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严晓捷: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菲特出身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菲特?谈巴菲特一生的三个节点
来源:红与绿
我们坚信:唯有多阅读、勤思考,才能不断发掘机会,静心投资。此心可安住,红绿任逍遥。今天将严晓捷这篇《巴菲特一生的三个节点》分享给大家,欢迎留言。
1、巴菲特家族起源
奥马哈这个地方,最初籍籍无名,只是密西西比河上游印第安人的定居点之一。自19世纪50年代的淘金热以来,旧金山北部的俄勒冈州发现了金矿,很多拓荒者和掘金者要穿过内布拉斯加向密西西比河以西进发,前往俄勒冈州和摩门小径,奥马哈是必经之路。奥马哈便成了这些冒险者歇脚的乐园,从此逐渐繁荣,那里生意最好的显然是赌场、妓院和酒,奥马哈在当时是如此出名,以至于被人称为“索多玛”,任何一个读过《旧约》的人对这个词所代表的含义再明白不过了——没读过的朋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比芭提亚罪恶一万倍”。之后奥马哈虽然引入了铁路,成为联合太平洋铁路的起点,但火车站点附近靠什么繁荣我们是不难想象的,仍然脱不开黄赌酒的路子。
在类似这样的城市要想发财就简单了,两条路:一条路就是皮肉生意,开妓院、开酒店、做赌场。川普的爷爷走的就是这条路,从德国巴伐利亚跑到西雅图开青楼酒店业,赚到盆满钵满,结账都是用天平称金子。走这条路就得别让信仰挡住欲望,“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然而,巴菲特爷爷就吃亏了,他们家是法国胡格诺教徒的后裔,这个教派是出了名的虔诚,生活节约,个性节制、还是禁酒主义。于是他们只能走第二条路,在奥马哈开杂货店,卖些蔬菜、水果、山货,苦逼地勤勤恳恳天天晚上开店到11点。如今的川普和巴菲特现在的这些经营特点其实从他们爷爷这一辈就能看到影子,而且很明显,这两种经营路数是互相瞧不上的。所以现在的巴菲特和川普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名人互相基本不来往,甚至公开互怼,从根上说是祖辈的信仰理念的不和,该冲突往下一两代都不太可能调和——尽管他们两家发家起源相当类似,均起家于淘金热歇脚城市。
在这样的胡格诺家庭,他们认为的“光宗耀祖”绝不是成为首富,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服务于社会,通俗地说,他们最希望的是成为传教士或者高级别公职人员。而巴菲特的父亲居然做到了。在经历报社工作、销售保险、股票经纪等众多工作之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大萧条期间失业。在巴菲特爷爷的资金帮助下,他和两个合伙人在大萧条最低点开立了股票经纪公司,“做左侧”,站稳了脚跟并逐渐壮大。在1942年美国参加二战后,巴菲特父亲代表内布拉斯加州竞选国会众议员成功并任了4次,甚至一度非常有机会接任参议员。这是巴菲特家族从精神上来说真正的巅峰,巴菲特一生都从心底里深深敬重仰望父亲,说明他的精神底色仍是一个合格的胡格诺派教徒(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如此被中国人喜爱的原因,儒家和胡格诺派在对信徒行为的约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人很容易对这个老外有精神上的代入感。中国人对巴菲特的这种喜爱程度在其他国家很难找到,起码美国就不是)。实际上,巴菲特正是因为觉得自己无法企及父亲在政治上的高度才转而发展父亲的第二职业——股票。从1942年开始,巴菲特的父亲便是全奥马哈备受尊敬的第一名人,之后是杰拉尔德福特(后来成为总统),至于巴菲特,那是上世纪90年代他成为公众人物之后的事儿了。而巴菲特的母亲由于精神病家史在人前人后是完全两个人,人前好客、健谈、爱社交;而人后却时不时由于偏头痛(很有可能是家族精神病史)对子女相当虐待。他母亲给他童年留下的心理阴影之深,以至于巴菲特从不愿意谈论其母亲。这实际上深深影响到了巴菲特对于女性的态度,从心理学来讲,巴菲特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女性,她需要具备其母亲最好的爱社交的那一面,也极度渴望这个女性具备其母亲欠缺的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他对女性既渴望又疏离,既爱慕又心硬,这种态度伴随其一生(事实上,巴菲特晚年的婚姻同居模式并不比《花花公子》的休赫夫纳更合法,后者在跟三个兔女郎同居时,其身份仍然是单身)。
