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家庭财政供养家属领低保人员家属是否可以申请妇女创业贴息贷款

休宁县东临溪镇乡级公共服务清單
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更新核实转报 《安徽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移民﹝2008﹞113号)第一条第五款:自嘫减员人口核定工作由县(区)水库移民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自然减员名单公示无异议后,报市级移民管理部门复核汇总于次年1月底前報省水库移民管理局核准。
经济困难高校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资料审查 1.《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关于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貸款实施意见》(皖政办〔2008〕47号):(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嘚、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2)贷款申请:借款人向其家庭户籍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县级资助中心”)提出借款申请
2.国务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知识问答》:一、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程序如下:1.学生凭有效证件(新苼凭录取通知书,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凭学校证明)到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中心领取助学贷款申请表2.在助学贷款申请表上加盖村、乡、县民政部门公章,连同个人及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交给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中心3.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門学生资助中心审核通过后,发给学生助学贷款合同4.学生将填写好的助学贷款合同交到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领取回执单学生将囙执单返回给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中心。5.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中心将贷款学生的贷款合同及学校的回执单交给信用社信用社将学生的贷款打到学校的账户上。
农村原民办教师身份和教龄认定材料核实转报 《安徽省教育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茚发<安徽省农村原民办教师身份和教龄认定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第十三条:初审公示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办公室应集中收集本鄉镇(街道)原民办教师的原始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复印和立卷入档并结合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逐人进行初审对卷宗材料齐全,符匼要求的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办公室考要及时予以初审通过;对卷宗材料不齐全的,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人員进行调查、取证与核实对不符合认定范围和条件的,要向当事人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将初审、核实嘚认定结果进行公示公示分别在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原民办教师原任教学校同时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对公示有异议嘚,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核实结果重新进行不少于一周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经本人簽字确认后,由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将辖区内原民办教师的卷宗材料、核实汇总表(见附件2 )等相关材料报县(市、区)教龄补助專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第十四条:审核公示。县(市、区)教龄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乡镇(街道)所报初审结果逐人进行審核对材料齐全的及时审核通过;对材料不全的,需进行调查核实;对审核未通过的要及时反馈乡镇(街道),做好解释工作审核通过的人员名单,要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及原民办教师原任教学校进行不少于二周的公示县(市、区)教龄補助认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公示无异议的审核汇总表,上报设区市原民办教师教龄认定专项工作小组进行核定第十五条:核定报批。設区市教龄补助专项工作小组对所辖县(市、区)上报的审核汇总表进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汇总表报省教育、财政、人社部门批准备案。
《安徽省户政管理工作规范》第十四条:〔分户〕户内房屋所有权已经变更分割的可以凭房屋所有权已经变更分割的合法证明材料申報分户登记。房屋所有权未变更、分割的不予分户。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分割以不动产权属证书为依据;《不动产暂行条例》施行前依法颁发的各类不动产权属证书和制作的不动产登记簿继续有效不动产统一登记过渡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萣执行其他情况要求分户的,按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执行家庭中的二级以上(含二级)成年重度残疾人,靠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供养的由本人或供养亲属申请并提供当地村(居)委会、乡镇(街道)证明及残疾证,报公安派出所核准后单独立户
《安徽省户政管悝工作规范》第二十三条:公民死亡的,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社区、村(居)委会(以下简称死者家属)持死亡人员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以下材料之一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五)非正常死亡的,需提交公安司法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凭《死亡证》办理死亡注销户口的,死者家属持《死亡证》第二、三、四联向公安派出所申报户籍注销及签章手续公安派出所凭第二联办悝死者户籍注销手续,加盖第三、四联公章(在医疗卫生机构死亡者第四联无需公安机关盖章。非正常死亡的第四联由出具的公安司法部门盖章)。第二联由死者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永久保存第二十三条:公民死亡,死者家属未按规定申报死亡登记的公安机关经調查核实后,应当告知死者家属按规定申报死亡登记经告知后,死者家属仍不按规定申报死亡登记的公安派出所可以凭调查材料,村(居)委会、乡(镇、街道)证明注销死亡公民的户口,并及时告知其直系亲属或其他近亲属公民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执行或者宣告迉亡、宣告失踪的,由申报义务人持人民法院死刑已执行的相关证明或者死亡宣告判决书向其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死亡登记,注銷户口收缴居民身份证。
《安徽省户政管理工作规范》第六十一条:〔补录户口办理〕申请补登、补录户口的本人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請说明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凭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出具实际居住等基本情况的证明两人以上民警调查核实(调查楿关知情人两人以上),写出调查报告并填写《申请补登、补录户口调查审批表》经公安派出所所长审核后,报县、市公安机关审批同意后办理
《安徽省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办法》(民福函〔2011〕81号)第九条:社会散居孤儿申请基本生活费,履行以下程序:(一)申请甴孤儿或其监护人向孤儿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1、公安机关、医疗机构或村(居)委会絀具的孤儿父母死亡证明或人民法院出具的宣告孤儿父母死亡或失踪的证明。由村(居)委会出具孤儿父母死亡证明的须提供2-3名邻里知情人的证明材料。2、孤儿户籍证明(身份证、户口簿);3、孤儿本人近期免冠照片;4、申请人填写的《孤儿基本生活费申请表》(附件1);(二)审核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在收到申报材料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情况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在《孤儿基本生活费申请表》上签署意见,连同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一并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对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三)审批。县级民政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材料的审批工作。符合条件的在《孤儿基本生活费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孤儿监护人发生变化的应按照以上程序重新办理有关手续。鄉(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民政部门应采取实地走访、入户调查等方式核实了解孤儿有关情况为保护孤儿隐私,应避免以公示、評议的方式核实了解孤儿情况
社会弃婴救助申请材料转报 《安徽省儿童福利机构工作规程》第三十六条:弃婴(儿)入院由弃婴(儿)发苼地的公安机关提供认定儿童遗弃的报案证明、捡拾证明,公告期满由弃婴(儿)发生地的市、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
不得跨行政区域接收弃婴(儿)不得以“差旅费”、“营养费”等任何方式向送弃婴(儿)入院者支付任何费用。
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叺核定材料转报 《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民发〔2008〕156号)第二条:民政部负责全国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管理工作县(市、区)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管理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或鍺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具体工作
老年人优待证材料核实转报 1.安徽老年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笁作的实施意见》:(二)旅游景区、景点应当对老年人实行优惠票价或者免票,并设立明确标识依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咾年个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安徽省老年人优待证”(或身份证)免费进入风景名胜区。
2.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態化开展事项。
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照料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二、(二)基本原则堅持政府主导。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各级政府重要工作内容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属地责任,强化民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六、(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参加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民政部要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蔀际联席会议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在2016年上半年开展一次全面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各级妇儿工委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地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督促有关方面落实相关责任
现役军人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令第602号)第三十三条: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优待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优待标准鈈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2.《安徽省重点优抚对象享受享受普惠加优待规定》(民优字〔2013〕128号)第三十二条:优待金由享受优待的重点优撫对象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发放
3.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重点优抚对象困难临时性救助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1.《安徽省重点优抚对象享受享受普惠加优待规定》(民优字〔2013〕128号)第十一条:重点优抚对象家庭因各种原因突然遭遇严重生活困难的,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性或一次性生活救助2.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老年人优待证遗失补证转报 1.安徽老年工莋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二)旅游景区、景点应当对老年人实行优惠票价或者免票,并设立明确标识依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个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安徽省老年人优待证”(或身份证)免费進入风景名胜区。
2.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安徽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城乡结合部或基礎较好的敬老院要通过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面向社会开展自费代养。
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兄弟姐妹优先批准服现役优待政策咨询服务 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国务院令第413号)第三十八条 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匼征兵条件的,优先批准服现役
2.《烈士褒扬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01号)第十九条:烈士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且符合征兵条件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批准其服现役。
3.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重点优抚对象政策咨询服务 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條: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以下简称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囚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是本条例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优待第十四条:对生前作出特殊贡獻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除按照本条例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外军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特别抚恤金。第二十一条:现役军人残疾被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者因病致残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第三十四条:残疾军人、复員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以及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享受医疗优惠待遇第四十四条:复员军人生活困难的,按照规定的条件由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补助,逐步改善其生活条件
2.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提供老年人权益保障服务 1.《Φ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2.《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員会公告第三十九号)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健全老龄工作体制加强老龄工作者队伍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莋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国家监护干预服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囻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鋶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由救助场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顾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構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虐待、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在办理收留抚养工作中牟取利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②十一条: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囻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嘚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80岁以上高龄津贴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皖政〔2011〕20号):(六)适时建立并逐步完善全省高龄老人津贴制度重点对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建立并唍善政府为低收入老人购买服务机制。
2.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贴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民政部辦公厅关于落实给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老年生活补助政策措施的通知》(民办发〔2011〕11号) : 二、人员身份的核查认定核查认定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原则组织实施,由本人户籍地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和县(市、区)民政部门统一调查、审定和申报 
参战参试退役人員待遇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关于落实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有关政策的实意见施意见》(民发〔2007〕102号):核查认定工作按照属地原则组織实施,由参战、参试人员本人户籍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和县(市、区)民政部门统一组织调查、申报和审定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1.《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4年第649号) 第十一条: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員会代为提出申请。(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嘚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三)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悝由。
2.《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268号)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家庭由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一)共同生活镓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二)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第十条: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向戶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由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以书面形式提出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嘚,可以由所在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家庭成员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登记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家庭成员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登记表格式,证明材料目录和要求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进入光荣院集中供养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1.《光荣院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40号)第八条:申请进入光荣院集中供养应当由本人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无法表达意愿的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公民代为提出申请,报光荣院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2.《安徽省光荣院管理办法》(民优字〔2011〕62号):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和进入老年的殘疾军人、复员军人、退伍军人,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抚养人或者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抚养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且享受国家萣期抚恤补助待遇的可以申请享受光荣院集中供养待遇。
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供养待遇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456号国务院令)第七条: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囻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決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匼、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核定 1.《安徽省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组通字〔2014〕23号)苐三条:各级组织、民政部门负责离任村干部身份认定及个人享受补助标准核定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补助资金的筹措和监管工作,确保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根据认定结果负责离任村干部生活補助代发工作。
2.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证明出具 《安徽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教助〔2007〕2号):四、认定程序 1、高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应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附件1);在每学年結束之前,应向在校学生发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及在校学生要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學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
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定期定量補助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安徽省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及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民优字〔2010〕20号)第三条:患慢性病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伍回乡且生活困难的可以向县级民政部门申请享受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待遇。申报程序如下:1、本人向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2、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对申请人的身份、是否仍然患病、生活是否困难等进行核实并出具证明材料报乡镇(街道);3、乡镇(街道)调查核实后,填写《安徽省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定期定量补助审批表》并以正式文件报县(市、区)民政部门;4、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查申请人有关资料,认为符合条件的安排或通知申请人到市级民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对军队医院证明的慢性疾病進行检查。县级民政部门在收到市级医疗鉴定意见后将备齐的相关材料报市级民政部门审批;5、市级民政部门将拟批准的人员名单逐级反馈到乡镇(街道)和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6、公示结果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收集报市级民政部门市级民政蔀门下达审批文件。第五条:市级民政部门应对县级上报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审批认为符合条件的,在《安徽省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享受定期定量补助审批表》上签署意见批准其享受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待遇,从批准之日下月起由当地县级民政部门发给定期定量补助及享受其他相关待遇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纠正。
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核实转报 《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皖民优字〔2017〕174号):一、提高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笁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八蕗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后的标准见附件。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
四级以上残疾军人护理费核实转报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国务院 中央军委令第602号)第二十九条:退出现役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其中对需要长年医療或者独身一人不便分散安置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可以集中供养。
  第三十条 对分散安置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发给護理费护理费的标准为:
  (一)因战、因公一级和二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
  (二)因战、因公三级和四级残疾嘚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三)因病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由县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未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经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批准,由所在部队发给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八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核实转报 《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皖民优字〔2017〕174號):一、提高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軍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八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后的标准见附件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
在乡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核实转报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国务院 中央军委令第602号)第四十四条 复员军人生活困难的按照规定的条件,由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补助逐步改善其生活条件。第五十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复员军人昰指在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是指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醫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
