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经典的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

试述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当前社会的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和核心内容,是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剩余价值理论是与时俱进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可贵品质,也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要求我们准确而完整地把握剩余价值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剩余价值理论,赋予剩余价值理论时代的新内涵,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基本解读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贫困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和趋势。正是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才第一次真正被揭露出来。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当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剩余价值,认清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剩余价值的必然性
剩余价值是揭示资本的剥削秘密,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钥匙。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是市场经济共同的基本特征。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存在剩余价值。因为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样,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也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者不仅创造满足个人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创造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存在剩余价值。当然社会主义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有本质区别,它抽象掉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这个特定的资本主义社会属性。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价值增殖的目的既是满足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支付国家公用经费和建设现代化国防事业的需要,也是应付偶然事故和自然灾害、为社会弱势群体设立社会保证基金,不断提高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三、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有效利益机制。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和培育私营企业,引进外资企业,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原有的国营企业;我们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我们进行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我们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所有这一切,无一不是为了激发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意识,发挥剩余价值作为市场机制的动力作用。
剩余价值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保证。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但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凭借对社会剩余价值的占有和支配。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来自全社会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国家占有的剩余价值是用于满足全体劳动者的公共需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主体,不论是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还是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等混合所有制经济,受我国法律和经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受社会主义经济的制约,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由于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其资金和生产资料归企业主占有,劳动者的部分剩余劳动通过“按资分配”为企业主所得,因而它们又具备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不同的特性,具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资关系的部分属性。邓小平在做出允许和鼓励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决策时,指出“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坚定不移地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鼓励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的混合经济发展,我国还引进外资企业,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引进外资,把社会资金和闲散货币直接或间接用于投资和生产经营,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增加就业,扩大税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带来国际市场,同时让他们获取适当的利润,是符合我国的国情。
四、科学规范和激活剩余价值的生产
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造就了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就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取得利润最大化,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增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使社会主义经济更大发展。所以,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分配去向,基本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三个“有利于”要求。我们要发挥剩余价值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优越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但由于经济、体制、社会、历史的综合因素,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和剥削现象在我国依然存在,有时还相当严重。因此不排除有一部分剩余价值被流失、被剥削、被侵占,流向腐败官员、垄断行业人员和非法经营者,成了他们的剥削收入。如一些违法违规三资企业和“黑砖窑”、“黑煤窑”等,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些国有企业盲目投资、重复投资、无效投资,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严重亏损,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这些严重的浪费现象、腐败现象,导致大量剩余价值和国有资本的流失,导致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和社会效益不高。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但我国当前的