2、价值投资
巴菲特的原始天才在于其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记忆力,直至80多岁的今天他都能准确地说出上世纪40年代奥马哈县志记载的人数,精确到个位数。这样的数字天才一旦认识到复利的价值,其发财几乎是必然。所以在巴菲特11岁开始其投资生涯时,他便用自己当时的资产准确地算出他将在3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在经历了卖报纸、卖可口可乐、家族杂货店兼职、高尔夫球童等工作之后,到15岁时,巴菲特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商人,资产已经超过2000美金,并自己买了40英亩的农场租给别人,比他的老师赚的多多了,更不用说周围的同学,因此,其对学业毫无兴趣导致成绩急剧下降便可以理解。显然巴菲特不是狂热的爱国者,因为他高中毕业后没有参军,16岁进入宾大沃顿商学院后,由于对于二战老兵的照顾,巴菲特的同学全是这些退伍老兵,可以想见不擅体育运动的巴菲特在其中的郁闷。他父亲第4次竞选失败和他申请哈佛失败几乎在同一时期。巴菲特转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由此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节点。
在此之前,巴菲特是把技术分析奉为圣经的,《道氏理论》、《趋势交易》、《波段分析》滚熟于心。天天画波段、看图表、算指标、数波浪。但之后,《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便被巴菲特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从他那里,巴菲特学到了“市场先生”“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等至关重要的概念,正是这些概念重构了巴菲特的投资世界。他后来的成功表明,先进的技术派完全可以转型成为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迈过这一节点相当重要,在此之前巴菲特的起点与利弗莫尔相当类似,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他在投资史上可能会被作为下一个利弗莫尔或者某个技术派理论的实践者如江恩等被铭记。而一旦迈过这个槛之后,巴菲特已经把他们远远甩在了身后和投资书架的角落。
3、定性分析
从哥伦比亚毕业,巴菲特在奥马哈经历了短暂的股票经纪生涯之后,赴纽约加入格雷厄姆的合伙公司。很显然巴菲特仍然尊敬格雷厄姆,但巴菲特自己的投资理念正在与其慢慢区隔。格雷厄姆受大萧条的损伤很深,因此从不敢把资金过于集中少数股票,其投资相当分散,但巴菲特曾把75%的资金投资于GEICO;格雷厄姆思想的本质是选择精准的套利,套利可以事先计算,且套利完之后就要收手,“捡起烟蒂,免费吸最后一口,然后丢掉”,例如洛克伍德可可豆的套利。但巴菲特在同一笔交易中却选择了买入并持有策略,挣了13000美元。巴菲特在此阶段的幸运在于,他因为未经历过大萧条而大胆,因为大胆而充分享受了牛市的收益。对于这一点,我们并无法对于在大萧条期间经历过艰难岁月的格雷厄姆做更多苛责。属于巴菲特自己的投资思想很快将要破茧而出。
无论如何,在格雷厄姆满心期待巴菲特成为自己的合伙人时,巴菲特却组建了自己的合伙公司。25%的收益分成和对其充分信任的早期合伙人令巴菲特几乎立于不败之地,使其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投资思想。从巴菲特管钱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很重视对投资思路的秘而不宣,他在募集资金时从不讲他投资什么,以至于奥马哈风传“那个巴菲特众议员的儿子在搞旁氏骗局”,甚至奥马哈当地的高尔夫乡村俱乐部都把他除名。而巴菲特在募集资金时为了迅速扩大资本,也与不同的投资人谈判组建了不同条款的11个合伙企业,引起了当时的诟病并为其之后埋下了隐患,最终间接导致了伯克希尔的诞生。