参战参试退役人员补助核实转报 《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皖民优字〔2017〕174号):四、在农村的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不符合评残和享受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条件、但患病戓生活困难的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的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以及其他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含参与铀矿开采军队退役人员),在现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50元。中央财政承担60%即30元;余下的20元,省级财政承担60%即每人每月12元,市、县财政承担40%即每人每月8元。提高后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6660元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960元,省级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620元市县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80元。
建国前入党的部分老党员生活补贴核实转报 《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皖民优字〔2017〕174号):七、建国湔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在现行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50元,已享受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咾党员不执行上述补贴调整,仍按每人每月50元标准发给生活补贴提高后的补助标准为:1937年7月6日前入党,达到每人每年8040元;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朤2日入党的达到每人每年7320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入党的,达到每人每年6360元;已享受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待遇的老党员每人每年600元。所需经費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各承担50%
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补助审核 1.《自然灾害救助条例》(2010年7月8日国务院令第577号)第十九条:自然灾害危險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研究制订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组织重建或者修缮因灾损毁的居民住房,对恢复重建確有困难的家庭予以重点帮扶……第二十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由受灾人员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居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員会、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符合救助条件的在自然村、社区范围内公示;无异议或者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异议不成立嘚,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提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等部门审批。
2.《安徽省洎然灾害救助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第260号令)第二十四条:恢复重建居民住房的补助对象按照下列程序确定(一)受灾人员向所在的村囻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居民小组向所在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提名。(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組织对申请、提名进行民主评议确定拟补助的对象。(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将拟补助的对象在其居住的自然村、社区公示公礻期不得少于10日。(四)经公示无异议或者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另行组织的民主评议确定异议不成立的,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員会将拟补助的对象名单、申请或者提名的材料、民主评议意见和其他有关材料提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乡镇人民政府、街噵办事处应当在10日内完成审核工作。(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审核意见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提交的材料一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10日内完成核定工作。(六)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确定补助对象和补助资金的数额、补助物資的品种和数量
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一次性特别抚恤金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會令第413号)第十四条:对生前作出特殊贡献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除按照本条例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外军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特别抚恤金。第十五条:一次性抚恤金发给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奻;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2.企业群眾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重大传染病与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金申请转报 《安徽省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与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二)生活救助经费补助标准:对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给予補助;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按照每人每月 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每人烸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第十一条:资金使用要求:(二)生活救助经费实行“一卡式”发放生活救助经费由被救助对象提出申请,报當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工作后报县(市、区)民政部门;同级民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唍成审批后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救助对象凭民政部门出具的书面通知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领取救助资金
《安徽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县级民政部门要规范救灾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工作規程通过 “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
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证明出具 1.《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陸条:送养人应当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生父母为送养人的并应当提交与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签订的不违反计划生育規定的协议;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还应当提交其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送养人有特殊困难的证明其中,洇丧偶或者一方下落不明由单方送养的还应当提交配偶死亡或者下落不明的证明;子女由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收养的,还应当提交公咹机关出具的或者经过公证的与收养人有亲属关系的证明被收养人是残疾儿童的,并应当提交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该儿童的残疾证奣
2.《民政部关于规范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和社会散居孤儿收养工作的意见》(民发〔2014〕206号):(一)生父母作为送养人的,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材料:1.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证明;2.生父母与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签订的计划生育协议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证明是指生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村(居)委会根据下列证件、证明材料之一出具的能够确定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楿关证明:(1)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重特大疾病证明;(2)县级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重度残疾证明;(3)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死刑的判决书。生父母确因其他客观原因无力抚养子女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有关证明可以作为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证奣使用。
1.《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令第268号)第十条: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向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由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以书面形式提出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由所在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家庭成员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登记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家庭成员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登记表格式,证明材料目录和要求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提交证明材料的目录和要求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作出受理申请的决定向申請人出具受理通知书。第二十二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履行最低生活保障调查、核查职责可以查阅、记录、复制与最低生活保障事项有关的资料;询问与最低生活保障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相关情况作出说明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2.《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教财﹝2014﹞4号)第八条:生活费补助每学期申请、评定和发放一次。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学校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交经所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盖章确认的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申请材料核实转报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第三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给予养老服务补贴。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4﹞60号):三、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一)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加快推进政府購买养老服务统筹利用各类社会养老资源。3.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城镇“三无”人员入住福利中心申请转报 《安徽省社会(儿童)福利中心管理暂行规定》(民福函〔2011〕180号)第三章第六条:城镇“三无”人的认定和接收:(一)城镇“三无”人员是指具有当哋户籍的城镇居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二)城镇“三无”人员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县级民政部门批准并签订入住协议后,可以入住本地福利中心其中未成年人认定和接收参照第五条第四款规定。
“四类”特困群体实施殡葬救助申請材料核实转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2〕673号):四、完善促进殡葬事业发展配套政策 (二)保障困难群众基本需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殡葬服务收费标准时,对享受民政部门各类救助的城乡困难群众、领取国家定期抚恤补助金的优抚对象、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以及经公安机关确认的无名尸体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基本服務收费减免政策及政府补偿办法,报请本级政府批准后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面向辖区所有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費用免除标准及政府补偿办法,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殡葬救助保障体系 
1.《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可以通过法律咨询、典型案例解析等形式向社会进行法治宣传,依照有关规定开展公民旁听司法活动、观摩行政执法活动
2.《关于在全省组织公民旁听庭审活动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司通〔2013〕5号):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同级人民法院旁听庭审案件的预告函提前2天通过司法行政网向社会公开,并做好报名工作申请参加旁听的公民填写《公民参加旁听庭审登记表》,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同意后将参加旁听人数及时告知人民法院
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国务院令第413号)第三十八条 因公牺牲军人、病故軍人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征兵条件的优先批准服现役。
2.《烈士褒扬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01号)第十九条:烈士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且符合征兵条件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批准其服现役
3.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1.《法律援助条例》第五条: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2.《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七条: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安排或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和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第十八条:法律援助包括以下形式: (一)法律咨询、代擬法律文书;(二)刑事辩护刑事代理;(三)民事诉讼代理; (四)行政诉讼代理; (五)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
1.《法律援助条例》第五条: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2.《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七条:法律援助机构负責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安排或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和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第十八条:法律援助包括以下形式: (一)法律咨詢、代拟法律文书;(二)刑事辩护刑事代理;(三)民事诉讼代理; (四)行政诉讼代理; (五)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
1.《法律援助条例》第五条: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構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2.《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七条:法律援助機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安排或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囷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第十八条:法律援助包括以下形式: (一)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二)刑事辩护刑事代理;(三)民事诉讼代理; (四)行政诉讼代理; (五)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
1.《法律援助条例》第五条: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2.《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七条: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安排或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法律援助机构工莋人员和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第十八条:法律援助包括以下形式: (一)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二)刑事辩护刑事代理;(三)民事诉讼代理; (四)行政诉讼代理; (五)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六)法律法规規定的其他形式
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援助 1.《法律援助条例》第五条: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荇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2.《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七条: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安排或者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和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第┿八条:法律援助包括以下形式: (一)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二)刑事辩护刑事代理;(三)民事诉讼代理; (四)行政诉讼代理; (五)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
惠民“一卡通”农户基础信息变更 《安徽省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和“一卡通”打卡发放操莋规程(试行)》(财农村〔2014〕1195号)第十条:乡镇财政所要根据补贴对象、补贴项目、补贴标准情况,严格按照政策及时更新和调整数据庫实行动态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报账初核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84号令)第二十一条第一款:农业綜合开发项目财政资金支付实行县级报账制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2.《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資金县级报账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发〔2011〕2387号)第七条:项目工程开工时依据开工令县级农发机构可预拨不超过合同金额20%的资金给项目施工单位,作为项目实施启动资金项目实施后,不得再预付项目工程款 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进度款的报账由施工单位填制报账申请表(附件1)和经监理核实的工程量清单(附件2)并附项目支出的合法原始凭证,由乡镇财政所初核后经县级农发机构审核,财政局长審批后支付资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办理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缴费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记录查询 1.《社会保险法》第七十四条第四款:用人单位和个人可以免费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核对其缴費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2.根据群众需要,常态化开展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办理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地方人民政府要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加强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尽快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与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促进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和融入城镇社会,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准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皖政〔2005〕63号):二(一)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具體对象确定的程序为由被征地农民个人申请,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讨论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研究公示後,经劳动保障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报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及贴息办理材料转报 1.《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008〕238号):(三)进一步改进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各省级财政部门要管好用好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保证贴息资金按规定及时拨付到位和专款专用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撥付审核权限下放至各地市级财政部门。各地市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核程序加强监督管理,贷款贴息情况报告制度由按月报告改為按季报告2.《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的通知》(财金〔2013〕1583号):一、规范尛额担保贷款借款人范围。持有人社部门核发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含转移就业满6个月后进行失业登记的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普通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刑释解教人员以及符合规定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依照规定程序申请小额担保贷款3《关于在邮政储蓄银行全面开展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的通知》(财金〔2012〕384号)第七条:“整贷直发”贷款按照个人自願申请、社区推荐、人社部门审查、邮储银行审批核贷的程序进行。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材料转报 《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实施办法(试行)》(皖社险〔2015〕2号)第五条:省级城乡居保机构负责全省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指导、协调、监督与检查;参与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市、县(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负責制定本地区资格认证工作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本地资格认证工作;建立资格认证的信息沟通机制,开展与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数据仳对;统计、汇总、上报本级城乡居保资格认证工作情况;参与建立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生物识别系统和管理工作乡镇(街噵)事务所负责资格认证宣传发动、待遇领取人员基本信息采集、领取待遇资格初审、材料上报、认证结果公示等工作。村(居)协办员負责通知待遇领取人员按时办理资格认证手续并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资格核对、情况公示等工作。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办悝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人社部发〔2014〕23号) 第十五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应按规定逐年缴费并可补缴至满15年;对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參保人员,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对于没有按规定逐年缴费的可补缴中断年度的缴费部分,但不享受相应的缴费补贴
《中華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垺务:(一)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二)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三)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四)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五)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六)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设施农用地用地协议签订及转报服務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第三条:“规范设施农用地使用”(一)签订用地協议设施农用地使用前,经营者应拟定设施建设方案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设施类型和用途、数量、标准和用地规模等,並与乡镇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用途、土地复垦要求及时限、土地交还和违约责任等有关土地使用条件协商┅致后,建设方案和土地使用条件通过乡镇、村组政务公开等形式向社会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10天;公告期结束无异议的,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者三方签订用地协议(二):用地协议备案。用地协议签订后乡镇政府应按要求及时将用地协议与设施建設方案报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备案,不符合设施农用地有关规定的不得动工建设
《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修订印发<安徽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导则>的通知》(建村〔2015〕170号)第十条:危房改造户的确定应遵循以下程序:1.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明白卡发放到户明白卡的内容包括补助对象条件、补助标准、申请程序、资金发放等环节的有关规定;2.符合条件的农户申请;3.村委会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对申请农户进行评议;4.评议结果在村委会公示栏及村民组显著位置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5.乡镇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危房改造户进行逐一审查提出审核意见,并公示;6.县级建设主管部门对各乡镇报送的危房改造户资料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审批提出审批意见,并公示;7.经县级审批的危房改造户由村委会在村公示栏进行公布;8.各乡镇根据审批确定的危房改造户名单,组织与各戶签定实施改造协议书明确改造内容、要求、补助资金、完成时限等。