“同工不同酬”、“同职不同酬”、“同城不同酬”的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较为普遍,垄断行业、垄断部门收入过高,生活、教育、医疗卫生等保障不够健全,失业人员和老弱病残人员也相当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制约了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社会公平的关键是利益公平分配问题,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过渡到“效率、公平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申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借鉴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方式,即企业利润分享制、企业价值分享制、企业所有权分享制,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剩余价值;加大医疗保健、教育及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投入;打破经营垄断,对国有垄断部门和行业的收入分配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强化税收调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重视初始分配的公平,正视弱势群体经济诉求,对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加强宏观调控,将不同地区的工资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完善并有效落实职工工作时间、劳动卫生安全、女职工劳动保护等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依法制止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法律、制度、政策各个方面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我们要践行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劳动者权益,让社会剩余价值生产与劳动者的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保持同步,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摘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关键词]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来源现实意义;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概述;19世纪的资本主义正处于早期的成长阶段,社会经济;不是很发达,企业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通过工人长时间;马克思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摘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加深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分析它是否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关键词]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来源
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概述
19世纪的资本主义正处于早期的成长阶段,社会经济还
不是很发达,企业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当时的生产主要依靠工人体力来完成,资本家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只有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这样工人的反抗情绪很激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其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点:
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通过工人长时间的劳动来获取再生产资本;资本家的资本分为两部分:“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工人劳动力的那一部分,“不可变资本”是指购买机器设备、原料等的资本;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这是分别用来创造工人劳动价值和新价值的;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叫“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通过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来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分别是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是“绝对的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以及许多非产业部门的收入也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阶级社会,其中资本家阶级的统治建立在对大量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控制基础之上。工人阶级的生产资料被完全剥夺,不得不依靠为资本家阶级劳动而生活。但由于工人的剩余劳动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几乎完全被商品交
换关系的表面现象所掩盖。表面看起来,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易是公平的。但这一阶段完成后,我们所看到的就不是自由和公平,而是进入了“生产的秘密角落”,这里隐藏着人们现在已经熟悉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的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4]直到剩余价值理论创立,对此类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研究出该理论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功绩,使我们对剥削及剩余价值问题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并了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的来源,
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的来源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才能把他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第二,劳动者必须丧失生产资料,如他有生产资料,他就会生产,出卖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是出卖劳动力。劳动力作为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资本家购买的,正是劳动者的这种劳动能力。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在它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创造出较劳动力价值本身更大的价值来。这超过的那一部分
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一个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还必须同时是一个使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所雇佣的工人的工作日,即工人所从事劳动的时间,一部分劳动时间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时间支出的劳动叫必要劳动,工作日中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那部分时间,不是为劳动者自己,而是为资本家劳动的,这一部分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在这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的凝结,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三)资本的本质。
