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登云股份因为什么违规造假了,怎么不让他退市

造假上市且上市后依旧造假 登云股份躲过退市处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浪财经App:直播上线 博主一对一指导
  金证券记者 陶炜
  (002715)从2015年底开始遭到的立案调查在五一节前得以终结,公司造假上市及在上市后依旧造假的违法事实被证监会认定。尽管是造假上市,但证监会并未对公司施加以退市的处罚;同时还有一点细节值得关注,证监会在对公司相关高管进行处罚时,董事长兼法人代表张弢先生受到的处罚远远弱于公司总经理欧洪先与财务总监潘炜。律师提醒,因公司造假而受损的投资者可以去索赔了。
  造假上市未被退市
  日,登云股份及张弢、欧洪先、潘炜等高管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登云股份被查明存在如下违法事实:
  一、登云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中小板上市申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2010年至2013年6月,登云股份存在部分三包索赔费、咨询服务费、会务费不入账,以及票据贴现费用不入账、提前确认收入等情形,也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还存在违规对外借款等情形 。
  二、上市后披露的定期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2013年和2014年的年度报告中,登云股份存在部分三包索赔费、咨询服务费、会务费不入账,以及票据贴现费用不入账、提前确认收入等情形,也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还存在违规对外借款等情形 。2015年一季报,公司少确认主营业务成本 元,导致一季度财务报告由亏转盈。
  鉴于此,登云股份被处以60万元罚款,张弢、欧洪先、潘炜等高管遭到证监会处罚。不过,此前有造假上市的遭到强制退市的处罚,登云股份只是被罚款,已经算是躲过一劫。
  鉴于登云股份造假上市的盖子已被揭开,《金证券》“易索赔”频道正在针对从公司上市到日之间买入登云股份且在日依然持有的投资者展开索赔预征集行动,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以将姓名、电话、交易记录发送邮件至的邮箱参与索赔报名,并在获得赔偿前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董事长处罚弱于总经理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在登云股份的处罚中,有一点很有意思,那就是董事长张弢受到的处罚远远弱于他的下属。
  证监会的处罚决定中,总经理欧洪先和财务总监潘炜是被处罚最重的人,他们不但被处以30万元的罚款,还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5年内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相较而言,董事长张弢只是被处以20万元罚款,并未遭到市场禁入。时任副总经理邓剑雄被处以15万元罚款,其他高管分别被处以5-10万元的处罚。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法人代表兼董事长通常会是违规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但证监会的处罚中,认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为欧洪先、潘炜,董事长张弢只被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通常的情况并不相同。
  资料显示,张弢董事长生于1943年2月,今年已经74周岁。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热门推荐APP专享傅克友:登云股份IPO造假是一块试金石|登云股份|试金石|退市制度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每经评论员 傅克友  A股市场每个重大的历史阶段,常常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会让我们意识到:这次真的不一样。  信息披露违法及IPO造假事件,就站在了这样一个重要时点,也像一块试金石,准备敲开历史之门。可惜的是,它还没有带给我们“这次不一样”的结果。  这家日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因上市当年业绩即出现变脸,于日被证监会展开立案调查。中国证监会最新发出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该公司在IPO申请文件和上市后年报中,均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的违法事实。  证监会给出的处罚结果是:责令登云股份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 60万元的罚款。同时,证监会拟对该公司时任董事及高管欧洪先、潘炜各处以30万元罚款及5年市场禁入,其余责任人则被分别处以20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罚款。  2015年年底立案调查,如今才给出处罚结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下“监管风暴”的监管广度和监管深度。  但人们更关心的是,登云股份信披违法及IPO造假事件,是不是承担了它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受到了它应该接受的处罚。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如果只是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以及区区几十万元的罚款,很难说上市公司承担了它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受到了它应该接受的处罚。  在《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对欺诈发行公司实施暂停上市”。不得不说,登云股份IPO申请文件中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的多项违法事实,涉嫌“致使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发行人骗取了发行核准,或者对新股发行定价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这样的行为,在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后,“证券交易所应当依法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  证监会在2014年10月发布上述《意见》时,曾表示将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坚决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新的监管风暴之下,证监会多次强调,对某些重大违法公司,资本市场将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执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将其清除出资本市场。