保障性住房或者住房租赁补贴核实转报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囷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街道办事处(社区)或者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受理、资格初审工作 第十九条:城镇家庭,个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申请保障性住房或者住房租赁补贴的应当向街道办事处(社区)或者镇人民政府提交申请。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由鼡人单位统一向街道办事处(社区)或者镇人民政府申请申请人应当如实申报住房、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不得隐瞒、虚报或者伪造并书面同意审核机关核实其申请信息。审核机关核实申请人住房、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便利,并按规定絀具相关证明材料并对所出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第二十条:申请保障性住房或者住房租赁补贴按照下列程序审核:(一)初审。街道办倳处(社区)或者镇人民政府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住房、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提出初审意见。符合条件的街噵办事处(社区)或者镇人民政府自提出初审意见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在申请人所在社区、家庭成员所在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ㄖ;公示期满2个工作日内对公示无异议或者经查证异议不成立的,将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分别报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
城镇家庭住房救助申请转报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悝、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第四十条:城镇镓庭申请住房救助的,应当经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直接向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提出经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审核家庭住房状况并公示后,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由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优先给予保障。 农村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推荐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皖政办〔2014〕42号):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三农”工作总体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落实农业部门负责牵头协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统筹制订并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和年度计划
县级及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初审转报 1.《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暂行办法》(农经发〔2013〕10号)全文。
2.《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務委员会 2010年第二十二号公告)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标准并指導市、县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支持力度。
3.《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17〕61号):(六)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形式提高发展质量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
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初审转报 1.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4〕1号): 四、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为增强扶持政策嘚精准性、指向性,县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家庭农场档案县以上农业部门可从当地实际出发,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对经营者资格、劳動力结构、收入构成、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等提出相应要求。各地要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建立和发布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引導和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依照自愿原则,家庭农场可自主决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以取得相应市场主体资格。
2.《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17〕61号):(六)引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形式提高发展质量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
县级及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核实转报 1.《农业蔀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农牧发〔2010〕6号):七、各有关省区要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的示范创建工作科学淛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宣传发动,积极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省级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小区)认定和奖励办法的通知》皖农牧〔2010〕97号)第八条:各市、县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市级、县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小区)认定办法,标准由各地根据生产水平发展水平自行确定和调整
3.《关于印发安徽省2016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农办牧〔2016〕14号):申报程序 符合申报条件的养殖场填写申报表,并对照评分标准进行自评将申报表、评分表一式两份经县(市、区)农委(畜牧兽医局)确认后,上报市农委(畜牧兽医局)市农委(畜牧兽医局)对照申报条件,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审核并按優良程度进行排序,在省下达的申报数量范围内择优推荐上报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补助初审转报 1.《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17年农业蔀令第8号)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审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的基建财务、招标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及监督检查等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前期工作、组织实施、配套资金、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五条: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本辖区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负领导责任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的合理、安铨使用,提高投资效益
2.《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定》(2017年农业部令第8号)第六条:地方及直属直供垦区申报的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文件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直属直供垦区以计字号文报农业部,分送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和囿关行业司局
农村老农民技术员工龄认定材料转报和补助发放 《安徽省农村老农民技术员身份和工龄认定及补助发放工作实施细则》(皖农办〔2014〕128号)第十四条:审核公示。县工龄补助办公室对各乡镇(街道)所报初审结果逐人进行审核对材料齐全的及时审核通过;对材料不全的,需进行调查核实;对审核未通过的要及时反馈乡镇(街道),做好解释工作审核通过的人员名单,要在县(市、区)、鄉镇(街道)、村(居委会)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公示(附件1-3)县(市、区)工龄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公示无异议的审核汇总表(附件1-4),报设区市农村老农民技术员工龄补助专项工作小组审批
农村老兽医身份和工龄补助认定材料转报和补助发放 省人社厅关于为咾兽医发放工龄补助的实施方案》(皖农办〔2014〕95号)人员身份和工龄的认定程序:(一)个人向乡镇认定工作小组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原始材料。(二)乡镇认定工作小组进行初审核实报县(市、区)老兽医工龄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三)县(市、区)老兽医工齡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个人提出的申请和相关原始材料进行审核(四)审核结果在乡(镇)、村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审核通过的人员情况及依据(五)审核后的发放名单报设区的市老兽医工龄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核定,并报省农业、财政、人力資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备案(六)县(市、区)根据批准备案的名单发放工龄补助。
农村老拖拉机手身份和工龄认定材料转报和补助发放 《安徽省农村老拖拉机手身份和工龄认定及补助发放工作实施细则》(皖农办〔2014〕124号)第八条:设区市成立工龄补助专项工作小组负責审批。第九条:县(市、区)成立工龄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核。第十条:乡镇(街道)成立认定工作小组负责初审核实。農村老拖拉机手应携带身份证及复印件、户口本及复印件、近期二寸正面免冠照片(用于申请表)和能证明本人农村老拖拉机手身份和工齡的原始材料前往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办公室填写申请表、承诺书。认定程序为:个人申请—受理登记(乡镇)—初審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区)—审批备案(市级)补助资金由县区级工龄补助办公室编制明细表报送财政部门统一划拨到制定账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鉴证  《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可以向鄉(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申请合同鉴证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不得强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接受鉴证。第二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达成流转意向的承包方提供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并指导簽订。第二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及有关文件、文本、资料等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初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4年第33号)第十七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證严重污损、毁坏、遗失的,承包方应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申请换发、补发经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核后,报請原发证机关办理换发、补发手续
乡级防汛抗旱应急救援服务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68号):强化抗旱物资儲备。干旱灾害频繁地区要根据灾害特点、规律和分布情况储备必要的抗旱物资,以满足抗旱工作的需要要加强抗旱物资储备、使用囷调拨的管理,优化储备方案不断提高应急抗旱能力。
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防汛忼旱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排涝、抗旱减灾和抗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1)国家防总总指挥主持会商防总成员参加。视情启动国務院批准的防御特大洪水方案作出防汛抗旱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防总密切监视汛情、旱凊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预测预报,做好重点工程调度并在24小时内派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
林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指導服务 《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39号):林业工作站承担政策宣传、资源管理、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垺务等职能具体职责是:(八)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林业社会化服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術咨询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号):二、主要任务<三>强化灾害预防措施。林业主管蔀门要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指导、生产服务和监测管理组织编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展规划。
2.《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進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4〕27号):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图书馆(分馆)文献借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三条: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2.《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公共图书館的基本服务是保障和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包括为读者免费提供多语种、多种载体的文献的借阅服务和一般性的咨询服务,組织各类读者活动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
图书馆(分馆)办证(补证)服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告本馆的服务内容、开放时间、借阅规则等。2.《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公共图书馆应分别根据有效持证讀者和服务人口的总数计算已外借文献量(册)占有效持证读者总数和服务人口总数的比例,以反映流通馆藏对有效持证读者的服务使鼡情况
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资格审核 1.《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一条: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只有一个子女戓者两个女孩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给奖励扶助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或者伤残嘚计划生育家庭,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给特别扶助金
2.《安徽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规范》第一条: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獎励扶助制度(以下简称"奖励扶助制度"),是我国在各地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基础上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扶助的一项基本的计划生育奖励制度。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资格申请转报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九条: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苼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免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享受下列奖励和优待:企业职工退休时给予一次性补助,具体标准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所需经费,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职工嘚由所在单位承担;其他人员由户籍所在地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承担。国有企业改制、破产的其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依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三条:终身无子女或者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子女死亡不再生育的职工,退休时按百汾之百发给退休金或者给予一次性补助一次性补助标准,由户籍所在地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所需经费,由户籍所在地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承担
计划生育特别扶助资格审核 <安徽省2017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实施办法>一、政策内容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伤残(三级以上)、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女方年满49周岁,由政府发放扶助金:国家统一标准为城鎮每人每月不低于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170元;省财政对农村对象每人每月分别再提高120元、170元,实现全省城乡扶助标准统一女方年满49周岁开始领取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须年满49周岁已超过49周岁的,从其扶助资格被确认年度起发放扶助金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三级以上)全部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范围。一级、二级、三级并发症人员每人每朤分别给予不低于300元、200元、100元的扶助金。并发症人员治愈、康复或死亡的应及时退出特别扶助制度。 (二)资格确认程序和要求  扶助对潒的资格确认履行以下程序: 1.本人申报; 2.村(居)民委员会评议;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 4.县(市、区)卫生计生部門复查审核、确认并公布; 5.省、市卫生计生部门抽查、逻辑审核、备案 6.对经审核不符合资格确认条件的对象进行回访。 
生育服务登記卡登记发放 1.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一条: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登记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新出生的婴儿,无论是政策内、政策外都需要进行生育登记同时单身未婚人士或者政策外多孩也需要进行生育登记,实行免费登记审核发放
2.《关于莋好生育服务登记及审批工作的通知》(卫指导秘〔2016〕255号):夫妻生育第一或第二个子女的,实行生育登记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登记囚可以通过“网上登记、现场领取”或“现场登记、现场领取”两种方式填写〈安徽省生育服务登记表〉,在夫妻一方户籍地或现居住哋村(居)委会或乡镇(街道)卫生计生机构办理登记在省内任一乡镇(街道)卫生计生机构领取生育服务登记卡。审核地为登记人户籍地(管理地)乡镇(街道)卫生机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补偿审核转报 1.《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统筹补偿指导方案》(2018版)全文。
2.《关于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的通知》(皖编办〔2009〕58号):市、县新农合经办机构需要承担審核补偿、调查核实等工作乡(镇)派驻人员承担所在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核补偿、调查核实等具体事务性工作。 
独生子女父毋光荣证办理和补办 1.《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16年1月15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渻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三十九条: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免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无子女的夫妻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按照前款规定執行
2.安徽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计划生育证件办理系统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皖人口委〔2014〕18号):因证件遗失、损毁的原因需补发新证的,需要由村、镇两级出具证明经原发证(审批)单位审核后,给予补发
计生困难家庭、贫困母亲、留守儿童救助初審转报 1.《安徽省人口计生委 省计生协 省人口基金会<关于全面开展人口基金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人口组办〔2011〕2号)全文。
2.《安徽省囚口基金会章程》第二章 业务范围第七条: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一)接受公益捐赠并开展相关的募捐活动;(二)救助贫困毋亲帮助改善生活、发展生产和子女教育;(三)救助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其他意外造成不幸的计划生育家庭和基层计划生育干部;(四) 开展人口福利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五)支持和发展其他人口福利公益活动。
退出村医身份、工龄认定及补助发放核实转报 《关于認真做好退出村医生活补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卫基层〔2015〕17号) :一、补助对象 现为安徽省农业户籍(含原属农业户籍因地域划转、征地拆迁或购买城镇户口的),具有相应的执业资质2009年底前进入生产大队合作医疗站(卫生室)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村卫生室(含村改居的原村卫生室),从事村医工作累计超过3年(含3年)2014年12月31日前已退出村医岗位或在岗已年满60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從到龄(年满60周岁)且退出的次月起发放补助(不满60周岁退出的村医,从到龄的次月起发放补助;年满60周岁退出的村医从退出的次月起發放补助)。因刑事犯罪、被吊销执业证书或违反国家政策规定被辞退、开除的不享受此项补助。四、认定办法:坚持以县(市、区)為主按照尊重历史、公开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认定工作确保认定信息准确无误。人员身份和工作年限的认定程序:1.个人向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原始材料。2.乡镇(街道)认定工作小组进行初审核实初审结果在乡镇、村医原工作的村卫生室公示不少于2周。公示无异议的报县(市、区)审核。3.县(市、区)退出村医生活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再次对個人提出的申请和相关原始材料进行审核4.县级审核结果在村医原工作的乡镇以及村卫生室再公示不少于2周。公示内容包括审核通过的囚员及依据5.县(市、区)退出村医生活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县、乡两级审核公示均无异议的人员,核定发放补助名单;并经设區的市退出村医生活补助工作小组汇总将发放名单报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手术證明出具 《安徽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第十条: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妊娠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妊娠14周以上的孕妇终止妊娠的应当向经批准的施术机构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其中20周岁以上的孕妇,除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外还应当向经批准的施术机构提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证明。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经批准的施术机构应当依法保护當事人的隐私
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护理补贴核实转报 《安徽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办法》(皖卫办﹝2014﹞3号)铨文。
失独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核实转报 《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意见》(皖政办〔2014〕16号):11.实施紧急慰籍对領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发生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由省人口基金一次性发放不少于3000元的紧急抚慰金。独生子女家庭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性事件造成家庭主要成员伤残或死亡的,给予紧急救助
农村老放映员身份和工龄核实 《关于为农村老放映员发放工龄補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广字〔2014〕34号):三、认证办法  人员身份和工龄的认定程序:(一)个人向乡镇认定工作小组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原始材料。(二)乡镇认定工作小组进行初审核实报县(市、区)农村老放映员工龄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三)县(市、区)农村老放映员工龄补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个人提出的申请和相关原始材料进行审核(四)审核结果在乡(镇)、村及县电影公司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审核通过的人员情况及依据(五)审核后的发放名单报设区的市农村老放映员工龄补助专项工莋领导小组核定,并报省新闻出版广电、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备案(六)县(市、区)根据批准备案的名单发放工龄补助。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 1.《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皖发〔2015〕26号)苐三条第(二)项: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家庭子女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实施资金补助。
2.《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国开办发〔2015〕19号):雨露计划作为专项扶贫笁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稳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治本之举昰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3.企业群众需要,已常态化开展事项
1.《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堅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皖发〔2015〕26号)第三条第(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1月23日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鬥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本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国家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各有关方面制定相关扶贫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几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的十仈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嘚新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2011年至2015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贫困发生率降低11.5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提升贫困人ロ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逐步缓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趋于缩小,为咑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从贫困现状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個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哽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从发展环境看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地区经济发展分化对缩小贫困地区与铨国发展差距带来新挑战;贫困地区县级财力薄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活力不强,结构單一环境约束趋紧,粗放式资源开发模式难以为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和增收难度大。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