结识芒格是巴菲特的第二个节点,在此之前,巴菲特无论是套利或者买入持有,基于的都是格雷厄姆的烟蒂理论,既然是烟蒂,那就既小且烂。换言之都不是好公司,有点儿像国内的赌重组股票甚至是ST。巴菲特毕竟是杂货商家的儿子。而芒格是律师出身,这在美国属于上流社会的进阶起步阶层,他更喜欢大一点儿的体面的生意,这些烟蒂股票芒格是压根儿从心底里看不上的。受格雷厄姆和其父亲影响,巴菲特总是想着失败的可能,一定要避免失败,要精确计算,这是其投资思想的起点。而只有接触了芒格之后,巴菲特才可能持续投资美国运通,美国运通的真正价值并不是来自可以计算的资产,而是来自不可计算的对客户们的声誉。这才是芒格所称的“伟大的生意”,他无法计算,只能定性分析,它包括“正确的公司、管理、护城河”等等。这个理论甫一提出,便超越了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任何一章都找不到关于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学会定性分析之前,巴菲特需要抽一个烟蒂,扔掉,马上再找下一个;抽一个烟蒂,扔掉,马上再找下一个。按照这种方法,巴菲特即使是超人,也不会成为现在的巴菲特。而一旦迈过了定性分析这个节点,巴菲特便有机会真正长期持有那些真正伟大的公司,不是巴菲特成就了自己,而是这些伟大公司成就了巴菲特。对于一个个体户而言,后者要容易多了。巴菲特一旦迈过了这个节点,就会把和他同时代的格雷厄姆、多德抛在身后,费舍尔、彼得里奇等人再也无法望其项背,迈过这个节点为他自己成为首富提供了真正的可能,因为他实际上把自己做成了伟大公司的合伙人。他几乎再也不会犯抽烟蒂的大错误了。买下伯克希尔是他投资生涯中最后一个格雷厄姆式的错误。
4、挤入上流阶层
投资《华盛顿邮报》是巴菲特的第三个节点,他对于巴菲特的意义在于使其成功地挤入了美国真正的上流阶层。媒体在美国的作用基本是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大权力,其能量无孔不入。对于像《华盛顿邮报》这样把《纽约时报》视为竞争对手的严肃新闻类媒体来说,更是连总统,国会都得礼让三分。1971年的《华盛顿邮报》因为“五角大楼文件”的事件名声大噪,巴菲特正是从此时开始购进股票,到1973年,《华盛顿邮报》开始调查水门事件,尼克松政府威胁要吊销其下两家电视台执照,公司股票从36元暴跌至16美元,巴菲特很快加购超过了5%,并致信凯瑟琳格雷厄姆,在信中,激动不已的巴菲特近乎谄媚地表态“《华盛顿邮报》必然是由凯瑟琳格雷厄姆控制并管理”,尽管当时即使董事会都不一定会同意这一点。此时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处于人生的最低谷,公司股票暴跌,董事会成员对其相当不满,尼克松政府视其为眼中钉,她也根本不知道巴菲特是朋友还是敌人。在她咨询董事会成员后,傲慢的董事会成员问“谁是巴菲特?”更加剧了其担心。但巴菲特最终让凯瑟琳格雷厄姆吃了定心丸,与其签署协议保证没有经过她的同意不再购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凯瑟琳格雷厄姆找到了一个坚定的盟友。一个突然购买股票的投资者能与管理层站在一边对投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点上巴菲特做得有多好,姚振华会现身说法地告诉你。
在此之后的故事对于巴菲特如同童话,《华盛顿邮报》在与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对决中获胜,尼克松下台。《华盛顿邮报》得已成为当时最有权力的媒体,凯瑟琳格雷厄姆能随时约见任何一位政府官员乃至总统——毕竟,谁敢得罪能扳倒总统的人呢?那时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实际上是华盛顿的女主人,美国的女王,哪怕是各国首脑都趋之若鹜。她在马来西亚旅游时,总理去她客厅赴宴;在英国旅游,受到首相接见。而凯瑟琳格雷厄姆在华盛顿家中的晚宴入场券更是检验名流的试金石,每个能受邀参加其晚宴的客人都会如同见到女王般跟别人得瑟。巴菲特交的就是这样的朋友。正式在受邀参加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晚宴并被介绍给客人之后,巴菲特才认识后来许多的总统,商界名流等等,媒体也开始给巴菲特加上各种光环,大众对于其认识从“内布拉斯加的有钱人”迅速转变为“全美国的商业大亨”。而巴菲特也迅速学会了上流社会的玩法,从开始的格格不入到后来的乐此不疲,他并没有浪费多长时间。他的话语逐渐八面玲珑,滴水不漏;他故意讲的乡下人般的笑话为他赢得了不少粉丝;他频繁出现在各个场合并总是能几句话便引起别人的佩服。他在美国的商界和名流圈内建立了独一无二的Reputation——他把这种声誉不断打造成自己真正的“护城河”。而芒格则不会或者不愿这种社交技巧,他和小伙伴芒格的档次拉开正是从此开始。