资本就是一种能带来剩余的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结果。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新价值,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只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不会变动它
的价值量,所以称之为不变资本,它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四)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家为了生产剩余价值,他们追逐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一是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二是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主要依靠延长工作日或加大劳动强度等手段来实现。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主要依靠革新技术装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等手段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
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既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性质,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受这个规律所支配,又决定了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91等内容。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点: 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通过工人长时间的劳动来获取再生产资 本;资本家的资本分为两...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 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学年 第 1 学期 Term 1
Academic Year 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论剩余价值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刘萌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1 年 ...工人阶级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根本 利益、 实现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强大思想理论...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研究和学习 主要内容 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是在深刻揭露和批 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  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现代意义对于这个论题,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为什么提 出此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就是无休止的采取各种...  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 剩余价值生产力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主要...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依然有指导 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_社会学_人文社科...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开始研究 《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  从它的研究对 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一、从宏观出发,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思想、学说、理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为保持其先进 性...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否过时的认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否过时的认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和剩余價值理論
我的图书馆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和剩余價值理論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发点。 马克思以他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本立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及其市场经济活动,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①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一个十分重大、严肃的课题。可以说,我们共产党人在一百多年以来改造世界和创立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个最本源的思想动因和最基本的历史合理性依据,就是来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现在,当代的共产党人们面临着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应当怎样看待和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彻底放弃和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就等于彻底放弃和否定了自己的历史,就抽掉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也就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发展轨迹了;如果还想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马克思奠基的历史基础上继续前进,就不能轻易放弃和否定这个理论,并且需要按照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对这个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显然,我们应该选择后者。
  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凝结在商品价值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动的终极原因,由此可以伸引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本质的四个重要经济原理
  创造一国财富的最终源泉是什么 ?进而言之,人类社会的财富究竟是靠什么创造出来的?这个看似极简单的问题,曾经在近代困扰了人们数百年的时间。16世纪到17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学者认为,只有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才是国家的财富之源。这种认识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权威性的理论——重商主义。在18世纪中后期和19世纪初页,有两个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先后分别论证提出,劳动特别是产业部门的劳动,是创造财富价值的重要源泉。进而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的最。学说。19世纪中期,马克思以前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并在方法论和学说体系上进行了深刻改造和重要创新,提出了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自己的经济学研究中发现,在一切商品上,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这种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形态的劳动,例如种田的劳动和纺织的劳动,另一方面同时又是抽象形态的劳动,即都是人的劳动力——脑力和体力在生产中的耗费和支出。