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喊话,交易所必须依法主动行使全方位的监管职能,包括对公司上市、退市和并购重组的实质性监管。  在这一点上,登云股份IPO造假事件,就像一块试金石,在检验退市制度的实施标准和监管力度。  毋庸讳言,退市制度的建立,并没有改变“退市难”的现状。作为监管的一种强大武器,强制退市始终没能有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威力。事实上,自上述《意见》发布以来,仅有3家上市公司退市。  在当下IPO加速的背景下,退市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5年至今年3月,已有500家以上公司进行了IPO,是同期退市公司数量的180多倍,这显然不成比例。退市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股市稳定和股民信心的重要根源。  如果退市制度不能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利器,那么“监管风暴”必然大打折扣。因为监管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本市场的质量,淘汰坏公司和增加好公司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以美国为例,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三大股市总计退市达9273家公司,有的年度甚至超过IPO数量,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当然,监管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可能正是在这一点上,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还存在一定的难题。尽管相关《意见》提出,要“认真贯彻执行投资者保护的总体性要求”,要“明确重大违法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等,但缺乏一系列具体制度的有效支撑。  这次的证券法修订草案中,投资者保护设专章作规定,对发行人欺诈发行,规定先行赔付制度,针对性非常明显。  当前我们需要的是突破,需要一块具有标本价值的试金石,告诉我们“这次不一样”的结果。
热门推荐APP专享登云股份:上市前后均造假:公司受罚致歉 躲过退市处罚
&&&&名不经传的登云股份,因为IPO造假火了一把。&&&&6月23日,证监会在例行发布会上通报了2016年证券期货诚信状况,同时对5宗案件依法作出处罚,其中3起案件涉及到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e_m_s c="002715" t="2715.SZ)上市造假问题。至此,之前引得行业热议的登云股份“IPO造假”暂告段落。&&&&证监会处罚决定显示,登云股份的造假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证监会决定责令登云股份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欧洪先、潘炜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对23名其他负责人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罚款;同时对欧洪先、潘炜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证监会对于登云股份的保荐机构新时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也做出了行政处罚,责令其改正,处以3353.92万元的罚款,并对其相关负责人给予警告及罚款。与此同时,广东君信律师事务所作为登云股份IPO的法律服务机构,在执业过程中未发现登云股份潜在的重大债权债务法律风险及关联交易等问题,也被处以行政处罚。记者针对此事分别致电登云股份和新时代证券董秘办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应。&&&&一场“预谋”的造假?&&&&登云股份成立于1971年,主要从事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日,登云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正式挂牌上市。&&&&不过在上市短短一年之后,登云股份就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日,因上市当年业绩即出现严重下滑,净利润暴跌44.98%,登云股份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在经过一年半的调查之后,今年5月证监会在官网发布《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告知书》显示,登云股份在IPO申请文件和上市后年报中,均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的违法事实。具体包括,2010年至2013年6月,登云股份存在部分“三包”索赔费、咨询服务费、会务费不入账,以及票据现费用不入账、提前确认收入等情形;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未有效执行资金内控制度,存在违规对外借款等情形;招股说明书未披露与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未说明表决和签署等情况。&&&&在上市之后,登云股份所披露的定期报告中依然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的情况,在2013年年报、2014年年报以及2015年第一季度季报中均有涉及。其中包括,2015年一季度,登云股份实际亏损超过1000万元。然而,登云股份将销售商品的单位成本手工调减了一定的百分比 ,经调整,主营业务成本减少约421.2万元,导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由亏转盈等。&&&&因此,登云股份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所述“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行为。&&&&之后6月6日,登云股份发布了《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并表示向全体股东及广大投资者进行道歉。随后6月8日,登云股份就IPO申请文件、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行为,采取网络方式召开公开致歉会,参加公开致歉会的包括董事长张弢、董秘张福如,受到处分的其他已离任和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共25人,以及新时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郭纪林等。&&&&张福如在致歉会上表示:“公司违法违规的原因主要是非主观的,但在致歉会上强调原因没有意义。”此外,他补充说道,“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已经吸取教训,将进一步提高规范运作意识,强化内部治理及信息披露管理。”&&&&作为登云股份的保荐代表人,郭纪林称:“我们是按照执业规范开展工作,但勤勉尽责不够,导致发行保荐书出现虚假记载问题。”&&&&6月23日,证监会在例行发布会上对登云股份的造假案作出了行政处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60万元的顶格罚款;同时,证监会拟对登云股份时任董事及高管欧洪先、潘炜各处以30万元罚款及五年市场禁入,其余责任人、保荐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也相应被罚。