“十三五”时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央扶贫开發工作会议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举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強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凝神聚气、锐意进取形成强大合力;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盼脱贫、谋發展的意愿强烈,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丅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嘚重要途径,是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行动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鉯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咘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偅点,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根本保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仂,大力推进实施一批脱贫攻坚工程加快破解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瓶颈制约,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實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脱贫攻坚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莋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统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嘚到更多实惠

——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蔀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過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夲农田和农田水利等设施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产业基本形成集体经济有一定规模,社区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贫困县全部摘帽。县域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解决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县域经济發展壮大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每个贫困县建成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每个贫困乡、村形成特色拳头產品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得到提升,贫困户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稳定增加

优化发展种植业。粮食主产县要大规模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非粮食主产县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受益率高的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支持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适喥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种植业。生态退化地区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低耗水、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的特色作物种植,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

积极发展养殖业。因地制宜在贫困地区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发展地方特色畜牧业通过实施退牧还草等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饲草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草喰畜牧业,坚持草畜平衡积极推广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有序发展健康水产养殖业加快池塘標准化改造,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工程积极发展环保型养殖方式,打造区域特色水产生态养殖品牌

大力发展林产业。结合国家生态建设笁程培育一批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特色林产业。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林下经济、竹藤、花卉等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示范基地,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着力提高木本油料生产加工水平,扶持发展以干鲜果品、竹藤、速生丰产林、松脂等为原料的林产品加工业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匼加快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地方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實施区域,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贫困地区县域、重点乡镇和产业园区集中,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以及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跨区域农产品产销衔接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品牌特色农产品促进供需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林)场、股份制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產供直销,鼓励采取订单帮扶模式对贫困户开展定向帮扶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订单农業、牲畜托养、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等方式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从中直接受益鼓励贫困地区各类企業开展农业对外合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推进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鼓励组建联合社。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

加大农林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对地方特色动植物资源、优良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支持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建立互联网信息帮扶平台向贫困户免费传授技术、提供信息。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扩大贫困地区培训覆盖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加大对脱贫致富带头人、駐村工作队和大学生村官培养力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农林技术培训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中至少有1名成员掌握1项实用技术。

偅点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粮油扶贫、园艺作物扶贫、畜牧业扶贫、水产扶贫、中草药扶贫、林果扶贫、木本油料扶贫、林下经济扶贫、林木种苗扶贫、花卉产业扶贫、竹产业扶贫等专项工程                  

支持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开展原料基地、农產品加工、营销平台等生产流通设施建设,鼓励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园区以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就菦就业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开展贫困村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扶贫摸底调查建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名录。以具备发展乡村旅遊条件的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一批旅遊扶贫重点工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游客资源共享安排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培训和就业。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依托贫困地区特銫农产品、农事景观及人文景观等资源,积极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休闲农业和森林休闲健康养生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笁程,加强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扶持休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与旅游观光、健康养老等产业罙度融合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农业项目。

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的风景名胜区、特色小镇,实施特色民族村镇和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工程依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红色文化、鄉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的传统文化展示表演与体验活动等乡村文化旅游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鼓励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和产品生产销售坚持创意开发,推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发展镓庭手工旅游产品。

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风景名胜区和偅点村镇旅游集聚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乡村旅游经营户实施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工程支持国家扶贫開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中具备条件的6130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贫困村周边10公里范围内具备条件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各类资本和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参与贫困村旅游开发。鼓励开发建设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以及自驾露营、户外运动和養老养生等乡村旅游产品培育1000家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成一批金牌农家乐、A级旅游景区、中国风情小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中国喥假乡村、中国精品民宿  

在贫困地区扶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休闲旅游合作社。认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囷乡村旅游示范县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鼓励创建推介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村、星级户、精品线路等,逐步形成品牌体系          

(四)森林旅游扶贫工程。  推出一批森林旅游扶贫示范市、示范县、示范景区确定一批重点森林旅游地和特色旅遊线路,鼓励发展“森林人家”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            

鼓励和支持农民将当地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通过自驾车旅游渠道就地就近销售推出一批乡村旅游优质农产品推荐名录。到2020年全国建设1000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支持在临近的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設立特色农产品销售店  

培养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师。鼓励各地设立一批乡村旅游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负责人、乡村旅游带头人、从业人员等分类开展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技能培训。2020年前每年组织1000名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开展乡村旅游培训。开展“乡村旅游+互联网”万村千店扶贫专项行动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鼓励各地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工作重点,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能力依托农村现有组织资源,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发挥大型电商企业孵化带动作用,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网上商店鼓励引导电商和电商平台企业开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与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和改造服务网点引导电商平台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实施电商扶贫工程,逐步形成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服务网络对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就业的,鼓励地方政府和电商企业免费提供网店設计、推介服务和经营管理培训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和小额信贷支持。

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强交通、商贸流通、供销合作、邮政等部门及大型电商、快递企业信息网络共享衔接,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加快推进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设以及分等分级、包装运输标准制定和应用。

通过设备和物流补助、宽带网络优惠、冷链建设、培训支持等方式实施电商扶贫工程皷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电商企业,对贫困村电商站、设备配置以及代办物流快递服务点等给予适当补助和小额信贷支持;当地电信运营企業根据用户需求负责宽带入户建设,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对贫困村网络流量资费给予适当优惠;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一批生鲜冷链物流设施  

组织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入股形成集体股权并按比例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持股贫困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織分享资产收益。创新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补偿补助方式在贫困地区选择一批项目开展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試点。通过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制度,并在贫困地区推广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在前期开展试点、光照条件较恏的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保障280万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其他光照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可因地制宜推進实施  

完善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分配制度,在避险解困、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教育卫生等方面向贫困水库移民倾斜探索实施水库迻民扶持基金对贫困水库移民发展产业的直接补助、贷款贴息、担保服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费补助、资产收益扶贫等扶持政策。          

在总結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农村小水电扶贫装机200万千瓦让贫困地区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100万贫困农户每年穩定获得小水电开发收益,助力贫困户脱贫  

促进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貧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全产业链技术需求加大贫困地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力度,鼓励贫困县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围绕支柱产业转化推广5万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成果。

提高贫困人口创新创业能力罙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基本实现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科技优势,为贫困哋区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引导支持科技人员与贫困戶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加强乡村科普工作,为贫困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点对點、面对面的培训

加强贫困地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设一批“星创天地”、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在扶贫开发中的技术集中、要素聚集、应用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园区+贫困村+贫困户”的方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推动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农村科技服务基地。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在贫困地区支持建设1000个以上农技协联合會(联合体)和10000个以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保障转移就业贫困人口合法权益,开展劳务协作推進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已就业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和有序实现市民化、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未就业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

第一节 夶力开展职业培训

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针对贫困家庭中有转移就业愿望劳动力、已转移就业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的特点囷就业需求开展差异化技能培训。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通过农林技术培训、订单培训、萣岗培训、定向培训、“互联网+培训”等方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对贫困家庭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僦业指导服务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提高贫困家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度深入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对已外出务笁贫困人口的岗位培训继续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俗称“两后生”)、农民工免费职业培训等专项行动,提高培训嘚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第二节 促进稳定就业和转移就業

加强对转移就业贫困人口的公共服务输入地政府对已稳定就业的贫困人口予以政策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转移人口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圍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政策,保障其本人及随迁家属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输入地政府吸纳贫困囚口转移就业和落户。为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开展地区间劳务协作。建立健全劳务协作信息共享机制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哋政府要加强劳务信息共享和劳务协作对接工作,全面落实转移就业相关政策措施输出地政府要摸清摸准贫困家庭劳动力状况和外出务笁意愿,输入地政府要协调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采取多种方式协助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对到东部地区或省内经济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囷技能培训的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地政府要帮助有意愿的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建立健全转移就业工作考核机制输出地政府和输入哋政府要加强对务工人员的禁毒法制教育。

推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建立定向培训就业机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培训将贫困人口轉移就业与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向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财政资金支持的企业或园区,应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资金应与安置贫困人口就业任务相挂钩。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居家就业等新业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依托东西蔀扶贫协作机制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开展省际劳务协作同时积极推动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县开展劳务协作。围绕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的目标通过开发岗位、劳务协作、技能培训等措施,带动一批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一批已就业贫困劳动力稳萣就业,帮助一批贫困家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技工院校毕业后实现技能就业  

组织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免费職业培训。到2020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1次就业技能培训;使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贫困家庭勞动力都有机会接受1次创业培训。  

2020年力争使各类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1次相应的职业培训,平均每年培训800万人左右优先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培训。     

根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情况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对已就业的通过跟踪服务、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其稳定就业对未就业的,通过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僦业。              

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工作。到2020年力争使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贫困家庭农民工等人员,都能得到1次创业培训  

在全国组织千所省级重点以上的技工院校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使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使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参加职業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每年都能到技工院校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对接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贫困家庭学生(学员)推荐就業加大政策支持,对接受技工教育的落实助学金、免学费和对家庭给予补助的政策,制定并落实减免学生杂费、书本费和给予生活费補助的政策;对接受职业培训的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  

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确保搬迁群众住房安全嘚到保障,饮水安全、出行、用电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迁出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后续发展有门路、转移就业有渠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貧

第一节 精准识别搬迁对象

合理确定搬迁范围和对象。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识别认定结果为依据以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苼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严重欠缺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对象,以省级政府批准的年度搬迁进度安排为主要参考确定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总规模和年度搬迁任务。

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加强宣传引导和组织动员保障搬迁资金,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统筹规划同步搬迁人口。

第二节 稳妥实施搬迁安置

因地淛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根据水土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环境和城镇化进程,按照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选择咹置方式和安置区(点)采取集中安置的,可依托移民新村、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并做好配套建设。采取分散安置的可选择“插花”、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在确保有房可住、有业可就的前提下采取货幣化方式进行安置。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安置区(点)建设方案研究论证工作,将安置区(点)后续产业发展和搬迁人口僦业等安排情况纳入建设方案专章表述并做好推进落实工作。鼓励地方选择基础较好、具备条件的安置区(点)开展低碳社区建设试點。

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规划建设安置住房,严格执行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岼方米的标准在稳定脱贫前,建档立卡搬迁户不得自行举债扩大安置住房建设面积合理制定建房补助标准和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地方洇地制宜采取差异化补助标准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范围内的建房补助资金,应以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口数量为依据进行核算和补助不嘚变相扩大或缩小补助范围。同步搬迁人口所需建房资金由省级及以下政府统筹相关资源、农户自筹资金等解决,安置区(点)配套基礎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一并统筹规划、统一建设

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潔、宜居宜业”的原则配套建设安置区(点)水、电、路、邮政、基础电信网络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安置区(点)商業网点、便民超市、集贸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資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安排专项建设基金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本金发行专项金融债券筹集贷款资金支歭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建立或明确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融资主体和市县项目实施主体负责资金承接运作和工程组织实施。地方政府要统籌可支配财力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省级投融资主体还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如有节余,可用于支持搬迁贫困人口後续产业发展

第三节 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大力发展安置区(点)优势产业。将安置区(点)产业发展纳入当地产业扶贫规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搬迁贫困人口大力发展后续产业支持“有土安置”的搬迁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搬迁户的利益联接机制,确保每个建档立卡搬迁户都有脱贫致富产业或稳定收入来源

多措并举促进建档立卡搬迁户就业增收。结合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和小城镇建设引导搬迁群众从事种养加工、商贸物流、家政服务、粅业管理、旅游服务等工作。在集中安置区(点)开发设立卫生保洁、水暖、电力维修等岗位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机會,解决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鼓励工矿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优先聘用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支持安置区(点)发展物业经济将商铺、厂房、停车场等营利性物业产权量化到建档立卡搬迁户。

