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生肖借读生可以考试吗:

临近考试,借读生有苦没处说 两头不能讨好――中新网
本页位置:
临近考试,借读生有苦没处说 两头不能讨好
  有学籍的学校说管不着 在就读的学校说不愿管
  “借读生吃了苦头却还没地方说。”临近学期结束,闻听多位毕业班家长诉说胸闷事:因他们的孩子已“跳”到高一层次的重点学校借读,但到了最后一学期,由于将来的考试成绩不算在借读学校的“升学率”内,因此隐隐约约有种被老师“边缘化”的感觉。
  两头不能讨好
  李先生的儿子三年前中考时只考进了一所普通中学,但心有不甘的李先生通过关系联系了外区的一所区重点高中,从高一借读到现在。两头交学费不算,儿子的学习却仍始终处于班里的末位。更出人意料的是,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就在教室里对几个借读生“豁翎子”,意思说“反正你们的高考成绩与学校没什么关系,因此,各科老师的精力会集中在正式生身上,不太会分心去管借读生了。”还有一位郭姓家长来电说,借读到最后却“借”出了一包气,孩子成了学籍所在校和就读学校都不愿管的人,两头不讨好,眼看高考临近,看到孩子的成绩在借读的班级里被越甩越远,真是特别郁闷。
  差距确实存在
  市南中学副校长田欣说,无论是外出借读或想来借读,教育部门的态度历来是不提倡的,学校也会尽力劝阻,尤其会向家长和学生说明将来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有的学生总想到比自己考分高的学校去借读,但成绩往往一直在倒数几名徘徊,这对他们的心理压力特别大。”七宝中学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说,一般来说,老师只会根据全班的整体情况来安排教学进度,借读生明显要在学业上比同班同学落后一截,要老师迁就这些极个别的同学也是不太现实的。借读生与正式生存在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天赋方面的差距,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因自己的成绩进步不大就怪罪老师对自己“放任不管”或“故意放弃”。
  找准自身定位
  田欣说,借读生真正能“赶上来”的情况不多,关键是借读学校的教学不一定适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离高考还有一百来天,杨敏毅老师说,借读生要回原学籍校上课也没什么可能了,那么剩下要做的事,就是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把目标定位准确,既不盲目攀比也不自暴自弃,更不要怨天尤人。“孩子们跟不上借读学校的教学进度,这也是正常的事,家长们不妨在最后的复习关头,帮孩子在课外物色一些适合他们学业状况的家教老师。当然,作为借读生,也可以多向自己的老师请教,相信老师们会有一颗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
本报记者 王蔚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新华通讯社主办
您的位置: && 正文
兰州教育局严明考试招生纪律 不准擅自接收借读生
来源: 兰州晨报
原标题:兰州市教育局严明考试招生纪律 不准学校擅自接收借读生和择校生
一年一度的中小学招生来临。为做好2016年中小学招生工作,兰州市教育局要求局系统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员工要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和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实行阳光招生,自觉接受广大家长和考生的监督,自觉维护招生秩序。
兰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兰州市中小学招生工作“十不准”》:不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考试选拔方式招收新生;不准任何学校擅自扩大招生规模和招生范围;不准任何学校擅自提前招生;不准在招生工作中进行无序竞争;不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实验班;不准任何学校擅自接收借读生和择校生;不准任何学校扣留学生毕业证等证件及限制学生填报志愿;不准任何学校拒绝按规定应接收的残疾学生和农民工子女入学;不准任何学校乱收费;不准发布虚假招生广告和宣传材料。
驻兰州市教育局纪检监察室将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高中招生录取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违反招生工作“十不准”规定者,直查快结,从严问责,在学校目标考核、教育质量评价和教师评优选先、职称评聘中实行“一票否决”,并依纪依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记者武永明 实习生朱瑞琴)
( 编辑:信江)
】【】【】
分享到:5.36K
新华网甘肃频道Copyright (C) 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读生可以报考协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