&&&&“带病上阵”&&&&公开资料显示,登云股份主要从事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各种规格的汽车发动机进排气门,包括汽油机气门和柴油机气门两大类。尽管是具有四十余年资历的老企业,但近年来登云股份发展并不如人意,整体利润的下滑趋势明显,而这种情况在2014年上市之前就已经凸显。&&&&在登云股份上市之前的招股书中提到了2013年的营业利润存在下滑风险,并透露到年上半年,登云股份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407万元、4344万元、3945万元和1823万元,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长45.68%和27.49%,2012年同比下降9.17%,2013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0.09%。&&&&实际上,这跟登云股份的业务有着很大的关系,登云股份的业务收入是以柴油机气门为主。公开资料显示,登云股份的主要客户为康明斯、一汽大柴、潍柴动力和东风朝柴等柴油发动机生产商;而类似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这样的客户并不多,从业务占比上来看,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比汽油机气门,柴油机气门有着较高的利润率,但是其市场增速放缓,市场增长和发展空间不及汽油机气门。”他补充说道,“因此,对专注于生产柴油机气门的登云股份来讲,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想要突破瓶颈并不容易;此外,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价格波动也是登云股份难以规避的风险。”&&&&此外,登云股份还一度陷入在“公转私”的过程中涉嫌贱卖国有资产从而导致国资流失的质疑。登云股份在后来的招股书中也承认:2001年国有股转让的定价基础为审计值,未就股权转让涉及的相关资产进行评估,不符合当时有关国有股权转让需依照评估值作价的相关规定。为了弥补漏洞,受让的41名自然人在2011年3月向怀集县财政局补缴价款91.45万元,不过此举也被质疑为作秀。&&&&尽管面对质疑,以及整体利润下滑的风险,登云股份还是提出了IPO申请。2014年2月初,登云股份进行了IPO网上路演,路演次日登云股份进行了网上申购,2月19日登云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正式挂牌上市,新时代证券担任其保荐机构。&&&&郭纪林在6月的致歉会上提到:“在保荐此项目(即登云股份IPO)时,2010年至2012年登云股份的平均收入超过3亿元,平均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虽然整体规模不是很大,但财务指标符合上市条件。”&&&&至此,麻烦缠身的登云股份顺利上市。&&&&躲过退市处罚&&&&上市之后的登云股份也并没有拯救其整体利润下滑的局面,2014年上市当年,登云股份的净利润就出现暴跌局面,同比下滑44.98%;2015年年报显示,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11.5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85.19%。&&&&既然上市没有解决登云股份整体利润下滑的“病症”,为何登云股份还会如此积极“筹划”上市呢?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在汽配行业,即使是专攻于同一模块,也会因为产品线超长、产品更新快的原因,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因此为了固定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上市是非常好的选择。”&&&&此外,招商证券的资深证券分析师也提到:“挂牌上市之后,能够方便公司融资,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此外,股东股份也可以合法转让,提供股权流动性。”&&&&但对登云股份来讲,似乎挂牌上市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也正是因为2014年净利润的戏剧化变化,引得证监会的注意和调查,历时一年半的调查也证明登云股份的确存在问题,受到行政处罚,其董事、总经理欧洪先和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潘炜两位高管也因此辞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此次登云股份的“IPO造假案”中,证监会对登云股份采取的是行政处罚的处理,并没有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对此,前述证券分析师解释说道:“IPO造假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达到IPO门槛要求,通过虚增业绩来达到IPO上市条件,这类构成欺诈发行,一旦发现就会被退市;另一种则是造假金额占IPO企业营收和净利润比例较低,剔除这一部分后其仍然能达到IPO门槛要求,这种不构成欺诈发行,证监会不会启动强制退市程序。”&&&&他接着补充说道:“登云股份很有可能属于第二种情况。登云股份未计入营业成本的金额并没有很大,因此即便计入登云股份可能依旧满足IPO上市条件。所以这应该是没有强制其退市的原因。”&&&&但这次“IPO造假案”对登云股份依旧造成不良影响。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讲,登云股份在行业中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因为对于登云股份“IPO造假案”的处罚还是相对从轻,很难起到警示其他公司的作用。&&&&另外从股东角度来讲,登云股份IPO造假以及定期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的情况,让股东利益受损的同时,也会让股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登云股份的信任。从普通投资者角度而言,他们的基本利益并没有得到保障。&&&&从公司运营层面来讲,登云股份原总经理欧洪先在致歉会上表示:“这次处罚并不会影响到登云股份的业绩,登云股份目前运营良好,今年整年会比较稳定。”&&&&除了按照常规战略继续布局之外,今年的登云股份似乎多了一个任务:需要努力消除处罚对公司各个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登云股份来讲,接下来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自身的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用真正的数据说话,避免再次出现此类问题。&&&&另外,《证券法》今年4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随着修订完成,监管也会越来越严紧,未来再出现IPO欺诈发行、年报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会严于当下。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广东板块
扫描下面二维码下载“益盟操盘手”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登云股份审计师处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