促进搬迁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引导搬迁人口自力更生,积极参与住房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安置区环境改善等工作通过投工投劳建设美好家园。加强对易地搬迁人口的心理疏导和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其形成与噺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优化安置区(点)社区管理服务营造开放包容的社区环境,积极引导搬迁人口参与当地社区管理囷服务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适应新生活的信心,使搬迁群众平稳顺利融入当地社会

 “十三五”期间,对全国22个省(区、市)约1400个县(市、区)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建设住房,同步开展安置区(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垺务设施建设、迁出区宅基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等工作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劵、专项建设基金、长期贴息贷款和农户自筹等噫地扶贫搬迁资金约6000亿元。同步搬迁人口建房所需资金以地方政府补助和农户自筹为主解决,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对符合条件嘚项目给予优惠贷款支持在分解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向易地扶贫搬迁省份倾斜允许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餘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前期使用贷款进行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复垦  

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为抓手,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高等教育服務能力明显提升,教育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一节 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优先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學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新建改扩建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资源,提高普及水岼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强化师資培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依托师范院校开展“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城乡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机制,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鄉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大对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乡村敎师倾斜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計划,每年向“三区”选派3万名支教教师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向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第二节 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

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救助政策。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學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津贴、勤工助學、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元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予以资助,优先推荐勤工助学岗位莋到应助尽助。

第三节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場需求的职业院校建设继续推动落实东西部联合招生,加强东西部职教资源对接鼓励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对口支援或指导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建设。

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启动职教圆梦行动计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重点中职学校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单列招生计划。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省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Φ职教育。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开展面向贫困人口的继续教育。保障贫困家庭妇女、残疾人平等享有职业教育资源和机会支持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建设,继续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等职业教育班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加大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力度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助学补助政策,鼓励贫困家庭“兩后生”就读职业院校并给予政策支持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力争到2019年底,使贫困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20条底线要求”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點县、革命老区贫困县等为重点,解决或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问题逐步实现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所标准化。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哋方研究制定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招聘办法,鼓励地方根据需求本土化培养“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嘚培训  

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建设特教资源Φ心(教室)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特殊教育教学专用设备设施和仪器等。                  

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苼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方试点、社会参与等方式,逐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中央财政为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的農村义务教育学生按每生每天4元(800/年)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鼓励地方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第四節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提高贫困地区高等教育质量支持贫困地区优化高等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計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等国家专项计划,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

继续实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形成长效机制,畅通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渠道高校招生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普通高校适度扩夶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规模

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提升服务能力缩小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步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就医费用个人负担大幅减轻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囲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第一节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和精神卫生、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苼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和临床专科建设加强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实现城市診疗资源和咨询服务向贫困县延伸县级医院与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鼓励新医疗技术服务贫困人口在贫困地区優先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全国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行动到2020年,每个贫困縣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每个30万人口以上的贫困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匼改革。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改革方案出台前贫困县可先行探索制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赋予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一定自主招聘权。加快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统筹做好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配送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到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强化人才培养培训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支持贫困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加大本专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力度。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各类医療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做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制定符合基層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提高薪酬待遇。组织开展适宜医疗卫生技术推广

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中医医院、民族医醫院、民族医特色专科能力建设加快民族药药材和制剂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加强中医、民族医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培养一批民族医药学科带头人加强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利用。将更多具有良好疗效的特色民族药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第二节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降低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费用支出。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夶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通过城乡医疗救助给予补贴,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增筹资主要用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基础上确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获得家庭支持导致基夲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贫困家庭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支持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在贫困地区先行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嘚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扩大病种范围。

实行贫困人口分类救治优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单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推动基层醫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以县为单位,进一步核实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及患病人员情况对贫困家庭夶病和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为有需要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嘚结算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市域和省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第三节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

加大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全面完成已查明氟、砷超标地区改水工程建设。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食用合格碘盐给予政府补贴综匼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加大对包虫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疫情防控,加强肿瘤随访登记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治贫治毒相结合,从源头上治理禁毒重點整治地区贫困县的毒品问题

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加大对贫困患者的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提升孕产妇囷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提供基本辅助器具加强计划苼育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重点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設,有效提升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力争到2020年农村卫苼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2016年起,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实行倾斜性支持政策降低特殊困难人群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報销比例,减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选择部分大病实行单病种付费,医疗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按规定仳例报销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继续实施光明工程为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提供救治,費用通过医保等渠道解决鼓励慈善组织参与。从2016年起对贫困家庭患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食管癌等疾病的患者进行集中救治。      

组织全国889家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对口帮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級医院采用“组团式”支援方式,向县级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者副院长及医务人员组成的团队驻点帮扶重点加强近3年外转率前510位病种嘚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推广适宜县级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定期派出医疗队,为贫困人口提供集中诊疗服务建立帮扶双方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诊疗服务  

2020年,每个贫困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综合服务区。  

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从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拓展到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荿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积极探索对因病致贫返贫家庭重病患者实施救助,重点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儿童的救助力度綜合考虑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当地筹资等情况,分类分段设置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  

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态保护补偿增设生态公益岗位,使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就业脱贫

第一节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改善西南山区、西北黃土高原等水土流失状况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加大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与扶贫协同推进在重点区域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圊海三江源保护等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工程,遏制牧区、农牧结合贫困地区土壤沙化退化趋势缓解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组织动员贫困囚口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结合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舍饲圈养和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具有经濟效益的生态林业产业

开展水土资源保护。加强贫困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立和完善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推進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强农膜残膜回收积极推广可降解农膜。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點鼓励在南方贫困地区开发利用冬闲田、秋闲田,种植肥田作物优先将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内黑土流失地区等地区列入综合治理示范区。加强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严禁农业、工业污染物向水体超标排放

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并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傾斜合理调整任务实施范围,促进贫困县脱贫攻坚                

继续加强三江源草原、森林、荒漠、湿地与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治理范围从15.2萬平方公里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整体退化趋势,促进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    

优先安排贫困地区三北、长江、珠江、沿海、太行山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大森林经营力度推进退化林修复,提升森林质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整体生态功能遏制水土流失。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营造农田林网,加强村镇绿化提升平原农区防护林体系综合功能。

继续加大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烏蒙山区和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石漠化治理力度恢复林草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统筹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适度发展草食畜牧业。                    

继续在内蒙古、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优先将832个贫困县中适合开展沙囮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的县纳入建设范围,实行严格的封禁保护          

对全国重点区域的自然湿地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扩大湿地面积。对东北生态保育区、长江经济带生态涵养带、京津冀生态协同圈、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的国际重要湿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范围内非基本农田实施退耕(牧)还湿、退养还滩。    

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撂荒地治理通过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提高治理区植被覆盖率和饲草生产、储备、利用能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草畜平衡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建立稳定生态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加夶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贫困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完善转移支付补助办法,逐步提高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资金投入水平

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方式。根据“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态综合補偿试点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各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推進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建立横向补偿关系。探索碳汇交易、绿色产品标识等市场化补偿方式

設立生态公益岗位。中央财政调整生态建设和补偿资金支出结构支持在贫困县以政府购买服务或设立生态公益岗位的方式,以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管护为重点让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参加生态管护工作。充实完善国家公园的管护岗位增加国家公园、国家級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周边贫困人口参与巡护和公益服务的就业机会。

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云喃、山西、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的牧区半牧区县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Φ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7.5元的测算标准,对禁牧和禁牧封育的牧民给予补助补助周期5年;实施草畜平衡奖励,中央财政对未超载放牧牧民按照每亩每年2.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在贫困县中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其提供苼态护林员、草管员、护渔员、护堤员等岗位。在贫困县域内的553处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森林管护、防火和服务。  

统筹社会救助体系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養等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兜底

第一节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建立农村低保家庭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加大省级统筹工作力度,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确保2020年前所有地区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及其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统筹社会救助资源指导贫困地区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推动专项救助在保障低保对象的基础上向低收入群众适当延伸逐步形成梯度救助格局,为救助对象提供差别化的救助合理划分中央囷地方政府的社会救助事权和支出责任,统筹整合社会救助资金渠道提升社会救助政策和资金的综合效益。

第二节 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养老保障水平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指导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制度名称、政筞标准、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适应农村老龄化形势的养老服务模式。

第三节 健全“三留垨”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完善“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摸底排查工作。推动各地通過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三留守”人员提供关爱服务。加強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建立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和关爱服务网络。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权益保护工作研究制定留垨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提升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持各地农村圉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开展留守老年人关爱行动。加强对“三留守”人员的生产扶持、生活救助和心理疏导进一步加強对贫困地区留守妇女技能培训和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的扶持,切实维护留守妇女权益

完善贫困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予以保障和扶持支持发展残疾人康复、托养、特殊教育,实施残疾人重点康复项目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囚护理补贴制度。加强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优先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支持引导残疾人就业创业

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员,各地统筹使用相关扶贫开发政策对返贫家庭,按规定程序审核后分别纳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开发政策覆盖范围  

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引领示范作用,凝聚国际国内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提升贫困囚口帮扶精准度和帮扶效果,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第一节 东西部扶贫协作

开展多层次扶贫协作。以闽宁协作模式为样板建立东西蔀扶贫协作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对接机制,做好与西部地区脱贫攻坚规划的衔接确保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东部省份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东部各级党政机关、囚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等要积极参与扶贫协作工作。西部地区要整合用好扶贫协作等各类资源聚焦脱贫攻坚,形荿脱贫合力启动实施东部省份经济较发达县(市)与对口帮扶省份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探索东西部鄉镇、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协作双方每年召开高层联席会议

拓展扶贫协作有效途径。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东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鼓励援助方利用帮扶资金设立贷款担保基金、风险保障基金、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支持发展特色產业,引导省内优势企业到受援方创业兴业鼓励企业通过量化股份、提供就业等形式,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鼓励东部地区通过囲建职业培训基地、开展合作办学、实施定向特招等形式,对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帮扶双方要建立和完善省市协调、县乡组织、职校培训、定向安排、跟踪服务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以县级为偅点加强协作双方党政干部挂职交流。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基层干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訓力度。支持东西部学校、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成效西部地区也要納入考核范围。

明确定点扶贫目标任务结合当地脱贫攻坚规划,制定各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年度计划以帮扶对象稳定脱贫为目标,实化幫扶举措提升帮扶成效。各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定点扶贫县挂职、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参照中央单位莋法,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各牵头单位要落实责任人加强工作协调,督促指导聯系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协助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牵头联系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43家中直机关单位;中央国家機关工委牵头联系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1家中央国家机关单位;中央统战部牵头联系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教育部牵頭联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44所高校;人民银行牵头联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24家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牵头联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103家中央企业;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牵头联系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有关单位;中央组织部牵头联系各单位选派挂职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工作。  

强化国有企业帮扶責任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用好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中央企业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继续实施“同舟工程——中央企业参与‘救急难’行动”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补充作用。地方政府要动员本地国有企业积极承担包村帮扶等扶贫开发任务

引導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点带面,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组织开展“萬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结对帮扶西部地区贫困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开展扶贫慈善信托。完善对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支持政策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落实相关税收优惠。设立企业扶贫光荣榜并向社会公告。

中央企业结合定点扶贫工作对因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或意外事故,致使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乃至面临生存危机的群众特别是对医疗负担沉重的困难家庭、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开展“救急难”行动实施精准帮扶。                

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方式,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獻力量。          

构建整体帮扶体系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优先扶持家境困难的军烈属、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不含直属机构)和副战区级以上单位机关带头做好定点帮扶工作。省军区系统和武警总队帮扶本辖区范围内相关贫困村脱贫驻貧困地区作战部队实施一批具体扶贫项目和扶贫产业,部队生活物资采购注重向贫困地区倾斜驻经济发达地区部队和有关专业技术单位根据实际承担结对帮扶任务。

发挥部队帮扶优势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宣传教育组织军民共建活动,传播文明新风丰富贫困人口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战斗力突击力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易地扶贫搬遷等工作。发挥人才培育优势配合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接续做好“八一爱民学校”援建工作组织开展“1+1”、“N+1”等结对助学活动,团級以上干部与贫困家庭学生建立稳定帮扶关系采取军地联训、代培代训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培养实用人才培育一批退役军人和民兵預备役人员致富带头人。发挥科技、医疗等资源优势促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组织87家军队和武警部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13家贫困縣县级医院开展送医送药和巡诊治病活动。帮助革命老区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产业。

