索尼全画幅A7系列二代目!

其实A7Rii真的是贼好,所以我推荐给了我的好基友,A7Sii高感无敌很适合夜猫子,然而美国这里夜晚我们不敢出去呀~

A7M2这个机子我是很喜欢的,在没有外接器官的时候,很是修长,键位的设置也许没有其他品牌那么完善,按钮也没那么多,但由于自动对焦给力,其实也蛮适合无脑按多。

不过A7系列其实有个名字,叫做“外能数码后背”,意思是可以转接几乎一切镜头,这种水性杨花的设置非常适合转接手动镜头,索尼的峰值对焦也是我所用过最清晰好用的(其他是富士、松下、奥林巴斯)。

不过嘛,这家伙的续航是在说太不给力了,这电用得极快,虽然你可以随时带几块备用电池,但拍摄延时的时候用不上呀,也不支持usb充电呀。

咦,等等,为什么我要拍延时?我不是只拍静态照片的嘛?

在使用A7M2的时候,正是我17年暑假在学校上暑课的时候,其中一节便是摄影课。那时候每星期都有一个拍摄项目,十分紧凑但也十分有趣。

那时候我每天平均下来使用这部相机足足有2、3个小时,我很享受索尼这种键位,这种拿起来就拍,拍完就拍的感觉。

得益于全画幅的感光元件以及索尼的调色,索尼的直出JEPG照片很通透。

另外,为什么我向新生推荐索尼A6000系列但我不买是因为他们的对焦很好、视频很棒、镜头群也不错,但是按钮太拥挤,缺乏摄影的操控感。

然鹅,暑课结束后我突然有一种过度放松的感觉,我突然想拍VLOG了,就是视频博客。其实A7M2理论上来说蛮好的,全画幅不虚暗光环境,有五轴防抖虽然不明显但好过没有,但屏幕不能翻过来这真的很麻烦,起码对于新人很不友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尽管索尼在中国注册了“微单”,但并没有搞出“微镜头”,因为物理、材料的限制,全画幅的镜头就是那么大那么重。

再加上一个三脚架或者三轴稳定器,再加上指向性麦克风,一个月后右手会粗一圈的。

一心一意想拍Vlog、想“不经意间”成为网红的我,决定再次换机,换一个防抖性能超绝的机器。

松下GH5:不错,那就是。。。

等下,松下的G7没有防抖,我怎么先买了G7了?

因为我给买的那个松徕12-60mm 镜头是防抖的呀!~

可以顶着三轴稳定器出去浪的呀!

而且,GH5的二手卖家还没发货的呀!

其实说真的,G7的色彩真心不错,如果没有4K 60帧的要求,如果G7加个防抖就完美了,而且松下的菜单和操作系统是我所用过的这几家最好用的,特别是自动开机延时拍摄功能简直太方便了有木有!

可惜G7并没有防抖,靠着智云稳定器实在是太麻烦了。

GH5:所以,朕来了。

这是我用过最“强”的机子。

每每用GH5的时候,我都很想使用它180帧的三倍甚至六倍升格慢放,尽管很多人说没有120帧高清,但我眼瞎是在看不出来。

GH5的色彩也是贼好的,也很耐操,手感很不错。

但依旧有两个很不好的地方,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焦,其次就是体积重量。

对焦说的是视频的自动对焦,拍Vlog的时候甚至任何时候,都有虚焦的可能性,但拍静态照片时对焦速度却是变态,有种使用方块巨型单反的感觉。

而且很奇怪的是,在使用A7M2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烈地想拍照的感觉,而使用GH5的时候,拍照时能拍,但总想着拍视频搞大新闻,也许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但如果我只是拍照,我才不用你咧,这家伙说得好听就是人体工程学手感饱满,适合工作室、小电影录影,但对于单人拍摄体积却是有点大。

经过了很想拍点视频到发现没什么好拍如何再到没什么时间剪视频的情况下,我迅速地对这个想爱但是用不起来的机子生出了抵触感。

毕竟现在还是得以学业为重,我的专业并不是媒体专业,媒体专业的话我早就双机制霸了,还等到现在如此纠结?

我觉得我得回归原点,好好冷静下来,分析一下我有个选什么相机。

我给自己列了一个需求表:

1 喜欢并且能拍出好照片,有片必修很耗神

2 很想拍棒棒哒的视频,想剪出大片,但经常没时间没题材

3 有强烈的分享欲望,照片的更新频率高,视频的影响力持久

4 要轻便、性能不弱,不仅仅相机要轻便,镜头也得轻便。

5 相机要好看,有拿出去拍的欲望,对别人的攻击性没那么强

列表写到这里,我有种我这是要买徕卡的节奏了?

徕卡M10旁轴机身 ,是全画幅,有大光圈,镜头棒棒哒,而且很轻便,只不过价格,呃,打扰了。

什么时候月薪15000刀时候再买吧~

就在我万念俱灰差点买佳能80D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句让我深有感触的话:“富士就是给买不起徕卡的人准备的。”

对呀,我为什么不买富士呢?

也许我对富士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家里那部老旧的富士数码卡片机,无意有意地忽略了它,直到深入了解才知道富士可以说得上说在APS-C画幅称王的存在(如果不是只拍视频的话)。

第一,富士的机子颜值高,嗯嗯,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富士的手感棒棒哒,特别是xt2,iso, 快门以及曝光补偿是三个独立的旋钮,简单明了;

第三,富士的镜头无论是焦段还是光圈抑或是体积与价格都是别出新意的,个人最喜欢就是35mm f2 WR,这个防水大光圈等效50mm的定焦镜头

不过选富士有几个问题,首先就是很难割舍xpro2那个性感的机身,不过因为它屏幕固定、出得早、有两个旋钮合并在一起不方便,而其旁轴的混合取景器放大区域与中心对焦区域并不重合(出自相机逻辑),我就只能选xt2了。

先说说xt2的缺点,手动对焦的设置不明晰、峰值对焦不好用,开机或待机即拍容易卡顿或者感脆暂时没反应,这就很恼火,不过我也习惯了随时保持开机或者有情况半按快门提前准备。

至于优点嘛,不得不说富士的直出色彩非常优秀,曾经在索尼上遗留下来的拍RAW文件的习惯在富士上渐渐改变,现在也是拍JPEG+RAW,不过这个RAW是后期在机内尝试不同的胶片模拟的,我现在一般导入到Lightroom都是JPEG。

其实拍照到了现在,基本上相机在手,脑中就会浮现出拍摄的画面以及后期会达到怎么样的效果了。

照片的后期越来越重要了,但前期恰当的光影组合与巧妙的构图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现在拍的照片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少地出现给某一张也许深度修改会“救回来”的情况了。

相机和镜头都很轻便,是个小钢炮,我轻轻地来,又轻轻松松地做后期,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无视了佳能尼康,最后选择了富士的理由。

最后,请原谅我对宾得、哈苏、禄莱等大佬的无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女生的微单相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