随着凯瑟琳格雷厄姆挤进真正的名流阶层是巴菲特的第三个节点,在投资《华盛顿邮报》之前,巴菲特在拼命追求成功;而在投资《华盛顿邮报》之后,巴菲特已经不大可能失败了。在结识凯瑟琳格雷厄姆之前,结束11个早期合伙公司是他的“阿喀琉斯之踵”,他给证监会的文件始终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他11个合伙企业对倒股票、相互抬庄的合法合理性,总是被监管层质疑,令其苦不堪言;而在结识凯瑟琳格雷厄姆之后,这些攻击再也无法击倒他,反而转变为成功的注脚。他与名流阶层的关系不仅为他带来了生意,例如2008年在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的撮合下投资高盛;也为他避免了灭顶之灾,例如1991年凭借私人关系成功说服财政部长尼克布雷迪放其一马,他得以从所罗门兄弟全身而退——这家8000名员工,欠债1500亿美金的公司原本足以把巴菲特击垮。巴菲特自称的“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和投资朋友”这句话只有结合这些背景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
只有迈过了第三个节点,巴菲特才在金字塔尖甩开了同一辈的商人同侪,向全球商业史的总统山迈进——那个总统山也就四五个位置,其中几个已经被JP摩根、洛克菲勒等人占据。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菲特?
回到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菲特”,这个答案便很简单了。从巴菲特11岁开始投资起,巴菲特自己成为现在的巴菲特都用了76年。而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也只不过区区40年,股票市场也就25年,一切尚早。要成为巴菲特需要迈过三个节点,我们很多的技术派没能迈过第一个节点,如吕梁;少数人没迈过第二个节点,如徐翔;极少数有机会的人没迈过第三个节点,如姚振华。但一定会有:中国的巴菲特,他或她正在路上。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彼时列宁、孙文去世也才几年而已,美国的总统尚是胡佛。在年纪相近的人当中,把所有行业算上,现在还能生龙活虎出来炫技的可能也就长者和伊丽莎白二世了。对于这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历史级别的人物,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人哪个不对他肃然起敬呢?更无需提他的巨额捐款。巴菲特已然坐上了商业历史的总统山,他虽未盖棺,业已论定。
然而巴菲特仍未满足,现在的他满满是“既然做了首富,那就做最长寿的人吧”这种劲头。所以,有志于做巴菲特的朋友们,先努力活到80再说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水晶球财经网——牛人都在这里!欢迎关注水晶球财经网微信公众号:sjqcjw
水晶球财经网——牛人都在这里!欢迎关注水晶球财经网微信公众号:sjqcjw段永平:我所理解的价值投资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CNBC称,根据《福布斯》的数据,巴菲特目前净身价超过750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富豪。...
自1964年至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下简称“哈撒韦”)克服了经济波动周期性影响...