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抽象形态的劳动,才使得各色各样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例如粮食和纺织品,能够在同一测度标准的尺度下进行比较、衡量、交换、交易和买卖。人们在市场上交换商品,实际上是在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也正是这种抽象形态的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马克思进一步发现,形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社会现有的标准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一个单位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一个农民生产的20公斤大米如果能同一个裁缝制作的一件上衣达成交换,表明两个交换物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大致相同的。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不断减少②。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立论基础,还深引出来一系列重要的相关原理。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1)尽管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波动是复杂多变的,但在商品价格变化的背后,是商品的价值起着最终制约作用的东西。一辆汽车的市场价格有时会大幅升高,但再高也不会高过飞机的价格;一架彩电的市场价格有时会大幅跌低,但再低也不会低过铅笔的价格,因为说到底,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起作用。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地进行市场波动,正是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这种理论分析通常被称为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 (2 ) 通过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进行自发性竞争波动的市场活动,涨价和跌价,又决定着社会可支配的总劳动时间有多少能用在每一种特定商品和生产部门的生产上,即社会总劳动时间分配的规律。(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方面是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的过程看,资本家花钱购买的生产资料——设备、原料等是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但不会增加任何新的价值,只有工人耗费劳动把生产资料加工转变为产品的过程,才能创造出新价值。由此,资本家购置生产资料的资本是不变资本,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资本才是可变资本。(4 ) 资本家为购买设备和原料等支付了生产资料耗费的价值,雇佣工人发放工资又支付了补偿劳动力耗费的价值。为了获得利润,资本家一定会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一直延长到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这种延长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完全归资本家所有。 马克思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价值增殖的过程和资本财富积累的全部基础,就是建立在剥削雇佣工人剩余价值之上的。③在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析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整体。我们这里讲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是包涵了两者内容统一的理论学说。
  二 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首先要研究的题目是,必须确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我认为从彻底唯物史论的观点出发,应当是坚持学术评价、历史评价和实践评价三个评价尺度的统一
  以《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出版的时间为算,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到21世纪的今天,已经有134年的时间了。今天社会的人们,应当怎样看待和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及由此深引的经济分析原理呢 ?我们过去长期以来的有关认识分析方法和进一步扩大推及的许多论断,是否有重新深化认识和思考的必要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研究的题目是,必须确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然后才可能有所依循的逐步深入探讨。这个评价方法,应该对所有在人类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理论、学说、原理,都是适用的。我认为,从彻底唯物史论的观点出发,应当是坚持学术评价、历史评价和实践评价三个评价尺度的统一。
  所谓学术评价,就是指这种理论、学说、原理,是否继承发展了同一研究领域前人的先进学术成果,是否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视角、学术方法和学术立场,是否能准确的概括出其选定研究对象(经验材料)的本质特征,以及是否具有完备系统的自身逻辑论证体系,从而站在那个历史时代的学术最高峰。由于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是极其复杂丰富的,任何学者个人头脑生成的理论认识都无法穷其全貌,即使创造者具有极高的个人天分,其创立的理论、学说、原理具有极高的学术质量,也不能说可以涵盖其研究对象的一切理论认识。更重要的是,任何社会历史现象都是立体多象的活动,每一个学术创造者都必须选择某一学术视角、某一学术方法和某一学术立场进行理论研究,尽管这种选择本身就大有高下之分和优劣之分,但是对任何社会历史现象的理论认识来说,都不存在学术视角、学术方法和学术立场的唯一性。
  历史评价的意义是,任何在人类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理论、学说、原理,说到底都是对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类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活动的理论解释。但是不同的理论解释,其深刻程度从而对历史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有的理论解释只是在比较短瞬的时间里发生影响,有的则能在一个较长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广阔深远的影响。然而,无论怎样伟大的理论大师,他的理论观点的历史影响力都不可能是无限延长的,因为其理论观点赖以为实证基础的历史经验材料总要发生变化,局部的变化和整体性的变化。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是一个永无止息和表现出越来越丰富复杂特征的发展过程。当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不断出现,乃至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时候,原有理论解释所依据的历史经验材料就会显的比较陈旧了,从而以此为立论基础的理论解释的历史影响力,也自然地会趋于递减,只有根据新的历史经验材料加以发展和创新才可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在人类思想史上,也许只有一种理论、学说、原理,能够永远无须担忧历史经验材料的变化而保持其历史影响力永存,那就是宗教。
  类思想史上的许多理论、学说、原理,都是有社会实践价值的,直接或间接的实践价值。有的对某一社会人群的实践活动产生影响,有的成为政府行动的指南,有的甚至能够对极其广大社会人群的实践活动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有的甚至直接成为推动社会革命的思想武器。但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当原有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利益得到满足之后,为了追求新的发展目标和得到新的发展利益,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逐步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方式,从而出现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演变、变革和进步。这时候,新的实践活动主体就会感到作为实践指导的原有理论解释,不那么管用了,有的已经显得部分的失效了,有的甚至已经基本过时了,进而,新的实践活动就必然需要寻找新的理论解释的指导。
