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金融资产主要特征有哪些?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消费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切入点
  当前,继续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健康增长,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导向作用,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然要求。为此,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金融的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切入点,对于完成稳增长、促改革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为切实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首先,应尽快完善消费金融法规和监管制度体系,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其次,要加快分层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第三,提高消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需要针对消费金融业务的风险特点,建立贯穿客户准入、产品定价、贷后管理、违约催收等环节的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第四,规范和培育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基础资产质量和有效的市场机制基础之上,否则反而可能加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积聚。因此,未来发展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需要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有效管理市场风险与积极鼓励业务和产品创新紧密结合。
  消费金融之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价值
  所谓消费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向个人客户提供的,主要用于消费支出的信贷和其他信用支持服务。由于我国居民购买住房兼具消费与投资双重性质,客户申请住房按揭贷款有很大部分实际上是以追求更高投资收益为目的的加杠杆行为。因此,这里讨论的消费金融不包括住房按揭贷款。
  从金融史看,消费信贷活动纳入正规金融版图的时间一般都要晚于生产性信贷活动。除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消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还曾受困于一个经济理论难题,即以消费为目的的信贷活动是否具备促进经济增长的价值?生产性信贷活动,由于资金直接运用于生产性活动,其对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对于资金出借方而言,借款人的主要还款来源即为其生产经营所得,其中的风险更易评估和把握。
  而消费金融的资金主要用于消费活动,直接体现为对现有社会价值的消耗,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不直观可见,对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也往往缺乏清晰的评估方法。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对消费金融活动存在较大的偏见,甚至从一些局部现象出发,把它与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等联系起来,当成是一种不应鼓励的恶习。许多国家还一度立法,对消费金融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成熟和消费金融实践本身的发展和完善,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从20世纪开始逐渐显现,人们对消费金融的认识也逐步转变。从20世纪初开始,以租售为代表的消费金融模式在广泛推广,有力促进了美国居民消费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对消费品生产行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72年,美国国家消费金融委员会在一份官方报告中强调:“消费信贷业的规模之大和意义之重要,它不仅是我国庞大的工业机器运转的润滑剂,也是在我国实现和保持世界上最高生活水准的主要工具。”
  近年来,我国对于消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也显著增多。相关研究显示,消费金融发展满足了居民新时期的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进而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结国内外消费金融实践和理论研究,消费金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消费金融直接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从而有效刺激社会总需求。
  消费者在消费金融的支持下,得以实现对个人收入的跨期配置,从而显著扩大了当期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对于处于青壮年时期、未来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增长预期的消费者而言,消费金融能有效熨平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之间的时间缺口。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看,消费金融服务对于汽车、大型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促进尤为显著,对于相关产品市场的迅速壮大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消费金融可以间接刺激消费品生产活动,从而促进社会有效供给的扩大。
  消费金融在帮助创造巨大的消费品市场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相关产品生产的规模化。生产的规模化又带来了单位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由此,不仅能吸引更多的生产厂商进入市场,促进良性竞争,也使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活动,促进产品的完善与创新。从宏观层面看,消费金融由消费需求切入,能够对生产活动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匹配,从而优化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
  第三,消费金融有助于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
  一方面,消费金融有助于单个社会成员摆脱对家族和原有社交网络的经济依赖性,增强对城市化进程中激烈的社会竞争与高昂的生活成本的适应能力。这对于培育具有高度独立性的现代社会公民群体,促进人力资本的充分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当前消费与当前收入水平相分离,消费金融模糊了社会阶层的界限,不仅有助于缓和由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也促进了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和社会观念的传播。这些对于增强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提升社会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GDP的高速增长更多依靠投资与净出口拉动。然而,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显著变化,二者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出现了明显下滑。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稳健增长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近年来基本稳定在10%左右水平。近十年来,消费对我国GDP增长率的贡献始终稳定在4-5个百分点水平,已经成为支持GDP中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当前,继续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健康增长,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导向作用,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然要求。为此,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金融的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切入点,对于完成稳增长、促改革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