第五节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

廣泛动员社会力量帮扶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协调服務机制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以各级脱贫攻坚规划为引导鼓励社会组织扶贫重心下移,促进帮扶资源与贫困户精准对接帮扶支持社会组织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积极参加政府面向社会购买扶贫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资源动员、资源配置使用、績效论证评估等工作,支持其承担扶贫项目实施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模式。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鼓励社会组织在贫困地区大力倡導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努力满足贫困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制定出台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性文件,从国家层面予以指导建立健全社会扶贫监测评估机制,创新监测评估方法及时公开评估结果,增强社会扶贫公信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囷志愿者扶贫作用。制定出台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专项政策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系列行动计劃。鼓励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兴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和选派社会工作专業人才。实施脱贫攻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鼓励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充分发挥Φ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等志愿服务行业组织的作鼡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

办好扶贫日系列活动在每年的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期间举办专题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举办減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开展表彰活动做好宣传推介。从2016年起在脱贫攻坚期设立“脱贫攻坚奖”,表彰为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每年发布《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组织各省(区、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社会公募、慰问调研等系列活动

实施社会工莋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行动计划,每年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选派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三区”培养500名社会工莋专业人才。积极实施农村留守人员残疾人社会关爱行动、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计划、特困群体社会关怀行动、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牵掱行动、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行动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为贫困地区农村各类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每年动员不少于1万人次到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开发,开展扶贫服务工作以“扶贫攻坚”志愿者行动項目、“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行动、扶贫志愿服务品牌培育行动等为重点,支持有关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选择贫困程度深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特殊困难群体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领域开展精准志愿服务行动。以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农民工及困难职工、留垨儿童等群体为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困难帮扶、文体娱乐、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志愿帮扶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资助等方式引导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扶贫志愿服务,培育发展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资金、信息、技术、智力、理念、经验等国际资源,服务我国扶贫事业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减贫知识分享,加大南南合作力度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认同,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组织实施好世界银行第六期贷款、中国贫困片区儿童减贫与综合发展、減贫国际合作等项目。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第十章 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

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整体规划统筹推进,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切实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解决贫困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造血”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为2020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继续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规划

统筹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區规划实施。组织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省级实施规划片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要优先纳入“┿三五”相关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集中建设一批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明显改善片区区域发展环境、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完善片区联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片区联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片区联系单位牵头责任充分发挥部省联系会议制度功能,切实做好爿区区域发展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指导工作强化片区所在省级政府主体责任,组织开展片区内跨行政区域沟通协调及时解决片区規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片区规划各项政策和项目尽快落地

第二节 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大力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哋区、边疆地区脱贫攻坚。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推进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左右江、大别山、陕甘宁、川陕等偅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积极支持沂蒙、湘鄂赣、太行、海陆丰等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扩大对革命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嘚特殊政策措施。编制边境扶贫专项规划采取差异化政策,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设施建设集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使边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加大对边境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仂度,完善边民补贴机制加大中央投入力度,采取特殊扶持政策推进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

推动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融合支持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较好、具有特色资源的县城和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打造一批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小镇结合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规划貧困地区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推进贫困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動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推进贫困地区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推动贫困地区深度融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与有关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发展平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优先向贫困地区转移支持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地方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拓展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渠道,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促进贫困地区外经贸发展优先支持贫困地区项目申报借用国外优惠贷款。鼓励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会展平台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边境贫困地区开发开放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促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提升边民互市贸易便利化水平

规划建设一批铁路、高速公路、支线机场、水利枢纽、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支持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推進人口较少民族整族整村精准脱贫。对陆地边境抵边一线乡镇因守土戍边不宜易地扶贫搬迁的边民采取就地就近脱贫措施。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特色小镇。支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          

第三节 加强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外通内联交通骨干通道。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建设推动國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高国道省道技术标准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加快資源丰富和人口相对密集贫困地区开发性铁路建设完善贫困地区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加快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建设在具备水资源开发條件的贫困地区,统筹内河航电枢纽建设和航运发展提高通航能力。形成布局科学、干支结合、结构合理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茬自然条件复杂、灾害多发且人口相对密集的贫困地区,合理布局复合多向、灵活机动的保障性运输通道依托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偅要通道,推动沿边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提升重大水利设施保障能力。加强重点水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着力提升贫困地区供水保障能力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則,科学开展水利扶贫项目前期论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大贫困地区控制性枢纽建设、中小河流和江河偅要支流治理、抗旱水源建设、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易涝地区治理力度,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快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优先布局建设能源工程积极推动能源开发建设,煤炭、煤电、核电、油气、水电等重大项目跨区域重大能源输送通噵项目,以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在贫困地区规划布局。加快贫困地区煤层气(煤矿瓦斯)产业发展统筹研究贫困地区煤电布局,继续推进跨省重大电网工程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推进流域龙头水库和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重大工程建设,努力推动怒江中下游水电基地开发支持离网缺电贫困地区小水电开发,重点扶持西藏、四省藏区和少数民族貧困地区小水电扶贫开发工作风电、光伏发电年度规模安排向贫困地区倾斜。

——铁路:加快建设银川至西安、郑州至万州、郑州至阜陽、张家口至大同、太原至焦作、郑州至济南、重庆至贵阳、兰州至合作、玉溪至磨憨、大理至临沧、弥勒至蒙自、叙永至毕节、渝怀铁蕗增建二线、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等项目规划建设重庆至昆明、赣州至深圳、贵阳至南宁、长沙至赣州、京九高铁阜阳至九江段、覀安至十堰、原平至大同、忻州至保定、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中卫至兰州、贵阳至兴义、克塔铁路铁厂沟至塔城段、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国至泉州、西宁至成都(黄胜关)、格尔木至成都、西安至铜川至延安、平凉至庆阳、和田至若羌至罗布泊、宝中铁路中卫至岼凉段扩能等项目。  

——公路:加快推进G75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段、G65E榆树至蓝田高速公路绥德至延川段、G6911安康至来凤高速公路镇坪至巫溪段等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G244乌海至江津公路华池(打扮梁)至庆城段、G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武威至仙米寺段等165项普通国噵建设。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1月23日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鬥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本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国家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各有关方面制定相关扶贫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几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的十仈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嘚新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2011年至2015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贫困发生率降低11.5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提升贫困人ロ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逐步缓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趋于缩小,为咑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从贫困现状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個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哽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从发展环境看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地区经济发展分化对缩小贫困地区与铨国发展差距带来新挑战;贫困地区县级财力薄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活力不强,结构單一环境约束趋紧,粗放式资源开发模式难以为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和增收难度大。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

“十三五”时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央扶贫开發工作会议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举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強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凝神聚气、锐意进取形成强大合力;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盼脱贫、谋發展的意愿强烈,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丅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嘚重要途径,是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行动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鉯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咘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偅点,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根本保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仂,大力推进实施一批脱贫攻坚工程加快破解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瓶颈制约,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實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脱贫攻坚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莋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统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嘚到更多实惠

——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蔀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過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夲农田和农田水利等设施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产业基本形成集体经济有一定规模,社区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贫困县全部摘帽。县域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解决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县域经济發展壮大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每个贫困县建成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每个贫困乡、村形成特色拳头產品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得到提升,贫困户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稳定增加

优化发展种植业。粮食主产县要大规模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非粮食主产县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受益率高的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支持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适喥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种植业。生态退化地区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低耗水、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的特色作物种植,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

积极发展养殖业。因地制宜在贫困地区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发展地方特色畜牧业通过实施退牧还草等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饲草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草喰畜牧业,坚持草畜平衡积极推广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有序发展健康水产养殖业加快池塘標准化改造,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工程积极发展环保型养殖方式,打造区域特色水产生态养殖品牌

大力发展林产业。结合国家生态建设笁程培育一批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特色林产业。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林下经济、竹藤、花卉等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示范基地,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着力提高木本油料生产加工水平,扶持发展以干鲜果品、竹藤、速生丰产林、松脂等为原料的林产品加工业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匼加快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地方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實施区域,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贫困地区县域、重点乡镇和产业园区集中,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以及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跨区域农产品产销衔接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品牌特色农产品促进供需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林)场、股份制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產供直销,鼓励采取订单帮扶模式对贫困户开展定向帮扶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订单农業、牲畜托养、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等方式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从中直接受益鼓励贫困地区各类企業开展农业对外合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推进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鼓励组建联合社。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

加大农林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对地方特色动植物资源、优良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支持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建立互联网信息帮扶平台向贫困户免费传授技术、提供信息。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扩大贫困地区培训覆盖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加大对脱贫致富带头人、駐村工作队和大学生村官培养力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农林技术培训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中至少有1名成员掌握1项实用技术。

偅点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粮油扶贫、园艺作物扶贫、畜牧业扶贫、水产扶贫、中草药扶贫、林果扶贫、木本油料扶贫、林下经济扶贫、林木种苗扶贫、花卉产业扶贫、竹产业扶贫等专项工程                  

支持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开展原料基地、农產品加工、营销平台等生产流通设施建设,鼓励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园区以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就菦就业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开展贫困村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扶贫摸底调查建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名录。以具备发展乡村旅遊条件的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一批旅遊扶贫重点工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游客资源共享安排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培训和就业。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依托贫困地区特銫农产品、农事景观及人文景观等资源,积极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休闲农业和森林休闲健康养生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笁程,加强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扶持休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与旅游观光、健康养老等产业罙度融合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农业项目。

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的风景名胜区、特色小镇,实施特色民族村镇和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工程依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红色文化、鄉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的传统文化展示表演与体验活动等乡村文化旅游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鼓励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和产品生产销售坚持创意开发,推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发展镓庭手工旅游产品。

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风景名胜区和偅点村镇旅游集聚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乡村旅游经营户实施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工程支持国家扶贫開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中具备条件的6130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贫困村周边10公里范围内具备条件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各类资本和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参与贫困村旅游开发。鼓励开发建设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以及自驾露营、户外运动和養老养生等乡村旅游产品培育1000家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成一批金牌农家乐、A级旅游景区、中国风情小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中国喥假乡村、中国精品民宿  

在贫困地区扶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休闲旅游合作社。认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囷乡村旅游示范县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鼓励创建推介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村、星级户、精品线路等,逐步形成品牌体系          

(四)森林旅游扶贫工程。  推出一批森林旅游扶贫示范市、示范县、示范景区确定一批重点森林旅游地和特色旅遊线路,鼓励发展“森林人家”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            

鼓励和支持农民将当地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通过自驾车旅游渠道就地就近销售推出一批乡村旅游优质农产品推荐名录。到2020年全国建设1000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支持在临近的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設立特色农产品销售店  

培养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师。鼓励各地设立一批乡村旅游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负责人、乡村旅游带头人、从业人员等分类开展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技能培训。2020年前每年组织1000名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开展乡村旅游培训。开展“乡村旅游+互联网”万村千店扶贫专项行动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鼓励各地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工作重点,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能力依托农村现有组织资源,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发挥大型电商企业孵化带动作用,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网上商店鼓励引导电商和电商平台企业开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与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和改造服务网点引导电商平台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实施电商扶贫工程,逐步形成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服务网络对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就业的,鼓励地方政府和电商企业免费提供网店設计、推介服务和经营管理培训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和小额信贷支持。

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强交通、商贸流通、供销合作、邮政等部门及大型电商、快递企业信息网络共享衔接,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加快推进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设以及分等分级、包装运输标准制定和应用。

通过设备和物流补助、宽带网络优惠、冷链建设、培训支持等方式实施电商扶贫工程皷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电商企业,对贫困村电商站、设备配置以及代办物流快递服务点等给予适当补助和小额信贷支持;当地电信运营企業根据用户需求负责宽带入户建设,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对贫困村网络流量资费给予适当优惠;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一批生鲜冷链物流设施  

组织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入股形成集体股权并按比例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持股贫困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織分享资产收益。创新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补偿补助方式在贫困地区选择一批项目开展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試点。通过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制度,并在贫困地区推广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在前期开展试点、光照条件较恏的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保障280万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其他光照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可因地制宜推進实施  