  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学术价值是极其卓越超凡的,这种学术价值在人类思想史上永远享有难以替代的崇高位置。但是,不能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理解为,是对资本主义的商品、劳动、交换、市场及其生产方式的唯一理论解释
  按照人类思想史特别是人类经济思想史的学术价值衡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极其卓越超凡的。马克思继承并创造性的发展了他那个时代站在学术最高峰的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学说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并对当时和前人有关劳动价值研究的几乎全部思想材料进行了重新审视、弃取。他用师承黑格尔哲学体系而演化发展出来的抽象分析和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分析商品细胞的基本矛盾开始,由最简单、抽象的范畴——商品、劳动、价值、货币等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具体的范畴——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最终建立了他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及深引而来的一系列经济分析原理,在其自己设计的逻辑体系构造上是非常严密精确的,几乎没有重要的逻辑破绽,其惊人的思想说服力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它作为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宝贵的科学文献将永远闪烁着自己应有的光辉。
  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历史活动是极其复杂多样的,进行研究的方法、思路和结论也必定是复杂多样的。马克思选择了他独特的学术视角、学术方法和学术目标。他的学术视角是重在考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本质,他的学术方法是渊源于黑格尔体系的抽象分析,他的学术目标是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特征为工人阶级的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在马克思的同时代和其之后,也有许多重要的经济学大师选择了不同的学术视角、学术方法和学术目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历史活动进行考察、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学说体系。其中就有我们今天称为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学派。他们的学术视角是重在研究市场交换活动与价格,他们的主流学术方法是边际分析、宏微观分析和制度分析,他们的学术目标是研究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由此,也就当然不会同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们赞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完全有理由的。但是一味排斥反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所有学术成果,则值得做点反思。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一种独创性的学术分析和学术论断,它从来就没有准备也不可能替代从其他的学术视角、学术方法和学术目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历史活动的理论考察。不能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理解为,是对资本主义的商品、劳动、交换、市场及其生产方式的唯一理论解释。在学术方法上进行比较借鉴分析总是有好处的。
  在这里,一个最典型的学术议题就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马克思认为终极因素是一般劳动的凝结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西方经济学者则认为劳动因素是不重要的,劳动价值决定的机理对市场活动没有多少实际意义,重要的是市场供求活动决定的商品的均衡价格,这种均衡价格对于决定商品的价值才是有意义的。那么,谁的说法更合理呢?我认为这里可以分成两个问题来看。一个是理论、学术深入研究的问题,劳动价值理论和均衡价格学说各有其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要对两者进行整合性研究是一个非常艰深的课题,尽管已有许多积极的学术探索,但至今也没有出现能得到普遍认同的研究成果。另一个就是选择不同的学术视角问题。假若你选择马克思的同一学术视角——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劳动与资本之间关系的秘密,那么运用劳动价值理论的分析方法应该是适用的;假若你为了研究市场价格和市场体制运行的一般规律,那么价格均衡理论的分析就可能是比较合用的工具。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至今也没有被人真正看透。其实把问题颠倒过来就清楚了。如果用价格均衡理论来分析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肯定得出庸俗的结论,这是许多西方学者曾经做过的事情;但如果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市场价格和市场体制运行的一般规律,则会出现分析论证的粗疏和实践的不适用,这又是我们的学者过去曾经做过的事情。
  四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价值是深远长久的,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解释曾经产生过长时间的思想影响力。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出现重要变革的今天,不能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所有理论解释都是完备、合理和适时的
  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非常明确地指出:“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因为“到现在为止,资本主义的典型地点是英国”。④这就是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以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状况作为实证经验材料的。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说,这种历史经验材料最重要的特征表现为:(1) 在海外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和国内圈地运动等资本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活动的基础上,英国的工业革命率先发动并基本完成。机器大工业全面替代工场手工业逐步确立了产业主导地位 。由于加入了近代科学技术而制造的大机器装备和机化生产,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利润水平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条件。(2) 对雇佣工人进行野蛮剥削的工厂制度普遍建立。资本利润的增加和积累大量依赖工人劳动时间的延长,高额的剩余价值率是工厂主发财的公开秘密。19世纪上半期,英、美、法等国工厂的工作日一般长达14小时,甚至16——18小时。工人的劳动条件极端恶劣。童工的大量使用成为惯例,1832年,仅英国纺织业的男女童工就高达45.23 %。⑤。(3) 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各工业国家的工人工资出现普遍下降趋势,压低工资成为工厂主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低工资加上经常性失业产生了大量的贫民和贫民区。⑥与此同时,资本财富依靠牺牲工人利益迅速增加。劳动与资本亦或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矛盾,演化为激烈的社会阶级斗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是对这样的历史经验材料的理论阐述和理论解释。任何真正尊重历史的人都会发现,马克思的理论阐述和理论解释是如此的深刻、准确,简直就是对这个历史经验材料的理论摹写,以致于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这个历史,就不能不知道一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但是,在《资本论》出版了134年之后,世界已经发生了历史巨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依据的历史经验材料——19世纪中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的那些种种情况,已经看不见了。新的情况、新的发展、新的动态大量出现,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有如下几点。