  消费金融由于其目标客户和资金用途的特殊性,在业务运作、风险管理等方面呈现出以下鲜明特征:
  特征之一,消费金融的本质是对个人预期收入的跨期配置,资金用途与还款来源相互分离。由于对于借款人而言,消费行为本身是对个人财富的消耗,一般不会直接产生收入,消费金融机构实际是基于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状况的预期来为借款人提供资金支持,以弥补借款人当期财富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缺口。因此,消费金融的资金用途和主要还款来源之间往往不存在直接联系,这是其与其他信贷业务尤其是生产性信贷业务的最显著区别。
  特征之二,消费金融的风险特征更为复杂。与公司借款人相比,个人借款者在风险特征上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风险抵御能力较低,还款能力不仅容易受到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等系统性风险因素影响,而且还面临各类个体意外事件因素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出现较大波动。以当前信息为依据的风险评估结论对未来风险状况判断的价值不强;二是信息不透明度更高、标准化程度差,提供虚假信息或故意隐瞒信息等现象更为便利和普遍,消费金融机构在贷款决策中面临更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三是个人借款动机更趋多元化,不同个体的还款意愿差异较大,甚至可能存在一些恶意欺诈的情况,消费金融机构面临更高的逆向选择风险。
  特征之三,消费金融需求呈现小额、高频特征,客户群体收入层次分布多元化。从消费金融实践的情况看,单笔消费信贷的规模一般不会超过100万元,且大部分是1万元以下的微型信用需求。与消费行为的特征相类似,消费金融活动的发生一般也呈现零散、高频特征。而从主要客户群分布来看,上至商业银行的顶端高净值客户,下至低收入群体,都可能成为消费金融业务的对象。普遍而言,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准入门槛较高,偏重于中高收入群体,而消费金融公司、商业机构等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则更多服务于在银行没有信用额度或信用额度不足的相对低端的客户群。
  基于上述特征,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需要一定外部条件的支持。
  首先,消费金融的发展以消费经济的繁荣和借贷消费观念的普及为前提。从国际经验看,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期往往与大规模的城市化浪潮和经济繁荣时期相吻合。一方面,城市人口膨胀和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大爆发。而对于大量初入大都市的年轻人群而言,由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商和零售商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成为他们唯一的依靠,帮助他们迅速抚平自身微薄的经济基础与对现代都市生活的追求之间的鸿沟。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发展促进宏观经济的繁荣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反过来又增强了消费金融供求双方对未来的信心。
  其次,消费金融的发展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为基础。通过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对消费金融活动中借贷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与纠纷处置方式进行界定与规范,有利于更有效地维护消费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合法权益,显著降低交易成本,而发达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解决消费金融市场信息高度不对称问题的必备要素。
  第三,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风险管理。与其他信贷活动类似,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盈利模式的核心是贷款的利率能足够补偿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风险损失。在这些因素一定的情况下,消费信贷的利率越高,则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也越高。然而,与其他信贷活动相比,消费金融由于单笔业务的规模较小,市场的准入门槛更低,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金融机构往往又需要压低利率水平以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面对消费信贷定价的这种内在的矛盾制衡,金融机构只有依靠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为定价策略创造更大空间。消费金融实践证明,风险管理在其中起着更为决定性作用。
  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空间与瓶颈并存
  我国现代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部分地区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经过30多年发展,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消费贷款(不包括个人购房贷款)规模已达到4.78万亿元,近6年间累计增长3.8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1%,比同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和个人贷款的年均增速分别高出17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消费贷款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也由2010年年末的2.4%上升至2015年年末的4.8%。
  与此同时,我国消费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也日趋多元化。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充分发挥零售业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市场经验、雄厚渠道与客户资源、专业风控能力、充足资金来源等多方面优势,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平台公司为代表的新兴消费金融机构迅速崛起。这些机构不仅为社会资本参与消费金融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有力促进了我国消费金融在产品服务、经营模式、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由于资源禀赋、技术能力、监管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三类机构在目标客户、风控手段、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未来消费金融市场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保守假设未来4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居民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比重将由目前的13%逐年提升至20%左右,到2020年,我们非住房消费信贷的存量规模将超过9.5万亿元,较2015年年末水平再翻一番,年复合增长率仍能保持在20%左右。
  在市场整体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消费金融也面临着一些亟待突破的发展瓶颈与问题。
  一是消费金融业务缺乏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支持。
  美国等发达市场的发展经验显示,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对于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个人信息分别掌握在公安、金融、交通、电力等不同主管部门,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在2006年建立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比较全面地记录了我国居民的身份信息和在金融活动中的信用信息。但是,其信息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信息,主要是信贷业务中的还款记录,信息类型较为单一,且无法覆盖无信用活动历史的个人客户群体。而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服务对象,很大一部分正属于这类正规信用信息缺失的人群。