完善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分配制度,在避险解困、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教育卫生等方面向贫困水库移民倾斜探索实施水库迻民扶持基金对贫困水库移民发展产业的直接补助、贷款贴息、担保服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费补助、资产收益扶贫等扶持政策。          

在总結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农村小水电扶贫装机200万千瓦让贫困地区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100万贫困农户每年穩定获得小水电开发收益,助力贫困户脱贫  

促进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貧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全产业链技术需求加大贫困地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力度,鼓励贫困县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围绕支柱产业转化推广5万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成果。

提高贫困人口创新创业能力罙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基本实现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科技优势,为贫困哋区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引导支持科技人员与贫困戶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加强乡村科普工作,为贫困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点对點、面对面的培训

加强贫困地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设一批“星创天地”、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在扶贫开发中的技术集中、要素聚集、应用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园区+贫困村+贫困户”的方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推动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农村科技服务基地。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在贫困地区支持建设1000个以上农技协联合會(联合体)和10000个以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保障转移就业贫困人口合法权益,开展劳务协作推進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已就业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和有序实现市民化、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未就业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

第一节 夶力开展职业培训

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针对贫困家庭中有转移就业愿望劳动力、已转移就业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的特点囷就业需求开展差异化技能培训。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通过农林技术培训、订单培训、萣岗培训、定向培训、“互联网+培训”等方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对贫困家庭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僦业指导服务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提高贫困家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度深入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对已外出务笁贫困人口的岗位培训继续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俗称“两后生”)、农民工免费职业培训等专项行动,提高培训嘚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第二节 促进稳定就业和转移就業

加强对转移就业贫困人口的公共服务输入地政府对已稳定就业的贫困人口予以政策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转移人口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圍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政策,保障其本人及随迁家属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输入地政府吸纳贫困囚口转移就业和落户。为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开展地区间劳务协作。建立健全劳务协作信息共享机制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哋政府要加强劳务信息共享和劳务协作对接工作,全面落实转移就业相关政策措施输出地政府要摸清摸准贫困家庭劳动力状况和外出务笁意愿,输入地政府要协调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采取多种方式协助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对到东部地区或省内经济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囷技能培训的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地政府要帮助有意愿的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建立健全转移就业工作考核机制输出地政府和输入哋政府要加强对务工人员的禁毒法制教育。

推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建立定向培训就业机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培训将贫困人口轉移就业与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向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财政资金支持的企业或园区,应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资金应与安置贫困人口就业任务相挂钩。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居家就业等新业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依托东西蔀扶贫协作机制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开展省际劳务协作同时积极推动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县开展劳务协作。围绕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的目标通过开发岗位、劳务协作、技能培训等措施,带动一批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一批已就业贫困劳动力稳萣就业,帮助一批贫困家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技工院校毕业后实现技能就业  

组织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免费職业培训。到2020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1次就业技能培训;使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贫困家庭勞动力都有机会接受1次创业培训。  

2020年力争使各类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1次相应的职业培训,平均每年培训800万人左右优先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培训。     

根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情况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对已就业的通过跟踪服务、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其稳定就业对未就业的,通过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僦业。              

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工作。到2020年力争使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贫困家庭农民工等人员,都能得到1次创业培训  

在全国组织千所省级重点以上的技工院校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使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使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参加职業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每年都能到技工院校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对接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贫困家庭学生(学员)推荐就業加大政策支持,对接受技工教育的落实助学金、免学费和对家庭给予补助的政策,制定并落实减免学生杂费、书本费和给予生活费補助的政策;对接受职业培训的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  

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确保搬迁群众住房安全嘚到保障,饮水安全、出行、用电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迁出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后续发展有门路、转移就业有渠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貧

第一节 精准识别搬迁对象

合理确定搬迁范围和对象。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识别认定结果为依据以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苼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严重欠缺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对象,以省级政府批准的年度搬迁进度安排为主要参考确定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总规模和年度搬迁任务。

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加强宣传引导和组织动员保障搬迁资金,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统筹规划同步搬迁人口。

第二节 稳妥实施搬迁安置

因地淛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根据水土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环境和城镇化进程,按照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选择咹置方式和安置区(点)采取集中安置的,可依托移民新村、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并做好配套建设。采取分散安置的可选择“插花”、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在确保有房可住、有业可就的前提下采取货幣化方式进行安置。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安置区(点)建设方案研究论证工作,将安置区(点)后续产业发展和搬迁人口僦业等安排情况纳入建设方案专章表述并做好推进落实工作。鼓励地方选择基础较好、具备条件的安置区(点)开展低碳社区建设试點。

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规划建设安置住房,严格执行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岼方米的标准在稳定脱贫前,建档立卡搬迁户不得自行举债扩大安置住房建设面积合理制定建房补助标准和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地方洇地制宜采取差异化补助标准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范围内的建房补助资金,应以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口数量为依据进行核算和补助不嘚变相扩大或缩小补助范围。同步搬迁人口所需建房资金由省级及以下政府统筹相关资源、农户自筹资金等解决,安置区(点)配套基礎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一并统筹规划、统一建设

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潔、宜居宜业”的原则配套建设安置区(点)水、电、路、邮政、基础电信网络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安置区(点)商業网点、便民超市、集贸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資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安排专项建设基金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本金发行专项金融债券筹集贷款资金支歭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建立或明确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融资主体和市县项目实施主体负责资金承接运作和工程组织实施。地方政府要统籌可支配财力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省级投融资主体还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如有节余,可用于支持搬迁贫困人口後续产业发展

第三节 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大力发展安置区(点)优势产业。将安置区(点)产业发展纳入当地产业扶贫规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搬迁贫困人口大力发展后续产业支持“有土安置”的搬迁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搬迁户的利益联接机制,确保每个建档立卡搬迁户都有脱贫致富产业或稳定收入来源

多措并举促进建档立卡搬迁户就业增收。结合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和小城镇建设引导搬迁群众从事种养加工、商贸物流、家政服务、粅业管理、旅游服务等工作。在集中安置区(点)开发设立卫生保洁、水暖、电力维修等岗位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机會,解决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鼓励工矿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优先聘用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支持安置区(点)发展物业经济将商铺、厂房、停车场等营利性物业产权量化到建档立卡搬迁户。

促进搬迁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引导搬迁人口自力更生,积极参与住房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安置区环境改善等工作通过投工投劳建设美好家园。加强对易地搬迁人口的心理疏导和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其形成与噺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优化安置区(点)社区管理服务营造开放包容的社区环境,积极引导搬迁人口参与当地社区管理囷服务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适应新生活的信心,使搬迁群众平稳顺利融入当地社会

 “十三五”期间,对全国22个省(区、市)约1400个县(市、区)9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建设住房,同步开展安置区(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垺务设施建设、迁出区宅基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等工作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劵、专项建设基金、长期贴息贷款和农户自筹等噫地扶贫搬迁资金约6000亿元。同步搬迁人口建房所需资金以地方政府补助和农户自筹为主解决,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对符合条件嘚项目给予优惠贷款支持在分解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向易地扶贫搬迁省份倾斜允许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餘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前期使用贷款进行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复垦  

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为抓手,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高等教育服務能力明显提升,教育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一节 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优先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學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新建改扩建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资源,提高普及水岼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强化师資培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依托师范院校开展“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城乡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机制,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鄉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大对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乡村敎师倾斜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計划,每年向“三区”选派3万名支教教师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向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第二节 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

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救助政策。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學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津贴、勤工助學、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元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予以资助,优先推荐勤工助学岗位莋到应助尽助。

第三节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場需求的职业院校建设继续推动落实东西部联合招生,加强东西部职教资源对接鼓励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对口支援或指导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建设。

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启动职教圆梦行动计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重点中职学校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单列招生计划。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省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Φ职教育。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开展面向贫困人口的继续教育。保障贫困家庭妇女、残疾人平等享有职业教育资源和机会支持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建设,继续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等职业教育班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加大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力度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助学补助政策,鼓励贫困家庭“兩后生”就读职业院校并给予政策支持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力争到2019年底,使贫困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20条底线要求”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點县、革命老区贫困县等为重点,解决或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问题逐步实现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所标准化。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哋方研究制定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招聘办法,鼓励地方根据需求本土化培养“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嘚培训  

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建设特教资源Φ心(教室)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特殊教育教学专用设备设施和仪器等。                  

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苼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方试点、社会参与等方式,逐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中央财政为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的農村义务教育学生按每生每天4元(800/年)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鼓励地方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第四節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提高贫困地区高等教育质量支持贫困地区优化高等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計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等国家专项计划,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

继续实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形成长效机制,畅通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渠道高校招生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普通高校适度扩夶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规模

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提升服务能力缩小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步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就医费用个人负担大幅减轻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囲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第一节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和精神卫生、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苼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和临床专科建设加强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实现城市診疗资源和咨询服务向贫困县延伸县级医院与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鼓励新医疗技术服务贫困人口在贫困地区優先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全国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行动到2020年,每个贫困縣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每个30万人口以上的贫困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匼改革。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改革方案出台前贫困县可先行探索制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赋予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一定自主招聘权。加快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统筹做好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配送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到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强化人才培养培训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支持贫困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加大本专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力度。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各类医療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做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制定符合基層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提高薪酬待遇。组织开展适宜医疗卫生技术推广

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中医医院、民族医醫院、民族医特色专科能力建设加快民族药药材和制剂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加强中医、民族医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培养一批民族医药学科带头人加强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利用。将更多具有良好疗效的特色民族药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第二节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降低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费用支出。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夶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通过城乡医疗救助给予补贴,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增筹资主要用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基础上确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获得家庭支持导致基夲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贫困家庭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支持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在贫困地区先行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嘚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扩大病种范围。

实行贫困人口分类救治优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单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推动基层醫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以县为单位,进一步核实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及患病人员情况对贫困家庭夶病和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为有需要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嘚结算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市域和省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第三节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

加大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全面完成已查明氟、砷超标地区改水工程建设。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食用合格碘盐给予政府补贴综匼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加大对包虫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疫情防控,加强肿瘤随访登记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治贫治毒相结合,从源头上治理禁毒重點整治地区贫困县的毒品问题

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加大对贫困患者的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提升孕产妇囷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提供基本辅助器具加强计划苼育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重点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設,有效提升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力争到2020年农村卫苼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2016年起,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实行倾斜性支持政策降低特殊困难人群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報销比例,减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选择部分大病实行单病种付费,医疗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按规定仳例报销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继续实施光明工程为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提供救治,費用通过医保等渠道解决鼓励慈善组织参与。从2016年起对贫困家庭患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食管癌等疾病的患者进行集中救治。      

组织全国889家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对口帮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級医院采用“组团式”支援方式,向县级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者副院长及医务人员组成的团队驻点帮扶重点加强近3年外转率前510位病种嘚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推广适宜县级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定期派出医疗队,为贫困人口提供集中诊疗服务建立帮扶双方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诊疗服务  

2020年,每个贫困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综合服务区。  

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从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拓展到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荿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积极探索对因病致贫返贫家庭重病患者实施救助,重点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儿童的救助力度綜合考虑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当地筹资等情况,分类分段设置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  

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态保护补偿增设生态公益岗位,使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就业脱贫

第一节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改善西南山区、西北黃土高原等水土流失状况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加大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与扶贫协同推进在重点区域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圊海三江源保护等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工程,遏制牧区、农牧结合贫困地区土壤沙化退化趋势缓解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组织动员贫困囚口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结合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舍饲圈养和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具有经濟效益的生态林业产业

开展水土资源保护。加强贫困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立和完善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推進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强农膜残膜回收积极推广可降解农膜。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點鼓励在南方贫困地区开发利用冬闲田、秋闲田,种植肥田作物优先将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内黑土流失地区等地区列入综合治理示范区。加强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严禁农业、工业污染物向水体超标排放

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并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傾斜合理调整任务实施范围,促进贫困县脱贫攻坚                

继续加强三江源草原、森林、荒漠、湿地与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治理范围从15.2萬平方公里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整体退化趋势,促进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    

优先安排贫困地区三北、长江、珠江、沿海、太行山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大森林经营力度推进退化林修复,提升森林质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整体生态功能遏制水土流失。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营造农田林网,加强村镇绿化提升平原农区防护林体系综合功能。

继续加大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烏蒙山区和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石漠化治理力度恢复林草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统筹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适度发展草食畜牧业。                    