  (1)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使科技因素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工业国家经济增长的40 ——60 %,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增加,而是依靠科技创新因素的推动。这种情况,同马克思描述的经典生产过程——资本+活劳动,或者生产资料+雇佣工人,所完全不同了。科技创新在一些生产过程中成为商品价值量增长的主导性因素。显然,这种因素完全不是工人的生产劳动创造的,也很难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衡量。即使把它看成是过去科技人员劳动的沉淀,也与工人的生产劳动和价值创造无关。
  ( 2) 劳动的形式及其作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克思认为,只有工人的生产劳动才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然而现实经济生活表明,一方面是工人的生产性劳动在许多现代产业部门中的含量、作用大幅递减,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非生产性劳动的作用大量增加,例如管理性劳动、科技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劳动同生产性劳动怎样比较、换算、衡量,它们同商品价值创造究竟有无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等,都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无法回答的。
  (3) 资本家获取利润及其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马克思认为,资本利润的获取主要依赖工人绝对劳动时间和相对劳动时间的延长。但是当资本主义的野蛮剥削时代结束之后,法定劳动时间和法定工资已经普遍实行,缩短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制正在成为一种重要趋势。许多经济部门资本利润的增加,主要依靠降低设备和原材料的成本,依靠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的改进。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利润的增加和剩余价值究竟是什么关系,同工人的生产劳动又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也不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能说明的。
  (4)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形式也出现了非常复杂的情况。一个也许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工人持股,特别是在本企业的持股。尽管实际控制股份和控制股权仍然掌握在少数人资本家手中,但这毕竟使资本与劳动的刚性边界和利益对立出现了软化。即使依旧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资本剥削形式,也完全不是马克思分析的同一范畴了。
  此外,现代市场经济的活动形式越来越趋复杂多样,尤其是金融活动形式不断创新、深化,这就使商品价值与市场价格相背离的链条越来越长、相互关联机制越来越离复杂,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因素越来越显得模糊不清。由于这一切原因,如果你仍然坚持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解释今天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仍然相信《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思想影响力同100多年前完全相同,那就未免给人以隔世之感了。
  五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实践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它曾在100多年时间里成为动员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直接思想武器。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认为这里所有的概念、范畴都是不可改变和发展的教条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启迪了整整几代被压迫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智慧,组织起来,为自己的阶级利益同资产阶级展开长期艰苦的斗争。 在人类历史上可曾见过这样情景,一本学术著作——《资本论》,一个经济学原理——劳动价值论,居然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动员感召起全世界十几亿人为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而进行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这简直堪称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如果没有《资本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工人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有组织的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及其国际性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演化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实践, 也许还要在漫长的历史中探索。而没有这一切,今天人们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所习以为常看到的东西:劳动和劳动者的尊严、劳动法和工资法的不断完善、工会组织的强大力量、代表工人利益的议会党团,等等,也许还仍然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 但是,历史毕竟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今天我们中国人所面对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 马克思所考察的那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制度性的改变。按照马克思自己贯彻始终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一致的方法原则,当历史的逻辑已经改变轨道的时候,理论的逻辑当然也应当发生变化。如果无视这种变化,继续套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概念、范畴、原理,来解释和指导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就既不符合马克思的逻辑分析方法,也不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知识。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许多经济学教科书(包括前苏联引入的)生硬地搬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概念、范畴、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其中的问题、矛盾重重,在总体理论构架上从来就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其中的许多分析论断牵强附会,经不住认真推敲,拿来作为实践的理论指导令人感到非常别扭。例如个体业主究竟雇佣多少人才算剥削,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存在资本和剩余价值,等等,曾在国内外社会主义理论界争论了几十年也没有说清楚,根本是一笔糊涂帐。有些理论分析常常同实践活动发生悖理的矛盾,甚至可以拿来作为质疑改革开放的依据。例如完全照搬马克思关于劳动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一般分析,那么说现在资本主义剥削已经在中国确立了重要基础,也并非是荒谬的说法,等等。因此,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就成为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迫待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了。在这里,我认为有以下三个问题是最为重要的。