转载 @ Warren Buffet 华伦.巴菲特(最伟大的投资家) @华伦巴菲强调成功投资的重...
沈一慧,南浔人,作为1998年踏入资本市场的“证券老人”,喜欢在杭州西子湖畔静静思考...
巴菲特46年投资业绩实证分析 俱乐部会员:正道吴 下面的数据出自巴菲特2010年度致股东...
贾华斐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中国最早一批坚持价值投资的私募基...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菲特?——谈巴菲特一生的三个节点|巴菲特|格雷厄姆|奥马哈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本文来自“红与绿 金羊毛工作坊”作者:严晓捷。巴菲特一生的三个节点1、
巴菲特家族起源奥马哈这个地方,最初籍籍无名,只是密西西比河上游印第安人的定居点之一。自19世纪50年代的淘金热以来,旧金山北部的俄勒冈州发现了金矿,很多拓荒者和掘金者要穿过内布拉斯加向密西西比河以西进发,前往俄勒冈州和摩门小径,奥马哈是必经之路。奥马哈便成了这些冒险者歇脚的乐园,从此逐渐繁荣,那里生意最好的显然是赌场、妓院和酒,奥马哈在当时是如此出名,以至于被人称为“索多玛”,任何一个读过《旧约》的人对这个词所代表的含义再明白不过了——没读过的朋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比芭提亚罪恶一万倍”。之后奥马哈虽然引入了铁路,成为联合太平洋铁路的起点,但火车站点附近靠什么繁荣我们是不难想象的,仍然脱不开黄赌酒的路子。在类似这样的城市要想发财就简单了,两条路:一条路就是皮肉生意,开妓院、开酒店、做赌场。川普的爷爷走的就是这条路,从德国巴伐利亚跑到西雅图开青楼酒店业,赚到盆满钵满,结账都是用天平称金子。走这条路就得别让信仰挡住欲望,“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然而,巴菲特爷爷就吃亏了,他们家是法国胡格诺教徒的后裔,这个教派是出了名的虔诚,生活节约,个性节制、还是禁酒主义。于是他们只能走第二条路,在奥马哈开杂货店,卖些蔬菜、水果、山货,苦逼地勤勤恳恳天天晚上开店到11点。如今的川普和巴菲特现在的这些经营特点其实从他们爷爷这一辈就能看到影子,而且很明显,这两种经营路数是互相瞧不上的。所以现在的巴菲特和川普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名人互相基本不来往,甚至公开互怼,从根上说是祖辈的信仰理念的不和,该冲突往下一两代都不太可能调和——尽管他们两家发家起源相当类似,均起家于淘金热歇脚城市。在这样的胡格诺家庭,他们认为的“光宗耀祖”绝不是成为首富,而是为了上帝的荣耀服务于社会,通俗地说,他们最希望的是成为传教士或者高级别公职人员。而巴菲特的父亲居然做到了。在经历报社工作、销售保险、股票经纪等众多工作之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大萧条期间失业。在巴菲特爷爷的资金帮助下,他和两个合伙人在大萧条最低点开立了股票经纪公司,“做左侧”,站稳了脚跟并逐渐壮大。在1942年美国参加二战后,巴菲特父亲代表内布拉斯加州竞选国会众议员成功并任了4次,甚至一度非常有机会接任参议员。这是巴菲特家族从精神上来说真正的巅峰,巴菲特一生都从心底里深深敬重仰望父亲,说明他的精神底色仍是一个合格的胡格诺派教徒(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如此被中国人喜爱的原因,儒家和胡格诺派在对信徒行为的约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人很容易对这个老外有精神上的代入感。中国人对巴菲特的这种喜爱程度在其他国家很难找到,起码美国就不是)。实际上,巴菲特正是因为觉得自己无法企及父亲在政治上的高度才转而发展父亲的第二职业——股票。从1942年开始,巴菲特的父亲便是全奥马哈备受尊敬的第一名人,之后是杰拉尔德福特(后来成为总统),至于巴菲特,那是上世纪90年代他成为公众人物之后的事儿了。而巴菲特的母亲由于精神病家史在人前人后是完全两个人,人前好客、健谈、爱社交;而人后却时不时由于偏头痛(很有可能是家族精神病史)对子女相当虐待。