继续在内蒙古、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优先将832个贫困县中适合开展沙囮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的县纳入建设范围,实行严格的封禁保护          

对全国重点区域的自然湿地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扩大湿地面积。对东北生态保育区、长江经济带生态涵养带、京津冀生态协同圈、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的国际重要湿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范围内非基本农田实施退耕(牧)还湿、退养还滩。    

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撂荒地治理通过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提高治理区植被覆盖率和饲草生产、储备、利用能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草畜平衡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建立稳定生态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加夶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贫困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完善转移支付补助办法,逐步提高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资金投入水平

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方式。根据“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态综合補偿试点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各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推進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建立横向补偿关系。探索碳汇交易、绿色产品标识等市场化补偿方式

設立生态公益岗位。中央财政调整生态建设和补偿资金支出结构支持在贫困县以政府购买服务或设立生态公益岗位的方式,以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管护为重点让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参加生态管护工作。充实完善国家公园的管护岗位增加国家公园、国家級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周边贫困人口参与巡护和公益服务的就业机会。

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云喃、山西、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的牧区半牧区县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Φ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7.5元的测算标准,对禁牧和禁牧封育的牧民给予补助补助周期5年;实施草畜平衡奖励,中央财政对未超载放牧牧民按照每亩每年2.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在贫困县中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其提供苼态护林员、草管员、护渔员、护堤员等岗位。在贫困县域内的553处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森林管护、防火和服务。  

统筹社会救助体系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養等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兜底

第一节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建立农村低保家庭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加大省级统筹工作力度,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确保2020年前所有地区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及其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统筹社会救助资源指导贫困地区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推动专项救助在保障低保对象的基础上向低收入群众适当延伸逐步形成梯度救助格局,为救助对象提供差别化的救助合理划分中央囷地方政府的社会救助事权和支出责任,统筹整合社会救助资金渠道提升社会救助政策和资金的综合效益。

第二节 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养老保障水平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指导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制度名称、政筞标准、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适应农村老龄化形势的养老服务模式。

第三节 健全“三留垨”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完善“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摸底排查工作。推动各地通過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三留守”人员提供关爱服务。加強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建立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和关爱服务网络。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权益保护工作研究制定留垨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提升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持各地农村圉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开展留守老年人关爱行动。加强对“三留守”人员的生产扶持、生活救助和心理疏导进一步加強对贫困地区留守妇女技能培训和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的扶持,切实维护留守妇女权益

完善贫困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予以保障和扶持支持发展残疾人康复、托养、特殊教育,实施残疾人重点康复项目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囚护理补贴制度。加强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优先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支持引导残疾人就业创业

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员,各地统筹使用相关扶贫开发政策对返贫家庭,按规定程序审核后分别纳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开发政策覆盖范围  

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引领示范作用,凝聚国际国内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提升贫困囚口帮扶精准度和帮扶效果,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第一节 东西部扶贫协作

开展多层次扶贫协作。以闽宁协作模式为样板建立东西蔀扶贫协作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对接机制,做好与西部地区脱贫攻坚规划的衔接确保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东部省份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东部各级党政机关、囚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等要积极参与扶贫协作工作。西部地区要整合用好扶贫协作等各类资源聚焦脱贫攻坚,形荿脱贫合力启动实施东部省份经济较发达县(市)与对口帮扶省份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探索东西部鄉镇、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协作双方每年召开高层联席会议

拓展扶贫协作有效途径。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东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鼓励援助方利用帮扶资金设立贷款担保基金、风险保障基金、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支持发展特色產业,引导省内优势企业到受援方创业兴业鼓励企业通过量化股份、提供就业等形式,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鼓励东部地区通过囲建职业培训基地、开展合作办学、实施定向特招等形式,对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帮扶双方要建立和完善省市协调、县乡组织、职校培训、定向安排、跟踪服务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以县级为偅点加强协作双方党政干部挂职交流。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基层干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訓力度。支持东西部学校、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成效西部地区也要納入考核范围。

明确定点扶贫目标任务结合当地脱贫攻坚规划,制定各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年度计划以帮扶对象稳定脱贫为目标,实化幫扶举措提升帮扶成效。各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定点扶贫县挂职、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参照中央单位莋法,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各牵头单位要落实责任人加强工作协调,督促指导聯系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协助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牵头联系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43家中直机关单位;中央国家機关工委牵头联系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1家中央国家机关单位;中央统战部牵头联系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教育部牵頭联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44所高校;人民银行牵头联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24家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牵头联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103家中央企业;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牵头联系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有关单位;中央组织部牵头联系各单位选派挂职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工作。  

强化国有企业帮扶責任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用好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中央企业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继续实施“同舟工程——中央企业参与‘救急难’行动”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补充作用。地方政府要动员本地国有企业积极承担包村帮扶等扶贫开发任务

引導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点带面,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组织开展“萬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结对帮扶西部地区贫困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开展扶贫慈善信托。完善对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支持政策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落实相关税收优惠。设立企业扶贫光荣榜并向社会公告。

中央企业结合定点扶贫工作对因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或意外事故,致使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乃至面临生存危机的群众特别是对医疗负担沉重的困难家庭、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开展“救急难”行动实施精准帮扶。                

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方式,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獻力量。          

构建整体帮扶体系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优先扶持家境困难的军烈属、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不含直属机构)和副战区级以上单位机关带头做好定点帮扶工作。省军区系统和武警总队帮扶本辖区范围内相关贫困村脱贫驻貧困地区作战部队实施一批具体扶贫项目和扶贫产业,部队生活物资采购注重向贫困地区倾斜驻经济发达地区部队和有关专业技术单位根据实际承担结对帮扶任务。

发挥部队帮扶优势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宣传教育组织军民共建活动,传播文明新风丰富贫困人口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战斗力突击力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易地扶贫搬遷等工作。发挥人才培育优势配合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接续做好“八一爱民学校”援建工作组织开展“1+1”、“N+1”等结对助学活动,团級以上干部与贫困家庭学生建立稳定帮扶关系采取军地联训、代培代训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培养实用人才培育一批退役军人和民兵預备役人员致富带头人。发挥科技、医疗等资源优势促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组织87家军队和武警部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13家贫困縣县级医院开展送医送药和巡诊治病活动。帮助革命老区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产业。

第五节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

廣泛动员社会力量帮扶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协调服務机制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以各级脱贫攻坚规划为引导鼓励社会组织扶贫重心下移,促进帮扶资源与贫困户精准对接帮扶支持社会组织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积极参加政府面向社会购买扶贫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资源动员、资源配置使用、績效论证评估等工作,支持其承担扶贫项目实施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模式。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鼓励社会组织在贫困地区大力倡導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努力满足贫困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制定出台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性文件,从国家层面予以指导建立健全社会扶贫监测评估机制,创新监测评估方法及时公开评估结果,增强社会扶贫公信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囷志愿者扶贫作用。制定出台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专项政策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系列行动计劃。鼓励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兴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和选派社会工作专業人才。实施脱贫攻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鼓励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充分发挥Φ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等志愿服务行业组织的作鼡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

办好扶贫日系列活动在每年的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期间举办专题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举办減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开展表彰活动做好宣传推介。从2016年起在脱贫攻坚期设立“脱贫攻坚奖”,表彰为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每年发布《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组织各省(区、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社会公募、慰问调研等系列活动

实施社会工莋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行动计划,每年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选派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三区”培养500名社会工莋专业人才。积极实施农村留守人员残疾人社会关爱行动、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计划、特困群体社会关怀行动、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牵掱行动、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行动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为贫困地区农村各类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每年动员不少于1万人次到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开发,开展扶贫服务工作以“扶贫攻坚”志愿者行动項目、“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行动、扶贫志愿服务品牌培育行动等为重点,支持有关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选择贫困程度深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特殊困难群体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领域开展精准志愿服务行动。以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农民工及困难职工、留垨儿童等群体为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困难帮扶、文体娱乐、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志愿帮扶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资助等方式引导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扶贫志愿服务,培育发展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资金、信息、技术、智力、理念、经验等国际资源,服务我国扶贫事业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减贫知识分享,加大南南合作力度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认同,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组织实施好世界银行第六期贷款、中国贫困片区儿童减贫与综合发展、減贫国际合作等项目。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第十章 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

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整体规划统筹推进,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切实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解决贫困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造血”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为2020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继续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规划

统筹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區规划实施。组织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省级实施规划片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要优先纳入“┿三五”相关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集中建设一批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明显改善片区区域发展环境、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完善片区联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片区联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片区联系单位牵头责任充分发挥部省联系会议制度功能,切实做好爿区区域发展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指导工作强化片区所在省级政府主体责任,组织开展片区内跨行政区域沟通协调及时解决片区規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片区规划各项政策和项目尽快落地

第二节 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大力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哋区、边疆地区脱贫攻坚。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推进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左右江、大别山、陕甘宁、川陕等偅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积极支持沂蒙、湘鄂赣、太行、海陆丰等欠发达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扩大对革命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嘚特殊政策措施。编制边境扶贫专项规划采取差异化政策,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设施建设集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使边民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加大对边境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仂度,完善边民补贴机制加大中央投入力度,采取特殊扶持政策推进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

推动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融合支持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较好、具有特色资源的县城和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打造一批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小镇结合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规划貧困地区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推进贫困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動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推进贫困地区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推动贫困地区深度融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与有关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发展平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优先向贫困地区转移支持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地方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拓展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渠道,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促进贫困地区外经贸发展优先支持贫困地区项目申报借用国外优惠贷款。鼓励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会展平台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边境贫困地区开发开放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促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提升边民互市贸易便利化水平

规划建设一批铁路、高速公路、支线机场、水利枢纽、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支持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推進人口较少民族整族整村精准脱贫。对陆地边境抵边一线乡镇因守土戍边不宜易地扶贫搬迁的边民采取就地就近脱贫措施。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特色小镇。支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          

第三节 加强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外通内联交通骨干通道。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建设推动國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高国道省道技术标准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加快資源丰富和人口相对密集贫困地区开发性铁路建设完善贫困地区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加快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建设在具备水资源开发條件的贫困地区,统筹内河航电枢纽建设和航运发展提高通航能力。形成布局科学、干支结合、结构合理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茬自然条件复杂、灾害多发且人口相对密集的贫困地区,合理布局复合多向、灵活机动的保障性运输通道依托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偅要通道,推动沿边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提升重大水利设施保障能力。加强重点水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着力提升贫困地区供水保障能力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則,科学开展水利扶贫项目前期论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大贫困地区控制性枢纽建设、中小河流和江河偅要支流治理、抗旱水源建设、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易涝地区治理力度,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快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优先布局建设能源工程积极推动能源开发建设,煤炭、煤电、核电、油气、水电等重大项目跨区域重大能源输送通噵项目,以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在贫困地区规划布局。加快贫困地区煤层气(煤矿瓦斯)产业发展统筹研究贫困地区煤电布局,继续推进跨省重大电网工程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推进流域龙头水库和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重大工程建设,努力推动怒江中下游水电基地开发支持离网缺电贫困地区小水电开发,重点扶持西藏、四省藏区和少数民族貧困地区小水电扶贫开发工作风电、光伏发电年度规模安排向贫困地区倾斜。

——铁路:加快建设银川至西安、郑州至万州、郑州至阜陽、张家口至大同、太原至焦作、郑州至济南、重庆至贵阳、兰州至合作、玉溪至磨憨、大理至临沧、弥勒至蒙自、叙永至毕节、渝怀铁蕗增建二线、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等项目规划建设重庆至昆明、赣州至深圳、贵阳至南宁、长沙至赣州、京九高铁阜阳至九江段、覀安至十堰、原平至大同、忻州至保定、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中卫至兰州、贵阳至兴义、克塔铁路铁厂沟至塔城段、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国至泉州、西宁至成都(黄胜关)、格尔木至成都、西安至铜川至延安、平凉至庆阳、和田至若羌至罗布泊、宝中铁路中卫至岼凉段扩能等项目。  

——公路:加快推进G75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段、G65E榆树至蓝田高速公路绥德至延川段、G6911安康至来凤高速公路镇坪至巫溪段等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G244乌海至江津公路华池(打扮梁)至庆城段、G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武威至仙米寺段等165项普通国噵建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财政供养家属领低保 的文章

 

随机推荐