  近年来,我国个人征信市场化开始起步,一些互联网平台公司依托自身的信息来源和信用评估模型,开始涉足征信业务,并探索提供公开征信服务。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些征信机构的数据来源更多集中于关联交易平台,且数据积累的时间与跨度有限,以此为基础作出的征信评估结果在准确性、稳定性、适用性均有待进一步检验。显然,缺乏能够全面反映消费者信用状况而又为市场所广泛认可的征信体系是困扰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是消费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不成熟,资产质量面临挑战。
  根据银监会最新披露数据,截至2016年9月末,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达到4.11%,不仅远高于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水平,而且较2015年同期水平(2.85%)提高了1.26个百分点。而近两年来,大量以消费金融为主要业务领域的P2P网贷平台因资产质量问题而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了大规模倒闭或“跑路”现象,集中暴露了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缺位的严重问题。
  商业银行消费贷款质量整体优于其他消费金融机构,但随着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其不良率也呈上升趋势。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12年至2016年6月末在消费贷款余额增长3倍的同时,其中的不良贷款余额却累计增长7倍,不良率也翻了一番多,目前其不良贷款余额仍在持续上升中。毫无疑问,资产质量方面的挑战集中暴露了我国消费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上不成熟、不完善的问题。
  三是消费金融综合成本率偏高,增大逆向选择风险。
  目前,各类机构向消费借款人收取的费用一般由借款利息、服务费、放款手续费等多个部分组成。除了免息期内的透支外,借款人需要支付的年化综合成本率一般都在20%左右,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部分消费金融机构对纯信用借款收取的综合成本率甚至高达年化50%。
  如此高的借款成本固然与消费金融业务高风险的特点有关,也能融机构的高收益率,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借款人的负担。特别对于那些收入水平不高、信用资质欠佳的借款人,其所面临的借款利率可能远远高于自身的还款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其中具备较高还款意愿的借款人可能知难而退,反而是那些还款意愿不强或缺乏审慎考虑的冲动型消费者更易成为消费贷款的申请人。这种逆向选择可能显著放大金融机构业务的实际风险。
  切实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首先,尽快完善消费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体系,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为此,一要加快出台针对消费金融市场的专项法律规范,对借贷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市场交易的基本准则与行为规范作出全面、明确的界定,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框架性规则;二要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特点相适应的个人破产制度,促进消费贷款违约的有序处置,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加大对个人恶意骗贷、欠贷行为的震慑和惩罚力度;三要加快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通过加快各类个人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并规范公共查询服务功能,扩大信息的使用范围。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征信市场的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公信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市场化征信服务机构,逐步消除个人征信市场的盲区。
  其次,加快分层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由于消费金融客户在资产与收入状况、消费行为特点、风险特征、金融服务偏好等方面的高度差异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上也需要多元化、分层化构建。
  商业银行在继续完善对中高端优质客户的消费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要积极将服务范围向普惠性客户延伸。鼓励商业银行通过新设、参股专业消费金融公司等形式,探索构建高端优质客户与普惠客户相分离的多层次消费金融业务组织体系。银行还可以根据客户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和风险特征,提供相应的消费金融服务,培育稳定可持续的客户关系。
  其他消费金融服务结构也应从自身的资金实力、核心能力、资源禀赋等出发,明确目标客户和市场定位,发展特色化、差异化产品服务模式。鼓励大宗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大型零售企业通过自设消费金融机构或与专业消费金融机构合作方式,为客户的消费行为提供无缝衔接的金融支持。
  第三,提高消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需要针对消费金融业务的风险特点,建立贯穿客户准入、产品定价、贷后管理、违约催收等环节的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一是积极构建自主的个人客户信用评分模型,基于客户信用评分为不同的消费金融产品设立差异化的准入要求;二是充分借助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的电商交易数据、社交数据、其他基本资料、公共记录等“互联网数据”,构建动态监测模型。对于出现异常、可疑行为特征的客户,及时采取跟踪监控、信用状况核实和风险防范措施:三是要增强风险监测模型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对历史风险事件的分析,不断完善风控模型,持续提升对恶意欺诈等高风险行为的防范能力,降低对风险状况判断的失误率。
  第四,规范和培育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工具盘活存量资产,这一方面可以实现将存量资产风险向资本市场转移,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实现资金回笼,支持新一轮的信贷业务,对于提升消费金融业务的经营效率,拓展业务融资渠道,促进业务风险的有效管控,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基础资产质量和有效的市场机制基础之上,否则反而可能加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积聚。
  因此,未来发展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需要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有效管理市场风险与积极鼓励业务和产品创新紧密结合。尤其要加强对证券化产品发行期和存续期的信息披露监管,确保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要加强证券化产品销售环节规范性的监管,保障投资人对产品信息和风险状况的充分知情权和自主决策权。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金融研究所)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消费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切入点》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来源:xuexila &责任编辑:小易 &时间: 11:17:09
  高考政治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要学会总结《经济生活》的知识点。以下是由学路网小编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其他职能有哪些?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充当此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生产者要能把商品顺利卖出去,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的含义是什么?纸币有何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是什么?