他母亲给他童年留下的心理阴影之深,以至于巴菲特从不愿意谈论其母亲。这实际上深深影响到了巴菲特对于女性的态度,从心理学来讲,巴菲特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女性,她需要具备其母亲最好的爱社交的那一面,也极度渴望这个女性具备其母亲欠缺的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他对女性既渴望又疏离,既爱慕又心硬,这种态度伴随其一生(事实上,巴菲特晚年的婚姻同居模式并不比《花花公子》的休赫夫纳更合法,后者在跟三个兔女郎同居时,其身份仍然是单身)。2、
价值投资巴菲特的原始天才在于其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记忆力,直至80多岁的今天他都能准确地说出上世纪40年代奥马哈县志记载的人数,精确到个位数。这样的数字天才一旦认识到复利的价值,其发财几乎是必然。所以在巴菲特11岁开始其投资生涯时,他便用自己当时的资产准确地算出他将在3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在经历了卖报纸、卖可口可乐、家族杂货店兼职、高尔夫球童等工作之后,到15岁时,巴菲特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商人,资产已经超过2000美金,并自己买了40英亩的农场租给别人,比他的老师赚的多多了,更不用说周围的同学,因此,其对学业毫无兴趣导致成绩急剧下降便可以理解。显然巴菲特不是狂热的爱国者,因为他高中毕业后没有参军,16岁进入宾大沃顿商学院后,由于对于二战老兵的照顾,巴菲特的同学全是这些退伍老兵,可以想见不擅体育运动的巴菲特在其中的郁闷。他父亲第4次竞选失败和他申请哈佛失败几乎在同一时期。巴菲特转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由此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节点。在此之前,巴菲特是把技术分析奉为圣经的,《道氏理论》、《趋势交易》、《波段分析》滚熟于心。天天画波段、看图表、算指标、数波浪。但之后,《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便被巴菲特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从他那里,巴菲特学到了“市场先生”“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等至关重要的概念,正是这些概念重构了巴菲特的投资世界。他后来的成功表明,先进的技术派完全可以转型成为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迈过这一节点相当重要,在此之前巴菲特的起点与利弗莫尔相当类似,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他在投资史上可能会被作为下一个利弗莫尔或者某个技术派理论的实践者如江恩等被铭记。而一旦迈过这个槛之后,巴菲特已经把他们远远甩在了身后和投资书架的角落。3、
定性分析从哥伦比亚毕业,巴菲特在奥马哈经历了短暂的股票经纪生涯之后,赴纽约加入格雷厄姆的合伙公司。很显然巴菲特仍然尊敬格雷厄姆,但巴菲特自己的投资理念正在与其慢慢区隔。格雷厄姆受大萧条的损伤很深,因此从不敢把资金过于集中少数股票,其投资相当分散,但巴菲特曾把75%的资金投资于GEICO;格雷厄姆思想的本质是选择精准的套利,套利可以事先计算,且套利完之后就要收手,“捡起烟蒂,免费吸最后一口,然后丢掉”,例如洛克伍德可可豆的套利。但巴菲特在同一笔交易中却选择了买入并持有策略,挣了13000美元。巴菲特在此阶段的幸运在于,他因为未经历过大萧条而大胆,因为大胆而充分享受了牛市的收益。对于这一点,我们并无法对于在大萧条期间经历过艰难岁月的格雷厄姆做更多苛责。属于巴菲特自己的投资思想很快将要破茧而出。无论如何,在格雷厄姆满心期待巴菲特成为自己的合伙人时,巴菲特却组建了自己的合伙公司。25%的收益分成和对其充分信任的早期合伙人令巴菲特几乎立于不败之地,使其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投资思想。