  第一, 劳动创造价值的方式和作用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和人类财富价值的终极源泉,没有人的劳动,一切物质要素都不可能自发地对价值创造产生影响。这个基本原理并没有被推翻。但是,劳动与价值的关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方式和作用机制,变的更加复杂了。其中出现的许多现象,是马克思完全没有预想到的。这就不能简单的套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解释一切,而需要根据新的实践活动和新的历史经验材料,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这里,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劳动的形式及其作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克思分析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时,劳动的主体是雇佣工人,劳动的范畴就是生产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工人的生产劳动才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形式和作用方式,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丰富多样性。如果仍然拘泥于只有工人的生产劳动才可能创造商品价值的分析,就无法对下述复杂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了。 首先,科技创新性劳动的和生产性劳动常常同时对价值增殖发挥作用。 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工业国家经济增长的40 ——60 %,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增加,而是由科技创新因素推动的。在某些现代经济部门中,如IT产业 ,科技创新劳动对产品价值增殖的作用是绝对优先的。对一个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讲,新技术、新程序的开发研制并不是工人的生产性劳动,最终产品也不是生产劳动的结果。如果说这个过程中还包括硬盘、包装等辅助性生产劳动的话,那么其劳动含量和创造价值的比例也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事实证明,正是科技创新性劳动创造了软件产品的价值。这种创造恰恰表现了人类劳动行为的一种历史进步——脑力劳动质量的提高及其对生产活动直接作用力的不断增大。
  在一个现代大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没有高水准的管理劳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种劳动无论是对单个产品还是对企业总量产品的价值增殖来讲,都是一个绝对必要条件。人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个落后企业,它的资本投入规模和技术水平可能不变、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强度可能不变,仅仅改变了企业管理方式,引进了新的管理人员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企业的总产值就可能大幅提升,甚至倍增。这里新增的产品价值,显然不能说同管理者的管理性劳动没有关系,也不能论定为就是工人生产劳动的创造。为了提高生产劳动效率,管理劳动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并按照不同于生产劳动的机制发生作用,管理本身又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精深的科学,恰恰是人类劳动分工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劳动门类——服务。它的行业种类和表现形式非常复杂,其产品价值量在社会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占有优势比例的趋势。通常认为,服务劳动只能实现商品的价值而不会增加新的价值。但实际在许多情况下,服务性劳动与生产性劳动大量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体化的劳动过程。例如商品售后服务已被普遍视为是企业生产过程的直接延续,其创造的价值已成为商品最终价值和价格的组成部分。有些种类的服务领域例如生活服务,是独立提供服务产品的,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了大量价值财富,把它们一概排除在创造价值的劳动之外,显然值得重新研究。
  还有一种劳动——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劳动,姑且叫文化性劳动吧。这种劳动即脱离生产过程又脱离商业过程,从表面看同产品价值量的增加无关。但是,它通过对劳动者文化、教育水准的提高从而劳动素质的提高,已经把自己的劳动加入到劳动力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去了,并成为劳动力成本的内在组成部分。所谓人力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为文化教育劳动付出的资本。这种文化性劳动,是否也应当纳入创造商品价值劳动的一部分呢。
  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肯定还会出现更加丰富多彩和人们现在无法预想到的劳动形式,从而使劳动与价值的关系以及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机制,变的更趋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新的研究,不断地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发展和创新。如果总是停留在原有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就肯定会同现实生活的差距越离越远。
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  
国民经济学家对我们说,劳动的全部产品,本来属于工人,并且按照理论也是如此。但是他同时又对我们说,实际上工人得到的是产品中最小的、没有就不行的部分,也就是说,只得到他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工人生存的必要的那一部分以及不是为繁衍人类而是为繁衍工人这个奴隶阶级所必要的那一部分。  
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意见,劳动是人用来增大自然产品的价值的唯一东西,劳动是人的能动的财产;而根据同一国民经济学,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不过是有特权的和闲散的神仙——处处对工人占上风,并对他发号施令。  
18461847  
195018571858  
假定1盎司金、1吨铁、1夸特小麦、20码绸缎是等量的交换价值。作为这样的等价物,他们的使用价值的质的差别消失了,它们代表同一劳动的相等的分量。等量地物化在它们之中的劳动,本身应该是同样的、无差别的、简单的劳动,对这种劳动来说,不论它出现在金、铁、小麦或绸缎中都是没有差别的,正如对氧气来说,不论它存在于铁锈、大气、葡萄汁或人血中都没有差别一样。但是,挖金、采铁、种麦、织绸,是质上互不相同的劳动种类。事实上,那种在物体上表现为使用价值的差别的东西,在过程中就表现为创造这些使用价值的活动的差别。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同使用价值的特殊物质无关,因此也同劳动本身的特殊形式无关。其次,不同的使用价值是不同个人的活动的产物,也就是人性不同的劳动的结果。但是,作为交换价值,它们代表相同的、无差别的劳动,也就是没有劳动者个性的劳动。因此,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一般的劳动。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  
资本在生产过程结束时具有的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作为产品的更高的价格,只有在流通中才得到实现,但是,它同一切价格一样,这些价格在流通中得到实现,是由它们在进入流通以前,已经在观念上先于流通而存在了,已经决定了,——按照交换价值的一般概念来说,表示物化在产品中的劳动时间(就静止状态来说,劳动量的大小只能用时间来计量)大于资本原有各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劳动量。而这种情况只有当物化在劳动价格中的劳动小于用这种物化劳动所购买的活劳动时间时才是可能的。  
资本在生产过程结束时得到的剩余价值,用交换价值的一般概念表示就是:物化在产品中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包含在产品中的劳动量)多于在生产过程中预付的原有资本所包含的劳动时间。这之所以可能,只是由于(假定商品按照它的价值出售)物化在劳动价格(工资)上的劳动时间少于在生产过程中补偿它的活劳动时间。在资本方面表现为剩余价值的东西,在工人方面就表现为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无非是工人提供的劳动量超过他在自己工资中作为他的劳动能力的价值得到的物化劳动量而形成的余额。  
馆藏&6693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