  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纸币的发行规律: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放行纸币。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③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它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5、货币的流通公式是什么?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6、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解决?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为解决通货膨胀,要通过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手段来抑制。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当出现通货紧缩时,由于物价持续下跌,影响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解决通货紧缩,要通过要增加货币的发行,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手段来克服。
  7、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和优点分别是什么?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是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和优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8、什么是支票?有哪些类型?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类型: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9、什么是外汇和汇率?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外汇汇率跌落,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10、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综合探究题)
  重要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是怎样影响价格的?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反过来,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何意义?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是什么?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②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反之亦然。③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给自己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及更多利润)。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人们收入差距都会影响消费水平。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其它因素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活动。
  2、消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按消费对象的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什么是消费结构?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大小能表明什么?
  消费结构是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怎样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有利: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有弊: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有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态度:理性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值得提倡。
  5、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过于节俭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扩大);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尽量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表现为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①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②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它的实现形式有哪些?
  含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和作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实现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其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股份制是主要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制)。
  5、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包括哪些?其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在发展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①它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
  1、什么是企业?企业如何分类?什么是公司?公司是如何设立的?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按照所有制的不同,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
  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企业可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2、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哪两种?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3、公司具有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公司制有什么优点?
  ①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处理公司日常事务;③监督机构: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
  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意义是什么?
  企业兼并的意义:
  ①实行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②可以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③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企业破产的意义:
  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通过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6、什么是劳动?就业的意义是什么?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③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就业形势?如何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
  就业形势:由于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原因,使我国的就业问题突出,就业形势严峻。
  如何解决:
  (1)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劳动者自己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哪些?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主要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利:(1)党和政府:要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劳动者:①自觉履行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下一页更多有关&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的内容
本文相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