从巴菲特管钱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很重视对投资思路的秘而不宣,他在募集资金时从不讲他投资什么,以至于奥马哈风传“那个巴菲特众议员的儿子在搞旁氏骗局”,甚至奥马哈当地的高尔夫乡村俱乐部都把他除名。而巴菲特在募集资金时为了迅速扩大资本,也与不同的投资人谈判组建了不同条款的11个合伙企业,引起了当时的诟病并为其之后埋下了隐患,最终间接导致了伯克希尔的诞生。结识芒格是巴菲特的第二个节点,在此之前,巴菲特无论是套利或者买入持有,基于的都是格雷厄姆的烟蒂理论,既然是烟蒂,那就既小且烂。换言之都不是好公司,有点儿像国内的赌重组股票甚至是ST。巴菲特毕竟是杂货商家的儿子。而芒格是律师出身,这在美国属于上流社会的进阶起步阶层,他更喜欢大一点儿的体面的生意,这些烟蒂股票芒格是压根儿从心底里看不上的。受格雷厄姆和其父亲影响,巴菲特总是想着失败的可能,一定要避免失败,要精确计算,这是其投资思想的起点。而只有接触了芒格之后,巴菲特才可能持续投资美国运通,美国运通的真正价值并不是来自可以计算的资产,而是来自不可计算的对客户们的声誉。这才是芒格所称的“伟大的生意”,他无法计算,只能定性分析,它包括“正确的公司、管理、护城河”等等。这个理论甫一提出,便超越了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任何一章都找不到关于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学会定性分析之前,巴菲特需要抽一个烟蒂,扔掉,马上再找下一个;抽一个烟蒂,扔掉,马上再找下一个。按照这种方法,巴菲特即使是超人,也不会成为现在的巴菲特。而一旦迈过了定性分析这个节点,巴菲特便有机会真正长期持有那些真正伟大的公司,不是巴菲特成就了自己,而是这些伟大公司成就了巴菲特。对于一个个体户而言,后者要容易多了。巴菲特一旦迈过了这个节点,就会把和他同时代的格雷厄姆、多德抛在身后,费舍尔、彼得里奇等人再也无法望其项背,迈过这个节点为他自己成为首富提供了真正的可能,因为他实际上把自己做成了伟大公司的合伙人。他几乎再也不会犯抽烟蒂的大错误了。买下伯克希尔是他投资生涯中最后一个格雷厄姆式的错误。4、
挤入上流阶层投资《华盛顿邮报》是巴菲特的第三个节点,他对于巴菲特的意义在于使其成功地挤入了美国真正的上流阶层。媒体在美国的作用基本是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大权力,其能量无孔不入。对于像《华盛顿邮报》这样把《纽约时报》视为竞争对手的严肃新闻类媒体来说,更是连总统,国会都得礼让三分。1971年的《华盛顿邮报》因为“五角大楼文件”的事件名声大噪,巴菲特正是从此时开始购进股票,到1973年,《华盛顿邮报》开始调查水门事件,尼克松政府威胁要吊销其下两家电视台执照,公司股票从36元暴跌至16美元,巴菲特很快加购超过了5%,并致信凯瑟琳格雷厄姆,在信中,激动不已的巴菲特近乎谄媚地表态“《华盛顿邮报》必然是由凯瑟琳格雷厄姆控制并管理”,尽管当时即使董事会都不一定会同意这一点。此时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处于人生的最低谷,公司股票暴跌,董事会成员对其相当不满,尼克松政府视其为眼中钉,她也根本不知道巴菲特是朋友还是敌人。在她咨询董事会成员后,傲慢的董事会成员问“谁是巴菲特?”更加剧了其担心。但巴菲特最终让凯瑟琳格雷厄姆吃了定心丸,与其签署协议保证没有经过她的同意不再购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凯瑟琳格雷厄姆找到了一个坚定的盟友。一个突然购买股票的投资者能与管理层站在一边对投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点上巴菲特做得有多好,姚振华会现身说法地告诉你。在此之后的故事对于巴菲特如同童话,《华盛顿邮报》在与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对决中获胜,尼克松下台。《华盛顿邮报》得已成为当时最有权力的媒体,凯瑟琳格雷厄姆能随时约见任何一位政府官员乃至总统——毕竟,谁敢得罪能扳倒总统的人呢?那时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实际上是华盛顿的女主人,美国的女王,哪怕是各国首脑都趋之若鹜。她在马来西亚旅游时,总理去她客厅赴宴;在英国旅游,受到首相接见。而凯瑟琳格雷厄姆在华盛顿家中的晚宴入场券更是检验名流的试金石,每个能受邀参加其晚宴的客人都会如同见到女王般跟别人得瑟。巴菲特交的就是这样的朋友。正式在受邀参加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晚宴并被介绍给客人之后,巴菲特才认识后来许多的总统,商界名流等等,媒体也开始给巴菲特加上各种光环,大众对于其认识从“内布拉斯加的有钱人”迅速转变为“全美国的商业大亨”。而巴菲特也迅速学会了上流社会的玩法,从开始的格格不入到后来的乐此不疲,他并没有浪费多长时间。他的话语逐渐八面玲珑,滴水不漏;他故意讲的乡下人般的笑话为他赢得了不少粉丝;他频繁出现在各个场合并总是能几句话便引起别人的佩服。他在美国的商界和名流圈内建立了独一无二的Reputation——他把这种声誉不断打造成自己真正的“护城河”。而芒格则不会或者不愿这种社交技巧,他和小伙伴芒格的档次拉开正是从此开始。随着凯瑟琳格雷厄姆挤进真正的名流阶层是巴菲特的第三个节点,在投资《华盛顿邮报》之前,巴菲特在拼命追求成功;而在投资《华盛顿邮报》之后,巴菲特已经不大可能失败了。在结识凯瑟琳格雷厄姆之前,结束11个早期合伙公司是他的“阿喀琉斯之踵”,他给证监会的文件始终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他11个合伙企业对倒股票、相互抬庄的合法合理性,总是被监管层质疑,令其苦不堪言;而在结识凯瑟琳格雷厄姆之后,这些攻击再也无法击倒他,反而转变为成功的注脚。他与名流阶层的关系不仅为他带来了生意,例如2008年在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的撮合下投资高盛;也为他避免了灭顶之灾,例如1991年凭借私人关系成功说服财政部长尼克布雷迪放其一马,他得以从所罗门兄弟全身而退——这家8000名员工,欠债1500亿美金的公司原本足以把巴菲特击垮。巴菲特自称的“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和投资朋友”这句话只有结合这些背景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只有迈过了第三个节点,巴菲特才在金字塔尖甩开了同一辈的商人同侪,向全球商业史的总统山迈进——那个总统山也就四五个位置,其中几个已经被JP摩根、洛克菲勒等人占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菲特?回到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菲特”,这个答案便很简单了。从巴菲特11岁开始投资起,巴菲特自己成为现在的巴菲特都用了76年。而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也只不过区区40年,股票市场也就25年,一切尚早。要成为巴菲特需要迈过三个节点,我们很多的技术派没能迈过第一个节点,如吕梁;少数人没迈过第二个节点,如徐翔;极少数有机会的人没迈过第三个节点,如姚振华。但一定会有:中国的巴菲特,他或她正在路上。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彼时列宁、孙文去世也才几年而已,美国的总统尚是胡佛。在年纪相近的人当中,把所有行业算上,现在还能生龙活虎出来炫技的可能也就长者和伊丽莎白二世了。对于这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历史级别的人物,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人哪个不对他肃然起敬呢?更无需提他的巨额捐款。巴菲特已然坐上了商业历史的总统山,他虽未盖棺,业已论定。然而巴菲特仍未满足,现在的他满满是“既然做了首富,那就做最长寿的人吧”这种劲头。所以,有志于做巴菲特的朋友们,先努力活到80再说吧!(编辑:姜禹)
热门推荐APP专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晓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